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 (2)

天然药物化学 (2)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和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的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药物。

*药物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有效成分: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防病治病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有效部位群:由若干有效成分组成,经特殊溶剂处理的*有效部位:指植物的药用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单体化合物:能形成聚合物的单一分子。

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

*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意义和目的:1.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2.降低原植物毒性,并提高疗效;3.扩大天然药物的资源;4.进行新化合物的研究导致化学合成或结构改造;5.探索天然药物治病的原理.*天然药物化学的作用和地位:1研究和开发新药;2探索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3解决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天然药化的分类:依据生源结合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一次代谢: 植物、昆虫或微生物体内的生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和柠檬酸代谢,生成生物体生存繁殖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过程称为一次代谢. *二次代谢:指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前体或原料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常见的基本单位:C2单位(醋酸单位)如脂肪酸,酚类,苯醌等聚酮类化合物。

C5单位(异戊烯单位):如萜类,甾类等C6单位如香豆素,木脂体等苯丙素类化合物。

氨基酸单位:如生物碱化合物。

复合单位:由上述单位复合构成。

*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含C2,C3,单位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等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2甲戊二羟酸途径(MVA)含C5,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的生成途径。

3桂皮酸及莽草酸途径,含C6-C3骨架的香豆素,木质素,苯丙素及C6_C3_C6骨架的黄酮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天然药物化学表格式汇总笔记

天然药物化学表格式汇总笔记

天然药物化学专题汇总
用于甾体中
如:螺甾烷醇和呋甾烷醇的鉴别
7.分类
糖类单糖: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碳酮糖、甲级五碳醛糖、支碳链糖、氨基糖、去氧糖、糖醛酸、糖醇、环醇低聚糖:蔗糖、棉子糖
多聚糖:淀粉、纤维素、果聚糖、半纤维素、树脂、黏液质
苯丙素类苯丙素类
香豆素类简单香豆素类、呋喃型香豆素(补骨脂)、吡喃型香豆素、其他香豆素
木脂素类二苄基丁烷型、二苄基丁内酯型、芳基萘型、四氢呋喃型(7-7’、7-9’、9-9’)骈双四氢呋喃型、联苯环辛烯型
醌类苯醌、萘醌(紫草)、蒽醌(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菲醌
黄酮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黄烷醇类
花青素类
萜类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羊毛脂烷型、环阿屯烷型、甘遂烷型、葫芦烷型、楝烷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木栓烷型
甾体类C21甾类、强心苷类(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甾体皂苷类、植物甾醇、昆虫变态激素、胆酸类生物碱。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前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整个天然药物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主要是:1.通过实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

2.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3.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一)提取分离方面1.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煎煮、回流提取)、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梯度萃取法)、重结晶法等。

要求学生了解常见溶剂的性能,并能较好地选择提取溶剂。

2.掌握纸色谱、柱色谱(包括吸附柱、离子交换柱)、薄层色谱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以后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逐步地学到气相色谱、高效薄层及高压液相的基本操作。

(二)鉴定方面1.化学方法①掌握一般定性反应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②掌握重要衍生物(乙酰化物、甲基化物生物碱盐类等)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③了解重要降解反应的原理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芦丁的酸水解)2.光谱方法了解UV、IR、NMR、MS在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目前要求学生能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UV、NMR波谱,蒽醌的IR、NMR谱特征。

通过设计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对某些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是供理科基地班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参考书。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实验操作又经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但只要加强责任心和防患意识,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总结

醌类化同颜色反应鉴别特点及意义香豆素显色反应的鉴别特点和意义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可先水解,使其内酯环打开生成一个新的酚羟基,然后再用Gibbs或Emerson反应加以鉴别,如为阳性反应表示C-6位无取代。

木脂素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检识方法,常用的检识方法主要是针对木脂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基及内酯结构等而进行的检识。

1.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2.Labat反应(没食子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绿色)3.Ecgrine反应(变色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紫色)表6-3 黄酮类化合物的还原显色反应3-OH、5-OH的存在。

若有3-OH和(或)5-OH,加二氯氧锆显黄色。

若只有5-OH,加枸橼酸后黄色减褪,若有3-OH,则加枸橼酸后黄色不变,因此可用于区分黄酮和黄酮醇。

用于鉴别3-OH的存在。

二酚羟基或兼有3-羟基、4-酮基或5-羟基、4-酮基结构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沉淀。

而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能力要大得多,一般酚类化合物均可与其发生沉淀反应。

①二氢黄酮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显橙色至黄色。

②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

③分子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产生沉淀。

1)、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图9-3 强心苷的显色反应2)、C-17位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甲型强心苷的特征反应,因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位移产生C-22活性亚甲基乙型强心苷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故不能反应。

3)、α-去氧糖反应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分离含有羰基的甾体皂苷元,常用季铵盐型氨基乙酰肼类试剂,如吉拉尔T(Girard T)或吉拉尔P(Girard P)两种试剂。

借此与不含羰基的皂苷元分离。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蛋白质的显色反应表10-3 生物碱沉淀反应类型及特点表3-2 苷的显色反应。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一、颜色反应的对比(一)、三萜类的颜色反应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Kahldenberg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也可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试剂产生同样的反应。

2.Kahldenberg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样品斑点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6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强心苷的颜色反应1.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常用鉴别反应,试剂及现象

天然药物化学常用鉴别反应,试剂及现象

Molish反应--是糖和苷类的检识反应。

样品+浓硫酸+a萘酚=界面处紫色环。

碳苷和糖醛酸与Molish阴性。

Smith降解—检测糖的种类,连接方式,氧环大小·特点:反应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适用: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不适合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或易被氧化的基团的苷。

样品(含稀醇)+ NaIO4=糖开裂成醛+ NaBH4=伯醇,再调pH=2,放置。

Smith裂解获得连一个醛基的苷元异羟肟酸铁反应---鉴定内酯环的存在: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酚羟基反应:具酚羟基取代的香豆素类在水溶液中可与三氯化铁试剂络合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6-位上没有取代,内酯环碱化开环后,可与Gibb’s试剂、Emerson试剂反应。

Gibb’s反应: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试剂蓝色。

Emerson反应: 2%的4-氨基安替匹林和8%的铁氰化钾试剂红色。

.Feigl反应碱性加热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紫色化合物。

无色亚甲基蓝显色反应—苯醌及萘醌类的专用显色剂(蓝色斑点)与蒽醌区别。

Borntrāger`s反应,羟基醌碱性溶液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色,蓝色。

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K-C法)苯醌及萘醌类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氨碱性 ==蓝绿色或蓝紫色。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α-酚羟基、邻位二酚羟基;Pb2+,Mg2+)。

盐酸-镁(锌)粉反应黄酮(醇) 二氢(醇)红色至紫红色异黄酮、查尔酮无色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醇)专属反应(红色、紫红色)锆盐-枸椽酸显色反应。

区别3,5-OH 3-OH+ZrOCl2黄色褪5-OH+ZrOCl2黄色不褪氯化锶(SrCl2)。

具邻二酚羟基生成绿-棕色、黑色沉淀Sabety反应:挥发油1 滴→1ml氯仿+5%溴的氯仿溶液→产生蓝紫色或绿色与Ehrlich试剂(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反应产生紫色或红色浓硫酸-醋酐(L-B反应):三萜-红甾体-绿三氯化锑反应:三萜显黄色、灰蓝、灰紫斑点,UV下蓝紫色荧光。

天然药物化学 显色反应整理

天然药物化学 显色反应整理

名称试剂条件阳性反应鉴别结构碘化铋钾KBiI4稀酸水溶液黄至橘红色沉淀生物碱碘化汞钾K2Hg4同上白色沉淀同上碘-碘化钾KI-I2同上红棕沉淀同上硅钨酸SiO.12WO3.nH2O同上淡黄或灰白同上磷钼酸H3PO4.12MO3.nH2O同上白色,黄褐沉淀同上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酸或中性黄色同上雷氏铵盐NH4[Cr(NH3)2(SCN)4]同上红色同上Molishα-萘酚-浓硫酸浓硫酸产生有色化合物糖硼酸(钼酸,碱土金属)络合邻二羟基Feigl醛类及邻二硝基苯碱,加热紫色化合物醌类无色亚甲蓝无色亚甲蓝蓝色苯醌,萘醌专用显色剂Bornträger碱单OH、非邻,橙-红;1,4,紫;邻二,蓝羟基蒽酮Kesting-Craven 活性次甲基(乙酰乙酸酯etc)碱性蓝绿色或蓝紫色苯醌,萘醌专用显色剂与金属离子乙酸镁蒽醌:1,4 紫;1,2蓝;其他 橙-红/二氢黄酮(醇),天蓝色荧光;黄酮(醇),异黄酮-(橙)黄,褐色蒽醌OH基取代/黄酮类区别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对亚硝基二甲苯胺紫绿蓝灰等蒽酮异羟月亏酸铁异羟月亏酸铁碱-酸红色内酯三氯化铁三氯化铁绿,墨绿沉淀。

蓝(黑)(沉淀)水鞣;绿→缩合酚羟基重氮化试剂红,紫红酚羟基(邻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2,6-二氯苯醌氯亚胺(gibb's试剂)碱蓝色酚羟对位无取代Emerson Emerson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红色酚羟对位无取代Labat反应浓硫酸-没食子酸蓝绿色亚甲二氧基盐酸-镁粉浓盐酸-镁粉橙红-紫红(少数蓝)NaBH4NaBH4,1min,浓酸紫,紫红二氢黄酮三氯化铝三氯化铝颜色加深(紫外天蓝荧光)酚羟基锆盐-枸橼酸ZrOCl2-枸橼酸3OH,5OH鲜绿色,加枸橼酸5OH 褪色3/5OH氨性氯化锶SrCl2,氨气绿色-棕色-黑色沉淀邻二酚羟基乙酸铅(碱性-酚类都可)乙酸铅黄-红色沉淀邻二、3/5羟基碱性黄酮→橙;查耳酮、橙酮、二氢△→(紫)红;黄酮醇空气→棕色;邻三酚→暗绿纤维沉淀与蛋白质蛋白质沉淀鞣质与重金属盐醋酸铅等NaOH溶液沉淀鞣质与生物碱生物碱同上同上与三氯化铁三氯化铁参照18与铁氰化钾氨溶液铁氰化钾氨溶液深红转棕双键加成HX,Br2,亚硝酰氯(Tilden试剂)结晶(溴红色退去),紫蓝绿含薁类双键伯胺、仲胺常用六氢吡啶结晶萜烯的亚硝基衍生物DA反应顺丁烯二酸酐结晶共轭二烯亚硫酸氢钠加成亚硫酸氢钠结晶(加成物,酸或碱下复原)醛,甲基酮或环酮C<8吉拉德试剂加成吉拉德试剂(带季铵的酰肼)水溶加成物(酸下还原)含羰基萜硝酸银的氨溶液硝酸银的氨溶液银镜反应醛基等还原2,4-二硝基苯/氨基脲/羟胺结晶形沉淀醛酮无水甲醇-浓硫酸无水甲醇-浓硫酸紫或蓝薁类乙酸酐-浓硫酸乙酸酐-浓硫酸三萜:黄-红/甾体:红-紫-蓝-绿-污绿甾体/三萜母核五氯化锑五氯化锑的三氯甲烷60°-70°蓝色,灰蓝,灰紫同上三氯乙酸三氯乙酸100℃/60℃红色渐变紫同上三氯甲烷-浓硫酸三氯甲烷-浓硫酸硫酸→红/紫;三氯甲烷 绿荧同上冰乙酸-乙酰氯两者+氯化锌淡红/紫红同上legal反应亚硝酰铁氰化钾深红/蓝活性亚甲基raymond反应间二硝基苯紫红/蓝同上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紫红/红同上Baljet碱性苦味酸橙红/红同上K-K反应三氯化铁→浓硫酸蓝2-去氧糖呫吨氢醇呫吨氢醇试剂水浴红2-去氧糖A试剂红色F环闭环或开环E试剂黄色F环开环原理应用酸下产生难溶复盐或络合物生物碱鉴定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及含量测定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及分离季铵碱浓硫酸下,糖形成的糠醛衍生物与α-萘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糖,苷p95糖(呋喃糖>单糖>吡喃糖)苷醌起传递电子媒介作用醌类蒽醌化合物区别蒽醌上OH基苯醌,萘醌专用显色剂蒽醌OH基取代/黄酮类区别羰基对位C-H2活泼氢蒽酮定性碱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异羟亏酸,酸下与铁离子络合香豆素鉴别香豆素/黄酮酚OH/挥发油中酚类(蓝、蓝紫、绿)香豆素C6无取代酚羟对位无取代木质素中特殊基团查耳酮,花色素,橙酮酸下变色黄酮(醇),二氢黄酮(醇)阳性被NaBH4还原与锆盐络合黄酮类羟基萜烯/挥发油与脂溶性非羰基萜分离挥发油羰基挥发油羰基挥发油羰基甾体/三萜母核鉴别及区别同上甾体/三萜母核鉴别及区别同上同上活性亚甲基同上同上同上强心苷强心苷甾体皂苷区别。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

天然药物化学试验讲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武汉⼤学药学院2008.2.21⽬录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 (1)实验⼀薄层板的制备 (2)实验⼆薄层⾊谱应⽤ (4)实验三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7)实验四草⾖蔻挥发油的提取与鉴定 (12)实验五⼩蘖碱的提取与鉴定(设计性实验) (14)参考⽂献 (16)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的药品、试药、试剂、溶剂⼤多具有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甚⾄爆炸性,实验操作⼜经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它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民⽣命安全的责任⼼,提⾼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完全可以避免⼀切事故的发⽣。

实验规则1.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规程。

随时记录实验项⽬及其现象,以撰写正式实验报告。

2 .实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可进⾏实验。

实验时不准做与实验⽆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离开实验室,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是否漏⽓、破裂等。

3. 药品仪器都是国家财产,须节约爱护使⽤;公⽤物品,⽤后⽴即放归原处,以便他⼈使⽤。

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

器⽫⽤后要洗刷⼲净。

4. 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蒸馏、减压蒸馏时,不能明⽕直接加热,要放沸⽯或⼀端封死的⽑细管。

若在加热时发现未放沸⽯则应冷却后再加,防⽌爆沸冲出。

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

加液时应停⽕或远离⽕源,勿漏⽓开⼝,冷凝⽔要通畅。

启封易挥发溶剂瓶盖时,脸⾯要避开瓶⼝慢慢开⼝,以防⽓体冲脸上,危机尊容。

5.有毒、腐蚀性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要⽴即洗⼿。

勿沾及五官、创⼝及⾝体暴露部位,以免中毒、损伤⽪肤。

6.实验中,应在通风橱中使⽤毒⽓或腐蚀性⽓体,必要时,可戴防护⽤具进⾏⼯作。

7.若将玻璃管插⼊塞中时,可在塞孔中涂些⽔或⽢油等润滑剂,⽤布包住玻璃管使其旋转⽽⼊,防⽌折断割伤。

8.实验台上勿放置与实验⽆关物品,随时保持⽔槽、仪器、桌⾯、地⾯整洁。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5% N aH C O 3
N aH C O 3液 酸化
提乙醚取液 液
5% N a 2C O 3
沉淀 重结晶
N a2C O 3液 酸化
结晶 ( 含 COOH 或
二个 β O H )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 含一个 β O H )
(含
提乙醚取液 液
1% N aO H
N aO H 液 酸化
沉淀 重结晶
结晶 二个 α O H )
化30min 展开剂:石油醚—醋酸乙酯(8:2) 显色剂:365nm下观察荧光、5%氢氧化钾甲醇
液或氨气薰
实验四 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目的要求
1.掌握从穿心莲药材中提取亲脂性成分的原理和 方法。
2.掌握除去叶类药材中叶绿素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内酯类成分的主要理化性质及鉴别方法。
碘化铋钾( Dragendorff )试剂 碘化汞钾( Mayer )试剂 碘化碘钾( Wagner )试剂 硅钨酸( Bertrand )试剂
鉴别
特殊鉴别反应
取盐酸小檗碱少量,加稀盐酸2ml溶解后,加漂 白粉(或次氯酸钠)少许,振摇后观察颜色变 化。
取盐酸小檗碱50-100mg,溶于50ml热水中,加 入10%氢氧化钠2ml,混合均匀后,于水浴中加 热至50℃,加热丙酮5ml,放置,观察有无沉淀 析出及颜色变化。
水解
大黄粗粉100g
置500ml圆底烧瓶,20%H2SO4150ml,加热 回流,水解2h,抽滤过。
药渣
水洗至pH≈7,抽干
药渣(60℃干燥)
提取
干燥药渣
装索氏提取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各 200ml,回流提取至色浅 提取液(含总游离蒽醌)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天然药化实验报告篇一:天然药化实验实验一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0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盐酸小檗碱的化学性质和鉴定方法。

3.掌握渗漉法、盐析法、结晶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黄柏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及黄柏树(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树皮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碱为主要药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含量为1.4%-5%(川黄柏含量较高)。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表、退虚热之功效。

1.小檗碱(berberine)异名黄连素,分子式[c20h18no4]+,分子量336.37,黄色针状结晶。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小檗碱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

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

o+omeome2.溶解性: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20),微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硝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1:500)但较易溶于沸水,硫酸盐和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30),盐酸小檗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时分解并转变为棕红色小檗红碱,285℃时完全熔融。

3.小檗碱为季铵碱,其游离型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利用小檗碱的溶解性及黄柏中含黏液质的特点,先将药材用石灰水润湿,使药材吸水膨胀,小檗碱游离,同时可使黄柏中含有的粘液质沉淀。

用水渗漉法提取小檗碱,再加盐酸使其转化为盐酸小檗碱沉淀析出,结合盐析法得到盐酸小檗碱。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总结1、主要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AA-MA):脂肪酸、酚类、蒽酮类脂肪酸:碳链奇数:丙酰辅酶A、支链:异丁酰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偶数:乙酰辅酶A甲戊二羟酸途径(MVA)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复合途径2、分配系数: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K=C/ C(C 溶质在上相溶剂的浓度、C溶质在下相溶剂的浓度) UL UL3、分离难易度: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β=K/K (β>100一次萃取分离;10<β<100萃取10-12次;β<2一百以上;β=1不能分离) AB --+4、分配比与PHPH=pKa+lg[A]/[HA](pKa=[A][HO]/[HA]) 35、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阳离子,交换碱性物质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阴离子,交换酸性物质1、几种糖的写法:D-木糖(Xyl)、D-葡萄糖(Glc)、D-甘露糖(Man)、D-半乳糖(Gal)、D-果糖(Flu)、L-鼠李糖(Rha)2、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3、样品鉴别:样品+浓HSO+α-萘酚—?棕色环 244、羟基反应:醚化反应(甲醚化):Haworth法—可以全甲基话、Purdic法—不能用于还原糖、Kuhn法—可以部分甲基化、箱守法—可以全甲基化、反应在非水溶液中5、酸水解难易程度:N>O>S>C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酚苷>萜苷、甾苷有氨基酸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较去氧糖难水解(2,6二去氧糖>2-去氧糖>3-去氧糖>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酮糖较醛糖易水解吡喃糖苷中:C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5 C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 5在构象中相同的糖中: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即e>a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即a>e6、 smith降解(过碘酸反应):NaSO、NaBH,易得到苷元(人参皂苷—原人参二醇) 2447、乙酰解反应:β-苷键的葡萄糖双糖的反应速率(乙酰解反应的易难程度)(1——6)》(1——4)》(1——3)》(1——2)8、提取方法:水提醇沉、热水提冷水沉1、生物碱: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的环状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鉴别题全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鉴别题全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B 溶液紫色蓝色或绿色 A 阴性A B2.Molish 反应:A 紫色环 B 阴性A B3.A B中性醋酸铅 A 沉淀 B 无A B4.A B Borntrager 反应:B 红色,A 阴性(六)用指定的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5.化学方法7-羟基香豆素 黄酮醇 强心苷Liebermann-Burchard 反应 强心苷红色变成污绿色 异羟戊酸铁反应 红色是香豆素 盐酸-镁粉反应红色的是黄酮醇 6HO O OCH 3OH HO O CH 3OHHO O CH 3OH HO O OCH 3O-glc HO O OOHO O OO OO O OOOOHOHOOOHA B用Labat 反应;试剂:浓硫酸、没食子酸;结果:B 溶液蓝绿色,A 阴性。

用指定的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化学方法 8、A B氨性氯化锶反应 :A 阴性 B 阳性 9、A B锆盐-枸橼酸反应:A 黄色不退去为A 不退去为B10、芦丁和槲皮素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Molish 反应:芦丁为阳性 槲皮素为阴性 甘草酸阳性,甘草次酸阴性1.物理方法:人参皂苷-齐墩果酸泡沫反应:人参皂苷阳性,齐墩果酸阴性1、化学方法 11NGlc ANB12、 ABO OH O OH HOO OH O OH OHO OHOOH OHOOH HOOHOO OHO(洋地黄毒糖)3 AOHHOOOHBOOOHOCKedde反应阴性者为B,阳性者为A或C再用K-K反应鉴别阳性为A,阴性为CI型强心苷和Ⅱ型强心苷用去氧糖反应,阳性为I型强心苷,阴性为Ⅱ型强心苷,如K-K反应,呫吨氢醇反应,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OO OHOOOHOOOHOOH1.用化学方法鉴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Gibb's试剂反应呈阳性者为7,8-呋喃香豆素,阴性者为6,7-呋喃香豆素2.O OOHOH与OOHOHOA BGibb's试剂A生成红色化合物,B不产生颜色3.OOHOHOOOHO OOHO葡萄糖OA B C将上述四成分分别溶于乙醇溶液中,加α-萘酚—浓硫酸试剂,产生紫色环的是七叶苷。

天然药化鉴别原则

天然药化鉴别原则

天然药物化学鉴别题知识点总结糖和苷1.Molish反应:(苷元和苷,苷成阳性)样品+ α-萘酚+ 浓H2SO4 →棕色环香豆素类1.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盐酸羟胺所合成异羟肟酸,再与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Gibbs,Emerson反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或6位碳无取代成阳性。

Gibbs试剂呈蓝色,Emerson试剂呈红色。

Gibbs试剂:2,6-二氯苯醌亚胺Emerson试剂: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醌类化合物1.菲格尔(Feigl)反应—各种醌类(+)醌类衍生物在碱性下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苯醌和萘醌的薄层色谱上喷无色亚甲蓝试剂,出现蓝色斑点。

3.碱液呈色反应(Borntrager’s反应)羟基蒽醌遇碱液显红或紫红色黄酮类化合物1.盐酸-镁粉反应样品/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无色,后滴加几滴浓HCl,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橙红~紫红色2.四氢硼钠反应3.ZrOCl2(锆盐)5-OH黄酮和3-OH黄酮的甲醇溶液,加入2% ZrOCl2溶液显黄色,再加2%枸橼酸后,3-OH黄酮不退色而5—OH退色。

4.氯化锶(SrCl2)鉴别邻二羟基邻二酚—OH黄酮类加氨性氯化锶溶液有绿色至黑色沉淀。

萜类和挥发油1.卓酚酮类金属络合:Cu+2——绿色2.萜类的羰基与硝基苯肼加成反应反应出现黄色结晶三萜及其苷类1.UV紫外光谱鉴定孤立双键:205~250nm异环共轭双键:240、250、260nm同环共轭双键:285nmC=C-C=O: 242~250nm2.核磁共振氢谱鉴定没有固定规律。

甾体及其苷类1.三氯醋酸反应样品液/滤纸+ 25%CCl3COOH→→加热60℃红~紫(甾体皂苷)→加热100℃红~紫(三萜皂苷)2.呋甾烷醇型皂苷和螺甾烷醇型皂苷呋甾烷皂苷+HC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红螺甾烷皂苷+HC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不显色3.螺甾烷醇型皂苷和异螺甾烷醇型皂苷用红外光谱鉴定,在下面四个谱带中,920 cm-1左右峰强的是异螺甾烷,900 cm-1左右峰强的是螺甾烷。

天然药化期末复习资料

天然药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有效成分:从天然动植物或矿物中提取的能用分子式表示,有一定物理常数,化学上常为单体,临床上有效的成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二次代谢产物: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生成的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称为二次代谢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包括冷提法(浸渍法、渗漉法)和热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溶剂的脂溶性顺序: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溶剂沸点高低顺序:正戊醇>乙酸>正丁醇>吡啶>甲苯>苯>乙酸乙酯>甲醇>氯仿>丙酮>二氯甲烷>乙醚2.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汽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的分离方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3.升华法分离方法:㈠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2、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水/醇法:在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高浓度乙醇,以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醇/水法: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水稀释,放置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3、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酸/碱法:一般不溶于水的生物碱遇酸生成生物碱盐后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向水溶液中加碱碱化后,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的方法碱/酸法:内酯类化合物(香豆素)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4、沉淀法:铅盐沉淀法、试剂沉淀法5、盐析法:在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分配系数K: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放置后即可分成两相。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整理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整理(1)Vitali反应紫色(2)DDL反应黄色(3)沉淀反应书本P155糖Molish反应(试剂:浓硫酸,α-萘酚。

常用色谱显色剂:邻苯二甲酸和苯胺)糠醛衍生物和许多芳胺、酚类及具有活性次甲基的基团化合物缩合成有色的化合物香豆素:(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的显色反应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与酚类试剂的反应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若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或6-位上没有取代,其内酯环碱化开环后,可与Gibb’s试剂、Emerson试剂反应。

机制如下:Gibb’s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乙醇溶液在弱碱条件下,2,6-二氯(溴)醌氯亚胺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Emerson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醌类颜色反应: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性质。

(1)Feigl反应----醌的通性,所有具醌核的化合物均可反应。

(方法、机理:见书312页)醌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可区别蒽醌与苯醌萘醌苯醌和萘醌因醌核上有活泼质子,可反应,而蒽醌无。

无色亚甲基蓝溶液,样品在白色背景上作为蓝色斑点出现。

(3)与碱的反应(Bornträger反应----可区别含羟基的蒽醌与蒽酚衍生物反应、机理、应用:见书313页。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变化,会使颜色加深。

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例如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的反应称Bornträger反应(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可区别蒽醌与苯醌萘醌(Kesting-Craven法)反应、机理、应用:见书313页。

天然药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天然药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滤渣
滤液 滤液移入 500ml 的蒸馏烧瓶中,体积勿超 过瓶容积的 1/2, 常压下回收乙醇至糖浆状 (勿太稠厚) ,得乙醇总提物。加入乙醚 60ml(丙酮 10ml) ,时时振摇,将上层乙 醚液倾入另一三角烧瓶中,残渣加乙醚 40ml(丙酮 2ml) ,合并乙醚提取液。 总游离蒽醌
2.游离蒽醌的分离 乙醚提取物 (1)5%NaHCO3 水溶液萃取 3 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蒽醌及蒽醌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方法 2.掌握热回流提取中草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应用 PH 梯度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的原理及操作 4.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性质及鉴定方法(羟基位置及呈色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利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可以把不同性质的游离蒽醌及其苷提取出来。 蒽醌苷元乙醚中 溶解度较大,用乙醚进行萃取,得到总蒽醌苷元。根据蒽醌衍生物的酸性强弱,用不同 的碱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最后得到不同的蒽醌苷元。 1.大黄酸(Rhein) 本品为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 ,熔点 321-322℃,330℃分解。几乎不溶于水,溶于碱 和吡啶,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
OH
OOHCH3O O NhomakorabeaCH3
大黄素-6-甲醚(Physcion) 4.大黄酚(Chrysophanol) 本品六方形或单斜形结晶(乙醇或苯) ,熔点 196℃;具升华性,几乎不溶于水,略溶 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溶于苯、氯仿、乙醚及丙酮等。
OH
O
OH
CH3 O
大黄酚(Chrysophanol) 5.芦荟大黄素(Aloe emodm)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 ,熔点 223-224℃。易溶于热乙醚中。在乙醚及苯中呈黄色,氨 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滤液(作糖份鉴定用)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一、颜色反应的对比(一)、三萜类的颜色反应1反应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1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也可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试剂产生同样的反应。

2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样品斑点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6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强心苷的颜色反应1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所以,利用此类反应可区别甲、乙型强心苷。

(1)反应:又称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取样品1~2,溶于吡啶2~3滴中,加3%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

(2)反应:阳性反应是反应液呈紫红色。

(3)反应:又称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一、颜色反应的对比(一)、三萜类的颜色反应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Kahldenberg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 ℃,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可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也可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试剂产生同样的反应。

2.Kahldenberg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70℃加热,样品斑点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60 ℃,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Salkowski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Tschugaeff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强心苷的颜色反应1.C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化常见的鉴别反应(部分)一、颜色反应的对比(一)、三萜类的颜色反应1反应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 20)数滴,可产生黄二红仝二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C〜70C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C ,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1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浓硫酸-乙酸酐(1: 20)数滴,可产生红T紫T蓝T绿T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也可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试剂产生同样的反应。

2反应将样品的氯仿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20%五氯化锑的氯仿溶液,干燥后60C〜70 C加热,样品斑点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反应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60C,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4反应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反应将样品溶于冰乙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

二、强心苷的颜色反应1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移位产生C22活性亚甲基,能与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显色。

乙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不能产生活性亚甲基,无此类反应。

所以,利用此类反应可区别甲、乙型强心苷。

(1)反应:又称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反应。

取样品1〜2,溶于吡啶2〜3滴中,加3% 亚硝酰铁氰化钠溶液和2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反应液呈深红色并渐渐退去。

(2)反应:阳性反应是反应液呈紫红色。

(3)反应:又称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

阳性反应是反应液呈红色或紫红色。

(4)反应:又称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

阳性反应是反应液呈现橙色或橙红色。

2.a去氧糖颜色反应(1)()反应:此反应在冰乙酸溶液中进行,如有a去氧糖,乙酸层显蓝色。

界面的颜色随苷元羟基、双键的位置和数目不同而异,可显红色、绿色、黄色等。

_______ 注意此反应只对游离的a去氧糖或a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对a去氧糖和葡萄糖或其他羟基糖连在此条件下不能水解出a去氧糖。

此反应阳性可肯定a去氧糖的存在,但对此反应不显色的有时未必具有完全的否定意义。

(2)呫吨氢醇反应:反应试剂为呫吨氢醇试剂,此反应极为灵敏,只要分子中有a去氧糖即显红色,且分子中的a去氧糖可定量地发生反应,故还可用于定量分析。

(3)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分子中若有a去氧糖可显灰红色斑点。

(4)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此反应可在滤纸或薄层板上进行,反应过程是先喷过碘酸钠水溶液,再喷对硝基苯胺试液,则迅速在灰黄色背底上出现深黄色斑点,置紫外灯下观察则为棕色背底上出现黄色荧光斑点。

再喷以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则斑点转为绿色。

三、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1)反应:所有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无色亚甲蓝溶液为苯醌类及萘醌类的专用显色剂。

蓝色斑点,与蒽醌类化合物相区别。

(3)一反应: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

多呈橙、红、紫红及蓝色。

羟基蒽醌以及具有游离酚羟基的蒽醌苷均可呈色,但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则需氧化形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后才能呈色也就是不显色。

(4)—反应(活性亚甲基):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当其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碱性条件下与一些含有活性次甲基试剂(如乙酰乙酸酯、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的醇溶液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萘醌的苯环上如有羟基取代,此反应即减慢反应速度或不反应。

蒽醌类化合物因醌环两侧有苯环,不能发生该反应,故可加以区别。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在蒽醌类化合物中,如果有a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时,则可与2+、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反应灵敏,生成的颜色因分子中羟基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有助于识别羟基位置显的颜色不同:环上有1个a羟基----- 橙色邻二酚羟基一一蓝紫色对二酚羟基一一显紫到紫红色各有1个a羟基或还有间位羟基一一橙红色至红色(6)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9位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化合物,尤其是1,8-二羟基衍生物,其羰基对位的亚甲基上的氢很活泼,可与0.1%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吡啶溶液反应缩合而产生各种颜色。

本反应可作为蒽酮类化合物的定性鉴别反应,不受蒽醌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糖类及酚类化合物的干扰。

四、香豆素的颜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异羟肟酸,在酸性条件下再与3+络合而显红色。

此反应为香豆素的检识或结构鉴定。

(2)酚羟基反应香豆素类成分常具有酚羟基取代,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常利用与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判断酚羟基的有无。

四、黄酮类颜色反应①: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②四氢硼钠还原反应: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③锆盐-枸橼酸反应:3, 5;④氨性氯化锶反应:邻二酚羟基;⑤五氯化锑:查耳酮。

1.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①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②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少数显蓝色或绿色,分子中特别是当环上有或3取代时,呈现的颜色亦即随之加深。

③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无该显色反应;④异黄酮类除少数例外,也不显色。

⑤注意事项:利用此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时,需注意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类等单纯在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颜色变化,出现假阳性结果。

操作:必要时需预先作空白对照实验,即在供试液中不加镁粉,而仅加入浓盐酸进行观察,若产生红色,则表明供试液中含有花色素类或某些橙酮或查耳酮类。

(2)钠汞齐还原反应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显红色;黄酮醇类显黄〜淡红色;二氢黄酮醇类显棕黄色。

肓四氢硼钠还原反应①四氢硼钠(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此反应可在试管中或滤纸上进行。

②现象:二氢黄酮类或二氢黄酮醇类被还原产生红〜紫红色,其他黄酮类均为负反应。

③应用: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具有3-羟基、4諛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等结构,则可以与许多金属盐类试剂如铝盐、锆盐、锶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或有色沉淀,有的还产生荧光。

(1)三氯化铝反应生成的络合物多呈黄色,置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但4-羟基黄酮醇或7, 4'-二羟基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2)锆盐-枸橼酸反应①应用:利用此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3-或5的存在与否。

②若出现黄色,说明3或5与锆盐生成了络合物。

继之再加入枸橼酸,如黄色不减木______ 示有3或3, 5-二;如果黄色显著减褪,示无3,但有5。

③原理:因为5-羟基、4-羰基与锆盐生成的络合物没有3-羟基、4-羰基锆络合物稳定。

容易被弱酸分解。

此反应也可在滤纸上进行,得到的锆盐络合物斑点多呈黄绿色并有荧光。

(3)氨性氯化锶反应如产生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则表示有邻二酚羟基。

(4)三氯化铁反应多含有酚羟基,能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呈现紫、绿、蓝等不同颜色。

3.碱性试剂反应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等。

4.硼酸显色反应5-羟基黄酮、6'-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产生亮黄色。

①一般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具有绿色荧光。

②在枸橼酸丙酮存在的条件下,则只显黄色而无荧光。

5.五氯化锑反应①查耳酮类则生成红色或紫红色沉淀,而黄酮、二氢黄酮及黄酮醇类显黄色至橙色。

②应用:区别查耳酮类与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6.其他显色反应①应用:'反应也可用于鉴别酚羟基对位是否被取代。

②方法:酚羟基对位未被取代者在加入’试剂后即显蓝色或蓝绿色。

1•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①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②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少数显蓝色或绿色,分子中特别是当环上有或-03取代时,呈现的颜色亦即随之加深。

③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无该显色反应;④异黄酮类除少数例外,也不显色。

⑤注意事项:利用此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时,需注意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类等单纯在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颜色变化,出现假阳性结果。

操作:必要时需预先作空白对照实验,即在供试液中不加镁粉,而仅加入浓盐酸进行观察,若产生红色,则表明供试液中含有花色素类或某些橙酮或查耳酮类。

(2)钠汞齐还原反应①方法: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入钠汞齐,放置数分钟至数小时或加热,过滤,滤液用盐酸酸化。

②现象: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类显红色;黄酮醇类显黄〜淡红色;二氢黄酮醇类显棕黄色。

(3)四氢硼钠还原反应①四氢硼钠(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此反应可在试管中或滤纸上进行。

②现象:二氢黄酮类或二氢黄酮醇类被还原产生红〜紫红色,其他黄酮类均为负反应。

③应用: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具有3-羟基、4-羰基或5-羟基、4-羰基或邻二酚羟基等结构,则可以与许多金属盐类试剂如铝盐、锆盐、锶盐等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或有色沉淀,有的还产生荧光。

(1)三氯化铝反应①方法:此反应可在滤纸、薄层上或试管中进行。

②现象:生成的络合物多呈黄色,置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但4'-羟基黄酮醇或7, 4'-二羟基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2)锆盐-枸橼酸反应①应用:利用此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3-或5的存在与否。

②方法:是取样品0.5〜1用甲醇10溶解,加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1,若出现黄色,说明3或5与锆盐生成了络合物。

继之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如黄色不减褪,示有3或3, 5-二0H ;如果黄色显著减褪,示无3,但有5。

③原理:因为5-羟基、4-羰基与锆盐生成的络合物没有3-羟基、4-羰基锆络合物稳定。

容易被弱酸分解。

此反应也可在滤纸上进行,得到的锆盐络合物斑点多呈黄绿色并有荧光。

(3)氨性氯化锶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如果有邻二酚羟基,则可与氨性氯化锶试剂反应,如产生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则表示有邻二酚羟基。

(4)三氯化铁反应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呈现紫、绿、蓝等不同颜色。

3•碱性试剂反应①现象:黄酮类化合物与碱性溶液可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