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及正文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及正文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课程设计目的 (1)2.2课程设计任务 (1)2.3设计环境 (1)3 概要设计 (1)3.1数据结构设计 (2)3.2模块设计 (3)4详细设计 (3)5 测试分析 (13)6 课程设计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19)1 前言编写一个程序来处理二叉树的存储及各种非递归遍历输出。

实现二叉树的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二叉树,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

通过栈、队列来实现。

针对现实世界中如今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特性的对象,如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

2 需求分析2.1课程设计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

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文献资料、及进行科学实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2.2课程设计任务先序、中序、后序及层次遍历的非递归遍历算法的实现,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2.3设计环境(1)WINDOWS 2000/2003/XP/7/Vista系统(2)Visual C++或TC集成开发环境3 概要设计通过一个二叉链表对二叉树存储,其中每个结点包括左孩子指针、右孩子指针和双亲结点表示值。

通过一个顺序栈对二叉树先中序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一个下标指针和二叉树结点数组。

通过一个顺序栈对二树后序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一个下标指针和二叉树结点和值的数组。

通过一个顺序队列对二叉树层次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头尾指针和一个结点。

数据结构二叉树学习教案

数据结构二叉树学习教案

[1]
A
[2]
B
[3]
C
[4]
D
[5]
E
般不用
[6] [7] [8] [9]
F G H I
A
一 、顺序 存储结 构 按 二 叉 树 的 结点“ 自上而 下、从 左至右 ”编号 ,用一 组连续 (liánxù)的 存储 单元存 储。
B
C
D EF G
H
I
问:顺序存储后能否复原成唯一对应(duìyìng)的二叉树形状? 答:若是完全/满二叉树则可以做到唯一复原。
right_child
data
left_child
right_child
第6页/共17页
第七页,共16页。
二 叉 树 结 点 (jié diǎn)数 据 类 型 定 义 : typedef stru ct B iTNod e {
TElemT ype d ata; struct BiTN ode *lef t_chi ld, *righ t_ch ild; } BiTNo de, * BiTr ee;
f
d
b
e
ac
g i
h
j
第14页/共17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习题2:若一棵二叉树,左右子树均有三个结点,其左子树的前 (先)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右子树的中序序列与后序 序列相同,试构造该树。
习题3:一棵非空的二叉树其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画出 这棵二叉树的形状。
习题4: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892个结点,试求:⑴ 树的高度; ⑵ 叶结点数;⑶ 单支(度为1)结点数;⑷ 最后(zuìhòu)一 个非终端结点的序号。
第9页/共17页
第十页,共16页。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题目 (1)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1.21 课程设计目的 (1)1.22设计要求 (1)1.3课程设计思想 (2)1.4软件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2)第二章概要设计 (3)2.1 数据结构 (3)2.2 所用方法及其原理说明 (3)第三章详细设计 (4)3.1详细设计方案 (4)3.2 模块设计 (4)3.21二叉树定义 (4)3.22 树状显示二叉树设计 (7)3.22 主函数设计 (10)第四章调试和操作说明 (11)4.1 调试 (11)4.2 操作说明 (12)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12)5.1本文的主要工作 (12)5.2 存在问题 (12)5.3心得体会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树状显示二叉树: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

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

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

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

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学生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级班一、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二、主要内容建立二叉树,并对树进行相关操作。

三、具体要求1)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建立一棵二叉树。

(层数不小于4层)2)统计树叶子结点的个数。

3)求二叉树的深度。

4)能够输出用前序,中序,后序对二叉树进行遍历的遍历序列。

四、进度安排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本设计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完成设计。

建议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即系统包括哪些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同时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并调试,再将调试通过的各个子模块进行集成调试;第三阶段,归纳文档资料,按要求填写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上,并参加答辩。

三个阶段时间分配的大概比例是:35: 45: 20。

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本课程设计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范的要求完成,在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提交的成果和有关文档资料包括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课程设计有关源程序及可运行程序(含运行环境)。

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按学校规范(见附件),其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包括的内容有:1、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系统的总功能和各子模块的功能说明;2、课程设计有关算法的描述,并画出有关算法流程图;3、源程序中核心代码的说明。

4、本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2)你的创新和得意之处;(3)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设想;(4)本次课程设计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5、源代码要求在关键的位置有注释,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结构和变量等命名必须符合有关软件开发的技术规范(参见有关文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报告
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2013-1-5
4.在删除函数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数组,并且初始化了该数组,然后将不需要删除的节点保存到该数组中,当删除了指定的数据后,最后返回该数组,并且在对其进行中序遍历,输出。
最后的效果:
输入数据,提示选项,“0”代表退出该程序,“1”代表对给定的数组数据进行中序遍历,“2”代表对给定数据计算平均查找长度,“3”代表删除数据中的节点,并且在中序遍历后输出剩余的数据。
课程设计成绩表
班级:
XXXXX学号:XXX姓名:XXXX
课题名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
主要工作描述(包括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使用的关键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描述、最后的效果):
主要功能:
手动输入一串数字,用“0”代表输入完成,然后通过代码,对这一串数据进行中序遍历,并且输出;其次,可以对该数列进行计算平均查找长度;最后是可以删除该数列中的节点,并且再通过中序遍历后,输出。
使用的关键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
1.运用到了完全搜索二叉树,通过数组的数据,边查找边插入来建立二叉排序树,并且记录结点个数;
2.还运用了中序遍历,通过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输出节点;
3.在计算平均查找长度的时候,记录当前结点的在当前树中的深度,再记录已遍历过的点的深度之和,从而得以计算出平均查找长度;

急求数据结构-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

急求数据结构-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

急求数据结构-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平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又称AVL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查找树,它的每个
节点的两个子树的高度最大差别为
1,平衡二叉树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O(logn)的时间复杂度,而普通的二叉查找树则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

二、平衡二叉树的特点
1、平衡二叉树的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
2、平衡二叉树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只需要O(logn)的时间复杂度;
3、平衡二叉树的高度可以保持在log2n的高度;
4、平衡二叉树可以用来建立字典和查找表,以及其他应用;
5、平衡二叉树可以用来存储已经排序的数据,以提高搜
索效率。

三、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1、插入操作插入新节点的操作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将新节点插入到树中,其次,进行调整,使树保持平衡。

2、删除操作删除节点的操作可以分为三步:首先,将要删除的节点从树中移除,其次,找到要删除节点的子节点,最后,将子节点插入到树中,以保证树的平衡性。

3、查找操作查找操作是在平衡二叉树中最常见的操作,它可以在O(logn)的时间内找到目标节点。

四、平衡二叉树课程设计
1、首先,学生需要研究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以及普通二叉查找树的实现;
2、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平衡二叉树的概念、特点,并掌握它的实现方法;
3、然后,学生需要编写一个程序,来实现平衡二叉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4、最后,学生需要编写一个测试程序,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线索二叉树的应用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方向班级:嵌入式109(1)学生:黄江彬指导教师:寇海洲殷路邱军林孙成富2010年12月目录1.设计目的 (3)2.总体设计 (3)2.1首先创建一个线索二叉树 (3)2.2功能函数的实现 (4)3.调试分析 (7)4.测试结果 (7)5课程设计小结. (10)1.设计目的线索二叉树的应用:创建线索二叉树,实现二叉树的建立,插入,删除,恢复线索的算法。

2.总体设计实现过程和步骤提示:2.1首先创建一个线索二叉树2.1.1功能说明:程序首先显示创建线索二叉树的界面,并等待用户输入命令(见图1-1所示)。

假如用户输入ABCE##F##D##G##,程序将在显示屏上输出运算结果(见图1-2所示)。

图1-1图1-22.1.2创建线索二叉树的程序代码://创建二叉树ABD#GJ##K##E##C#FH##IL### ABCD##E###F#GH##I#J#K## void Creat(Bitree *p) //指向指针的指针{char ch=getchar();if(ch=='#')(*p)=NULL;else{//Bitree k;*p=(Bitreenode *)malloc(sizeof(Bitreenode));(*p)->data=ch;Creat(&(*p)->lchild);Creat(&(*p)->rchild);}//return 1;}2.1.3创建线索二叉树系统菜单实现提示:(1).遇“#”则该结点为空;(2).直接从键盘获取字符串.2.2功能函数的实现2.2.1二叉树的遍历2.2.1.1功能说明:对用户输入的二叉树进行遍历2.2.1.2二叉树的遍历程序代码://先序遍历void First(Bitree p){if(p){printf("%2c",p->data);First(p->lchild);First(p->rchild);}}//中序遍历void Middle(Bitree p){if(p){Middle(p->lchild);printf("%2c",p->data);Middle(p->child);}//后序遍历void Last(Bitree p){if(p){Last(p->lchild);Last(p->rchild);printf("%2c",p->data);}}2.2.1.3遍历二叉树功能实现提示:(1).用户输入二叉树后函数自动对所输入二叉树进行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 叉 树 遍 历 及 应 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 叉 树 遍 历 及 应 用

实验报告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二叉树遍历及应用学号:班级:软件11k1姓名: 南方小羊指导教师:刘军二叉树的遍历1、问题描述利用先序遍历建立一棵二叉树,并分别用前序、中序、后序遍历该二叉树2、节点形式Lchild data Rchild3、说明(1)输入数据:1,2,3,0,0,4,0,0,5,0,0其中“0”表示空子树。

(2)输出数据:先序:1,2,3,4,5中序:3,2,4,1,5后序:3,4,2,5,1二叉树的应用1、问题描述运用二叉树的遍历的算法,编写算法分别实现如下功能。

(1)求出二叉树中的结点的总数。

(2)求出二叉树中的叶子数目。

(3)求出二叉树的深度。

运用上题所建立的二叉树,求出其结点总数、叶子数目、深度,最后释放所有结点。

二叉树结点结构中包数据域(data),指针域(*lchild,*rchild)。

结点结构的代码如下:typedef struct tree{int data;struct tree *lchild,*rchild;}*bitree;本实例使用的是二叉树,首先建立头结点,并且保存数据,然后根据递归方法,分别建立其左右孩子结点,且左右孩子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空。

先序递归遍历时,输出第一个根结点数据,然后分别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输出数据,再输出根结点的数据,再访问右子树,后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的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再访问左子树输出。

统计二叉树叶子的个数可以看成一个遍历问题,访问一个结点,判断该结点是否为叶子,如果是将叶子树加1,可以采用任何遍历实现,求二叉树的深度是假设根结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所有K层结点的左右孩子在K+1层,所以可以通过先序遍历计算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层数,其中最大的就是二叉树的深度。

四、实验心得:树结构是数据结构课程的典型内容,而且综合使用了多种逻辑结构,具有代表性,可以锻炼个人编程能力。

在刚开始选题后,我感觉无从下手,一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二是因为对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没有把握到位,然后在参考一些专业书籍并且学习了之前其他人的课程设计,才逐渐可以上手去自己做。

数据结构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数据结构题目:二叉排序树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简介 (3)二、原理分析及流程 (3)2.1、原理分析 (3)2.2、流程图 (4)1、main()函数 (4)2、创建 (4)3、插入 (5)4、查找 (6)5、中序遍历输出 (7)三、算法描述 (8)3.1、存储结构 (8)3.2、插入算法 (8)3.3、查找算法 (9)3.4、删除算法 (10)四、小结与体会 (12)五、程序执行过程 (13)5.1、创建二叉排序树并中序输出 (13)5.2、插入并中序输出 (13)5.3、查找 (14)六、程序清单 (14)一、课程设计简介1.1、题目:二叉排序树相关操作1、创建二叉排序树;2、插入给定值;3、查找给定值;4、删除给定值的结点。

1.2、报告要求:1、封面;2、题目与流程图或模块图;3、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4、小结(收获和体会);5、装订成册。

1.3、目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原理分析及流程2.1、原理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创建一个菜单。

这个菜单设置在main()函数里面,然后使用while()...switch()语句进行循环调用相关函数,以达到实现相关功能的目的。

2.2、流程图:1、main()函数:23、插入:4、查找:5、中序遍历输出:三、算法描述3.1、存储结构定义一个链表式的二叉排序树,用链表的方式构造结点,存储二叉排序树中的结点、结点类型和指针类型如下:#include <stdio.h>#define null 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struct node{keytype key;struct node *lchild,*rchild;}bstnode,*bstree;3.2、插入算法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一个新节点,首先要查找该节点在二叉排序树中是否已经存在。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3.能够通过递归遍历树和二叉树。

二、教学重难点1.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递归遍历树和二叉树。

三、教学内容1.树的概念和特点1.1树的定义树是n(n>=0)个节点的有限集。

当n=0时,称为空树;如果不为空树,则1. 树有且仅有一个特殊节点被称为根(Root);2.其余节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

1.2节点间的关系- 父节点(parent)是当前节点的直接上级节点;- 子节点(child)是当前节点的直接下级节点;- 兄弟节点(sibling)是具有同一父节点的节点;- 祖先节点(ancestor)是通过从当前节点到根的任意路径可以到达的节点;- 子孙节点(descendant)是通过从该节点到子树的任意节点可以到达的节点。

1.3树的特点-树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鱼骨图;-树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只有一个父节点;-树中的节点之间是唯一的,不存在重复节点;-树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且仅有一条路径连接。

2.二叉树的概念和特点2.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2.2二叉树的特点-二叉树的度最大为2,即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节点;-对于任意一颗二叉树,如果其叶子节点数为n0,度为2的节点数为n2,则有n0=n2+1;-完全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外,每一层的节点都是满的。

四、教学过程1.讲解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和节点间的关系。

2.分析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例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3.运用递归算法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过程,详细讲解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定义和实现方法。

排序二叉树的应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排序二叉树的应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排序二叉树的应用一、设计任务1、程序在运行时,可以执行有关排序二叉树的操作:如插入一个元素、删除一个元素、查找一个元素、打印一个元素等。

2、用递归算法遍历二叉树。

二、设计分析1 、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它或为空树〔n=0〕,或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分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互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

二叉树是一个递归定义。

一棵深度为k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称为满二叉树。

对满二叉树的结点进行连续编号,约定编号从根结点起,自上而下,自左而右。

2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1〕顺序存储结构:二叉树可以采用顺序存贮结构,即用一维数组来存放二叉树的数据元素。

它是按照满二叉树的结点层次编号层次来依次存放二叉树中的数据元素。

2〕链式存储结构:设计不同的结点结构可构成不同形式的链式存储在本程序中,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对二叉树进行插人、删除、查找、遍历等操作。

3 、二叉树的建立已知一棵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建立的方法如下:1)照完全二叉树的编号方法,对该二叉树进行编号。

2)次输入一个结点的值x和该结点的编号k,动态申请一块空间来存放该结点,空间的地址为p。

3)把p值赋给adr[k]中。

4)如果k=1,转到5;否则,把p的值填入其父结点的指针域中。

p 的父结点地址为adr[k/2],假设k为偶数,则做adr[k/2]->lc=p;假设为奇数,则做adr[k/2]->rc=p。

5)重复2~4,直到全部顶点数据输入完为止。

4 、遍历二叉树,即如何按某条搜索路径寻访树中每个结点,使得每个结点均被访问一次,而且仅被访问一次。

一棵非空二叉树是由根结点〔D〕、左子树〔L〕和右子树〔R〕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要遍历这三个基本部分,可以有六种可能的顺序。

假设限定先左后右,则只有三种情况:先序遍历〔DLR〕、中序遍历〔LDR〕、后序遍历〔LRD〕。

在本程序中,遍历二叉树函数的核心是以一个简单的case语句来实现5 、二叉树的插入操作:这个操作首先生成一个新的结点结构,把数据存入新结点,然后搜索二叉树寻找插入结点的位置,再把新结点连接到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目录一、问题描述 (1)二、测试数据 (1)三、算法思想 (1)四、模块划分 (1)五、数据结构 (1)六、源程序 (2)七、测试情况 (8)八、设计体会 (9)参考文献 (9)一、问题描述(1)用二叉链表存储表示法,定义一颗排序二叉树;(2)输入树的各个结点,用先序遍历的的顺序建立二叉链表。

按先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创建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3)对建立的排序二叉树进行层次、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并统计该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4)用菜单实现各部分的操作;二、测试数据建立二叉树:ABC##DE#G##F###三、算法思想在本课程设计中涉及的算法大部分用了递归的算法思想。

递归即是一个过程和函数在其自定义或说明中又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四、模块划分(1)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void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这几个函数分别为前序、后序、中序遍历二叉树,都用了递归的算法思想,对二叉树进行不同次序的遍历。

前、中、后序分别按根->左->右、左->根->右、左->右->根的顺序遍历结点;(2)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此函数功能是通过先序遍历的的顺序建立二叉树。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创建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3)void lev_traverse(BiTree T) ,此函数功能为按层遍历二叉树。

其中借鉴了循环队列进队、出队的算法思想,通过不断地对二叉树节点进行进队出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遍历了二叉树;(4)int leaf(BiTree T),此函数用递归方法求二叉树的叶子数.当某节点无左子树和右子树时,二叉树的叶子数就等于没有子树的节点个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摘要: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二叉树的一系列操作主要练习了二叉树的建立、四种遍历方式: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序遍历以及节点数和深度的统计等算法。

增加了对二叉树这一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了使用c语言对二叉树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关键字:递归、二叉树、层序遍历、子树交换一、程序简介本程序名为“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实现”,其主要为练习二叉树的基本操作而开发,其中包含了建立、遍历、统计叶子结点和深度等一系列操作。

其中定义二叉链表来表示二叉树,用一个字符类型的数据来表示每一个节点中存储的数据。

由于没有进行图形界面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程序中的遍历二叉树一功能来查看操作的二叉树。

二、功能模块2.1功能模块图2.2功能模块详解2.2.1建立二叉树输入要建立的二叉树的扩展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来建立二叉树,建立成功会给出提示。

2.2.2遍历二叉树执行操作之后会有四个选项可供选择: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序遍历。

输入对应的序号即可调动相关函数输出相应的遍历序列。

2.2.3统计叶子节点树执行之后输出叶子结点的个数。

2.2.4求二叉树深度执行之后输出二叉树的深度。

2.2.5子树交换交换成功则会给出提示,用户可通过遍历二叉树来观察子树交换之后的二叉树。

三、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3.1二叉链表的设计1.typedef struct BiNode {2.char data;3.struct BiNode* lchild; //左孩子4.struct BiNode* rchild; //右孩子5.}BiTree;用一个字符型保存节点数据,分别定义两个struct BiNode类型的指针来指向左孩子和右孩子。

在BiTree.h中实现相关的功能。

3.2队列的实现1.typedef struct {2. ElemType* data;3.int head;//队头指针4.int tail;//队尾指针5.} SqQueue;队列主要用于二叉树遍历过程中的层序遍历,从根节点开始分别将左右孩子放入队列,然后从对头开始输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摘要二叉树是树形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类型,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由个根结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作这个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和算法比较简单,特别适合计算机处理。

即使一般形式的树也可简单的转换为二叉树。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是把二叉树的所有结点,按照一定的次序顺序,存储到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遍历二叉树就是沿某有前序遍历、中条搜索路径周游二叉树,对树中每个结点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

在遍历方案中主要序遍历、后序遍历。

现实中有许多应用到二叉树的例子,所以我们要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

在学习中主要掌握怎么求二叉树的高度、叶子结点个数、总结点个数以及熟练三种遍历的方法。

目录第一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及解析 (3)&1.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3)&1.2 设计题目解析 (3)第二章程序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3)&2.1 程序设计的目的 (3)&2.2 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 (3)第三章程序设计的内容 (3)&3.1算法设计的思想 (3)&3.3.程序数据类型 (4)&3.4程序模块分析 (5)&3.3主要的算法源代码 (8)&3.4程序设计的结果 (13)第四章程序设计的优缺点及遇到问题 (15)&4.1程序设计的优缺点 (15)&4.2程序设计遇到的问题 (15)第五章程序设计的总结 (15)&5.1心的总结 (15)第六章参考文献 (16)第一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及解析&1.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二叉树的建立及其应用&1.2 设计题目解析通过这个程序主要掌握三种遍历方案,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以及怎么求二叉树的高度、总结点数、叶子总个数。

并会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第二章程序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2.1 程序设计的目的掌握二叉树的概念和性质、任意二叉树存储结构和任意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并会求二叉树的高度、二叉树总结点个数、二叉树叶子结点,以及熟练掌握三种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叉树操作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叉树的操作学⽣姓名:学号:系部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第⼀章程序要求1)完成⼆叉树的基本操作。

2)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3)实现⼆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4)求⼆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章算法分析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在次⼆叉树上进⾏操作;1先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唯恐则为空操作;否则(1)访问根节点;(2)先序遍历做字数和;(3)先序遍历有⼦树;2中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1)中序遍历做⼦树;(2)访问根节点;(3)中序遍历有⼦树;3后续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为空操作;否则(1)后序遍历左⼦树;(2)后序遍历右⼦树;(3)访问根节点;⼆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三章⼆叉树的基本操作和算法实现⼆叉树是⼀种重要的⾮线性数据结构,是另⼀种树形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节点之多有两棵⼦树(即⼆叉树中不存在度⼤于2的结点),并且⼆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随便颠倒。

1.1⼆叉树创建⼆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形结构组织的若⼲年借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续遍历后续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 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 输出⼆叉树。

3 对⼆叉树进⾏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4 将⼆叉树的遍历打印出来。

⼀.问题描述⼆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型结构组织的若⼲结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输出⼆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二叉平衡树算法实现班级组别:二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9.6.19 组长:学号:05 组员1:学号:33 组员2:学号:组员3:学号:成绩:目录目录一、课题设计任务 (2)二、任务分析 (2)1. 数据逻辑结构(算法描述) (2)2. 关键算法思想 (3)三、概要设计(总体设计) (3)四、详细设计 (4)1. 数据存储结构 (4)2. 各模块流程图及算法 (5)3. 算法效率分析 (9)五、测试 (10)1. 删除 (10)2. 查找 (10)3. 遍历 (10)六、课程设计心得 (10)七、参考文献 (11)八、附录 (11)一、课题设计任务针对给定的序列建立存储结构,实现各种遍历;实现树的生成,实现数据的查找、插入、删除,输出各种遍历。

二、任务分析1.数据逻辑结构(算法描述)//中序--递归void In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InorderTra(root->leftChild); //中序遍历左子树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InorderTra(root->rightChild); //中序遍历右子数}}//前序--递归void Pre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 NULL) {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PreOrderTra(root->leftChild); //前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Tra(root->rightChild); //前序遍历右子数}}//后序--递归void Post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PostOrderTra(root->leftChild); //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Tra(root->rightChild); //后序遍历右子树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求树的最大深度int getDeep(PNode root) {if (!root) {return 0;}int leftDeep = getDeep(root->leftChild) + 1;int rightDeep = getDeep(root->rightChild) + 1;return leftDeep > rightDeep ? leftDeep : rightDeep;}//从根节点开始打印出所有层void printByLevel(PNode root, int deep) {for (int i = 0; i < deep; i++) {LevelOrderTra(root, i);}printf("\n");}2.关键算法思想树的生成过程保持左右平衡,插入删除过程中保证树的平衡。

数据结构树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树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 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树的基本概念,掌握树的定义、基本术语及其应用;2. 学会运用二叉树的特点和性质,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法;3. 掌握常见树结构(如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树、堆等)的特点及操作。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构建并操作树结构,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编写程序实现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如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 能够分析树的算法复杂度,评估不同树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树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据结构的价值。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数据结构》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技能,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依据本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树的基本概念:树的定义、基本术语(根节点、叶子节点、子树、深度、高度等);2. 二叉树: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 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的定义、性质、插入、删除、查找操作;4. 平衡树:平衡二叉树的概念、AVL树的基本操作;5. 堆:堆的定义、性质、最大堆与最小堆的操作、堆排序;6. 树的应用:分析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件系统、组织结构、决策树等。

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数据结构》教材为参考,系统性地安排了树的相关知识。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首先介绍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接着深入学习二叉树及其遍历方法,然后扩展到二叉搜索树、平衡树和堆等特殊树结构,最后探讨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题目 (1)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1.21 课程设计目的 (1)1.22设计要求 (1)1.3课程设计思想 (2)1.4软件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2)第二章概要设计 (3)2.1 数据结构 (3)2.2 所用方法及其原理说明 (3)第三章详细设计 (4)3.1详细设计方案 (4)3.2 模块设计 (4)3.21二叉树定义 (4)3.22 树状显示二叉树设计 (7)3.22 主函数设计 (10)第四章调试和操作说明 (11)4.1 调试 (11)4.2 操作说明 (12)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12)5.1本文的主要工作 (12)5.2 存在问题 (12)5.3心得体会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第一章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树状显示二叉树: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

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

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

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

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

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

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

利用两个队列Q,QI。

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

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

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1.21 课程设计目的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应用、算法的编写、类C语言的算法转换成C(C++)程序并上机调试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的同时能够写出比较规范的设计报告。

严格实施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养的培养和软件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训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1.22设计要求1、课程设计题目每组一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2、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3、设计语言C(C++)不限;14、上机任务1)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定义数据结构的结构体;2)根据程序所要完成的基本要求,设计出完整的算法;3)设计出主程序(main函数),使其成为完整的程序。

6、上机时间:按照实验室上机时间安排计划执行7、无论在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学习和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必须请假。

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1.3课程设计思想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结点至多有两棵子树,即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本设计主要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原理为设计的主体思路,二叉树的性质如下: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i>=1);性质2: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K>=1);性质3:如果一棵有n各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按层次编号,则对任一结点i(1<=i<=n),有:(1)若2i>n,则结点无左孩子,否则其左孩子是结点2i;(2)若2i+1>n,则结点i无右孩子,否则其右孩子为2i+1;另外,本设计利用二叉树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

利用两个队列Q,QI。

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

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

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本设计应用了C语言中的类来自定义头文件,将任务分成多个的模块,增强了可读性和简单性,同时为日后的编写,调试,维护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1.4软件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本设计用到的软件是Microsoft Visual C++ 6.0程序开发软件,Microsoft Visual C++ 6.0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强大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是“真正的程序员”首选的开发工具之一,也是有志于程序设计的程序员、大中专院校学生进入高级程序设计领域的首选软件之一。

Microsoft Visual C++ 6.0程序开发软件提供了一个可视化集成编程环境,能自动生成Windows应用程序的共有部分,帮助程序设计人员直接切入实际功能部分的代码编制主题,从而大大简化了复杂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过程,极大的提高了程序设计的效率,其次, VC++功能强大,内容浩瀚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开发有关C和C++的各种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建立、编辑、浏览、链接和调试等操作。

2第二章概要设计2.1数据结构树状显示二叉树是二叉树的一种自然显示方法,本设计结果将二叉树形象的显示在屏幕上,直观易懂。

因此本设计将对树状显示二叉树的设计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得构造一个数组来存储整个二叉树的结点信息,建立两个队列Q和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

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

然后通过插入排序算法来构造一个二叉树,并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来使二叉树有顺序的存入队列Q,最后通过队列QI使得二叉树树状的显示在屏幕上。

该程序的主要流程图如图2-1所示。

2.2 所用方法及其原理说明本设计主要运用了树的广度优先搜索和队列的先进先出的特点,树的广度优先搜索功能如下:假设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分别从这些邻接点出发依次访问它们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

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

在队列中允许插入的一端叫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叫对头。

队列的示意图如下:图1 二叉树示意图3第三章详细设计3.1详细设计方案本设计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结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

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

用二叉树(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了二叉树的树状显示。

本设计应用了C语言中的类来自定义头文件,将任务分成多个的模块,增强了可读性和简单性,同时为日后的编写,调试,维护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3.2 模块设计本程序包括三部分,即二叉树定义部分(MyHeap.h),树状显示二叉树的实现(MyHeap.cpp)部分以及最重要的主函数部分(main.cpp)。

下面将对各模块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3.21二叉树定义需要显示的二叉树的示意图如下:图2 树状二叉树#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lloc.h>#define TElemType char#define OK 14#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2#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typedef int Status ;#define MAXQSIZE 100typedef struct BiNode{int data;struct BiNode *lchild;struct BiNode *rchild;}BiNode, *BiTree;typedef int ElemType;typedef struct{ElemType *base; /*数组首地址*/int front; /*头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头元素*/int rear; /*尾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SqQueue;typedef struct{int level;int pos;bool enter;int spaceNum;}DisplayInfo;Status insert(BiTree bt,int key){BiTree p,q,newNode;newNode=(BiTree)malloc(sizeof(BiNode));p=NULL;q=bt;while(q){p=q;if(key<q->data)q=q->lchild;elseq=q->rchild;}if(p){if(key<p->data)p->lchild=newNode;5elsep->rchild=newNode;}elsebt=newNode;}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Q->base=(ElemType *)malloc(MAXQSIZE*sizeof(ElemType)); if (!Q->base){printf("分配空间失败!");return OVERFLOW;}Q->front=0;Q->rear=0;return OK;}EnQueue(SqQueue *Q, ElemType e){/* 插入元素e为新的队尾元素 */if ( (Q->rear+1)%MAXQSIZE==Q->front ){printf("队列满了!");return ERROR;}Q->base[Q->rear]=e;Q->rear=(Q->rear+1)%MAXQSIZE;}DeQueue(SqQueue *Q, ElemType *e){/* 删除队头元素,并由e返回其值 */if (Q->front==Q->rear) return ERROR;*e=Q->base[Q->front];Q->front=(Q->front+1)%MAXQSIZE;}Status IsEmpty(SqQueue *Q){if (Q->front==Q->rear) return OK;else return ERROR;}BiTree CreateBiTree(BiTree bt){char ch;6scanf("%c",&ch);if(ch=='.') bt=NULL;else{bt=(BiTree)malloc(sizeof(BiNode)); /* 生成根结点 */bt->data=ch;bt->lchild=CreateBiTree(bt->lchild); /* 生成左子树 */bt->rchild=CreateBiTree(bt->rchild); /* 生成右子树 */}return bt;}程序功能说明:该段程序分别用三个结构体定义了二叉树、队列和树的显示信息,还包含该程序需要用到C语言头文件、数据定义和二叉树的建立、队列的插入与删除等函数,是整个程序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