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幕

桔子帮小帮主

科学松鼠会的诺贝尔红旗手的行业内幕

Boss朝你亮亮产品图纸,限时要你交工,可图纸写满阿拉伯语,一场噩梦!危难关头,突然冒出无数小工厂,内配流水线,精通双语的工人摩拳擦掌。真是救人于水火!你飞速复印来图纸。不出半小时,阿拉伯乱码已变成交付使用的产品。可以去讨好boss喽~

这不只是人间一幕,在你数以兆计的小小细胞里时刻上演了这争分夺秒的故事。请看“地形图”:一个细胞相当于一座城池,约占你身体十兆分之一的体积,紫色轮廓圈出它的疆界(当然颜色是假的,不然你就成了辛普森了);中央的粉色“宫殿”叫细胞核,住着大权在握的boss,这资本家不仅把黑线团似的遗传密码DNA全锁着,还不停发号施令,让手下取了DNA复印件,去制造细胞需要的产品;而那些翻译和生产双项全能的工厂,正是城池之内宫殿之外散布的小蓝点,今年“诺贝尔红旗手”——核糖体。

穿珠子红旗手

什么,我刚进入正题,你就开始撇嘴?不要嫌它们小哦!因为它们比你看到的更渺小……500颗核糖体小工厂排成一排,差不多横跨一颗细胞。

劳动阶级的普遍特点,除了个头微不足道,还有“人多势众”。在一个活跃生长的细菌之城里可能有20000个这样的工厂,重量是整个细胞的四分之一;人细胞中更可达到几百万个。放眼望去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这是一幅真实的细胞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你细胞的局部,密密麻麻排起队列的都是核糖体,让你体会一下它们有多繁忙!细节不再赘述。)忙活什么呢?核糖体凭着单一式样的厂房,就地取材地抓取细胞里的氨基酸零件,按DNA图纸的要求穿成不同式样的蛋白质链,对工作不挑不捡,任劳任怨。正因为它们的工作,你才出落成你如今的模样:头上冒出乱蓬蓬的头发,手指顶着剪不完的指甲,胃里晃荡着蛋白酶,体液里武装了抗体,走上生命之路。说核糖体工厂是保量保质的劳模,一点不过。在疯长的细菌中,核糖体1秒之内能把20个氨基酸穿在一起,你的细胞的核糖体略逊一筹,1秒能穿6、7个(那也比你穿珠子快多了!),更可贵的是制造过程同时质检,穿100000个氨基酸,大约才出一个次品。

现在,让我们揉揉眼睛,将目光集中到一颗核糖体小蓝点。

正如你所预料,核糖体并非毫无细节的小蓝点。它分大小两坨。在细菌中,小的名叫30S小亚基(位于上图下方,略扁平的那个),大的叫50S大亚基(上边厚的),总和为70S。所以学生物不需要会数学~(好了我开玩笑。其实,“S”描述的是小颗粒在粘稠液体里下沉的速度,总体的下沉性质当然不是两个的加

和)。你的细胞比细菌高级,核糖体也沉,小的那半是40S,大的是60S,加起来——还是我来帮你“加”吧——是80S。这两半就是核糖体小工厂的全部家当,好像两只手掌扣在一起,小手掌将DNA复印件夹好,大的负责照图纸穿氨基酸,流水线上有3个岗位,原料从右边依次进来,蛋白链珠就从中央通道鱼贯而出,为你细胞的四化事业添砖加瓦去了。

人间的工厂由砖头垒成,砂浆固定;核糖体工厂把核糖核酸(RNA)当砖头,蛋白质做砂浆。两种成分显然前者为主,这是核糖体之所以为“核糖”体而不是“蛋白”体的原因(如果你到现在还头脑清醒,来了解一下补充知识:核糖核酸,即RNA,是我们平时总挂在嘴边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的双胞胎弟弟,他俩长得特别像;二者同蛋白质差不多是叔侄关系,辈分差得远了)。

从开篇说到现在,你差不多已经走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哈哈,希望你不要感觉受了愚弄),人们花费三十年努力,把细胞里一颗小点精确到两个亚基三个岗位,诺贝尔委员会欢欣鼓舞,给最初将它们从细胞之城里挖掘出来的人颁了一块生理学奖章。

你想不想进一步削尖脑袋探探小工厂内幕?芝麻开门!

门不开——研究在这时走到了意料之中的瓶颈。核糖体太小,即使在最牛的显微镜下也是模糊一坨,根本没法看清厂房内部如何进行生产操作,更别提揭示其高效高质的秘诀。就让我们呼唤新手段吧。

一项特别尖的技术

说新手段之前,你要知道我们如何看到东西:光当然是必需的,它照在物体上,再被物体反射到你眼睛里,就在眼中成了一个像;显微镜也没什么特殊,光波(或者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照在物体上,再反射到大大小小的镜片上,你就看到了放大的影像。但是利用这种原理的系统有个限制,光源波长必须小于物体尺度。穿梭在我们空间中的可见光,波长几百纳米,看真实厂房绰绰有余,可核糖体厂房直径20纳米,整个就被光波给忽略了,更别说细节。

什么光能胜任呢?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遇到了相似的挑战:他的研究对象是晶体,我们知道晶体是同种分子以同样的姿态整齐排列而成,可是如何才能具体确定排布状况呢(不要摇头说你没见过“晶体”,你吃的盐粒、你手上的钻石,都是无

数的同种分子整齐排列形成的晶体)?显微镜没这么高精度……他一拍脑袋,X 射线的波长只有0.1纳米,应该可以偷窥到晶体内部。伟大的科学家都不是空想派——他用X射线照射晶体,X射线比可见光果然更多了些诡秘气质,它没有忽略晶体内部细节,透过晶体发生了衍射作用,在对面的底片上曝出一个围绕中心点排布的圆盘状图案。就像光透过迪斯科舞厅房顶的大转球,在地板上撒出花纹(下图)。冯·劳厄当即撰文,论证X射线通过内部排布不同的晶体,定会衍射出不同式样的图案(想象你变换大转球上玻璃的排布,地上的花纹就会改变)。

这篇论文意义之大,为他在两年后神速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如今再没有写篇文章两年后拿奖的好事了……),同时也神速开启了X射线衍射技术的时代。该技术利用复杂的计算,从衍射出的圆盘图案反推晶体内部粒子排布。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分子的形态,就让无数这种分子整齐排成一颗晶体(你可以想象让无数个氯化钠分子排成一颗食盐),再让X射线通过晶体发生衍射,然后反推。科学家的尝试日渐别出心裁,照射对象日渐五花八门,从无机盐晶体到有机小分子,再到脂类小分子和小蛋白晶体……人们的视线就这样削尖到分子和原子的水平。

不知捧得大奖归时冯·劳厄有没有料到,之后几十年,从他的理论出发,又追加了不下十二个直接相关的诺贝尔奖。其中最无可比拟的,当然是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

刺探蛋白合成工厂内幕

听起来简单——盐可以结晶、DNA可以结晶、蛋白质也可以结晶……那你找个又有RNA又有蛋白质的核糖体来,用X射线照照,去拿诺贝尔奖吧。

可以想,但你保准不愿去做:首先,为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就是项极其考验技巧(极其考验运气)的工作。如果感兴趣,你倒可以试试做些食盐晶体出来,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将一盘盐水慢慢加热,一下子就制成了难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