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公开透明(大纲)

合集下载

年度全面预算大纲

年度全面预算大纲

年度全面预算大纲1. 概述:介绍年度全面预算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经济环境分析: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评估宏观经济变量的走势,为预算编制提供基准。

3. 政府收入预算:列出政府各项收入的来源和额度,包括税收、非税收入、财政补贴等。

4. 政府支出预算:列出政府各项支出的项目和金额,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投资支出等。

5. 赤字管理计划:如果预算支出超过收入,制定赤字管理计划,包括借款额度、利率、偿还方式等。

6. 资本预算计划:列出政府的资本支出计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支持等。

7. 部门预算分配:将总预算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和需要进行分配,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权责匹配。

8. 民生保障预算:划分一定比例的预算用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民生保障领域。

9. 制约检查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制,监测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10. 风险管理计划:考虑各种宏观和微观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提前应对潜在风险。

11. 绩效评估指标:确定一定的绩效评估指标,监测政府运作的效果和效率,为未来预算调整提供参考。

12. 预算信息公开:制定一套预算信息公开机制,向公众公开有关预算的全部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13. 预算调整和报告:定期评估和调整预算,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差异进行解释。

14. 督导和考核机制:建立预算督导和考核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激励部门和个人履行预算责任。

15. 预算审批和批复:将预算大纲提交上级政府进行审批,获得批复后执行预算。

预算公开实施方案

预算公开实施方案

预算公开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预算公开已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

预算公开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关系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预算公开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确保预算公开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明确预算公开的目标和意义。

预算公开的目标是通过公开预算信息,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的效果。

预算公开的意义在于增进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预算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预算公开的内容包括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预算公开的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预算,涉及各个部门和单位的预算信息,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公开制度和机制。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预算公开平台,规范预算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对预算公开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预算公开的实效性和效果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预算公开的宣传和培训。

这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预算公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公众对预算公开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对预算公开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预算公开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预算公开的监督和评估。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预算公开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公开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公开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预算公开的实效性和效果性。

综上所述,预算公开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关系到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公开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读(2015年3月9日)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日报评论称:“这部法律的修订,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推动治理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新《预算法》出台的背景新《预算法》的出台,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和修改过程。

原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规范预算管理,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原《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尤其是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有必要全面修改。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预算法》修订的认识关于《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预算关系的法律。

现行《预算法》于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财政基本法律,是我国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大法。

此后,历经四次审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并决议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预算公开报告 情况说明

预算公开报告 情况说明

预算公开报告情况说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知情权,透明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预算公开报告的情况说明尤为关键。

通过对政府预算的公开披露和解释,可以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促进政府的公正、透明和负责任。

预算公开报告的情况说明能够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政府通过公开预算报告,让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政策和财政利用情况,让人民知道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从而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公开报告可以让公众监督政府的财政管理,促使政府更加谨慎和有效地运用公共财政。

预算公开报告的情况说明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通过报告的公开披露,政府不仅可以向公众展示其财政决策和执行情况,也能够接受外部的监督和评估,促使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加强自身的规范性、透明性和负责任性。

预算公开报告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预算公开报告的情况说明对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非常重要。

政府通过公开预算报告,向公民传递了政府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计划,让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增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公开报告还为公众提供了了解政府决策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预算公开报告的情况说明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激励政府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政府应当认真对待预算公开报告,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报告的内容和公开方式,为建设法治政府、公正政府和廉洁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本篇文章共计806字】第二篇示例:预算公开报告是政府向公众公开其财政支出和收入情况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一报告,公众可以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监督政府的财政活动,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预算公开,以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预算透明度研究

政府预算透明度研究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现状研究摘要:公开是现代预算的一个重要特征,透明是现代政府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就要求政府自觉向公众公开所有的财务信息,即预算信息。

国际上现已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预算透明度是一个优良政府管理的关键方面,可以促使负责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人士更加负责,赢得知情公众的支持。

在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都开始为增进预算透明度做出努力。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政府预算透明度问题愈加关注,预算公开成为了社会舆论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预算透明财政透明政府预算一、政府预算透明度内涵及理论依据(一)预算透明的涵义预算透明大致等同于财政透明。

财政透明在理论上是政府透明的下位概念。

政府透明内在地根植于现代法治和民主原则之中,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内在价值和规范基础。

然而,财政透明在实践上并非从政府透明概念中推演出来的。

那么,何谓财政透明度呢?最初始且最完整的定义,是由IMF的二位经济学者Kopits和Craig于1988年所提出,他们认为财政透明度是指“将关于政府结构和功能、财政政策目标、公共部门帐目、和财务预测之信息,包含政府部门内部或外部的活动,对公众大量的公开,并且是可靠的、全面的、及时的、可理解的、且具国际比较性之信息,便于选民和金融市场精确地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及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与收益。

”这一定义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的《财政透明度手册修订版》所采纳,具体内容可涵盖: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范围;政府必须全面公开预算信息;政府应合理公开其预算编制和决策程序,提供预算数据;政府应提供真实的财政数据。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1)则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政策的取向、形成及执行,是良好政府治理的重要关键。

”(二)预算透明的理论依据1.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目前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主要理论。

2024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2024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2024预算公开情况说明一、概述预算是国家或组织根据一定的经济规律,通过对收入和支出的估计和安排,制定出一个经济计划的重要工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预算的制定和公开是极为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策的执行效果等问题。

因此,预算的公开是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现代化政权的体现。

二、我国预算公开的现状我国预算公开的情况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

2000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预算公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共财政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明确了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预算公开职责和义务。

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强预算公开工作,从财政部门到各级政府都建立了预算公开的官方网站,提供相关的预算信息和数据。

此外,政府还鼓励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向社会公开更多的预算信息,以增加透明度。

三、2024年预算公开的进展2024年,中国政府继续加强预算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预算公开的透明度和效果。

2.预算资料公开: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与预算相关的资料,如预算解读、预算总体和部门预算等,供公众参考。

这些资料的公开,使得公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政府的预算情况,也有助于公众对预算的合理性和效果进行评价。

3.预算执行情况公开:政府不仅公开了预算的编制情况,还公开了预算执行的情况。

政府通过官方网站和其他途径,向社会公布预算执行的进展情况和相关数据,以便公众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策执行效果。

4.预算公开的渠道多样化:政府通过官方网站、报纸、电视、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算公开,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预算信息。

这样,不论是普通市民、企业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自己习惯的方式获取到相关的预算信息,提升了公众参与的便利程度。

四、预算公开的意义和不足预算公开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公正合理的财政资源分配。

通过预算公开,政府能够更好地向公众解释政策动机、资源分配和效果评估等问题,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2022-2021考试大纲对比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2022-2021考试大纲对比

2022.2021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对比分析项目2022年2021年提示框架6部分37章6部分37章教材结构不变第1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022年第1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考纲新增内容。

需要根据2022年课程学习第2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掌握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新)。

消费者行为分析2022年大纲删除了2021年第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所以这章就不要学了。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没有变化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没有变化第5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没有变化第6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没有变化第7章国民收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没有变化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掌握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掌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新)。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2022年新增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第9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掌握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的含义和相关指标,理解就业、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新特征(新)。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2022年新增“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新特征”第10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掌握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内涵和特征(新)。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2022年新增“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内涵和特征。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府预算透明度是指政府在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过程中向公众公开信息的程度。

在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不够高,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不及时,部分财政收支信息缺乏公开透明度,导致公众对政府财务状况认知不清。

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不够透明,容易引发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预算报告和财务数据公开不完整,影响了公众对政府财政情况的监督和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透明度和效率,也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意愿。

研究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促进政府治理的透明化和民主化进程。

本文将对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探讨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加强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建议,并借鉴国际经验,为提升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水平提供有效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瓶颈和不足之处,为政府改进管理,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有益建议。

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探寻预算透明度提升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为我国政府改革和现代化管理提供新思路。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推动政府的公开透明,增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1.3 研究意义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

政府预算是政府实施各项政策的重要工具,其透明度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通过研究政府预算透明度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出不透明的根源,推动政府决策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2. 增强政府责任意识。

政府预算作为政府对社会负责的重要表现之一,其透明度与政府的责任感密不可分。

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人就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人就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人就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辽宁省政府•【公布日期】2015.01.29•【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人就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去年年底,《辽宁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此项改革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增加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围绕这些百姓关注的问题,省财政厅负责人接受了专访。

问:我省2014年底印发的《辽宁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改革的重点。

为此,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出台,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年8月,预算法修正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

由于完善税收制度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两项改革主要依赖中央顶层设计,按国家统一部署实施,2014年,我省把财税改革的重点放到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上,着手实施了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等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省政府为贯彻《决定》,深入推进我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成财税体制目标任务,结合我省改革实际进展情况,制发了《方案》。

问:《方案》是如何与《决定》和新预算法衔接的?答:《方案》是《决定》的地方版,结合新预算法对细化预算编制管理、加强预算信息公开、强化预算审查监督等要求,对《决定》涉及的全部改革内容予以细化,逐条逐项提出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

不论《决定》还是《方案》,全部改革举措和实施意见都是在新预算法确立的法律框架下提出的,其指导思想、具体内容都是新预算法对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项法律要求的具体体现。

政府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标准版.doc

政府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标准版.doc

《政府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府预算适用专业:审计学学时:32学时。

其中讲授24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 大纲审核人:XX 制定时间:XX年XX 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内容要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以财政学为主,吸收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跨学科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决算、评价、报告、监督等相关制度层面规定,能够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预算问题。

先修课程:《审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后续课程:《资产评估》、《财务分析与决策》、《审计业务实训》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知识目标 1. 1通用知识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政府预算管理的历史、现状、改革动向和学术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

1. 2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预算管理体制等内容;准确把握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测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2.1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政府预算管理工作,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2. 2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观察和分析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政府预算管理的理念和素养,具备较高的预算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3. 1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本课程分组做案例研究的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合作、研究、交流、统一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3. 2专业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讨论和具体预算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客观认识,树立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走进职场的心理准备。

3. 3交流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分组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小组的案例讨论,学生们能积极发表言论,对同一个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服与之不同的看法,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展示风采。

政府预算_教学大纲

政府预算_教学大纲

附件8《政府预算》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13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v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税收专业、资产评估专业先修课程:财政学税收原理一、教学目标《政府预算》是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理论知识和业务实际的中介作用。

目标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到业务部门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目标2:政府预算课以《预算法》为准绳,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预算管理经验,充分反映当今中外最新的预算理论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拓宽国家预算的内涵,突出政府预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作用。

目标3:《政府预算》课程综合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政府预算》课程,主要着眼于探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问题。

伴随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政府预算》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门课除了阐明政府预算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外,还在实务操作上较详细地介绍了新财政体制下的政府预算收支结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复式预算、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收支指标的测算、政府预算的审批、政府预算的执行与调整、决算等诸方面的新规定,体现了本门课具有全面、新颖、实用的特点。

根据多年来对政府预算问题的探索,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预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政府预算》是财政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课的中介作用。

预算公开的名词解释怎么写

预算公开的名词解释怎么写

预算公开的名词解释怎么写预算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在财政年度开始前,向公众公开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的行为。

它是现代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增强政府的透明度、责任感和公信力。

通过预算公开,政府能够接受公众的监督、参与和评价,从而实现社会共治的目标。

1. 预算公开的意义预算公开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公众利益有着重要影响。

公众有权利了解政府的财政运作情况,以便进行监督和参与,避免财政资源的滥用和不透明。

预算公开能够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让公众能够对政府的财政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

2. 预算公开的实施方式预算公开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政府网站公开预算报表、举办预算公开座谈会、在媒体上公开相关信息等。

政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预算公开平台,方便公众随时查询政府的财政决策和资金使用情况。

此外,政府还可以举办部门预算公开座谈会,邀请公众代表参与讨论和提出建议,以实现公众参与的目标。

3. 预算公开的优势和挑战预算公开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加政府与公众的互信。

其次,预算公开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感,并促进独立媒体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

此外,预算公开还能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的效能和社会稳定性。

然而,预算公开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

政府财政信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公众理解和评价预算报表变得困难。

其次,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导致公众对财政信息的了解滞后。

此外,公众对政府财政的关注度有限,往往只关注个别项目而忽视整体预算。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交流,推动预算公开工作的落地。

4. 预算公开的国际经验世界各国对于预算公开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例如,英国通过设立中央预算公开网站,提供一站式的预算信息查询平台,使得公众能够快速获得政府财政信息并进行参与和监督。

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

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

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是财务部门的小张,在此向大家汇报我们部门最近一段时间的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加强预算信息公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一、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我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始于2007年,至今已有14年历史。

在这14年中,中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止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网站上已实现了各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并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查询服务。

同时,各级政府对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也实行了公开,确保了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效(一)推进政府财政收支全面公开。

各级政府通过网站、政务公开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本级政府年度预算、决算、审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财政信息,提高了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二)完善财政预算公开机制。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制定了财政预算公开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公开的范围、内容和流程。

建立了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

(三)加强预算信息公开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并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公众解读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监督能力。

(四)促进财政预算公开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

加强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衔接,推动财政机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了多方数据的互通共享。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思考虽然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还需进一步拓宽与改进。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4.03.04•【文号】财预[2014]36号•【施行日期】2014.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预[2014]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廉政工作会议等精神和要求,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地方实施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总体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3年,以下统一简称为《条例》)等有关文件规定,现就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地方预决算公开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

财政是庶政之母,公开财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去向,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

地方预算信息公开,是接受监督最有效的方式,最有力的反腐措施;也是贯彻落实《条例》要求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关键举措。

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助于促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

二、切实做好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细化地方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细化到具体项目。

扩大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细化地方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内容外、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4年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4年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4年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02.04•【字号】皖财预〔2024〕72号•【施行日期】2024.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4年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省直各部门、单位,各市、县(区)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和《财政部关于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为切实做好2024年预算公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公开领域预算公开领域包括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以及预算绩效、政府债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等。

其中,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公开,省直部门要在部门门户网站公开专栏,公开本部门截至二季度末、三季度末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待部门决算形成后,按照部门决算公开要求予以公开)。

市县可结合实际,推动部门按季度公开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二、公开内容(一)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应当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公开到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分地区公开,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分项目公开,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举借政府债务等重要事项进行解释、说明,并公开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

(二)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包括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汇总预算,下同)应当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部门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公开到项;按其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应当公开到款。

部门公开预算时,一并公开本部门职责及机构设置情况、预算收支增减变化及原因、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情况等重点事项情况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三)单位预算。

单位预算应当公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单位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公开到项;按其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应当公开到款;单位公开预算时,应当一并公开本单位职责及机构设置情况、预算收支增减变化及原因、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国有资产占用、预算绩效情况等重点事项情况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021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经济学基础1.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 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 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二、财政11.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理解公共物品、财政职能、现代财政制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的原因,理解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3.08.01•【文号】财预[2013]309号•【施行日期】2013.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发布日期:2014年3月4日,实施日期:2014年3月4日)废止财政部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预[2013]3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运行,建设廉洁政府,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以及“深化细化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今年开始,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促进预算制度管理改革。

在全面公开省级预决算及“三公”经费的基础上,2013年我部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动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要按照总体部署、分步推进的原则,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妥善选择公开地区,积极推进公开工作。

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在省内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开展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市(县)级(以下简称“本级”)汇总“三公”经费预决算等方面在内的公开工作(以下简称“开展相关工作”)。

其中,2013年各省应至少选择20%的地市级和县级地区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2014年所选地区应至少达到省内同级政府数量的50%。

原则上县级地区应从所选地市级地区中优先选取,有条件的省可扩大选取地区范围,各省2013年选取地区名单应于8月30日前报我部备案。

二、公开主体公开的主体为负责编制预决算信息的单位或部门。

各级财政部门是本级财政预决算、汇总“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主体;各部门是本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的主体。

政 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 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政府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具体专业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政府与市场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2、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和手段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矫正外部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反垄断3、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物品的定义、分类和特征2、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政府直接生产政府间接生产私人生产、政府购买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的含义和特点公共选择的规则投票悖论(三)政府支出1、政府支出的分类和规模按支出用途分类按支出性质分类政府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2、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科文卫支出投资性支出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其他转移性支出(四)政府收入1、政府收入的分类和规模按收入形式分类按收入来源分类政府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2、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税收原则税收效应主要税种介绍3、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收费国债(五)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3、政府预算的改革和发展(六)政府宏观调控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2、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和局限性(七)政府规制1、政府规制的含义、分类和原因2、经济性规制自然垄断行业规制反垄断规制3、社会性规制环境保护规制产品质量和安全规制劳动保护规制(八)国际政府经济关系1、国际贸易与政府经济政策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2、国际资本流动与政府经济政策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外汇管制和汇率政策3、国际经济协调与政府经济合作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美国公共预算学者克利夫兰在《民众控制政府》一文中讲到,如果国家是一条船,政府首脑是船长,那么,要控制政府首脑,只有通过控制“燃料”才能实现,而“燃料”就是资金。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利己是人的根本属性,无论是整个政府部门还是部门中的公务人员都是利己的。

在分配和使用预算资金过程中,代理人总会具有机会主义倾向。

公共经济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更加助长了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某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

为此,公众需要监管政府以防其侵害自己的利益。

监管政府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监督政府的预算过程。

这就要求政府预算要公开且透明。

1、预算透明与财政民主预算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即从本质上来讲,公共预算是各政治利益相关方为实现自身及其代表利益的最大化而争取预算资金的过程。

一旦各政治相关方达成了一致,就会形成体现为法律文件或者政府的资源配置计划等形式的预算结果。

因此,这必须要求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程序民主制度。

2、程序民主的基础环节预算公开和透明是程序民主的基础环节。

财政民主细化到具体的财政行为,则表现为财政收入与支出行为的民主化。

这要求财政行为的决策程序、执行过程以及实施效果,须具备公开性和透明性等特点。

二、是什么预算公开与透明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预算公开是预算透明的前提条件,但公开并不意味着透明。

而预算透明则是通过预算透明度构建的一些量化指标来测量的。

透明度涉及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如何界定预算信息的范围?如何界定预算实体?哪些信息必须在预算中披露?预算数据应按权责发生制还是现收现付制实行?从国际上看,预算透明度研究是具体化在对财政透明度的研究之中的,是透明度问题在公共财政领域中的延伸,是一个与财务透明度相关联的概念。

最早提出财政透明度概念的是考皮兹和克雷格(Kopits and Craig, 1998),他们在提出财政透明度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内涵,即财政透明度是指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比较的。

预算透明的质量要素一、完整性(充分披露性)完整性是预算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则》中的透明度要求以及时和系统的方式对所有相关的财政信息(包括预算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二、及时性所谓及时性,就是在信息推动决策作用之前,就为决策者所拥有。

如果在事项发生很以后才提供信息,这样的信息其效用就会递减甚至无效。

三、可靠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必须真实、可靠。

政府必须如实地向公众报告其相关的财政收支、政策取向等具体信息。

四、可理解性政府预算信息应当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这里的信息使用者指的是“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用合理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人士。

”五、一贯性和可比性为了全球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准确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必须保持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

再解释完理论基础之后,我们来看看我国具体的实践经验。

我国的预算公开与透明背景一、政府对信息公开的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是这个条例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与以往“以保密为原则”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学术界对信息公开的推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于2009年3月推出《2009年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其研究结论通过对项目负责人蒋洪教授在2009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大会发言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的专访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推动我国财政信息的公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推动2009年1月7日,上海律师严义明分别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提交了信息公开的申请,其内容包括财政预算和决算信息以及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展的具体情况。

2009年2月13日,北京律师杨慧文再次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关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信息公开申请。

另外,他还向北京各政府部门申请公开公车使用、公款接待、公款出国财政支出等政府信息。

发展进程与重大事件一、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四张预算表”2009年3月20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在财政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这是财政部首次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预算草案后的第一时间将其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此次公布的中央预算信息包括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2009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二、广州市公开114政府部门预算2009年10月16日,应“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之一李德涛先生的申请,广州市财政局通过广州财政网站公布了广州市2009年本级部门预算。

三、国资委公开央企经营状况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信息公开。

国资委于2009年2月5日公布了《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这个文件标志着我国国资信息公开制度已初步形成。

四、从预算透明实际效果看,我国预算透明度政体仍显偏低(一)国际比较综上所述,不可忽略的是,伴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我国财政预算透明的程度与我国自身纵向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如果将我国放在全球视野中进行比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要求中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和转归国家制定的最低实施标准为考察标准,我们会发现我国财政预算的整体透明度仍较低,与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9年,在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清廉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排名中,中国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79位。

(二) 国内评价2009年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了《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省级财政信息公开状况评估》,评估显示,如果以100分为满分,我国31个省级财政透明度总体情况大约为20分。

【2010和2011的年度报告,总体得分略有上涨】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0)》对43个较大的市及59个国务院部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进行了测评。

结果显示,国务院59个部门中仅有8个得分在60以上,43个地方政府也只有13个得分超过及格线。

国务院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信息公开条目不清晰。

(一)财政预决算版块为评价我国省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程度,我们在财政预决算版块中设有6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公布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考察该省财政厅网站是否公布本省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作为政府预算公布的最基本标准。

2.“是否及时公布”反应了政府预算公开的及时性。

3.“预决算报告内容是否详尽”是否有详细的收入支出分类、统计数据及文字说明,只公布公正收支概况而没有分类说明,为不详细。

4.“预算调整数情况”以预算执行数和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或决算数完成预算数的比例为判断标准。

5.“是否公布预决算表”包括财政收支预决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表、国有资产经验预算表等。

只有由所公布即可,不考虑表格数量多少。

6.“是否公布部门预算”是否公布细化的部门预算。

以至少公布财政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为标准。

(二)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收支情况版块中设有4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公布财政收支情况”以是否按月或按季度公布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为标准2.“是否及时公布”以财政收支情况是否公布到统计日期的上个月为标准3.“公布内容是否详细”按照收支情况是否有分类、款、项等为标准,只公布概况而未分类者为内容不详细,公布有收支总量情况并有类、款或项说明为内容详细。

4.“是否公布‘三公’经费支出”本指标是为了衡量省财政厅是否公开民众关注度很高的政府‘三公’经费支出,至少公开一项即视为公布。

(三)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版块中设有4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设置采购目录”以是否设置年度政府采购目录伟评价标准。

2.“是否公布具体采购项目”按照是否在采购目录或采购公告中公布具体的采购项目为标准。

3.“是否公布招投标结果”是否在网站公布中标公告为评价标准。

4.“是否公布投诉处理结果”以政府采购网站有投诉渠道,并且在网站上公布对投诉处理决定书为标准。

(四)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版块中设有4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公布政府非税收入”是否在预算报告、预算表或单独公布了财政非税收入总额为标准。

2.“是否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3.“是否公布政府性基金”4.“是否公布彩票公益金”如果只是分别列示了上述三项收入数额,未对其项目细化,则评价为“是,但不详细”。

对三项收入进行进一步明细划分的则评价为“是很详细”,未公布的评价为“否”。

(五)民生支出民生支出版块中设有2项指标,分别是:1.“民生支出内容公布是否详细”是否在预决算报告重点提及民生支出,并对如何改善民生做出详细安排。

2.“是否设置民生支出专版”按照省级财政厅网站是否设有“改善民生”、“强农惠农”等与民生相关的专门版块评判。

(六)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版块中设有4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2.“是否有申请公开的渠道”是否公布了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供民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3.“是否有信息公开意见信箱”4.“是否有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七)公众监督公众监督版块中设有3项指标,分别是:1.“是否有监督渠道和方式”以省级财政厅网站是否设有民众监督和提出质疑的渠道和方式,例如设置公众咨询、投诉建议等版块。

2.“渠道和方式是否便利”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沟通视为渠道便利,如果只有电话、信箱等则视为不便利。

3.“是否受理网上质询”以是否在网站公布对受理的质询回复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八)政府网站设置政府网站设置中设有3项指标,分别是:1.“网站版块设置是否清晰”2.“网站内容是否充实”3.“重要财政信息是否醒目”4.“更新是否及时”以预决算报告更新是否及时为首要标准,其次考察地方财政收支数据是否更新至2015年,再次考察新闻公告类信息是否更新至当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