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60篇)

合集下载

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名单

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名单

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名单附件: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名单序号单位名称作者一级学科论文题目导师姓名代码及名称1 厦门大学王锋0202应用经济学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减排政策评价魏巍贤2 厦门大学李国强0401教育学我国高校贷款效益分析——基于高校办学条件标准的视角邬大光3 厦门大学江飞0701数学Navier-Stokes-Poisson方程组、液晶方程组及相关模型的若干问题谭忠4 厦门大学吴顺情0702物理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与氧化硅的物性模拟研究朱梓忠5 厦门大学匡勤0703化学金属氧化物(ZnO、Sn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郑兰荪6 厦门大学张端午0710生物学RIP3作为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相互转换的分子开关的发现及机理研究韩家淮7 厦门大学郭剑花1202工商管理政治联系、预算软约束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杜兴强8 华侨大学唐群委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导电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及性能研究吴季怀9 福州大学陈敬华0703化学几种新型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陈国南10 福建医科大学胡蓉芳1002临床医学ICU患者睡眠、褪黑激素分泌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姜小鹰注:以上按单位代码及一级学科代码排列。

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名单序号单位名称作者一级学科论文题目导师姓名代码及名称1 厦门大学冯兵0101哲学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乐爱国2 厦门大学邓明0202应用经济学变系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钱争鸣3 厦门大学刘婕0710生物学核受体Nur77、RXR的凋亡通路及调控张晓坤4 厦门大学熊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刘庆林5 厦门大学魏志华1202工商管理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问题与治理李常青6 华侨大学黄国钦0802机械工程基于弧区微段测力的锯切力与能量特征研究徐西鹏7 福州大学孙蒙0703化学锑、镓系列新型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李旦振8 福州大学冯苗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基于硫化镉量子点纳米复合光限幅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詹红兵9 福州大学杨贞标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利用耦合腔QED系统进行量子信息处理郑仕标10 福建农林大学陈继圣0710生物学MoRac1及其互作蛋白在稻瘟病菌产孢和致病过程的作用王宗华11 福建农林大学吴建国0904植物保护水稻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Pns11的核仁定位及其与核仁蛋白Fibrillarin的互作谢联辉12 福建医科大学蔡斌1002临床医学TAT-Ngb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小鼠脑缺血影响的研究王柠13 福建中医药大学梁文娜1006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舌象变化及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李灿东14 福建师范大学盛浩0705地理学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杨玉盛15 福建师范大学张先增0803光学工程脉冲激光诱导生物硬组织消融及其医疗新技术谢树森16 福建师范大学王丽虹1302音乐与舞蹈学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叶松荣注:以上按单位代码及一级学科代码排列。

白光LED 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

白光LED 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

第40卷㊀第12期2019年12月发㊀光㊀学㊀报CHINESEJOURNALOFLUMINESCENCEVol 40No 12Dec.ꎬ2019㊀㊀收稿日期:2019 ̄07 ̄10ꎻ修订日期:2019 ̄08 ̄04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5072)ꎻ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5110ꎬ2018J01551ꎬ2017J01772)ꎻ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光电材料与器件应用)ꎻ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Z160452ꎬJAT160293ꎬJT180296ꎬJAT160457/B201606ꎬJA14207)ꎻ福建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FBJG20180015)ꎻ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ZZ2019J01ꎬZZ2016J40)资助项目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61975072)ꎻ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FujianProvince(2018J05110ꎬ2018J01551ꎬ2017J01772)ꎻProgramforInnovativeResearchTeaminScienceandTechnologyinFujianProvinceUniversity(OptoelectronicMaterialsandDeviceApplication)ꎻ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Fujia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JZ160452ꎬJAT160293ꎬJT180296ꎬJAT160457/B201606ꎬJA14207)ꎻFoundationofFujianProvinceGreatTeachingReform(FBJG20180015)ꎻ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Zhangzhou(ZZ2019J01ꎬZZ2016J40)文章编号:1000 ̄7032(2019)12 ̄1514 ̄09白光LED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沈雪华1ꎬ2ꎬ陈焕庭1ꎬ2∗ꎬ陈赐海1ꎬ2ꎬ林惠川1ꎬ2ꎬ李㊀燕1ꎬ2ꎬ陈福昌1ꎬ2(1.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ꎬ福建漳州㊀363000ꎻ2.福建省光电材料与器件应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ꎬ福建漳州㊀363000)摘要:为分析白光LED的光 ̄电 ̄热特性及其变化ꎬ在热沉温度和驱动电流可控的条件下ꎬ测试了温度㊁电流对白光LED光谱分布的影响ꎬ建立了白光LED光功率和光谱蓝白比(蓝光光谱光功率与白光光谱光功率的比值)预测模型ꎮ相关性分析显示光谱蓝白比㊁色温及司辰节律因子之间高度相关ꎬ光谱蓝白比与色温㊁光谱蓝白比与司辰节律因子均存在线性关系ꎬ表明由光谱分布变化预测光谱色温漂移及其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可能性ꎮ实验结果表明ꎬ白光LED光功率㊁蓝白比㊁色温及司辰节律因子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ꎬ最大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4.22%㊁1.54%㊁1.31%和2.15%ꎻ同时ꎬ白光LED光谱蓝白比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ꎬ用于预测光谱色温及司辰节律因子ꎬ进而评估其光学特性和非视觉生物效应ꎮ关㊀键㊀词:白光LEDꎻ功率预测ꎻ色温漂移ꎻ司辰节律因子ꎻ非视觉生物效应中图分类号:TN312.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DOI:10.3788/fgxb20194012.1514SpectralCharacteristicsandCircadianActionFactorofWhiteLEDsSHENXue ̄hua1ꎬ2ꎬCHENHuan ̄ting1ꎬ2∗ꎬCHENCi ̄hai1ꎬ2ꎬLINHui ̄chuang1ꎬ2ꎬLIYan1ꎬ2ꎬCHENFu ̄chang1ꎬ2(1.DepartmentofPhys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ꎬMinnanNormalUniversityꎬZhangzhou363000ꎬChinaꎻ2.OptoelectronicMaterialsandDeviceApplicationIndustryTechnologicalDevelopmentBaseofFujianProvinceꎬZhangzhou3630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ꎬE ̄mail:htchen23@qq.comAbstract:Toanalyzetheoptical ̄electrical ̄thermalcharacteristicsofwhiteLEDsꎬeffectsoftempera ̄tureandcurrentonthespectralpowerdistributionofthewhiteLEDweretestedunderthecontrolla ̄bleheatsinktemperatureandcurrent.Onthebasisꎬpredictionmodelsforspectralopticalpowerandblue ̄whiteratio(theratiobetweenblueopticalpowerandwhiteopticalpower)ofthewhiteLEDwereproposed.Correlationanalysisprovedthattheblue ̄whiteratiowashighlycorrelatedwiththecorrelatedcolortemperature(CCT)aswellascircadianactionfactor(CAF).Moreoverꎬlinearre ̄lationshipsbothexistbetweenblue ̄whiteratioandCCTꎬandbetweenblue ̄whiteratioandCAF.Itindicatesthepossibilitywhichqualitativelypredictingcolortemperaturedriftandnon ̄visualbiologi ̄caleffectsofthewhitespectrumfromchangingspectralpowerdistribution.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ꎬthemaximumpredictionerrorsofspectralopticalpowerꎬblue ̄whiteratioꎬCCTandCAFofthewhiteLEDwerewithin4.22%ꎬ1.54%ꎬ1.31%and2.15%ꎬrespectively.Meanwhileꎬthespectralblue ̄whiteratiocanbeusedasaneffectivemethodtopredictCCTandCAFofthespectrumꎬ. All Rights Reserved.㊀第12期沈雪华ꎬ等:白光LED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1515㊀andthustoevaluatethespectralopticalpropertiesandnon ̄visualbiologicaleffects.Keywords:whiteLEDsꎻopticalpowerpredictionꎻcolortemperaturedriftꎻcircadianactionfactorꎻnon ̄visualbio ̄logicaleffects1㊀引㊀㊀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ꎬLED)因具有低功耗㊁长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ꎬ近年逐渐向通用照明领域普及[1 ̄3]ꎮ在白光LED制造中ꎬ以蓝光GaN基LED芯片与YAGʒCe荧光粉结合的方式最为普遍ꎮ通用照明中ꎬLED器件通常集成了多个LED芯片ꎬ且输入功率随着应用需求的提高不断增大ꎬ导致器件内部热量聚集[4]ꎮ而蓝光LED芯片和荧光粉均具有温度敏感特性ꎬ高温环境下蓝光GaN基LED芯片和荧光粉的光学特性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ꎬ引起光谱功率㊁光通量㊁色温等光学参数的变化ꎬ最终影响照明质量[5 ̄6]ꎮ因此ꎬ大功率白光LED器件的热效应和热管理成为当前LED研究和制造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7]ꎮ光照除了提供视觉信息ꎬ还参与生物节律㊁大脑认知等生理功能的调节ꎬ即所谓 非视觉生物效应 ꎮ作为新一代照明光源ꎬLED的非视觉生物效应更为明显ꎬ相关研究不断深入ꎮ司辰节律因子(CircadianactionfactorꎬCAF)是由Berman提出的用以表征光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强度的因子ꎬ在多数研究中被采用[8]ꎮ郑莉莉等[9]通过计算三基色白光LED光源在不同电流下的司辰节律因子ꎬ对可调色温的三基色白光LED光源进行非视觉效应研究ꎮ宋丽妍等着重探讨了以LED为背光源的平板显示屏对人体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10]ꎮ鲁玉红等针对人体在不同波长蓝光LED照射下的反应进行了研究[11]ꎮ陈仲林等将光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用于指导住宅㊁隧道和教室等场所的照明工程建设[12 ̄13]ꎮ本文通过测试研究了白光LED的光 ̄电 ̄热特性及其变化ꎬ建立了白光LED光功率及光谱蓝白比预测模型ꎬ分析了光谱蓝白比与色温㊁司辰节律因子的相关性ꎮ研究发现驱动电流和温度改变时ꎬ白光LED辐射光谱中的蓝光发射光谱和荧光粉发射光谱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ꎬ进而引起光功率改变㊁色温漂移和司辰节律因子变化ꎮ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白光LED光功率和光谱蓝白比预测模型及其建立过程的正确性ꎬ表明了根据光谱蓝白比预测其色温漂移和非视觉生物效应强弱的合理性ꎬ可用于对特定白光LED光学性能的预测㊁分析和改进ꎮ2㊀白光LED光谱的光 ̄电 ̄热特性2.1㊀白光LED光谱的光 ̄热特性分析白光LED器件中ꎬ蓝光LED芯片发出的初始蓝光一部分被荧光粉吸收并转化为黄光ꎬ透射的蓝光和转换的黄光混合形成白光ꎮ蓝光LED芯片辐射蓝光以及荧光粉层辐射黄光的过程都伴随着热量的产生ꎮ因实际散热条件有限ꎬ白光LED器件内部热量无法及时传导ꎬ芯片结温和荧光粉层温度随着热量积累逐渐升高ꎬ导致芯片和荧光粉层光学性能下降ꎮ为探讨温度对LED芯片及荧光粉层的作用ꎬ本文在一定电流驱动下ꎬ通过改变热沉温度测试了白光LED的光谱分布变化ꎬ如图1ꎮ其中ꎬ驱动电流为350mAꎬ温度范围为25~85ħꎬ测试间隔为15ħꎮ3450750姿/nmIntensity/(mW·nm-1)42150040085℃25℃25℃40℃55℃70℃85℃700650600550图1㊀350mA电流驱动下白光LED的光谱功率分布Fig.1㊀SpectralpowerdistributionofwhiteLEDwithinjec ̄tioncurrentof350mA图1中ꎬ以虚线为界ꎬ左边为蓝光光谱分布ꎬ右边为荧光光谱分布ꎮ由图1可见ꎬ蓝光LED芯片发射峰强度明显随温度升高而降低ꎬ并且由于能带随着温度升高而收缩ꎬ其光谱整体红移ꎮ对于荧光光谱而言ꎬ因蓝光LED芯片激发波长受温度影响发生偏移ꎬ与荧光粉发射光谱匹配度降低ꎬ转换的黄光减少ꎬ导致荧光光谱强度整体呈下降. All Rights Reserved.1516㊀发㊀㊀光㊀㊀学㊀㊀报第40卷趋势ꎮ蓝光光谱光功率和荧光光谱光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ꎮ3003080T /℃O p t i c a l p o w e r /m W40020015050402070605025035010090P opt,b(w)P opt,b(w)图2㊀350mA电流驱动下蓝光光谱光功率和荧光光谱光功率Fig.2㊀Opticalpowerofbluespectrumandphosphorspec ̄trumwithinjectioncurrentof350mA图2中ꎬPoptꎬb(w)表示蓝光光谱光功率ꎬPoptꎬp(w)表示荧光光谱光功率ꎮ保持驱动电流为350mAꎬ当热沉温度控制为25ħ时ꎬ蓝光光谱光功率为114.09mWꎬ荧光光谱光功率为289.04mWꎻ当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时ꎬ蓝光光谱光功率降至110.57mWꎬ荧光光谱光功率降至258.65mWꎬ二者下降幅度分别为3.09%和10.51%ꎮ观察图2可见ꎬ蓝光光谱光功率和荧光光谱光功率均与热沉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ꎬ则可设Poptꎬb(w)(IFꎬ0ꎬT)=a1T+a2ꎬ(1)Poptꎬp(w)(IFꎬ0ꎬT)=b1T+b2ꎬ(2)其中ꎬa1㊁a2㊁b1㊁b2均为常数ꎬ可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而获得ꎮa1㊁b1分别表示蓝光光谱光功率㊁荧光光谱光功率随热沉温度的变化系数ꎬ由两曲线倾斜程度可知a1<b1<0ꎮ从图2及二者功率下降幅度可见ꎬ荧光粉层受温度的影响较大ꎬ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温度升高ꎬGaN基蓝光芯片晶格振动加强ꎬ缺陷周围的载流子非辐射复合加剧ꎬ内量子效率下降ꎬ产生的初始蓝光能量减少[2]ꎻ(2)蓝光峰值波长因热效应发生红移ꎬ使得与荧光粉的匹配度下降[14]ꎻ(3)温度升高ꎬYAG荧光粉Ce3+4f基态与5d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减小ꎬ光转换效率下降[15]ꎮ蓝光光谱功率在温度升高时变化不大ꎬ原因在于:虽然蓝光芯片辐射的初始蓝光随温度升高而减少ꎬ但荧光粉层因热效应致使吸收的蓝光能量也减少ꎬ因而透射的蓝光辐射通量减少不明显ꎮ2.2㊀白光LED光谱的光 ̄电特性分析白光LED器件中ꎬGaN基蓝光LED芯片会将注入电能转化为初始蓝光并射入荧光粉层ꎬ驱动电流的大小决定了初始蓝光光谱的光功率ꎮ此外ꎬ驱动电流不同意味着加载功率不同ꎬ则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封装器件内部聚集热量亦不同ꎬ引起GaN基芯片和荧光粉的热猝灭效应也存在差异ꎮ载流子密度在量子阱区域的速率方程[16]如下:dndt=Jqd-An-Bn2-Cn3-JLqd1ꎬ(3)在稳态条件下ꎬdndt=0ꎬ则Jqd=An+Bn2+Cn3+JLqd1ꎬ(4)其中ꎬJ为电流密度ꎬq为单位电荷量ꎬd为有源区厚度ꎬAn为非辐射复合率ꎬBn2为辐射复合率ꎬCn3为俄歇复合率ꎬJL为漏电流密度ꎬd1为在P型束缚层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ꎮ俄歇复合率Cn3取决于材料能带结构ꎬ且Cn3ʈexp-3Eg2kTæèçöø÷ꎮ对于窄能带结构LED(如InGaAsP ̄LED)ꎬ其n3较大ꎬ俄歇复合率较强ꎮ对于宽禁带结构LED(如AlGaInP ̄LEDꎬGaN ̄LED)ꎬ因其n3较小ꎬ俄歇复合率很低ꎬ在老化过程中ꎬ认为基本不变ꎬ故可不予考虑ꎮ一般在双异质结和多量子阱结构中JL≪Jꎬd1ʈdꎮ非辐射复合速率An取决于缺陷密度NT:Anʈn(τp+τn)ʈnσυNT2ꎬ(5)其中ꎬτn=1σnυnNTꎬτp=1σpυpNTꎬτp和τn分别为电子和空穴寿命ꎬσ为俘获截面ꎬυ为热速率ꎮ在低电流密度范围ꎬn很小ꎬAn>Bn2ꎬ该范围内光功率与电流密度关系如下式所示:LʈBn2ʈBA2Jqd()2ꎬ(6)在大电流密度范围ꎬBn2>Anꎬ则光功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为:L=Bn2ʈJedꎬ(7)在大电流区域ꎬ理想情况下LED光功率将与输入电流近似成线性比例ꎮ但在实际情况下ꎬ随着电. All Rights Reserved.㊀第12期沈雪华ꎬ等:白光LED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1517㊀流增大ꎬLED有源区产生的热量将在器件内部急剧累积ꎬ造成内量子以及外量子效率下降[17]ꎬ因此光功率与输入电流不能成理想线性比例ꎮ从以上讨论可知ꎬLED光功率 ̄电流特性曲线可分为非线性和线性两个区域ꎮ非线性区域内ꎬ有源区缺陷密度将直接影响光功率大小ꎬ导致光功率非线性变化ꎮ而线性区域由于非辐射复合通道趋于饱和状态ꎬ非辐射复合变化对光功率影响不明显[18]ꎮ由于本文研究采用控温热沉控制LED芯片温度ꎬLED芯片有源区的热量可及时传导至外界ꎬ即LED输出光功率和负载电流为线性关系:Poptꎬb(w)(IFꎬT0)=c1IF+c2ꎬ(8)Poptꎬp(w)(IFꎬT0)=d1IF+d2ꎬ(9)其中ꎬc1㊁c2㊁d1㊁d2均为常数ꎬ可利用曲线拟合由测量数据获得ꎮc1㊁d1分别表示蓝光光谱光功率㊁荧光光谱光功率随驱动电流的变化系数ꎮ通过改变驱动电流测试白光LED的光谱分布变化ꎬ如图3所示ꎬ其中ꎬ热沉温度控制为55ħꎬ电流范围为200~450mAꎬ测试间隔为50mAꎮ3450750姿/nmI n t e n s i t y /(m W ·n m -1)4210500400450mA200mA 250mA 300mA 350mA 400mA 450mA700650600550200mA图3㊀恒温55ħ下白光LED的光谱功率分布Fig.3㊀SpectralpowerdistributionofwhiteLEDwithheatsinktemperatureof55ħ图3表明ꎬ当热沉温度一定时ꎬ白光LED发出的蓝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均随驱动电流发生较大变化ꎬ电流对二者影响作用明显ꎮ蓝光光谱光功率与荧光光谱光功率随电流的变化趋势如图4ꎮ图4中ꎬ保持热沉温度为55ħꎬ当驱动电流为200mA时ꎬ蓝光光谱光功率为66.14mWꎬ荧光光谱光功率为166.97mWꎻ当驱动电流增加到450mA时ꎬ蓝光光谱光功率为142.78mWꎬ荧光光谱光功率为342.56mWꎬ二者增加幅度分别为115.88%和105.16%ꎮ300200450Input current /mAO p t i c a l p o w e r /m W40020015050250150400350300250350100500P opt,b(w)P opt,p(w)图4㊀恒温55ħ下的蓝光光谱光功率和荧光光谱光功率Fig.4㊀Opticalpowerofbluespectrumandphosphorspec ̄trumwithheatsinktemperatureof55ħ2.3㊀白光LED光谱功率预测白光LED输出的白光由蓝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构成ꎬ假设Poptꎬw为白光LED输出光功率ꎬ则有Poptꎬw=Poptꎬb(w)+Poptꎬp(w)ꎬ(10)同时考虑驱动电流和热沉温度对光谱的影响[19]ꎬ当热沉温度为恒定值时ꎬLED输出光功率与负载电流呈线性函数ꎻ当负载电流为恒定值时ꎬLED输出光功率与热沉温度呈线性函数ꎻ进而可构建蓝光光谱光功率值和荧光光谱光功率值分别与负载电流和热沉温度之间的二维函数:Poptꎬb(w)(IFꎬT)=(a1T+a2)(c1IF+c2)eꎬ(11)Poptꎬp(w)(IFꎬT)=(b1T+b2)(d1IF+d2)fꎬ(12)其中e㊁f分别为白光LED在工作点(IFꎬ0㊁T0)的蓝光光谱光功率值和荧光光谱光功率值ꎮ因此ꎬ白光LED总输出光功率为:Poptꎬw(IFꎬT)=(a1T+a2)(c1IF+c2)e+(b1T+b2)(d1IF+d2)fꎬ(13)由于a1㊁a2㊁b1㊁b2㊁c1㊁c2㊁d1㊁d2㊁e㊁f均为常数ꎬ公式(13)表明ꎬ白光LED光功率是关于驱动电流和热沉温度的函数ꎮ若已知驱动电流和热沉温度ꎬ可根据公式(13)预测白光LED的光功率ꎮ3㊀色温漂移及非视觉生物效应分析3.1㊀光谱色温漂移分析相对色温(CorrelatedcolortemperatureꎬCCT). All Rights Reserved.1518㊀发㊀㊀光㊀㊀学㊀㊀报第40卷是评价白光品质的一个重要光学指标ꎬ其值主要取决于白光光谱中蓝光成分的比例(本文简称蓝白比)ꎮ当光谱蓝白比增大时ꎬ色温值将增大ꎬ白光向冷白方向漂移ꎻ反之色温减小ꎬ白光向暖白方向漂移[6ꎬ20 ̄21]ꎮ从前文分析可知ꎬ热沉温度和驱动电流会影响白光光谱中蓝光光谱和荧光光谱ꎬ因而可能改变光谱中的蓝光比例ꎬ引起色温漂移ꎮ设光谱蓝白比为kꎬ则有k(IFꎬT)=Poptꎬb(w)Poptꎬw=f(a1T+a2)(c1IF+c2)f(a1T+a2)(c1IF+c2)+e(b1T+b2)(d1IF+d2)ꎬ(14)可见ꎬ光谱蓝白比k亦是关于驱动电流和热沉温度的函数ꎮ驱动电流或热沉温度的改变ꎬ不仅会引起白光LED光功率的变化ꎬ也会导致色温漂移ꎮ若已知白光LED的驱动电流和热沉温度变化情况ꎬ则可由公式(14)评价光谱色温漂移趋势ꎮ将热沉温度55ħ㊁电流200~450mA及驱动电流350mA㊁热沉温度25~85ħ对应各工作点的光谱蓝白比k与色温CCT作相关性分析ꎬ如图5所示ꎮkC C T /K58500.2850.2800.2950.2905750570056000.300565058005900图5㊀测试白光LED光谱蓝白比k与色温CCT之间的关系Fig.5㊀RelationshipbetweenmeasuredresultsofkandCCTforwhiteLED可见ꎬ光谱蓝白比k与光谱色温KCCT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度ꎬ设二者关系如下:KCCT=g1k+g2ꎬ(15)其中g1㊁g2均为常数ꎮ显然ꎬ光谱蓝白比k的变化可以反映其色温漂移情况ꎮ3.2㊀光谱司辰节律因子变化分析光的非视觉生物效应主要通过本征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retinalganglioncellꎬipRGC)控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ꎬ进而参与人体生理节律的调节[22]ꎮ司辰节律因子能反映光源对人体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ꎬ数值越大影响越大ꎬ其定义如下[23 ̄24]:acv=ʏ780380P(λ)C(λ)dλʏ780380P(λ)V(λ)dλꎬ(16)其中ꎬacv为司辰节律因子(CAF)ꎻP(λ)为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ꎻC(λ)是由Gall等提出的光谱生理响应曲线[25]ꎬ峰值波长在450nm附近ꎻV(λ)为明视觉下的光谱光视效率函数ꎬ峰值波长为555nmꎮC(λ)及V(λ)曲线如图6所示ꎬC(λ)主要覆盖蓝光波段ꎬ说明人体在该波段的生物敏感度较高ꎬ而V(λ)主要覆盖黄光波段ꎬ说明人体在该波段的视觉敏感度较高ꎮ白光光谱中的蓝光成分增加时ꎬ意味着白光光谱与生理响应曲线的重叠部分增加ꎬ光谱的司辰节律因子必然增大ꎬ此时光谱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应作用增强ꎮ很显然ꎬ光谱的蓝白比k变化将导致司辰节律因子(CAF)的变化ꎬk增大时ꎬCAF增大ꎬk减小时ꎬCAF也减小ꎮ姿/nmR e l a t i v e i n t e n s i t y0.85007006000.60.400.24001.0C (姿)V (姿)图6㊀光谱生理响应曲线C(λ)和明视觉光视效率曲线V(λ)Fig.6㊀Spectralphysiologicalresponsecurveandspectrallu ̄minousefficiencycurve对热沉温度55ħ㊁电流200~450mA及驱动电流350mA㊁热沉温度25~85ħ各工作点的光谱蓝白比k与司辰节律因子(CAF)进行相关性分析ꎬ如图7所示ꎮ显然ꎬ光谱蓝白比k与司辰节律因子(CAF)之间同样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度ꎬ设二者关系如下:acv=h1k+h2ꎬ(17)其中h1㊁h2均为常数ꎮ光谱蓝白比k的变化反映. All Rights Reserved.㊀第12期沈雪华ꎬ等:白光LED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1519㊀kCAF0.570.2850.2800.2950.2900.580.560.550.540.530.300图7㊀测试白光LED光谱蓝白比k与司辰节律因子CAF之间的关系Fig.7㊀RelationshipbetweenmeasuredresultsofkandCAFforwhiteLED了司辰节律因子的变化ꎬ因而可用于评价光谱产生的非视觉生物效应ꎮ由图5㊁图7及其分析表明ꎬ光谱蓝白比k与色温CCT及司辰节律因子(CAF)均高度线性相关ꎮ因此ꎬ光谱色温CCT和CAF跟随温度及驱动电流的变化规律应与蓝白比k的变化趋于一致ꎮ当驱动电流不变㊁温度升高时ꎬ色温值和司辰节律因子应增大ꎬ白光向冷白方向漂移ꎬ光谱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影响增强ꎮ当温度恒定㊁驱动电流增加时ꎬ色温值和司辰节律因子也应增大ꎬ白光向冷白方向漂移ꎬ光谱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影响亦增强ꎮ4㊀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文通过HAAS ̄2000高精度快速光谱仪及专用积分球对YAGʒCe荧光材料封装的白光LED进行光学测量ꎬ完成实验验证ꎮ其中恒流驱动由上位机控制软件控制ꎬ而LED恒温设置和调整则由CL ̄200温控装置实现ꎮ图8㊁9分别为白光LED在不同温度及不同电流驱动下对应光功率㊁蓝白比k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比情况ꎮ温度测试范围为25~85ħꎬ测试间隔为5ħꎻ电流测试范围为150~500mAꎬ测试间隔为50mAꎮ在图8(a)光功率预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光功率为190.91mWꎬ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光功率降至174.36mWꎬ降低8.67%ꎬ下降速率为0.2758mW/ħ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光功率为558.56mW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光功率降至510.83mWꎬ降低8.55%ꎬ下降速率为0.7955mW/ħꎮ在图8(b)光功率实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光功率为183.19mW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光功率降至169.30mWꎬ降低7.58%ꎬ下降速率为0.2315mW/ħ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光功率为553.69mW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光功率600500400300200100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T /℃O p t i c l p o w e r /m W(a )600500400300200100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 /mAT /℃O p t i c l p o w e r /m W(b )I /mA图8㊀白光LED光功率输出ꎮ(a)预测值ꎻ(b)实测值ꎮFig.8㊀OpticalpowerofwhiteLED.(a)Predictions.(b)Measurements.0.320.290.280.270.26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 /mAT /℃k(a )0.300.290.280.270.2630253540455055606575708085150250350450I /mAT /℃k (b )0.250.300.310.250.310.32图9㊀白光光谱蓝白比kꎮ(a)预测值ꎻ(b)实测值ꎮFig.9㊀Blue ̄whiteratiok.(a)Predictions.(b)Measure ̄ments.. All Rights Reserved.1520㊀发㊀㊀光㊀㊀学㊀㊀报第40卷降至502.91mWꎬ降低9.17%ꎬ下降速率为0.8463mW/ħꎮ㊀经计算ꎬ光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4.22%ꎬ平均相对误差为1.05%ꎬ误差值较小ꎮ白光LED光功率对比图和数据分析均表明ꎬ白光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度较高ꎬ由此验证了光功率预测模型的正确性ꎮ在图9(a)光谱蓝白比k预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蓝白比k为0.2707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增大至0.2872ꎬ增幅为6.10%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蓝白比k为0.2870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增大至0.3041ꎬ增幅为5.96%ꎮ在图9(b)光谱蓝白比k实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蓝白比k为0.2723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增大至0.2916ꎬ增幅为7.08%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蓝白比k为0.2891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增大至0.3040ꎬ增幅为5.15%ꎮ经计算ꎬ蓝白比k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绝对误差为0.0038ꎬ平均绝对误差为0.0011ꎬ最大相对误差为1.54%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39%ꎮ图9和分析数据显示ꎬ光谱蓝白比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度较高ꎬ验证了光谱蓝白比预测模型的正确性ꎮ根据光谱蓝白比k的预测值及公式(15)㊁(17)ꎬ可进一步预测光谱色温CCT和司辰节律因子的变化情况ꎬ分别如图10㊁11所示ꎮ在图10(a)的光谱色温CCT预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色温为5492K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色温升高至5711Kꎬ光谱向冷白方向漂移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色温为5710K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色温升高至5936Kꎬ光谱亦向冷白方向漂移ꎮ在图10(b)的光谱色温CCT实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色温为5538K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色温升高至5787Kꎬ光谱向冷白方向漂移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色温为5730K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色温升高至5944Kꎬ光谱亦向冷白方向漂移ꎮ在图11(a)司辰节律因子(CAF)预测数据中ꎬ60005900580057005600540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mAT/℃CCT/K(a)550060005900580057005600540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mAT/℃CCT/K(b)5500图10㊀白光光谱色温CCTꎮ(a)预测值ꎻ(b)实测值ꎮFig.10㊀CCTofwhitespectrum.(a)Predictions.(b)Measurements.0.580.560.540.5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mAT/℃CAF(a)0.520.600.580.560.540.5030253540455055606570758085150250350450I/mAT/℃CAF(b)0.520.60图11㊀白光光谱司辰节律因子(CAF).(a)预测值ꎻ(b)实测值ꎮFig.11㊀CAFofwhitespectrum.(a)Predictions.(b)Measurements.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CAF为0.5078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CAF增大为0.5463ꎬ光谱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增强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CAF为0.5461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CAF增大为0.5860ꎬ光谱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 All Rights Reserved.㊀第12期沈雪华ꎬ等:白光LED光谱特性及司辰节律因子1521㊀应的影响亦增强ꎮ在图11(b)司辰节律因子(CAF)实测数据中ꎬ15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CAF为0.5131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CAF增大为0.5584ꎬ光谱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增强ꎮ在500mA恒流驱动下ꎬ热沉温度为25ħ时ꎬCAF为0.5486ꎻ若热沉温度升高到85ħꎬ则CAF增大为0.5853ꎬ光谱对人体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亦增强ꎮ经计算ꎬ色温CCT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绝对误差为75.64Kꎬ平均绝对误差为15.10Kꎬ最大相对误差为1.31%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26%ꎻ司辰节律因子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绝对误差为0.0120ꎬ平均绝对误差为0.0027ꎬ最大相对误差为2.15%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49%ꎮ图10㊁11及数据分析证明了光谱蓝白比k㊁色温CCT和司辰节律因子(CAF)三者之间的高度相关性ꎬ同时验证了公式(15)和(17)的正确性ꎮ5㊀结㊀㊀论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ꎬ研究了白光LED的光 ̄电 ̄热特性ꎮ通过控制热沉温度和驱动电流ꎬ讨论了温度和电流对白光中的蓝光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ꎬ建立了白光LED光功率预测模型ꎮ通过白光光谱成分变化ꎬ讨论了光谱蓝白比(蓝光光谱光功率与白光光谱光功率的比值)与温度㊁电流的关系ꎬ并建立光谱蓝白比k预测模型ꎮ相关性分析显示了光谱蓝白比k与色温CCT及司辰节律因子(CAF)高度相关ꎬ光谱色温漂移及非视觉生物效应与蓝白比k的变化趋于一致ꎮ实验结果显示ꎬ白光LED光功率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22%ꎬ平均相对误差为1.05%ꎻ蓝白比k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4%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39%ꎻ色温CCT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31%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26%ꎻ司辰节律因子CAF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15%ꎬ平均相对误差为0.49%ꎮ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及其建立过程的正确性ꎮ同时ꎬ实际光谱中蓝白比k㊁色温CCT和司辰节律因子(CAF)分布及变化规律一致ꎬ表明了由光谱蓝白比评价光谱色温漂移和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合理性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NIANLXꎬPEIXMꎬZHAOZLꎬetal..Reviewofopticaldesignsforlight ̄emittingdiodepackaging[J].IEEETrans.Compon.Packag.Manuf.Technol.ꎬ2019ꎬ9(4):642 ̄648.[2]LUOXBꎬHURꎬLIUSꎬetal..Heatandfluidflowinhigh ̄powerLEDpackagingandapplications[J].Prog.EnergyCombust.Sci.ꎬ2016ꎬ56:1 ̄32.[3]MAYPꎬSUNJꎬLUOXB.Multi ̄wavelengthphosphormodelbasedonfluorescentradiativetransferequationconsideringre ̄absorptioneffect[J].J.Lumin.ꎬ2019ꎬ209:109 ̄115.[4]KWONSBꎬJEONGSGꎬCHOISHꎬetal..Designofbinder ̄freephosphorpasteforwarmwhiteLEDs[J].Opt.Mater.ꎬ2018ꎬ84:184 ̄188.[5]钟文姣ꎬ魏爱香ꎬ招瑜.结温对GaN基白光LED光学特性的影响[J].发光学报ꎬ2013ꎬ34(9):1203 ̄1207.ZHONGWJꎬWEIAXꎬZHAOY.DependenceofGaN ̄basedwhiteLEDcolorimetricparametersonjunctiontemperature[J].Chin.J.Lumin.ꎬ2013ꎬ34(9):1203 ̄1207.(inChinese)[6]CHENHTꎬHUISY.Dynamicpredictionofcorrelatedcolortemperatureandcolorrenderingindexofphosphor ̄coatedwhitelight ̄emittingdiodes[J].IEEETrans.Ind.Electron.ꎬ2014ꎬ61(2):784 ̄797.[7]WANGXXꎬJINGLꎬWANGYꎬetal..TheinfluenceofjunctiontemperaturevariationofLEDonthelifetimeestimationduringacceleratedagingtest[J].IEEEAccessꎬ2019ꎬ7:4773 ̄4781.[8]BERMANSM.Anewretinalphotoreceptorshouldaffectlightingpractice[J].Light.Res.Technol.ꎬ2008ꎬ40(4):373 ̄376.[9]郑莉莉ꎬ郭自泉ꎬ严威ꎬ等.三基色白光LED的司辰节律因子研究[J].发光学报ꎬ2016ꎬ37(11):1384 ̄1389.ZHENGLLꎬGUOZQꎬYANWꎬetal..InvestigationonthecircadianactionfactorofRGBwhiteLEDs[J].Chin.J.Lu ̄min.ꎬ2016ꎬ37(11):1384 ̄1389.(inChinese)[10]宋丽妍ꎬ李俊凯ꎬ牟同升.以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的平板显示对人体非视觉的影响[J].光子学报ꎬ2013ꎬ42(7): . All Rights Reserved.1522㊀发㊀㊀光㊀㊀学㊀㊀报第40卷768 ̄771.SONGLYꎬLIJKꎬMOUTS.Non ̄visualeffectsofflatpaneldisplaywithlightemittingdiodebacklightonhuman[J].ActaPhoton.Sinicaꎬ2013ꎬ42(7):768 ̄771.(inChinese)[11]鲁玉红ꎬ王毓蓉ꎬ金尚忠ꎬ等.不同波长蓝光LED对人体光生物节律效应的影响[J].发光学报ꎬ2013ꎬ34(8):1061 ̄1065.LUYHꎬWANGYRꎬJINSZꎬetal..InfluenceofdifferentwavelengthblueLEDonhumanopticalbiorhythmeffect[J].Chin.J.Lumin.ꎬ2013ꎬ34(8):1061 ̄1065.(inChinese)[12]陈仲林ꎬ李毅ꎬ杨春宇ꎬ等.道路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ꎬ2007ꎬ18(3):1 ̄5.CHENZLꎬLIYꎬYANGCYꎬetal..Studyonphotobiomodulationofroadlighting[J].Chin.Illumin.Eng.J.ꎬ2007ꎬ18(3):1 ̄5.(inChinese)[13]陈仲林ꎬ胡英奎ꎬ翁季.用司辰视觉研究道路照明安全[J].照明工程学报ꎬ2007ꎬ18(1):31 ̄34.CHENZLꎬHUYKꎬWENGJ.Studyonroadlightingsafetywithcitopic[J].Chin.Illumin.Eng.J.ꎬ2007ꎬ18(1):31 ̄34.(inChinese)[14]肖华ꎬ吕毅军ꎬ徐云鑫ꎬ等.传统白光LED与远程荧光粉白光LED的发光性能比较[J].发光学报ꎬ2014ꎬ35(1):66 ̄72.XIAOHꎬLYUYJꎬXUYXꎬetal..ThedifferenceofluminousperformancebetweentraditionalphosphorpackagingLEDandremotephosphorLED[J].Chin.J.Lumin.ꎬ2014ꎬ35(1):66 ̄72.(inChinese)[15]LINCCꎬZHENGYSꎬCHENCHꎬetal..ImprovingopticalpropertiesofwhiteLEDfabricatedbyablueLEDchipwithyellow/redphosphors[J].J.Electrochem.Soc.ꎬ2010ꎬ157(9):H900 ̄H903.[16]GRILLOTPNꎬKRAMESMRꎬZHAOHMꎬetal..SixtythousandhourlightoutputreliabilityofAlGaInPlightemittingdi ̄odes[J].IEEETrans.DeviceMater.Reliab.ꎬ2006ꎬ6(4):564 ̄574.[17]LIJSꎬTANGYꎬLIZTꎬetal..Effectofquantumdotscatteringandabsorptionontheopticalperformanceofwhitelight ̄emittingdiodes[J].IEEETrans.ElectronDev.ꎬ2018ꎬ65(7):2877 ̄2884.[18]PURSIAINENOꎬLINDERNꎬJAEGERAꎬetal..Identificationofagingmechanismsintheopticalandelectricalcharacter ̄isticsoflight ̄emittingdiodes[J].Appl.Phys.Lett.ꎬ2001ꎬ79(18):2895 ̄2897.[19]CHENHTꎬLEEATLꎬTANSCꎬetal..Dynamicopticalpowermeasurementsandmodelingoflight ̄emittingdiodesbasedonaphotodetectorsystemandphoto ̄electro ̄thermaltheory[J].IEEETrans.PowerElectron.ꎬ2019ꎬ34(10):10058 ̄10068.[20]周锦荣ꎬ陈焕庭ꎬ周小方.白光LED色温的非线性动态预测模型[J].发光学报ꎬ2016ꎬ37(1):106 ̄111.ZHOUJRꎬCHENHTꎬZHOUXF.Nonlineardynamicpredictionmodelofwhiteledcolortemperature[J].Chin.J.Lu ̄min.ꎬ2016ꎬ37(1):106 ̄111.(inChinese)[21]YEHYꎬKOHSWꎬYUANCꎬetal..Electrical ̄thermal ̄luminous ̄chromaticmodelofphosphor ̄convertedwhitelight ̄emit ̄tingdiodes[J].Appl.Therm.Eng.ꎬ2014ꎬ63(2):588 ̄597.[22]GUOZQꎬLIUKꎬZHENGLLꎬetal..Investigationonthree ̄humpphosphor ̄coatedwhitelight ̄emittingdiodesforhealthylightingbygeneticalgorithm[J].IEEEPhoton.J.ꎬ2019ꎬ11(1):8200110.[23]GALLDꎬLAPUENTEV.Beleuchtungsrelevanteaspektebeiderauswahleinesförderlichenlampenspektrums[J].Lichtꎬ2002ꎬ54(7 ̄8):860 ̄871.[24]BELLIALꎬSERACENIM.Aproposalforasimplifiedmodeltoevaluatethecircadianeffectsoflightsources[J].Light.Res.Technol.ꎬ2014ꎬ46(5):493 ̄505.[25]GALLD.Themeasurementofcircadianradiationquantities[C].ProceedingsofLichtandGesundheitꎬBerlinꎬ2004.沈雪华(1989-)ꎬ女ꎬ福建漳州人ꎬ博士ꎬ讲师ꎬ2016年于重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ꎬ主要从事智能检测与控制㊁半导体照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ꎮE ̄mail:fj_sxh39@163.com陈焕庭(1982-)ꎬ男ꎬ福建漳州人ꎬ博士ꎬ教授ꎬ2010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ꎬ主要从事半导体照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ꎮE ̄mail:htchen23@q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姓名:李仕贵职称:教授毕业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最高学位:博士所属学院:水稻所职务:副所长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专业1: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课程:分子遗传学发表论文:1.Genetic analysis of rice gain quality, Theor Appl Genet, 1999, 98: 502-5082.Identification of Two Blast Resistance Genes in a Rice Variety, Digu, J. Phytopathology, 2004, 152(2): 77-853.Molecular tagging of a genic male-sterile gene in rice. Chines主要成果及获奖:1.“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获2000年度国10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应用研究”获2004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选育与应用”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姓名:汤浩茹职称:教授毕业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最高学位:博士所属学院:林学园艺学院职务:副院长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专业1:果树学专业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生班讨论》《果树学进展》,《果树育种学专题》,《果树种质资源学》发表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收录5篇。

主要成果及获奖:2002年度高等学校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姓名:魏育明职称:研究员毕业学校:四川农业大学最高学位:博士所属学院:小麦所职务:副所长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专业1: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1:小麦分子生物学与育种专业2:植物学研究方向2:植物分子进化主持项目:1、国家863计划:小麦品质相关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06-2010年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小麦品质相关功能基因组研究;2006-2008年3、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小麦族种质资源评价、谷蛋白基因克隆及育种利用研究;2004-2008年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稻麦高分子量谷蛋白新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2004-2006年5、四川省教育厅:小麦优质谷蛋白基因发掘、新型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研究;2006-2010年发表论文:副主编出版著作2部;在《Bioch Biophy Acta》、《Theor Appl Genet》、《J Creal Sci》、《Plant Breeding》、《Can J Bot》、《Mol Biol》、《中国科学》等国外和国内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6篇。

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探讨

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探讨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声明人(签名):移≥孬
≯即当年/口月纱日
厦}-】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觏定保罄帮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囱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并快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1998年石油行业经过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
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 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石油工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伴随着国内经济 快速增长,持续增长的石化产品消费使得国内资源储备与生产能力难以满足需 求,国内大型石化企业纷纷采用“走出去”战略,并初见成效【l】。
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所处的平台等五大环境进行分析,并将其原有商务模式与国 内外主要石油公司商务模式进行对比借鉴研究:国际国内大型石油公司都非常
重视产业链一体化,但各有特色;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开发新能源,走持续化 发展道路上更有竞争力。最后在对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价值链异同分析基础上, 根据中化国际石油公司自身优势,提出了其新的价值主张,为中化国际石油公 司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贯通战略和执行桥梁的“知行合一"商务模式新选择。
自己整理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提出在新形势下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的战略目标在分析问题阶段突出环境变化对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现有商务模式的挑战其不能很好的实现公司现有战略目标并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石油公司商务模式比较分析试图为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商务模式创新提供路径与借鉴最后在解决问题阶段根据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所处环境与其战略目标分别从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角度创新公司的商务模式
are

推荐2019年福建科技奖公示材料

推荐2019年福建科技奖公示材料

推荐2019年福建省科技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人工智能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中的研发及应用推荐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单位:福州市科技局主要完成单位: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闽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1.宋李斌(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技术路线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研发;2.郭晓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糖尿病教育管理理论及临床转化研究;3.谭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糖尿病移动医疗应用系统评估及方法研究;4.林中燕(闽江学院):负责互联网活跃人群糖尿病跨域数据分析、画像及精准传播技术研究;5.周盛宗(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负责糖尿病及并发症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研发;6.严孙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负责糖尿病及并发症专病数据库及临床应用系统需求及医学逻辑研发;7.郭高兴(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糖尿病及并发症智能管理系统业务逻辑、产品框架及业务推广;8.石文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糖尿病健康传播体系及糖尿病人群防治策略研究;9.魏曦(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糖尿病智能管理处方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研发;10.颜辉(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多个临床医院的专病数据库及区域糖尿病一体化管理项目落地工作。

项目简介: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亿)位居全球第一,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致残、致死率高。

如何有效、科学和经济地提高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重大战略和临床亟需解决的急迫问题。

本项目围绕着糖尿病教育管理就是“药”以及将糖尿病教育管理研制成为全球倡导的数字化疗法——“数字药”关键问题,通过医研企联合研究的方式,系统地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糖尿病预防、临床医学的多项交叉研究,研制了2型糖尿病肖像模型、并发症预测模型、知识图谱和精准干预等多项技术并集成为糖尿病及并发症AI数据引擎,构建了糖尿病专病数据库、糖尿病管理处方及服务体系等应用系统,将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控制目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教育等“处方化、智能化和全程化”。

2019年福建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共95篇)

2019年福建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共95篇)

钟万福
工程硕士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后功能化修饰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李菁华
工程硕士
高性能自支撑多元过渡金属磷化物电极结构设计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王勤华
工程
木质素掺杂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项小强
工程硕士
面向照明/显示应用若干玻璃陶瓷的制备、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
袁亮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人文社科权威期刊论文语言学特征的多维度对比探析
专业学位 类别名称
金融 护理 工程硕士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工程硕士 艺术硕士 口腔医学 工程 工程硕士 翻译硕士
中医
教育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论文题目
P2P利率市场与Shibor市场、债市、股市联动性研究——基于小波视角 7种有氧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新型人眼安全波段掺铥全固态激光特性研究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民居平面格局研究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非编码RNA与疾病关系预测研究
潮剧在泰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石墨烯复合材料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喷印制造及性能研究
立体视频体验质量的分析与应用 海岛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基于I-NSGA-III的电力系高维目标潮流优化及其决策支持 杉木NAC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干旱和低磷胁迫下响应的研究 基于前倾斜2D激光雷达移动扫描的障碍检测与道路跟踪方法研究
一个全新的基于术前肌少症的预后评分系统预测胃癌R0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骨替代材料应用于上颌窦外提升术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UiO系列MOFs构建无机酸根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探究主观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以毕业作品《两夜两天》为例 贴面预备对漂白后釉质粘接的影响和修复病例报告 用于生产线料盘取放料的带视觉引导机器人技术的研发 基于群智能优化的多端点线网布线技术研究 自我修正与同声传译方向性的关系(英文)

2019年博士综合考核成绩及初录名单公示

2019年博士综合考核成绩及初录名单公示

李茜
104869190005738 55
康恪峰 104869190002131 56
梅帅
104869190001382 62
刘畅
104869190000941 75
75.80 75.60 76.00 75.60 70.80 75.00 82.00 81.40 77.00 78.60 54.60 73.00 74.60 72.60 60.40 78.00 72.00 69.00 68.00 86.20
87.60 86.60
74.46 国际法学 86.3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5.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6.4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7.1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4.4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5.8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5.6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4.8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4.4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4.6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8.3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7.86 经济法学 86.34 经济法学 82.86 经济法学 86.08 经济法学 86.50 经济法学 89.02 经济法学 86.26 经济法学 87.16 经济法学 88.82 民商法学 92.28 民商法学 90.84 民商法学 90.64 民商法学
82.20
83.80 82.60 87.60 81.40 81.60 71.00 83.20 76.20
86.00 87.40 73.00 87.20 87.40 88.20 90.00 87.40 90.40 81.80 77.80
79.20
80.00 83.60 86.00 85.00 78.20 74.00 81.80 73.80
80.40 78.20 74.60 77.00 72.20 76.00 84.40 84.00 79.00 78.00 50.00 81.60 80.60 72.40 58.00 75.00 69.00 69.00 68.00 88.20

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评估的流动性折扣实证的研究

非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评估的流动性折扣实证的研究
Valuation Guidance(Trial)”pointed ou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valuation CPV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the impact of mobility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object under appropriate and practicable.
of the equity.In applying the equity method to the market value of non-listed companies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the use of the listed company appraiser data regression model out of the earnings or book value,taking data considered to be evaluated,the data is based on listed adjust the contrast of the results
首先,本文阐释了什么是股权流动性折扣。股权的流动性折扣是对股权流动 性虚增部分的扣除。为了分析出非上市公司股权的虚增部分的实质内涵,文章以 股权交易的变现价值分析为出发点,得出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股权变现价值的 狭义差异在于流动性增值(LVA)部分,广义差异除了流动性增值部分外还包括 交易成本差异、买卖双方议价能力差异等。在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狭义 的差异内涵研究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流动性折扣。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w篇t,o滞饮帮≯ 年6月ff日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学位[2017]9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7.12.26
【实施日期】2017.12.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
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闽学位〔2017〕9号)
各有关高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及《福建省学位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闽学位〔2017〕5号)有关要求,经各高校申报,省学位办初审,专家论证,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研究,确定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2所高校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泉州师范学院、闽江学院等11所高校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现予以公布。

为切实提高建设实效,现将有关要求通知
如下:。

2019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doc

2019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doc

中国科学院2007 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及优秀导师奖荣誉名册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二○○七年十二月目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15 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50 篇)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获奖名单(50 名)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220 名)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奖名单(20 名)刘永龄奖学金获奖名单(80 名)宝洁优秀博士生奖学金获奖名单(50 名)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奖名单(15 名)地奥奖学金获奖名单(90 名)宝钢优秀教师奖、学生奖获奖名单(20 名)大恒光学奖学金获奖名单(20 名)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15 篇)论文题目动力学方程 (组 )的全局古典解基于 TEI@I 方法论框架下外汇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预测研究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喻洪俊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余乐安汪寿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量子绝热过程与非绝热跃迁的若干理张芃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论问题研究Si(111)衬底上 Pb 薄膜的低温生长、电子结构张艳锋薛其坤物理研究所和量子效应研究分子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肖恺朱道本化学研究所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春季气候及沙尘的关范可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系研究分子水平上研究地质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张志刚段振豪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率失真优化的视频编码研究马思伟高文计算技术研究所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化学合成和自组装纳米结程文龙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构TRPC 离子通道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李艳蒲慕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神经元轴突转向过程中的作用有机 -金属手性自负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王兴旺丁奎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其在某些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铁电单晶 PMN-PT 电光性能和结构本质的研万新明罗豪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究姜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王英强陈忠毅华南植物园东亚人群线粒体 DNA 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孔庆鹏张亚平昆明动物研究所究扫描隧道显微术在特殊纳米体系中的应用与王克东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50 篇)论文题目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几类弥散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研究非阶化 Witt 型和 Block 型李代数的不可约表示J/K + K- 0的分波振幅分析基于超导量子电路的量子态操控镁基大块非晶的合成、形成能力、塑性流变及断裂行为的研究双势垒磁性隧道结的微制备和磁电性质的研究岩石的细观非均匀性对其宏观变形、损伤和灾变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及其器件的性质研究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微纳米结构的仿生研究生物系统多尺度热学响应问题的研究和应用一个高分辨率热带太平洋模式及其与全球大气模式的耦合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湖滨带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太湖梅梁湾为例多边形微腔激光器和微腔滤波器的研究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的研究果蝇视觉学习记忆功能定位与解析AtCaMRLK 和 AtGRP 在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分析成瘾药物渴求与自然奖赏物渴求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外侧下丘脑与伏隔核NMDA及MCH受体的作用W波段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研究数字电路测试压缩方法研究郝成春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赵玉凤徐晓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庄胥爱金山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颖丹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郗学奎汪卫华物理研究所曾中明韩秀峰物理研究所许向红白以龙力学研究所付磊刘云圻化学研究所高雪峰江雷化学研究所吕永钢刘静理化技术研究所符伟伟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洪君尹澄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沁黄永箴半导体研究所李文东张树义动物研究所刘刚刘力生物物理研究所丁永和杨维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勇辉隋南心理研究所来国军刘濮鲲电子学研究所韩银和李晓维计算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与内容相关性研究纳米材料的湿化学合成及新颖结构的自组装构建两相法合成半导体量子点及其发光性能研究PEMFC 甲醇自热重整制氢体系关键过程优化Mg-Cu-RE 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其内生复合材料螺旋藻基因组结构分析和藻胆蛋白的适应性进化TRPC 通道促进小脑颗粒细胞存活并参与 BDNF 介导的神经元轴突导向阿片镇痛的调控机制研究: Delta 型阿片肽受体转运的调控机理及功能海马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及其可塑性的研究油菜素内酯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促进双子叶植物向性建成及根分化的机理研究水稻耐盐相关 QTL , SKC1 的定位、克隆及功能分析程学旗李国杰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旭平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潘道成姬相玲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胜王树东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麻晗卢柯金属研究所赵方庆秦松海洋研究所贾怡昌王以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管吉松张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戈鹉平段树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李薛红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任仲海林鸿宣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Arrestin 调控 Toll 样受体 -白介素 1 受王娅娅裴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体的信号转导Nudel 在内膜系统运输及有丝分裂中的功能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SGOI、 SODI 新结构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分子折叠体的组装及其在分子识别研究中的应用有机磷农药的定量结构 -性质 /活性相关研究冻土路基传热过程及调控新技术研究时变重力信号的小波分析郁伟朱学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康熙景益鹏上海天文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狄增峰张苗究所侯军利黎占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颜冬云蒋新南京土壤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俞祁浩程国栋所胡小刚柳林涛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直接Aldol 反应HT-7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湍流与输运的研究贵州省典型汞矿地区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非线性波动方程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多光子纠缠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分子尺度量子态探测与调控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量子保密通信体系的研究类星体宽吸收线区的共振与电子散射偏振纳米材料的理论研究及线性标度电子结构方法的发展胶东地块变质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表面特性的研究CDMA 系统中的盲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多用户检测与天线阵列波束形成唐卓龚流柱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徐国盛万宝年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仇广乐冯新斌地球化学研究所徐岩舒其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强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爱迪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慧元王挺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红军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俊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盛国平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坚奚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获奖名单(50 人)姓名单位肖玲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徐晓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金山高能物理研究所孙昌璞理论物理研究所汪卫华物理研究所韩秀峰物理研究所白以龙力学研究所刘云圻化学研究所江雷化学研究所刘静理化技术研究所王会军大气物理研究所尹澄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永箴半导体研究所张树义动物研究所刘力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维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隋南心理研究所刘濮鲲电子学研究所李晓维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计算技术研究所汪尔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姬相玲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树东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柯金属研究所秦松海洋研究所王以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张旭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段树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薛红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林鸿宣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朱学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景益鹏上海天文台张苗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黎占亭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新南京土壤研究所程国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柳林涛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龚流柱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万宝年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冯新斌地球化学研究所舒其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挺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奚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220 人)性攻读姓名培养单位导师别学位赵延龙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张纪峰张毅男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胡红波全海涛男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孙昌璞柳延辉男物理研究所博士汪卫华汤庆鑫男化学研究所博士胡文平冯文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王圩陈兴女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崔大付王坤男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蒋田仔李奚女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曲晓刚段洪涛男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张柏孙军明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包信和郭占勇男海洋研究所博士李鹏程管沉冰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袁小兵杨秀娟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段树民张健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蒋华良顾振华男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麻生明段国韬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蔡伟平张国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叶向东薛向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窦贤康周荣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田志刚姓名性别培养单位攻读学位李健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包莹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刘志新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王益男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曹阿静男力学研究所博士陈艳艳女力学研究所博士滕宏辉男力学研究所博士王华奎男声学研究所博士张贺男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宋伟女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奚婷婷女物理研究所博士邢燕霞女物理研究所博士赵丽明女物理研究所博士王陈男国家天文台博士陈德华男声学研究所博士潘复平男声学研究所博士张鹏远男声学研究所博士王鹏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杨文男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王树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谷战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孙艳明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唐艳丽女化学研究所博士徐新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杨曙光男化学研究所博士杨志勇男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洪霞女化学研究所博士周二军男化学研究所博士马俊鹤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靳胜英女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雷泽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申淑锋男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范霞女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鲍超男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方海燕男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丁瑞强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冯立成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鑫男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毛世德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严德天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袁玉松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张金海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M.N.S.Qureshi男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解妍琼女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毛克彪男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柯润辉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梁敏敏女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王强男动物研究所博士姜立云女动物研究所博士王晓华男植物研究所博士吴凤女植物研究所博士张林斌男植物研究所博士周志勇男植物研究所博士褚福亮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刘磊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裴华东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卜鹏程男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刘光慧男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孙红女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刘乃友男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赵民涛男心理研究所博士高召顺男电工研究所博士张现平男电工研究所博士曹芳女电子学研究所博士李超男电子学研究所博士刘长宁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付岩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谭光明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熊瑞勤男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杨超男软件研究所博士周辉男软件研究所博士朱红斌男软件研究所博士毕津顺男微电子研究所博士何晓光男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冰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赵庆军男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梁巧梅女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黄冲男研究生院 ( 本部 )硕士李娇女研究生院 ( 本部 )硕士祁晓廷男研究生院 ( 本部 )博士温晓东男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康向东男金属研究所博士梁兆新男金属研究所博士崔宝凯男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李琪女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刘金国男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开周男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刘刚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任泽峰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张智平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梁成伟女海洋研究所博士韩秋蕾女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安源男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魏志鹏男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钱磊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施伟东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叶祥贵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张继琳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张袁健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白丽华女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职亚楠男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唐志祥男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仝华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杨志勇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胡伟达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吕衍秋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苏伟涛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张鹏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吕伟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陈芳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黄伟华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杨巍维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叶兴旺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李小川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庞涛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吴庆文男上海天文台博士戴扬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顾磊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庄贵生男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颜廷志男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张炯男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李亚男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张静男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舒军武男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侯涛男南京土壤研究所硕士杨磊男紫金山天文台博士王转子女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郭志光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王立平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何志斌男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张明义男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李玉林男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蔡秋芳女地球环境研究所博士陈立武男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马莉萍女国家授时中心博士李松海男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龚迎春女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闻德保男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任武则男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熊宏伟男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唐颖女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刘亚群男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王周玉女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谢建武男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李超宏男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张希仁男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陈长伦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刘颖女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盛志高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赵邦传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杨泽玉女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孟祥周男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张玉修男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洪义国男华南植物园博士孙龙涛男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徐学清男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黄胜雄男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邸迎彤男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高江云男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闭向阳男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赵凡男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硕士黄青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许皓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博士肖云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丁桂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周桃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一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包小辉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文旭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杨超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徐振礼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余彦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吴长征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刘光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诸致远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李法宝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徐宏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宋全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杨威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蔡世民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王毅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陈凯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凌震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陈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缪正宇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吴建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郑志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少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熊明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罗昊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端珊珊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琚雄飞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斌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吴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陈峰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蔡以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符义兵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五、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获奖名单(20 名)姓名单位张纪峰胡红波孙昌璞汪卫华胡文平王圩崔大付蒋田仔曲晓刚张柏包信和李鹏程袁小兵段树民蒋华良麻生明蔡伟平叶向东窦贤康田志刚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获奖名单(80 名)(一)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 30 名)姓名培养单位攻读学位郭向前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王红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张志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龙锋利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张杰力学研究所博士高丽声学研究所博士贺晓蓉化学研究所博士元文芳化学研究所博士郭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李建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田兰香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王嘉平计算研究所博士胡振宇软件研究所博士邹安民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王铁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王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唐永炳金属研究所博士阳庆国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徐浩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黄宏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周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鲍晓光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郑君成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刘广臻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祁得林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艳梅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李锐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侯溪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杨丹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张志彬云南天文台博士(二)刘永龄奖学金优秀奖( 50 名)姓名培养单位攻读学位陈大广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肖睿娟物理研究所博士张强物理研究所博士郭建刚力学研究所博士吴冬霞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昊化学研究所博士张晓艳化学研究所博士孙峙过程工程研究所硕士袁晓亮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苏明峰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唐伯惠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杨亮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硕士杨燕初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硕士曲静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Youssef动物研究所博士M.M.Omar张连军动物研究所硕士赵莉蔺动物研究所博士钱伟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李雪冰心理研究所博士常素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周晓峰电工研究所硕士高建良计算研究所硕士赵秀荣计算研究所硕士张文亚自动化研究所硕士马艳遥感卫星地面站硕士温晓东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林崔昆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任慧敏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李培楠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士。

2016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
厦门大学
政治学
游宇
张光
13
厦门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薇
徐迪
14
厦门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符荣波
陈菁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外宣口译语篇情态研究 钴基高温合金中γ ’相的结构稳定性、热 力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理论研究 关于带电粒子传输模型的研究
15
厦门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许伟伟
刘兴军
16
厦门大学
数学
王勇
谭忠
34 福建师范大学
35 福建农林大学
生物学
郑华伟
周洁
36 福建农林大学
作物学
周定港
许莉萍
37 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
吴全金
孙威江
38 福建农林大学
林业工程
卢麒麟
黄彪
39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 学
临床医学
林岚燕
陈晓春
40
中医学
李新建
基于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 齐振熙 血汤调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BMSCs成 骨-成脂分化的机制
20
厦门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杨进
龙小宁
21
华侨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沈金海
崔秀灵 基于烯胺酮的系列杂环构筑 应用于光催化还原CO2的新型钴基助催化 剂 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的 构效关系研究 氮化碳纳米空心球的设计合成及光解水性 能研究 g-C3N4基光催化剂表面助催化剂改性及其 光解水性能研究
22
2016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40篇)
序号 1 单位名称 厦门大学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作者姓名 导师姓名 李阳 林圣彩 论文题目 ULK1调控自噬与糖代谢的分子机制与生物 学功能 新型三维石墨烯基材料的制备、表征与应 用 溶酶体上的v-ATPase-Ragulator 复合体 是AMPK 和mTORC1 共同的激活因子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生物大分子序列预测方 法研究 自然变动与外部强迫对区域性海平面变化 的影响 电化学储能关键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 研究 Ⅱ-Ⅵ族(ZnO, CdSe)纳米材料的合成及 其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与双金属表界面的原位与纳米空间 分辨拉曼光谱研究 基于同位素标定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石墨 烯的生长机制研究 国民党妇女政策下的文学创作与女性形象 (1924——1937)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小目标检测技术研 究 中国的次国家财政体制与地方治理:一项 混合研究 分布式创新的价值形成和利益分配

201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60篇)

201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60篇)
王晓蓉 张琪 钟振晖 李成陈 周建丰 薛昌 陈兴麟 刘文文 杨颖颖 李钰雯 周宇 王丽萍 杨志才 王芳 刘成坤 徐睿
一级学科名称
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奖励口碑的影响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氧化物对硼硅酸盐基SOFC封接玻璃结构与性能的调控研究
植物保护
稻瘟病菌群体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第 3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名称
45
福州大学
46
福建农林大学
47
福建农林大学
48
集美大学
49
厦门大学
50
厦门大学
51
厦门大学
52
福州大学
53
厦门大学
54
厦门大学
55
厦门大学
56
厦门大学
57
福建医科大学
58
福州大学
59
厦门大学
60
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姓名
机械工程
基于仿射变换的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编队控制技术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
LD泵浦稀土掺杂全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深度神经网络压缩与加速关键技术的研究
临床医学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基因突变谱分析及SLC20A2基因内含子可变剪接位点的致 病性研究
化学
Pt(hkl)单晶界面氧还原和 CO 电氧化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水产
海洋来源的龙须菜硫酸寡糖和butyrolactone-I的抗食物过敏活性研究
信息与通信工程
联合编码系统在不同编码信道下的优化准则与分析
理论经济学 法学 数学

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

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16 ( 5 ): 724~729Chin J Appl Environ Biol=ISSN 1006-687X2010-10-25DOI: 10.3724/SP.J.1145.2010.00724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最易污染玉米、花生、花生油、大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制品,其次是小麦、高粱和甘薯. 现已经确定的黄曲霉毒素有20余种,但是污染粮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 1、B 2、G 1、G 2和M 1等. 在天然污染的粮食中以黄曲霉毒素B 1(AFB 1) 毒性最大,量也最多[1],致癌性也最强[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AFB 1列为人类致癌物[3],AFB 1属于肝脏毒素,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1]. AFB 1的危害作用表现在多方面,它不仅是一种肝毒素和致癌剂,而且影响血液循环、造血和消化机能等[4]. 人类健康受AFB 1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AFB 1污染的食物. 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AFB 1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5~6]. 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为深入研究AFB 1的致病机理,就必须提取AFB 1,建立各种动物模型. 目前已有针对相对湿度和温度建立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生长模型的相关报道,SamapundoL 等建立了黄曲霉生长的相对湿度、温度模型[7],彭坚等以小麦为基质建立了黄曲霉的生长预测模型[8],但研究结果发现,菌斑直径并未随着产毒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增. 为掌握黄曲霉的产毒规律,获得更高浓度的毒素,本实验以不同时间、温度和湿度为培养条件,用Logistic (一级)和Ratkowsky (二级)模型对黄曲霉产毒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庄振宏 郑传琦 汪世华**(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Optimization of Aspergillus fl avus Culture Conditions and Extractionof A fl atoxin B1*ZHUANG Zhenhong, ZHENG Chuanqi & WANG Shihua **(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350002, China)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Aspergillus flavus was carried out to extract high concentration of a fl atoxin B 1. A. fl avus was cultivated in the rice mediu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15 ℃, 20 ℃, 25 ℃, 30 ℃, and 35 ℃) and different humidity gradients (0%, 80%, 85%, 90%, 95%,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size of plaque was continuously measured every day for 18 times with Logistic Model and Ratkowsky Modeland. At last, the conditions of toxin production by A. fl avus were optimized by means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ized culture conditions (35 ℃,100% humidity at a culture time of 16~17 day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ed a fl atoxin B 1 was 3 312 ng/mL, and the aflatoxin B 1 yield of per unit area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1 101.471 ng/mL) extrated before optimization in our lab.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for carcinogenic mechanism of a fl atoxin B 1. Fig 5, Tab 4, Ref 18Keywords Aspergillus fl avus ; a fl atoxin B 1; rice medium; temperature; humidity; optimization CLC Q949.327.106摘 要 为提取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 1,以大米为培养基培养黄曲霉,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15 ℃、20 ℃、25 ℃、30 ℃、35 ℃)和湿度梯度(0%、80%、85%、90%和95%和100%)下培养,每天测量一次菌斑直径的变化(共测18 次),然后采用Logistic (一级)和Ratkowsky (二级)模型对黄曲霉菌斑大小进行拟合和检验,最后借助响应面模型对黄曲霉产毒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在35 ℃和100%湿度的培养条件下,只需培养16~17 d 即可获得直径较大的黄曲霉菌斑,提取黄曲霉毒素B 1浓度为3 312 ng/mL ,单位面积黄曲霉毒素B 1产量是优化前(1 101.471 ng/mL )的3倍. 图5 表4 参18关键词 黄曲霉;黄曲霉毒素B 1;大米培养基;温度;湿度;优化CLC Q949.327.106收稿日期:2009-11-09 接受日期:2009-11-17*国家“863”计划项目(No. 2007A A10Z4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31000961,3077140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010J01068,2009J06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 NCET-10-0010)、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No. 111032)、福建省重点引智项目(No. SZ200803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JB08068)、福建省教育厅资助省属高校专项计划(No. JK2010022)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863” Program of China (No. 2007AA10Z430),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31000961, 30771400),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China (Nos. 2010J01068, 2009J06008), the Progra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No. NCET-10-0010), the 11th Fok Ying Tung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No. 111032), the Key Project of Fujian for Intellectual Introduction (No. SZ2008039),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Fujian (No. JB08068), the Subsidizing Program of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Fujian for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No. JK2010022), and the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of Fujian**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shyyl@)725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1.1.1 菌 种 黄曲霉菌标准菌株3.4409,购自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 点植接种于PDA 试管斜面培养基,28 ℃培养2~3 d供实验用.1.1.2 培养基 在大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甘油,分别制备相对湿度为0、80%、85%、90%和95%和100%的培养基[9]. 1.1.3 毒素检测试剂盒 ELISA 试剂盒购自北京营养源研究所. 组成:AFB 1抗原包被酶标板(96孔),抗体,酶标二抗,空白对照液,底物(1 mg×6),底物液A ,底物液B ,终止液,PBS-T 洗液.1.2 方 法1.2.1 黄曲霉菌的培养条件及优化 菌落生长实验[10]: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培养2~3 d 的黄曲霉菌落孢子,稀释. 吸取10 μL 孢子稀释液点在相应湿度的大米培养基正中央,分别置于15 ℃、20 ℃、25 ℃、30 ℃、35 ℃的培养箱中,每隔1 d 测量直径变化.拟合生长模型的建立:1)模型的假设:孢子接种时,不考虑其初始直径差异,统一假设初始直径为1 mm ;并假设椭圆菌斑的直径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平均值. 2)Logistic (一级)模型:采用Logistic (一级)模型[11]拟合实际测定的生长曲线:用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个模型的参数r ^和X m :其中,X m 为最大生长值,X 0为初始值,r ^为比生长速率. 用Matlab 7.0软件拟合,得到预测生长曲线的参数最大生长值和比生长速率. 3)Ratkowsky (二级)模型检验:(二级)模型用经典的Ratkowsky 方程[12]拟合,即最大生长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中,C 1、C 2、T min 和T max 分别是4个经验常数,T min 是微生物能生长的最低温度,T max 是微生物能生长的最高温度. 说明温度较低时,比生长速率的平方根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4)响应面法分析实验: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因素的t 值和可信度. 根据各显著影响因素效应的大小、正负确定效应值(正效应的因素均取较高值,负效应的因素均取较低值),用MATLAB 7.0软件设计响应面实验,并进行数据处理,以获得培养较大直径菌斑的优化方案. 1.2.2 AFB 1的提取 在通风橱中,往每个培养黄曲霉菌的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甲醇水(体积比为1 : 1),用玻棒搅拌. 超声萃取10 min 后,快速抽滤,收集滤液,摇匀,然后将滤液倒入球形瓶中,在45 ℃下将滤液旋转蒸发至大约5 mL ,最后经10 000 r/min 、4 ℃离心15 min ,取上清,置于4 ℃冰箱中保存. 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 : 1)稀释即可得到不同浓度的AFB 1. 1.2.3 ELISA 标准曲线法测定AFB 1浓度[13~15] AFB 1酶联免疫试剂盒平衡至室温,用1.5 mL 酶标稀释液稀释冻干酶标抗原[16]. 用洗涤液洗板2次并拍干. 按表1依次加入试剂.表1中,1号孔为阳性孔,2号孔为阴性孔,3号孔为限量孔,4~12号孔为试样孔. 4~9号孔中分别加入50 µL AFB 1系列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 ng/mL 、0.1 ng/mL 、0.25 ng/mL 、0.5 ng/mL 、1 ng/mL 和2 ng/mL ,10~12号孔中分别加入50 µL 不同浓度的AFB 1提取液,再把酶标抗原溶液加于各孔中,摇匀,37 ℃温育30 min. 甩干后用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各孔分别加入50 µL 底液a (0.2 g/L 四甲基联苯胺)和50 µL 底液b (乙酸钠柠檬酸缓冲液),37 ℃显色15 min ,各孔分别加入50 µL 终止液,并于450 nm 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值A [12]. 以4号孔的吸光值A 0为分母,5~9号孔的吸光值A 5~A 9为分子,以吸光值的比值为纵坐标,以6个AFB 1标准溶液浓度的对数(lg C )为横坐标,绘制AFB 1的标准曲线,再以此标准曲线求出待测AFB 1溶液的浓度.2 结果与分析2.1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2.1.1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Logistic (一级)模型拟合 采用Logistic (一级)预测模型拟合各环境条件下测得的实际生长数据,得出各条件下黄曲霉菌落的生长预测值,拟合曲线如图1. 由于湿度为0的阴性对照组中菌斑完全没有生长,所以不进行拟合.由表2可知,Logistic 模型拟合生长值的拟合优度R 2都达到0.98以上,因此可以作为预测黄曲霉生长的模型,接着以Logistic (一级)模型拟合数据为基础,建立二级模型.2.1.2 黄曲霉菌培养条件的Ratkowsky (二级)模型检验 黄曲霉菌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的比生长速率μ对温度(二级)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15~35 ℃范围内,培养的黄曲霉生长速率的平方根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生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模型拟合度较高.2.1.3 响应面法分析黄曲霉菌培养条件 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因素的t 值和可信度.由表3可看出,温度、时间表现为正效应,湿度表现为负效应. 可信度均大于95%,表现为极显著. 因此以下试验分别以确定的正最大温度(35 ℃)和负最大湿度(100%)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时间因子的效应.由图3-A 可以发现,在100%湿度下,菌斑的直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35 ℃时达到最大值,接近200 mm ,而温度低于15 ℃时没有明显变化. 在时间方面,发现100%湿度条件下培养16~17 d ,菌斑的直径即可达最大值,菌斑直径随温度和时间响应面的方差分析及其显著性分析的表1 AFB 1酶联免疫试剂盒试剂添加顺序表Table 1 The adding order of reagents for enzyme-linkedimmunoassay of AFB 1次序Order 加入量Dosage 孔号 Hole No.123456789101112150 μL A A B 待测试样稀释液 Diluted samples to be tested 2………………………摇匀 Shaking………………………350 μL D C C C C C C C C C C C 4………………………摇匀 Shaking………………………A :7%甲醇溶液;B :AFB 1标准物质;C :酶标AFB 1抗原;D :酶标AFB 1抗原稀释液A: 7% methanol solution; B: AFB 1 reference material; C: Enzyme-labelled AFB 1; D: Diluted enzyme-labelled AFB 172616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结果发现,该回归模型在α=0.01水平上显著(P≈0),相关系数R2为0.957 0,调整后的R2为0.927 0,即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2.7%的响应面黄曲霉菌斑的变化,说明该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由图3-B可知,在35 ℃条件下,菌斑的直径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培养基的湿度达到100%时达到最大值,也接近200 mm,而湿度低于90%时增长极为缓慢. 菌斑的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100%湿度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一致,即培养16~17 d后可达最大值. 菌斑直径随湿度、时间响应面的方差分析及其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回归模型在α=0.01水平上显著(P≈0),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63 0,调整后的R2为0.960 0,即表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6.0%的响应面黄曲霉菌斑图1 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落生长值的拟合曲线Fig. 1 Fit curves of A. fl av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ies by Logistic model表2Logistic(一级)模型拟合优度R2统计表Table 2 The goodness of fi t(R2)of each Logistic modelθ/℃RH100%95%90%85%80%150.99680.99000.99470.99140.9864 200.99620.99850.99730.99750.9952 250.98890.99260.99300.98760.9925 300.99830.99610.99450.98910.9956 350.99710.99140.99740.99220.9877727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的变化,说明该响应面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为进一步确定菌斑在最佳温度或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变化趋势,分别绘制了100%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温度和时间(Y =f (X 1,X 3))变化的响应等高线图,以及35 ℃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湿度和时间(Y =f (X 2,X 3))的响应等高线图.从图4-A 发现,在100%湿度下,当温度达到35 ℃时菌斑的直径达到最大值. 当培养时间为16~17 d 时菌斑的直径可达最大值. 根据图4-B 可以发现,在35 ℃条件下,当培养基的湿度达到100%时菌斑的直径达到最大值. 在35 ℃条件下培养图2 各相对湿度黄曲霉菌斑比生长速率对温度的回归直线Fig. 2 Regression line of A. fl avus speci fi c growth rate at different humidity with temperature表3 各因素水平、效应值及显著性分析Table 3 The analysis for the level of various factors, effect size, and signi fi cation因素Factor效应值Effect size 效应水平Effect levelt P 温度 Temperature (X 1)0.629+20.0800.000湿度 Humidity (X 2)-0.483-15.4670.000时间 Time (X 3)0.528+17.0540.000图3 不同时间((X 3)下黄曲霉菌斑直径 (Y )与温度或湿度的三维响应面图Fig. 3 3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for the diameter of A. fl avus plaque (Y )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X 3) against temperature or humidityA: Under 100% humidity [Y =f (X 1,X 3); X 1, temperature]; B: Under 35 ℃ [Y =f (X 2,X 3); X 2, humidity]72816 卷应 用 与 环 境 生 物 学 报 Chin J Appl Environ Biol16~17 d 后菌斑的直径可达最大值.表4显示两个不同响应面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增强了模型的可信度. 本实验结果提示在35 ℃、100%湿度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6~17 d 可提取黄曲霉毒素. 因此,后继试验按照以上结果培养和提取黄曲霉毒素.2.2 AFB 1的浓度测定按照AFB 1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17](具体见1.2.3),绘制AFB 1的标准曲线(图5). 由吸光值A 10~A 12与A 0的比值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对应的浓度对数值,求导数后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最后得到待测溶液的平均浓度为3 312 ng/mL ,即按响应面分析设计的方法提取的AFB 1浓度为3 312 ng/mL.3 讨 论目前虽然已有针对相对湿度和温度建立的黄曲霉生长模型,SamapundoL 等以5个温度梯度(16 ℃、22 ℃、25 ℃、30 ℃和37 ℃)和7个湿度梯度(0.801~0.982)为条件分别培养黄曲霉菌,运用二次方程函数分析发现30 ℃左右黄曲霉生长最迅速,并指出温度和湿度与黄曲霉菌的生长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7]. 彭坚等发现黄曲霉生长的温度模型符合Rosso 模型,并通过该预测模型发现在6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黄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4 ℃[8]. 但这些研究并未考虑各相关培养条件组合下时间因子对菌斑直径变化的影响. 本实验首次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上对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 首先对实验进行必要的假设:进行孢子接种培养时,不考虑移液枪每枪打在培养基正中央的初始直径的差异,统一假设初始直径为1 mm ;假设椭圆菌斑的直径为椭圆长轴与短轴的平均值. 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并进行显著性分析,最后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方法,系统体现了温度和湿度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时间点对黄曲霉菌生长的影响,获得了大米培养基条件下黄曲霉产毒的最优方案,即在35 ℃、100%湿度培养条件下,培养16~17 d ,黄曲霉菌产AFB 1的平均浓度为3 312 ng/mL ,而未经试验设计所提取出的AFB 1的浓度为1 101.471 ng/mL [18]. 运用本方案单位面积AFB 1产量是未经试验设计的3倍,本研究方法测得大米培养基中的AFB 1含量至少为165.6 ng/mL. 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在AFB 1胁迫下,各种动物组织特别是肝脏组织中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发现了防止储藏大米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备选方案,即大米储藏条件应为:温度低于15 ℃,相对湿度低于90%.References1 Xiao CY (肖传英), Feng GP (冯广鹏), Wei JT (魏金涛), Zheng JY (郑金玉). A review: A fl atoxins in feeds. Livestock Poul Ind (畜禽业), 2007, 5: 4~72 Liu J (柳洁), He BY (何碧英), Sun JH (孙俊红).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Chin J Public Health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 122~1233 Gao X (高秀), Ji R (计融), Li YJ (李燕俊), Wang YP (王玉平). 北京市城区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B1污染调查. J Hyg Res (卫生研究), 2007, 36 (2): 237~2374 Li MY (李梦云), Chen DW (陈代文).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几种脱毒剂的作用机理. Feed Rev (饲料博览), 2005, 4: 10~13图4 在不同时间(X 3)下黄曲霉菌斑直径(Y )与湿度或温度的响应等高线图Fig. 4 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Y ) against temperature or humidity in different time point (X 3)A: Under 100% humidity [Y =f (X 1,X 3); X 1, temperature]; B: Under 35 ℃ [Y =f (X 2,X 3); X 2, humidity]图5 AFB 1标准曲线图Fig. 5 AFB 1 standard curve表4 响应面模型结论表Table 4 The result of response surface model analysis项目Item100%湿度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温度、时间的响应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responding to temperature and time under 100% humidity35 ℃条件下,黄曲霉菌斑直径随湿度、时间的响应Contour plots of plaque diameter responding tohumidity and time under 35 ℃建议时间 Proposed time frame16~17 d 16~17 d 估计菌斑直径 Estimated plaque diameter150~160 mm 140~150 mm R 20.92700.9600729 5 期庄振宏等:黄曲霉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5 Daniel EV, Jimmy DB. Clostridium diffi cile toxins: Mechanism of actionand role in disease. Clin Microbiol Rev, 2005, 18 (2): 247~2636 Ira P, D avid F. Pseudomonas exotoxin: Chimeric toxins. J Biol Chem,1989, 264 (26): 15157~151607 Samapundoa S, Devliegherea F, Geeraerd AH. Modelling of the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Aspergillus fl avus and A. parasiticus on corn. Food Microbiol, 2007, 24: 517~5298 Peng J (彭坚), Han BZ (韩北忠). The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growth ofAspergillus fl avus in wheat.J Henan Univ Technol Nat Sci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 (2): 51~549 Pardo E, Ramos A J, Sanchis V, Marín S. Modelling of effects of water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ochratoxigenic isolates of Aspergillus ochraceus on a green coffee-based medium. Int J Food Microbiol, 2005, 98: 1~910 Li RF (李瑞芳), Han BZ (韩北忠), Chen JY (陈晶瑜). Establishment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growth of a Spergillus fl avus and content variation of Afl atioxin. Food Res Dev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 (12): 129~13211 Jiang QY (姜启源). Mathematical Models. 3rd ed. Beijing, China: ChinaHigher Education Pres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62~16612 Zheng MY (郑美英), Du GC (堵国成), Chen J (陈坚), Gu WF (顾王芳).A strategy of temperature control in batch MTG fermentation. Chin JBiotechnol (生物工程学报), 2000, 16 (6): 759~76213 Martin CN, Garner RC, Tursi F, Garner JV, Whittle HC, Ryder RW,Sizaret P, Montesano R.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procedure for assaying afl atoxin B1. IARC Sci Publ, 1984 (59): 313~32114 Gathumbi JK, Usleber E, Ngatia TA, Kangethe EK, MärtlbauerE. Application of immuno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enzymeimmunoassay in rapid detection of afl atoxin B1 in chicken liver tissues.Poult Sci, 2003, 82 (4): 585~59015 R a m BP, Ha r t LP, Shot wel l OL, Pe st k a JJ. En z y me-l i n ke dimmunosorbent assay of aflatoxin B1 in naturally contaminated corn and cottonseed. J Assoc Off Anal Chem, 1986, 69 (5): 904-90716 Gong Y (龚燕), Zhao CC (赵春城), Zhang DS (张东升), Zhao XL (赵晓联). ELISA法检测五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前处理方法的改进研究. Sci Technol Food Ind (食品工业科学与技术), 2003, 4 (24): 82~84 17 Chen L (陈玲), Chen L (陈丽), Feng JW (冯建文), Tan BL (谭宝玲),Zhong CY (钟彩英). ELISA在检测饲料黄曲霉毒素总量中的应用.Feed Ind (饲料工业), 2006, 27 (21): 38~3918 Huang YY(黄缘缘). Aflatoxin B1on the mouse liver proteome study on the initial impact: [Master’s Degree Dissertation]. Fuzhou, China: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17~18。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等项目名单的通知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等项目名单的通知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研究生教育精品课
程等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学位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6.18
•【字号】闽学位办〔2022〕6号
•【施行日期】2022.06.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等项
目名单的通知
闽学位办〔2022〕6号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研究生教育精品示范课程等项目建设的通知》,经高校申报、专家评审,认定福建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个、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20门、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20个,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等项目建设。

附件:1.福建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
2.福建省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名单
3.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名单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6月18日附件1
附件2
附件3
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名单。

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基于fsQCA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研究

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基于fsQCA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研究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引用行为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1974030)、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基础研究领域颠覆性创新:精准识别、前瞻预测与智能评价”(项目编号:2022lslybkt-03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多源异构数据下研究前沿演化探测及科学知识图谱构建研究”(项目编号:72164006)研究成果。

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基于fsQCA 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研究*梁晗,胡志刚,罗雯,黄福,侯海燕摘要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文本作为隐性知识的固化,可以体现博士生对导师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将其与学术成果结合分析,有助于理解博士培养模式和知识传承效果。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情报学学科评估为A+的两所高校的157篇博士论文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利用可视化手段对情绪词和评价用词进行展示;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 ),对致谢文本中多个因素与毕业后学术成果数量进行组态视角因果分析,探究博士生对导师行为理解程度与其日后学术成果的关系。

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求学生涯的艰苦奋斗记忆深刻以及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细腻理解这两种因素,是所有组态中占据核心影响因素次数最多的条件;在两者同时缺位的情况下,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是主要驱动因素;导师应增加指导机会以防止博士生良好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共享意愿被埋没,博士生应提升对导师知识共享行为内控点的认识。

关键词论文致谢隐性知识学术成果内容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 )引用本文格式梁晗,胡志刚,罗雯,等.致谢越诚挚,未来越成功?——基于fsQCA 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与学术成果关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2,42(11):50-59.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knowledgements in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the Authors ’Future Academic Outcomes Based on FSQCALIANG Han ,HU Zhigang ,LUO Wen ,HUANG Fu &HOU HaiyanAbstractAs a kind of solidified tacit knowledge ,the acknowledgments in doctoral dissertations can reflect theauthor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tutors ’knowledge sharing.And a combined analysis of both the authors ’acknowledgments and their academic outcomes could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odels of doctoral training and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inheritance.This paper makes a multi-angl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tally 157Information Scie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two top universities ,and use visualization tools to display their emotional words and evaluation words.Then ,by means of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 ),it makes a configuration perspective causal analysis of multiple evaluation factors in the acknowledgments and the quantity of academic outcomes after graduation ,so a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utors ’behaviors and their own academic achievements after0引言近年博士论文致谢在社交媒体上频频走红,或质朴、或坚毅、或幽默的文字使致谢内容一次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博士群体提供了一个别致的视角。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12.04•【字号】闽教高[2008]116号•【施行日期】2008.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0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闽教高〔2008〕116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根据我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08]111号)要求,经有关博士学位授予高等学校评议推荐,我厅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评选,评选出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17篇。

现公布如下:一、一等奖(8篇)1、《太谷学派生命哲学研究》,厦门大学,中国哲学,作者:江峰;导师:詹石窗。

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厦门大学,企业管理,作者:许年行;导师:吴世农。

3、《基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华侨大学,材料学,作者:郝三存;导师:吴季怀。

4、《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研究》,华侨大学,数量经济学,作者:王恒;导师:吴承业。

5、《电致化学发光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福州大学,分析化学,作者:林振宇;导师:陈国南。

6、《镓基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福州大学,工业催化,作者:侯乙东;导师:付贤智。

7、《竞技运动表演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作者:方千华;导师:黄汉升。

8、《新生霉素抑制Bcr-Ab1+人白血病细胞增殖与阻断Hsp90伴侣功能的关系》,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作者:吴丽贤;导师:许建华。

二、二等奖(17篇)1、《正则性理论的新方法及其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和拟凸积分中的应用》,厦门大学,应用数学,作者:陈淑红;导师:谭忠。

2019年福建省优秀学位论文

2019年福建省优秀学位论文
探寻历史真相:《福》的历史再现研究(英文) 高性能纳滤膜及其超滤基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研究
一种支撑式面外弯曲阻尼器理论及试验研究 《文汇报》文艺副刊群研究(1945.9-1947.5) 基于TiO2介观晶体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研究
水声多跳协作通信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基于后修饰磁性共价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组分离分析研究
邱雨微 师利娟 金鑫 林震 陆剑峰 林羚 郑红利 汤煜荧 高超鸿 王琳 徐冲 廖振龙 陈雯 马星星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数学 外国语言文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土木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 化学 海洋科学 化学 机械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 化学
论文题目
多功能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肿瘤诊断和光学治疗中的应用 四次非线性Fujimoto-Watanabe系列方程的非线性波解及其动力学研究
关于度量空间的近似紧映像与几乎s映像 聚类Knockoff方法控制FDR的高维变量选择 "明清戏曲的海洋书写——以海洋政治为主线的考察" 水化作用对崩岗土体胀缩特性的影响研究 外泌体中环状 RNA Circ-CDYL 在早期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标和情境的情绪特征对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的影响 水溶液法制备硫硒化锑薄膜及其电池性能研究
应用经济学
企业并购对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数据分析
第 1 页,共 9 页
序号 单位名称
14
厦门大学
15
华侨大学
16
厦门大学
17
厦门大学
18
福州大学
19
福建师范大学
20
福建师范大学
21
厦门大学
22
福州大学
23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2018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厦门大学2018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

男 1979年10月2日
女 1990年10月20日 2018年6月30日 男 1985年3月26日 男 1989年8月24日 男 1986年11月5日 男 1992年9月2日 2017年9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女 1990年5月12日
男 1987年6月18日 男 1988年6月4日
男 1989年11月14日 2018年6月30日 女 1981年3月19日 2017年12月30日
DAVID JOSEPH 男 1989年3月17日 2018年6月30日 DEVLAEMINCK 6 池骋 男 1986年12月19日 2018年6月30日 7 徐旖瑶 女 1991年11月29日 2018年6月30日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钟鹭艺 万圆 裴梦苏 宋华 侯凡跃 舒满君 李新铭 罗思捷 廖天军 林楷强 郑秀英 李富田 赵诏 罗辉 楚成超 沈志君 刘玉 焦少妮 曾德乾 林杰 宰大卫 龚平 郭冠军 男 1987年10月20日 2018年6月30日 女 1988年7月13日 2017年12月30日 女 1987年4月12日 男 1981年1月2日 2017年9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男 1990年11月15日 2018年6月30日 女 1990年3月28日 女 1989年7月31日 男 1989年3月28日 男 1987年7月15日 女 1990年1月11日 女 1986年5月11日 男 1988年8月1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7年9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2018年6月3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与工程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国学生情绪智力、课堂情绪及英语学习成绩研究(英文) 几类非线性方程组弱解的正则性 肿瘤诊疗核酸纳米技术新方法研究
Flammeovirga sp. OC4的琼胶酶基因挖掘及所产寡糖的益生功能研究
生态学 作物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临床医学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入侵地和原产地沿纬度梯度的适应进化 甘蔗响应氮素的生理特性与应答低氮逆境的基因和miRNA鉴定
阳离子通道蛋白 TRPV 是 AMPK 响应葡萄糖代谢途径的必要因子 金属-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表面等离激元介导化学反应
光学工程 基础医学 地理学
化学
高品质因子光微流微腔及其性能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通过下调AKT磷酸化促进Fas介导的肝细胞凋亡
和肝脏损伤 亚热带不同海拔森林地下碳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附件1
2019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60篇)
序号 单位名称
1
厦门大学
2
厦门大学
3
福州大学
4
厦门大学
5
厦门大学
6
福建师范大学
7
厦门大学
8
福州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福建师范大学
11
福建医科大学
12
福建师范大学
13
福州大学
作者姓名
张鹏飞 张武虹 潘志明 凌伟淞 麻亚挺 廖长庚 李梦琪 韩创 战超 陈小钢 荆振唐 吕茂奎 罗志珊
硼碳氮和立方钴簇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第 1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名称
14
福州大学
15
福建农林大学
16
厦门大学
17
华侨大学
18
厦门大学
19
厦门大学
20
厦门大学
21
福建医科大学
22
厦门大学
23
厦门大学
24
福建农林大学
25
福建师范大学
26
福建师范大学
27
厦门大学
28
厦门大学
作者姓名 一级学科名称
白杰 蔡汉阳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学
基于机械可控裂结技术的单分子结电输运过程的电化学调控 拟南芥SWR1调控胚珠和花序发育及花青素合成机理研究
余晓青
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黄宝华
数学
几类矩阵方程和张量方程迭代算法研究
肖武鹏
环境科学与工程
Hale Waihona Puke 西太平洋边缘海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论文题目
刘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基于喷墨打印的纳米材料输运及其光电应用
邹显花
林学
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对低磷胁迫的阶段性响应及其信号调节研究
廖明玲
海洋科学
海洋贝类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温度适应性的酶学特征和进化策略研究
麦少瑜
化学工程与技术
金属卡宾、亚硝酸叔丁酯参与的杂环合成反应研究
徐扬 李文松 林绍辉 郭欣欣 董金超
砷酸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第 4 页,共 4 页
海洋科学 统计学 公共管理 基础医学 电气工程 教育学 临床医学
近海沉积物-水界面的耗氧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Mn)的迁移
基于多源数据的整合无监督学习 环境规制政策影响经济增长机理研究
基于转录组定性特征识别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预警标志 磁纳米热疗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率问题研究——基于质量的视角 G-CSF和GM-CSF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精准应用的实验基础及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亚
一级学科名称
论文题目
生物学 物理学
化学 机械工程
基于生物表面展示策略的功能化纳米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光子轨道角动量的调控及应用研究
氮化碳聚合物光催化全水分解制氢体系的构建 环路热管中纤维吸液芯蒸发器与微通道冷凝器的设计加工及性能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生物学 化学 化学
金属氧化物负极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基于周期性外场调制和耗散机制的腔光力系统量子关联研究
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第 3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名称
45
福州大学
46
福建农林大学
47
福建农林大学
48
集美大学
49
厦门大学
50
厦门大学
51
厦门大学
52
福州大学
53
厦门大学
54
厦门大学
55
厦门大学
56
厦门大学
57
福建医科大学
58
福州大学
59
厦门大学
60
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姓名
机械工程
基于仿射变换的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编队控制技术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
LD泵浦稀土掺杂全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深度神经网络压缩与加速关键技术的研究
临床医学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基因突变谱分析及SLC20A2基因内含子可变剪接位点的致 病性研究
化学
Pt(hkl)单晶界面氧还原和 CO 电氧化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陈辰立
中国史
明清大东海渔业社会与海洋权力的博弈
第 2 页,共 4 页
序号 单位名称
29
厦门大学
30
福州大学
31
福建农林大学
32
厦门大学
33
厦门大学
34
福州大学
35
福建农林大学
36
厦门大学
37
福建农林大学
38
厦门大学
39
福建医科大学
40
福州大学
41
厦门大学
42
厦门大学
43
华侨大学
44
华侨大学
作者姓名
水产
海洋来源的龙须菜硫酸寡糖和butyrolactone-I的抗食物过敏活性研究
信息与通信工程
联合编码系统在不同编码信道下的优化准则与分析
理论经济学 法学 数学
中国“关系型”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刑法前置化及其制约
可分离非线性模型的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应用经济学
中国环境规制与企业行为—基于债务融资、创新及盈利视角的研究
梁伟 刘群阅 李汉生 刘庆梅 陈启望 林志帆 熊亚文 陈光永 郭俊杰 史向明 范新妍 于潇 关庆洲 汤云东 滕曼曼 谭明
一级学科名称
论文题目
机械工程 风景园林学
寄生分量对力传感器叠加系统准确度影响研究 城市公园恢复性效益心理模型构建及设计策略研究
园艺学
光对龙眼细胞培养中功能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基于模糊粗糙集模型的特征选择方法研究 线粒体稳态在糖尿病合并反复非严重低血糖相关认知障碍中的机制研究
药学 理论经济学
公共管理 应用经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转移诊断和信号通路调控中的应用 要素错配、收入分配差距与产出增长的研究 我国大学生学习力模型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王晓蓉 张琪 钟振晖 李成陈 周建丰 薛昌 陈兴麟 刘文文 杨颖颖 李钰雯 周宇 王丽萍 杨志才 王芳 刘成坤 徐睿
一级学科名称
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奖励口碑的影响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氧化物对硼硅酸盐基SOFC封接玻璃结构与性能的调控研究
植物保护
稻瘟病菌群体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