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新版)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是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案、流程、措施,以确保各级政府及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的重要制度体系。

下面将从制定预案、组织实施、应急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核心环节。

预案制定应考虑针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事件,在政府和部门的合作下,进行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预案的制定要分类别具体,包括应急预警、应急救援、应急指挥等各个环节,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覆盖。

同时,预案的制定要定期修订和完善,与时俱进,反映实际需求。

其次,组织实施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应依照预案的要求,主动组织应急措施的实施。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应急力量和资源,开展救援工作。

政府和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应急资源的调配也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资源调配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事件和当地实际情况,确保资源的及时、合理的配置。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建立应急资源库,定期检查、清点及更新资源库,保证资源的充足性。

同时,要加强资源之间的联动互补,形成一套高效的资源调配机制。

最后,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可以检验和验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应急组织和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

应急演练要根据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情况,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复杂情况,提高应急工作的应对能力。

总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的落实对于提高社会的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应该高度重视。

政府和部门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标准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标准版)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和县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一)系统性。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大体一致,主要内容有机结合,预案之间无缝衔接,与上级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二)科学性。

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理、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规律,科学设定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吸取以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针对性。

预案的制订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地区特点和部门自身的特殊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急性。

应急预案的程序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要体现高效率,突出反应的快速性和处置的果断性。

(五)操作性。

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规范,情况预想合理准确,处置程序措施切实可行,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环节的流程和执行主体明确。

第三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编制和修订的组织计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预案管理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是指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国家、组织或企业所制定的一系列应急预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该体系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立应急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以及应急响应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2. 确定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团队,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确保应急管理人员具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3.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包括建立监测网络、应急预警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及时获得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

4.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协调机制。

5. 规划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库,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6.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恐慌和混乱。

7. 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通过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亡,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日渐增多,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水平也逐渐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一套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贯穿事件发生、处理和管理全过程,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社会秩序的平稳进行。

本文旨在介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工作流程。

重要性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可以减少突发情况发生的损失。

例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刑事案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都需要应急预案来处理。

没有应急预案体系的支持,危机很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因此,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是为了尽力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效率和能力,保障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发展。

意义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第一,它强调了预防和预测,不仅考虑到了事前的预防措施,还进行了针对性的队伍培训,提升了应急队伍的能力。

第二,它强调了应急响应和恢复,规定了事故发生时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划分,保障了在短时间内组织调度各种资源的协调。

第三,它强调了应急处置和评估,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使应急预案保持最优状态。

工作流程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工作流程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确定预案编制组织机构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的第一步是确定预案编制组织机构。

通常来说,这样的机构应该成立专门的编制团队,确定团队成员与工作职责,明确编制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进一步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具有统一性和系统性。

2.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并确定内容和范围。

所有预案都应被编制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应急预案体系,以保障管理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这些预案主要包括:地震灾害、火灾事故、自然灾害、医疗应急、突发事件和航空事故应急等。

3.明确预警信息明确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信息的预警级别,建立预警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

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对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意义1. 提高响应速度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和伤亡。

2. 协同合作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例如政府、救援队伍、医院等。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责,提高协同合作效能。

3. 风险管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可以帮助风险的及时识别和管控。

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和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减少损失。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制度1. 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制定相关预案。

预案制定需要参考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经验,结合自身国情进行调整和优化。

预案制定需要考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 预案培训和演练制定完预案后,需要进行预案培训和演练。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熟练度。

同时,可以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和完善,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3. 资源准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还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资源。

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各部门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有序调动和利用。

4. 信息共享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各部门之间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和接收相关信息。

同时,还需要建立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公众能够获取到准确的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5. 监督与评估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发,不可推测、不可掌控,具有肯定危害性、代表性和突发性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推测性意味着它们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它们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恐慌等一系列危害。

针对这些风险和危害,必需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和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和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削减危害和损失。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是指以国家为主导、以地方为依托、以群众为基础,建立在科学、合理、有效的机制,规范化、标准化、体系化的应急预案体系,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调度、处置、防控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建立在强化科技、人员、物资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具有高效运作、统一掌控、协同作战和快速响应的本领。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和搭配:1. 建立应急响应体系应急响应体系是应急管理的核心体系,包括祸害情况与预警信息的取得、应急部门与群众的组织协调、应急队伍的调度与管理、供应物资与救援设备的调配、应急预案体系的订立更新与执行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构成职责明确、责任分工、流程操作、应急协调等方面的制度,建立起应急响应体系,确保应急工作的快速、高效、协调开展。

2. 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的订立、审批、实施,监督与评估等一系列流程管理和规范化操作内容,要订立各级预案体系和相关职能部门预案,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流程和标准,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完善。

同时,订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规定,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理水平。

3. 建立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应急物资保障制度要依据预案对各类应急物资进行核算,确保物资储备与预案要求匹配。

同时还要建立物资调配、存放、运输、供应的标准流程,保障物资质量、数量、时效性。

应当努力提高物资保障本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配的效率和安全性。

4. 建立应急队伍培育管理制度应急队伍培育管理制度包括队员招募、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各个方面。

突发公共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公共应急预案体系

一、引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应急预案体系。

二、预案体系构成1.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纲领性文件,由国务院制定,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并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个方面,如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3. 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个方面,如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

4. 地方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以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企业应急预案、学校应急预案、医院应急预案等。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6.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针对活动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一、工作目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工作目标如下:1.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好预防工作。

(2)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3)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开展。

(2)建立统一的领导指挥体系,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协调、高效。

(3)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组织管理1.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 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4.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5.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制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应对能力。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1)完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卫生管理依法进行。

(2)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正式)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631-53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和县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一)系统性。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大体一致,主要内容有机结合,预案之间无缝衔接,与上级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二)科学性。

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理、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规律,科学设定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吸取以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针对性。

预案的制订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地区特点和部门自身的特殊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急性。

应急预案的程序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要体现高效率,突出反应的快速性和处置的果断性。

(五)操作性。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背景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常常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和影响。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并有效遏制事态恶化。

应急预案的定义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事件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由政府或企业等组织编制。

应急预案是面向未知、不确定、快速变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总体方案。

应急预案的作用应急预案是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应急预案能够对重要的人员、设备、物品和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控,从而提高组织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保障人员安全和健康。

应急预案能够对于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3.构筑社会安全防线。

应急预案的落实能够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健全组织架构、完善法规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具体如下:1.组织架构建设。

应该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建立灵活、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以应对不同危机和突发事件。

2.建立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考核、修订、责任分配和考核标准等一系列管理细节。

3.完善法规制度。

应建立更为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规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

4.力促信息管理创新。

应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撑组织和协调应急反应。

应急预案的实施1.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

需要在平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充分维护和完善,并将应急预案和相关设备和物资储备加以考核和测试,确保其能够顺利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2.应急反应。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应灵活运用应急预案和措施,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应急工作。

3.应急评估。

应急事件发生后应该及时进行情况评估,以确定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受灾程度、损失情况等,并向上级政府和社会公布事态的进展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一、概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下,突然发生并对公众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事件。

由于这类事件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来应对。

本文将围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制度化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 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不可预测和控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减少危害的程度。

2.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引起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动荡,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将变得困难,导致社会秩序的失控。

3. 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行动和决策直接影响到公众的评价和认可。

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将大幅提升。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 建立预案编制、修订和审查的机制。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据,必须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保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应建立起立体化的预案编制、修订和审查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参与和协作。

2. 制定预案编制的规范和标准。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确定预案编制的流程、方法和要求。

同时,还要明确各个部门和机构在预案编制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方的参与和协作。

3. 建立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是突如其来的,因此,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重大风险具有关键意义。

此外,还需要建立信息发布的体系,确保准确、及时地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4. 建立组织体系和资源保障机制。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和机构在应急事务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起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制。

同时,还需要建立资源保障机制,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调动各类资源,满足应急需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目标本应急预案体系旨在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和应急资源,改善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指挥的工作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预案制定机构和职责本应急预案体系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应急预案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协调、审核批准、备案管理等工作。

预案编写工作领导小组须制定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写规程,明确各级应急预案编写责任分工、流程和标准,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预案修改和完善工作,同时对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进行监督和检查。

应急预案分类和层级本应急预案体系按照资源和管理制度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应急预案,共同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工作,其具体层级划分如下:1.国家级应急预案:由中央政府制定,应对全国范围内宏观、复杂和危害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

2.省级应急预案:由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应对本省范围内的重大、复杂和跨行业的突发公共事件。

3.市级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应对本市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预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

应急预案的编写要符合科学原则,确保应急预案系统、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简明性。

应急预案要简明易懂,突出重点,对组织部署、行动指示和资源调度等内容要做到精练。

3.统一性。

各级应急预案要符合上下级要求,采取竞相制度和科学的递进关系。

应急预案编写的内容要点1.事件类型。

应当针对当前各种突发事件类型制定预案。

2.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明确各级领导职责、危机管理中心的职责和组织结构、指挥系统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应急队伍的职责和复勤制度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范文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范文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范文标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建设制度的角度出发,从体系建设的思路、预案编制的原则、预案内容的构成、责任制度的建立以及评估与修订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一、引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在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屡禁不止,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意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采取系统化、综合性的方式,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防范、处置和恢复等工作进行有序指导的体系。

它的建设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往往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可以快速响应和处置,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2.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形成协同作战、高效配合的态势,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3.增强国家形象与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与否,直接体现了该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思路建设一套完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思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1.体系化思路: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发布、实施和评估等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构建一套完整、流程化的综合性体系,形成从上级到下级的全链条、全过程的指挥体系。

2.规范化思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流程等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各级预案的可操作性和互相协调性。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一、前言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不可预见、不能避免、不能控制或控制力有限的,对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等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制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 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是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能够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2. 维护社会稳定: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伴随着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动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恐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 保障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

三、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应急预案体系应涵盖各个部门和领域的应急预案,形成统一的、综合化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

2. 灵活性原则:应急预案体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并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3. 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体系需要基于科学的研究结果和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风险和影响,确保应急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效率性原则:应急预案体系需要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确保应急预案的快速响应和迅速实施,减少损失并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安全。

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制度1. 建立责任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响应的责任和职责。

建立健全国家、省级和地方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

2. 制定应急预案编写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编写标准,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结构、编写内容、组织程序、实施要求等,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最新)一、组织与机构建设1.应急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如市政府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

2.应急管理人员:任命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并进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3.应急设备:购置完备的应急设备,包括通讯设备、救援工具、应急车辆等。

二、信息监测与预警1.建立监测系统: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

2.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包括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三、应急响应与救援1.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并按照相应流程进行应急处置。

2.人员撤离:制定人员撤离方案,包括安全疏散通道、撤离点等,并组织人员有序撤离。

3.救援行动: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组织相应的救援力量进行救援行动,如洪水时的抢险救援、地震时的搜救行动等。

四、舆情管理与应对1.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民众的关注焦点和情绪变化。

2.舆情应对:根据舆情变化,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及时发布信息,平息民众的恐慌和不安。

五、恢复与重建1.损失评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损失评估,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

2.重建计划:根据损失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重建计划,包括修复基础设施、救助受灾群众等。

六、培训与演练1.应急培训: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2.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场景,让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和指导措施。

七、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1.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

2.经验借鉴:学习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应急方案。

总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需要全面且科学合理的制定,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和县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一)系统性。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大体一致,主要内容有机结合,预案之间无缝衔接,与上级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二)科学性。

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理、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规律,科学设定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吸取以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针对性。

预案的制订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地区特点和部门自身的特殊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急性。

应急预案的程序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要体现高效率,突出反应的快速性和处置的果断性。

(五)操作性。

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规范,情况预想合理准确,处置程序措施切实可行,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环节的流程和执行主体明确。

第三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编制和修订的组织计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预案管理工作。

县直各单位(部门)和各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五类三级,即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社会单元应急预案和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五类。

第五条县级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县人民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按照以下编制审核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

(一)立项。

由县应急办提出书面立项报告,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后正式立项。

(二)起草。

县应急办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进行起草,并组织征求县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召开专家评估会进行论证。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体系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和县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一)系统性。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大体一致,主要内容有机结合,预案之间无缝衔接,与上级共同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二)科学性。

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理、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规律,科学设定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借鉴以往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针对性。

预案的制订要符合实际,根据区域特点和部门自身的特殊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急性。

应急预案的程序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应体现高效率,突出反应的快速性和处置的果断性。

(五)操作性。

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规范,情况预想合理准确,处置程序措施切实可行,事前、事发、事中、事件后链接的过程和执行主题是明确的。

第三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编制和修订的组织计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预案管理工作。

县直各单位(部门)和各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五类三级,即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社会单元应急预案和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五类。

第五条县级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体纲要,是县人民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按照以下编制审核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

(一)立项。

由县应急办提出书面立项报告,该项目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批准。

(二)起草。

县应急办组织专门工作组起草,并组织征求县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召开专家评估会进行论证。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本预案的编制目的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X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三)分类分级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上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Ⅳ级(一般)。

《分级标准》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区人民政府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指导全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涉及跨越行政区域、超出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示范区管委会乃至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政府应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一、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具有广泛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疾病、有毒物质泄漏、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

对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应急预案制度。

二、目的本应急预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协调应急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三、制定机构本预案由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包括卫生、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各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的代表。

四、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包括:1. 一级响应一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在一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全面组织动员各项资源,履行领导责任,做好协调指挥。

2.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适用于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情况。

在二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强组织协调,调动本级内外资源,做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3.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适用于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部分人群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

在三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需组织协调,做好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等工作。

4. 四级响应四级响应适用于小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对部分区域或人群产生较小影响的情况。

在四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开展必要的应急工作,保障公众安全。

五、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事件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预警。

2. 应急组织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应急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应急工作的协调推进。

3. 人员安排与保障合理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应急工作,包括医疗救护、社会工作者、心理疏导等,同时提供必要的人员安全保障和培训。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地方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 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 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省级总预案主要包括: 1.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辽宁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黑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参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条。
专项应急预案
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待更新中):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谢谢观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务院应急
02 专项应急预案 04 地方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 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制订的一系列预案,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和地方应急预案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
设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65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制度(新
版)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省、市和县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系统性。

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大体一致,主要内容有机结合,预案之间无缝衔接,与上级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保持一致。

(二)科学性。

深入研究、分析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理、
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规律,科学设定预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吸取以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针对性。

预案的制订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地区特点和部门自身的特殊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四)应急性。

应急预案的程序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体系要体现高效率,突出反应的快速性和处置的果断性。

(五)操作性。

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规范,情况预想合理准确,处置程序措施切实可行,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环节的流程和执行主体明确。

第三条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是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预案的起草编制和修订的组织计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预案管理工作。

县直各单位(部门)和各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机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五类三级,即总体应急
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社会单元应急预案和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五类。

第五条县级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县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县人民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按照以下编制审核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

(一)立项。

由县应急办提出书面立项报告,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后正式立项。

(二)起草。

县应急办组织专门工作班子进行起草,并组织征求县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召开专家评估会进行论证。

(三)审核。

县应急办提出县总体应急预案修订草案及修订说明,报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常务副县长审定后,提请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由县长签发。

(四)印发。

县总体应急预案经县长签发后,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县应急办负责解释。

(五)发布。

县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完成后,县应急办应会同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六条县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按照以下编制审核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

(一)立项。

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县直和驻嘉有关部门(单位)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立项报告。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应急办)负责初审后提出处理意见,并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立项的理由,按程序报县人民政府分管副主任、主任审定同意后正式立项。

(二)起草。

县专项应急预案立项后,主办部门(单位)组织专门班子,依据市和县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本专项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起草。

草案经主办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后,报县应急办,预案中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同时上报有关部门的会签意见。

(三)审核。

县应急办会同主办部门(单位),组织专家对预案草案初审(专家原则上不少于7人),并提出《预案初审意见书》;主办部门(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同时征求县人民政府法制办意见;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及相关资料(预案报审稿、相关部门会签意见、意见采纳情况、《预案初审意见书》)等上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人
民政府办公室按照公文处理程序,报分管副主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审发。

(四)印发。

县专项应急预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主办部门(单位)负责解释。

(五)发布。

县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县应急办会同主办部门(单位)、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七条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是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按照以下编制审核程序制定和公布实施。

(一)立项。

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县直部门和驻嘉有关部门(单位)向县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立项报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应急办负责)初审后提出处理意见,并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立项的理由,按程序报县人民政府分管副主任、主任审定同意后正式立项。

(二)起草。

县级应急部门预案立项后,主办部门(单位)组织起草班子,根据省、市和县总体应急预案、上级相关部门预案和本部门(单位)实际做好草案的起草工作。

草案经主办部门(单位)领导班
子集体审议后,报县应急办。

(三)审核。

县应急办会同主办部门(单位)组织专家对预案草案初审<专家原则上不少于7人),并提出《预案初审意见书》;主办部门(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同时征求县人民政府法制办意见;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及相关资料(预案报审稿、相关部门会签意见、意见采纳情况、《预案初审意见书》)等上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按照公文处理程序,报分管副主任、主任、常务副县长审发。

(四)印发。

县部门应急预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由主办部门(单位)印发(注明“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并负责解释,同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五)发布。

县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主办部门(单位)会同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八条社会单元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学校等社会基层单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相关应急预案和本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制订的预案。

中央部属单位和部门的应急预案,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是当组织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会展、商贸、文化、体育等活动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主办)单位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在活动举行前3天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备案)。

第十条乡镇一级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参照县级应急预案编制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县(市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执行;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按照本专业(本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执行。

第十二条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最长不超过5年。

在遇有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根据处置情况和预案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对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

应急预案修订
负责单位、审核、印发及解释权与编制过程一致。

第十三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应急管理机构要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存档和备案,同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数据版本的预案目录和预案信息库,使用专门房间、专用文件柜和专用电脑进行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工作。

第十四条加强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实施的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形式实施。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单位)是否按照预案做好常态下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器材装备、信息报告、应急保障、预案演练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落实情况,应急预案种类要素是否齐全、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等项内容。

第十五条各乡镇政府和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应急预案制定年度演练计划。

针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实际,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第十六条应急预案演练主要包括四种形式,即综合演练、专项
演练、分项演练和集结点验。

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法主要有:实兵综合演练,指挥中心、指挥部应急指挥演练,救援队伍集结与展开演练,指挥部与各救援队伍协同演练,应急指挥员带通信工具演练等。

第十七条各乡镇政府综合性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县级专项(部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演练活动由县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单位(部门)承办。

第十八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要进行认真总结,上报书面总结材料,并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