毕节七中2013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学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学科

合集下载

【精校】2013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中毕业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数学(无答案)

【精校】2013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中毕业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数学(无答案)

2013年毕节市初中毕业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数 学卷 Ⅰ29.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2. -2的相反数是( )A. 2±B. 2C. -2D.2.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3. 2013年毕节市参加初中毕业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的学生人数约为107000人,将107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 410.710⨯B. 51.0710⨯C. 310710⨯D. 60.10710⨯4. 实数31270160.10100100013π-L ,,,,,(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理数是( )个。

A. 1B. 2C. 3D. 45. 估计11的值在( )之间。

A. 1与2之间B. 2与3之间C. 3与4之间D. 4与5之间A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332a a a ⋅= B 33a a a ÷= A. 2a a a += A. 325()a a = 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6B. 20或16C. 20D. 128. 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①线段 ②角 ③等边三角形 ④ 圆 ⑤平行四边形 ⑥矩形A. ③④⑥B.①③⑥ D.④⑤⑥ D. ①④⑥9. 数据4, 7, 4, 8,6, 6, 9,4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A. 6,9B. 4,8C. 6, 8D. 4, 610. 分式方程321x x =-的解是( ) A. 3x =- B. 35x =- C. 3x = D. 无解 11. 如图,已知AB ∥CD ,∠EBA=45°,∠E+∠D 的读数为( )A. 30°B. 60°C. 90°D. 45°12. 如图在⊙O 中,弦AB=8,OC ⊥AB ,垂足为C ,且OC=3,则⊙O 的半径( )A. 5B. 10C. 8D. 613. 一次函数(0)y kx b k =+≠与反比例函数y (0)k k x=≠的图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则k 、b 的取值范围是( )A. 0,0k b >>B. 0,0k b <>C. 0,0k b <<D. 0,0k b ><14. 将二次函数2y x =的图像向右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像解析式为( )A. 2(1)3y x =-+B. 2(1)3y x =++C. 2(1)3y x =--D. 2(1)3y x =+-15.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AC=4,点O 为BC 的中点,以O 为圆心作⊙O 交BC于点M 、N ,⊙O 与AB 、AC 相切,切点分别为D 、E ,则⊙O 的半径和∠MND 的度数分别为( )A. 2 , 22.5°B. 3 , 30°C. 3 , 22.5°D. 2 , 30°卷 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6. 二元一次方程组213211x y x y +=⎧⎨-=⎩的解是 。

贵州省毕节市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 课桌的高度约为m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对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C. D.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6. 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 调“3(mi )”和“1(dou )”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调一定不同B. 响度一定不同C. 音色一定不同D.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7.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8.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 冰全部熔化B. 冰有少部分熔化C. 水有少部分凝固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9. 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C. D.10.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C.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D. 冬天,湖水结成冰11. 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体温是 ℃,乙的体温是 ℃B. 甲的体温低于 ℃,乙的体温是 ℃C. 甲的体温不高于 ℃,乙的体温是 ℃D. 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12. 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3. 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2013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毕节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数 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身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卷I必须使用2B铅笔,卷II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 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x
、解答及证明(本大题共7个小题,各题的分值见题号,共80分)
21.(本题8分)计算:(-3)0一( 一5)(-)」_、9--2
2
22.(本题10分)甲、乙玩转盘游戏时,把质地相同的两个图•游戏规则:甲、乙两人分别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 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所在区域的数字之和为偶数时甲获胜;数字之和为奇数时乙获胜。
的读数为()
A.30°B.60°C.90°D.45
12.如图在OO中,弦AB=8 OCL AB垂足为C,且OC=3则OO的半径(
A.5B.10C.8D.6
A.x- -3
x= 3D.无解
0

(第12题图)
D
13.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二色(k = 0)的图像在同一直角
x
坐标系下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则k、b的取值范围是(
A. k>0, b>0 B.k<0,b>0 C.k<0, b<0 D.
14.将二次函数2
位长度所得的图像解析式为(
A. y=(x—1)23
C. y=(x-1)2-3
15.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OO交BC于点M N,的半径和/MND勺度数分别为(
A.2,22.5°B.3,30

kv0,b>0 C.k<0, b<0 D.k>0, b<0

毕节梁才学校2013年秋八年级半期考

毕节梁才学校2013年秋八年级半期考

毕节梁才学校2013年——201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八年级生物学测试卷(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姓名学号成绩1A.水螅B.蚯蚓C.涡虫D.蛔虫2.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3.鲫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B、尾部和尾鳍的摆动C、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D、胸鳍、腹鳍和尾鳍的摆动4.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B.身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D.体表不湿润。

5.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

蝗虫的呼吸是靠:A.气管B.肺C.体表D.头部6.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可以:A.作中药材B.作蛋白质饲料C.提高土壤的肥力D.前三项都对7.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A.蜥蜴和大猩猩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眼镜蛇和狮8.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主要作用是A.可减轻身体比重B.有利于双重呼吸C.有利于散热降温D.以上 A、B、C都对9.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D.羽毛有保温作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没有肛门B.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都有刺细胞,但外胚层刺细胞最多C.蛔虫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D.华支睾吸虫、绦虫、钩虫、血吸虫、蛔虫、绕虫都是寄生虫11.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

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的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A.进行呼吸B.排出废物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D.摄取食物1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毕节七中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毕节七中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图2 毕节七中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科目:物理 命题教师:常承清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一定向水面偏折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 折射光线一定向法线偏折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 .水在慢慢地结冰D .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3、小明要测量L 1中电流大小,图1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4、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振幅不同 5、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 ( )A .照相机B .反光镜C .放大镜D .幻灯机6、两灯串联,一灯较亮,一灯较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较亮的灯中电流较大B .较暗的灯中电流较大C .电流一样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 ( )A .不变B .逐渐减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8、当你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立即将触电人拉开B .立刻用小刀或剪子将电线切断C .立即用手将电线拉开D .应立刻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将电线挑开9、图2中透镜光路图正确的是 ( )10、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

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

则 ( ) A .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 .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C .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D .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11、如图3所示的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则合上开关后的现象是 ( ) A .小灯泡亮度变暗 B .小灯泡会烧坏C .小灯泡仍正常发光D .电流表示数减小12、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 .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B .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C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D .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3.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会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吸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此时的镜面因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013学毕节市金沙县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联考数学试卷及(附参考答案及

2013学毕节市金沙县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联考数学试卷及(附参考答案及

金沙县2013年初中毕业生第三次适应性联考试卷数 学 试 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的相反数是( )A. 2B. -1C. 12-D. 122、如图是我县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图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2℃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3. 小明的讲义夹里放了大小相同的试卷共10页,其中语文2页、数学3页、英语5页,他随机地从讲义夹中抽出1页,抽出的试卷恰好是数学试卷的概率为( )A.21B.103C.52D.101 4. 抛物线2y x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 .()213y x =++ B .()213y x =+-温度T(℃)时间t(时) 2题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OC .()213y x =--D .()213y x =-+5.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α的值是( )A .34B .43C .35 D.135D .456.在实数2,722,0.101001,π,0,4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7. 关于近似数310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 精确到百位,有4个有效数字C. 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D. 精确到十分位,有4个有效数字8.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6名学生成绩如下:86,85,88,80,88,95,关于这组数据说法错误的是( ) A .极差是15 B .众数是88 C .中位数是86 D .平均数是879. 如图, 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OCD △,若110A ∠=°,40D ∠=°,则∠α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10.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c >0; ② 2=++c b a ; ③a <21; ④b =1.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第10题α(第5题)OBA DC α (第9题)yx-112o11. 下列不是必然事件的是( ) A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B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 .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 三角形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12.在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等腰梯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平行四边形B .等边三角形C .菱形D .等腰梯形13. 把不等式组 ⎩⎨⎧<-≤-4201x 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4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 15.使分式51-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5≥ B .x 5≤ C .x ﹥5 D .x ≠5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05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 如图,直线12l l ∥,1120∠=°,则2∠=__________度.17. 如图,已知梯形ABCD ,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DABCD12 l 2l 1(第16题)与△BOC 的面积之比为1:9,若AD =1,则BC 的长是 .18. 已知一次函数21y x =+,则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19.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某市2011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13年要投入教育经费3600万元.已知2011年至2013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年增长,则2012年该市要投入的教育经费为 万元. 20.分解因式:x 3-6x 2+9x=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及证明。

毕节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毕节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毕节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八上·扬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张照片的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警察,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 . “4·18”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滔滔不绝的旅游人群使扬州各风景区水泄不通。

C . 专家提醒说,气温骤降可能会加剧某些病毒的传播速度,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D . 作文课上,老师批评我的作文语句不通,而且文不划线,令人费解。

2. (2分)(2019·越秀模拟)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③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A . ①③④②⑤B . ⑤④①③②C . ⑤③②④①D . ①⑤③②④3. (2分) (2016八上·宿州期中)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A .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书写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9七上·兰溪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选自《春》)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________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

毕节地区金沙县2012-2013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毕节地区金沙县2012-2013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点:
分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析:
解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答: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
答: ∴(3+x+7+8+11)÷5=7,
解得 x=6;
故选 B.
点 此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掌握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
评: 题.
7.(3 分)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对角线相等的有( )
点:
专 压轴题.
题:
分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
析:
解 解: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答: 所以(n▱2)×180°=720°,
解得 n=6,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6.
点:
分 根据关于 y 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
析:
解 解:点 P(▱1,2)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2).
答: 故选 A.
点 本题考查了关于 x 轴、y 轴对称点的坐标,注:关于 y 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11.(3 分)(2005•杭州)已知一次函数 y=kx▱k,若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
图象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 .
点 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概念,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 等;开方开
评: 不尽的数;以及像 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

八年级上册毕节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解析】(1)通过比较表格中的1和3(或者2和4)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2)由图象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3)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引起水的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已知△ABC中,AB=AC,点P是AB上一动点,点Q是AC的延长线上一动点,且点P从B运动向A、点Q从C运动向Q移动的时间和速度相同,PQ与BC相交于点D,若AB=82,BC=16.(1)如图1,当点P为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2)如图②,过点P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E,当点P、Q在移动的过程中,设BE+CD=λ,λ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λ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4;(2)8【解析】【分析】(1)过P点作PF∥AC交BC于F,由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得出BP=CQ,根据PF∥AQ,可知∠PFB=∠ACB,∠DPF=∠CQD,则可得出∠B=∠PFB,证出BP=PF,得出PF=CQ,由AAS证明△PFD≌△QCD,得出,再证出F是BC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2)过点P作PF∥AC交BC于F,易知△PBF为等腰三角形,可得BE=12BF,由(1)证明方法可得△PFD≌△QCD 则有CD=12CF,即可得出BE+CD=8.【详解】解:(1)如图①,过P点作PF∥AC交BC于F,∵点P和点Q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BP=CQ,∵PF∥AQ,∴∠PFB=∠ACB ,∠DPF=∠CQD ,又∵AB=AC ,∴∠B=∠ACB ,∴∠B=∠PFB ,∴BP=PF , ∴PF=CQ ,又∠PDF=∠QDC ,∴△PFD ≌△QCD ,∴DF=CD=12CF , 又因P 是AB 的中点,PF ∥AQ , ∴F 是BC 的中点,即FC=12BC=8, ∴CD=12CF=4; (2)8BE CD λ+==为定值.如图②,点P 在线段AB 上,过点P 作PF ∥AC 交BC 于F ,易知△PBF 为等腰三角形,∵PE ⊥BF∴BE=12BF ∵易得△PFD ≌△QCD ∴CD=12CF ∴()111182222BE CD BF CF BF CF BC λ+==+=+==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熟悉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Rt △ABC ≌Rt △CED (∠ACB =∠CDE =90°),点D 在BC 上,AB 与CE 相交于点F(1) 如图1,直接写出AB 与CE 的位置关系(2) 如图2,连接AD交CE于点G,在BC的延长线上截取CH=DB,射线HG交AB于K,求证:HK=BK【答案】(1)AB⊥CE;(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全等可得∠ECD=∠A,再由∠B+∠A=90°,可得∠B+ECD=90°,则AB⊥CE.(2)延长HK于DE交于H,易得△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C=45°,易得DH=DE,然后证明△DGH≌△DGE,所以∠H=∠E,则∠H=∠B,可得HK=BK.【详解】解:(1)∵Rt△ABC≌Rt△CED,∴∠ECD=∠A,∠B=∠E,BC=DE,AC=CD∵∠B+∠A=90°∴∠B+ECD=90°∴∠BFC=90°,∴AB⊥CE(2)在Rt△ACD中,AC=CD,∴∠ADC=45°,又∵∠CDE=90°,∴∠HDG=∠CDG=45°∵CH=DB,∴CH+CD=DB+CD,即HD=BC,∴DH=DE,在△DGH和△DGE中,DH=DEHDG=EDG=45DG=DG⎧⎪∠∠⎨⎪⎩∴△DGH≌△DGE(SAS)∴∠H=∠E又∵∠B=∠E∴∠H=∠B,∴HK=BK【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找出角相等,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判定线段相等是本题的关键.3.已知4AB cm=,3AC BD cm==.点P在AB上以1/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如图①,AC AB⊥,BD AB⊥,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1t=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 AB⊥,BD AB⊥”为改“60CAB 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全等,PC与PQ垂直;(2)存在,11tx=⎧⎨=⎩或232tx=⎧⎪⎨=⎪⎩【解析】【分析】(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详解】解:(1)当t=1时,AP=BQ=1,BP=AC=3,又∠A=∠B=90°,在△ACP和△BPQ中,AP BQA BAC BP=⎧⎪∠=∠⎨⎪=⎩,∴△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①若△ACP≌△BPQ,则AC=BP,AP=BQ,34tt xt=-⎧⎨=⎩,解得11tx=⎧⎨=⎩,②若△ACP≌△BQP,则AC=BQ,AP=BP,34xtt t=⎧⎨=-⎩,解得232tx=⎧⎪⎨=⎪⎩,综上所述,存在11tx=⎧⎨=⎩或232tx=⎧⎪⎨=⎪⎩使得△ACP与△BPQ全等.【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4.如图(1),在ABC中,90A∠=︒,AB AC=,点D是斜边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且90EDF∠=︒.(1)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ABC的面积为7,求四边形AEDF的面积;(3)如图(2),如果点E运动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F在射线CA上且保持90EDF∠=︒,DEF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3.5;(3)是,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题意连接AD,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BDE≌△ADF(ASA),进而分析证得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题意分析可得S四边形AEDF=S∆ADF+S∆ADE=S∆BDE+S∆CDF,以此进行分析计算求出四边形AEDF的面积即可;(3)根据题意连接AD,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BDE≌△ADF(ASA),进而分析证得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解:(1)证明:如图①,连接AD.∵∠BAC=90˚,AB=AC,点D是斜边BC的中点,∴AD⊥BC,AD=BD,∴∠1=∠B=45°,∵∠EDF=90°,∠2+∠3=90°,又∵∠3+∠4=90°,∴∠2=∠4,在△BDE 和△ADF中,∠1=∠B,AD=BD,∠2=∠4,∴△BDE≌△ADF(ASA),∴DE=DF,又∵∠EDF=90°,∴Δ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1)可知DE=DF,∠C=∠6=45°,又∵∠2+∠3=90°,∠2+∠5=90°,∴∠3=∠5,∴△ADE≌△CDF,∴S四边形AEDF=S∆ADF+S∆AD E=S∆BDE+S∆CDF,∴ S∆ABC=2 S四边形AEDF,∴S四边形AEDF=3.5 .(3)是.如图②,连接AD.∵∠BAC=90°,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AD⊥BC,AD=BD ,∴∠1=45°,∵∠DAF=180°-∠1=180°—45°=135°,∠DBE=180°-∠ABC=180°-45°=135°,∴∠DAF=∠DBE,∵∠EDF=90°,∴∠3+∠4=90°,又∵∠2+∠3=90°,∴∠2=∠4,在△BDE 和△ADF 中,∠DAF=∠DBE ,AD=BD,∠2=∠4,∴△BDE ≌△ADF(ASA),∴DE=DF,又∵∠EDF=90°,∴△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5.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且60,ADB E ∠=︒是射线DA 上一动点(不与点D 重合,且DA DB ≠),在射线DB 上截取DF DE =,连接EF .()1当点E 在线段AD 上时,①若点E 与点A 重合时,请说明线段BF DC =;②如图2,若点E 不与点A 重合,请说明BF DC AE =+;()2当点E 在线段DA 的延长线上()DE DB >时,用等式表示线段,,AE BF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证明).【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2)BF =AE-CD【解析】【分析】(1)①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到B C ∠=∠,再由含有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DF ∆是等边三角形,之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性质得到120AFB ADC ∠=∠=︒,推出ABF AC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过点A 做AG ∥EF 交BC 于点G ,由△DEF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DA =DG ,再推出AE =GF ,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整理出结论;(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作出AG ,由(1)可知,AE=GF ,DC=BG ,再由线段的和差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①证明:AB AC=B C∴∠=∠,60DF DE ADB=∠=︒,且E与A重合,ADF∴∆是等边三角形60ADF AFD∴∠=∠=︒120AFB ADC∴∠=∠=︒在ABF∆和ACD∆中AFB ADCB CAB AC∠=∠⎧⎪∠=∠⎨⎪=⎩ABF ACD∴∆∆≌BF DC∴=②如图2,过点A做AG∥EF交BC于点G,∵∠ADB=60°DE=DF∴△DEF为等边三角形∵AG∥EF∴∠DAG=∠DEF=60°,∠AGD=∠EFD=60°∴∠DAG=∠AGD∴DA=DG∴DA-DE=DG-DF,即AE=GF由①易证△AGB≌△ADC∴BG=CD∴BF=BG+GF=CD+AE(2)如图3,和(1)中②相同,过点A做AG∥EF交BC于点G,由(1)可知,AE=GF ,DC=BG ,BF CD BF BG GF AE ∴+=+==故BF AE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1,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点D ,BE MN ⊥于点E .易得DE AD BE =+(不需要证明).(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你认为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DE 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此时DE 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答案】(1) 不成立,DE=AD-BE ,理由见解析;(2) DE=BE-AD【解析】【分析】(1)DE 、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E=AD-BE .由垂直的性质可得到∠CAD=∠BCE ,证得△ACD ≌△CBE ,得到AD=CE ,CD=BE ,即有DE=AD-BE ;(2)DE 、AD 、BE 之间的关系是DE=BE-AD .证明的方法与(1)一样.【详解】(1)不成立.DE 、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E=AD-BE ,理由如下:如图,∵∠ACB=90°,BE ⊥CE ,AD ⊥CE ,AC CB =,∴∠ACD+∠CAD=90°,又∠ACD+∠BCE=90°,∴∠CAD=∠BCE,在△ACD和△CBE中,90ADC CEBCAD BCEAC CB∠=∠=︒⎧⎪∠=∠⎨⎪=⎩,∴△ACD≌△CBE(AAS),∴AD=CE,CD=BE,∴DE=CE-CD=AD-BE;(2)结论:DE=BE-AD.∵∠ACB=90°,BE⊥CE,AD⊥CE,AC CB=,∴∠ACD+∠CAD=90°,又∠ACD+∠BCE=90°,∴∠CAD=∠BCE,在△ACD和△CBE中,90ADC CEBCAD BCEAC CB∠=∠=︒⎧⎪∠=∠⎨⎪=⎩,∴△ADC≌△CEB(AAS),∴AD=CE,DC=BE,∴DE=CD-CE=BE-A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所夹的角等于旋转角.7.如图1,已知CF是△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D为CF上一点,且DA=DB.(1)求证:∠ACB =∠ADB ;(2)求证:AC +BC <2BD ;(3)如图2,若∠ECF =60°,证明:AC =BC +CD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过点D 分别作AC ,CE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证明Rt △DAM ≌Rt △DBN ,得出∠DAM=∠DBN ,则结论得证;(2)证明Rt △DMC ≌Rt △DNC ,可得CM=CN ,得出AC+BC=2BN ,又BN <BD ,则结论得证;(3)在AC 上取一点P ,使CP=CD ,连接DP ,可证明△ADP ≌△BDC ,得出AP=BC ,则结论可得出.【详解】(1)证明:过点D 分别作AC ,CE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CF 是△ABC 的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DM =DN ,在Rt △DAM 和Rt △DBN 中,DA DB DM DN =⎧⎨=⎩, ∴Rt △DAM ≌Rt △DBN (HL ),∴∠DAM =∠DBN ,∴∠ACB =∠ADB ;(2)证明:由(1)知DM =DN ,在Rt △DMC 和Rt △DNC 中,DC DCDM DN=⎧⎨=⎩,∴Rt△DMC≌Rt△DNC(HL),∴CM=CN,∴AC+BC=AM+CM+BC=AM+CN+BC=AM+BN,又∵AM=BN,∴AC+BC=2BN,∵BN<BD,∴AC+BC<2BD.(3)由(1)知∠CAD=∠CBD,在AC上取一点P,使CP=CD,连接DP,∵∠ECF=60°,∠ACF=60°,∴△CDP为等边三角形,∴DP=DC,∠DPC=60°,∴∠APD=120°,∵∠ECF=60°,∴∠BCD=120°,在△ADP和△BDC中,APD BCDPAD CBDDA DB∠=∠⎧⎪∠=∠⎨⎪=⎩,∴△ADP≌△BDC(AAS),∴AP=BC,∵AC=AP+CP,∴AC=BC+CP,∴AC=BC+CD.【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8.如图,在边长为 4 的等边△ABC 中,点 D 从点A 开始在射线 AB 上运动,速度为 1 个单位/秒,点F 同时从 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 BC 方向运动,过点D 作 DE⊥AC,连结DF 交射线 AC 于点 G(1)当 DF⊥AB 时,求 t 的值;(2)当点 D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是否始终有 DG=GF?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毕节七中初二英语学科竞赛试题

毕节七中初二英语学科竞赛试题

毕节七中2011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20 分)( ) 1.Where _____ you come from?A. doB. areC. isD. does( ) 2.Where ____ your pen pal live? He ____ Tokyo.A. do, live inB. does ,lives inC. does, live inD. does, lives( ) 3. Tom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but he can speak______ Japanese.A. muchB. a lot ofC. littleD. a few( )4.There ____ a pen and two pencils in the pencil case.A.isB.areC.beD.have( )5.Children like reading books _____ pictures.A.withB.forC.ofD.at( )6.I often buy school things on my way ______ home.A.onB.toC.forD./( )7.You can get money in the _____ and you can read books in the _____.A.hotel, bankB.bank, marketC.bank, libraryD.library,bank( )8. The monkeys ______ interesting.A. kind ofB. kinds ofC. are kind ofD. are kinds of( )9. Why _____ go to the zoo?A. don’tB. notC. not youD. you don’t( )10. _____ I’m hungry, _____ I have some food.A. Because, soB. So, becauseC. Because, /D. So, /( )11. The koala bears sleep ____ the day and get up _____ night.A. during, atB. at, duringC. at, atD. during, during( )12. What ______ he _____ be?A. does, wantsB. does, wants toC. does, wantD. does, want to( )13. People give me their money _____ get their money _____ me.A.or, toB. and, toC. or, fromD. and, from( )14. We have a job ______ you _____ a waiter.A.for, asB. to, asC. of, asD. from, like( ).15. What you when it’s raining?A. do … doB. are … doingC. did … doD. do doing ( )16. ---__________________?---He has big eyes and small nose.A. How old is heB. What does he doC. What does he looklike D. How is he( )17. ---Who is in the classroom now?----___________.All the students are on the playground.A. SomeoneB. AnybodyC. NobodyD. Mary( )18. ----Is your friend quiet?----No, he never stops __________.A. talk B talking C. to talk D. laughing( )19.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helping me.-----__________.A Don't say that.B You are welcomeC You're very kindD.No, no( )20. My brother is sitting _______ Kate and Jane.A .inB fromC between D. under二、完型填空(20分)I like eating rice, noodles, strawberries, ice cream, hamburgers and so on. But my favorite __1__ is dumplings. Every Sunday, my mother __2__ many dumplings for me. If she has __3__ time, I’ll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 __4__ some. Dumplings look __5__ white boats(船). Theyare very delicious. __6__ my birthday every year, I usually help my mother make a lot of dumplings. Do you know the __7__? Because I often ask some friends to __8__ them with me.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__9__ and meat in them. My friends __10__ like to eat them very much. ( ) 1. A. food B. dessert C. fruit( ) 2. A. do B. does C. makes( ) 3. A. some B. no C. any( ) 4. A. want B. order C. buy( ) 5. A. for B. at C. like( ) 6. A. In B. On C. About( ) 7. A. kind B. size C. reason( ) 8. A. eat B. drink C. like( ) 9. A. noodles B. dumplings C. vegetables( ) 10. A. all B. every C. both三.阅读理解(40分)AI have a pen pal. My pen pal i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He lives in New York. His name is Tom Anderson. He is 14 years old. His favorite sport is soccer. He likes math very much. He speaks English. We contact(联系,联络)************************************************.Mye-mail **************************.Yes,mynameisZhangDan.I’mfrom China. I live in Beijing. My favorite sport is pingpong. My fovorite subject is history. It’s interesting.( )1. Tom’s favorite subject is ________ .A. EnglishB. mathC. historyD. soccer ( )2. Zhang Dan’s favorite sport is ________ .A. pingpongB. basketballC. historyD. soccer( )3. Tom is from ________ .A. the United States B .the United Kingdom C. JapanD. English ( )4. Zhang Dan speaks ________ .A .Chinese B. Japanese C. French D. English( )5.Zhang Dan is from ________.A. AustraliaB. CanadaC. ChinaD. FranceB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me. People like to go to this park after work. Some of them go to the park every day. Look! That is Mr. King. He is sitting on a chair and watching the children. Some children are playing a game. Some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 Lucy and Lily are standing under a tree. They are talking. There is a small river in the park. We can see some boats on the water. Some children are sitting in the boats with their fathers and mothers. Listen! A girl is singing. This is really a nice park. I come here after school every day.6._______ like to go to the park.A. ChildrenB. Fathers and mothersC. Lucy and LilyD. People7. There are some _______ in the park.A. birds and catsB. chairs and boatsC. balls and kitesD. houses and buses8. Lucy is talking with _______.A. Mr. KingB. the boysC. LilyD. the birds9.The writer(作者) can’t see _______ in the park.A. childrenB. menC. womenD. birds10. What is the writer doing?A. He’s watching the people in the park.B. He’s playing a game.C. He’s sitting in a boat.D. He’s singing.CMy father is tall and has short, gray hair. He wears glasses with heavy, , black frames. But I just saw a picture of him from 1968. What a surprise! In the picture, he’s 15 years old . He’s short and he has glasses with small, round frames. He has log, yellow hair and it’s really straight. He’s wearing blue jeans and a T-shirt with the word “Love”. I’m 15 years old now. I’m average height and I have short hair. My hair isn’t yellow, it’s blue. My dad thinks it’s strange, but my friends think it’s great. I wear glasses, but my glasses have bright red frames. They’re so cool ! I have an earring in one ear, too. Dad really can’t understand that, I never wear blue jeans. I like big, baggy pants and long T-shirts. Most of my T-shirts have pictures of my favorite rock bands on them.( ) 11. What kind of glasses did Father wear when he was fifteen years old? He wore .A.glasses with heavy, black frames C. glasses with bright redframesB.long and yellow glasses D. glasses with small, roundframes( ) 12. What color is my hair? It’s ______________.A. yellowB. blueC. grayD. red( ) 13. What do I like to wear? I like to wear _____________.A.blue jeans and a T-shirtB.yellow jeans and a T-shirt with the word “love”C.big and baggy pants and long T-shirtsD.blue jeans and an earring( ) 14. What’s on my father’s T-shirt?A.The word “love”.B. Heavy and black frames.C. Pictures of rock bands. C. An earring.( )15. Who has an earring in one ear?A.My dad does.B.I do.C. My father does.D. MyFriends do.DMary is an American doctor. She is now in China.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in Hangzhou. She is also learning Chinese medicine(医学) there. She likes Chinese medicine very much. She loves to work for the patients(病人), because it’s meaningful (有意义的). She works hard in the day and read English books on Chinese medicine at night. She learns Chinese from Chinese doctors and her Chinese friends. Now she can speak some Chinese. She can read some Chinese, too.Her husband(丈夫) John is a policeman. He works in a police station in Hangzhou, too. He works hard, too. He’s very busy. He works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His work is kind of dangerous, but he says, “I love my job very much. It’s exciting and I can serve(服务) the people.”( )16. Mary and her husband are from ______.A. AmericaB. EnglishC. ChinaD. Australia( )17. Mary loves her work, because _______.A. it’s busyB. she can help the patients and her job is meaningfulC. she likes Chinese medicineD. she can work in Hangzhou( )18. Mary often reads books on ______.A. Chinese historyB. English medicineC. EnglishD. Chinese medicine( )19. --- How is Mary’s Chinese? ---_____.A. She learns Chinese from Chinese booksB. She doesn’t want to learn ChineseC. She learns Chinese from others and can speak and read some Chinese nowD. She can speak some Chinese, but she can’t read it.( )2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错)?A. John is busy.B. John loves to work for people.C. John needn’t work on weekends.D. John and his wife(妻子) work in the same (相同的)city.四、任务型阅读(10分)Mr. Cao is a teacher in a middle school. He has a lot of things to do from Monday to Friday. On Monday and Tuesday morning he has 3 speaking classes. On Thursday he has 2 writing classes in the morning and 1 in the afternoon. He plays ball games after class on Monday and listens to music on Tuesday afternoon. He doesn’t have classes on Wednesday or Friday. He works on the computer on Wednesday morning. He can speak a little Japanese. So he takes Japanese classes that afternoon. On Friday morning, Mr. Cao meets old friends. In the afternoon, he has a rest (=relax) at home根据短文,现在请同学们为曹老师填完整他工作日的日程安排表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Monday(1)Play ball gamesTuesday Have 3 speaking lesson2)Wednesday(3)(4)Thursday Have 2 writing lesson Have 1 writing lessonFriday(5)Have a rest五、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写单词,使句意通顺完整(10 分)1.——Where does your uncle l____ ?——Japan.2. —What l______ does Ann speak?—She speaks English3.She often borrows some books from the l_______.4. His father is a d________, he works in a5.The bank is b________ the hotel and the library.6.Your clothes are too d______. Let me wash them for you.7.Your father is sleeping, please keep q________.8.If you’re hungry, you can go to a r_________.9. She likes to talk to people, she wants to be a r___________.10. Can you r_________ Tony’s telephone number? I want to call him.六、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贵州省毕节市物理初二上学期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物理初二上学期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物理初二上学期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发热B. 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C. 钻木取火D. 双手互搓发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A选项:反复弯折铁丝,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丝的内能。

因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少。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的内能。

太阳将热量传递给人体,使人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感到暖和。

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钻木取火,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

钻木时,木头之间会相互摩擦,这种摩擦会产生热量,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着火点,引发燃烧。

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双手互搓发热,这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双手互搓时,手掌之间会相互摩擦,这种摩擦同样会产生热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感到发热。

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 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A选项: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而不是物体“含有”或“具有”的热量。

因此,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是错误的。

故A错误。

B选项: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而不是内能差。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故B错误。

C选项:虽然内能少的物体温度可能低,但如果它的温度仍然高于另一个内能多但温度更低的物体,那么它仍然可以将热量传递给那个物体。

贵州省毕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毕节七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少噪声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D.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5.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21 B.21:10 C.10:51 D.12:017.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D.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8.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并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sB.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C.小明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小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8m/s1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14.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现象,然后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的缘故.15.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光的现象;午后,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16.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部分近视同学为看到黑板上的字,他们戴的是近视眼镜,该近视眼镜是(选填“凸”或“凹”)透镜.17.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使银光物质发光,人适当接收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18.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的(填“运动”或“静止”).19.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20.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此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应把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21.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中油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质量为Kg,如果油用去一半,密度(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2.分别装有相同的质量的水、盐水、酒精的三个相同容器中液面高低如图.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则甲液体是,乙液体是,丙液体是.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计6分)23.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在图甲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2)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3)如图丙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cm.2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2)当观察到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填“A”“B”“C”或“D”).26.酱油是咸的,小明猜想酱油密度一定比水的密度大,于是他和小亮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得酱油密度会.(填“偏大”或“偏小”)27.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2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2)小莉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填“上”、“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的实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五、综合应用题(29题5分,30题6分,31题9分,共20分)29.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0.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发生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虽然已经过去5年了,但是人们依然对那次灾难记忆犹新.巨大的灾难过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位置到最近的陆地的距离是34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多少?31.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紫砂壶,他很想知道制做这种紫砂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7.4g.求:(1)这种紫砂壶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3)该紫砂壶容积是多少?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禁鸣喇叭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D.只能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少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只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不是阻断声音传播过程,故C错误;D、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接收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和防止噪声途径知识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3.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D.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图析法.【分析】这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因为海波属于晶体,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因此这一曲线主要分为三段,AB段是固态,BC段是熔化的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CD段为液态.【解答】解:A、48℃时,海波正在熔化,此时是固液共存状态,这一温度是海波的熔点.不合题意;B、BC段正是熔化过程,而熔化是要吸热的.不合题意;C、海波在48℃的熔点温度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并不一定是液态.不合题意;D、第6min时,海波达到熔点温度,所以开始熔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晶体熔化与非晶体熔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看就是否有一段水平线,我们应该学会区分.4.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解答】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 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5.用天平称出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考点】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定性思想.【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都无关.【解答】解: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由质量的定义可知,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都无关.塑料瓶被剪碎,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塑料瓶所含塑料的多少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塑料瓶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及其特性,了解质量的定义是理解质量特性的前提.6.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21 B.21:10 C.10:51 D.12:01【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规律﹣﹣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性,对于给出钟表在镜面中的像,来读取时间问题可以把试卷反过来直接去读.7.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D.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同时还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8.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 D.火星【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并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sB.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C.小明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小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8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知道小明前50m的时间,须知道前50m的速度;根据v=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解答】解;A、前50米用时不一定为全程用时12.5s的一半,故A错误;B、小明的平均速度v===8m/s,故B正确;C、百米赛跑,整个过程速度不是固定的,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平均速度是8m/s,最大速度应大于8m/s,故D错误.故选B.【点评】一百米赛跑一般包括起跑加速、中途匀速、终点冲刺过程几个过程,平均速度只反映整个过程的平均快慢程度.10.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2)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错误;(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分析实际问题.1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雾、露珠和白汽是液化现象,霜是凝华现象.【解答】解:雾和“白汽”是液化现象,A、B错;霜是凝华现象,D错;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的大小比较;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A、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B、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b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b物质的密度;C、分别算出a物质和c物质的密度,就能知道c物质的密度是不是a物质的两倍(或取体积相同,看c物质的质量是a物质的几倍,那么c物质的密度就是a物质的几倍);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质量,纵轴是体积;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大,c物质的体积最小,所以a物质的密度最小,c物质的密度最大;B、由图象可知,当b物质的体积为1×10﹣3m3时,b物质的质量是1kg,所以b物质的密度是ρb===1.0×103kg/m3;C、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2×10﹣3m3时,a物质的质量是1kg,c物质的质量是4kg,根据m=ρV得体积相同密度和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解答】解:每个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因此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当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答案为:音色;音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及乐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4.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毕节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答案】4【解析】【分析】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111,,AC B A C B∵111,,A B AB B C BC C A CA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第三次操作333222377343A B C A B C S S ∆∆===<2020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故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4次操作,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和探索规律,掌握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时,面积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答案】720°.【解析】【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故答案为72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 ﹣2)•180 (n≥3)且n 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3.已知ABC 中,90A ∠=,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O ,则BOC ∠= ______ .【答案】135【解析】解:∵∠A =90°,∴∠ABC +∠ACB =90°,∵角平分线BE 、CF 交于点O ,∴∠OBC +∠OCB =45°,∴∠BOC =180°﹣45°=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CE 是△ACD 的中线,S △ACE =3cm 2,则S △ABC =_____cm 2.【答案】12cm2.【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E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一半,△ACD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详解】解:∵CE是△ACD的中线,∴S△ACD=2S△ACE=6cm2.∵AD是△ABC的中线,∴S△ABC=2S△ACD=12cm2.故答案为12cm2.【点睛】此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差是1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答案】5【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360°=180°,解得n=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6.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答案】240.【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2=180°+60°=24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AD+∠FDA=135°-90°=45°,∴∠F=180°-(∠FAD+∠FDA)=180-45°=135°.故选B.【点睛】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ABC 中,E 是 AC 的中点,延长 BC 至 D ,使 BC :CD =3:2,以 CE ,CD 为邻边做▱CDFE ,连接 AF,BE,BF ,若△ABC 的面积为 9,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A .6B .4C .3D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结合三角形面积去解答.【详解】 解:在ABC 中,E 是 AC 的中点,S ABC 9=, BC :CD =3:2▱CDFE 中,CD=EF1S BCE 4.52S ABC ∴== 设BCE 的高为1h , ABC 的高为2.h11S BCE 4.52BC h ∴=⨯⨯= 13h =12:1:2h h =26h ∴=S AEF S EFB s ∴=+阴()2111122EF h h EF h =⨯⨯-+⨯⨯ 212EF h =⨯⨯ 1262=⨯⨯ 6.=【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和面积的理解,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9 B.8 C.7 D.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答: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多边形中,不能够单独铺满地面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由镶嵌的条件知,在一个顶点处各个内角和为360°.【详解】∵正三角形的内角=180°÷3=60°,360°÷60°=6,即6个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正方形的内角=360°÷4=90°,360°÷90°=4,即4个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的内角=180°-360°÷5=108°,360°÷108°≈3.3,∴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正六边形的内角=180°-360°÷6=120°,360°÷120°=3,即3个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故选C.【点睛】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11.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244∠=,则1α-A.14B.16C.90α-D.44【答案】A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如图,AB∥CD,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则∠BFD=()A.110°B.120°C.125°D.135°【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过E作EG∥AB.∵AB∥CD,∴EG∥CD,∴∠ABE+∠BEG=180°,∠CDE+∠DEG=180°,∴∠ABE+∠BED+∠CDE=360°.又∵DE⊥BE,BF,DF分别为∠ABE,∠CDE的角平分线,∴∠FBE+∠FDE=12(∠ABE+∠CDE)=12(360°﹣90°)=135°,∴∠BFD=360°﹣∠FBE﹣∠FDE﹣∠BED=360°﹣135°﹣90°=135°.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BD的长为 .【答案】41.【解析】作AD′⊥AD,AD′=AD,连接CD′,DD′,如图:∵∠BAC+∠CAD=∠DAD′+∠CAD,即∠BAD=∠CAD′,在△BAD与△CAD′中,BA CABAD CADAD AD=⎧⎪∠=∠'⎨⎪='⎩,∴△BAD≌△CAD′(SAS),∴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22()=32=42AD AD+'∠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22()=932=41DC DD+'+∴41,41.14.如图,AB∥CD,O为∠BAC、∠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1,则AB与CD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答案】2【解析】过点O作OF⊥AB于F,作OG⊥CD于G,∵O为∠BAC、∠DCA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OE=OF,OE=OG,∴OE=OF=OG=1,∵AB∥CD,∴∠BAC+∠ACD=180°,∴∠EOF+∠EOG=(180°﹣∠BAC)+(180°﹣∠ACD)=180°,∴E、O、G三点共线,∴AB与CD之间的距离=OF+OG=1+1=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作出辅助线并证明E、O、G三点共线.15.如图,要在河流的南边,公路的左侧M区处建一个工厂,位置选在到河流和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流与公路交叉A处的距离为1cm(指图上距离),则图中工厂的位置应在_____.【答案】∠BAC的平分线上,与A相距1cm的地方.【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及要求满足的条件,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答,注意距A1cm处.【详解】工厂的位置应在∠BAC的平分线上,与A相距1cm的地方;理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作图题一定要找到相关的知识为依托,同时满足多个要求时,要逐个满足.16.如图,点E 是等边△ABC 内一点,且EA =EB ,△ABC 外一点D 满足BD =AC ,且BE 平分∠DBC ,则∠D =__________.【答案】30°【解析】试题解析:(1)连接C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C ,在△BCE 与△ACE 中,{AC BCAE BE CE CE===∴△BCE ≌△ACE (SSS )∴∠BCE=∠ACE=30°∵BE 平分∠DBC ,∴∠DBE=∠CBE ,在△BDE 与△BCE 中,{BD BCDBE CBE BE BE∠∠===∴△BDE ≌△BCE (SAS ),∴∠BDE=∠BCE=30°.17.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P 、Q 是边AC 、BC 上的两个动点, PD ⊥AB 于点D , QE ⊥AB 于点E .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若点P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到点C 停止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到达点C 后停止运动 ,当t= 时,△APD 和△QBE 全等.【答案】2或4.【解析】试题分析:①0≤t<83时,点P从C到A运动,则AP=AC=CP=8﹣3t,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8﹣3t=t,解得:t=2;②t≥83时,点P从A到C运动,则AP=3t﹣8,BQ=t,当△ADP≌△QBE时,则AP=BQ,即3t﹣8=t,解得:t=4;综上所述:当t=2s或4s时,△ADP≌△QBE.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动点型;3.分类讨论.18.如图,在△ABC和△ADC中,下列论断:①AB=AD;②∠ABC=∠ADC=90°;③BC=DC.把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可以写出_个真命题.【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三种命题,由①②⇒③,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可证明,是真命题;由①③⇒②,能证明∠ABC=∠ADC,但是不能得出一定是90°,是假命题;由②③⇒①,根据SAS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故是真命题.因此可知真命题有2个.故答案为:2.点睛:仔细审题,将其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可得到三种情况,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可判断出是否是真命题.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所示,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ABC,△ACD,△EFG,△EGH.已知∠ACB=∠CAD=∠EFG=∠EGH=70°,∠BAC=∠ACD=∠EGF=∠EHG=50°,则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全等,丙、丁全等B.甲、乙全等,丙、丁不全等C.甲、乙不全等,丙、丁全等D.甲、乙不全等,丙、丁不全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即是判断甲、乙是否全等,丙丁是否全等.运用判定定理解答.【详解】解:∵∠ACB=CAD=70°,∠BAC=∠ACD=50°,AC为公共边,∴△ABC≌△ACD,即甲、乙全等;△EHG中,∠EGH=70°≠∠EHG=50°,即EH≠EG,虽∠EFG=∠EGH=70°,∠EGF=∠EHG=50°,∴△EFG不全等于△EGH,即丙、丁不全等.综上所述甲、乙全等,丙、丁不全等,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但考生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HL.找着∠EGH=70°≠∠EHG=50°,即EH≠EG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20.Rt△ABC中,AB=AC,D点为Rt△ABC外一点,且BD⊥CD,DF为∠BDA的平分线,当∠ACD=15°,下列结论:①∠ADC=45°;②AD=AF;③AD+AF=BD;④BC﹣CE=2D,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证点A,点C,点B,点D四点共圆,可得∠ADC=∠ABC=45°;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外角性质可得∠AFD=∠BDF+∠DBF>∠ADF,可得AD≠AF;如图,延长CD至G,使DE=DG,在BD上截取DH=AD,连接HF,由“SAS”可证△ADF≌△HDF,可得∠DHF=∠DAF=30°,AF=H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AF,可证BD=BH+DH=AF+AD;由“SAS”可证△BDG≌△BDE,可得∠BGD=∠BED=7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BG=2DE+EC.【详解】∵AB=AC,∠BAC=90°,∴∠ABC=∠ACB=45°,且∠ACD=15°,∵∠BCD=30°,∵∠BAC=∠BDC=90°,∴点A,点C,点B,点D四点共圆,∴∠ADC=∠ABC=45°,故①符合题意,∠ACD=∠ABD=15°,∠DAB=∠DCB=30°,∵DF为∠BDA的平分线,∴∠ADF=∠BDF,∵∠AFD=∠BDF+∠DBF>∠ADF,∴AD≠AF,故②不合题意,如图,延长CD至G,使DE=DG,在BD上截取DH=AD,连接HF,∵DH=AD,∠HDF=∠ADF,DF=DF,∴△ADF≌△HDF(SAS)∴∠DHF=∠DAF=30°,AF=HF,∵∠DHF=∠HBF+∠HFB=30°,∴∠HBF=∠BFH=15°,∴BH=HF,∴BH=AF,∴BD=BH+DH=AF+AD,故③符合题意,∵∠ADC=45°,∠DAB=30°=∠BCD,∴∠BED=∠ADC+∠DAB=75°,∵GD=DE,∠BDG=∠BDE=90°,BD=BD,∴△BDG≌△BDE(SAS)∴∠BGD=∠BED=75°,∴∠GBC=180°﹣∠BCD﹣∠BGD=75°,∴∠GBC=∠BGC=75°,∴BC=BG,∴BC=BG=2DE+EC,∴BC﹣EC=2DE,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1.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CPF;②AE=CF;③△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S△ABC=2S四边形AEPF,上述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APE和△CP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可得AE=CF,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得到△E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APE的面积等于△CPF的面积相等,然后求出四边形AEPF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详解】∵AB=AC,∠BAC=90°,点P是BC的中点,∴AP⊥BC,AP=PC,∠EAP=∠C=45°,∴∠APF+∠CPF=90°,∵∠EPF是直角,∴∠APF+∠APE=90°,∴∠APE=∠CPF,在△APE和△CPF中,45APE CPFAP PCEAP C∠∠⎧⎪⎨⎪∠∠︒⎩====,∴△APE≌△CPF(ASA),∴AE=CF,故①②正确;∵△AEP≌△CFP,同理可证△APF≌△BPE,∴△E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③错误;∵△APE≌△CPF,∴S△APE=S△CPF,∴四边形AEPF =S △AEP +S △APF =S △CPF +S △BPE =12S △ABC .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PE=∠CPF ,从而得到△APE 和△CPF 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点.22.如图,AC ⊥BE 于点C ,DF ⊥BE 于点F ,且BC =EF ,如果添上一个条件后,可以直接利用“HL ”来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应该是( )A .AC =DEB .AB =DEC .∠B =∠ED .∠D =∠A【答案】B【解析】 在Rt △ABC 与Rt △DEF 中,直角边BC =EF ,要利用“HL”判定全等,只需添加条件斜边AB=DE.故选:B.23.如图在ABC △中,P ,Q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作PR AB ⊥,PS AC ⊥,垂足分别是R ,S ,AQ PQ =,PR PS =,下面三个结论:①AS AR =;②PQ AB ∥;③BRP △≌CSP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A【解析】连接AP ,由题意得,90ARP ASP ∠=∠=︒,在Rt APR 和Rt APS 中,AP AP PR PS=⎧⎨=⎩, ∴△APR ≌()APS HL ,∴AS AR =,故①正确.BAP SAP ∠=∠,∴2SAB BAP SAP SAP ∠=∠+∠=∠,在AQP △中,∴AQ PQ =,∴QAP APQ ∠=∠,∴22CQP QAP APQ QAP SAP ∠=∠+∠=∠=∠,∴PQ AB ∥,故②正确;在Rt BRP 和Rt CSP 中,只有PR PS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③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判定,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如图,点P 、Q 分别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点 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下面四个结论:①BQ AM =②ABQ △≌CAP △③CMQ ∠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 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点P 、Q 速度相同,∴AP BQ =.在ACP △和ABQ △中,60AP BQ CAP ABQ AC BA =⎧⎪∠==︒⎨⎪=⎩, ∴ACP △≌BAQ △,故②正确.则AQC CPB ∠=∠.即B BAQ BAQ AMP ∠+∠=∠+∠.∴60AMP B ∠=∠=︒.则60CMQ AMP ∠=∠=︒,故③正确.∵APM ∠不一定等于60︒.∴AP AM ≠.∴BQ AM ≠.故①错误.设时间为t ,则AP=BQ=t ,PB=4-t①当∠PQB =90°时,∵∠B =60°,∴PB =2BQ ,得6-t =2t ,t =2 ;②当∠BPQ =90°时,∵∠B =60°,∴BQ =2BP ,得t =2(6-t ),t =4;∴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如图,在△ABC 中,AB=10,∠B=60°,点D 、E 分别在AB 、BC 上,且BD=BE=4,将△BDE 沿DE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 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详解】过点D 作DF ⊥B′E 于点F ,过点B′作B′G ⊥AD 于点G ,∵∠B=60°,BE=BD=4,∴△BDE 是等边三角形,∵△B′DE ≌△BDE , ∴B′F=12B′E=BE=2,DF=23, ∴GD=B′F=2, ∴B′G=DF=23,∵AB=10,∴AG=10﹣6=4,∴AB′=27.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26.如图,线段AB ,DE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 ,且72ABC EDC ∠=∠=︒,92AEB ∠=︒,则EBD ∠的度数为 ________ .【答案】128︒【解析】连接CE ,由线段AB ,DE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 ,得CA=CB ,CE=CD ,ACB=∠ECD=36°,进而得∠ACE=∠BCD ,易证∆ACE ≅∆BCD ,设∠AEC=∠BDC=x ,得则∠BDE=72°-x ,∠CEB=92°-x ,BDE 中,∠EBD=12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连接CE ,∵线段AB ,DE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 ,∴CA=CB ,CE=CD ,∵72ABC EDC ∠=∠=︒=∠DEC ,∴∠ACB=∠ECD=36°,∴∠ACE=∠BCD ,在∆ACE 与∆BCD 中,∵CA CB ACE BCD CE CD =⎧⎪∠=∠⎨⎪=⎩,∴∆ACE ≅∆BCD (SAS ), ∴∠AEC=∠BDC ,设∠AEC=∠BDC=x ,则∠BDE=72°-x ,∠CEB=92°-x ,∴∠BED=∠DEC-∠CEB=72°-(92°-x )=x-20°,∴在∆BDE 中,∠EBD=180°-(72°-x )-(x-20°)=128°.故答案是:12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垂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7.等腰三角形顶角为30°,腰长是4cm ,则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解析】如图,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可由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腰长是4cm ,可求得BD=12AB =4×12=2,因此此三角形的面积为:S=12A C•BD=12×4×2=8×12=4(cm 2).故答案是:4.28.如图,已知,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BD 上,8BD =,2DC =,线段AC 交线段DE 于点F ,若AF BD =,则AC =_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 ,证明BDE AGE ∆≅∆,而后证明AFG ∆、CDF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出CF 的长,于是可求AC 的长.【详解】解:如图,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 ,∵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AE=BE,∴在BDE ∆和AGE ∆中,BE AE BED AEGDE EG =⎧⎪∠=∠⎨⎪=⎩, ∴BDE AGE ∆≅∆,∴AG=BD, BDE AGE ∠=∠,∵AF=BD=8,∴AG=AF,∴AFG AGE ∠=∠∵AFG DFC ∠=∠,∴BDE DFC ∠=∠,∴FC=DC,∴FC=2,∴AC=AF+FC=8+2=1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利用中点条件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9.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__.【答案】22【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因为4+4=8<9,0<4<9+9=18,∴腰的不应为4,而应为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9+9=22.故答案为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30.如图,已知AB=A 1B ,A 1B 1=A 1A 2,A 2B 2=A 2A 3,A 3B 3=A 3A 4,…若∠A=70°,则锐角∠A n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702n -︒ 【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1ABA 中,AB=A 1B ,∠A=70°可得:∠1BAA =∠1BA A =70°在△112B A A 中,A 1B 1=A 1A 2可得:∠112A B A =∠121A A B根据外角和定理可得:∠1BA A =∠112A B A +∠121A A B∴∠112A B A =∠121A A B =702︒ 同理可得:∠232A A B =2702︒ ∠343A A B =3702︒ …….以此类推:∠A n =1702n -︒ 故答案为:1702n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律的探索,准确识图,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 31.在坐标平面上有一个轴对称图形,其中A (3,﹣52)和B (3,﹣112)是图形上的一对对称点,若此图形上另有一点C (﹣2,﹣9),则C 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A .(﹣2,1)B .(﹣2,﹣32)C .(﹣32,﹣9) D .(﹣2,﹣1) 【答案】A【解析】【分析】 先利用点A 和点B 的坐标特征可判断图形的对称轴为直线y=-4,然后写出点C 关于直线y=-4的对称点即可.【详解】解:∵A (3,﹣52)和B (3,﹣112)是图形上的一对对称点, ∴点A 与点B 关于直线y =﹣4对称, ∴点C (﹣2,﹣9)关于直线y =﹣4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需要注意关于直线对称:关于直线x=m 对称,则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和为2m ;关于直线y=n 对称,则两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和为2n .3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60ABD ∠=,75ADB ∠=,30BDC ∠=,则DBC ∠=( )°A .15B .18C .20D .25【答案】A【解析】【分析】 延长BD 到M 使得DM =DC ,由△ADM ≌△ADC ,得AM =AC =AB ,得△AMB 是等边三角形,得∠ACD =∠M =60°,再求出∠BAO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延长BD 到M 使得DM =DC.∵∠ADB =75°,∴∠ADM =180°﹣∠ADB =105°.∵∠ADB=75°,∠BDC=30°,∴∠ADC=∠ADB+∠BDC=105°,∴∠ADM=∠ADC.在△ADM和△ADC中,∵AD ADADM ADC DM DC=⎧⎪∠=∠⎨⎪=⎩,∴△ADM≌△ADC,∴AM=AC.∵AC=AB,∴AM=AC=AB,∠ABC=∠ACB.∵∠ABD=60°,∴△AMB是等边三角形,∴∠M=∠DCA=60°.∵∠DOC=∠AOB,∠DCO=∠ABO=60°,∴∠BAO=∠ODC=30°.∵∠CAB+∠ABC+∠ACB=180°,∴30°+2(60°+∠CBD)=180°,∴∠CBD=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题目有一定难度.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a),等腰直角三角形ODC的斜边经过点B,OE⊥AC,交AC于E,若OE=2,则△BOD与△AOE的面积之差为()A.2 B.3 C.4 D.5【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证明△DOB≌△COA(SAS),推出S△DOB﹣S△AOE=S△EOC,再证明△O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a,0),B(0,a),∴OA=OB.∵△O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OC,∠D=∠DCO=45°.∵∠DOC=∠BOA=90°,∴∠DOB=∠COA.在△DOB和△COA中,∵OD=OC,∠DOB=∠COA,OB=OA,∴△DOB≌△COA(SAS),∴∠D=∠OCA=45°,S△DOB﹣S△AOE=S△EOC.∵OE⊥AC,∴∠OEC=90°,∴△CE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EC=2,∴S△DOB﹣S△AOE=S△EOC12=⨯2×2=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4.如图,C 是线段 AB 上一点,且△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 AE、BD 相交于点O,AE、BD 分别交 CD、CE 于 M、N,连接 MN、OC,则下列所给的结论中:①AE=BD;②CM=CN;③MN∥AB;④∠AOB=120º;⑤OC 平分∠AOB.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2 B.3 C.4 D.5【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易证:△ACE ≅△DCB ,进而可得AE =BD ;由△ACE ≅△DCB ,可得∠CAE=∠CDB ,从而△ACM ≅△DCN ,可得:CM =CN ;易证△MCN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MNC=∠BCE , 即MN ∥AB ;由∠CAE=∠CDB ,∠AMC=∠DMO ,得∠ACM=∠DOM=60°,即∠AOB =120º;作CG ⊥AE ,CH ⊥BD ,易证CG =CH ,即:OC 平分∠AOB .【详解】∵△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C ,CE=CB ,∠ACE=∠DCB=120°,∴△ACE ≅△DCB(SAS)∴AE =BD ,∴①正确;∵△ACE ≅△DCB ,∴∠CAE=∠CDB ,∵△AC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CD=∠BCE=∠DCE=60°,AC=DC ,在△ACM 和△DCN 中,∵60CAE CDB AC DCACD DCE ∠=∠⎧⎪=⎨⎪∠=∠=︒⎩∴△ACM ≅△DCN (ASA ),∴CM =CN ,∴②正确;∵CM =CN ,∠DCE=60°,∴△MCN 是等边三角形,∴∠MNC=60°,∴∠MNC=∠BCE ,∴MN ∥AB ,∴③正确;∵△ACE ≅△DCB ,∴∠CAE=∠CDB ,∵∠AMC=∠DMO ,∴180°-∠CAE-∠AMC=180°-∠CDB-∠DMO ,即:∠ACM=∠DOM=60°,∴∠AOB =120º,∴④正确;作CG ⊥AE ,CH ⊥BD ,垂足分别为点G ,点H ,如图,在△ACG 和△DCH 中,∵90?AMC DHCCAE CDBAC DC∠=∠=⎧⎪∠=∠⎨⎪=⎩∴△ACG≅△DCH(AAS),∴CG=CH,∴OC 平分∠AOB,∴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4,面积为43,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点P为BD上一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A.3 B.2C.3D.3【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点C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BD于点P,由对称的性质可得,PA=PC,故PE+PC=A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E即为PE+PC的最小值.【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BD⊥AC,EC=2,连接AE,线段AE的长即为PE+PC最小值,∵点E是边BC的中点,∴AE⊥BC,∴PE+PC22AC E C-22422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6.如果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120°,且过某一顶点的直线能将该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度数是( )A.15°B.40 C.15°或20°D.15°或40°【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20°,且过某一顶点能将该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运用分类思想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该三角形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详解】如图1,当∠A=120°,AD=AC,DB=DC时,∠ADC=∠ACD=30°,∠DBC=∠DCB=15°,所以,∠DBC=15°,∠ACB=30°+15°=45°;故∠ABC=60°,∠C=80°;如图2,当∠BAC=120°,可以以A为顶点作∠BAD=20°,则∠DAC=100°,∵△APB,△APC都是等腰三角形;∴∠ABD=20°,∠ADC=∠ACD=40°,如图3,当∠BAC=120°,以A为顶点作∠BAD=80°,则∠DAC=40°,∵△APB,△APC都是等腰三角形,∴∠ABD=20°,∠ADC=100°,∠ACD=4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七、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选择题压轴题(难)37.当3x =-时,多项式33ax bx x ++=.那么当3x =时,它的值是( )A .3-B .5-C .7D .17-【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3x =-时,多项式33ax bx x ++=,找到a 、b 之间的关系,再代入3x =求值即可.【详解】当3x =-时,33ax bx x ++=327333ax bx x a b ++=---= 2736a b ∴+=-当3x =时,原式=2733633a b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问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找到a 、b 之间的关系.38.已知x -y =3,12x z -=,则()()22554y z y z -+-+的值等于( ) A .0 B .52 C .52- D .25 【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应先把已知条件化简,然后求出y-z 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求值即可.【详解】由x-y=3,12x z -=得:()()x z x y y z ---=-15322=-=-; 把52-代入原式,可得255252525255=0224424⎛⎫⎛⎫-+-+-+= ⎪ ⎪⎝⎭⎝⎭.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代数式变形方法的理解,这一方法在求代数式值时是常用办法.39.如果是个完全平方式,那么的值是( ) A .8 B .-4 C .±8 D .8或-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x 2+(m -2)x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x ±3)2=x 2±2(m -2)x +9,∴2(m -2)=±12,∴m =8或-4.故选D .40.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 .33645x x x +=B .236a a a ⋅=C .()4312216x x -=D .()()22222x y x y x y +-=- 【答案】C【解析】【分析】A.合并同类项得到结果;B.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C.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D.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原式=35x ,错误;B.原式=5a ,错误;C.原式=1216x ,正确;D.原式=224x y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平方差公式运算,熟知其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1.如图,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是6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30B .20C .60D .40【答案】A【解析】【分析】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y ,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结合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差是60即可求解.【详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y ,则2260x y -=,∵S 阴影=S △AEC +S △AED =11()()22x y x x y y -+- =1()()2x y x y -+ =221()2x y - =1602⨯ =30.故选A.【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读懂图形和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42.若33×9m =311 ,则m 的值为 ( )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幂的乘方的性质,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33×9m =311 ,∴33×(32)m =311,∴33+2m =311,∴3+2m=11,∴2m=8,解得m=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八、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填空题压轴题(难)43.已知222246140x y z x y z ++-+-+=, 则()2002x y z --=_______.【答案】0【解析】【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把原条件变形为222(1)(2)(3)0x y z -+++-=,再利用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的结论可得答案.【详解】解:因为:222246140x y z x y z ++-+-+=所以222(21)(44)(69)0x x y y z z -+++++-+=所以222(1)(2)(3)0x y z -+++-= 所以102030x y z -=⎧⎪+=⎨⎪-=⎩ ,解得123x y z =⎧⎪=-⎨⎪=⎩所以()2002x y z --=[]221(2)3(33)0---=-=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式的特点,非负数之和为0的性质,掌握该知识点是关键.44.若a 2+a-1=0,则a 3+2a 2+2014的值是___________.【答案】2015【解析】【分析】根据a 2+a-1=0可得a 2+a=1,对a 3+2a 2+2014进行变形,整体代入即可.【详解】∵a 2+a-1=0∴a 2+a=1a 3+2a 2+2014=a (a 2+a )+a 2+2014=a+a 2+2014=2015故答案为20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项式的乘法,整体代入法是解答的关键.45.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a2﹣ab,例如,5※3=52﹣5×3=10.若(x+1)※(x﹣2)=6,则x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新定义运算对式子进行变形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1)2﹣(x+1)(x﹣2)=6,整理得,3x+3=6,解得,x=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方程,涉及到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等,根据题意正确得到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6.分解因式6xy2-9x2y-y3 = _____________.【答案】-y(3x-y)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y,然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即可得.【详解】6xy2-9x2y-y3=-y(9x2-6xy+y2)=-y(3x-y)2,故答案为:-y(3x-y)2.【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及步骤是解题的关键.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公因式),二套(套用公式),注意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47.因式分解:3x3﹣12x=_____.【答案】3x(x+2)(x﹣2)【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3x,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即可.【详解】3x3﹣12x=3x(x2﹣4)=3x(x+2)(x﹣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七中2013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学期考试试题物理学科 命题人:常承清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A .风雨送春归B .飞雪迎春到C .已是悬崖百丈冰D .犹有花枝俏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4.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7.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8.有一体积为30cm 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 则: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 .此固体的密度为8.2g/cm 3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D .改变此固体形状,其质量变大9.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 5s ,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 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B.7mC.15mD.25m10.一个质量为0.25 k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 ,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 ,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 .1.0×103 kg/m 3B .1.16×103 kg/m 3C .1.75×103 kg/m 3D .1.2×103 kg/m 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 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 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 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12.如右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其中整个熔化过程 经历了 min 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 状态. 13.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 ,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全程用时2h , 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 ,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 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 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

14.身高为1.7 m 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 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 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 ;若她以0.5m/s 的速度沿着远离镜子方向行走了3s 后,则 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 .15.冰的密度为0.9×103kg/m 3,若质量为1kg 的冰熔化成水,其 不变, 变小.1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 0.16mg / cm 3,“0.16mg / cm 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一块100cm 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g 。

17.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18.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距月面100米处时,探测器要 进行短暂的悬停,扫描月面地形,避开障碍物,寻找着陆点,悬停时嫦娥三号探测器相对于月球是_________ 的。

“如果下面有个大坑,需要挪个地方,它就会自己平移,等照相机告诉它地面平了,才会降落”,降落过程中相对于月球,嫦娥三号探测器是_____________的。

19.在“测量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已给出的器材有:天平和砝码、细线、直尺、金 属一块、水一杯.上述器材中,多余器材是 ,还必须补充的器材是 .在测 得这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应当用公式ρ= 求得这金属块的密度。

20.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关系 (2)蜡烛A ,B 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 关系 (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三、作图题 (每题2分,共6分)21.如图(1)所示,试画出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22.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如图(2)的光路。

23.画出如图(3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25.中国瓷器名扬海外,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g/cm3。

(保留两位小数)(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26题5分、27题6分、28题6分,共17分)26.“五一”假期,小丽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段路时,小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所示.(1)若小丽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0.5h,则车的速度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王家庄最快需要几分钟?27.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否则会把水管冻裂,影响人民的生活,小红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如下计算和分析,首先她查表知道,冰的密度为0.9×103kg/m3,体积为1dm3的水,结成冰后:(1)计算冰的质量为多少?(2)计算冰的体积为多少?(3)解释水管冻裂的原因?28.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18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2s 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甲乙20g 10g取出瓷片再加水至标记乙丙甲SA(2)王家庄18km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