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必背五 古代文化常识

必背五 古代文化常识

必背五古代文化常识(一)官制1.中央官制(1)三公九卿制(秦汉两朝)(2)三省六部制(隋至清末)2.地方官制(1)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当时郡比县小。

秦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比县大。

自东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

隋朝废郡,以县直隶于州。

(2)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具有监察区性质,其长官称为道员或道台。

(3)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

(4)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普遍设置,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二)军事1.兵符:古代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

用铜、玉或木、石制成,为虎形,称“虎符”。

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处,左半交给统帅。

去军中传达王命或调发军队时,必须两半验合后,方能生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后世还有麟符、鱼符、兔符、龟符等。

2.三军:春秋时期,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以中军为主力。

后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代替。

到了唐宋时期,基本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

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侦察、抢占据点及应付小规模战斗等任务;中军是统帅率领的大军,负责摧毁敌方的武装力量、占领城池等任务,是三军的主力部队;后军负责全军的掩护、警戒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3.羽林:西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之良家子守卫建章宫,初称为“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其意为“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隶属光禄勋,为皇帝之护卫。

东汉以后,历代禁卫军亦常有羽林之名。

4.军户:指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

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荟萃「最新」一、文史典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xx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例如: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例:汉贾谊《过秦论》:1、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我们国家漫长历史中所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各种信仰、习俗、艺术、哲学、文学、历史、科技等各种方面的知识。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我们认识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厚底蕴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一些总结和归纳。

一、祭祀文化祭祀文化是古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人们要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庇佑,祭祀仪式一般包括拜神、祭祖、祈福、告祷等环节。

在古代,有很多祭祀活动和神灵,如春节、中秋节、除夕晚上的年货、烧纸和祖坟,古代皇帝祭天的封神仪式等等。

二、音乐文化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有宫、商、角、徵和羽五声,古乐器的种类繁多,如箫、笛、琵琶、古筝等等,这些乐器都是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在古代,音乐文化在各种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宫廷宴会、宗教仪式、戏曲等等。

三、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中国古代大家族和官僚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长久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礼仪有非常多的细节和规矩,如宴会、婚礼、葬礼等等。

中国古代礼仪一般包括礼、乐、射、御、画五种社交技能,可以让社会中的人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这种礼仪文化仍然被广泛地保留和应用。

四、文学文化中国的古代文学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曲、赋等几个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古代诗歌是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一个。

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诗人的诗歌作品至今仍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古代文学在许多方面也展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心理以及社会道德观等等。

五、哲学文化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和它对中国人民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要。

孔子和他的儒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一个,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哲学也对中国人的思考和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影响着中国人对待他们的社会、家庭、宗教和个人生活的态度以及所判断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目录: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XXX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XXX俱诣XXX”,“XXX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XXXXXX于前,XXX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XXX,XXX为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墨客XXX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XXX;XXX因斋名为XXX而被称为XXX、惜抱先生。

再如称XXX为聊斋先生,XXX为饮冰室主人,XXX为XXX(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墨客XXX是襄阳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曲江人,故而人称XXX;XXX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XXX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XXX;明朝戏曲家XXX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XXX 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XXX;XXX是广东南海人,人称XXX;XXX领袖XXX被称为XXX(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XXX(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身世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XXX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XXX为唐代望族,故XXX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众人遂称其为XXX。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化常识及经典文学作品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化常识及经典文学作品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化常识及经典文学作品一、古代文化常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

下面将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归纳。

1. 《论语》《论语》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整理而成。

其中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他提倡“仁者爱人”,注重礼仪和人际关系的践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指南针的使用使得航海变得更加准确,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3. 儒家、道家和墨家在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和墨家是三大主要的哲学学派。

儒家强调德行和礼仪,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建立;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和宁静;墨家注重实用主义,提倡兼爱和非攻。

这些不同的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经典文学作品古代文化不仅仅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得以传承,这些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简介。

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世态炎凉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女性地位等问题,以及现实与梦幻的交织。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人们誉为英雄史诗。

它描写了108位起义英雄的抗争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3.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等人物的故事,描绘了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伟大事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必备总结学语文,对课文的学习中,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一、称谓和姓名(一)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

①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3)一般人自称。

①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有母,皆尝小人⑤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则不才⑦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李斯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名翟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三、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着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四、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五、诗句与人:①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④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⑤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⑥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⑦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⑧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⑩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译着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六、一句话评书: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七、人的称谓: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八、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九、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十、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2、谪:降职并远调;3、拜:授给官职;4、授:授予官职;5、擢:选拔,提拔;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7、罢:罢免、停职;8、免:免除官职;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十二、地理部分: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3、河:黄河; 江:长江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北京:大都、燕京、神京;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1)
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2)
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另:汉长乐宫又称东宫,太后所居也借指太后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
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5.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例]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
6.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7.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荆轲刺秦王》)
8.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9.跽:长跪。

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10.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敬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3)
1.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六艺的
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

录取名额不定,各省被录取的名额由应试人数、省的大小、人口多寡酌定。

3. 谶(chèn):基本意思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4. 甫冠、弱冠、加冠:甫冠与弱冠都是形容男子达到二十周岁,就会戴上成人的帽子,来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

加冠,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6. 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脱去平民百姓的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例]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宋史?边理传》)
7. 少保:官职。

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

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

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8.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
东汉则长期设立。

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9. 食邑:受封者所享有的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收其租税而生活,故称为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基本解释:靠封邑租税生活;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10.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