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货币及其职能研究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货币与金融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作用、金融机构的角色以及货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的本质给出了独特的解释。
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
货币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价值和价格,但其价值不是由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社会上所有商品的交换关系所决定的。
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货币的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手段。
通过货币,资本家可以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转。
然而,正是由于货币的存在,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周期性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机构的角色也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机构作为货币和资本的中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资金的融通和分配,还参与了资本的流动和再生产过程。
然而,由于金融机构的存在,也导致了金融资本的垄断和金融化的加剧,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作为资本的象征,既是资本积累的手段,又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源头。
货币的流通和积累不仅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还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和金融风险。
因此,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危机,必须深入理解货币与金融的作用和本质,推动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改革。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货币与金融理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货币的本质、作用、金融机构的角色以及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等诸多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及其职能研究02
货币及其职能研究摘要:货币作为人类进行商品交易的介质,货币扮演着重要的支付工具角色,从古至今,货币能够代表财富,货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强胜,货币本身是不具备价值的,但是货币能够用来衡量商品的价格,可以说货币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工具存在。
货币不仅对于贸易非常重要,对于普通人群一样的重要,对于日常的商品交易以及产品的购买中都需要进行利用货币进行支付,因此在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货币的支付才能够实现商品的交换。
由此来看,货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货币的职能变得十分重要,货币主要具备了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和流通手段以及贮藏职能,本文简要对货币这几个只能进行叙述,希望能够帮助跟多的人了解货币,更好的使用货币的职能。
关键词:货币概念职能发展史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契约价值,在最初的市场交换中,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只能通过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人们最初通过物品之间的不断交换最终交换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物品,但是这样的流程非常麻烦,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希望得到的商品并不是自己希望得到的商品,为了节约商品交换的流程和麻烦,人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够进行价值衡量的共同物,货币就此出现。
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商品的契约价值,商品的契约价值都是大于商品本身,同时货币的契约价值不会变动,变动的是商品的价值。
这样一来,就方便了商品的流通,以及货币的支付手段。
二、货币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的物物交换货币在最初的时候形式就是物品,每一种物品都是货币,最初的时候,人们会进行山羊的交换,也会进行斧头的交换,这个时候山羊和斧头进行交换,其实领着都充当着货币,另一个需要盐的人用盐进行山羊的交换,进行斧头的交换,那么盐也成为了交换的货币,因此最初的物品和物品的流通中,任何一方的物品都是货币,最初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货币,而是将交换的物品当做了货币。
(二)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世界统一的货币,包括现代都还在使用金属货币,只不过因为现代商品价值的量太大,商品贸易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货币交换,因此原始的金属货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使用纸币、支票、电子支付方式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打印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
(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
凡是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可以被认识的为可知论,反之则为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货币
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 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价g
简单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
一般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1只羊
商品价值偶然地、 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 表现出来
1两 黄 金
3、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其基本的职能,其余三种为派生职能。
2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通 过许多商品表现出 来
2把斧子
1 只
或1匹布
羊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一切商品都通 过一种商品表 现出来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2把斧子
1
或1匹布
只
或10斤茶叶
羊
或1两金
‥‥‥
2把斧子
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 或1两金 ‥‥‥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 金或白银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 过金或银表示
政治马原:货币五大职能详解
政治马原:货币五大职能详解1、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使商品以价格形态,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而是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马克思说:“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是作为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流通手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买卖使用货币的过程体现了商品的流通手段,货币的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价值尺度的货币不同,它不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任何一个商家决不会允许购买者不付给货币而随便拿走商品。
3、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是说货币可以作为财富而被人们储存。
拥有这种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也不能是想象的货币,它必须是足值的金银货币,纸币不具有此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能够自发地调解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所贮存的货币便进入流通领域。
4、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场合均起着支付手段这种作用。
这种职能是随着赊账买卖的出现而出现的。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可以分次交付,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分开的。
例如你先讲钱存到银行,银行没有在你存钱的同时把利息打给你,而是到一定时间才会返还利息,这就是使用了货币的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就是最早的世界货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人畅想“世界元”的产生。
二、真题复现【2012年多选第19题】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汇总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义哲学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义答三条原则(一元论或唯物论的原则、可知论的原则和辨证的原则)和三条界线(与唯心论的界线、与不可知论的界线和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线)。
2.阐述意识的本质、起源及其能动性作用的表现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加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其中关键的是劳动的产物。
其能动性主要表现有: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的性、计划性。
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及生理过程和活动。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内容及哲学意义答: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
运用这一原理指导实践,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做出正确决断,促进优势互补和事物的协调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及哲学意义答: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不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扑便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5.简述质变与量变的辨证关系答:第一,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原有量变的成果,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_1621999710596
1只绵羊=2把斧子
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它包含了一 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 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 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作等价物,也成为价值镜。
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 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要求是,流通中 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也称作货币流通量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执行支付手段的货币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量。一方面用于清 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的货币会增加流通中的货 币量。另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品买卖采取了赊 账的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各当事人 之间的债权、债务还可以相互抵消,这同样减少了流通中 所必需的实际货币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的 形式。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 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 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 在一系列商品上。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上,绵羊的价值已比较充分地表现为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已经不是偶然地同某一种具体劳动所创造 的商品相等,而是和各种具体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相等。商品的价 值量能更为正确地反映出来。但仍然存在着缺陷。
商品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变化反映商品和货币 两个方面价值的变化。因而,商品价格的高低,既取决于商 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有可能发生背离,这反映了价格 形式本身包含的矛盾。首先,在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 量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商品的价格偏离价值。其次,市场 供求关系变化会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再次,价格与价值在质 上也可能偏离,即“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没 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21简答与论述题各章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21年简答与论述题各章节汇总2018版新教材对应的真题从2019年10月开始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P36 (2020.08)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43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P37 (2018.04)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P40 (2019.10)4、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P49 (2020.10)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是不把它当作教条主义而是行动指南,简述理由。
P52 (2021.0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P78 (2020.08)2、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P78 (2019.04)3、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P80 (2018.04)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82 (2019.10)5、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P89 (2020.10)6、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P96 (2018.10)7、试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97 (2021.04)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101-102 (2020.08)2、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对于认知本质的回答的不同。
P109 (2021.04)3、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P111 (2019.10)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P111 (2020.10)5、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阐述了关于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商品与货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商品和货币,它们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基本要素。
商品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品,而货币则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
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矛盾。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维持其生存和繁殖所需的价值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从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
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提出了经济危机理论,这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危机现象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衰退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而引起的。
在繁荣时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扩大,会导致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揭示经济危机的根源和演化规律,为理解和预测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价值转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转化理论。
价值转化是指劳动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转化为价格的过程。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论,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对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不平等和剥削关系。
五、经济调控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方法。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生产和分配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为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改变。
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商品与货币理论成为该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并阐述其对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们将探索商品与货币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其次,将详细讨论商品价值论和商品交换的理论体系。
最后,我们将探讨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货币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
商品与货币之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交换的核心关系。
商品作为社会生产的产物,既是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载体。
马克思着重强调了商品价值的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通过分析商品的双重属性,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内在矛盾,为后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们来探讨商品交换所体现的价值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交换背后蕴含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即劳动价值在交换中的体现。
通过分析商品交换背后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们的社会关系模式,从而揭露了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的社会矛盾。
紧接着,我们将探讨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将货币看作商品交换的中介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
同时,货币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马克思以多方面的视角阐述了货币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深刻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和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多重功能。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商品与货币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经济理论和实践。
从商品的双重属性到价值的实现,再到货币的角色和功能,这一理论体系丰富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认识。
正是基于对商品和货币的深刻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当前世界各国认识并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马克思主义
(1)含义
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 大小的尺度
可以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出 来,使它们在量上能够互相比较。
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 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 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必然表现形式。1匹来自1绸=
两
价
金
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一均人有无力力支支付付 可相以互相拖互欠抵债销务
乙
欠100元
丙
欠100元
丁
世界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 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世界货币职能
支付国际 收支差额
购买
作为财富
外国商品 转移到别国
(2)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
匹
1
绸 价
=
两 金
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 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8000元
150元
20元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
商品
货币
商品
W
G
W
(1)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 商品流通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 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金 银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 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 存和贮藏的职能。
*由赊购赊销引起
*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的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 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甲 …… 戊
均有力支付 可以相互抵销
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金融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与金融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世界。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受到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看法,分析其独特的观点,以及对当代经济现实的启示。
货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被视为商品交换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可以简化交换过程,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货币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使商品不仅仅是满足需求的产品,更是价值的载体和资本的形式。
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不仅是一种物质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关系使货币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核心环节。
在金融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金融资本的本质作了深刻的阐述。
金融资本作为生产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加剧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指出,金融资本的垄断性质使之成为剥削和掠夺的工具,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
金融资本的垄断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导致了金融领域的膨胀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这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强调了货币和金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货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既加速了生产和交换的速度,也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金融作为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财富集中和社会分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探讨,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货币和金融不仅是经济运行的工具,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货币和金融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货币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如下公式: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 币单位 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量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销 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货币 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3.货币贮藏手段职能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量。
(三)贮藏手段 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被贮 藏的职能。 P55 2.纸币有没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1.含义: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 等的职能。P56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P56 (1)货币的购买力不降低。 (2)买者应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 (3)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3.支付手段两面性P56 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 的内在矛盾。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 尺度。 P52 2.价格含义: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P53 3.价格标准: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P53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是什么呢?价格标准为什么不是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 的价值;价格标准则是代表一定量的货币,用来衡量货币本 身的量。 (2)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 家的权力;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强制规定的。
【习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 ,这些都属于 ( )。 A.现实的货币 B.货币符号 C.货币的具体形式 D.观念上的 货币 【习题】信用货币的产生是随着货币的哪一项职能的发展而出 现的( )。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二、货币的层次 (一)货币层次,是根据流动性对货币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 货币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二)准货币
马基-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二、论文写作要求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摘要:货币是社会关系的存在物,当前,它由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发展到社会的
各个层面,塑造着该社会的价值观。
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成为重要的经济杠杆,急剧发展的货币经济,使得货币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热点、焦点。
货币也成为各种矛盾存在的集合点,从货币的功能与作用看,出现了两个重大转化:由人的关系向物的关系的转向;由物的关系向符号关系的转向。
在此转换中,货币使人们超出他的劳动的行业性、地域性、时间性及其个人的主观任意性,摆脱自身生存境遇的偶然性、特殊性的束缚,通过货币这一媒介,人与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得以等价交换,货币赋予人以实现自己各种目标的具体、现实而又有效的手段与途径,使人的主观价值客观化,进入了普遍性的物的存在而获得某种独立和自由。
关键词:货币定义;货币职能
关于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的研究,是历来经济学家掉进陷阱最多的一个地方,马克思曾引证格莱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
一、货币的定义
作为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的货币的定义或者本质至今还没有统一, 现有的观点主要有: 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货币职能论、货币商品论。
而货币定义不确定使货币的外延无限扩大, 与之相关的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计量, 货币政策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理论的混乱。
早期的观点货币金属论, 货币名目论, 显然已经过时了。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对此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他们更多的是从货币的职能给货币下定义, 如斯蒂格利茨认为: 货币即货币的职能。
米什金认为货币是: 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但正如马克思早已说过的, 货币的职能只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并不能代替货币的本质。
所谓货币的定义, 就是对货币的本质的精确描述, 上述定义并不能说明货币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货币被普遍接受。
二、货币本质研究的方法论及本质的界定
(一)货币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货币本质这一概念具有极大的歧义性,因此,分析货币的本质,应当首先明确所使用的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在分析货币问题的经济学家中,明确地阐述方法论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马克思和艾思德。
马克思对货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