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实验学习法、问题解决法、情境教学法、经验中学习、课堂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
药品:氧化汞(固体)。
其它:线香、擦药匙的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解并板书】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阅读课本建立原子可分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情况。
以直观的投影,让学生感知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记忆、书写都不方便,激【讲解】不同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投影】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即2.657×10千克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即9.288×10千克【讲解】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
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讲解】一种碳原子,指的是核内有6个质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基础 主干落实】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2.核电荷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等于 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故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3.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数+ 中子 数。
特别提醒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漫画助学】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交流讨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妙法指引】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②不同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原子的构成【典题】(2023秋·邯郸丛台区期末)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原子中a的质量和c的质量相同B.原子中b与c的数目和等于原子质量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微粒b和c上方法点拨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无关)。
(2)质量关系: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都比电子质量大得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体积关系: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在原子中占的体积很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1《原子的构成》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核外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原子的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理解原子构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
2.难点: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概念,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模型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原子的构成有何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子的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原子结构模型,介绍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原子内部结构对元素性质有什么影响?
b.电子排布规律对化学反应有何作用?
2.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原子结构。
3.小组分享: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与原子结构相关的日常现象,如肥皂泡、静电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从原子核、电子到原子序数、原子量等基本概念,逐步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气球吸附在墙上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原子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原子已经了解的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引导: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而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2.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教师寄语: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探索原子的奥秘,为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强调学习化学对生活、环保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填空题:请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以下填空题,巩固对原子结构的基本认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 掌握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质子、中子的性质和功能。
3. 掌握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4.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及原子核的组成。
2. 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原子核的组成及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原子模型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原子的构成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概念及构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 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讲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析疑惑。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的构成及原子核的组成。
2. 提问:你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与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点评答案,解析疑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10分钟)1. 介绍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分析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与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2.选择题:完成与原子构成相关的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同位素等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应用题: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道关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变化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互动教学:运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知识内化。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原子结构。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多元化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口头汇报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测试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实验报告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思考。
1.强化学生对原子概念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结构的直观认识。
2.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针对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关注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
2.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了解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电子排布等基本概念。
3.掌握原子中质子ຫໍສະໝຸດ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同位素的概念。
4.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原子,并能正确书写原子的化学式。
3.教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教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原子的构成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题2:元素主要内容: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过程:一. 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个体小、质量小;(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3)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体积很小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它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
3. 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为质子的数目决定原子的种类中子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为决定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影响原子质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相对质量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元素的性质()()()()()(),()()()/(),12131213123118364⎧⎨⎪⎩⎪⎧⎨⎪⎩⎪⎧⎨⎪⎪⎪⎪⎩⎪⎪⎪⎪⎧⎨⎪⎪⎩⎪⎪⎧⎨⎪⎪⎪⎪⎪⎪⎪⎩⎪⎪⎪⎪⎪⎪⎪(1)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简称为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因此原子核的密度很大。
(4)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种类的原子中,其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3.评价反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电子排布规律。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补充,强调原子结构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设情境: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电池放电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
3.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引出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原子结构简介:介绍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通过动画和模型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化学初三上册《原子的构成》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分类、化学符号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习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于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学生在理解原子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时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思维特点,对于动态的、具体的教学手段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的教案6篇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的教案6篇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过程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
)师:先进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的照片,如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的原子,见教材的图36、图37。
证明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
那么这些粒子究竟小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它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生: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很小。
师:这是分子的第一个基本性质,下面请同学配合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1)向静置的盛水烧杯中加入品红,观察现象。
(2)浓氨水在空气中扩散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
生: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师: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这就是水受热后减少更快、夏天湿衣服比冬天易干的道理。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实验:请两学生分别量取50mL水、50mL酒精倒进1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
)师:现在是否满100mL?生:不满了。
师: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生: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师:而且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1+1=2。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原子的构成教案A原子的构成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点评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⒈原子的构成[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积极性,增大学生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的参与面,暴露了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优秀教学案例

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个栏目的含义,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4.利用实验或课件,展示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和核外电子的跃迁现象,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内部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核外电子的跃迁现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途径,深入探讨原子的构成。
2.利用实验、模型、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3.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原子的构成。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在传授原子构成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保,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道有关原子构成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心得,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在课后对原子构成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课堂提问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化学变化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物质,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原子却始终不变?”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判断题:判断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核外电子的分布特点等。
-选择题:关于原子结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等知识点的选择题。
-填空题:补充完整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点。
2.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关注原子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原子在能源、材料、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物模型拆解,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认识。
2.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实际化学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重新组合,使学生认识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变性。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
2. 原子核的组成。
3. 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原子核的组成。
2. 电子的运动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重点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作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原子模型,加深对原子构成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的作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原子构成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的组成。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原子构成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原子核物理学,了解原子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原子模型。
3. 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以形象展示原子内部结构。
2. 准备一系列关于原子构成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准备实验材料,如模型原子、电子轨道模型等,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概念和重要性。
原子的构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原子的构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掌握原子的基本概念及结构;2.理解元素、同位素的概念;3.了解原子核的结构、Rutherford实验和Bohr模型等内容;4.能够计算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实验把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点燃放出的火焰形状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原子”这个名词的好奇心:究竟这火焰是由什么构成的?2. 什么是原子(10分钟)在学生产生疑惑之后,教师通过介绍“原子”这一名词的来由,以及对水分子进行拆分的实验,向学生阐释原子的概念及特征。
3. 元素和同位素(10分钟)通过学习元素和同位素这两个概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
4. 原子核的结构(15分钟)通过介绍Rutherford实验和Bohr模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对原子的性质产生的影响。
5. 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20分钟)通过引入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概念,学生可以计算出原子的重量。
6. 小结(5分钟)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小结,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首先,教师进行导入,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火焰来引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
2.之后,教师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向学生阐释什么是原子以及原子的性质。
3.接着,教师介绍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增强学生对原子的理解。
4.紧接着,教师介绍Rutherford实验和Bohr模型,使学生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对原子性质的影响。
5.然后,教师介绍原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概念,通过计算来了解原子的重量。
6.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重点1.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及结构;2.了解元素、同位素的概念,以及对原子的理解;3.理解原子核的结构、Rutherford实验和Bohr模型等内容。
五、教学难点1.掌握对原子核的构成和质量的理解;2.理解原子的性质和元素、同位素的区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原子质量。
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本课题的内容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深入和延续。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是原子的构成。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
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因此要用视频、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教学策略1.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本课题我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学习原子的构成,第二部分是学习原子质量。
2.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男女同学的空间想象力也不同,因此本节课我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电子、原子核的由来。
展示原子的模型,使缺乏微观想象力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四、学法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的电性。
2、知道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及其近似计算。
(二)指导自学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电性如何?2、阅读本70页表4-2,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教材P69图4-2[体验]原子和乒乓球的体积比就像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比。
[设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特征表现为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粒子构成。
(三)合作交流,解读操究一、原子的构成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课件演示]原子内部的运动[提示]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
[点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比喻]原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划、关系就像—个庞大的体育场和一只蚂蚁的大小关系。
[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活动2:[投影]教材P68表4-1和表4-2。
[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教案

化学公开课教案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教案课题:第三单元课题二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了解原子构成发展历程知道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内部的等量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内部的等量关系难点: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构成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问题:化学变化中什么可分,什么不可分?答案: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问题:什么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原子这节课我们就深入研究原子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1.原子是实心的吗?2.原子到底有多大?3.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原子内部构成是怎样的?提出本节课解决的问题:1.原子构成发展历程历程一:道尔顿,实心球体历程二: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历程三:卢瑟福,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重点讲解)根据a散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现象: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向。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向。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解释:1、原子内部有很大部分是空的。
2、原子内部存在着带正电的组成部分,α粒子受到斥力而改变了原有的运动方向。
3、原子内部存在着的带正电部分是实心的,且所占空间很小。
结论: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2.原子的结构(重点掌握)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内部带电情况的分析3.原子原子核的大小对比;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内部的等量关系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5.描述原子的构成如:碳原子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
预计学生出现的问题:问题: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知识点解决:通过视频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掌握原子内部构成的特征。
板书:原子的构成一.原子构成发展历程二.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三.原子内部的等量关系提炼: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训练环节:1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A.分子B.原子 C.中子D.电子2在原子的构成中,()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绕着()高速运动,()集中原子主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的电性。
2、知道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及其近似计算。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电性如何?
2、阅读本70页表4-2,你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4、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教材P69图4-2
[体验]原子和乒乓球的体积比就像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比。
[设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其特征表现为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粒子构成。
(三)合作交流,解读操究
一、原子的构成
活动1: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课件演示]原子内部的运动
[提示]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
[点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比喻]原子和原子核的体积划、关系就像—个庞大的体育场和一只蚂蚁的大小关系。
[注意]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活动2:
[投影]教材P68表4-1和表4-2。
[讨论]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小结]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中有:质子数=电子数,故原子不显电性。
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6.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3:
[投影]氢、氧、碳、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体验]原子质量非常小,书写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活动4:
[设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提示]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Ar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可用怎样的表达式表示?
[讨论l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标准值
标准值: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l/12
[点拨]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为一比值。
活动5:
[练习]求上表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为更方便使用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
可查课本附录2。
活动6:
[讨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三种构成粒子间有何关系?
[提示]计算中子、质子的相对质量。
[归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3.“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
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4.(选做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
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
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五、课后作业
《全品》第四单元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