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之同步
通信原理 帧同步
通信原理帧同步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
这里的信息帧与异步通信中的字符帧不同,通常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
同步传输时,一个信息帧中包含许多字符,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符作为开始,一般将同步字符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
在整个系统中,由一个统一的时钟控制发送端的发送和空字符用同一个代码。
接收端当然是应该能识别同步字符的,当检测到有一串数位和同步字符相匹配时,就认为开始一个信息帧,于是,把此后的数位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同步通信协议:1.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IBM的BSC协议)BSC协议规定了10个特殊字符(称为控制字符)作为信息传输的标志。
其格式为SYN SOH 标题STX 数据块ETB/ETX 块校验SYN:同步字符(Synchronous character),每帧可加1个(单同步)或2个(双同步)同步字符。
SOH:标题开始(Start of Header)。
标题:Header,包含源地址(发送方地址)、目的地址(接收方地址)、路由指示。
STX:正文开始(Start of Text)。
数据块:正文(Text),由多个字符组成。
ETB:块传输结束(end of transmission block),标识本数据块结束。
ETX:全文结束(end of text),(全文分为若干块传输)。
块校验:对从SOH开始,直到ETB/ETX字段的检验码。
2.面向bit的同步协议(ISO的HDLC)一帧信息可以是任意位,用位组合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
F场:标志场;作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字符为8位,01111110。
A场:地址场,规定接收方地址,可为8的整倍位。
接收方检查每个地址字节的第1位,如果为"0",则后边跟着另一个地址字节。
若为"1",则该字节为最后一个地址字节。
C场:控制场。
指示信息场的类型,8位或16位。
若第1字节的第1位为0,则还有第2个字节也是控制场。
码元同步《通信原理》
码元同步1.外同步法(1)外同步法的概念外同步法是指在发送码元序列中附加码元同步用的辅助信息,在信号中加入导频或数据序列,以达到提取码元同步信息的目的的技术,又称辅助信息同步法。
(2)外同步法的原理在发送信号中插入频率为码元速率(1/T)或码元速率的倍数的同步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窄带滤波器将其分离出来,并形成码元定时脉冲。
(3)外同步法的特点优点:设备较简单。
缺点:需要占用一定的频带宽带和发送功率。
2.自同步法自同步法不需要辅助同步信息,而是从接收的码元序列中经过某种变换提取出定时信息的方法。
(1)开环码元同步法①开环码元同步法的概念开环码元同步法是指将解调后的基带接收码元先通过某种非线性变换,再送入一个窄带滤波电路,从而滤出码元速率的离散频率分量的同步方法,又称非线性变换同步法。
②开环码元同步法的方案a.延迟相乘法图13-6 延迟相乘法开环码元同步原理分析用延迟相乘的方法作非线性变换,延迟相乘后码元波形的后一半是正值,前一半当输入状态有改变时为负值,故变换后的码元序列的频谱中包含码元速率的分量;选择延迟时间,使其等于码元持续时间的一半,就可以得到最强的码元速率分量。
b.微分整流法图13-7 微分整流法开环码元同步原理分析用微分电路去检测矩形码元脉冲的边沿,输出正负窄脉冲,经过整流得到正脉冲序列,此序列的频谱中就包含有码元速率的分量。
③开环码元同步法的误差若窄带滤波器的带宽为,其中K为一个常数,则提取同步的时间误差比例为式中,为同步误差时间的均值;T为码元持续时间;E b为码元能量;n0为单边噪声功率谱密度。
(2)闭环码元同步法①闭环码元同步法的概念闭环码元同步是指将接收信号和本地产生的码元定时信号相比较,使本地产生的定时信号和接收码元波形的转变点保持同步的方法。
②闭环码元同步法的实现a.原理框图图13-8 超前/滞后门同步原理方框图图中有两个支路,每个支路都有一个与输入基带信号m(t)相乘的门信号,分别称为超前门和滞后门。
通信原理第10章 同步原理
第10章 同 步 原 理
10.1 同步的概念及分类 10.2 载波同步 10.3 码元同步 10.4 群同步 10.5* 网同步
返回主目录
10.1 同步的概念及分类
主要内容
★ 同步的概念 ★ 同步的分类 ★ 同步的意义
第10章 同 步 原 理
一、同步的概念
所谓同步是指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故又称定时。 同步是数字通信系统以及某些采用相干解调的模拟通信系 统中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由于收、发双方不在一地,要使它 们能步调一致地协调工作,必须要有同步系统来保证。
t4
第二帧
(a )
图中接,收t信2~号t3就带是通插入导频的时间,它一般插解入调 在群同步脉冲
之后。这种插入的结果线只性 门是在每帧的一小段时间内才出现载波
标准,在接收门端控应信 号用控制信号将载波标准取出。
锁相环
鉴相器
环路 滤波器
压控 振荡器
第10章 同 步 原 理
从理论上讲可以用窄带滤波器直接取出这个载波,但实际
输 入 已 调平 方 律 信 号 部 件
鉴相器
环路 滤波器
压控 振荡器
二分频载 波 输 出
锁 相 环
图10.2-7 平方环法提取载波
我 们 以 2PSK 信 号 为 例 , 来 分 析 采 用 平 方 环 的 情 况 。 2PSK
e(t) [ a ng(t nS)T 2]c2 o w cts (10.2 - 4)
(10.2 - 2)
经过低通滤除高频部分后,就可恢复调制信号m(t)。
如果发端加入的导频不是正交载波,而是调制载波,则收端 v(t)中还有一个不需要的直流成分,这个直流成分通过低通滤波 器对数字信号产生影响, 这就是发端正交插入导频的原因。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
s (t )
平方器
e (t )
窄带 BPF
2 fc
二分频
fc
若m ( t ) = ±1
1 1 e (t = ) + cos 2ωct 2 2
11.2 载波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平方环法
s (t )
平方器
e (t )
鉴相器
ud
环路 滤波器
uc
压控 振荡器
uo ( t )
二分频
uo ( t )
= uo ( t ) m ( t ) cos ωc t + sin ωc t
插入导频法收端 uo ( t ) uo ( t )
BPF 窄带 BPF
×
v (t )
LPF
mo ( t )
v ( t ) = uo ( t ) cos ωc t
1 mo ( t ) = m ( t ) 2
sin ωct
90
波形变换常用电路:微分+整流
11.3 位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包络检波滤波法 适用:带限的2PSK
O
(a)
t
O
(b)
t
O
(c)
t
11.3 位同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2)锁相法
位同步输出
a
整形 接收码元 相位 比较器
超 前 脉 冲 滞 后 脉 冲
晶振
d
n分频器
c
或 门
扣除门 (常开)
一、群同步的实现方法
1.起止式同步法
止 起
1 2 3 4 5 止
1
5 字
1.5
缺点: 不便于同步传输 传输效率低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标题: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解析一、介绍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的概念1. 并行通信:指多个数据信号在同一时刻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信号可以同时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串行通信:指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异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数据的起始和结束。
4. 同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二、并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多个数据信号同时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快:由于多个数据信号同时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快。
2)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多条传输路径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3) 成本较高:需要多条传输路径和大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高。
三、串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慢:由于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 传输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可以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成本较低:只需要一条传输路径和少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低。
四、异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
2. 特点:1) 灵活性高:数据传输时间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精度较低:由于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传输的精度相对较低。
3) 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由于数据传输精度较低,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五、同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
同步原理PPT课件(通信原理)
m = 0 只有1个( )码组
m = 1 有 码组
类推,可被判为同步码组的组合数为
假同步概率
28
平均建立时间ts
设漏同步和假同步都不发生,在最不利 的情况下,实现群同步最多需要一群的 时间。
设每群的码元数为N,每码元时间为T, 则一群的时间为NT,出现一次漏同步或 假同步大致要多花费NT的时间才能建立 起群同步,故,平均建立时间为 ts = NT(1 + P1 + P2)
m12
≈ 3 m-1
≈ 扣 相位推后1/m周期(除360°/m)
≈ m1 2 4m1
≈ 附 相位提前1/m周期加
b路
c位同步 m
d 超前
e分频器输出 2
f 滞后
g分频器输出
位同步脉冲的相位调整
19
11.4 群同步(帧同步) 给出帧的开头和结尾的标记
起止式同步法
被传输的单位是字符,每个字符可由5~8 位码元组成,每个字符前面加一位起始 位,用“0”代表,在字符后加1.5位停止 位,用“1”代表,不发信号时,一直发 送停止位。
j=1
j = 2,3,…7 R(j)分别为-1, 0, -1, 0, -1, 0
当j为负值时的自相关函数值, 与正值对 称,自相关函数在j = 0 时出现尖锐单峰。
22
R(j) 7
-7 -5 -3 -1 1 3 5 -1
7j
23
“1”存入移存 器
1端→ +1 0端→-1
判决
“0”存入移存 器
1端→ -1 0端→+1
同相正交环法(Costas环)
输入
V3
×
LPF
输出 V1 VCO
90°相移
群同步《通信原理》
群同步1.概述(1)群同步码的插入方法①集中插入法②分散插入法(2)接收端同步电路的状态①捕捉态。
捕捉态时,确认搜索到群同步码的条件必须规定得很高,以防发生假同步;②保持态。
保持态时,应降低判断群同步的条件,以防因为噪声引起的个别错误导致认为失去同步。
2.集中插入法(1)集中插入法的概念集中插入法是指采用特殊的群同步码组,集中插入在信息码组的前面,使得接收时能够容易地立即捕获同步码组的方法,又称连贯式插入法。
(2)集中插入法的图示图13-10 集中插入法(3)集中插入法的条件要求群同步码的自相关特性曲线有尖锐的单峰,以便容易地从接收码元序列中识别出来。
(4)巴克码①定义:一个n位的巴克码组为{x1,x2,…,x n},其自相关函数表示为(13-1-1)上式表明,巴克码的R(0)=n,而在其他处的自相关函数R(j)的绝对值均不大于1,满足式(13-1-1)的码组称为巴克码。
②构造:巴克码的一般构造法尚未确立,只搜索到10组巴克码,见表13-1,表中各码组的反码(正负号相反的码)和反序码(时间顺序相反的码)也是巴克码。
表13-1 巴克码(5)集中插入法的群同步码检测图13-11 集中插入法群同步码检测流程3.分散插入法(1)分散插入法的定义分散插入法是指每隔一定数目的码元就插入一种具有周期性的同步码组序列的群同步方法,又称间隔式插入法。
(2)分散插入法的图示图13-12 分散插入法(3)分散插入法的群同步码检测①检测规则在规定数目的搜索周期内,在同步码的位置上都满足“1”和“0”交替出现的规律,则认为该位置就是群同步码元的位置。
②检测方法a.移位搜索法图13-13 移位搜索法流程图b.存储检测法图13-14 存储检测法示意图4.群同步性能指标(1)漏同步①定义:漏同步是指同步系统将正确的同步位置漏过而没有捕捉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影响,使正确的同步码元变成错误的码元。
②漏同步概率P l式中,p为接收码元错误概率;n为需检验的同步码元数;m为检验时容许错误的最大码元数;为n中取r的组合数。
同步通信原理
同步通信原理同步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协调和配合的方式进行交互,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完整传输。
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信号,确认接收方已经准备好接收数据,并且在接收数据之后发送确认信号给发送方,表示数据已经成功接收。
同步通信原理的基本步骤如下:1. 发送方发起数据传输请求: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信号,告知接收方即将开始数据传输。
2. 接收方确认准备就绪:接收方接收到数据传输请求后,发送确认信号给发送方,表示已经准备好接收数据。
3. 发送方发送数据:接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信号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
4. 接收方确认接收:接收方在接收完数据后,发送确认信号给发送方,表示数据已经成功接收。
同步通信原理的优点包括:1. 数据可靠性高:通过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号,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损坏。
2. 同步性强: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协调和配合的方式进行交互,使得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加稳定和可控。
3. 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同步通信原理可以在通信过程中实时地确认数据传输的状态,使得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得到更好的表现。
然而,同步通信原理也存在一些缺点:1. 通信效率相对较低:由于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信号,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导致通信效率相对较低。
2. 对于网络传输不稳定:如果网络传输不稳定或延迟较大,同步通信原理可能导致传输失败或延迟过高。
3. 对硬件资源要求较高:同步通信原理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协调和配合的方式进行交互,因此需要较高的硬件资源支持。
总之,同步通信原理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了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和网络环境选择合适的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8-同步技术
数据交换,必须实现网同步 使得在整个通信网内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
拍标准
二. 同步信号的获取方式
外同步法
– 由发送端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 接收端把这个专门的同步信息检 测出来作为同步信号的方法
– 需要传输独立的同步信号,需付 出额外的功率和频带
三. 同பைடு நூலகம்的技术指标
同步误差小 相位抖动小 同步建立时间短 同步保持时间长
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同步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高于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载波同步是相干解调的基础。
判断
只有数字调制系统存在载波同步
无论是模拟调制信号还是数字调制信 号,都必须有相干载波才能实现相干 解调。
1. 载波同步
载波同步产生的本地载波应该与接收到的信 号中的调制载波同频同相,而不是与发送端 调制载波同频同相
在接收信号中,发送端调制的载波成分可能 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 只有定时脉冲正确,才谈得上正确地抽样判 决
– 位同步是正确抽样判决的基础
3. 群同步
包括字同步、句同步、帧同步 接收端为了正确恢复信息就必须识别
句或帧的起始时刻 接收端必须产生与字、句和帧起止时
间相一致的定时信号 群同步是正确译码和分路的基础 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都存在群同步
4. 网同步
– 若接收信号中包含有载波,可用窄带滤波器直 接提取
– 若接收信号中不包含载波成分,则用载波同步 法提取
2. 位同步
是数字通信系统特有的一种同步
– 为了从接收波形中恢复出原始的基带信号, 须对它进行抽样判决,要求接收端提供“定 时脉冲序列”
– 定时脉冲序列的重复频率与码元速率相同, 相位与最佳抽样判决时刻一致
通信原理同步
通信原理同步在通信领域中,同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时钟信号和数据格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解析。
在通信原理中,同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分为外部同步和内部同步两种方式,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同步方式及其应用。
首先,外部同步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来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
在数字通信中,常用的外部同步方式包括同步字、同步码和同步信号等。
同步字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序列,它被插入到数据流中,用来帮助接收端找到正确的数据起始点。
同步码则是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它可以在数据流中识别出同步位置,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解析。
而同步信号则是通过特定的时钟信号来指示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以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传输。
其次,内部同步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自身的时钟信号来实现同步。
在数字通信中,常用的内部同步方式包括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等。
时分复用是指将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时间片中进行传输,接收端根据时钟信号来解析数据。
而频分复用则是将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频率带宽中进行传输,接收端根据频率信号来解析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外部同步和内部同步常常结合使用,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通过外部时钟信号将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时间片和频率带宽中进行传输,接收端则通过内部时钟信号来解析数据,从而实现同步传输。
而在有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通常通过外部时钟信号来保持同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解析。
总之,同步技术在通信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通信系统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同步方式,以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同步技术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八章-同步技术
11
同步技术的重要性
• 同步本身虽然不包含所要传送的信息,但只有收 发设备之间建立了同步后才能开始传送信息,所 以同步是进行信息传输的必要和前提。
• 同步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性能。 如果出现同步误差或失去同步就会直接导致通信 质量下降,降低通信系统性能,甚至使通信中断。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 从下图所示的频谱图可以看出,在载频处,已调信号的频 谱分量为零,载频附近的频谱分量也很小且没有离散谱, 这样就便于插入导频以及解调时易于滤出它。
(a)基带信号x(t)频谱函数
(b)对x(t)进行相关编码得到的频谱函数 (c)双边带调制后得到的频谱函数
插入导频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20
双边带调制系统发送端电路框图
• 码变换器将Sd(t)频谱中的直流和相邻的低频信号滤掉或衰减。 • 经低通滤波器加给环行调制器,由带通滤波器取出上、下边带
送给加法器。 • 同时送给加法器的还有载波移相90°的Acsinωct。(发送端必须
正交插入导频,不能加入Acosωt导频信号,否则接收端解调后 会出现直流分量,这个直流分量无法用低通滤波器滤除,将对 基带信号的提取产生影响。)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28
平方变换法
• 已调信号x(t)cosωct为2PSK信号,双极性矩形脉冲。 • 接收端经过平方律部件后得到
e(t)=[x(t)cosωct]2 = x2(t)/2+ x2(t) cos2ωct/2
∵ x(t)=±1 ∴ e(t)= (1+cos2ωct)/2
• 由此,通过窄带滤波器取出2fc,经过二分频得到的频率就 是所需要的载波频率。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同步技术
通信原理第11章同步原理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下面以 DSB 为例来说明插入导频法实现载波同步的基 本方法。图 11.2. 5 ( a )是基带信号的频谱,(b )是其 DSB 信号 的频谱及插入导频的位置(虚线所示)。导频插在 DSB 信号 频谱为 0 的地方,即导频的频率为 f c ,且与调制用的载波信号 正交。插入导频法发送端及接收端的方框图如图 11.2. 6 所 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有时,位定时误差也用相位来表示,称为相位误差,即
当位定时有偏差时,会使信号的取样值下降,而取样值的 下降最终导致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的上升。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以 2PSK 信号为例,当位定时无偏差时,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 为
而当位定时偏差为 t e 时,经推导误码率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图 11.3. 2 位同步信号相位调整过程示意图(图中设 n =4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器输出信号(即位同 步信号)相位超前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a )所示,鉴相 器就向控制电路输出误差信号,使控制电路从其接收到的脉 冲序列中扣除一个脉冲,这样分频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就比原 来正常情况下的脉冲序列滞后一个 T s / n 时间,如图 11.3. 2 ( c )所示。到下一次鉴相器进行比相时,若分频器输出脉冲序 列的相位仍超前,鉴相器再输出一个代表超前的误差信号给 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再扣除一个脉冲,直到分频器输出脉冲 序列的相位不超前为止。如果鉴相器的比较结果是 n 次分频 器的输出脉冲序列相位滞后于接收码元相位,如图 11.3. 3 ( b ) 所示。
第11章 同步原理终
需要说明,在图 11.3. 1 所示的数字锁相环中,相位比较器 是一个关键部件。没有相位比较器的比较结果,控制电路既 不会扣除脉冲也不会附加脉冲,也就意味着无法调整位同步 脉冲的相位。而相位比较器是根据接收基带信号的过零点和 位同步脉冲的位置来确定误差信号的。当发送长连“0 ”或 长连“ 1 ”信号时,接收基带信号在很长时间内无过零点,相位 比较器无法进行比较,致使位定时脉冲在长时间内得不到调 整而发生漂移甚至失步。此即采用 HDB3 来代替 AMI 码的 原因。
通信原理 同步
通信原理同步
通信原理是指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同步是通信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通信中,同步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钟信号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同步可以分为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两种方式。
硬件同步通常通过传输中的特殊信号来实现,例如串口通信中的RTS(Request to Send)和CTS(Clear to Send)信号线,
以及以太网通信中的同步帧等。
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的同步信号来确定数据的传输时机,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
软件同步则是通过通信协议或者算法来实现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预先约定的规则来保持同步,例如在通信协议中规定每个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位,接收端根据这些标志位来判断数据的边界,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步在通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话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等领域都有同步的应用。
总之,同步是通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时钟信号、特殊信号或者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接收端的同步,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通信原理-同步原理_4
群同步
13.4.1 概 述
同步种类
群同步
同步状态
捕获态 应防止假同步 保持态 应防止漏同步
13.4.2 集中插入法 (连贯式插入法)
群同步
原理: 在每群的开头集中插入群同步码组,作为帧标记。
信息码组 信息码组 信息码组 信息码组 同步码组 同步码组 同步码组
要求:
设有一个n位的码组 {x1, x2, …,xn} ,其局部自相关函数定义为
云
阴
雨
101 110 111
“雨 晴 阴 阴” 当发送序列仍是“111 0 110 110”时,若接收时丢失了
第 一个符号,则接收序列变成 “110 110 110”。
这时,
它将被译为 “ 阴 阴 阴”。
可见:为了能正确接收丢失开头码元的信息序列,要求该编码不仅
应该是唯一可译的,而且是可同步的。
唯一可译码
—— 在编码中任何一个码字都不能是其他码字的前缀。
举例
晴
云
阴
雨
0 101 110 111
当接收到的数字序列为“111 0 11 0 110”时,它将唯一地 可以译为“雨 晴 阴 阴”。
注意:唯一可译码的唯一可译性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正确接收到开 头的第一个或前几个码元。
上例 晴 0
存储检测法 示意图
先入 出
—— 码元编号
x —— 码元取值 1或0
13.4.4 群同步性能
指标:漏同步概率 、假同步概率 、同步建立时间。
漏同步概率 Pl
指没有捕捉到同步码组的位置。
设 n ——同步码组的长度, P —— 接收码元错误概率 m ——识别器允许同步码组出现错码的最多个数
通信原理—同步观测
附页:第一部分——载波同步实验1. 科斯塔斯环同步载波信号观察示波器一个通道观测 4TP9(发端载波)并作同步,示波器另一通道测 5TP3(本地载波);通过“载波频率”按钮,将发端载波频率调节到:1000Khz (1M );观测 5TP3 信号频率和相位变化,直到两路载波频率完全同步为止;图1.12. Costas 环同步带测量在 costas 环同步的状态下,通过“载波频率”按钮,通过鼠标滚轮,逐渐向上调节 发端载波频率,直到接收端载波无法跟踪发端载波,记录锁相环同步带上限; 然后通过鼠标,逐渐向下调节发端载波频率,直到接收端载波无法跟踪发端载波,记 录锁相环同步带下限; 重新完成两次该步骤,记录三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表1 同步带上限数据 表2 同步带下限数据3. Costas 环捕捉带测量用鼠标点击流程图“载波频率”按钮,将发端载波频率调节到 950K(可以调到更小);通过转动鼠标滚轮逐渐增大发端频率,直到接收端载波完全同步为止,记录锁相环捕捉带下限。
将发端载波频率调节到 1070K,通过转动鼠标滑轮逐渐减小发端载波频率,直到接收端载波完全同步位置,记录锁相环捕捉带上限。
重新完成两次该步骤,记录三次测量数据,取平均值表1 捕捉带上限数据表2 捕捉带下限数据第二部分——位同步提取实验2.HDB3 位同步时钟提取(1). HDB3 编码观测将基带时钟设置为 64K,编码类型为 HDB3,用示波器观测 2P4 位同步输出的 HDB3 编码。
尝试修改基带类型为16bit,设置数据,将数据设置为全“0”,全“1”,其他数据,观察HDB3编码输出,并注意其是否包含位同步信息。
图2.1 全“0”码HDB3编码图2.2 全“1”码HDB3编码图2.3 16bit(1100 1111 0011 0111)(2). 伪随机序列 HDB3 编码位同步信息提取将基带信号设置为 PN-15,观测 2P2 位定时信息,2P8 提取时钟,2P9 本地补全的位同步信息。
通信原理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
滤波法原理图
r (t)
波形 变换
ui(t)
窄带带通 滤波器
u0(t)
脉冲 形成
移 相
cp(t)
接收码元相位的获得方法
基带信号 a 接收
码元
微分
b
整流
c
单稳脉 冲形成
e
a t b t c e t
t
运用微分电路,从基 带信号(a)的过零点处 提取接收码元相位 (b)(代表码元起 始相位),再对微分 信号进行整流(c), 最后脉冲形成。
基带信号 a 接收
码元
微分
b
整流
c
单稳脉 冲形成
e
a t b t c e t
t
运用微分电路,从基 带信号(a)的过零点处 提取接收码元相位 (b)(代表码元起 始相位),再对微分 信号进行整流(c), 最后脉冲形成。
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
采用微分、整流步骤获得接收码元相 位后,画出图11-16中的相位比较器,就 得到微分整流型数字锁相环系统图,如图 11-18所示。
几种同步概念 帧同步:若干码元组成“字”,若干字 组成“句”,接收这些数字流,接收端需产 生与字、句起始时刻一致的定时脉冲序 列,即所谓帧同步或群同步。 网同步:为保证通信网内各用户之间 可靠的进行数据交换,使得在整个通信网 内有一个统一的时间节拍标准,在整个通 信网内建立起网内的一种同步。 以下逐一进行学习
a
接收 码元
微分
整流
单稳4
e
超前 脉冲
晶振 整形
b路 a路
A
单 稳 3
单稳1
f
位同步脉冲 脉冲 形成 b
B
滞后 单 脉冲 稳 g
11.2 载波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