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危害基础知识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5b92e64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0.png)
施。 “水”:用水除尘。湿式作业 ,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密”: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
3、噪声。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会对听力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表 现出听力下降,神经衰弱、头晕、耳鸣等症状。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 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 ≥80dB(A)的作业。主要存在于焦耐厂石灰破碎、风机房,炼铁厂烧结筛分、
竖炉润磨、风机房、水泵房、煤压站,炼钢厂铁水预处理、精炼炉、风机 房、连铸、钢渣棒磨、细粉立磨,热轧厂出钢、精轧、牵头、打捆,平整 机能源处发电作业区、空压站、中心泵站等相关区域。
(四)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根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依据 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 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论。”
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 (一)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 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五)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工作地点温度 /℃
轻劳动
中等劳动
重劳动
30~32
80
70
60
>32
70
60
50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f871e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高毒物品目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哮喘、过敏性肺炎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等 。 ◆职业中毒(60种) :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中署、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病等。 ◆职业性传染病(5种) :炭疽、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等。 ◆职业性皮肤病(9种) :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 ◆职业性肿瘤(11种) :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等。 ◆其他职业病(3种) :.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案例——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 地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
概要
调查组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
![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059c0040722192e4536f677.png)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范围 (一)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 (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μ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职业健康知识与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知识与职业危害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3e272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5.png)
燃烧产生的噪音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排气、以及燃烧时上升气流影响周围空气的扰动均会伴随噪音的产生。例如引擎、锅炉、熔炼炉
噪声危害及控制
听力系统噪声作用初期,听阈暂时性升高,听力下降,这是保护性反应;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引起噪声性耳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耳聋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无机类粉尘,如硅石、石棉、滑石、金属性粉尘、煤尘等有机类粉尘,如棉、麻、面粉、烟草、动物性粉尘等混合性粉尘,以二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其他形式如物理性因素的噪音、辐射、生物因素的真菌、细菌等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发病原因
职业病诱发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经验法依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适用于传统行业项目,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类比法是借鉴类似工程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危害因素,适用于已有相同或相似项目危害因素的识别,但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检查表法对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检查,辨识分析可能产生危害因素,适用范围较广,但通用性较差、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检测法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适用于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项目,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但受仪器设备限制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c4f012a08a1284ac9504383.png)
(1)氧化锌 (2)二异氰酸甲苯酯 (3)嗜热性放线菌 (4)棉尘 (5)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
.
职 业 病 名 单(10类115种)
一、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疾病 三、职业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 八、职业性耳鼻 九、职业性肿瘤 十、其他职业病
主厂房
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除灰
放灰工
搅拌机、灰库
.
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等
26
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措施
1、防尘、防毒管理 (1)应保证锅炉系统粉尘治理设备安装位置、容量设计合理,确保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2)生产部门应做好产生粉尘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对出现跑冒设备 应及时进行密封,以降低粉尘厂房内粉尘浓度。 (3)储存酸、碱等较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 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防止渗 水,并保持积液排放通畅,其废水排放应直接进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 (4)化验室、药品储存室、电焊室以及其它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工 作场所,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 (5)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清洁的地方。 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6)在有害物质浓度较大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 作业场所,必须装设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 小于12次/时。
1、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 •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b99f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8.png)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汇总职业危害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对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措施对职业危害进行防治。
以下是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的汇总:1.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噪声:噪声对工人的听力健康有害,需要通过噪声控制措施如使用隔音设备、降低噪声源等来进行防治。
- 震动:长期暴露在震动环境中可能引发震动病,需要使用减震设备、采取合适的工作姿势等来进行防治。
- 辐射:射线辐射对工人的健康有害,需要通过防护设备、限制辐射区域等来进行防治。
-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引发热应激或冻伤,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穿着适当的防护服装等来进行防治。
- 光照: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可能对工人的眼睛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合适的照明措施来进行防治。
2. 化学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毒物:接触毒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设备、提供良好的通风等来进行防治。
- 有害物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需要通过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手套、提供防护面罩等来进行防治。
3. 生物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病原体:接触病原体有可能导致传染病,需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接种疫苗等来进行防治。
- 昆虫、蜜蜂等: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昆虫、蜜蜂等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防蚊帽、使用防蜂器具等来进行防治。
4. 人为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治:- 工作强度:过重的工作负荷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必要的休息等来进行防治。
- 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如滑倒、坠落等,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设施和培训来进行防治。
- 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对工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供心理咨询等来进行防治。
职业危害防治的基本方法还包括以下几点:- 风险评估: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影响因素。
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职业健康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4b9527a27284b73f2425092.png)
职业健康基本知识1. 什么是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有哪些?答: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归纳为:(l)生产性毒物。
如铅、锰、铬、汞、有机氛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甲烷、氨、氮氧化物等。
(2)生产性粉尘。
如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等。
(3)异常气候条件。
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
(4)辐射线。
指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无线电波等。
(5)高气压和低气压。
(6)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2.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答:接触生产性毒物,可能引起各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石棉肺、煤肺、金属肺等;在高温和强烈热辐射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潜水作业在高气压下进行,可能引起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引发高山病或航空病;试验发动机作业、纺织作业,强烈的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可引起职业性耳聋;畜牧、皮毛皮寺、皮革作业中,可能受炭疽杆菌感染而引起起职业性碳疽;森林作业中,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引发职业性森林脑炎。
3.什么是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是怎样产生和分类的?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能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生产中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和夹杂物等,都可能是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物理形态可分为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等;按化学成分结合形态可分为无机毒(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其他无机物等)、有批毒,(脂肪族碳氢化合物。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其他有机物等);按毒物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可分为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毒物、神经性毒物、血液性毒物、全身性毒物。
将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分类,生产性毒物可分为金属、类金属毒物,刺激性、窒息性气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农药等几类。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学习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学习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0ce34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48.png)
职业安全健康卫⽣学习知识职业安全健康卫⽣基本常识⼀、职业卫⽣基本常识1、什么是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什么叫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对⾝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3、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2)⽣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3)⽣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4)职业危害因素的作⽤条件(5)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6)个体危险因素4、职业病发⽣的条件有哪些?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于⼈体的量和⼈体的健康状况。
5、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类⼏种?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我国共规定了10⼤类115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6、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在职业活动中产⽣;(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为相关联。
7、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类?(1)⽣产过程中产⽣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温、低温、⾼⽓压、低⽓压、噪声、振动、⾼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过度紧张等;(3)与⼀般卫⽣条件和卫⽣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房矮⼩狭窄,采光照明不⾜,通风不良,烈⽇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与⽆毒作业安排在⼀个车间内等。
8、哪些情况下⽤⼈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1)⽤⼈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作岗位,并妥善安置;(4)对未进⾏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与其订⽴的劳动合同。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1c000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0.png)
1.职业危害是什么?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2。
职业禁忌是什么?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3.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是什么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4。
谁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5。
哪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6.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哪些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哪些要求?(1)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3)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4)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8。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什么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职业健康知识
![职业健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ea443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职业健康知识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1)职业危害因素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2)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和其它因素。
3)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4)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5)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6)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7)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
2.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1)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被可引致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2)职业病的分类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56d7c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4.png)
职业病治疗特点
职业病是一种病因明确、诊断清楚的疾病,在治 疗上有如下特点: 1、职业病病因明确,为及早去除病因,并予以 病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使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 故早期治疗效果好,费用少。
3、以整体观指导治疗。职业病治疗应避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须用整体 观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有 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疗效。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 训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 训
目录
一、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1、定义 2、职业危害的来源
3、职业病的分类
4、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5、职业病的治疗特点 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三、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四、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五、发生职业危害时的应急措施与自我保护 六、个人防护用品 七、膳食保健知识
3、职业病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XX年 12月23日颁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 10类共132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2、职业性皮肤病9种;
3、职业性眼病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4、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患者的个 体差异,修订常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 化及疗效适时调整。
5、重视对症,支持治疗。目前很多职业病 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往 往是唯一的选择。
6、预见性治疗。职业病病情演变规律性较 强,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现时情况评 价和预见可能的变化,并针对即将发生的病 变,包括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其发生或者减轻其严重程度。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4c15c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实验研 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 设备失效。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 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 有关。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 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 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 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 象叫做声疲劳。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 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经常接触粉尘的员工们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一旦确定诊断应立 刻脱离高粉尘、噪音、毒害气体的环境,并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休息、营养、锻炼、预防感染等。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 检查、登记。发现有禁忌症,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三.公司为员工配发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有防护面罩、工作服、 耳罩等。正确、规范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可以有效地减 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1. 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 瘤和其他职业病10 大类。 3.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4. 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 5. 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如粉 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 6. 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7. 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康复较容易。总之,明确了职业病的发病病因, 并加以控制,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 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 大类。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c7e979e69eae009591bec4e.png)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1)尘肺。
长期吸入一定量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这是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2)粉尘沉着症。
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锁、锡等,达到一定量时,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某些有机粉尘,如发霉的稻草、羽毛等可引起间质肺炎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或支气管哮喘。
(4)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被确定为致癌物,如放射性粉尘、石棉、钦、铭、碑等。
(5)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可使呼吸道黏膜受损。
经常接触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
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浑浊。
沥青在日光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6)中毒作用。
吸入的铅、碑、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溶解后被吸收,引起中毒。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1)“革”:工艺改革。
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例如,矿山开采的湿式凿岩、铸造业的湿砂造型等。
(3)“密”:密闭尘源。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
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5488f47eefdc8d376ee32da.png)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一、《职业病防治法》。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经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职业病防治法》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7章90条,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
二、什么叫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什么叫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四、什么是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五、常见的职业病有哪些?2013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中国总工会共同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
(一)职业性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三)职业性眼病3种;(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六)物理性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七)职业性放射疾病11种;(八)职业性传染病5种;(九)职业性肿瘤11种;六、界定法定职业病的条件?(一)在职业活动中产生;(二)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三)列人国家职业病范围;(四)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五)法定诊断机构诊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e1ff216783e0912a2162aad.png)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a6c4d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f.png)
未来,我们需要面对更多的职业危害问题,如新型职业病的出现、跨地区传播的职业病等。同时,随 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也需要适应新的变化,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 共享,共同应对职业危害的挑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职业健康促进与教育
措施
为了更好地应对职业危害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职业健康促进与教育。具体措 施包括: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活动、提供职业健康培训、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加 强职业病防治等。
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降低事故损失。
制定应急预案的流程
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估、资源分析、现场评估等步骤。
实施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
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现场急救与转运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现场急救的措施: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伤员转运的注意事项:合理安排转运工具和路线,确保转运过程的安全和快捷。
后期康复与心理疏导
后期康复的重要性
职业危害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 长期影响,后期康复有助于恢复
伤员身心健康。
康复计划的制定
根据伤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心理疏导的方法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伤员克 服心理障碍,恢复生活信心。
02
职业危害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工伤事故、职业病、不安全行为 和不良环境等。
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职业危害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 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导致工伤、职 业病、甚至死亡等。
对企业而言,职业危害会导致生产事 故、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等问题。
职业危害的识别与评估
职业危害的识别需要关注工作场所中的各种因素,如机器设 备、化学品、生物因素等,以及工作环境、劳动组织等方面 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管理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保证。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条件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
图1 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
(二)职业危害的作用条件
职业危害是否能对人体造成职业性伤害,作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危害的作用条件有(如图2
所示):
图2 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劳动组织制度
不合理、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从事某一单调动作的作业、身体的有关器官和系统过度紧张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的因素,如夏季的太阳辐射;作业场所的设计、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缺乏或不完善;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等。
(二)按性质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物理性有害因素:如施工场所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异常的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2)化学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锰、汞、苯等;生产性粉尘,如硅尘、石棉尘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寄生虫等。
(4)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三)按有关规定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15种:(1)粉尘类(13种);(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56种);(4)物理因素(4种);(5)生物因素(3种);(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
三、职业接触限值(OEL)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其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限倍数四类。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2.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4.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四、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
1.职业禁忌。
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的侵袭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的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2.职业健康监护。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包括开展职业
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指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建立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五、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健康
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职业性病损
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健康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
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
如在职业活动中,接触铍可引致铍肺,接触氟可致氟骨症,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接触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职业病的分类
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