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1 小数乘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优秀3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优秀3篇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一之前孩子们会算整数乘整数,在学小数乘小数时,我先放手看孩子们的自然状态,结果部分同学因为假期补习孩子们会算,但问其所以然,结果不会说,另一部分就是孩子们的自然状态,例如2* 0.56=孩子们按着整数的方法交叉相乘,结果0.56中的0也与2乘了一遍,孩子们已经有了思维定势,就是每个都与2相乘一遍,并不是想办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算,说明学生对把小数扩大或缩小不是很熟练,所以再引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时比较牵强,因此对理解上还需大量练习,让孩子知道来龙去脉,对今后的题型变化也做好基础。
通过联系之后孩子们熟练了算法脱离了中间的转化环节,直接能算出结果,但是点小数点也成了问题,通过学了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之后,孩子们学会了简便方法比之前通过转化关系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这种方法方便不多了,所以感觉数学需要的简单,找到好的计算方法会更容易记住,但同时要明白其中的算理。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二小数乘小数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习的重点。
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
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
3、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例题。
本以为会比前两节轻松,课堂上也似乎如此,可实际上,学习效果不怎么样。
1、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认真看书,总是忙着动笔做题。
课堂上在学生自学时,我一再强调必须先认真看书,弄懂了再做题,以保证学习效果。
突然间有个想法,能不能在课上不强调先看书,孩子愿意做题就做题,在汇报时,作为一种资源?但如果这样,学生恐怕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不能明白,可以根据因数的特点判断积的大小。
这一知识点只能是听别人说,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2、还有个别学生自己看不懂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衔接起来,需要在旁稍加引导。
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学生都知道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仍有五六个学生在写竖式时,不会对数位,误认为需要小数点对齐。
1.08x2.6需要验算时,用2.6x1.08,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算,在用整数部分的1和2.6相乘时,不知道该和哪一位对齐。
4、本人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如在纠错时,没能发挥优等生作用。
兵教兵没有落实到位。
评价也没有跟上,优等生没有积极性,后进生也没有紧迫感。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二《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
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
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17篇)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1小数乘整数,例题出示了买风筝的情境,3.5X3.对于例题,学生学的不难,算理也能理解。
接着的做一做 1.是笔算,整数都是一位数。
做一做2的第3题,整数是两位数,2.3X12.教材上呈现的是竖式的形式。
学生基本上会做,但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对位的问题,没有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吗?”因为此时学生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混淆了起来。
当做练习的12.5X42让学生独立去列竖式时,有10个光景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对位。
其实做一做是对例题的一个提升、一个补充,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轻易让它就这样过去,有时它也存在着新的知识点,所以要谨慎对之。
1、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是教材的例题3、例题4.我觉得两个例题应合并为一课时比较合适,因为例题3小数乘小数让学生讲算理,明白怎样去算?接着做一做练习3题,例题4是选取做一做的1和3作为例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小数乘法是怎样算的?这样的安排是在学生解决了例题3.再通过3题的练习,归纳方法,因而不能割裂成两课时。
另外,我觉得例题3及两个做一做的6道题目,都有它的局限性,每题所呈现的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因此,当学生在练习中做到如:4.25X2.3就不知道如何去对位了,因此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修改,把做一做一的0.56X0.04改成0.56X0.4.做一做二的0.29X0.07改成0.29X0.7、2、对于练习中的第5题,单价1.60X7.5.让学生独立去做,有的学生略了小数末尾的0去乘,有的学生没有,我们可以让这两位学生板书,说说为什么一个要在积中点出三位小数,一个只要点出二位小数。
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练习第8题,150X25.9,指名学生板书,有的末尾的0先不乘,有的乘,让他们说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结出其实与整数的乘法一样,可以进行简便,把150看做15个十。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5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一滑县牛屯镇王村小学陈园园《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本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在三、四年级学过了整数乘法,并已经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很轻松的,可事实真的是让我出乎意料。
可能是自己对学生期望太高了,但毕竟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
每次在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很理想,全班学生几乎只有几个学生可以全部做对,之后我总结出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计算方法的错误:不会对位,有学生把小数乘法的对位和小数加减的对位相混淆,在列小数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是按照小数加减法时对齐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学生是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
2、计算中确定小数点位置和关于0的问题:有的学生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弄不清楚补上几个0,在前面补还是在后面补,有的学生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 时,先划掉0再点小数点,还有的学生在遇到因数都是纯小数时或者因数中间有0的,还要将0乘一遍。
3、计算过程中出错:乘法口诀不熟,比如说有的学生三六十八,他还能算成三六二十四,还有的学生把加法算成乘法,减法。
4、计算时粗心:把小数看成整数算好之后,忘记给积点小数点,或者是数错因数中一共几个小数而点错小数点。
5、做完竖式,横式不写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导致自己看错数字或丢三落四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案,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学生会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
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
对于像24+0.24"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24转化成24.00再与0.24相加。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1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
(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2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
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习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但从本单元的学习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
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详细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
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那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本来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根底,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拟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点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数,积就会扩大〔缩小〕一样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展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局部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引导学生考虑,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三、缺乏之处新授前的复习铺垫要充分。
假如相关复习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络与区别。
假如在学习之前,提早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方案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那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五):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作业本练习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状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
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
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
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习铺垫要充分。
如果相关复习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小数乘法》是人教版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根本熟悉的根底上的一个延长。
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根底,只要重点把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当是比拟轻松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状况有以下几种:1、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2、计算过程出错。
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
3、小数点点错。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针对学生消失的这些错误状况我准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准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准时实行措施补救。
学生第一种出错状况的真正缘由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
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觉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遗忘了小数点对齐。
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这些状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
首先,我举例比照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一样数位对齐。
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根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一样,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
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
不要觉得这是在铺张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其次种出错状况的真正缘由是口算力量薄弱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习、作业习惯的培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 教学成功之处。
- 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通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这种迁移的方法学生接受度较高。
例如,0.5×3可以看作5×3 = 15,然后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得出0.5×3 = 1.5。
-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买文具、计算家庭水电费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不足之处。
- 部分学生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当因数末尾有0的时候。
例如,0.25×0.4,有些学生计算结果为1,没有正确数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三位。
- 在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0.8×1.25×0.25×4,有些学生不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式子转化为(0.8×1.25)×(0.25×4)进行简便计算。
- 改进措施。
- 加强积的小数位数确定的专项练习,通过对比练习、错题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 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
- 教学成功之处。
- 利用教室中的座位等实际场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对的概念。
例如,将学生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让学生明白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这种直观教学法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 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进行平移等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位置相对性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 教学不足之处。
- 部分学生在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时容易混淆,例如将(3, 2)和(2, 3)所表示的位置弄反。
-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位置关系问题时,如根据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列出数对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最新10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最新10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一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
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二、亮点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数,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x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x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三、不足之处新授前的复习铺垫要充分。
如果相关复习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果在学习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二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4篇)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4篇)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篇1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顺应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展主动探究、积极思索和争论沟通,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展探究、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觉“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注意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究。
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学问自己去探究,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查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再通过相互的沟通,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连续探究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气氛。
(1)独立尝试。
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依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展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正确的切入口。
(2)沟通各自的算法与想法。
在沟通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准时把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分。
比方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展计算。
我充分敬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制造性地参加到计算的探究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推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现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觉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熟悉,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根底,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胜利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
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沟通争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沟通,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小数乘整数课后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和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结果的方法。
3.注重交流——理解算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2.小数乘小数第1课时课后反思1.能合理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抓住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探究发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在例题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计算过程的观察、比较,提炼出了计算法则。
2.小数乘小数第2课时课后反思1.通过创设情境,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所有的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为一体,学生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3.积的近似数课后反思1.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数”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解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法。
2.在教学中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小数乘法。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但计算方法却有所不同,它需要考虑小数点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
-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购买文具(每个笔记本3.5元,买3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知道求几个相同小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单独表述小数乘法意义时存在混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比练习。
-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学生基本掌握了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的计算方法。
在因数小数位数较多或者积的末尾有0时,部分学生容易出错。
例如,计算0.25×0.4时,有些学生能算出25×4 = 100,但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会出错,写成1,而不是0.1。
2.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 对于小数乘法中的简便运算,如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2.5×(4 + 0.4)),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出可以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忘记将括号外的数分别与括号内的数相乘,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计算错误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让学生通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但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总是依赖其他小组成员给出答案,缺乏独立思考。
-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乘法知识,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列出算式。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
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
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1)125×3=375(2)12.5×3=37.5(3) 1.25×3=3.75(4)0.125×3=0.375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
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
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0.52×100=52(元)52×4=208(元)208÷100=2.08(元)0. 5 2×42. 0 80. 5 2× 42. 0 8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
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如下:
一、小数乘整数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小数乘小数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
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
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
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
于是一通都通。
“试一试”自然没问题。
计算法则都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
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
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
三、求积的近似值
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新的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然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
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
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讨论“购物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
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
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
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
得了“必要的数学”。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
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
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
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
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
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
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
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
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
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