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预测题目: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创新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创新【观点】1、创新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
2、创新能推动历史的前进。
3、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会有生命力。
4、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5、新事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毕竟要替代旧事物。
【名言】1、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李可染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3、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4、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
——[德]歌德5、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
——[英]莎士比亚【经典素材】1、创新要勇于否定(普朗克和爱因斯坦)1900年,着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
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
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
”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丧这个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的牛顿的完美理论。
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
人类本应因而受益,却不料竟因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
2、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我国着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
不过,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持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持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使用,持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3、创新让人们持续靠近真理(揭开天体的层层面纱)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刘希国】
2020高考备考模拟作文及范文(2月20日阅读材料)【热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
《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当年轻这股力量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演讲稿,拟在你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年轻人演绎、观看、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并没有引起年轻人应有的注意。
写作任务主要是引导语中的那5句话:①作者身份“年轻人中的一员”;②读者对象“你校(全体师生)”;③根据以上材料进行联想和想象——不能脱离材料,必须有联想和想象;④主题是“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写作;⑤文体是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要求。
演讲稿是由标题、称呼、正文(开头语、主体和结语)组成。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感情真挚;行文变化,富有波澜;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立意】在材料当中,命题者对“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是持肯定、赞赏的态度的。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传承与创新类
材料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970年4月24日,一曲《东方红》奏响浩瀚宇宙,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九天揽月”“手可摘星”古老梦想实现的第一步。
(2)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叫“嫦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学校要召开一个“科技与人文”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王铎在书法上主张入古,曾言:“书不宗晋,终入野道。
”意思是练习书法不学习晋人书法,就不能修成正果。
他自定书课,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以此相间,终生不易。
他学古而不泥古,自创一格,勇于出新,终成一代大师。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三星堆遗址又出土500多件文物,包括完整金面具、前所未见的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家级”神奇文物。
最新出土的文物将中华文明至少提前了1000年,再一次证明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远超我们的想象,再一次提升了当今国民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近些年,央视的《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综艺,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元宵《芙蓉池》、清明《折扇书生》、端午《祈》等火爆节目,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文学文字之美,为他们点亮了精神之灯。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溯源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溯源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溯源2024年的你,回望过去,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科技、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请你以“溯源”为题,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作文,阐述你对这个世界溯源的思考和感悟。
作文开头:溯源,顾名思义,是指追溯事物的起源,寻找事物的根源和过去的渊源。
正如一个人需要认识自己的根,才能从容面对未来一样,社会也需要回望历史,认清自身的轨迹与源动力。
2024年的世界,正是这样一次重新审视的时刻。
第一段:2024年,科技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你可以选择从科技的源头出发,追溯科技革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促进还是负面冲击?是深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还是加深人类对资源的依赖和掠夺?亦或是科技创造了全新的道德和伦理难题?第二段:在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社会进步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止。
社会运转的轨迹和现实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可以从社会的源头出发,回望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你可以探讨由人口迁移、资源分配不均、文化碰撞等引起的社会矛盾和不公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互联互通的时代守护好我们的文化身份和多元性?第三段: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摆在世界面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我们可以从环境问题的源头出发,思考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否可持续?我们是否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结尾段:回首过去,我们能够更明晰地认清这个世界的成因,思考现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这种溯源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引着我们朝着未来不断前行。
唯有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结: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溯源。
高考作文传承与创新范本五份
高考作文传承与创新范本五份高考作文传承与创新 1西方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各种推陈致新的艺术作品,亦有很多吸取前人知识精华,锐意创新的历史人物及其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
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历代书法大家学*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而逐渐形成的一门艺术形态。
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他学*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
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
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
自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
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代文学大师李可染先生也曾说过:“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
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
”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__行驶至今日,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在经历了五千的岁月洗涤后,逐渐沉淀凝实成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传古溯源,创新启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在新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
而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生命赞歌、家国情怀、审美鉴赏、科学之趣、文化传承、英雄情结、思辨创新、自然之美。
请你以即将告别高一的学生“辛昇”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从以上八个主题中任选两个,结合学过的相关语文课文,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②有人认为,有了“家国情怀”这个单元,就无需“英雄情结”这个单元。
请你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在班会课上发表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传古溯源,创新启智——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的一封信尊敬的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您好!听闻2020年秋季将采用新编语文教材,但编写中单元主题与作品选用仍未定案,作为即将告别高一学生,我认为,结合旧版课文与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选择“文化传承”与“思辨创新”不失为明智之举。
传古以溯源,创新以启智,正是发挥教材熏陶性灵的目标的落脚之处。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务、家国期许的载体。
优秀的语文教材,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远、影响悠长的作用。
新时代立德树人,无论是对人才的内蕴还是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高中生厚植于悠远文化传统,启智实践于科技生产、文艺创造之巅,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任务,应在其中鲜明表达。
作为新教材,不变的核心任务之一仍应是延续文脉,丰富内蕴,陶冶性灵。
旧时的语文教材,为我们高中学子带来了兰亭之盛宴、滕王阁之壮美乃至蜀山之奇险。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国。
2024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源头与创新——论杜甫、韩愈的艺术魅力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源头与创新——论杜甫、韩愈的艺术魅力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清代诗人袁校说:“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这道题目要求我们以黄庭坚和袁校的观点为出发点,探讨创作中的“有来处”与“无来处”的平衡。
这里的“有来处”可以理解为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吸收前人优秀的文化成果,而“无来处”则是指在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新。
在分析这两位名人的观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借鉴与创新的关系:黄庭坚认为杜甫和韩愈的作品无一字无来处,强调借鉴前人的重要性。
而袁校则认为,宋人在推崇杜甫和韩愈时过于强调他们的来历,反而忽略了他们在创作中的独特性。
这两位名人的观点揭示了创作过程中借鉴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2.平衡“有来处”与“无来处”的意义:在创作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重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
只有平衡好“有来处”与“无来处”,才能使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3.如何在创作中实现平衡:为了实现“有来处”与“无来处”的平衡,我们应当在学习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深入研究前人的作品,吸取他们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素材;(2)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突破前人的束缚;(3)关注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现实,为作品注入时代精神;(4)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热点时事素材十篇1. 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尤为引人瞩目。
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了17年来的研究成果(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特质、坚定文化自信、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201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期完成结项,目前累计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80余部,实现了预先设定的多项目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
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
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
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中国格局,根基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
不论是苏秉琦的“满天星斗说”,严文明的“重瓣花朵式”,还是张光直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韩建业的“早期中国文化圈”,都以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
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
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预测之文化传承及高考作文如何彰显用材之道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预测之文化传承及高考作文如何彰显用材之道高考热点分析角度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鲜活的,处处体现在当今时代,人们生活当中。
每一个公民都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义务,李子柒是其中做的比较好的一员。
她不是简单的文化重复,而是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她的短视频承载了中国文化内核,受到国内外青年人的追捧。
这体现了创新,也体现了文化自信。
角度二科技发展与公民时代机遇。
公民只有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赶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就容易实现创业。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公民融入时代潮流,采用最新科技,公民创新,公民创业,就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创造奇迹。
李子柒就是一个跟上时代潮流,自主创业,创造奇迹的人。
角度三扶贫攻坚与科技发展。
中国还有一部分人不富裕,2020年国家要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目标。
这需要国家努力,也需要每一个公民努力。
每一个贫困地区的民众,抓住科技提供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也可以脱贫致富。
李子柒所在的地区很多青年出外打工,李子柒返乡创业,在互联网时代抓住短视频机遇,实现了脱贫,也帮助当地宣传,更帮助国外青年认识一个充满魅力的中国,让他们喜欢上中国,提高了国家软实力。
角度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李子柒父母离异,父亲早逝,爷爷奶奶抚养她,爷爷也相继去世,14岁的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承担家庭重担,出外打工,孝敬奶奶,成为生活强人。
她的命运是坎坷的,奋斗的她让坎坷命运叹息着为她让路。
李子柒奋斗改变命运,奋斗创造奇迹。
主题名言积累梦想指引方向,梦想激扬力量,梦想召唤未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面对困难和挑战,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美好的生活不是“飞来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靠齐心合力的奋斗来实现。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守旧,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020届高考作文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段“前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后浪》中说到:“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你们可以尽情地享用。
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有青年回应到:“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一代。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不管在哪个时代,终究属于那些有条件发现并理解它们的人们,能容得下多元文化审美和价值观的,不是年轻的躯体,而是先进的思想。
”作为“后浪”,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前浪的评价,如何理智地看待自己?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中华文化需要传承俗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但是,如果没有“前浪”提供的能量和机遇,“后浪”也难以奔涌;后浪蓄势,又催促着前浪奔涌,奔流不息。
河流如此,生命传承如此,国家发展也是如此,文化传承更是如此。
一名90后女孩钟嗣源因热衷于传统文化,立志做一名传承者,决定毕业后去玉皇观做一名道士,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这是当今社会十分罕见的事了,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反而减少。
但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古人们总结传承下来的道德准则。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明道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悟人生。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
如今,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在国内兴起,反倒是一些传统节日无人问津,各种崇洋媚外的行为不断出现,试问有谁还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位90后女孩能够不忘炎黄子孙的使命,投身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是她强烈责任感的体现,但这并不只是她一人的责任,这是我们14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以传统文化命名传承中国人的浪漫情怀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以传统文化命名传承中国人的浪漫情怀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以传统文化命名传承中国人的浪漫情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
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
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或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审题限制性1.写作方向的限制。
材料介绍了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传统文化来思考,否则就属立意偏差。
2.写作价值观的限制。
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
考生需要据此确立文意,才能切题。
开放性1.写作思维的开放性。
从材料的隐性要求来看,涉及的虽是中国科技企业对设备的命名,但其中都有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考量。
考生要从科技企业的做法议论开去,谈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唤,谈每个华夏子孙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思维就开阔了。
2.写作体裁的开放性。
“明确文体”的要求,表明考生可用议论文表达对传统文化承继的深刻思考,也表达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反思;也可用记叙等文体来抒发对承继传统文化的赞颂,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 继承弘扬创新素材
继承弘扬创新一、理由: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
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民族文化,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二、立意角度:1.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2. 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3.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4. 固守精神家园三、素材积累:1、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
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
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
犹记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你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场演讲,是什么最后的奏唱。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
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
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虏的英武将才,却终于投水颐园,含恨而去。
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支撑文化将倾之厦。
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
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之至伟。
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华文化的颓势,他却无法力挽狂澜。
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2020年高考原创作文题预测及解读
2020年高考原创作文题预测及解读作者:张志先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第05期原创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圣贤》中的英雄;“行者,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这是余秋雨《行者无疆》中的英雄;“在全人类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这是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
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
新时代,新征程,你是如何看待英雄的?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这是一道立足社会现实同时又充满思辨色彩的材料作文题。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的意思是,世界上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抱定初衷,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余秋雨的这句话用自己的生命,使家庭团聚,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发展,为我们踱出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无垠的疆土,这就是英雄;当然,贝多芬的话很好理解了,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三个人的话语是引子;“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英雄”,帮助我们发散思维;“新时代,新征程”,是立足点。
每个人对英雄的定义不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这些都是允许的,但是切不可忽视新时代、新征程这一特定的范畴。
比如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他就是英雄;又如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上海52家医院的136名医务人员,他们告别亲人,紧急集结到达武汉防疫最前线,他们是英雄;再比如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27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其中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人工智能_作文900字_高考作文预测_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被人类发明出来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工智能,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在“人机大战”中以4比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
甲:人工智能无限扩展人类能力,谁赢得了人工智能,谁就赢得了未来。
乙:人工智能可能摧毁人类。
丙:人工智能可以无限接近人类的思想,却不会超越人类的思想。
丁:人类可以找到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方法,和谐共处。
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利用,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范文一:智能处理工具通常处理的问题是不确定的,非结构的,没有固定算法的,处理的过程是推理控制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不太确定的,可能是正确的,可能能是不正确。
自然语音理解主要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或自然语音的技术,自然语音理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由于自然语音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自然语音理解也是相当困难的,从话动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水平的自然语音理解能力的一些不足。
广播、电视和网络通过电波、数字线路进行传播,发布的速度快,报纸需要排版印刷,速度慢了一步。
杂志、书籍、电影更慢。
发布速度快的工具,在发布新闻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发布速度慢的工具,则多用来发布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材料,如发布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常采用杂志与书籍的形式。
在信息社会中,利用网络进行进行网络进行交流已经越来越快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聚集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探讨,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了解到信息更为全面,得到的经验更加丰富,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利用网络这种媒介进行交流和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人在网上发布一些不良的信息,设置各种信息陷阱。
2020年高考作文提分决窍之探异寻奇立意
2020年高考作文提分决窍之探异寻奇立意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但是有能力的考生以“险”取胜,“意”在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禁拍案称奇。
这种“奇异”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超过或突破常规写法、常规文体,“非一般化”,也就是“领异标新二月花”,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这是一种创新。
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
例如,同是看赛跑,鲁迅先生却赞美“那虽然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的人。
他把着眼点放在“不耻最后”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这个立意与众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
那么怎样“寻奇”呢?1.有敢冒风险勇气。
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考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跳一跳”。
2.有拒绝平庸气度。
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
模式是出奇的死敌,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而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则容易流于平淡、落人俗套。
3.有全面辩证认识。
“寻奇”要有基础,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猎奇或胡说八道。
“寻奇”也不会是横空出世、亘古未有之奇。
对多数考生来说,只能是较之一般人在某一点上或新一点,或深一点,或广一点,或巧一点。
注意:出新,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考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平时的阅读写作中,有相当的积累,否则,一味的讲究新奇,“新”的东西可能是“空中楼阁”,因而要慎用。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
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
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在传承中坚守传统文化精髓
【导语】⾼考作⽂最能体现考⽣对语⾔⽂学的掌握和运⽤,体现考⽣的逻辑思维、体系架构。
因此优秀的作⽂不仅能让判卷⽼师眼前⼀亮,还能让⾃⼰得⾼分,下⾯⽆忧考和您⼀起来看⼀下2020年⾼考作⽂题⽬预测及范⽂吧! 阅读下⾯的材料,根據要求写作。
2019年2⽉,四川乐⼭⼀组雕塑中,右⼿在上、左⼿在下的“拱⼿礼”引发质疑。
⽂史专家陈洪认为,雕塑施礼⽅式有误,拱⼿礼从揖礼演化⽽来,⾏礼时应右⼿成拳,左⼿在上,表⽰压住了具有攻击性的右⼿来表达善意。
2019年2⽉,甲⾻⽂⼿机表情包已经成为⽃图圈的“新宠”。
设计者将⼏何化的甲⾻⽂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络⽤语,整组表情就像是⼀套五彩的、可爱的甲⾻⽂动态识字卡⽚,让每个甲⾻⽂字的图案意义⼀⽬了然。
传统⽂化是历史的产物,弘扬优秀传统⽂化对丰富当代⼈的精神⽣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应该如何弘扬传统⽂化。
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明确⽂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解析】 优秀传统⽂化既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是建设先进⽂化的重要基础。
坚定⽂化⾃信,弘扬优秀传统⽂化,意义深远,使命神圣,任重⽽道远。
“⽂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该命题与新时代主题共振,视⾓宏⼤,能充分发挥⾼考“⽴德树⼈”的导向功能;⼜贴近实际,综合考查学⽣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化素养。
作⽂题由两段材料构成,谈的都是当代⼈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传承。
第⼀段材料是反⾯事例。
四川乐⼭的雕塑“拱⼿礼”引发质疑,根据⽂史专家陈洪的说法,可知雕塑的施礼⽅式是错误的,可以看出是设计⽅忽视了对拱⼿礼的考证。
所以传承优秀传统⽂化,要保持⼀颗敬畏之⼼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第⼆段材料是正⾯事例。
甲⾻⽂⼿机表情包成为⽃图圈的“新宠”,⼀是因为有神秘的甲⾻⽂、亲民的设计、直观的动物形象、时尚的络⽤语,⼜有图案与意义的完美结合;⼆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段和运作⽅式,甲⾻⽂表情包借助⼿机成为⼀种沟通和交流的络资源。
高考试卷押题语文作文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该如何看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呢?传承,是指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后人,使之得以延续。
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拓进取。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与创新始终并存。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无不体现了这一道理。
以四大发明为例,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这些发明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得到的。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得以大量生产,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火药的发明,使得战争方式发生了变革,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问题。
有些人在传承的过程中,过于拘泥于形式,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要将前人的经验原封不动地传承下去,就是最好的方式。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有些人过于追求创新,忽视了传承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种观念也是片面的。
因为创新需要有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传承。
如果忽视了传承,创新就会变得毫无根基。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尊重传统,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们要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新,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传统,使创新有根可依。
总之,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要不断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预测题目:传古溯源,创新启
智
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
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署名为“辛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作文题属于真实情境多元任务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2019年全国卷作文题类似。
命题意图为考查考生的价值观、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对思考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这一任务体现了高考作文的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思想,本次作文为关系型命题,考生要阐释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的关系。
“关系”的成立与否,观点明确与否,思考深刻与否,都会影响到作文的质量。
1.生命赞歌,意在培养高中生赞美歌颂世间万物生命之美、尊重热爱生命、追求坚韧的良好品格。
2.家国情怀,意在增强高中生忠爱孝悌的情感认知及修齐治平的使命意识,包含重视亲情、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
3.审美鉴赏,意在培养高中生对文章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审美鉴赏思想,丰富美感体验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更好地发现美、认识美并践行美。
4.科学之趣,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丰富与奇妙,培养观察世界、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实践习惯和逻辑思维,树立严谨辩证的世界观,激发高中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5.文化传承,意在引导高中生正确理解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的继承与发展。
6.英雄情结,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内涵,正确地看待、评判英雄,追寻、学习英雄伟大的精神品格,培养高中生的英勇气概,并更理性地思考、审视自身。
7.思辨创新,意在引导高中生针对现象的辩证分析、判断、推理、总结等,提出有别于常规的见解,进而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维、路径等活动,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8.自然之美,意在引导高中生关注与体验大自然中日月山川、虫鱼鸟兽等的丰富与美丽,学习欣赏、尊重、思考美,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留意环境保护等严峻问题。
1.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2020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新课本“主题”“作品”等问题曾引发广泛讨论。
讨论的核心是,设定什么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
考生必须在这一客观真实情境下参与讨论,抛开此真实情境另找话题则属于跑题。
(1)主题范围限制。
考生只能从网友列出的八个主题中选择两个主题写作,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所选两个主题要体现内在逻辑关系,要便于确定立意。
(2)书信体式限制。
“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教材版本不限),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写作对象是“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作内容是将所选择的主题结合所学过的课文,表达自己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考生本人署名为“辛昇”,要符合写作身份,要有对象意识,要有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考生务必以“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为写作方向,要符合立德树人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1.主题选择的开放。
对于材料所列的八个主题,考生可任选两个,两个主题词搭配可并列、可递进。
如:
(1)“自然之美”“科学之趣”搭配,去思考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呼唤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态度。
(2)“家国情怀”“英雄情结”搭配,去分析“家国情怀”对于“英雄”的意义,通过课文的合理编排,加深学生对人类“英雄情结”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听闻2020年秋季将采用新编语文教材,但编写中单元主题与作品选用仍未定案,作为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我认为,结合旧版课文与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选择“文化传承”与“思辨创新”不失为明智之举。
传古以溯源,创新以启智,正是发挥教材熏陶性灵的目标的落脚之处。
(单刀直入。
为高中语文新教材推荐“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简述理由并提出教材目标在于“熏陶性灵”。
寥寥数语,既落实了写作任务,又呼应了标题,文字功力非浅。
)
语文教材,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务、家国期许的载体。
优秀的语文教材,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远、影响悠长的作用。
新时代立德树人,无论是对人才的内蕴还是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高中生厚植于悠远文化传统,启智实践于科技生产、文艺创造之巅,是语文教材的核心任务,应在其中鲜明表达。
(第二段结合语文教材在新的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论述这两个单元主题对“高中生养成良好品格”的积极影响,为下文分层展开详细论述张本。
)
作为新教材,不变的核心任务之一仍应是延续文脉,丰富内蕴,陶冶性灵。
旧时的语文教材,为我们高中学子带来了岳阳楼之壮美、小石潭之清冽乃至天姥山之瑰奇。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国之史乃是国家存在之生命,新教材也应延续这一风格,让新的高中学生得以在文史的长河中溯源,在鲜活的文脉上与中华文化一同呼吸。
承古之文化精髓,以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以优秀教材延伸华夏之文脉,云胡不喜?
(第三段列举旧教材中的课文,论述了“文化传承”单元延续华夏文脉、熏陶学生性灵的作用。
)
响应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要求,还应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其培育学生品格的突出作用,作为培育学生创新理念的一大助力。
在旧版教材中,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大胆创新,庄子与其友临溪观鱼之思辨,都使我对思辨创新深深着迷。
相应的,新设“思辨创新”单元,在课堂讲解、师生互动与优化练习中为高中学子培养思辨之德、创新之智,正是对立德树人的新诠释。
当今的中国,是玉兔踏月,是天宫辉熠,是长桥卧波,更是登巉岩、小天下之国际新极。
屠呦呦名传海外,林鸣提振国家自信,外交部言辞犀利思维敏锐……值得选入的优秀文章事例太多,但都传递着培养思辨能力、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心愿。
新教材欲立德树人,思辨创新不可或缺,这即是核心之二。
(第四段以教材中的詹天佑、庄子为例,讲述“思辨创新”单元在学生“养思辨之德,启创新之智”方面的帮助,并结合时代特点,大胆进言,呼吁教材加入“思辨创新”的新内容。
)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厚植文化传承,宣传思辨创新,培君子,育人才,是新教材不可抛弃的两大重要任务。
翱翔于古代瑰丽文史传统,立足于思辨创新之巅,相信新教材于新时代立德树人,将会有突出效果!
(第五段借“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道理,厘清“文化传承”“思辨创新”两个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
)
“我们一手执着科技的利刃开辟世界,一手提着传承的药箱为自己疗伤”。
正如中国智能研究院院长所言,传古与创新,于新时代语文教材是重要核心,对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无可替代。
愿新的高中教材能领学子传古溯源,创新启智,成新时代亟需之栋材。
本文作者眼界阔远,笔力雄健。
从传承到创新,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人才培养到教材目标,立足时代,表达了青年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思考。
从写信角度看,此文语气略显生硬。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和“深刻”上。
拟评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