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1.图根点布设两点间测距不能低于60米(即初始前视后视点位),
2.图根点布设必须为固定解采集,误差不得大于2厘米。
3.后视点位误差不得超过25厘米。
4.界址点测量时能测到的地方必须为双点(即保证一宗地内测量出
来的点都是连贯的界址线);点位困难的地方可以出现单点,但要保证在任何人都无法量到和测到的前提下。
5.同一片居民地不得出现漏打现象。
6.每天晚上必须将本天所测量的界址点导出,并由本队负责人展到
内业采集图上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围墙角,与内业采集图比较点位大于15厘米的,做出标记,并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7.界址点测量的点号命名要以站为单位进行明显区分,便于调绘人
员进行数据分析,建议采用第一站:A、第二站:B、第四十站CD 的方式进行点位记录;或用其他区分方式保证每站的区分。
8.前日数据有错误的,如出现大量飞点、漏点、精度达不到、坐标
偏转等必须于次日进行补测。
界址点测量为本次权属调查及测量的重要基础,请界址点测量人员务必本着认真负责、测一个对一个的工作态度推进此项工作。
对于界址点测量质量较高的作业组,月底工资中会有明显的体现。
界址点测量质量较差的作业组,视错误比率扣罚工资,直到扣完为止。
认真有钱赚,马虎钱扣完.。
界址点测量的实施步骤

界址点测量的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界址点测量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确定测量范围: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要测量的区域范围,包括确定界址点的数量和位置。
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与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来完成。
•获取测量工具:根据测量范围的大小和复杂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全站仪、测距仪、水平仪等。
•准备测量团队:确定测量团队的人员和数量,根据需要配备测量人员和助手。
确保团队成员具有相关测量经验和技能。
2. 界址点测量的步骤界址点测量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实地测量和测量结果处理。
以下是界址点测量的具体步骤:2.1 前期准备•核对测量范围:在实地测量之前,对测量范围进行核对和确认,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查看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仔细查看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了解测量区域的地貌特征、地理标志物等信息,为实地测量做准备。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测量范围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点的选择和布设等。
2.2 实地测量•确认测量点位置:根据测量方案,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并在实地进行标示,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方案,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例如,使用全站仪进行方位角和高程的测量,使用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记录测量数据: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角度等信息。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专业测量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
2.3 测量结果处理•检查并修正误差: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发现并修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
•生成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生成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数据、误差分析、结果分析等。
报告中要包含清晰的文字描述和图表,以便于其他人员进行查阅和理解。
3. 注意事项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注意安全:在实地测量时,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不动产测绘: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一、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
一般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在城镇的主要区域,要求相邻 界址点边长的中误差要达到5cm,限差为10cm。界址边长误差表可以反 映出界址点的观测精度,误差表的形式可参考界址点误差表。
界址点误差表
界址边号 实量边长/m 反算边长/m 图解边长/mm △1/cm
界址边长误差表给误差检验带来方便,使内外业的工 作连接得清清楚楚,在整个界址点测定过程中起到了质量 控制点测量的实施
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角量边工作。 1、使用传统光学仪器和卷尺测量时,仪器应尽可能地照准界
址点的实际位置测角,方可读数,角度采用一测回观测; 距离读数至少两次,当使用钢尺量距时,其量距长度不能 超过一个尺段,钢尺必须检定并对丈量结果进行尺长改正。
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一、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
1.界址点位的确定 一般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进行的。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各宗地的用地范围,并在蓝图上
(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 的位置和宗地的用地范围。 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
当一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以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当一个地籍调查区内的所有界址点坐标(包括图解的界址点坐标) 都经过检查合格后,按界址点的编号方法编号,并计算全部的宗地面 积,然后把界址点坐标和面积填入标准的表格中,并整理成册。
8/20
感谢聆听!
△2/cm
备注
Δ1 = 实量边长 - 反算边长;Δ2 = 实量边长 - 图解边长。
一、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
其中,界址边号由两个草编的界址点号组成,其形式 如“ XXX—XXX”,或由宗地草图上的界址点号构成,即 “JXX—JXX”;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一、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
界址点是指土地或房产界址线或边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应在对土地或房屋进行权属调查的同时,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置界标并编号。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设计了5种界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例如,图6-37为喷漆界址标桩。
图6-37 喷漆界址标桩(图中单位为毫米)
界址点的精度,应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欧洲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 (3~5)cm。
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表6-7列出了《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表6-7 《地籍测量规范》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二、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图解法。
1、解析法
解析法即采用相应的仪器及适当的测量方法,在野外测定待观测的元素,利用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界址点的坐标。
如极坐标法、交会法、截距法等。
采用的测量仪器可以是全站仪、测距仪等。
当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的测量精度为 0.05m时,必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相邻界址点的边长,并与实量边长进行比较,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图解法。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摘要:随着对地基测量要求的提高,界址点是否精确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简单介绍了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然后主要分析了棱镜偏心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技术对策。
关键词:地基测量;界址点精度;0 引言为合理规划使用土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科学地开展地籍测量工作。
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多变,道路纵横交错,测量工作十分困难。
作为划分宗地权属界线的标识,界址点尤为关键,它与土地的面积、形状以及位置等密切相关,必须确保其测量精度。
若出现过大的偏差,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地籍图编制、土地分配等后续工作。
国家对界址点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应按其标准进行测量,对于相关影响因素,尽量减少其所造成的影响。
1 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通常所说的界址点精度是指解析界址点精度,按照行业标准,可将其分为±0.05m、±0.075m、±0.10m三个等级。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解析法,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选择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如截距法、极坐标法),在野外对所观测的元素进行测量,然后结合专业计算公式求出界址点的坐标位置。
若对界址点精度有严格要求,必须将误差控制在0.05m内,则必须使用该方法。
测量工作和单独开展,也可与地籍图测量工作同步开展。
求出坐标后,需及时验证,以确保无误;另一种方法是图解法。
以实际勘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算法,主要通过几何关系来求得界址点位置。
并不对界址点的实际坐标进行测量,而是在图上量取后经转换最终求得。
往往要量取两次,且点位较差不得超出图上的0.2mm,以确保坐标的精确性。
由于精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农村应用较多。
2 地基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地籍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越来越精准,但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很容易被忽视。
另外,虽然观测时出现的偶然误差造成的影响逐渐减小,但系统误差并未随之改变。
影响界址点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棱镜偏心、测角、测距、控制点等,因棱镜偏心影响越来越大,在此主要对棱镜偏心进行分析。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 界址点测量

三、界址点野外施测注意事项
1)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单独进行,也可与 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 2)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记簿时, 观测序号直接用统编界址点号;观测用仪器设备 有J6级经纬仪、钢尺、测距仪、全站仪等,使用 前应进行严格检验。 3)测角时应尽可能照准界址点的标桩处读 数;角度采用一测回观测,或采用方向观测法半 个测回施测,一次照准两次读数; 4)距离读数至少两次;如使用钢尺量距, 其量距长度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尺段。当距离超过 一个尺段时,应丈量两次,两次较差应小于2cm。 丈量结果要进行尺长改正。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误差 中误差(cm) 最大限差(cm)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1 2 3 4 5 6
2 7 15 25 50 100
6 20 45 75 150 300
日本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将界址点 精度划分为6个等级。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A3 A4
±0.25 ±.050
我国《地籍测量规范》考虑到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对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规定了四个等级。
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方法
测定界址点坐标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 心工作,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与地籍图的测绘同时进行。界址点 坐标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解析法 部分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
( x x) 2 ( y y) 2 14cm (或21cm )
2)将用钢尺丈量的界址点间的距离,与 按两点坐标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其差值应满 足下列条件:
D 10cm(或 15cm)
注:上述公式中21cm,15cm适用于街坊内部的界址点。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 界址点测量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误差 中误差(cm) 最大限差(cm)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1 2 3 4 5 6
2 7 15 25 50 100
6 20 45 75 150 300
日本根据土地的质量等级将界址点 精度划分为6个等级。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对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准备工作
3)踏勘后资料整理:主要内容为对
界址点进行编号,制作界址点观测底 图。权属调查时,有时因条件限制界 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内进行,此时须在 踏勘用蓝图上对全测区界址点进行统 一编号并依据宗地草图注记实量界址 边长、宗地编号或权属主名称,形成 界址点观测底图。该图为外业观测记 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界址点编号 方法采用按图幅统一编号或按地籍街 坊统一编号均可。
图解勘丈法
一、界址点测量解析法
解析法是一种利用待测界址点与已知点的 几何关系,通过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 距离交会法等测量手段获取角度和距离等观测 数据,再按相应公式推算求得界址点坐标的方 法。规程规定当要求界址点精度为± 5cm 时必 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施测要求如下: 测角要求:应使用不低于J 6 级的经纬仪,可 采用方向观测法半个测回施测,一次照准两次 读数,注意应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如果用 J6级经纬仪测角,当距离大于150米时,宜用 一测回观测。观测过程中,当界址点多于 3 个 时,应经常以检查方向来检查仪器是否移动。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土地权属管 理对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较高,为控制界址 点测定质量,须制作界址点误差表来检验界 址点观测精度,其形式如表7-4。 表中:界址边号由两相邻界址点号组成,其 形式为 “×××—×××”; Δ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Δ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房地一体界址点描述

房地一体界址点描述一、概述房地一体界址点是指在房地一体开发项目中确定房地两者的交界处,用以划定产权范围的标志性点位。
它是房地一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开发项目的合法性、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房地一体界址点的定义、标准、确定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二、定义房地一体界址点是在房地一体开发项目中确认房地交界处的点位,是用以确立房地产权的标记点。
它是房地一体开发项目中的重要节点,对于划定产权范围、明确开发边界具有核心作用。
三、标准1.地理位置标准:房地一体界址点应位于房地交接处的地理位置上,并且明确地界线划分。
2.标记标识标准:房地一体界址点应设立明确的标记标识,如固定石碑、标牌或铁柱等。
3.法律合规标准:房地一体界址点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确定方式1.测量测绘方法:通过专业的测量测绘技术,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坐标位置和边界线。
2.权属调查方法:对于涉及产权问题的房地一体项目,可以通过权属调查,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位置。
3.法律程序方法:根据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通过合法的程序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位置和范围。
五、注意事项1.合作协商:在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过程中,应加强开发商、业主、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商,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2.技术规范:在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测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3.法律合规:在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的位置和范围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
4.公示公告:在确定房地一体界址点后,应及时进行公示公告,告知相关权益人,以确保信息透明和公平公正。
六、结语房地一体界址点作为房地一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开发项目的合法性、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和程序,合作协商和技术规范,确保房地一体界址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保障相关权益人的权益,促进房地一体开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地籍测量的注意事项和地物特征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又分为: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地籍图、宗地面积量算、绘制宗地图等。
地籍要素测量1、界址点的测定界址点的测定应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定,成果格式为:X Y Z;界址点的坐标以实地界标为准。
2、街道及街坊界线的测量根据街道、街坊的划分图,以道路或街道、河流的中心线编绘。
具体上图按实际调查界线为准。
街道(农村乡镇)是行政区内行政界线或主干道路、河流等现状地物封闭的地块,是城镇(乡、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城镇的街坊是由互通道路、沟渠等线形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
农村的街坊就是村屯的行政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
宗地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地籍管理为原则。
3、在草图上注明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
地形要素测量1、直接测定其地物点及地形要素点的三维坐标,同时绘制草图。
在草图上标明每个测点的编号及各地形要素的连线关系。
2、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注记建筑材料及楼层。
房屋应逐个表示。
对分不清楚的建筑群,可只注记主楼层。
3、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如实反映建筑物结构特征。
4、宽度大于1.5米的台阶,室外楼梯应实测表示。
5、柱廊、门廊、檐廊(两端有支撑墙的) 、无支柱的架空通道、建筑物下面通道应实测表示,两端无支撑墙的檐廊不表示,但较大的单位楼房檐廊要适当表示。
6、门墩、大型门顶、院门应实测表示。
7、围墙、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应实测。
8、固定的粮仓应实测表示,群体分布而又不能逐个表示的,外廓可用相应符号(如围墙、铁丝网等)表示范围,并配置粮仓符号。
9、打谷场、球场、水泵站、饲养场、贮水池、游泳池、温室应正确测绘表示。
10、路灯、照射灯按相应符号实测表示。
解析法界址点施测要求

解析法界址点施测要求(⼀)测⾓借助于精度不低于J6级的经纬仪,可采⽤⽅向观测法半个测回施测,⼀次照准,两次读数。
⽽应⽤J6级经纬仪测⾓时,边长⼤于150m时,宜⽤⼀测回。
在观测过程中,当界址点多于3个时,应经常检查起始⽅向判断仪器是否移动。
(⼆)测距(1)⽤测距仪测距时,⼀次照准,两次读数,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cm。
观测时,应注意棱镜中⼼到界址点的偏差。
(2)钢尺量距时,⼀次读数。
当距离超过⼀尺段时,宜丈量两次,其较差应⼩于2 cm。
(三)检核勘丈地籍测量成果,依法经⼟地登记后,具有法律效⼒,要避免粗差的产⽣。
(1)⽤极坐标法测量细部点坐标时,搬到邻站以后,宜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测过的点,两次测量同⼀点坐标之差,应满⾜下列条件:(x-x’)2+(y-y’)2(开平⽅)⼩于等于14 cm(或21 cm)式中:x、y---⾸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x’、y’---再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2)⽤钢尺丈量细部点之间的距离,与按两点坐标反算的距离相⽐较,其差值D⼩于等于10 cm(或15 cm)三、解析界址点成果四、勘丈法确定界址点的位置采⽤部分解析法进⾏地籍细部测量时,⼤部分街坊内部的界址点没有⾼精度的解析坐标。
对于这些界测点,必须⽤勘丈值确定它们的位置。
如果需要⼟地管理部门在实地指出界址点位置时 (例如:界标物及其上⾯的界址点标志已经丢失,发⽣界址纠纷时),可以按宗地草图的记录,从邻近的有关地物点出发,⽤关系距离交会出界址点位。
利⽤勘丈值在实地能⾼精度地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关系距离是为勘丈法确定界址点位置⽤的。
如果界址点已经测有解析坐标,则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勘丈数量可酌情减少。
五、界址点测量精度界址点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界址点测量精度是反映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准,准确地测定宗地界址点是管理⼟地产权的基本保证。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为⼟10 cm;解析法和勘丈法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为⼟15cm;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为⼟5cm;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为⼟10cm;解析测定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为⼟7.5cm,界址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为⼟15cm(表3—8)。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工作中,界址点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界址点是用于确定土地坐标和范围的重要标志,对于土地权属、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规划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技术要点。
一、测量方法在界址点的测量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测量法、经纬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1. 几何测量法几何测量法是通过建立坐标系和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方位角来确定界址点的方法。
常见的几何测量仪器有经纬仪、经纬距仪和全站仪。
在使用这些仪器时,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控制点,并精确测量出各个点的坐标和角度。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确定出界址点的坐标和范围。
2. 经纬测量法经纬测量法是通过对边界点的纬度和经度进行测量来确定界址点的方法。
经纬测量法主要使用天文仪器,如经纬仪、经纬距仪等。
通过观测恒星或者太阳的位置,并进行精确计算和测量,可以得到边界点的纬度和经度。
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就可以确定界址点的坐标和范围。
3. GPS测量法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界址点测量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放置接收器和天线,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测量出边界点的三维坐标。
GPS测量法具有定位准确性高、测量速度快的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土地测绘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二、仪器设备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全站仪、经纬仪和GPS测量仪。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它可以同时测量和记录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能够快速获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具有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地形和环境条件。
2. 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方位角和高度角。
它可以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和角度来确定位置点的纬度和经度。
经纬仪具有测量效果稳定、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定位测量中常用于精确观测和校正。
3. GPS测量仪GPS测量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的仪器。
界址点设置原则

界址点设置原则
界址点设置原则是指在地籍调查和土地测量工作中,为了保证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界址点应该明确、具体、清晰,便于识别和查找。
2. 界址点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在显著地物或标志性建筑物上,方
便记忆和定位。
3. 界址点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在易受破坏的地方,如道路中心线、地下管道、河流中心线等。
4. 界址点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在易受地质变化或气候变化的地方,如山体滑坡、沙漠化区域、冰川融化地带等。
5. 界址点应该尽量选择在地形变化明显的地方,如山口、河湾、峡谷等,便于识别和定位。
6. 界址点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设置,确保界址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总之,界址点设置原则是为了保证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在设置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地籍调查和土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1 -。
界址点测量的具体实施步骤

界址点测量的具体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1.1 界址点确定首先,需要明确待测量的界址点位置。
这可以通过查阅地籍档案、土地权属证书或相关法律文书来确定。
确保界址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1.2 测量工具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准备好适当的测量工具。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全站仪、经纬仪、测量杆、测距仪等。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使用哪种测量工具。
1.3 测量基准点在测量界址点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基准点。
基准点是指作为测量起点的参考点,可以是已知的地理标志物,如建筑物、瞭望塔等。
确保选择的基准点稳定可靠。
2. 测量过程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开始进行界址点的测量工作。
下面是具体的测量步骤。
2.1 设置仪器根据测量工具的使用说明,正确设置仪器参数。
如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需要设定观测模式、目标高度、观测角度等。
2.2 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控制网方式。
常用的测量控制网有三角控制网、四角控制网和网格控制网。
根据控制网的大小和形状,选择恰当的控制点位置。
2.3 测量界址点坐标根据控制网的布设情况,逐个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在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距离测量、角度测量或位置推算。
2.4 记录测量数据在测量界址点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测量数据。
包括测量时间、仪器型号、观测数据等。
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2.5 检查测量结果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和比对。
主要检查各个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明显的误差。
如发现问题,可以进行重测或后续调整。
3. 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对测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得到最终的界址点测量结果。
3.1 数据导入与分析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专业测绘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三角测量、方位角计算等。
界址点测量实验要求

课间实验一界址点的测量时间:第十周周一3、4节地点:中苑报告提交时间:第十四周,每人一份。
一、实验目的掌握极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分点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和内业计算,比较分析极坐标法、角度和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
二、实验任务1、分别用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直角坐标法测量4个界址点坐标(1个界址点用4种不同方法),每种方法观测20次(5人一组,1人4次),采用分点法测量1个位于已知点连线上的界址点的坐标(观测20次)。
2、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三、实验仪器设备1、每个小组配备全站仪一套,经检验的钢尺一副。
2、每个小组记录板一块,水平角观测记录表一张,钢尺丈量记录表一张,界址点成果表一张。
3、控制点成果资料。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本实验在室外进行,要求场地开阔,各小组之间尽可能不相互干扰。
利用原有的控制点(每组2个已知控制点),埋设好界址点,界址点的位置与控制点位置的关系要满足各种测量方法的图形条件。
实验小组由5或6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
1、利用全站仪直接测出界址点坐标。
2、极坐标法。
在一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测出已知方向和界址点之间的角度,用钢尺量测测站点与界址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3、角度交会法。
分别在两个控制点上设站,在两个测站上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4、距离交会法。
在两个控制点上分别用钢尺量出至一个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5、内外分点法。
当界址点位于两个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个已知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界址点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极坐标法本次试验采用全站仪测角,用钢尺量距,其测站点为控制点;角度交会法一般用于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的情况;内外分点法必须是界址点位于已知点的连线上。
2、当采用直角坐标法时,引垂足点时操作要精细,确保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3、用角度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30°~150°的范围内。
地籍测量第七章界址点测量

01
。
02
界址点中误差计算公式:
7.4 勘界测绘
一、勘界测绘,即行政勘界的概念 二、勘界测绘的内容 1、埋设和测定界桩 2、标绘边界线 3、签定边界协议书 三、技术问题 1、地形图补调精度要求 2、界桩点坐标测定要求 3、界桩方位物测定要求
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 必须往返测距离取中数, 其总长不超过100m , 图根点至界址点不超过3条边, 特别困难时, 支导线边长不超过150m , 边数放宽至5条。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 支一站可用作一类界址点的测定, 支两站只可用作二类界址点的测定。
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两界桩为一自然段)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当界址点多于6 个时或每测15~ 20 个界址点, 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 6 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 多于3 个方向时应归零, 归零差应小于24″, 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
01
04
02
03
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 cm , 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 两次丈量不大于2 cm。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一、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 2、野外踏勘 资料整理 4、误差表准备 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用测距仪测距时, 两次读数, 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 cm; 当使用全站仪测定墙面、房角上的界址点时, 要仔细的对中反光镜, 限制反光镜旋转角在25°~ 30°之间。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 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实验一界址点坐标测量与宗地面积计算

实验一房屋调查、丈量、计算与分摊一、实验目的1.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
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
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
4.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构成和计算。
6.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房屋丈量。
2.绘制房屋平面图和房屋分层平面图。
3.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1.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
2.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两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10层左右为宜。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
1.沿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要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
2.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
3.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
4.绘制房屋分层图,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
5.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
6.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
四、注意事项1.钢尺操作要做到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m,cm的注记和mm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漏记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用完擦净后才可以卷入尺壳内。
3.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

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而测量土地界址点是土地测绘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地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界址点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界址点测量技术是测量员用来确定土地边界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仪器,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相邻地块之间的边界。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员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测量员需要根据地块的具体布局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距离测量法等。
在具体操作中,测量员需要标记测量点,并进行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界址点位置和边界线。
二、界址点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在土地测绘中,界址点测量是确保土地利用合法性和权益保障的基础。
正确测量和确定界址点位置,不仅能有效防止土地纠纷和争议的发生,还能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界址点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界址点测量可以有效防止土地纠纷。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日益复杂,区域内存在许多不同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通过界址点测量,可以明确地块之间的边界,避免因土地界线不清晰而引发的纠纷和争议。
其次,界址点测量可以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土地使用者来说,界址点的位置决定了其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使用范围。
只有准确测量和确定界址点,才能确保土地使用者享有合法的土地利用权,避免因界址点位置错误而导致土地权益受损。
此外,界址点测量还对土地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界址点测量,可以获得真实的土地界线和面积数据,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界址点测量技术的应用还能促进土地利用的有效安排,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三、界址点测量技术的挑战尽管界址点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中具有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简议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简议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要点及其注意事项摘要: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实施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工作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精度和速度,必须有条不紊地按先后顺序开展工作。
根据勘测定界工作的特征和规律,其工作流程一般分为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成果资料提交归档阶段等阶段,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要点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特征;作用;要点;注意事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主要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地籍调查规程》等实施。
1、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1.1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特征。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根据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专门性特征。
其是一项专门为用地审批服务而衍生出来的特殊性技术工作。
第二、综合性特征。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内容兼有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测绘三者的内容。
第三、精确性特征。
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直接服务于用地审批工作,同时也服务于土地管理的其它工作,其精确性应与土地管理,特别是地籍管理的工作要求相衔接。
外业严格按照《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内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实时自检、互检,从而达到最终成果的精确性。
第四、现势性特征。
根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的要求,勘测定界须“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其反映的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权属和地类是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
第五、法律性特征。
“土地勘测定界”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它的执法性。
首先它是一项由法律授权的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审批程序和登记过程中必须履行的职责,其次它的成果资料直接用于项目用地的行政管理,并且也是产权登记中产权取得方式的权源证明材料,是用地审批、土地预登记的依据。
1.2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主要作用。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征地补偿方案、土地评估和土地监察等提供科学、及时、准确、详实的基础信息。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A S1 P 图a
S2
B
A
பைடு நூலகம்
S1
P
B
图b
S2
x A xB S1 x p 1 内分时 S 2 y y A yB 外分时 S1 P 1 S2
四、直角坐标法(又称截距法)
通常量出界址点与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的投影距离以 及投影点沿导线边至某已知点的距离。 解求步骤: 1、求SAP 2、求β P 3、求αAB 4、求αAP S 5、求XP、YP S
日本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要求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限差(cm)
中误差
甲1 甲2 甲3 乙1 乙2 乙3 2 7 15 25 50 100
最大限差
6 20 45 75 150 300
我国界址点精度要求
级 别 一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 相邻界址点间 适用范围 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 的允许误差/cm
中误差 ±5.0 ±7.5
勘界测绘人员向中方勘界专家组成员指认条约线位置
中方技术人员利用勘界地理信息系统向越方人员 演示实地的三维景观影像地图
双方联勘委专家组专家们对外业勘界成果进行算 比对和检查验收
界线观测——通过技术手段将条约红线落实到实地
雨中进餐
四、勘界测绘各级检查验收及成果上交 1、技术设计书 2、观测手簿、计算手簿、计算成果、边界线调绘 资料、航片等 3、界桩登记表、界桩点成果表 4、边界走向说明、界址点位置说明、界桩点照片 5、界桩点、边界上部分拐点展点图 6、边界协议书附图 7、技术总结、检查报告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角度观测:照准界址点的实际位置、一测回 距离观测:距离读数至少两次 注意事项:当反光棱镜无法立在界址点上时,应考虑目标偏心 横向偏心:如图A当棱镜与测站的距离、测站与界址点的 距离相等时,角度和距离可分开测记。 纵向偏心:如图B当棱镜、测站、界址点在同一方向上时, 且棱镜底部紧贴界址点,应加上棱镜厚度
界址点放样方法

界址点放样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作,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来完成。
以下是界址点放样的方法:
1. 确定界址点位置: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放样的界址点的位置,可以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定位。
同时,需要使用图纸或现场标记来确定界址点的具体位置。
2. 选择放样方法:根据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和距离,选择合适的放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交会法等。
3. 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需要设置好仪器,输入已知数据,如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等。
然后,根据界址点的位置,输入相应的坐标和距离等数据,通过仪器进行定位和放样。
4. 使用皮尺进行放样:如果距离较近的界址点,可以使用皮尺进行放样。
将皮尺拉紧,确定好位置后,在界址点上做出标记,完成放样。
5. 多次核对和确认:在放样完成后,需要多次核对和确认界址点的位置,确保其准确无误。
可以使用其他测量仪器或工具进行复核,如水准仪、经纬仪等。
6. 注意事项:在进行界址点放样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测量和放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界址点放样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址点测量注意事项
1.图根点布设两点间测距不能低于60米(即初始前视后视点位),
2.图根点布设必须为固定解采集,误差不得大于2厘米。
3.后视点位误差不得超过25厘米。
4.界址点测量时能测到的地方必须为双点(即保证一宗地内测量出
来的点都是连贯的界址线);点位困难的地方可以出现单点,但要保证在任何人都无法量到和测到的前提下。
5.同一片居民地不得出现漏打现象。
6.每天晚上必须将本天所测量的界址点导出,并由本队负责人展到
内业采集图上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围墙角,与内业采集图比较点位大于15厘米的,做出标记,并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7.界址点测量的点号命名要以站为单位进行明显区分,便于调绘人
员进行数据分析,建议采用第一站:A、第二站:B、第四十站CD 的方式进行点位记录;或用其他区分方式保证每站的区分。
8.前日数据有错误的,如出现大量飞点、漏点、精度达不到、坐标
偏转等必须于次日进行补测。
界址点测量为本次权属调查及测量的重要基础,请界址点测量人员务必本着认真负责、测一个对一个的工作态度推进此项工作。
对于界址点测量质量较高的作业组,月底工资中会有明显的体现。
界址点测量质量较差的作业组,视错误比率扣罚工资,直到扣完为止。
认真有钱赚,马虎钱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