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之案例分析怎么写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
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
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
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
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
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
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
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
汉硕案例分析
外教中国任教的困惑案例中描写的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大卫,在中国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所发生的事情。
由于对中国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不理解,而误认为是自身教学出了问题;由于缺乏对中国交际文化的基本认识,导致生活不适应,感觉不受尊重和不愉快。
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卫在第二语言教学和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而困惑不解。
首先来分析下大卫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感到的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教”,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对象,教学模式是以教材、教师、课堂三者为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中国学生更习惯的教学模式是上课安静听讲,认真做笔记,学习的场独立性强,课堂上学生的纪律团体意识强,而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可能不仅起不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会干扰教师教学进度。
而在美国,课堂活动比较多,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师生关系比较平等,学生更愿意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学生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
中美两国在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策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大卫任教中国依旧采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学生,下意识地认为在美国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学生中也必然适用,人虽在中国,思想却在美国,所以当看到学生课堂更愿意记笔记而少讨论,见到的行为与内心预期差别过大时,就会产生困惑,而误以为是自己教学出了错误。
对于第二语言教师而言,我们接触到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于教师本国的文化背景、学习风格。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应生搬硬套自己所习惯的那一套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去了解自己目前所接触学生的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从当地的情况和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特点和接收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除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外,大卫在同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中也有不少困惑。
案例中大卫对于学校领导没有事先通知的约会感到很不解,觉得领导的做法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硕士论文案例分析怎么写
硕士论文案例分析怎么写1. 引言在撰写硕士论文时,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者可以深入探讨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对特定现象或情境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案例分析。
2. 案例选择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具有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一个完整的案例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所研究的对象。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案例应该能够代表某个特定领域或情境中的典型现象,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具有足够的复杂性。
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含一定的复杂性,以便研究者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参考现有的文献、专业数据库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
确保所选择的案例能够支持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3. 研究目标和问题在开始案例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希望通过案例分析达到的预期结果,而研究问题则是指导研究过程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
例如,可以将研究目标定义为分析某个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改善其竞争地位。
研究问题应该围绕研究目标展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度。
例如,可以提出如下研究问题:该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该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因素限制了该组织的竞争力发展?4. 案例分析方法在案例分析中,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例如文献研究、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问题和案例特点。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应尽可能多的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支持研究目标和问题的回答。
可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或其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案例的定量或定性结论。
5. 案例分析的结构一篇优秀的硕士论文案例分析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案例分析结构示例:•引言:介绍所研究的案例背景、目标和问题。
•案例描述:提供案例的详细描述,包括相关背景信息、关键特征和事件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案例分析模板
1.引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继续坚持本民族文化,还是会迁就他人?显然主要还是会保持固有文化而根据情况适当迁就他人。
这样就使学习和生活中,本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难免发生小摩擦。
既然矛盾和摩擦难免会发生。
那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和怎样的方式来处理。
是逃避?是搁置?还是积极的面对寻求解决?请看下面的案例分析。
2.案例分析为方便起见,案例中本人用小李表示,留学生用苏菲表示,留学生的中国同学用小颖表示。
2.1案例陈述背景介绍小李每周四上午常在二体二楼打球,直到中午12:30才离开。
因为那时是苏菲和小颖上排球课的时间。
他们因此经常碰面,并有几次目光的接触。
案例1 初次印象小李在打球时,十分积极的救球、组织进攻并常喊“好球”、“我的错”等等。
另外也是场上主要的得分手。
因此,常是场内外观众的关注焦点。
小李得分时,苏菲在场外有时会鼓掌。
这次,苏菲在场外练球不小心把球打到场内,小李帮忙捡起并面带微笑递给她。
苏菲也微笑且眼神流露歉意并用中文说了句“谢谢你!”。
案例2 苏菲生气小李打完球,到场边铁衣架上取风衣外套。
大家风衣挂同一支架上,小李的风衣在最里面。
他问了一句,“有人吗?麻烦让小李拿下小李的衣服好吗?”然后又开玩笑的说,“有人吗?谁躲在里面?”因为那么多外套全挂在一个地方,看着很大,所以让人感觉里面藏着一个人。
小李边问边在衣服四周打量。
由于没人反应,所以小李就把衣服抱起来。
准备取自己的衣服。
这时,苏菲和小颖连忙从不远处小跑过来。
小李向苏菲微笑示意,她没有回礼,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的表情。
小李一不留神,将自己风衣掉在了地上,却没察觉,苏菲眉头皱了起来。
小李见苏菲的表情,再之没找到自己的外套,有点不知所措,急忙想把满手的衣服都挂回原位。
但是没成功。
接连试了几次都不行。
苏菲这时伸手帮忙,嘴里一边还咕哝着。
小李只听出苏菲说的是法语。
而且声音中含有不满和抱怨的情绪。
小李更加的慌神了,怎么也没有办法把外套都挂上。
汉硕考研案例分析模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模板基本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致框架:【第一部分】材料展示的是一位到国外教授汉语的志愿者,因文化差异而产生不适应,然后逐步适应,最后融入异文化的过程。
初到文化环境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主要有:1.对当地生活条件、环境不适应2.对异文化环境中人际交往原则及因习俗了解不够全面而产生的困惑,例如,性别观念、交际方式、时间观念、衣着打扮、隐私保护、称呼称谓等。
3.对国外学校课堂教学方面了解不全面4.国外异文化环境下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如:课堂提问、说教指导、姓名差异、违反纪律、课堂秩序等5.学生对教师教学反馈所导致的教师自身的问题6.人际交往中对宗教信息、文化禁忌了解不全面而产生困惑7.由于汉语本身难点所导致的讲解困难与学生学习困难8.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教学模式选择不当9.对敏感话题应变能力不到位而产生冲突10.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够11.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惑12.汉语本身的难点导致的学习困难【第二部分】上述一系列问题都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的。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由于是几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势必会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一系列文化冲突,即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跨文化交际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
文化休克主要产生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
材料中主人公×××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在跨文化交际的挫折期。
产生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下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逐条分析)例如:1.独立生活能力不高2.去国外之前对目的地文化了解不够3.应变能力不强4.基本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5.处理问题缺少细致分析6.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严重7.缺乏向当地老师、学生、家长的虚心学习和请教8.自身心理因素9.学习动机10.自身性格【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1.去目的环境之前尽量多了解当地文化民俗、社会习惯等2.平时多培养、锻炼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3.接触民族中心主义和刻板印象,尊重不同文化4.理解并适应文化差异,坚持求同存异的态度5.虚心学习,不耻下问,遇事无法处理切莫独断,向当地人请教6.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培养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7.不适应工作和环境的性格尽量克制,多吸取对立性格的长处8.提高涉外事务交际能力,自觉培养有关敏感问题的敏感性9.如有条件,进行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训练10.根本一点:善于思考,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这是造成不适应和冲突的根本所在。
汉硕考研案例分析汇总
汉硕考研案例分析汇总材料一: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
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列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材料:笔者有一次陪澳大利亚的一位友人Mary去长江三峡旅游,当游船进入神女峰下时,扩音器里发出呼唤声,“旅客们,神女峰到了,请走出船舱参观神女峰!“我挽着Mary手臂走到船舷边,叫她看神女峰。
由于神女峰夹在高耸的山峰之中,她一时没有察看出来。
在我数次的手指指引下,她才见到那个小山峰。
她吃惊地问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山峰,有什么值得游人注意和感叹的呢?好在有我这么一个悠闲的全程义务导游。
我告诉她,你可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石头山,这可是将神话、文学与女性崇拜聚于一身的著名人文景观。
其一是神话,相传神女峰是天庭王母娘娘女儿的化身,她从小就怀有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长大后看到孽龙在长江兴风作浪,便主动下凡来到人间,除掉了孽龙,平息了水患。
至今在江的右岸上还有一处名叫斩龙台的山包。
后来她的身体化为石峰,日日夜夜庇护着过往船只的安全。
其二是文学,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有一个伟大的词赋诗人,名叫宋玉,他曾以神女的传说为题写下《高唐赋》和《神女赋》两篇流传千古的诗文,对楚襄王和神女之间的情爱故事大加称颂。
后人于是常常用“巫山云雨”来作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其三是和民间的女性崇拜相关联,这大概是后代对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的一种传承和纪念吧。
听完了我的解释,Mary高兴得直说:“Wonderful!Let’s see it once more.”可惜,游船已经将神女峰远远地抛在身后了。
Mary为什么会有从开头的不屑一顾到后来“太美妙了”的赞叹这样的转变呢?材料二: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闯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2010年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
2010年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根据以下材料,按照“选择论题——确立观点——论证说明——实践运用”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自由命题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证据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表达规范流畅。
材料:我从小就很不喜爱华文。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曾经教过我大姐的华文老师就常常拿我和她来做比较。
华文和我“势不两立”的情结从此在我心里深深扎根。
我对华文、对老师的厌恶和恐惧,如此强烈,以至于上华文课时,我会躲到桌子底下,以为这样做就能躲避华文老师和那恐怖的高级华文。
在家里,当妈妈用华语和我交谈时,我却只会用英语回答。
观看中文电视节目时,我一定会读画面下的英文字幕。
我的中文能力,不用多说,大家也了解。
很自然的,我所选择的都是大家公认的“Kang-Tang”学校。
我中学就读于丹戎加东女子中学,高中则在英华中学(自主)读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这是一个专为国际学生所开办的课程,而我所修读的华文B课程,也是专门为完全没有中文背景的学生而设计的。
不过,我却选择到中国留学,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根,为了她巨大无比的经济潜力,为了吸取欧美留学生所没有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考验自己。
刚到复旦大学时,我粗浅的中文程度根本无法听懂教授的讲解。
我修读的是工商管理,需要选读数学分析和许多其他不同的课程,那些从没听过看过,完全陌生的术语,如“垄断”、“向量”等,让我烦躁和无助。
于是,我开始尝试使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汉语。
为了能更快掌握汉语,我无时无刻不带着电子字典。
我开始用中文写博客,练习怎样用华文来表达我的看法和意见。
我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和他们用华语聊天。
我也参加了中国学生的社团,为贫困的农民子弟义务补习英语,以了解中国大部分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汉硕案例分析要点
汉硕案例分析要点中西文化差异1.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
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
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冲突。
3.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
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貌原则的遵循。
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心态,遵循礼貌原则的方式也不同。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英语国家的人曾普遍抱怨,中国旅店的工作人员就像英语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一样,把旅客当成住院病人一样看待,服务人员随便出入客人房间,旅客无权得到独处的自由。
在英语国家。
旅店住房是客人的临时领地。
服务人员不经允许无权进入室内。
在英语国家的饭馆,一位客人坐到一张桌子旁边后,这张桌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
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尽量不与他人同桌。
实在无空桌时,也必须征得先到者同意。
以表示尊重先到者的权利。
在公园,要坐到已有人的长椅上时。
2010年吉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
2010年吉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不少于1000字)材料:玛丽是位美国老师,从芝加哥来到北京教书。
她在讲课时学生不断地记笔记,但是,没有人提问题。
虽然她一再鼓励他们提问,但是收获不大。
她认为学生对她的讲课缺乏兴趣,但是,她又发现学生常常在课后或者课间问她问题。
她指定学生课后读参考书,但是,她发现他们大部分没有读。
她把学生邀请到她的房间,与他们聊天。
但是,他们都比较拘谨。
有的学生把她书桌上的东西拿起来看,事先也不征求她的同意。
面对这一切,她感到沮丧。
她觉得她可能在教学上不会成功。
正确答案:异国教书遇到的困惑案例中,美国老师玛丽来到中国任教时,发现学生在听课时不断地记笔记,而不是积极、踊跃地发言:她认为是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却又发现学生的问题转移到了课后或是课间;她安排的课后阅读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学生与她的聊天很是拘谨;她认为有的学生侵犯了她的隐私,随意翻看其未经允许的东西。
种种迹象让玛丽感到此次的北京任教很是失败。
然而玛丽任教失败的原因与她的想法是分不开的。
玛丽的想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必然提问题。
课后应该阅读规定的参考书。
在她的房间里,不事先征求她的同意不应该动她的东西,这牵涉到了个人的隐私。
玛丽下意识地认为,在美国能够行得通的在中国也应该行得通,她没有认识到她的类推的想法给她带来了烦恼。
她不了解中国学生在课上通常不愿意提问,也不知道图书馆里英文原版书比较缺乏,更不了解在隐私这个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着不同的标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再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
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2009年4月,张良(化名)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喀麦隆孔子学院杜阿拉市分教学点。
那里的教学情况非常复杂。
他经常在一个班里同时教10多岁的小孩和50多岁的商人。
张良就遵循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法,让孩子多做书面作业,让商人多听光盘。
为了更好地和学员交心,张良学起了法语,并尝试着用英语、法语一起教学。
张良感觉到:要克服学生“汉语很难”的心理预期,除了展示汉语简单的一面,更要通过展示文化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中国的文化、风土人情特别感兴趣,他和其他志愿者就特意到图书馆借图片书籍给他们看。
过年的时候,志愿者们总会以大红灯笼、烫金对联、倒挂“福”字等春节特色的物件展示中华传统,并借此机会解释中国春节的来历、民俗活动以及相关饮食习惯。
为了让学生都能尝尝鲜,包饺子是春节雷打不动的项目。
课余,师生志愿者还会开展用筷子夹花生米、猜谜语、绕口令、投壶游戏等游园活动,组织“汉语桥”中文比赛,教习太极拳、书法、剪纸、茶艺等,以各种活动载体推介中国文化。
而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背后,却是比在中国困难得多的艰辛付出。
很多中方老师都说自己成了超人:“一场活动往往身兼数职——院长助理、司机、厨师、技工……事无巨细,无所不能。
”初到杜阿拉,独自一人在那里教学的张良感觉“自己仿佛身处茫茫海上的某处黑暗船舱”,“下班回家后面对的所有一切都是无声的……惟有读书成了排解寂寞的良药,但读书资源也很有限。
”杜阿拉没有中文图书馆,每个月张良都要坐4个小时的大巴车赶往雅温得孔子学院借阅书籍。
张良深知,学会融入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必须的选择。
2011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
2011年安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活泼开朗的留学生张杰去英国不久,就结交了不少朋友,一次,张杰的朋友马克请他去家中吃饭,张杰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晚上,张杰一脸沮丧地回到了宿舍,他的同屋李云峰不解地问原因,张杰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事云峰:“一个星期前,马克就邀请我今天去他吃晚饭,还定好了时间,告诉了我他家的地址,说是要我尝尝他太太做的正宗的西餐,我想第一次到人家去千万不能迟到了,于是下午四点就出门了,我先击商店精心挑选了一件我认为拿得出手的礼物,包好,然后打车去马克家,还好没迟到,比预定时间早五分钟到他家,谁知马克开门时我就发现他有点不高兴,我赶紧把礼物给他,马克一点儿都不客气地收下了。
并且马上打开,这回我也觉得有点不高兴了,开始吃饭了,马克太太把菜端上来,可那哪叫请客呀!只有一道汤,一盒色拉,一道牛肉,还有一道甜食。
每样菜的分量也不多。
那些菜都不合我胃口,我只吃了一点儿。
酒和饮料倒有不少,吃饭时喝酒,吃饭后还喝酒,没菜下酒怎么喝呀?酒能当饭吗?我又不怎么能喝酒,这不明摆着请客不诚心嘛!唉!我高高兴兴去吃饭,没吃饱不说,还看马克两口子的脸色,我回来时,他们两个都不高兴,特别是马克太太,真不知我到底哪做错了,不说了。
赶紧帮我找点吃的。
”李云峰又气又好笑:“别光想着吃了,你真的是做错了!”解析:材料中的张杰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了一些麻烦,主要是因为在社交礼仪方面不符合西方国家的要求,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考生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时间,礼品赠送,待客之道等方面展开论述,并为张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确答案:恰当的社交礼仪很重要西方人把客人请到家里,是一种非常友好的表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作为世界第二大语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aster of Arts in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TCSOL)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汉语教师。
本文以某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例,探讨其在跨文化交流与教学实践中的成长与收获。
二、案例主体(一)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小王,女,25岁,本科毕业于我国某知名高校对外汉语专业。
小王性格开朗,热爱汉语教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不同层次的汉语教学任务。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环境。
3.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具备全球化的教育观念。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课程设置1. 汉语教学理论:包括汉语教学法、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
2. 跨文化交际: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冲突与应对等。
3. 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包括观摩优秀汉语教师的教学、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撰写教学反思等。
(二)教学实施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汉语教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汉语教师的教学,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模拟课堂、试讲、说课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语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策略、跨文化交际问题等。
4.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汉语教师交流活动、国际汉语教育论坛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案例成果(一)学生汉语教学能力提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教学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 学生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北外汉硕专业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发现问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李英与大卫两人的相处中出现了问题。
李英不理解为什么在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和准备工作之后大卫却不高兴郁郁寡欢。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在李英做了那么多努力和承担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大卫却落落寡欢失望甚至不高兴。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李英是被派往美国的汉办志愿者,初到异国他乡认识了大卫两人很聊得来兴趣爱好也基本相同,这是两人友谊的良好开端。
于是决定周末一起爬山远足,李英很想借此机会了解当地文化,所以主动承担所有的准备工作。
但考虑到自己是女孩儿单独跟男孩儿在一起觉得不方便所以在没有通知大卫的情况下叫上了自己的十几个朋友一起,我想这是造成大卫不高兴的主要原因,而李英全然不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李英和大卫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人。
李英来自中国文化,她自小被灌输的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一个女孩子单独和男孩子出去不是特别方便于是呢处于自我保护叫来了自己朋友;再者,在中国大家都喜欢热闹,喜欢群体出动活动,李英觉得叫来自己的朋友大家一起玩儿应该会比两个人出游更好玩儿些,热闹有意思。
而且可以介绍大卫给中国朋友们互相认识,多些朋友又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她没有考虑到大卫是美国人,美国人通常希望别人在约见朋友前事先通知。
二是大卫来自美国文化,在他看来男孩儿女孩儿一起出去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也没有考虑到李英来自中国对男女单独出游有所顾忌;大卫觉得两人既然已经事先商量好是两人出游,李英就不应该在没有知会他的情况下叫来那么朋友,在西方人眼里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而且李英的朋友都是中国人,而大卫正在学习汉语,汉语水平应该不是很高,所以不可避免的朋友们与大卫之间的交流就会有或多或少的障碍,这就使得大卫觉得不被重视有了被忽略的感觉所以尽量避开他人,而且一脸失望。
综上,李英和大卫同时犯了民族中心主义,习惯以自己民族的价值观衡量其他文化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解决问题首先,在去往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之前一定要先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以及与自己本身文化的差异。
汉硕之案例分析怎么写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备考汉硕加我俅俅:一二就把三六七零四五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
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
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
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
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
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
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
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
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
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
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
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解题思路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
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
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
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
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
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
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
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
2010年西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
2010年西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上周六我到一个专门促成中外婚姻的网络公司面试,那里的男会员都是外籍,女会员是国内女同胞,双方都要交会费才能交流。
如果互相通信,还将收取男会员每封信几美元的费用。
因为里面的女士英语基础普遍不佳,我要做的就是给任一位符合女会员指定年龄段的男会员写情书,情书内容基本自由发挥。
为了增加成功率,每位女士一天可以给十位不同的男士写信。
只要男士同信,我们都会将此好消息通知女士,然后根据女士的意思翻译来往信件,翻译就可以得到报酬,所以都会绞尽脑汁地写出感人的情书。
我觉得自己还算有天赋,新手一个就一天之内写了40封情书,写给了40位不同的men。
当时感觉全天下的男人的心都要被我俘虏了。
公司说给我三天时间,只要有一封回应,我就被录取。
有些男士的来信明确表态说,如果没法用英语交流就不要写信给他,以免浪费双方的时间,而我还是坚持写给他,因为我要make money。
在下班回程的路上,我想到这件工作的意义,我可是在当红娘啊!我肩负着多位中国女性摆脱穷困生活,走出国门的重任!有一位长相靓丽身材姣好的20出头的女孩,每月挣钱不到2000元,却愿拿300元来交每月的会费,真是目光长远!她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我的工作却是用“我的语言”将美好的爱情愿望跟欺骗和余钱交易联系在一起!如果外籍男士在许多封邮件之后发现跟她通信的另有其人,他的心会不会崩溃?当他和远渡重洋的女士结婚后才发现双方无法交流,他会不会抓狂?不能用外语交流的她婚姻是否幸福?异国他乡的那些婚姻失败的她们将会是什么境况?我可是他们中间搭桥的人——红娘啊!我对自己的工作恶心死了,我不能在不断忍受自责的同时收钱!写了一天情书,我就离开公司了。
2024年汉硕案例分析与写作
汉硕电子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的电子设备制造商,其主要产品
包括手机、电视和家用电器产品。
汉硕电子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中国电子
市场飞速发展的推动,生产出质量优良、价格/性能比颇为优越的产品。
汉硕电子在创新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然而,2024年汉硕电子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
产品竞争加剧,与国内电子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汉硕电子目前的产品还
未得到满足,而同行竞争者拥有更先进技术的产品,而且價格更低,这对
汉硕电子来说是一大挑战。
其次,市场营销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市场营销
依赖于营销人员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而汉硕电子的市场营销人员并没有
经过严格的实践训练,导致了它们對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够,缺乏良好的
客户服务能力,从而降低了汉硕电子的市场营销能力。
此外,管理风格缺
乏人性化。
汉硕电子的管理理念“独特至上”,由于管理层缺少与员工的
沟通和交流,使得员工对公司的管理理念缺乏认可,甚至出现心态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对此,汉硕公司采取了多种策略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2011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
2011年青岛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写作)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案例分析写作案例分析写作1.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
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牵头下,中国甲公司有意从德国乙公司引进生产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机械设备。
甲公司所在地市政府对谊合作项目给予高度重视,派出了由一名副市长带队的代表团前往乙公司考察。
代表团到达德国后,乙公司只是派出了负责该合作项目的部门负责人接待了代表团。
副市长等领导感觉对方接待不够热情,好像没有诚意,心里有些不快。
但考虑到该项目如果成功,可大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所以,也就没说什么。
代表团参观了乙公司,跟对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以后,返回了中国。
一个星期后,乙公司如约来中国对甲公司进行考察。
当地市长,副市长倾巢而出欢迎乙公司代表,并预定了当地最豪华的酒店设宴款待客人。
宴会后,由市长陪同客人游览了市容,并亲自送客人去宾馆体息。
客人对主人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第二天,市长与甲公司主要负责人一起陪乙公司代表参观了甲公司,然后双方进行实质性合作谈判。
可是,在谈判时,市长始终在唱主角,从各方面介绍该市的投资环境如何好,交通如何方便,等等,而甲公司的主要业务负责人则坐在不起眼的地方。
乙公司代表面对此种情况,有些无可奈何,不得不打断市长的讲话,并说他们得回去好好研究再给甲公司答复。
结果,当天晚上就赶飞机返回了德国。
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乙公司认为,中方太铺张浪费,花纳税人的钱一点也不心疼,因此他们对与甲公司合作不放心;甲公司合作没有诚意,与业务无关的人参加谈判是浪费时间……结果,可想而知,该合作项目流产了。
正确答案: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与日俱增,期间离不开商业谈判,它直接关系到商务活动的成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答题思路和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复习指导2011年11月08日 14:42 来源:东方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57010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笔试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块:“语言学基础知识”、“文言文标点翻译”、“对外汉语心理学和教育学”、“古今中外文化”以及写作。
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语言学”部分主要是测试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语言知识的运用。
所以,在反复熟悉教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基础知识经常以何种方式考查。
比如说“语音”一章中的“音节”部分,一般是以音节分析的试题出现,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注意音节中的省略和音变现象;“文渍瓯一章,一般会考汉字的造字法,大家除了记住教材上举的例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例字总结造字规律;“词汇”一章一般会涉及语素禾凼的判定以及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语法”部分是考查的重点,也是考试涉及内容最多的一章,词类的判定、短语类型的分析、句子层次的划氛辎复句层次的分析、修改病句等等都是必考内容;“修辞”部分,考查的最主要是判定使用了哪种修辞方式。
(完整word版)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
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
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
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
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
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
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
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备考汉硕加我俅俅:一二就把三六七零四五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
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
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
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
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
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
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
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
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
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
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
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
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
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
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
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国国旗的地方集合。
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答案: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只身一人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在她刚刚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前来接他的当地学校人员态度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热情,反而十分冷淡,对于初来乍到的她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照顾。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李晓雨发现,学校里其他泰国老师对她的态度也并不热情。
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教学工作,甚至连主动的招呼也没有。
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的问题还影响到了汉语的教学。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雨与当地人之间交际的问题并不是由语言障碍所引起的,文化障碍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蜜月期,挫折,调整和适应四个阶段。
李晓雨在一开始对泰国人抱有一种思维定式,即原有的“文化成见”。
在她的想象中,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
而当她受到接待人员的冷漠对待时,想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她很难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状况,甚至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
这使得李晓雨在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中迅速从蜜月期进入到了挫折阶段。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李晓雨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直到她看到一位泰国教师在批改了学生的作业后亲吻了学生的脸颊。
这件事给李晓雨带来的触动很大,因为她以前从未有过教师亲吻学生的经历。
这部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的对象,泰国教师与学生间亲吻脸颊这样的动作在中国是绝少会发生的。
部分也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传统有关。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对异文化的不了解,很容易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以致于加深双方的隔阂。
在李晓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她也开始尝试按照当地人的方式来进行交际,并尝试亲吻了学生的脸颊,效果出乎她意料的好,她与当地人的交际也开始融洽起来。
这时的李晓雨已能够逐步克服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逐步进入到调整阶段。
案例中提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升旗事件。
李晓雨热情爽快地同意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使当地教师十分惊讶,从此其他泰国老师和学生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次事件是一个分水岭,李晓雨开始进入适应阶段,这与她坚持不懈地融入异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泰国老师表现出的惊讶看出,之前学校里的中国教师在与当地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文化策略,也没有积极尝试与异文化的沟通,因此给对方造成了中国人不尊重泰国文化的负面印象,这也是最初的接待人员对李晓宇态度冷漠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文化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交际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本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影响。
对于一名李晓雨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
通过上文对案例中提及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要尊重当地文化,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用文化知识。
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做到理解和适应。
其次应注意分析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异同,多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异部分,提高文化敏感度,多与当地人交流,求同存异。
通过多理解、多接触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推动交际顺利进行。
第三,我们还应当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性的进行适当的文化依附。
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
比如李晓雨每周都按时参加泰国学校的升旗仪式,就是选择性文化依附的一种很适当的体现。
它减少了李晓雨同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感,也增强了二者之间的友好和亲密度。
另外,还应当注意提高移情能力。
移情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设身处地的领会对方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避免误会和交际偏差。
除了语言交际之外,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从李晓雨亲吻学生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子来看,适当的非语言交际有时能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及时调整个体心态尤为重要。
李晓雨只身一人来到泰国,这就使她十分容易产生孤独、思乡等消极情绪,在交际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加应该注意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甚至敌对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克服“文化休克”。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
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
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
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
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
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
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
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
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
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
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中西文化差异1,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
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
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