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
摘要:现如今,各领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建筑设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建筑师寻求更自由的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跟家注重对空间潜力的挖掘,建筑形态不断发生了改变,呈现出建筑界面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城市性、场所性、开放性和边界模糊性四个方面解析了界面一体化的设计概念,论述了公共建筑空间的特性,并对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产生的美学价值、功能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作用
随着建筑与城市的互动增多,城市和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思潮和实践逐渐开始涌现。整体设计是一体化设计的本质,其目标在于建立一种城市和建筑的综合体系强调城市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设计过程的不可分离。从职能上看,城市职能和建筑职能能够互相接纳和紧密联系;从空间形态上看,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立体形成交叉叠合和有机串联。因此,作为空间形态和功能的物质载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界面也相应的呈现出了一体化的趋势。公共建筑往往与人们的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类型,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主要形象。公共建筑无论是在其设计理念还是在其建造投资力度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建筑类型,致使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大量在公共建筑中使用和表达。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一体化设计进行讨论。
一、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一体化设计的概念解析和特性
随着公共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日趋紧密和复杂,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在形态和职能上的交集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空间领域也渗透了空间界面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在奥斯卡·纽曼的人类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中,曾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他
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因此不同的行为活动应和不同性质功能的空间相对应的空间体系得以产生。在建筑空间中,建筑公共空间指的是供人们公共活动的空间,一方面,它是建筑内部各个空间之间、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联系,另一方面,是从属于建筑并有别于私人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公共活动的空间。
(一)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城市性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建筑形态日新月异,人类城市生活越来越频繁,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功能也日趋复杂而丰富,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逐渐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而不再是界限分明的两个独立部分。
1、公共建筑在其空间功能上具有城市性。随着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公共建筑空间一方面在承担建筑本身的职能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更多城市空间的职能。在空间领域和空间职能上,建筑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存在交叉和重叠的现象
2、公共建筑在其空间形态上具有城市性。一方面,在外部空间上,公共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其他构成要素相连, 是城市使用者的共同容器,共同形成城市的空间骨骼和性格特点。另一方面, 在外部空间上,公共建筑具有城市空间的尺度感,是城市空间延续建筑空间的体现。
(二)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场所性
广阔性和中心性是场所的两个重要特点,每个场所都有各自的中心,并且从内部可感受到宽广的空间。人类的社会性涉及很多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一种重要形式,交往必然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公共活动,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活动空间。公共建筑空间能够为活动事件提供发生地。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必须实现活动主体、活动事件以及活动场所三者的有机结合。公共建筑的公共空间不仅促使主体创造活动,而且活动本身强化了空间的场所性。公共建筑空间界面良好的场所性往往能够促使空间发生多种活动事件。
(三)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开放性
和城市公共空间一样,公共建筑空间具有开放的特性,不仅在空间形式上而
且在使用行为上具有开放性,便于人们到达和参与。作为一个重要场所,公共建筑空间能够便于市民开展学习工作、娱乐、休闲和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因此,公共空间能否发挥效能的前提是市民参与度。
通过设计形式、材料、亮度和色彩,公共建筑空间在,在某方面对人心里会形成一种暗示,借此人们便可以推测出此空间进入的可行性。可进入性的强弱会对该公共空间开放性的强弱产生影响。
(四)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边界模糊性
在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中,建筑空间引入城市步行街道,中庭作为交通的转换空间,屋面成为了市民活动的场所。建筑与城市空间分界逐渐模糊,发生交叉、重叠以及渗透的情况。随着大型综合体建筑的出现,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在功能和形态上发生交集,原有的城市、建筑二元结构也己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建筑的立面不再是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界限,城市与建筑呈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二、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的影响与作用
(一)美学影响与价值
在建筑学的发展史上,科学技术往往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推动作用。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审美观的发展,追求功能至上,空间高效的利用使得建筑空间形态多以理性的直线主要构成元素。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模拟功能一方面是“混沌理论”发展的实施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建构一些复杂的非线性建筑形体的技术保证。随着审美的巨变,当中的重要几个支流是致使建筑界面一体化造型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界面一体化造型的重要理念支撑。
(二)混沌学
界面一体化的设计变传统上追求和谐、秩序、稳定以及纯粹的美学观为寻求模糊的美、多样性的美以及复杂性的美的混沌学美学观,是一种动态的美。开放性、模糊性以及流动性是建筑混沌的具体体现。不确定的变化和跳跃的思维往往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中随机的、灵活自由的混沌思维可以
使建筑变化丰富,让人产生一种时空的错位感。
建筑通过变换三维中多向度,使用者在空间中往往从一个点可以感知多个空间的形态特征,空间与空间之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界。最初对不模糊化的空间边界的好奇心理渐渐地变成一种对动态的、变换多样的建筑形态的欣赏和追求。
(三)生态美学
建筑学无论是仿生的,还是原生态的自然意象,都从新的层面上探索建筑作为人工物与自然的微妙关系。在整体上,建构更具物化、更真实;在其细节的处理上,则略显含蓄的意象,呈现出一种与自然渗透融合的状态,有机生命的精神被赋予、生命的活力与美感在建筑中得以体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情感动力与艺术灵感必然受到自然界万物的启发与影响。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纯粹几何形象,人们一再摒弃本有的复杂性与非线性,建筑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疏远。随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以及对宇宙自然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将视野放回到所处的地球环境中去。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实现自然意象与建筑的融入,较深层次地探索和表现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使建筑呈现出一种自然与生命的生态美学。
结束语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界面一体化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建筑空间界面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了时代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了的需求,对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力.公共建筑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0.
[2]李楚智.建筑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3]薛凌峰.博物馆建筑室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
[4]李楚智. 建筑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