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刺激对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所产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不同语言刺激对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所产生的效果【摘要】体育教学是一门学科,也是艺术,体育课的教学语言刺激更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双边”活动,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较难的动作,什么样的语言刺激,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最有利,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刺激;教学;应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抑制的语言刺激却可以降低或者说冷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对阿克苏市四校田径队二十名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课时五节,时间2012年3月。

一、程序

测出每个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情况,分成基本相同的a、b、c、d四个组,每组五人,男3女2。传授跳远技术。

1、a组(忽视组):教师只讲解技术动作,在训练时不做任何语言刺激任其发展。

2、b组(表扬组):教师讲解技术动作在训练时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言刺激。如“可以”、“好”、“不错”、“有进步”“某个环节还有问题”等语言刺激。

3、c组(批评组):教师讲的技术动作,在训练时用批评、生硬的语言刺激。如“不行”、“不能这样做!”、“做的什么动作?”“不能动脑筋想想!”等语言刺激。

4、d组(讽刺挖苦组):在训练时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刺激。如“笨蛋”“蠢猪”“长脑子是干什么用的”等语言刺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刺激所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a组:在同样课时中,差于b、c组,好于d组,这证明在体育教学中不反馈技术动作的优劣,不给提供外来的信息,无所需求,“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需要意识增强才能逐步明显地意识到需要的愿望。”所以学生在完成动作要求时,没有以上的条件,就会缺乏动力,无助于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完成。

b组:完成技术动作最好的一组,这证明学生在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过程中,对动作的好坏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耐心的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刺激,促进内部动机的引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内驱力分为三种:“一是好奇的内驱力,二是胜任的内驱力,三是互惠的内驱力。”人们都需要和睦共处,协作活动。把内部动机和外来的刺激诱发出来的推动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进一步分化,加速动力定型顺利形成和不断巩固。

c组:在b组之下,好于其他两组,这证明“表扬能激发人的威信动机,批评也有效果。”但是尽可能少用这种语言刺激,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师就有恐惧感,突然来的刺激,会使学生造成紧张,精力不够集中,杂念较多,完成动作吃力,如连续使用还会造成动作的完成失去信心。

d组:在四个组最差。本身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就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做动作吃力、紧张而不协调,伴随有一些多余和错误动作,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刺激只能使学生失去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需要产生的顺序及其重要性,把需要分成五种需要,其中就有“尊重”的需要,少年儿童时期他们总认为自己以“长大”了,产生强烈的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诱发新的需要,动机随之形成导致新的活动,如精力不集中。“体育教师不注意就不练”。对教师不满,抵触情绪加大,对学动作有害无益。

三、小结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对于少年儿童不仅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同时要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要有一定的语言刺激量。在执行中,语言刺激量要适当。以较好掌握技术动作为目的,提高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其自尊心。如:当学生看着跳远踏板不敢跳时,教师轻松自如做一次动作示范,亲切的说一句“不要怕”在他们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平淡的一句话也会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而对于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适当的鼓励与批评同时存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讽刺、挖苦、辱骂的语言刺激,使学生能在最佳的气氛中,高涨的情绪下,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