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

2019年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本文导航1、首页2、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23、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34、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45、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56、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62019年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9年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读图回答1~2题。

1. 有关图中A、B、C、D四地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地既在东半球又在南半球B. 图中B地经纬度是(30N,135W)C. 图中C地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D. 图中D地处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2. 如果从图中的B地经过C地再到D地,则走向是A. 东南B. 西北C. 先东南后东北D. 先东北后东南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3~5题。

3. 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A. 山顶2900米处B. 南坡海拔2200米处C. 南坡海拔2500米处D. 北坡海拔2100米处4. 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为A. 10℃B. 20℃C. 30℃D. 40℃5. 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伊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大国之一,扼守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要道,世界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气由此输往全球各地,对全球石油供应具有战略影响。

此外还出口棉花、地毯、干鲜果品、皮张、矿石、天然气等。

结合下图(图中A箭头所指为霍尔木兹海峡)回答6~7题。

6. 下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中东石油通往世界各地的唯一通道B. 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C. 如果被切断对西方经济影响不大D. 如果被切断石油价格仍会很稳定7.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而石油最终会枯竭,对此,伊朗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 大力发展农业B. 全力发展地毯织造业C. 大力发展房地产D. 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点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试卷分析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地理试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试卷进行分析,探讨试卷中各个部分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考察意义。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是地理试卷的基础题型,通过选择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部分通常包括了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的关系、地图的解读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在本次试卷的选择题部分中,难度适中,涉及了地理学科的多个方面。

例如,有一道题目涉及了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学生需要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分析各大洲和国家的人口分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的地理常识和地图解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题中有一道题目涉及到了环境问题,考察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这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二、填空题部分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词语或数字。

通过填空题可以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要素的记忆和理解。

在本次试卷的填空题部分中,涵盖了地理科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填写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湖泊。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知道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从而填写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地理要素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而另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填写全球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是什么,学生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知道环太平洋地区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从而填写正确答案。

这样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解答题部分解答题是地理试卷的较难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对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认识和回答。

解答题部分通常包括了案例分析、图表说明和问题解答等内容。

在本次试卷的解答题部分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某地的地形特点,分析该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了解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回答。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在这一学期地理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估,也是了解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从试卷整体情况、考试难度、知识点覆盖及学生绩效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从试卷整体情况的角度来看,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试卷结构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试卷的整体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点的覆盖和层次的分明,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试卷中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又能考察学生对扩展知识和思维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考试难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导致内容不够充实,也不能过于困难导致学生无法完成答题。

合理设置难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第三,知识点覆盖是评价试卷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应该覆盖本学期所学的所有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活动、地球的表层和大气环境、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等。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为下学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后,学生的绩效是评价试卷质量的直接反映。

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卷的满分点数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整体表现。

在评价学生绩效的过程中,应注重分析学生的整体分数分布情况以及各个考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措施。

综上所述,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需要从试卷整体情况、考试难度、知识点覆盖及学生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19年末,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十七大后新的改革试点区。

2019年9月,《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

结合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5.目前最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条件为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B.气候适宜、取水方便C.水陆交通便利D.国家政策优惠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6.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②生态环境的改善③规模的迅速扩大④人口的迅速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以下2题。

7.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路径①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8.图B中,c是指()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根据国家××局数据,2019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19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以下2题。

9.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10.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9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

试题中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

二、考试情况从本次地理阅卷情况看,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七是部分学生字迹潦草。

三、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差。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不少学生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5.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分析学习成败上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地理必修二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讲的多练得少的情况,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单凭死记硬背去学习。

2.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没要牢固的地理基础、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地理素养较低。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3.由于地理教师所教班级较多,导致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减少。

五、今后的教学措施1. 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

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篇1:高二地理考试分析总结一、试卷特点(一)试卷结构本套试卷共分两个大题,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填空题、题型全面分值比例较理,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重点考察实验探究,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现象的理解,尽可能从基础知识着手,题目的难度中等偏难,灵活性较强。

(三)体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试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察的同时,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察。

(四)加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增大可与实际联系的力度,有很多试题的情景取之于生活中,学生都比较熟悉。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五)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察力度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题旗帜鲜明地单列出来,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这表明学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还未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

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2、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部分不强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

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

说出来的又不全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对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考试难易程度、试题质量、学生表现等方面的评估,旨在了解考试的有效性、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考试难易程度根据对考试试题的难度分析,大部分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有效区分学生的水平。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中,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理解;应用题涉及地理实际问题,突出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难度较高。

试题质量本次考试试题的质量总体较高。

选择题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复和巩固知识。

应用题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

学生表现考试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

选择题答题率较高,说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

应用题答题率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改进建议基于对本次考试的分析,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2. 针对应用题的答题率相对较低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实际案例或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加强与地理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解决问题,对地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通过对高二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 考试试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2. 试题质量总体较高,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复和提升;3. 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但在综合运用能力上还有提升空间。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建议能对教学改进和学生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卷分析
:为了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温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高二下学期天文期末考试卷剖析,供大家参考。

期末试卷。

选择题共题,计分,综合题共题,区分一题,10分试卷总分值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得分率60.33,难度,试卷总体,契合高二先生的实践学习状况和目前的教学、检测要求。

如今依据阅卷状况剖析如下:
一、选择题局部剖析:
选择题共题,考察的是,计分,平均分分,正确率。

%%二、综合题局部剖析:
第题是一道综合题,该题主要调查先生的基本知识和才干,考察先生的空间看法,学致运用的才干,总体难度较大,总分10分,均分分,得分率%。

该题主要失分的缘由及病例剖析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结实,教学建议:第题是试题,总分分,均分分,得分率6%,在一切,现区分剖析如下:
第题是的有关内容,总分分,均分分,得分率%既考察了先生的基本知识,又考察了先生读图的才干,是一道好题。

有利于增强先生注重课本,注重基本知识和才干的训练。

第题是一道综合题,总分分,均分分,得分率%该题的跨度较低,综合性强,着重调查了先生运用知识解答效果的天文
才干。

该题主要失分的缘由及病例剖析,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课本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反省,强化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掌握;
2:强化综合题的训练和答题指点,准确的完成标题的相关要求;
3:有目的的增强读图的教学与指点,提高先生运用地图的才干,提取有用的天文信息。

总结:2021高二下学期天文期末考试卷剖析就为大家引见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协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提高。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本文导航1、首页2、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4、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45、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56、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6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编辑推荐]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xx分享了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供您参考!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中相应位置。

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三艘轮船同时沿图示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驶向180 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时到达B.甲最先到达C.乙最先到达D.丙最先到达2、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在西半球B.乙和丙都属于低纬度地C.甲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D.甲、乙在东半球,丙在西半球区3、甲和丙比较:( )A.区时钟点和日期都相同B.区时钟点和日期都不同C.区时钟点相同,日期不同D.区时钟点不同,日期相同图中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依图示信息完成4~5小题。

4.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A.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5.R火山距离首都(甲)约为:( )A.千米B、千米C.千米D、千米本文导航1、首页2、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34、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45、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56、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分析-6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

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

完成6~7题。

6.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为( )A.11时20分B.12时C.12时20分D.13时7.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B.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C.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D.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右图为亚洲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温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一切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少量的做题,查字典天文网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中2021年高二天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剖析一、试卷结构、特点、难易水平1、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为选题择,27小题共54分;第二局部为综合题4小题共46分。

2、试卷特点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掩盖了高一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

重点强调基础,考察基天分力,会运用所学知识复杂剖析效果。

目的是引导先生掌握必需的天文知识,注重剖析效果才干的培育。

结合实践,培育先生的创新看法:创新肉体和实际才干是以后教育教学实际探求的热点和焦点效果。

试题考察了先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天文知识复杂剖析处置消费、生活中的实践效果,有利于对先生停止创新肉体和实际才干的培育。

反映学科特征,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天文图表是天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厚的载体。

天文图表的阅读、剖析、归结、概括是培育和开展天文笼统思想的重要途径。

转换提问的角度,考察先生的反响才干和了解才干:教学中强调尽量防止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先生灵敏地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

试题中的出现方式新颖、灵敏,联络先生的生活体验和消费生活实践。

二、考试状况从本次天文阅卷状况看,先生答题存在以下效果: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结实,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杂不清;二是天文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络掌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擅长抓住语四是不擅长联想所学的天文知识停止迷信的逻辑推理、归结与综合;五是读图剖析、填图绘图的技艺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擅长运用天文术语,答不到点子上;七是局部先生字迹潦草。

三、先生学习中存在效果题1.先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效果的迁移才干比拟差。

2.天文图文转换才干完善,找不出剖析处置效果的衔接点。

3.对天文现象或成因的表达不规范或许是抓不住效果的关键点所在。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气不良。

高二(下)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下)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下)地理考试质量分析高二(下)地理考试质量分析引言本文将对高二(下)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旨在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和考试成绩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考试成绩分析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对高二(下)地理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主要的成绩统计数据:- 平均成绩:根据所有学生的成绩计算得出的平均值为XX分。

- 最高分和最低分:最高分为XX分,最低分为XX分。

- 成绩分布:成绩分布图显示了各个成绩段的学生比例。

研究状况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研究时间: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我们了解到学生每周花费在地理研究上的平均时间为X小时。

- 研究资源利用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使用了教科书、课堂讲义和互联网资源进行研究。

- 研究方法:学生们普遍采用了复笔记、做题和参加讨论等研究方法。

考试问题分析我们还对地理考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 题目难度不够平衡:部分学生反馈题目中存在一些难度较大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应提高题目难度平衡性。

2. 知识点覆盖不全面:一些学生认为考试中没有涉及到某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需要更全面地涵盖各个知识点。

3. 解答题得分标准不明确:部分学生表示对于解答题的评分标准不够明确,建议在考题中注明评分要求,以便学生准确回答。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和问题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 提高题目设计的难度平衡性,确保题目的难度适中,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加强知识点的覆盖范围,确保考试能够全面涵盖地理课程内容。

3. 明确解答题的评分标准,让学生清楚知道如何回答问题才能获取合理的分数。

4.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通过对高二(下)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和考试成绩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

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分析一、命题评价1、题型比例试卷共38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题量分别为35题、3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7:3。

2、试题难度比例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比例大致为7:2:1。

试题本身的难度、深度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求相一致,无偏题、怪题。

3、内容比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比例约为2:3,与考试说明的各占1/2有一定偏差,自然地理偏少。

4、凸现特点(1)命题覆盖范围广几乎覆盖了必修的全部章节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均在考试说明范围之内(各考查内容知识点为表中统计),在能力要求方面考查恰当。

(2)知识考查程度细试卷考查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某一知识,并非同一知识的多个方面,而是该知识的某一方面、某一细节。

如公转牵涉的知识很多,只考查其一日照图。

(3)对“双基”要求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为新课程明确要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学习过程的参与、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对三维目标的考查也是主要集中在对双基的考查上(考查的基本知识统计结果见下表)。

对基本技能的考查有对时事的信息提取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表达能力、掌握运用地理观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问题讨论1、教材版本不同造成的知识体系不同、知识细化不同、知识的表述不同、同一知识案例选择不同对考试的影响。

2、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教学与辅导程序的模式化、系统化、细致化。

3、学业水平测试难题的命题趋向4、现行教材“知识窗”内容的教学与备考(试卷出现了1题知识窗内容的题目)。

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的处理。

三、对策思考1、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纲,夯实基础。

对所有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求的、课本中体现的知识逐一达到要求层次:该准确记忆的准确记忆,该理解的能深刻透彻理解,该能够表述的准确无误的表述,并落实在卷面上,开放性题目应有明晰的知识体系框架和答题思路。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1、注重图表考查;图表考查是永恒的重心,全卷14幅图和2张表格(其中有一个出现在答题中),每一组试题都以图表资源为命题素材,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图表应用能力特色。

其中图2、图3、图6注重图表的判读、分析能力;图9、图12、图13,注重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等。

2、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面;知识覆盖了必修1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上温度适宜的原因、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候成因的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判断、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以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自然界的水循环等。

必修2中区位分析的思想:如18题自然条件对铁路选线的影响,28题第(2)中人口、城市的区位分布的原因分析;29题第(4)中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必修3中:热带雨林的分布、全球环境效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区域地理中:中国重要地形区的分布,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准噶尔盆地水汽来源,日本的能源情况,日本渔场的分布以及成因分析,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等。

海洋地理:海底的地形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海洋重要渔场的分布位置、形成原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利用方式、开发原因分析;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分析等。

3、关注时事、关注热点、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点。

试题紧扣重点和难点,关注热点,试题设计巧妙;考点的参透性强,融合性强,同时突显出地理学科源于生产和生活,关注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特点。

将人们关心的一些自然灾害(洪涝灾害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地质构造识读)、科学考察(神舟9号太空探索、)、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第3题)、污染的迁移(第10题)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地理部分则紧紧切合我国周边国土资源问题,考查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及海洋地理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1一、试题情况:本次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题型、题量与分值:本次试卷题型完全按照标准题型设置,分单选和综合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综合题共2道大题,共40分。

分值分配合理,题量稍大一些,颇有难度。

2、试题特点分析:从整体上看,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全面,强调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突出了重难点,注重了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考察。

选择题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材料,呈现的形式多样,题目灵活多样,有直接考察知识点的,也有间接考察和综合考察知识点的。

综合题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

整体命题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水平测试要求。

二、学生答卷分析本次考试,不及格人数普遍较多。

其中选择题1.3、6、7、10、11.12、15、17、20题失分的同学较多,综合题21题失分的同学较多。

问题:1.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扎实,甚至是惊人的,如15题关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方面、21题回答非洲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方面写的是五花八门,这既反映了基础知识的薄弱,又说明了学生答题时的思维混乱,头绪不清。

2.审题不清,从平时的学习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可概括为:基础知识薄弱、不会审题、规范化不高、不会用专业化的学科语言答题。

三、今后改进措施:1.课堂上要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工作不仅做在课后,更要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重点的要反复强调。

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2.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思维清晰、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双基到位,精心设计每堂课,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知识体系。

3.课后多花一些时间和学生谈心、谈话,个别指导,提高其成绩。

4.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答题。

要精选典型题,精讲典型题,选和讲都要紧扣如何审、如何答,而不是简单的对答案。

力争形成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调动基础、理清思路、规范答题的良好做题思路。

高中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A.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大大减轻了甲河定期泛滥而造成的水患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但人烟少,成灾强度不大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下图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A.①②B.①③C.①③D.①③6.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A城(上方气候图),B地(下方气候图)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影响甲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洋流C.海陆位置、洋流D.太阳辐射、洋流读下图,回答8~10题。

8.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A.甲B.乙C.丙D.丁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4、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45、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56、高二第二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69.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国地势南高北低,平原、高原面积广阔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两季分明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径流最丰富的河流流经10.有关四个国家的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②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③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④丁国的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两湖均为内流湖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 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12.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B.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2019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的一年,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C.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暴雨、春旱多发D.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地带,所以泥石流多发4.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2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6.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回答7~8题。

甲乙丙丁广东☆☆ ☆☆☆☆☆☆四川☆☆☆ ☆ ☆☆☆新疆☆ ☆☆ ☆☆☆☆山西☆☆☆☆ ☆☆☆ ☆ ☆7.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读2019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2019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

(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中2019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策;⑥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情况。

(答对5条得10分)
39.(1)(4分)东北高,西南低 (2分) 河流的流向大部分由东北流向西南。

(2分)
(2)(8分)差异:A地降水量小于B地(或B地降水量大于A 地)(2分)
原因:①A地受来自亚欧大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影响(2分),降水较少;②B地同样受西北季风影响,但该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增温增湿(2分),加上又位于山地迎风坡(2分),故降水较多。

(3)(8分)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2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分)。

差异:影响俄罗斯兴建工业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2分);影响日本工业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海洋运输(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9年高中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解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试题紧扣新课标和高考要求,立足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考查范围广,又不超纲,命题形式活泼,体现新理念,注重对读图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

试题素材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选材与设问围绕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内容来展开,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考查考生根据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因有些题目曾经做过作业,试题难度不大,题目浅易,尤其是综合题表现最为明显,备选答案多,只要答出其中的若干点就给满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

2、综合题的读图、识图能力欠缺。

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审题能力一般。

4、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概念混乱,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

不善于读图表、数据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审题不细,提取信息失误多。

四、改进措施1、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不变应万变。

要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构建地理问题知识模型。

2、加强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原理、规律落实在图上。

1)加强读图和判读图表信息的训练。

规范教学很重要。

2)对等值线图学生既缺乏空间想象力又缺乏生活实践,所以也常判断失误。

加强分析图表信息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3、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1)突出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2)突破教学难点,把理性、抽象和复杂的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加以解决.3)澄清教学疑点,解除学生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高二地理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编辑推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中国()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一、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在全国所占百分比比较表。

读表回答1~2题。

地区铁路水路公路




1.③地区是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游
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
解析:③地区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都较小,而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这最可能是我国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

答案: c
2.①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A.木材
B.煤炭
c.粮食D.铁矿
解析:①地区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小,这最可能是我国北方的黄河中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煤炭。

答案: B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下图铁路定线是线路起止点和必须经过的城市A、B、c。

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城市位置、工程量、资源分布、工农业布局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下列选线最合理的是
→B→→D→B→H→c
→G→B→I→→B→H→c
4.图中铁路修通以后,城市区域地位提升最慢的是
解析:第3题,A→B→c选线经过不良地质地段、多次跨越大河、还要穿过山峰工程量大;B→H→c比B→I→c 路程要长且要跨越河流。

第4题,铁路修通后,A和c成为铁路枢纽,E成为水陆交通交汇点,B是铁路线经过的一个城镇,交通枢纽发展要快。

答案:
川藏铁路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光照、热量D.土壤、地形
6.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A.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B.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桂林地区旅游发展
c.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沿线工业走廊
D.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陆路经贸通道
解析:川藏铁路起止点为成都和拉萨,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光照不足,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

川藏铁路的建成能进一步完善进藏通道,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答案: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

读下表回答7~8题。

项目某国某交通设施修建说明
地理位置居内陆腹地,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环境特征地质:多断层、地热,且岩石脆弱
地形:山区和高原
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河流:河水湍急,水量较大
生态: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丰富
线路距离约2080千米
投入成本约百亿美元
7.从该交通设施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的量、安全性、快捷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A.公路、管道
B.铁路、航空
c.航空、河运D.河运、公路
8.有关修建该交通设施的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②可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③可以大力开发各种生态资源
④减少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7题,表中所示地区的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差,所以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航空。

第8题,读表可知,该交通设施为铁路,物资的流通能够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该地区地貌多样,多山水,生物资源丰富,可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答案: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下图为好又多、沃尔玛大型超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9~11题。

9.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分布的特点是
A.在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在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在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在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10.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共同最大优势是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

c.周围的居民多D.外地的游客多
11.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旅游业增添观光景点
解析:第9题,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均分布在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第10题,读图可知,两者布局的共同最大优势是靠近车站和干道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第11题,两大超市区位选择主要目的是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
下图中实线表示从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所需时间的等时线,虚线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离线。

读图完成下题。

12.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四点在同一条等距离线,用时越多,交通通达度越低。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武广高铁线路分布情况。

武广高铁xxxx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使武汉到广州运行最短时间缩短至3小时16分。

线路全长公里,全线共有桥梁684座、隧道226座,桥隧所占线路比例近70%。

指出武广高铁线路总体走向,并根据图中信息指出该线路出现多处折弯的原因。

分析武广高铁多桥梁和隧道的原因。

解析:第题,读武广高铁线路走向时要注意图中的指向标,右侧表示正北,因此该铁路基本上是南北走向。

沿线出现的折弯主要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城市,这主要是为了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提高线路运营的价值。

第题,高铁多桥
梁和隧道一方面是由于穿越较多的山地和河湖,降低线路坡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对原有交通线路和居民点的影响。

答案:南北走向。

经过更多的城市,加强城市间的联系。

穿越较多的河湖和山地,线路平直,少占农田,与原有交通线立体交叉,减少对沿线居民的不利影响。

年中国cRHlA型和谐号动车组开通,xxxx年京津高铁通车,xxxx年武广高铁通车,xxxx年初郑西高铁通车,中国铁路正逐步迈入高速时代,预计到2019年,将有万km以上的高铁投入运营,整体的高铁网络将在2020年形成,高铁正积极参与城市群的整合,回答有关问题。

表:高铁通车后3h可达城市数与时间变化分析。

城市1h2h3h到60个地级市总时间
无高铁有高铁无高铁有高铁无高铁有高铁无高铁有高铁变化率
天津
济南
南京
上海
北京
青岛
石家庄
合肥
读表“京沪高铁通车前后3小时可达城市数与时间变化分析”,3h内可达城市数量变化,表列城市有什么显著差异?评价京沪高铁给这些城市带来的积极变化。

3小时圈被看作一日交流圈,反映以一日为周期的经济高度联系地区。

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大城市3小时圈发生了显著变化,请就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

读下图“京沪高铁通车前后8个城市腹地变化”,描述图中城市腹地变化的特征。

解析:腹地一般指位于中心城市
周围并与其存在密切经济联系的次级城市或相应地区。

这里密切的经济联系是指腹地为城市提供初级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供应,城市向腹地提供高级产品和服务输出,腹地成为市场区并接受城市的综合辐射,城市与腹地之间有显著的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根据社会经济联系的强弱不同,城市腹地可分成若干层次,低等级城市的腹地范围被高等级城市的腹地范围覆盖,高等级城市的腹地范围则被更高等级城市的腹地范围所覆盖。

京沪高铁的修建使得特大城市的腹地范围覆盖了大城市的腹地范围,大城市的腹地范围相对缩小,会造成中小城市的出行不便,实际影响了低级别城市的腹地。

答案:通高铁的城市3h内可达城市数量变化突出,未开通的城市则变化相对较小。

京沪高铁的修建减少这5个城市到其他地级以上城市的总通勤时间,加快该地区社会经济节奏。

未通高铁时,等时圈连续且紧凑,基本呈同心圆状,6h以上的可达范围广大;开通高铁后,通高铁的5个城市等时圈具有跳跃性与不连续性,呈条带状且稀疏,等时圈沿高铁向外推移,开通高铁的城市可达时间远低于周边地区。

通过比较8个城市胜地腹地,北京与上海腹地扩大,南京、济南、天津、合肥、石家庄、青岛腹地,缩小且多呈现不连续状。

高铁延伸了特大城市辐射范围,扩张了它们的服务、产品与劳动力市场,中小城市更易接受大都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辐射。

以上就是高中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全部内容,更多考试资讯请继续关注中国()!
同类热门:
xxxx年高中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汇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