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作为处在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 经济结构决定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之发达国 家要高得多,受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要大得多。 尽管这种影响现在尚未充分表现,但考虑到去 年我国原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40%, 因此,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给中国的物价以及 国民经济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宜高度关注。
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扩大的趋势开 始改变,9月份同比上涨5.2%,前三个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4.1%。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每桶原油上涨10美元、持续一年的时间,对中国CPI 的影响大约为0.3到0.4个百分点。至于对GDP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没有做过相关测算。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 约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是,如果油价每 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下去,一年内,美国、日本和欧 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下降0.3、0.4和0.5个百分点, 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高 油价还未使亚洲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但导致的通货膨 胀压力已显而易见。如韩国的通胀率达到4.8%,为3 年多来的最高纪录;印度的通胀率已升至8.17%。
由某些领域 投资过热引 起的货币供 应量过多。
近期国际油 价的持续攀 升,给中国 物价增加了 新的不确定 影响因素。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从2003年开始钢铁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并引发社会总投资过快增长,2004年一 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增幅仍达153.7%,房 地产投资增长41.1%。2003年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26.7%,2004年一季度 又进一步上升到43%。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 初步遏制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 同比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 增速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
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 43.4个百分点;铝业投资则由一季度增长 39.3%,转为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 长28.3%,比一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
(3)8月份宣布提高金融机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1、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成效
2004年以来继 续推进和完善
金融调控
(1)1月1日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浮动区间,在较大程度上赋予商业银行 根据货币政策导向和贷款风险确定贷款 利率水平的自主权;
(2)3月以来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
(3)提高再贷款利率0.62个百分点、再 贴现利率0.27个百分点;
三、关于金融问题:
1、 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 成效
2、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1、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成效
从2003年开始, 政府运用多种货 币政策手段控制 货币信贷增长, 加大了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力度
(1)从4月份开始,采用多种 方式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
(2)6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相关 文件,对房地产信贷和按揭贷 款进行了风险提示,进一步规 范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
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因素,全国每 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200至2300 万人
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
1978年至1989年的就业弹性为0.311, 1990 年至1996年的就业弹性为0.107,而2000年的 就业弹性为0.100。2000年、2001年和2002 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 和3.8%。2004年1—9月为4.2%。
现阶段中国就业不足问题,既有总量的问 题,又有结构的问题
四、关于就业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发展经济,从总量上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 业量 2、继续调整结构,既要发展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便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扩大就业渠道, 增加就业量 3、积极适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推进城镇化进 程中,扩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量 4、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和 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就业渠道 5、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充分就 业提供社会制度的保障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 几个热点问题
XX 教授
一、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
1、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 机。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 到初步遏制。 3、货币信贷增势减缓。 4、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效益比 较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1、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今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特 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夏粮增产4.8%,早稻产量达到了321亿公斤, 增长8.8%;秋粮生产也将获得好收成,全年 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明显增产。 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 元,实际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 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水平。
五、宏观经济的走势及今后宏观调控 的措施:
措施:
进一步加强农业,做好“三农”工作。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增加粮食播种面积
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过实行市场准入、产业政 策和行业规划等措施,加强对新上项目的引导、控制和监 督,防止集中上项目。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 土地管理的决定,依法管好土地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商业银行改革加快了步伐 资本项目中的一些管制(管理)正在放宽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 经常项目已于1996年实现可兑换,近来 又采取措施简化操作手续,放宽限额 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及其业务限制正在 放宽。 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为外汇体制改革奠定 基础
四、关于就业问题: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相当长时间内不 会消除 :综合考虑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
4、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效益 比较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加 快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10.9%;第三产业增长8.5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088亿元,同比增长39.8%;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加4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9亿元,同比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9.7%,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增长35.3%,进口增长38.2;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1%;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514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12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增 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 %,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同比 增长21.4%,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3、货币信贷增势减缓。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 币供应量(M1)同比分别增长13.9%和 13.7%,增幅比3月末分别回落5.3个和 6.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7939亿元, 同比少增6697亿元。
四、关于就业问题:
在新形势下,一些地区又出现了劳动力供 给不足的问题 :
一是随着政府对农村、农业扶植政策的见效,农 民收入有所提高,所以部分外出打工而又掌握了 一定技术技能的农民开始回乡想自己创业 二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就业人员的 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 掌握了这种技术技能的就业者供不应求
(4)在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 点后,4月11日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5)10月29日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个百分点。
2、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到1997年末,为应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 也应周边经济当时的要求,中国收窄了汇率浮动区间。 优点:适应当时的经济状况,这种汇率制度支持了中 国对外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 有利的。 缺点:但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这种汇率制度显得有 些僵化,阻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人民币和外汇关系 的调整。所以,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形成更加适 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 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 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 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 目可兑换” 。
2、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完善人民币汇 率形成机制”
更大的灵活性
“合理、均衡 ”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调整信贷 结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认真做好财政税收工作。继续搞好 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
加大市场和物价监管力度。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严肃查处 价格违法行为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03——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M1 2003年末 19.6
M2 18.7
MD 14.3
2004年 11
1—5月
18.6
17.5
资料来源:XXX
贷款 21.4 18.6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03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存在,但由于消费增 长还没有象投资、出口增长那样表现出强劲的势 头,而且物价的上涨相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 有一定时滞,再加上政府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宏观 调控措施,所以尽管粮食的价格今年1——5月份 已经上升了2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格已经上涨了8.3%,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还处在上涨3.3%可以承受的水平。
五、宏观经济的走势及今后宏观调控 的措施:
走势:
虽然2003年开始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已见成效, 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尚好,但问题不可忽视, 已经取得的成果需要巩固,特别是要预防物价上 涨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所以要继续贯彻落 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更 多地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
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 系来决定,以实现国际收支 大体平衡,不追求经常项目 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
“逐步实现人民币 朝向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项目可兑换 ” 的汇率机制迈进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需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和股份制 改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更具灵活性的汇 率机制; 二是适应国内市场取向的改革进展,减少了一 些已不必要的外汇管制(管理),使市场能在更 大范围内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 三是改进和完善国内外汇市场,使金融机构和 企业适应外汇市场的环境和产品。
当前经济中存在不少新矛盾和问 题,突出表现是 :
农业基础不稳固,耕地面积减少,粮食 虽可实现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但与 9600—9800亿斤的需求仍有500— 700亿斤缺口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物价上涨 面临较大压力
金融Leabharlann Baidu制改革滞后,风险增加
二、关于物价问题 :
国内因素
通货膨胀危险
国际因素
四、关于就业问题: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相当长时间内不 会消除 :综合考虑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因素,全国每 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200至2300 万人
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
1978年至1989年的就业弹性为0.311, 1990 年至1996年的就业弹性为0.107,而2000年的 就业弹性为0.100。2000年、2001年和2002 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 和3.8%。2004年1—9月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