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复习数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精华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精华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详细精华版)一、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①明确调查问题②确定调查对象③选择调查方法④展开调查⑤记录结果⑥得出结论2、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①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②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③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二、数据的表示方法:(1)统计表: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规律。

(2)折线图: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条形图: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

(4)扇形图: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形象地反映频数分布情况。

6)频数分布折线图: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取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和左右频数为零与直方图相距半个组距的两个点。

三、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普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就是全面调查。

例如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2、抽样调查:采用调查部分对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根据部分来估计整体的情况, 叫做抽样调查。

统计中常用样本特性来估计总体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抽样调查中,如果抽取样本的方法得当,一半样本能客观的反映总体的情况,抽样调查的结果会比较接近总体的情况,否则抽样调查的结果往往会偏离总体的情况,所以,在抽样调查要求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⑴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⑵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⑶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不含单位)。

3、简单随机抽样: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4、【总结】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⑴全面调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因而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精确;但可能要投入数倍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⑵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因而调查结果与总体的结果可能的一些误差,但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时只能用抽样的方式去调查,比如要研究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不可能把所有的炮弹都发射出去,可见合理的抽样调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基础的奠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则是较为常见并被广泛使用的一套教材。

本文将对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进行综述和总结。

一、代数代数是八年级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根式与分式,整式,一次函数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1. 一元一次方程与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指一个未知数为一次的方程,可以表示为ax+b=0 (a≠0),如2x+3=7。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方程变形、用加减乘除消元、移项变号、去分母等方法来解方程。

同时,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或没有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比如有一道题目:“一堆苹果,分给a,b,c三人,分完后c 多得a,b两人分的各一半,若原来有21个苹果,则c得到多少个苹果?” 我们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方程。

设a,b,c三人分别得到x,y,z个苹果,则有:x+y+z = 21;z = (x+y)/2;整理得:x + y - 2z = 0;插入第一个公式可得:x+y = 2z;代入第一个公式得:3z = 21,解得z=7。

所以c得到的苹果数是7个。

2. 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一般写成:ax+by=c;dx+ey=f;我们需要掌握用消元法和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同时还需要理解解出的解集的含义,如有唯一解、无解、无穷解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数学建模、物理力学等。

例如有一道题目:“使用8个10W和4个20W的灯泡,排成两排,第一排4个,第二排8个,第一排亮的灯泡功率大于等于第二排。

求每只灯有几瓦?” 我们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方程组。

设第一排4个灯泡中有x个10W的和y个20W的,第二排8个灯泡中有m个10W的和n个20W的,则有:x+y = 4;m+n = 8;10x+20y >= 10m+20n;代入第三个方程可以得到: y>=n;n>=x;m>=y;插入第一个公式可得:n+m = 8-x;插入第二个公式可得:x+2y <= 4;整理可得:5y-2n >=2,解得y=2,n=1。

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期末考试即将到来,愿你发扬以前的刻苦努力学习一刻不放松,祝你期末考试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期末试卷及答案,大家快来跟一起看看吧。

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设要求的)1.下列几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2,3,4B.4,5,6C.6,8,11D.5,12,1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2,3 )B.(﹣2,﹣3)C.(﹣2,3)D.(﹣3,2)4.下列汉字或字母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5.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6.矩形的对角线长为20,两邻边之比为3:4,则矩形的面积为( )A.56B.192C.20D.以上答案都不对7.将直线y=kx﹣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y=kx﹣3B.y=kx+1C.y=kx+3D.y=kx﹣18.一次函数y=(k﹣3)x+2,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值可以是( )A.1B.2C.3D.4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和(﹣2,0),那么直线必过下面的点( )A.(4,6)B.(﹣4,﹣3)C.(6,9)D.(﹣6,6)1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1.如图所示,小明从坡角为30 的斜坡的山底(A)到山顶(B)共走了200米,则山坡的高度BC为米.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写出一个即可),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图形中不再添加辅助线)1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一组数据有40个,把它分成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是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率是 .15.函数y=(k+1)x+k2﹣1中,当k满足时,它是一次函数.16.菱形的周长是2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则它的面积为 .17.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8.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所剪次数1 2 3 4 n正三角形个数4 7 10 13 an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2分)19.如图,在△ABC中,CE,BF是两条高,若A=70 ,BCE=30 ,求EBF与FBC的度数.20.已知y+6与x成正比例,且当x=3时,y=﹣12,求y与x 的函数关系式.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21.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某校举行了以爱我黄石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比赛,评委会对200名同学的参赛作品打分发现,参赛者的成绩x均满足50 x 100,并制作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依据成绩,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参赛同学中抽40人参加图片制作比赛总结大会,则从成绩80 x 90的选手中应抽多少人?(3)比赛共设一、二、三等奖,若只有25%的参赛同学能拿到一等奖,则一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22.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什么米?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9分,满分18分)23.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鼓励市民节约用电,我市从2012年7月1日起,居民用电实行一户一表的阶梯电价,分三个档次收费,第一档是用电量不超过180千瓦时实行基本电价,第二、三档实行提高电价,具体收费情况如右折线图,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用电量是180千瓦时时,电费是元;(2)第二档的用电量范围是;(3) 基本电价是元/千瓦时;(4)小明家8月份的电费是328.5元,这个月他家用电多少千瓦时?2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在AD、BC边上,且AE=CF.求证:(1)△ABE≌△CDF;(2)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六、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25.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DE AB.(1)求ABC的度数;(2)如果,求DE的长.26.如图,在Rt△ABC中,B=90 ,AC=60cm,A=60 ,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0(1)求证:AE=DF;(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设要求的)1.下列几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A.2,3,4B.4,5,6C.6,8,11D.5,12,13【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欲求证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这里给出三边的长,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22+32 4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42+52 62,故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C、62+82 11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52+122=1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坐标确定位置.【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点(﹣1,2)在第二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2,3 )B.(﹣2,﹣3)C.(﹣2,3)D.(﹣3,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解答】解: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4.下列汉字或字母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5.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A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性质对B进行判断;根据矩形的性质对C进行判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所以C选项的说法错误;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D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6.矩形的对角线长为20,两邻边之比为3:4,则矩形的面积为( )A.56B.192C.20D.以上答案都不对【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首先设矩形的两邻边长分别为:3x,4x,可得(3x)2+(4x)2=202,继而求得矩形的两邻边长,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矩形的两邻边之比为3:4,设矩形的两邻边长分别为:3x,4x,∵对角线长为20,(3x)2+(4x)2=202,解得:x=2,矩形的两邻边长分别为:12,16;矩形的面积为:12 16=19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7.将直线y=kx﹣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y=kx﹣3B.y=kx+1C.y=kx+3D.y=kx﹣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解答】解:原直线的k=k,b=﹣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了新直线,那么新直线的k=k,b=﹣1+2=1.新直线的解析式为y=kx+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难度不大,要注意平移后k值不变.8.一次函数y=(k﹣3)x+2,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值可以是( )A.1B.2C.3D.4【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求得k的范围,在选项中找到范围内的值即可.【解答】解: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y=(k﹣3)x+2,当(k﹣3) 0时,即k 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分析选项可得D选项正确.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与图象间的关系.9.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和(﹣2,0),那么直线必过下面的点( )A.(4,6)B.(﹣4,﹣3)C.(6,9)D.(﹣6,6)【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点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再检验直线解析式是否满足各点的横纵坐标.【解答】解:设经过两点(0,3)和(﹣2,0)的直线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y= x+3;A、当x=4时,y= 4+3=9 6,点不在直线上;B、当x=﹣4时,y= (﹣4)+3=﹣3,点在直线上;C、当x=6时,y= 6+3=12 9,点不在直线上;D、当x=﹣6时,y= (﹣6)+3=﹣6 6,点不在直线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以及一定经过某点的函数应适合这个点的横纵坐标.1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当k 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当k 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熟知一次函数y=kx+b(k 0)中,当k 0,b 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1.如图所示,小明从坡角为30 的斜坡的山底(A)到山顶(B)共走了200米,则山坡的高度BC为100 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分析】直接利用坡角的定义以及结合直角三角中30 所对的边与斜边的关系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B=200m,A=30 ,则BC= AB=100(m).故答案为:1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得出BC 与AB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AD=BC (写出一个即可),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图形中不再添加辅助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可再添加一个条件AD=BC,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再添加一个条件:AD=BC故答案为:AD=BC(答案不唯一).【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一个开放条件的题目,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 2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 0,解得x 2.故答案为:x 2.【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数.14.已知一组数据有40个,把它分成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是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率是0.1 .【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总数,以及第五组的频率是0.2,可以求得第五组的频数;再根据各组的频数和等于1,求得第六组的频数,从而求得其频率.【解答】解:根据第五组的频率是0.2,其频数是40 0.2=8;则第六组的频数是40﹣(10+5+7+6+8)=4.故第六组的频率是,即0.1.【点评】本题是对频率=频数总数这一公式的灵活运用的综合考查.注意: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15.函数y=(k+1)x+k2﹣1中,当k满足k ﹣1 时,它是一次函数.【考点】一次函数的定义.【专题】计算题;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定义判断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函数y=(k+1)x+k2﹣1中,当k满足k ﹣1时,它是一次函数.故答案为:k ﹣1【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6.菱形的周长是2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则它的面积为24 .【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周长可求得其边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从而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其面积.【解答】解:∵菱形的周长是20边长=5∵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8菱形的面积= 6 8=24.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菱形的面积公式,综合利用了勾股定理.17.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9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首先根据求出外角度数,再利用外角和定理求出边数.【解答】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 ,它的外角是:180 ﹣140 =40 ,360 40 =9.故答案为: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与内角,做此类题目,首先求出正多边形的外角度数,再利用外角和定理求出求边数.18.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n= 3n+1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所剪次数1 2 3 4 n正三角形个数4 7 10 13 an【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不难发现:多剪一次,多3个三角形.即剪n次时,共有4+3(n﹣1)=3n+1.【解答】解:故剪n次时,共有4+3(n﹣1)=3n+1.【点评】此类题的属于找规律,从所给数据中,很容易发现规律,再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一次函数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求出这个函数值解方程组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八班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 掌握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因而每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2,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14.(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要点二、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2016•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1)求证:BM=MN;(2)∠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思路点拨】(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MN=A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BM=AC,由此即可证明.(2)首先证明∠BMN=90°,根据BN2=BM2+MN2即可解决问题.【答案与解析】(1)证明:在△CAD中,∵M、N分别是AC、CD的中点,∴MN∥AD,MN=AD,在RT△ABC中,∵M是AC中点,∴BM=AC,∵AC=AD,∴MN=BM.(2)解:∵∠BAD=60°,AC平分∠BAD,∴∠BAC=∠DAC=30°,由(1)可知,BM=AC=AM=MC,∴∠BMC=∠BAM+∠ABM=2∠BAM=60°,∵MN∥AD,∴∠NMC=∠DAC=30°,∴∠BMN=∠BMC+∠NMC=90°,∴BN2=BM2+MN2,由(1)可知MN=BM=AC=1,∴BN=【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B点坐标为(3,2),OB与AC交于点P,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_____.【答案】5;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A=BC,AB=OC;BA⊥OA,BC⊥OC.∵B点坐标为(3,2),∴OA=3,AB=2.∵D、E、F、G分别是线段OP、AP、BP、CP的中点,∴DE=GF=1.5; EF=DG=1.∴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1.5+1)×2=5.2、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高.(1)若BC=10,AH=8,则四边形ADEF的面积为.(2)求证:∠DHF=∠DEF.HF EDCBA【思路点拨】(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BDE、△EFC的面积都等于△ABC面积的四分之一,进而可求出四边形ADEF的面积.(2)首先证明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DEF=∠DAF,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得线段相等,从而得角等,最终可得到∠DAF=∠DEF,即可证出∠DHF=∠DEF.【答案解析】(1)解:∵BC=10,AH=8,∴S△ABC=×8×10=40,∵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BDE、△EFC的面积都等于△ABC面积的,∴四边形ADEF的面积=40﹣20=20,故答案为:20;(2)证明:∵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中点,∴DE ∥AC ,EF ∥AB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DEF=∠DAF ,∵AH 是△ABC 的高∴△ABH 、△ACH 是直角三角形,∵点D 、点F 是斜边AB 、AC 中点,∴DH=DA ,HF=AF ,∴∠DAH=∠DHA ,∠FAH=∠FHA ,∴∠DAH+∠FAH=∠FHA+∠DHA ,即∠DAF=∠DHF ,∴∠DEF=∠DHF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题目的关键是证明∠DHF=∠DAF 与∠DAF=∠DEF .3、如图所示,在△ABC 中,M 为BC 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BD ⊥AD 于D ,AB =12,AC =18,求MD 的长.【思路点拨】本题中所求线段MD 与已知线段AB 、AC 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由M 为BC 的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另有AD 为角平分线和垂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ABN ,D 为BN 的中点,DM 即为中位线,不难求出MD 的长度.【答案与解析】解:延长BD 交AC 于点N .∵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且AD ⊥BN ,∴ ∠BAD =∠NAD ,∠ADB =∠ADN =90°,在△ABD 和△AND 中,BAD NAD AD =ADADB ADN ∠∠⎧⎪⎨⎪∠∠⎩== ∴ △ABD ≌△AND(ASA)∴ AN =AB =12,BD =DN .∵ AC =18,∴ NC =AC -AN =18-12=6,∵ D 、M 分别为BN 、BC 的中点,∴ DM =12CN =162⨯=3. 【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可以将它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等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等图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Q是CD上的一定点,P是BC上的一动点,E、F分别是PA、PQ两边的中点;当点P在BC边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将( ).A.先变大,后变小 B.保持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无法确定【答案】B;解:连接AQ.∵ E、F分别是PA、PQ两边的中点,∴ EF是△PAQ的中位线,即AQ=2EF.∵ Q是CD上的一定点,则AQ的长度保持不变,∴线段EF的长度将保持不变.4、我们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相邻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CD=CA,点E、F分别为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交AB于点G.求证:四边形AGEC是等邻角四边形;(2)如图2,若点D在△ABC的内部,(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EF与CD交于点H,图中是否存在等邻角四边形,若存在,指出是哪个四边形,不必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找出对应相等的角;(2)根据题意易知满足条件的四边形即为第一题的四边形.【答案与解析】解:(1)取AC的中点H,连接HE、HF∵点E为BC中点∴EH为△ABC的中位线∴EH∥AB,且EH=12AB同理FH∥DC,且FH=12DC∵AB=AC,DC=AC∴AB=DC,EH=FH∴∠1=∠2∵EH∥AB,FH∥DC∴∠2=∠4,∠1=∠3∴∠4=∠3∵∠AGE+∠4=180°,∠GEC+∠3=180°∴∠AGE=∠GEC∴四边形AGEC是邻角四边形(2)存在等邻角四边形,为四边形AGH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本题较灵活,要求学生能够把题中的条件转化成角,从而找出相等的角来解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是()A.4 B.3 C.2 D.1【答案】D;解: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CD∥AB,∴∠C=∠A,∠CDE=∠AHE,∵E是AC中点,∴AE=CE,∴△DCE≌△HAE,∴DE=HE,DC=AH,∵F是BD中点,∴EF是△DHB的中位线,∴EF=12 BH,∴BH=AB-AH=AB-DC=2,∴EF=1.类型二、中点四边形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2)若AD =2,BC =4,求四边形EFGH 的面积.【思路点拨】(1)先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四边相等,然后由AC⊥BD 入手,进行正方形的判断.(2)连接EG ,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EG 的长,然后结合(1)的结论求出2EH =92,也即得出了正方形EHGF 的面积. 【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故可得:EF =12AC ,同理FG =12BD ,GH =12AC ,HE =12BD , 在梯形ABCD 中,AB =DC ,故AC =BD ,∴EF=FG =GH =HE ,∴四边形EFGH 是菱形.设AC 与EH 交于点M ,在△ABD 中,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则EH∥BD,同理GH∥AC,又∵AC⊥BD,∴EH⊥HG,∴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2)连接EG .在梯形ABCD 中,∵E、G 分别是AB 、DC 的中点,∴EG=12(AD +BC )=3. 在Rt△EHG 中, ∵222EH GH EG +=,EH =GH ,∴2EH =92,即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92.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EH =HG =GF =FE ,这是本题的突破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连接BD和AC,当BD、AC满足何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答案】解:(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理由:连接AC,∵E、F分别是AB、BC的中点,∴EF∥AC,且EF=12 AC,同理,HG∥AC,且HG=12 AC,∴EF∥HG,且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当BD=AC,且BD⊥AC时,EFGH是正方形.理由:连接AC,BD,∵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EF=GH=12AC,EH=FG=12BD,EH∥BD,GH∥AC,∵BD=AC,BD⊥AC,∴EH=EF=FG=GH,EH⊥GH,∴四边形ABCD是菱形,∠EHG=90°,∴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苏科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苏科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苏科版)知识点总结第七章:数据的整理、收集、描述知识概念抽样与样本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率分布1、频率分布的意义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④列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的有关概念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第八章:认识概率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1、确定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的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叫做不可能的事件。

2、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放声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利用反复试验所获取一定的经验数据可以预测它们发生机会的大小。

要评判一些游戏规则对参与游戏者是否公平,就是看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所谓判断事件可能性是否相同,就是要看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一样,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1、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提要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的编排结构合理,知识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以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这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性质,如何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注重引导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性质。

3.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本册教材的总课时数为60课时,建议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度上要适度加快,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评价与反馈机制本册教材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学习态度、思考能力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数与代数板块总结大全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数与代数板块总结大全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数与代数板块总结大全1 负数初步认识a. 负数的意义:相反意义或相反方向,如:得与失、盈利与亏本等b. 正数的正号可以隐去c. 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d. 0摄氏度不是没有温度,而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2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小数的概念(2)小数位数、数位及计数单位小数位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中有几个数字就叫做几位小数.如:3.516表示三位小数,10.65表示两位小数,6.9表示一位小数.小数数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等等.小数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如:6.0219,小数部分上的0、2、1、9分别表示0个十分之一、2个百分之一、1个千分之一、9个万分之一,或者分别表示0个0.1、2个0.01、1个0.001、9个0.0001.(3)整数、小数的读法与写法整数的读法:先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没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没级末尾的0都不读整数的写法:写数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的一个计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直接读出每位数字或按分数读法(又叫间接读法)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写法写,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各数位上的数字.如八点五六,写成8.56(4)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给小数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数位里,末一位或末几位的“0”不能去.(5)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1)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点向右移,比原数扩大,右移一位扩大10倍,右移两位扩大100倍...;向左移,比原数缩小,左移一位缩小10倍,左移两位缩小100倍....(2)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小数部分.依次比较十分位、百分位上、千分位、万分位...上的数字..如:比较8.7474与8.7475大小,8.7474<8.7475(6)小数的分类根据小数部分位数,可将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根据小数整数部分是否为0,可将小数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3 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概念: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 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2、3、5的倍数特征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且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一共4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考试题+详细答案系列(第3套)

(一共4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考试题+详细答案系列(第3套)

(一共4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考试题+详细答案系列(第3套)(一共4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考试题+详细答案系列(第3套)一.选择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拥有汽车的居民家庭也越来越多,下列汽车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的取值可能是()A.﹣1 B.2 C.3 D.44.“六•一”儿童节,某玩具超市设立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开展有奖购买活动.顾客购买玩具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奖品.下表是该活动的一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转动转盘的次数n 100 150 200 500 800 1000落在“铅笔”区域的次数m 68 108 140 355 560 690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0.68 0.72 0.70 0.71 0.70 0.69A.当n很大时,估计指针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大约是0.70B.假如你去转动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大约是0.70C.如果转动转盘2000次,指针落在“文具盒”区域的次数大约有600次D.转动转盘10次,一定有3次获得文具盒6.某市举行“一日捐”活动,甲、乙两单位各捐款30000元,已知“…”,设乙单位有x人,则可得方程﹣=20,根据此情景,题中用“…”表示的缺失的条件应补()A.甲单位比乙单位人均多捐20元,且乙单位的人数比甲单位的人数多20%15.已知关于x的方程=3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16.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于AB、BC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9,则k的值为______.三、计算:(8分)17.计算:(1)+(2)﹣x﹣1.四、解方程:(8分)18.解方程(1)﹣=1(2)=﹣1.五、先化简,再求值:(共1小题,满分6分)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4x﹣1=0.六、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21.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球内气体的压强p(kPa)是气球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且当V=1.5m3时,p=16kPa.(1)当V=1.2m3时,求p的值;(2)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40kP时,气球将爆炸,为了确保气球不爆炸,气球的体积应满足条件.22.(10分)(2017春•六合区期中)某项工程如果由乙单独完成比甲单独完成多用6天;如果甲、乙先合做4天后,再由乙单独完成,那么乙一共所用的天数刚好和甲单独完成工程所用的天数相等.(1)求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所用的时间;(2)该工程规定须在20天内完成,若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4.5万元,乙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2.5万元,请你选择上述一种施工方案,既能按时完工,又能使工程费用最少,并说明理由?23.如图,点O是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CE∥BD,EB∥AC,连接OE,交BC于F.(1)求证:OE=CB;(2)如果OC:OB=1:2,OE=,求菱形ABCD的面积.24.(12分)(2014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A点横坐标为4.(1)求k值;(2)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3)若双曲线上有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4)若在x轴上有点M,y轴上有点N,且点M、N、A、C四点恰好构成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M、N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拥有汽车的居民家庭也越来越多,下列汽车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结合选项所给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重合.2.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的取值可能是()A.﹣1 B.2 C.3 D.4【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当k<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结合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k<0.结合4个选项可知k=﹣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k<0.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找出k值的取值范围是关键.4.“六•一”儿童节,某玩具超市设立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开展有奖购买活动.顾客购买玩具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区域就可以获得相应奖品.下表是该活动的一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转动转盘的次数n 100 150 200 500 800 1000落在“铅笔”区域的次数m 68 108 140 355 560 690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0.68 0.72 0.70 0.71 0.70 0.69A.当n很大时,估计指针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大约是0.70B.假如你去转动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大约是0.70C.如果转动转盘2000次,指针落在“文具盒”区域的次数大约有600次D.转动转盘10次,一定有3次获得文具盒【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根据图表可求得指针落在铅笔区域的概率,另外概率是多次实验的结果,因此不能说转动转盘10次,一定有3次获得文具盒.【解答】解:A、频率稳定在0.7左右,故用频率估计概率,指针落在“铅笔”区域的频率大约是0.70,故A选项正确;由A可知B、转动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大约是0.70,故B选项正确;C、指针落在“文具盒”区域的概率为0.30,转动转盘2000次,指针落在“文具盒”区域的次数大约有2000×0.3=600次,故C选项正确;D、随机事件,结果不确定,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要理解用面积法求概率的方法.注意概率是多次实验得到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值.5.已知矩形的面积为8,则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首先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的图象性质作答.注意本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矩形的面积8=xy,可知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0),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且其图象在第一象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它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6.某市举行“一日捐”活动,甲、乙两单位各捐款30000元,已知“…”,设乙单位有x人,则可得方程﹣=20,根据此情景,题中用“…”表示的缺失的条件应补()A.甲单位比乙单位人均多捐20元,且乙单位的人数比甲单位的人数多20%B.甲单位比乙单位人均多捐20元,且甲单位的人数比乙单位的人数多20%C.乙单位比甲单位人均多捐20元,且甲单位的人数比乙单位的人数多20%D.乙单位比甲单位人均多捐20元,且乙单位的人数比甲单位的人数多20%【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方程﹣=20中,表示乙单位人均捐款额,(1+20%)x表示甲单位的人数比乙单位的人数多20%,则表示甲单位人均捐款额,所以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为:乙单位比甲单位人均多捐20元,由此得出题中用“…”表示的缺失的条件.【解答】解:设乙单位有x人,那么当甲单位的人数比乙单位的人数多20%时,甲单位有(1+20%)x人.如果乙单位比甲单位人均多捐20元,那么可列出﹣=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的逆应用,根据所设未知数以及方程逆推缺少的条件.本题难度适中.二.填空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计算=2.【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先求﹣2的平方,再求它的算术平方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注意算术平方根的求法,是解此题的关键.8.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6x3(x﹣y).【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的分母分别是2x3、6x2(x﹣y),故最简公分母是6x3(x﹣y);故答案为6x3(x﹣y).【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及求法.通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②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可以将各个分母因式分解,取各分母数字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整式)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最高次幂.9.袋子里有5只红球,3只白球,每只球除颜色以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只球,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是白球的可能性.【考点】可能性的大小.【分析】根据“哪种球的数量大哪种球的可能性就打”直接确定答案即可.【解答】解:∵袋子里有5只红球,3只白球,∴红球的数量大于白球的数量,∴从中任意摸出1只球,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于白球的可能性.故答案为:大于.【点评】本题考查了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大小的比较:只要总情况数目相同,谁包含的情况数目多,谁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也成立;若包含的情况相当,那么它们的可能性就相等.10.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若∠AOB=15°,则∠AOB′的度数是30°.【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以及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进而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A′OA=45°,∠AOB=∠A′OB′=15°,∴∠AOB′=∠A′OA﹣∠A′OB=45°﹣15°=30°,故答案是: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A=45°,∠AOB=∠A′OB′=15°是解题关键.1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O,分别取OA,OB 的中点M,N,测得MN=32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64m.【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M、N是OA、OB的中点,即MN是△OAB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解答】解:∵M、N是OA、OB的中点,即MN是△OAB的中位线,∴MN=AB,∴AB=2MN=2×32=64(m).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应用,正确理解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若点P1(﹣1,m),P2(﹣2,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m<n (填“>”“<”或“=”号).【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1•m=k,﹣2•n=k,解得m=﹣k,n=﹣,然后利用k>0比较m、n的大小.【解答】解:∵P1(﹣1,m),P2(﹣2,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1•m=k,﹣2•n=k,∴m=﹣k,n=﹣,而k>0,∴m<n.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3.某工厂原计划a天生产b件产品,现要提前2天完成,则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生产产品件.【考点】列代数式(分式).【分析】根据题意知原来每天生产件,现在每天生产件,继而列式即可表示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生产产品件数.【解答】解:根据题意,原来每天生产件,现在每天生产件,则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生产产品﹣=件,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根据题意表示出原来和现在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关键.1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AB到E,使AE=AC,则∠BCE的度数是22.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求得∠BAC=∠ACB=45°,又由AE=AC,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得∠ACE的度数,又由∠BCE=∠ACE﹣∠ACB,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C=∠ACB=45°,∵AE=AC,∴∠ACE=∠E==67.5°,∴∠BCE=∠ACE﹣∠ACB=67.5°﹣45°=22.5°.故答案为:22.5°.【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特殊图形的性质.15.已知关于x的方程=3无解,则m的值为﹣4.【考点】分式方程的解.【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根据分式方程无解得到x﹣2=0,求出x=2,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m=3x﹣6,由分式方程无解得到x﹣2=0,即x=2,代入整式方程得:4+m=0,即m=﹣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注意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分母不为0.16.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于AB、BC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9,则k的值为3.【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本题可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E、M、D入手,分别找出△OCE、△OAD、矩形OABC的面积与|k|的关系,列出等式求出k值.【解答】解:由题意得:E、M、D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S△OCE =,S△OAD=,过点M作MG⊥y轴于点G,作MN⊥x轴于点N,则S□ONMG=|k|,又∵M为矩形ABCO对角线的交点,∴S矩形ABCO=4S□ONMG=4|k|,由于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则++9=4k,解得:k=3.故答案是:3.【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三、计算:(8分)17.计算:(1)+(2)﹣x﹣1.【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1)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a+b;(2)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四、解方程:(8分)18.解方程(1)﹣=1(2)=﹣1.【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两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去分母得,(x+1)2﹣4=x2﹣1,解得:x=1,经检验x=1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2)去分母得,6(x+3)=x(x﹣2)﹣(x﹣2)(x+3),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时注意要检验.五、先化简,再求值:(共1小题,满分6分)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4x﹣1=0.【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根据x2﹣4x﹣1=0得出x2﹣4x=1,代入原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x2﹣4x﹣1=0,∴x2﹣4x=1∴原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求值题中比较多的题型主要有三种:转化已知条件后整体代入求值;转化所求问题后将条件整体代入求值;既要转化条件,也要转化问题,然后再代入求值.六、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20.(10分)(2014•兴化市二模)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某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就“你最喜欢的图书类别”(只选一项)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将调查结果统计后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种类频数频率卡通画 a 0.45时文杂志 b 0.16武侠小说50 c文学名著 d e(1)这次随机调查了200名学生,统计表中d=28;(2)假如以此统计表绘出扇形统计图,则武侠小说对应的圆心角是90°;(3)试估计该校1500名学生中有多少名同学最喜欢文学名著类书籍?【考点】频数(率)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数为30人,由统计表可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数所占的频率为0.15,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即可求出调查的学生数,进而求出d的值;(2)算出喜欢武侠小说的频率,乘以360°即可;(3)由(1)可知喜欢文学名著类书籍人数所占的频率,即可求出该校1500名学生中有多少名同学最喜欢文学名著类书籍.【解答】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数为30人,由统计表可知喜欢武侠小说的人数所占的频率为0.15,所以这次随机调查的学生人数为:=200名学生,所以a=200×0.45=90,b=200×0.16=32,∴d=200﹣90﹣32﹣50=28;(2)武侠小说对应的圆心角是360°×=90°;(3)该校1500名学生中最喜欢文学名著类书籍的同学有1500×=210名;【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图的应用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表得出正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1.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气球内气体的压强p(kPa)是气球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且当V=1.5m3时,p=16kPa.(1)当V=1.2m3时,求p的值;(2)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40kP时,气球将爆炸,为了确保气球不爆炸,气球的体积应满足条件.【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函数解析式为P=,把V=1.5m3时,p=16kPa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k值,即可求出函数关系式;(2)p=40代入求得v值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正确的答案即可.【解答】(1)解:设p与V的函数表达式为p=(k为常数).把p=16、V=1.5代入,得k=24即p与V的函数表达式为;(2)把p=40代入,得V=0.6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p随V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为确保气球不爆炸,气球的体积应不小于0.6m3.【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关键是建立函数关系式,并会运用函数关系式解答题目的问题.22.(10分)(2016春•六合区期中)某项工程如果由乙单独完成比甲单独完成多用6天;如果甲、乙先合做4天后,再由乙单独完成,那么乙一共所用的天数刚好和甲单独完成工程所用的天数相等.(1)求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所用的时间;(2)该工程规定须在20天内完成,若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4.5万元,乙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是2.5万元,请你选择上述一种施工方案,既能按时完工,又能使工程费用最少,并说明理由?【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利用总工作量为1,分别表示出甲、乙完成的工作量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分别求出甲、乙单独完成的费用以及求出甲、乙合作的费用,进而求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1)设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所用的时间为x天,则乙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所用的时间为(x+6)天,根据题意得,+=1,解得,x=12,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答:甲单独完成全部工程所用的时间为12天;(2)根据题意得上述3个方案都在20天内.甲单独完成的费用:12×4.5=54万元,乙单独完成的费用:18×2.5=45万元,甲乙合做完成的费用:12×2.5+4×4.5=48万元,即乙单独完成既能按时完工,又能使工程费用最少.【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总工作量为1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23.如图,点O是菱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CE∥BD,EB∥AC,连接OE,交BC于F.(1)求证:OE=CB;(2)如果OC:OB=1:2,OE=,求菱形ABCD的面积.【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通过证明四边形OCEB是矩形来推知OE=CB;(2)利用(1)中的AC⊥BD、OE=CB,结合已知条件,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CO=1,OB=2.然后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和菱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CE∥BD,EB∥AC,∴四边形OCEB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OCEB是矩形,∴OE=CB;(2)解:∵由(1)知,AC⊥BD,OC:OB=1:2,∴BC=OE=.∴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C2+OB2,∴CO=1,OB=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2,BD=4,∴菱形ABCD的面积是:BD•AC=4.【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题时充分利用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24.(12分)(2014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A点横坐标为4.(1)求k值;(2)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3)若双曲线上有一点C的纵坐标为8,求△AOC的面积;(4)若在x轴上有点M,y轴上有点N,且点M、N、A、C四点恰好构成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M、N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A点横坐标为4,代入正比例函数,可求得点A的坐标,继而求得k值;(2)首先根据对称性,可求得点B的坐标,结合图象,即可求得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3)首先过点C作CD⊥x轴于点D,过点A作AE⊥轴于点E,可得S△AOC =S△OCD+S梯形AEDC﹣S△AOE=S梯形AEDC,又由双曲线上有一点C的纵坐标为8,可求得点C 的坐标,继而求得答案;(4)由当MN∥AC,且MN=AC时,点M、N、A、C四点恰好构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A点横坐标为4,∴点A的纵坐标为:y=×4=2,∴点A(4,2),∴2=,∴k=8;(2)∵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B(﹣4,﹣2),∴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4≤x<0或x≥4;(3)过点C作CD⊥x轴于点D,过点A作AE⊥x轴于点E,∵双曲线上有一点C的纵坐标为8,∴把y=8代入y=得:x=1,∴点C(1,8),∴S△AOC =S△OCD+S梯形AEDC﹣S△AOE=S梯形AEDC=×(2+8)×(4﹣1)=15;(4)如图,当MN∥AC,且MN=AC时,点M、N、A、C四点恰好构成平行四边形,∵点A(4,2),点C(1,8),∴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M(3,0),N(0,6)或M′(﹣3,0),N′(0,﹣6).【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角平分线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角平分线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角平分线知识点
知识点
1、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重点
3、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注意:要判断两条直线垂直,只要知道这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中的
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

反过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四个交角都是直角。

6、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角平分线的应用
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三角形的周长;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相等和角的度数;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1.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2.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
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课后练习
角平分线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总结本文档旨在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相关内容。

一、代数与函数- 代数运算:四则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等。

-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应用题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应用题的解法。

- 函数概念: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的图象。

- 一元一次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的性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 一元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与应用:确定函数的部分特征,应用题的解法。

二、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点和线:点的名称与判定,线的名称与判定。

- 图形的基本性质:图形的名称与判定,图形基本性质的应用。

- 直线与角:直线的性质,角的性质,角的名称与判定。

- 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判定,三角形的分类。

- 四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判定。

- 一般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 圆及其部分:圆的性质,圆的判定,圆内角的性质。

三、空间与形体- 空间中的位置与方向:空间中点的坐标,方向的判定与计算。

- 空间中直线、平面与图形: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空间中三视图与展开图:图形的三视图,平面图形的展开图。

四、数据统计- 统计与统计分布:数据的统计指标,数据的统计分布。

- 直方图与折线图:直方图的绘制与解读,折线图的绘制与解读。

五、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表示与运算: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运算。

以上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新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课

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单元复习课【知识梳理】9.1 图形的旋转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2.图形旋转的性质:(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3.练习:(1)如图,Rt△ABC中,∠C=90°,∠ABC=30°,AC=2,△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A1B1C,当A1落在AB边上时,连接B1B,取BB1的中点D,连接A1D,则A1D的长度是()A. B.2 C.3 D.2(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连接BQ.若PA=6,PB=8,PC=10,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3)如图,将等腰△ABC绕顶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到△A1BC1的位置,AB与A1C1相交于点D,AC与A1C1、BC1分别交于点E、F.(1)求证:△BCF≌△BA1D.(2)当∠C=α度时,判定四边形A1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如图1,在△ABC 中,AB=AC ,∠BAC=90°,D 、E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角(0°<α<180°),得到△AB ′C ′(如图2). (1)探究DB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DB ′∥AE 时,试求旋转角α的度数.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把一个图形绕 旋转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这个点就是 。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前必做题(解答题)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前必做题(解答题)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考前必做题(解答题)1.解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1=.3.化简:(﹣4)÷.4.先化简,再从﹣1、2、3、4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5.先化简(1+)÷,再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中选一个合适的x的值代入求值.6.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市某校开展了“读好书,助成长”的活动,并计划购置一批图书,购书前,对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名学生,两幅统计图中的m=,n=.(2)已知该校共有36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喜欢阅读“A”类图书的学生约有多少人?(3)学校将举办读书知识竞赛,九年级1班要在本班3名优胜者(2男1女)中随机选送2人参赛,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被选送的两名参赛者为一男一女的概率.7.某校数学活动小组对经过某路段的小型汽车每车乘坐人数(含驾驶员)进行了随机调查,根据每车乘坐人数分为5类,每车乘坐1人、2人、3人、4人、5人分别记为A、B、C、D、E,由调查所得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类别频率A mB0.35C0.20D nE0.05(1)求本次调查的小型汽车数量及m,n的值;(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某时段通过该路段的小型汽车数量为5000辆,请你估计其中每车只乘坐1人的小型汽车数量.8.为进一步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浓厚宣传氛围,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甲、乙两所学校各租用一辆大巴车组织部分师生,分别从距目的地240千米和27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前往“研学教育”基地开展扫黑除恶教育活动.已知乙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是甲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的1.5倍,甲校师生比乙校师生晚1小时到达目的地,分别求甲、乙两所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9.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甲每天加工的数量是乙每天加工数量的1.5倍,两人各加工600个这种零件,甲比乙少用5天.(1)求甲、乙两人每天各加工多少个这种零件?(2)已知甲、乙两人加工这种零件每天的加工费分别是150元和120元,现有3000个这种零件的加工任务,甲单独加工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剩余任务由乙单独完成.如果总加工费不超过7800元,那么甲至少加工了多少天?10.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素有吃粽子的习俗.某商场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用3000元购进A、B两种粽子1100个,购买A种粽子与购买B种粽子的费用相同.已知A种粽子的单价是B种粽子单价的1.2倍.(1)求A、B两种粽子的单价各是多少?(2)若计划用不超过7000元的资金再次购进A、B两种粽子共2600个,已知A、B两种粽子的进价不变.求A种粽子最多能购进多少个?11.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1,3),B(3,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已知点P(a,0)(a>0),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于点M,交反比例函数y=上的图象于点N.若PM>PN,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12.如图,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A点的横坐标与B点的纵坐标都是3.(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写出不等式kx+b>﹣的解集.13.汛期到来,山洪暴发.下表记录了某水库20h内水位的变化情况,其中x表示时间(单位:h),y表示水位高度(单位:m),当x=8(h)时,达到警戒水位,开始开闸放水.x/h02468101214161820 y/m141516171814.41210.3987.2(1)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2)请分别求出开闸放水前和放水后最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3)据估计,开闸放水后,水位的这种变化规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测何时水位达到6m.14.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3,AC=2.(1)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求证:BD⊥BC.15.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过点E作EG∥B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G于点G,连接GF.求证:(1)AE⊥BF;(2)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16.如图,矩形ABCD中,AB=8,AD=6,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边于点E、F.(1)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当DE=DF时,求EF的长.17.在Rt△ABC中,∠C=90°,∠A=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连接ED,EF.(1)求证:四边形DEFC是矩形;(2)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作出∠ABC的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BC,AD边上的点,且AE=CF.(1)求证:△ABE≌△CDF;(2)当AC⊥EF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19.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延长AE至G,使EG=AE,连接CG.(1)求证:△ABE≌△CDF;(2)当AB与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0.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B.(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D=4,∠AOD=60°,求AB的长.21.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OC上一点,连接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与BD相交于点F.求证:OE=OF.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在AB上,且∠CEF =90°,FG⊥AD,垂足为点G.(1)试判断AG与FG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2)若点H为CF的中点,GH与DH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说明理由.2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DC边上一点,(与D、C不重合),连接AE,将△ADE 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延长EF交BC于G,连接AG,作GH⊥AG,与AE 的延长线交于点H,连接CH.显然AE是∠DAF的平分线,EA是∠DEF的平分线.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角平分线(仅限于小于180°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点P是边AD上一点(与点A、D不重合),射线PE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Q.(1)求证:△PDE≌△QCE;(2)过点E作EF∥BC交PB于点F,连结AF,当PB=PQ时,①求证:四边形AFEP是平行四边形;②请判断四边形AFEP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25.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上一点(不与C,D两点重合),连接BE,过点C作CH⊥BE于点F,交对角线BD于点G,交AD边于点H,连接GE,(1)求证:△DHC≌△CEB;(2)如图2,若点E是CD的中点,当BE=8时,求线段GH的长;(3)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1,四边形DEGH的面积为S2,当的值为时,的值为.26.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C=2,∠B=60°.点E为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B、C不重合),∠EAF=60°,AF与边CD相交于点F,联结EF交对角线AC于点G.设CE=x,EG=y.(1)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点O是线段AC的中点,联结EO,当EG=EO时,求x的值.2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菱形ADEF(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投BC上时,求证:AC=CF+CD;(2)如图2,当点D在线投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综合与实践: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在矩形ABCD中,AD=1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CD 上,且AE=CF,将△AEM沿EM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P,将△NCF沿NF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点Q,且点P、Q均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数学思考:(1)判断PM与NQ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当AB长度是多少时,存在点E,使四边形PNQM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直接写出AB的长度及菱形PNQM的面积.29.如图,已知,点E在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AC是对角线,延长BC到点F,使CF=BE,过点E作AC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BG,DF.(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GC=GE;(2)①用等式表示线段BG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G,B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0.旋转是图形变化的方法之一,借助旋转知识可以解决线段长、角的大小、取值范围、判断三角形形状等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背景:一块等边三角形建筑材料内一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满足一定条件时,我们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工人师傅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求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数学建模如图1,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已知P A=2,PB=4,PC=2.问题解决(1)如图2,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CBP',连接PP',易证∠BP'P =°,△为等边三角形,∠=90°,∠BP A=°:(2)点H为直线BP'上的一个动点,则CH的最小值为;(3)求AB长;拓展延伸已知:点P在正方形ABCD内,点Q在平面,BP=BQ=1,BP⊥BQ.(4)在图3中,连接P A、PC、PQ、QC,AP=,若点A、P、Q在一条直线上,则cos∠PCQ=;(5)若AB=2,连接DP,则≤DP<;连接PQ,当D、P、Q三点同一条直线上时,△BDQ的面积为.3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 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以下线段的长:AP=BQ=;(2)当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3)当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四边形ABQP为矩形?3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AC上一点,点E,点F关于CD对称.(1)若ED∥CF,①求证:四边形ECFD是菱形.②若点E为AC的中点,求证:AD=EF.(2)连结BD,BE,BF,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F是直角三角形,求的值.33.在▱ABCD中,∠ADC的平分线交AB于点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1)如图1,若AD=2,BE=1,则CD=(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若∠ADC=90°,G为EF的中点,连接CA,CG,求的值.(3)如图3,若∠ADC=60°,EH∥AB,EH=EB,连接CH,求的值.5.先化简(1+)÷,再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中选一个合适的x的值代入求值.【分析】首先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进而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而化简,再解不等式组,得出x的值,把已知数据代入即可.【解答】解:原式=×=,解不等式组得﹣2<x<4,∴其整数解为﹣1,0,1,2,3,∵要使原分式有意义,∴x可取0,2.∴当x=0 时,原式=﹣3,(或当x=2 时,原式=﹣).6.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市某校开展了“读好书,助成长”的活动,并计划购置一批图书,购书前,对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数据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200名学生,两幅统计图中的m=84,n=15.(2)已知该校共有36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喜欢阅读“A”类图书的学生约有多少人?(3)学校将举办读书知识竞赛,九年级1班要在本班3名优胜者(2男1女)中随机选送2人参赛,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被选送的两名参赛者为一男一女的概率.【分析】(1)用喜欢阅读“A”类图书的学生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用喜欢阅读“B”类图书的学生数所占的百分比乘以调查的总人数得到m的值,然后用30除以调查的总人数可以得到n的值;(2)用3600乘以样本中喜欢阅读“A”类图书的学生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被选送的两名参赛者为一男一女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1)68÷34%=200,所以本次调查共抽取了200名学生,m=200×42%=84,n%=×100%=15%,即n=15;(2)3600×34%=1224,所以估计该校喜欢阅读“A”类图书的学生约有1224人;(3)画树状图为: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被选送的两名参赛者为一男一女的结果数为4,所以被选送的两名参赛者为一男一女的概率==.7.某校数学活动小组对经过某路段的小型汽车每车乘坐人数(含驾驶员)进行了随机调查,根据每车乘坐人数分为5类,每车乘坐1人、2人、3人、4人、5人分别记为A、B、C、D、E,由调查所得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类别频率A mB0.35C0.20D nE0.05(1)求本次调查的小型汽车数量及m,n的值;(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某时段通过该路段的小型汽车数量为5000辆,请你估计其中每车只乘坐1人的小型汽车数量.【分析】(1)由C类别数量及其对应的频率可得总数量,再由频率=频数÷总数量可得m、n的值;(2)用总数量乘以B、D对应的频率求得其人数,从而补全图形;(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解答】解:(1)本次调查的小型汽车数量为32÷0.2=160(辆),m=48÷160=0.3,n=1﹣(0.3+0.35+0.20+0.05)=0.1;(2)B类小汽车的数量为160×0.35=56,D类小汽车的数量为0.1×160=16,补全图形如下:(3)估计其中每车只乘坐1人的小型汽车数量为5000×0.3=1500(辆).8.为进一步营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浓厚宣传氛围,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甲、乙两所学校各租用一辆大巴车组织部分师生,分别从距目的地240千米和27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前往“研学教育”基地开展扫黑除恶教育活动.已知乙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是甲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的1.5倍,甲校师生比乙校师生晚1小时到达目的地,分别求甲、乙两所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分析】设甲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为1.5x千米/小时,由时间关系“甲校师生比乙校师生晚1小时到达目的地”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甲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为1.5x千米/小时,由题意得:,解得:x=60,经检验,x=60是所列方程的解,则1.5x=90,答:甲、乙两所学校师生所乘大巴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90千米/小时.9.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甲每天加工的数量是乙每天加工数量的1.5倍,两人各加工600个这种零件,甲比乙少用5天.(1)求甲、乙两人每天各加工多少个这种零件?(2)已知甲、乙两人加工这种零件每天的加工费分别是150元和120元,现有3000个这种零件的加工任务,甲单独加工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剩余任务由乙单独完成.如果总加工费不超过7800元,那么甲至少加工了多少天?【分析】(1)设乙每天加工x个零件,则甲每天加工1.5x个零件,根据甲比乙少用5天,列分式方程求解;(2)设甲加工了x天,乙加工了y天,根据3000个零件,列方程;根据总加工费不超过7800元,列不等式,方程和不等式综合考虑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乙每天加工x个零件,则甲每天加工1.5x个零件,由题意得:=+5化简得600×1.5=600+5×1.5x解得x=40∴1.5x=60经检验,x=40是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意义.【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根据图象可解.【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1,3),B(3,1)两点,∴3=,3=﹣1+b,∴k=3,b=4,∴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y=﹣x+4;(2)由图象可得:当1<a<3时,PM>PN.12.如图,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A点的横坐标与B点的纵坐标都是3.(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写出不等式kx+b>﹣的解集.【分析】根据描点的趋势,猜测函数类型,发现当0<x<8时,y与x可能是一次函数关系:当x>8时,y与x就不是一次函数关系:通过观察数据发现y与x的关系最符合反比例函数.【解答】解:(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如图所示.(2)观察图象当0<x<8时,y与x可能是一次函数关系:设y=kx+b,把(0,14),(8,18)代入得解得:k=,b=14,y与x的关系式为:y=x+14,经验证(2,15),(4,16),(6,17)都满足y=x+14因此放水前y与x的关系式为:y=x+14 (0<x<8)观察图象当x>8时,y与x就不是一次函数关系:通过观察数据发现:8×18=10×14.4=12×12=16×9=18×8=144.因此放水后y与x的关系最符合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为:.(x>8)所以开闸放水前和放水后最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为:y=x+14 (0<x<8)和.(x>8)(3)当y=6时,6=,解得:x=24,因此预计24h水位达到6m.14.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3,AC=2.(1)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求证:BD⊥BC.【分析】(1)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设BE=x,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而即可求出其面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F=BE=,BF=5﹣=,DF=CE=,从而求出BD的长,在△BCD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两直线垂直.【解答】解:(1)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如图:设BE=x,CE=h在Rt△CEB中:x2+h2=9①在Rt△CEA中:(5+x)2+h2=52②联立①②解得:x=,h=∴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B•h=12;(2)作DF⊥AB,垂足为F∴∠DF A=∠CEB=90°∵平行四边形ABCD∴AD=BC,AD∥BC∴∠DAF=∠CBE又∵∠DF A=∠CEB=90°,AD=BC∴△ADF≌△BCE(AAS)∴AF=BE=,BF=5﹣=,DF=CE=在Rt△DFB中:BD2=DF2+BF2=()2+()2=16∴BD=4∵BC=3,DC=5∴CD2=DB2+BC2∴BD⊥BC.15.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的点,且BE=CF,过点E作EG∥B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G于点G,连接GF.求证:(1)AE⊥BF;(2)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分析】(1)由SAS证明△ABE≌△BCF得出AE=BF,∠BAE=∠CB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BF=∠CEG,证出AE⊥EG,即可得出结论;(2)延长AB至点P,使BP=BE,连接EP,则AP=CE,∠EBP=90°,证明△APE ≌△ECG得出AE=EG,证出EG=B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BCD=90°,∴∠ABE=∠BCF=90°,在△ABE和△BCF中,,∴△ABE≌△BCF(SAS),∴AE=BF,∠BAE=∠CBF,∵EG∥BF,∴∠CBF=∠CEG,∵∠BAE+∠BEA=90°,∴∠CEG+∠BEA=90°,∴AE⊥EG,∴AE⊥BF;(2)延长AB至点P,使BP=BE,连接EP,如图所示:则AP=CE,∠EBP=90°,∴∠P=45°,∵CG为正方形ABCD外角的平分线,∴∠ECG=45°,∴∠P=∠ECG,由(1)得∠BAE=∠CEG,在△APE和△ECG中,,∴△APE≌△ECG(ASA),∴AE=EG,∵AE=BF,∴EG=BF,∵EG∥BF,∴四边形BEGF是平行四边形.∴OD=BD=5,在Rt△DOE中,根据勾股定理,有DE2 ﹣OD2=OE2,∴OE=,∴EF=2OE=.17.在Rt△ABC中,∠C=90°,∠A=30°,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连接ED,EF.(1)求证:四边形DEFC是矩形;(2)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作出∠ABC的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1)首先证明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判断.(2)连接EC,DF交于点O,作射线BO即可.【解答】(1)证明:∵D,E,F分别是AC,AB,BC的中点,∴DE∥FC,EF∥CD,∴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CF=90°,∴四边形DEFC是矩形.(2)连接EC,DF交于点O,作射线BO,射线BO即为所求.1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BC,AD边上的点,且AE=CF.(1)求证:△ABE≌△CDF;(2)当AC⊥EF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2)解:当AC=2AB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理由如下:∵AC=2OA,AC=2AB,∴AB=OA,∵E是OB的中点,∴AG⊥OB,∴∠OEG=90°,同理:CF⊥OD,∴AG∥CF,∴EG∥CF,由(1)得:△ABE≌△CDF,∴AE=CF,∵EG=AE,∴EG=CF,∴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OEG=90°,∴四边形EGCF是矩形.20.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B.(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若AD=4,∠AOD=60°,求AB的长.【分析】(1)由▱ABCD得到OA=OC,OB=OD,由OA=OB,得到;OA=OB=OC=OD,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即可推出结论;(2)根据矩形的性质借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度.【解答】(1)证明:在□ABCD中,OA=OC=AC,OB=OD=BD,又∵OA=OB,∴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2)∵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OA=OD.又∵∠AOD=60°,∴△AOD是等边三角形,∴OD=AD=4,∴BD=2OD=8,在Rt△ABD中,AB=.21.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OC上一点,连接EB.过点A作AM⊥BE,垂足为M,AM与BD相交于点F.求证:OE=OF.【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得到OB=OA,根据AM⊥BE,即可得出∠MEA+∠MAE=90°=∠AFO+∠MAE,从而证出Rt△BOE≌Rt△AOF,得到OE=OF.【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OE=∠AOF=90°,OB=OA.又∵AM⊥BE,∴∠MEA+∠MAE=90°=∠AFO+∠MAE,∴∠MEA=∠AFO.∴△BOE≌△AOF(AAS).∴OE=OF.2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在AB上,且∠CEF =90°,FG⊥AD,垂足为点G.(1)试判断AG与FG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2)若点H为CF的中点,GH与DH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说明理由.【分析】(1)过点F作FM⊥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M,可证四边形AGFM是矩形,可得AG=MF,AM=FG,由“AAS”可证△EFM≌△CEB,可得BE=MF,ME=BC=AB,可得BE=MA=MF=AG=FG;(2)延长GH交CD于点N,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且CH=FH,可得GH=HN,NC=FG,即可求DG=DN,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H⊥HG.【解答】解:(1)AG=FG,理由如下:如图,过点F作FM⊥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90°=∠BAD∵FM⊥AB,∠MAD=90°,FG⊥AD∴四边形AGFM是矩形∴AG=MF,AM=FG,∵∠CEF=90°,∴∠FEM+∠BEC=90°,∠BEC+∠BCE=90°∴∠FEM=∠BCE,且∠M=∠B=90°,EF=EC ∴△EFM≌△CEB(AAS)∴BE=MF,ME=BC∴ME=AB=BC∴BE=MA=MF∴AG=FG,(2)DH⊥HG理由如下:如图,延长GH交CD于点N,∵FG⊥AD,CD⊥AD∴FG∥CD∴,且CH=FH,∴GH=HN,NC=FG∴AG=FG=NC又∵AD=CD,∴GD=DN,且GH=HN∴DH⊥GH∵BC﹣CG=GN﹣CG,∴BG=CN,∴CN=HN,∵∠DCM=90°,∴∠NCH=∠NHC=×90°=45°,∴∠DCH=∠DCM﹣∠NCH=45°,∴∠DCH=∠NCH,∴CH是∠DCN的平分线;③∵∠AGB+∠HGN=90°,∠AGF+∠EGH=90°,由①知,∠AGB=∠AGF,∴∠HGN=∠EGH,∴GH是∠EGM的平分线;综上所述,AG是∠BAF的平分线,GA是∠BGF的平分线,CH是∠DCN的平分线,GH 是∠EGM的平分线.24.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点P是边AD上一点(与点A、D不重合),射线PE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Q.(1)求证:△PDE≌△QCE;(2)过点E作EF∥BC交PB于点F,连结AF,当PB=PQ时,①求证:四边形AFEP是平行四边形;②请判断四边形AFEP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知∠D=∠ECQ=90°,由E是CD的中点知DE =CE,结合∠DEP=∠CEQ即可得证;(2)①由PB=PQ知∠PBQ=∠Q,结合AD∥BC得∠APB=∠PBQ=∠Q=∠EPD,由△PDE≌△QCE知PE=QE,再由EF∥BQ知PF=BF,根据Rt△P AB中AF=PF=BF 知∠APF=∠P AF,从而得∠P AF=∠EPD,据此即可证得PE∥AF,从而得证;②设PD=x,则AP=1﹣x,由(1)知△PDE≌△QCE,据此得CQ=PD=x,BQ=BC+CQ∴AP≠PE,∴四边形AFEP不是菱形.25.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上一点(不与C,D两点重合),连接BE,过点C作CH⊥BE于点F,交对角线BD于点G,交AD边于点H,连接GE,(1)求证:△DHC≌△CEB;(2)如图2,若点E是CD的中点,当BE=8时,求线段GH的长;(3)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1,四边形DEGH的面积为S2,当的值为时,的值为.【分析】(1)可得∠CHD=∠BEC,根据AAS可证明△DHC≌△CEB.(2)可得.则GC=2GH,可求出GH的长;(3)设S△DGH=9a,则S△BCG=49a,S△DCG=21a,求出S1和S2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BC,∠HDC=∠BCE=90°,∴∠DHC+∠DCH=90°,∵CH⊥BE,∴∠EFC=90°,∴∠ECF+∠BEC=90°,∴∠CHD=∠BEC,∴△DHC≌△CEB(AAS).(2)解:∵△DHC≌△CEB,∴CH=BE,DH=CE,∵CE=DE=CD,CD=CB,∴DH=BC,∵DH∥BC,∴.∴GC=2GH,设GH=x,则,则CG=2x,∴3x=8,∴x=.即GH=.(3)解:∵,∴,∵DH=CE,DC=BC,∴,∵DH∥BC,∴,∴,,设S△DGH=9a,则S△BCG=49a,S△DCG=21a,∴S△BCD=49a+21a=70a,∴S1=2S△BCD=140a,∵S△DEG:S△CEG=4:3,∴S△DEG=12a,∴S2=12a+9a=21a.∴.故答案为:.26.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C=2,∠B=60°.点E为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B、C不重合),∠EAF=60°,AF与边CD相交于点F,联结EF交对角线AC于点G.设CE=x,EG=y.(1)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点O是线段AC的中点,联结EO,当EG=EO时,求x的值.【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B=BC,而∠B=60°,则可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BAC=60°,AC=AB,易得∠ACF=60°,∠BAE=∠CAF,然后利用“ASA”可证明△AEB≌△AFC,得出AE=AF,则结论可得出;(2)过点A作AH⊥BC于点H,求出AE,证明△BAE∽△CEG,得出,则可得出答案;(3)证明△COE∽△CEA,由比例线段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B=60°,∴△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AC=AB,∴∠BAE+∠EAC=60°,∵AB∥CD,∴∠BAC=∠ACF=60°,∵∠EAF=60°,即∠EAC+∠CAF=60°,∴∠BAE=∠CAF,在△AEB和△AFC中,,∴△AEB≌△AFC(ASA),∴AE=AF,∴△AEF为等边三角形;(2)解:过点A作AH⊥BC于点H,∵△AEF为等边三角形,∴AE=EF=,∠AEF=60°,∵∠ABH=60°,∴,BH=HC=1,∴EH=|x﹣HC|=|x﹣1|,∴EF==,∵∠AEF=∠B=60°,∴∠CEG+∠AEB=∠AEB+∠BAE=120°,∴∠CEG=∠BAE,∵∠B=∠ACE=60°,∴△BAE∽△CEG,∴,∴,∴y=EG=(0<x<2),(3)解:∵AB=2,△ABC是等边三角形,∴AC=2,∴OA=OC=1,∵EG=EO,∴∠EOG=∠EGO,∵∠EGO=∠ECG+∠CEG=60°+∠CEG,∠CEA=∠CEG+∠AEF=60°+∠CEG,∴∠EGO=∠CEA,∴∠EOG=∠CEA,∵∠ECA=∠OCE,∴△COE∽△CEA,∴,∴CE2=CO•CA,∴x2=1×2,∴x=(x=﹣舍去),即x=.2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菱形ADEF(A、D、E、F按逆时针排列),使∠DAF=60°,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投BC上时,求证:AC=CF+CD;(2)如图2,当点D在线投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已知得出AF=AD,AB=BC=AC,∠BAC=∠DAF=60°,得出∠BAD =CAF,证明△BAD≌△CAF(SAS),推出CF=BD即可得出结论;(2)求出∠BAD=∠CAF,根据SAS证△BAD≌△CAF,推出BD=CF即可得出AC=CF﹣CD.【解答】(1)证明:∵菱形AFED,∴AF=AD,∵△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BAC=60°=∠DAF,∴∠BAC﹣∠DAC=∠DAF﹣∠DAC,即∠BAD=∠CAF,∵在△BAD和△CAF中,,∴△BAD≌△CAF(SAS),∴CF=BD,∴CF+CD=BD+CD=BC=AC,即AC=CF+CD.(2)解:AC=CF+CD不成立,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AC=CF﹣CD,理由是:由(1)知:AB=AC=BC,AD=AF,∠BAC=∠DAF=60°,∴∠BAC+∠DAC=∠DAF+∠DAC,即∠BAD=∠CAF,∵在△BAD和△CAF中,,∴△BAD≌△CAF(SAS),∴BD=CF,∴CF﹣CD=BD﹣CD=BC=AC,即AC=CF﹣CD.28.综合与实践: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在矩形ABCD中,AD=1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CD 上,且AE=CF,将△AEM沿EM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点P,将△NCF沿NF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点Q,且点P、Q均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数学思考:(1)判断PM与NQ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当AB长度是多少时,存在点E,使四边形PNQM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直接写出AB的长度及菱形PNQM的面积.【分析】(1)分图①、图②两种情况,证明△EAM≌△FC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E=∠CN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QN=∠CNQ,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2)根据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菱形的对角线,得到AB的长,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菱形PNQM的面积.【解答】解:(1)PM∥NQ,理由如下: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A=∠C=90°,∵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AM=NC,∵AE=CF,∴△EAM≌△FCN(SAS),∴∠AME=∠CNF,∵∠AME=∠EMP,∠CNF=∠FNQ,∴∠AMP=∠QNC,∵AD∥BC,∴∠AQN=∠CNQ,∴∠AMP=∠AQN,∴PM∥QN;如图②,延长NQ交AD的延长线于H,∵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A=∠C=90°,∵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AM=NC,∴PM=NQ,∵AE=CF,∴△EAM≌△FCN(SAS),∴∠AME=∠CNF,∵∠AME=∠EMP,∠CNF=∠FNQ,∴∠AMP=∠QNC,∵AD∥BC,∴∠AHN=∠CNH,∴∠AMP=∠AHN,∴PM∥QN;(2)如图③,连接MN、PQ,∵四边形PNQM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MN⊥PQ,△PMN为等边三角形,∴MN=MP=AM=6,∴PQ=6,∴菱形PNQM的面积=×6×6=18,∴当AB=6或6时,四边形PNQM是有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菱形PNQM的面积为18.29.如图,已知,点E在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不与点B,C重合),AC是对角线,延长BC到点F,使CF=BE,过点E作AC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BG,DF.(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GC=GE;(2)①用等式表示线段BG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G,B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分析】(1)证明△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2)①连接DG、FG,先证明△BEG≌△FCG(SAS),得出BG=GF,得出EF=BC=DC,证明△GEF≌△GCD(SAS),得出∠EGC=∠DGF=90°,FG=GD,则△DG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DF=GF=BG;②连接AE,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得出AE=DF,由DF=BG,则AE=BG,结合CG=EG,∠AGE=90°得出AG2+EG2=AE2,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是对角线,∴∠ACB=45°,∵EG⊥AC,∴△EG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用于描述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关系。

在八年级下册,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数学中的一种表达式,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规则以及与实数的关系。

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4.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工具,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5.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是两种基本的函数形式。

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图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轴对称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等腰梯形设计轴对称图案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苏教版1-6年级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点汇总(含目录)

苏教版1-6年级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点汇总(含目录)

苏教版1-6年级数学目录1年级上册一数一数二比一比三分一分四认位置五认数(一)六认识物体七分与合 8=4+4;8=3+5;8=2+6;8=1+7;8=8+0八加法和减法九统计十认数(二)十一认识钟表十二加法十三期末复习1年级下册一减法二认识图形三认数四加法和减法(一)五认识人民币六加法和减法(二)七统计八期末复习2年级上册一认识乘法二乘法口诀(一)* 快乐的对日活动三认识图形* 有趣的七巧板四认识除法五口诀求商(一)六厘米和米* 量一量七位置和方向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算24点九时、分、秒十观察物体十一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十二期末复习2年级下册一有余数的除法二认数三分米和毫米四加法五认识方向* 测定方向六减法七认识角八乘法九统计* 你能跳多远十期末复习3年级上册1 除法○农村新貌2 认数3 千克和克○称一称4 加和减5 24小时记时法○周末一天的安排6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7 乘法8 观察物体9 统计和可能性○摸牌和下棋10 认识分数11 整理与复习3年级下册1 除法2 年、月、日○生日快乐3 平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4 乘法5 观察物体6 千米和吨○了解千米7 轴对称图形○奇妙的剪纸8 认识分数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的试验田10 统计○运动和身体的变化11 认识小数12 整理与复习4年级上册1 除法2 角○怎样滚得远3 混合运算4 平行和相交5 找规律6 观察物体7 运算率(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8 解决问题的策略9 统计与可能性○了解我们自己10 认数11 用计算器计算○一亿有多大12 整理与复习4年级下册1 乘法2 升和毫升○美妙的“杯琴”3 三角形4 混合运算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 找规律7 运算率○我们去春游8 对称、平移和旋转○图案的欣赏和设计9 倍数和因数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1 解决问题的策略12 统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13 用字母表示数14 整理和复习5年级上册1 认识负数○面积是多少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校园的绿化面积3 认识小数4 小数加法和减法5 找规律6 解决问题的策略7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8 公顷和平方千米9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0 统计○了解周围的家庭11 整理与复习5年级下册1 方程2 确定位置3 公倍数和公因数○数字与信息4 认识分数5 找规律6 分数的基本性质○球的反弹高度7 统计8 分数加法和减法○奇妙的图形密铺9 解决问题的策略10 圆○画出美丽的图案11 整理与复习6年级上册1.方程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3.分数乘法4.分数除法5.认识比*.大树有多高6.分数四则混合运算7.解决问题的策略8.可能性9.认识百分数*算出它们的普及率10.整理与复习6年级下册1 百分数的应用2 圆柱和圆锥○测量物体的体积3 比例○面积的变化4 确定位置○实际测量5 正比例和反比例6 解决问题的策略7 统计8 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基础知识-《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整数【正数、0、负数】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下面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2. 直角三角形:认识直角三角形和斜角;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等几何变换。

4. 平行线与相交线: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例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性质,如内角和、同位角、对顶角等。

5. 二次根式:认识二次根式及其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学习利用二次根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6. 反比例函数: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求解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7.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

8. 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习数据的组织和整理;计算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均值;学习利用频率表制作柱状图等。

以上是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章代数式-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炼

第三章代数式-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提炼

A BCDF 4.若0<x <1,则x ,1x,x 2的大小关系是 ( )A .1x<x <x 2 B .x <x 2 C .x 2<x <1xD .1x<x 2<x5.当x =2与x =-2时,代数式x 4-2x 2+3的两个值 ( ) A .相等 B .互为倒数C .互为相反数D .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 6.已知整式x 2-52x =6,则2x 2-5x + 6的值为 ( )A .9B .12C .18D .24 7.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输出结果.若输入的x 的值是32,则输出的结果为 ( )A .72 B .94 C .12 D .928.某商店在甲批发市场以每包m 元的价格进了40包茶叶,又在乙批发市场以每包n (m >n )的价格进了同样的60包茶叶,如果商家以每包2m n+元的价格卖出这种茶叶,卖完后,这家商店 ( )A .盈利了B .亏损了C .不赢不亏D .盈亏不能确定9.一个商标图案如图中阴影部分,在长方形ABCD 中,AB =8cm ,BC =4cm ,以点A 为圆心,AD 为半径作圆与B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则商标图案的面积是 ( )A .2(48)cm π+B .2(416)cm π+ C .2(38)cm π+ D .2(316)cm π+ 10.观察下列各式及其展开式: (a +b )2=a 2+2ab +b 2 (a +b )3=a 3+3a 2b +3ab 2+b 3 (a +b )4=a 4+4a 3b +6a 2b 2+4ab 3+b 4 (a +b )5=a 5+5a 4b +10a 3b 2+10a 2b 3+5ab 4+b 5 …请你猜想(a +b )10的展开式第三项的系数是( ) A . 36B . 45C . 55D . 66二、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1.若代数式2ab n +5与-3a m -1b 2是同类项,则m + n = .12.某地区今天的最低气温是t℃,据气象台报道,明天的最低气温比今天还要低3℃,明天的最低气温是℃.13.合并同类项7(a-b)-3(a-b)-2(a-b) =.14.已知3x-2y=5,则代数式9x-6y-5的值是.15.当x=时,代数式12-x的值和3+4x的值互为相反数.16.已知-b2+14ab+A=7a2+4ab-2b2,则A=.17.已知当x=1时,3ax2 + bx的值为2,则当x=3时,ax2 + bx的值为.18.已知A是关于a的三次多项式,B是关于a的二次多项式,则A+B的次数是.19.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x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131,则满足条件的x的值是.20.观察如图所示图形: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九个图形中共有个★.三、解答题(共60分)21.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1) 2xy-12x3 + 2xy+0.5x3+12;(2) 3x+(-5x3)-(-2x)-5x-(+3x2);(3) (a2 + 2ab + b2)-(a2-2ab + b2);(4) 4ab-3b2-[(a2 + b2)-(a2-b2)].22.先化简,再求值(每小题4分,共8分)(1) 已知t=12,求代数式2(t2-t-1)-(t2-t-1)+3(t2-t-1)的值;(2) abc-[2ab-(3abc-bc)+4abc],其中a=2,b=-12,c=-1.23.(6分) 已知代数式ax5 + bx3+cx当x=1时,值为1,求当x=-1时代数ax5 + bx3 +cx的值.24.(6分) 若a+10=b+9=c+8,求代数式(a-b)2+(b-c)2+(c-a)2的值.25.(6分) 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千米后每千米价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价为1.2元.(1) 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差是多少元?(2) 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千米,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 高多少?26.(6分) 定义一种对于三位数abc(a,b,c不完全相同)的“F运算”:重排abc的三个数位上的数字,计算所得最大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差(允许百位数字为零).例如abc-213时,则.(1) 求579经过三次“F运算”的结果(要求写出三次“F运算”的过程);(2) 假设abc中a>b>c,则abc经过一次“F”运算得(用代数式表示);(3) 若任意一个三位数经过若干次“F ”运算都会得到一个固定不变的值,那么任意一个四位数也经过若干次这样的“F ”运算是否会得到一个定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6分) 现用a 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按如图①摆放时可摆成m 个小正方形,按如图②摆放时可摆成2n个小正方形.图①图②.(1) 当a =52时,若按图①摆放可以摆出了 个小正方形;若按图②摆放可以摆出了 个小正方形;(2) 写出m 与n 之间的关系式;(3) 用a (a >52) 根火柴棒摆成图①的形状后,若再拿这a 根火柴棒也可以摆成图②的形状,写出符合题意的a 的值 (直接写出一个值即可).28.(6分)已知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下表:数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 a 5 -5 6 -6 -10 -2.5 … b3 0 -4 -4 2 -2.5 … A 、B 两点的距离2510212…(2)通过对上表中具体数据的研究和归纳,你发现数轴上表示x 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______. (3)若x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13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4)已知a 、b 满足161032a a b b -+-=-+--,则22a b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教务主任签字:___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学内容:勾股定理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判断怎样得到直角三角形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展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易错点:侧面展开图后直角三角形的理解与应用第二章教学内容:实数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的定义,计算器的应用难点:理解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运算的某些技巧掌握,分母有理化易错点: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无限循环或者有限小数是有理数,理解平方根有两个第三章教学内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重点:平移的特征,简单的平移作图,旋转特征的了解难点:旋转作图,图案的设计易错点:简单的平移作图与旋转作图第四章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重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难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断,多边形外角和的推导过程易错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五章教学内容:位置的确定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论,坐标的变化难点:物体位置变化的确定,坐标变化后物体的变化易错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表示,坐标变化的情况第六章教学内容:一次函数重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一次函数的感念及其性质,待定系数法难点:变量与函数对应关系的了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

易错点: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七章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用代入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函数易错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题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全等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与样本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率分布1、频率分布的意义在许多问题中,只知道平均数和方差还不够,还需要知道样本中数据在各个小范围所占的比例的大小,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以便得到它的频率分布。

2、研究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概念 (1)研究样本的频率分布的一般步骤是: ①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 ③决定分点 ④列频率分布表 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2)频率分布的有关概念 ①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③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样本容量n)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确定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的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叫做不可能的事件。

2、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放声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利用反复试验所获取一定的经验数据可以预测它们发生机会的大小。

要评判一些游戏规则对参与游戏者是否公平,就是看它们发生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所谓判断事件可能性是否相同,就是要看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否一样,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概率的意义与表示方法 1、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事件和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B ,C ,…,表示事件A的概率p,可记为P (A )=P考点九、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1、确定事件概率e (2)当A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0 2、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的定义某个试验若具有:①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有有限多个;②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法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中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nm 列表法求概率 1、列表法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 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树状图法求概率 1、树状图法就是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3、随机数在随机事件中,需要用大量重复试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

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

分式1、分式定义:形如BA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 =0时,分式无意义; B ≠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0(的整式是≠⋅⋅=M M B M A B A ;(2))0(的整式是≠÷÷=M MB M A B A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3.分式方程1、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它的一般解法是: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3、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换元法: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

(补充)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 1、工程问题(1)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常见等量关系: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3、水中航行问题: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4、增长率问题:常见等量关系: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的量;增长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5、数字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10+百位上的数×100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1、译式法:就是将题目中的关键性语言或数量及各数量间的关系译成代数式,然后根据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2、线示法:就是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线段长度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3、列表法:就是把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纳入表格,从而找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4、图示法:就是利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xk y =(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kx y 的形式。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 )0(≠=k xky k 的符号k>0 k <0图像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 ≠0, y 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 的取值范围是x ≠0,y 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x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P作x 轴、y 轴的垂线PA,P B,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 A •P B=xy x y =•。

k S k xy xky ==∴=,, 。

ﻫ 中心对称图形y xoo y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推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是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

同时又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重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