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上海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谈话导入:你们看见过喷泉吗?当我们在公共广场欣赏喷泉的时候,你想过什么?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制作一个喷泉。
独立阅读“做一做”,了解“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一)师生共同设计制作步骤:准备有盖广口瓶2个,细长塑料管2根。
2、在一个盖上钻2个孔,大小正好能插入塑料管。
将管插入孔中,一根(a管)插入50毫米,一根(b管)插入10毫米。
(插入指插进瓶内部分),用橡皮泥封好插孔边缘。
在瓶中倒入水:一个装满,另一个四分之一。
将钻孔的盖盖在盛水少的瓶口上,拧紧。
将有盖的瓶子倒过来,将瓶盖外较短的塑料管(a管)插入另一个瓶子中(注意塑料管别碰到瓶底。
)分组制作“小喷泉”。
注意事项:1、提示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要打逗、嬉闹。
2、提示倒水的时候注意部要把水撒到地上想一想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什么变化?水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有说明了什么?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力有关系吗?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的水,将2跟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口含其中一根塑料管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阅读了解“广角镜”---- 喷泉景观——抓尺实验课题一:学会自我保护教学内容:一、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远离暴力侵害教学目标:通过两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法律;珍惜生命远离暴力,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一些案例及《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懂得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以及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新课(一)案例启发1、指名读案例。
2、读后讨论:理发店老板可以可以雇佣小浩吗?小浩可以去打工吗?遇到这种情况,小浩该怎么办?谁来保护像小浩这样的未成年人?(二)学习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三)学习未成年人维护自己权利的方法(四)练习1、指导完成第五页内容。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水沸腾的秘密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教学用具: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1、动手做(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
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哇!奇迹产生了。
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2、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
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
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
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第二课沉浮的科学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教学重点难点:让物体产生沉浮的条件是什么教学用具:矿泉水瓶或可乐瓶1个,装藿香正气水的小药瓶或眼药水瓶1个。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光屏(3)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①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铅笔在直尺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②讨论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3)实验二:光的反射①让学生用手电筒、蜡烛和光屏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②探讨反射定律。
(4)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定律。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和自豪感。
2. 活动准备:(1)铁丝、磁铁、针、线、支架(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原理。
(2)制作指南针:①让学生用磁铁在铁丝上制作指针。
②讲解指南针的构造和作用。
③讨论如何使指南针指准北方。
(3)实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4)小结:总结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主题:的认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1)水、冰、晶体、液体等物质(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冰、晶体等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讨论:探讨物质状态转化的原理和条件。
(4)小结:总结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和转化原理。
四、活动主题:简单电路的搭建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电路。
小学科技课程活动教案

小学科技课程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科学探索——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概念。
(2)光的传播实验。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新课: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4)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巩固光的传播知识。
二、活动主题:物理现象——力的作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实验。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
(2)新课:讲解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巩固力的知识。
三、活动主题:化学实验——酸碱中和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的概念。
(2)酸碱中和实验。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的兴趣。
(2)新课:讲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过程。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现象。
(4)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巩固酸碱中和的知识。
四、活动主题:生物探究——植物的生长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条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火柴(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手电筒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板、彩笔、剪刀(2)订书机、铅笔、直尺(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制作:分组讨论,按照图纸制作风向标。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植物标本、图片(2)调查表、笔记本(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调查:分组讨论,填写调查表,记录不同植物的特点。
(3)总结: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讲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活动主题:探索声音的产生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气球、木棒、尺子(2)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气球和木棒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1.测心跳主备人活动时间第一周累计课时第1 节活动内容会制作简易的听诊器测心跳。
1.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2.通过操作感知心跳,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
3.在实验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听诊器制作的原理。
活动准备小漏斗 1 个, 60 厘米长的橡胶管 1 根。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谈话导入:你们看见过听诊器吗?当我们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会用听诊器测我们的心跳。
你想过什么?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制作一个听诊器。
二、独立阅读“ 活动过程”,了解“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一)师利用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演示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二)分组制作。
注意事项:提示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要打逗、嬉闹。
三、测心跳/.(1)把简易听诊器的漏斗口罩在自己的心脏部位,再把橡皮管的一端轻塞在耳朵里,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吗?(2)测定自己 1 分钟的心跳次数,记录下来。
连续测3次,再算平均值。
心跳记录表(次 / 分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与其他同学每一分钟的心跳比较,看看跳得最快的是多少次,跳得最慢的是多少次。
全班同学每分钟心跳数是____次到 ____次。
四、拓展与交流跑、跳 3 分钟,再来测量自己的的心跳数,并记录下来。
心跳记录表(次 / 分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比较运动前后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运动后的心跳比运动前的心跳要_________。
五、阅读了解“知识窗”/.2.测脉搏主备人活动时间第二周累计课时第 2 节活动内容测脉搏活动目标通过测脉搏知道脉搏是于心跳的次数相等的。
活动重点测脉搏活动过程。
活动难点知道脉搏是于心跳的次数相等的活动准备图钉一枚、火柴棒 1 根。
教学过程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活动引入:中医医师看病少不了用手指按在你的的脉搏上,这叫切脉。
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看脉搏的跳的。
二、活动过程1.找准脉搏的位置 :A、师演示找脉搏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单。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基本概念。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单。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针、铁丝、塑料片、磁铁、棉线。
(2)指南针制作指南。
(1)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
(3)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改进制作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指南针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记录笔和笔记本。
3. 活动过程:(1)布置调查任务,讲解调查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身边科技产品的信息。
(3)整理调查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未来教室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提高学生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注。
(3)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1)未来教室设计方案模板。
(2)绘画工具、剪刀、胶带等材料。
3. 活动过程:(1)讲解未来教室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未来教室方案。
(3)学生动手制作未来教室模型。
(4)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活动主题:学习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发明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小发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发明创造的意义与价值2. 发明方法与技巧3. 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4.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著名的发明家及其发明,让学生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 发明方法与技巧讲解: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逆向思维等,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创新思考。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发明创作。
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工,共同完成发明作品。
4. 发明作品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发明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发明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思考如何使发明作品更加环保、可持续。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自己的创新经验,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发明作品:评价学生的发明作品,包括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性等方面。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总结:让学生撰写活动总结,评价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2. 发明方法和技巧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3. 小组合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4.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教育资源。
六、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组和指导。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3套完整版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3套完整版第一单元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教学过程: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神奇的风帆》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征稿启事”二、寻觅风帆宝库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整理收获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让小电珠亮起来》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教具:小电珠电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要注意: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2、风力发电说明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4、操作场地和时间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向英雄致敬》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身边的科技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身边的科技教案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我们身边的科技教案活动科技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科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了解,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科技教案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身边科技教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一、水果电池实验水果电池实验是一个很有趣的科技教案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首先,老师可以简要介绍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然后,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水果,如柠檬、苹果、香蕉等,将它们切成两半并取出果汁。
接下来,学生们使用铜片和锌片作为阳极和阴极,在水果中插入这些金属片,形成一个简单的电池电路。
最后,学生们可以使用这些水果电池点亮一个小LED灯。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水果电池的原理,并且明白了电池的基本作用。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也培养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编程小达人编程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通过编程,小学生可以学习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在科技教案活动中引入编程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思维。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编程软件,如“小码王”或“乐高编程”,让学生们通过这些软件进行编程操作和游戏。
在编程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编程任务,如编写一个小游戏或控制一个机器人等,来锻炼他们的编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将编程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编写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生成器,让他们在编程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的理解。
通过编程活动,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科技创新设计科技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3) 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2) 进行科技制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展示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主题:环保小卫士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原则;(2) 进行环保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 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主题:网络世界探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进行网络安全实践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3) 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3) 展示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主题:数学思维培养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进行数学问题和难题的探讨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七、活动主题:探索宇宙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技社团活动电子版教案20篇

小学科技社团活动电子版教案20篇.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对承受力的影响,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纸张的承受力。
教学准备:纸、胶带、1本书。
思考:你知道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吗?操作:1、将一张纸沿中间对折,再将其横向对折。
2、将书放在纸张的中央。
3、轻轻地将书压在纸上,观察纸张是否会撕裂。
4、将胶带粘在纸张的两端,再将书放在纸张中央。
5、再次将书压在纸上,观察纸张是否会撕裂。
讲解:1、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
2、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3、在实验中,通过将胶带粘在纸张的两端,可以使纸张的弯矩增大,从而增加其承受力。
延伸:你知道如何用纸张制作一个能够承受重物的桥吗?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对承受力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理论。
同时,延伸部分的问题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思考:你能想象用一根竹筷子能够举起一杯米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操作:1)将竹筷子插入米中,使米粒紧贴着竹筷子。
2)用竹筷子轻轻地提起米杯,米粒会紧贴着竹筷子,不会掉落。
3)思考这是怎么做到的。
讲解:1)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2)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整个杯子和米粒被竹筷子牢牢地吸住,不会掉落。
创造:想一想,你能用哪些物品来做到类似的效果?一些湿润的泥土,以适合蚂蚁生活的环境。
3、捕捉蚂蚁使用镊子捕捉蚂蚁,注意不要伤害到它们。
二、观察与记录1、观察蚂蚁的生活性观察蚂蚁在饲养器中的活动,记录它们的行动轨迹和行为惯。
2、观察蚂蚁的形态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大小和颜色等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蚂蚁之间的区别。
三、探究与思考1、探究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分工观察同一巢穴的蚂蚁之间的协作和分工,探究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原理。
2、思考蚂蚁的生活与人类的联系思考蚂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联系,如何保护和利用蚂蚁。
鄂教版五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1、回旋飞镖教学目标:回旋飞镖是一种简易的飞行玩具,自制一个飞镖,课余时间开展掷飞镖活动,十分有趣。
课前准备:硬纸板、胶水、小刀、砂纸。
教学过程:一、了解制作方法。
课本2—3页。
1、剪3-4块形状相同的硬纸板粘合在一起。
2、按图纸用砂纸打磨飞镖,只打磨正面。
3、试飞,在空旷的地方。
4、观察轨迹,你有什么发现二、动手制作三、制作提醒1、反复练习和琢磨技术。
2、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
3、制作创意飞镖四、试航记录五、上交作品2、气动模型火箭教学目标:利用废弃饮料瓶制作一个模型火箭,想办法应用压缩空气制作。
课前准备:饮料瓶、塑料薄膜、棉线、气针、软木塞、粘胶带、气筒、锥子、钳子、剪刀教学过程:一、了解制作方法:课本4—5页1、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塞紧软木塞。
在软木塞上插上充气针。
2、用铁丝扎制一个发射支架。
3、制作尾翼,并做好粘接。
4、用气筒想塑料瓶中充气,塞上软木塞,火箭随机飞上天空。
5、增加运载回收装置。
二、动手制作三、制作提醒1、在空旷场地试飞,做好记录。
2、和同学比赛。
四、制作记录五、上交作品3、帆船模型教学目标:用泡沫塑料制作一个你喜欢的帆船,到小池塘、水池去试航。
课前准备:泡沫塑料、细砂纸、塑料片、橡皮泥、钢锯条、粘胶带、细铁丝、吸管、橡皮筋、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一、了解制作方法。
课本6—7页。
1、做船体2、装支架3、做风帆4、装配5、试航二、动手制作三、制作提醒1、在安全的地方试航。
2、装饰帆船。
四、试航记录五、上交作品4、线动玩具教学目标:线动玩具一定会让你产生许多的想法,动手做一个手拉转转花试试看。
课前准备:硬纸板、木螺钉、塑料管、棉线、纸杯、锥子、细铁丝、吸管、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了解制作方法。
课本7—8页。
1、将木螺钉拧在一个长约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正中心。
2、纸板上的木螺钉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在转轴的中上方系在一根棉线。
3、找一节长约12厘米的细塑料笔管或竹管,用锥子在笔管的侧面钻一个小圆孔。
小学科技课程活动教案

小学科技课程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实验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特点和方式分组进行光的传播实验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风向标的制作原理风向标的制作步骤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讲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学生分组制作风向标展示并测试风向标三、活动主题:探究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实验探究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分组进行声音的实验探究四、活动主题:制作弹力小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和原理弹力小车的制作步骤弹力小车的测试和优化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弹力的概念和应用讲解弹力的原理和制作步骤学生分组制作弹力小车展示并测试弹力小车五、活动主题:认识太阳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概念、利用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太阳能的概念和利用太阳能的影响和前景太阳能实验演示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太阳能的利用和影响讲解太阳能的概念和利用方式展示太阳能实验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太阳能的影响和前景六、活动主题:种植绿色小盆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种植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
二、活动内容:1. 第一周:认识科学实验器材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2. 第二周:简单的物理实验内容:学习力的作用,了解重力、摩擦力等。
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第三周: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学习酸碱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周: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活动方式:学生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5. 第五周:科学小制作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布置活动场地。
2. 活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活动感悟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3. 开展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七、家长沟通与反馈:1. 定期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教师:大家知道科技活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科技活动是指利用科学和技术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探索科技活动的世界吧!2. 讲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 (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并逐一进行讲解。
教师:在进行科技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明确问题,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是研究,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是设计,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是测试,验证方案是否有效。
第五是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 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
教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讲解的步骤,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可以是制作一个小发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进行一个小实验。
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4. 学生展示和分享 (10分钟)学生完成科技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解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教师:请各位同学依次展示自己的科技活动成果,并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依次展示和分享。
5. 总结和反思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活动教案(五年级)2010、9第一单元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教学过程: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征稿启事”二、寻觅风帆宝库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1、怎么投稿?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教具:小电珠电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要注意: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2、风力发电说明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4、操作场地和时间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二单元活动一:向英雄致敬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英雄们的热爱与怀念。
教具:幻灯、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英雄赞歌》配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通知:队员们做准备二、表演节目1、表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2、全班齐唱《英雄赞歌》三、幻灯出示有关英雄纪念碑的图片1、观察、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2、交流四、采访计划1、我想知道英雄的读书经历。
2、我想知道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五、想一想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2、通过提问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吗?3、将自己和英雄作比较后,我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采访身边的英雄教学目的:1、通过采访英雄了解英雄的事迹。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采访身边的英雄教具:幻灯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选择采访对象注意:要采访的英雄在我们这个地区吗?和他联系方便吗?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要采访的英雄是谁?二、采访计划: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后,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
1、采访目的2、采访地点3、采访时间4、记录工具5、采访内容要知道:1、英雄的读书经历2、英雄在工作中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想一想(幻灯出示)1、怎样与英雄取得联系?2、通过提这些问题能达到采访目的吗?三、归来话英雄: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
活动三: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教学目的:1、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2、学会设计问卷和发放回收问卷。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问卷教具:幻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确立调查内容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有:1、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2、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目中的英雄是否一样?二、设计问卷1、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共人。
其中,小学生有人,初中生有人,男生有人,女生有人。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问卷。
三、想一想:怎么发放和回收问卷?问题是否简单清楚?你和同伴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回答这些问题?四、整理分析调查数据1、我们一共回收了份问卷。
2、我们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制作了“英雄人物榜”。
3.还把男生和女生对英雄的看法分别作了整理。
第四单元活动一:家乡河流生态探察教学目的:1、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
2、对保护家乡的河流提意见。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幻灯教学重难点:设计探察方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确定探察方案1、导课引出课题。
2、幻灯出示探察方案。
3、了解探察目的、时间、内容。
准备不同的记录卡。
二、探察大行动在探察活动中一定要几个人一起行动互相帮助,注意安全! 拍摄小河环境照片,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三、总结发现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资料进行总结。
小河的水小河里的植物小河里的动物四、保护小河的建议:我们从长辈那里得知:十多年前,这条小河的环境情况是:我们认为,可能是人们的这些行为破坏了小河里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呼吁:。
活动二:科学施肥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农村农田施肥的现状,了解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比例;2、使学生明确长期滥施化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严重后果;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既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不破坏土壤的肥力。
教学重难点: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了解滥施肥的危害。
教具准备:幻灯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二、师生交流,总结科学施肥的要点1、观看幻灯(课件出示:乡村农田的施肥现状)2、师生交流课前所查找的图书资料。
3、师生共同总结出科学、合理施肥的要点。
三、了解滥施肥的危害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自由论谈。
四、调查农田用肥现状1、开展实际走访活动。
2、师生交流,小结我国农田的用肥现状3、了解农户的一些困难和希望。
五、编写广播稿根据对科学施肥的学习收获和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确定广播稿中要写的内容。
六、思考:农户对目前农田用肥的收效是否满意?村里农田用肥的现状对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不利的影响?活动三:我是环保特使教学内容:我是环保特使教学目标:通过开展“我是环保特使”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村里生活垃圾堆放的现状,拟定并提出改变现状,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最后能详细列出利用基金改善环境的大致预算。
教学重、难点:针对村民随意丢垃圾的现状,分析并制定出现实的解决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录象教学过程:一、观看录象,了解垃圾堆放、处理的现状发现垃圾的地点垃圾的主要成分1、通过看录象,记录村里生活垃圾的堆放情况:2、了解村民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1)剩饭菜用来喂猪,有的直接丢到路边;(2)烧掉麦秆和稻壳。
二、针对目前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想法要改变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状,可以采取这些措施:1、每户设一个大的垃圾桶;2、把已有的垃圾集中填埋,让地面变干净。
三、走访村委会分析措施:1、不现实的措施:建立垃圾填埋场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在村里建造不大可能,可考虑改建垃圾中转站。
2、可以进一步考虑的措施:为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定点投放垃圾。
四、做预算将可行的措施综合起来,做一个预算。
垃圾桶:单价元,本村农户总数:户,总费用:元。
清运垃圾山:人工费:元,运输费元。
建造垃圾中转站:元宣传费用:元总计:元五、填写申请书(略)教师指导写申请书:把村里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你的改善措施、预算都写进申请书!六、课后思考:1、如何使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做更多的事?有没有节约的余地?2、哪些措施相对更重要、更迫切?第五单元活动一:认识塑料教学内容:认识塑料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塑料,了解什么是塑料、塑料从哪里来、塑料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种类……教学重、难点:了解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幻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找找家里的塑料)二、说说的塑料的优点和缺点1、将塑料和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不容易碎;更轻便;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方便携带;2、有什么缺点?有的塑料有毒;塑料的应用范围不广;不够结实。
三、进一步认识塑料1、塑料的定义:2、塑料的种类:3、针对塑料的缺点,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作一些改进:四、展示交流1、观看幻灯,展示生活中的塑料2、宣传和交流:(1)把有关塑料的知识作成网页,供大家浏览;(2)出一期以塑料为主题的板报,供大家观看。
五、全课小结:填写学习单活动二:自制泡沫盆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泡沫盆景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二、绘制盆景草图学生讨论、交流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2、用哪种颜料上色?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三、绘制盆景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3、主要制作步骤:(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2)制作房屋;(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4)确定摆放位置(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四、美化盆景五、展示、欣赏成果六、全课小结,思考: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活动三:“限塑令”有效吗?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2、通过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帮助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教学重难点:制定措施,使顾客愿意购买和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活动。
教学准备:幻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活动要求二、开展活动1、向顾客调查,了解顾客对这项环保措施反应冷淡的原因。
2、针对原因,列出解决措施:(1)不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措施:把本月定为超市的科普节;在超市里广播有关知识;购物送知识宣传图册。
(2)不知道超市在卖这种塑料袋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3、整体策划:经过谈论交流,确定措施。
4、填写活动策划书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详细说明:经费预算:四、活动小结(略)第六单元活动一我的南极探险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极,教学中设计的“我的探险之旅假想”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探险途中的困难,开展“我的探险之旅假想”活动。
教学准备:录象、幻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师:南极是如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界的土地,早在1986年,我国上海的一名中学生和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就登上了南极洲,在这块神秘而又美丽的白色大陆上留下了足迹,心动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次模拟的南极之旅吧!二、揭示课题并板书三、了解南极幻灯出示世界地图1、让学生找一找南极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