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特征、模式与地理要素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六个要素

【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六个要素

【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六个要素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的六要素是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贸易,产业,人口。

定义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研究特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

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研究的因素包括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等。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

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特征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特征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特征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塑造作用。

人文地理学特征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些显著特点和重要发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包括景观、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

一、景观特征景观是地理环境的一种整体性表现形式,是由地貌、地物和地理要素等组成的。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地域的景观特征,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城市景观的特征反映了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的规模、密度和结构;农田景观的特征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二、文化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人文文化特征,揭示了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比如,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城市的建筑风格、艺术表现形式等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三、经济特征经济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揭示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

比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交通网络、产业结构等经济要素反映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推动作用;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等经济现象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四、环境特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如,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都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特征体现在景观、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既是文化发展的土壤,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文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这些因素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成为文化多样性的衍生源泉。

首先,地形地貌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各不相同,比如河流、平原、高原、山地等地形地貌对各自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物质生产方式等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河流平原地区的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和农业生产,因此在这些地区农耕文化相对发达;而高原和山地地区的地势陡峭,气候干燥,较少适宜农业发展,因此这些地区更多富含牧畜文化。

另一方面,山地地区的陡峭山峰和峡谷等地理特征也使得这些地区的文化与外界交流较为困难,因此在山地地区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体系。

其次,气候条件对文化表达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在食物、衣物、住宅、节庆等方面的选择和变化都有所不同。

例如,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人们在食物的选择上常常注重季节性的变化,烹调方式也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

而热带地区则以热带水果和海鲜为主要食物来源。

此外,寒带地区的住房建筑往往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而热带地区的住宅则更倾向于通风性能的设计。

这些文化特征都与当地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另外,水文环境也对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往往与水文环境密切相关。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河流和湖泊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等就是发源于这些水域资源丰富的地区。

此外,水资源在宗教和思想体系中也起到重要的象征意义,比如印度教中恒河被认为是神圣的,许多信徒会前往其河岸洗礼和祭祀。

最后,植被是地理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表达。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文化形成、演变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如何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化,以及人类文化如何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

文化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地理学家们开始探索人类文化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化景观、文化区域及其分布规律、文化特征在地理空间中的变化等。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地理学主要运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文化景观、文化区域和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理面貌和空间结构。

它是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所产生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未经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地貌、地表和生态系统,而人文景观则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包括城市、乡村、农田、工业区等。

文化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中以文化特点为主要标志进行划分的区域。

文化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经济活动等。

文化区域的划分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文化特征是指一个地区或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特点。

文化特征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习俗、艺术形式等,它们是人类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文化特征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

同时,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人类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文化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整理

人文地理整理

1、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的不同?答: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种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地边界的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地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在形式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些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其形成机制的差异,两者是不相同的。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相互重叠,彼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2、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即平均寿命提高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由上升向下降转变。

工业革命早期出生率一度上升,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下降。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

3、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11条)①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②趋中纬性。

③趋低平性。

④趋海性。

⑤趋温湿性。

⑥趋水源性。

⑦人口向工农业地带集中。

⑧人口向城市集中。

⑨人口在旧大陆的集中。

⑩人口向发展中国家集中。

11、人口趋交通线的分布。

4、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7条)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级性。

③两地之间的净迁量在总迁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④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富迁移性。

⑤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迁出很少见。

⑥短距离迁移多以女性居多,在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⑦迁移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到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5、结合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解释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三章 文化地理学——文化区

第三章 文化地理学——文化区

汉方言分区图
欧亚大陆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里海。 所有的这些地理界限都为大家所熟悉,而且都在 俄罗斯境内。 乌拉尔山是一个天然的界限,但是,俄罗斯民族, 突破了这条界限,在空间上拥有更为广大的疆域 和空间范围。 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在空间上拥有一种跨越自 然界限的能力。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
南楼北陵

黄鹤楼
岳阳楼
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2004年)
汉方言分区图
三 、 中 国 的 文 化 区
阅读书目: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
C.恩伯《文化的变异》
思考题:
选取某一个中国文化区,分析 该文化区的区域文化特征及其 成因。
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受政治、经济或社会职能的影响, 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分布范围。 职能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在空间上是均匀的。 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一个中心。 一般来说,功能文化区具有明显的边界,但并非 每个功能文化区都有明显的边界。 职能文化区有时是相互重叠的。 功能文化区和形式文化区由于形成机制的不同在 某些情况下会相互重叠。
自二战以来,北美的人文地理学出现以文 化为其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 支的现象 。 几乎在所有人文地理学的教材中都把文化 列为核心理论,放在重要的地位。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可包含人 文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影响到人文地理学 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但是人地关系理论往往过 于笼统。以文化为切入点,会对人与环境的人 地关系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人类的出现与其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适应 ——生物适应是指人类在发展中,
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 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例如直立行走、 脑容量增加等。)

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

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

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类文化又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面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文化与地理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地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人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例如,山区人民根据地理条件养成了勤劳朴实、崇尚自然的生活作风,形成了独特的山区文化;而海岛居民则多以渔耕为生,形成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其次,自然环境还限制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方式,人们必须根据地理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农业模式、居住形式等。

例如,沙漠地区的居民发展了独特的沙漠生存技能和文化传统,如沙漠中的民族游牧文化等。

再次,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地震、洪水等天灾常常引起人们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的社会和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节:文化对地理的影响文化也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开发与利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的科技水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决定了对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例如,在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河流和河谷地区成为重要的发展区域,因为这些地方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而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人们广泛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文化还决定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对地理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赋予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理文化景观。

例如,古代中国人崇尚“和谐”的自然观念,开创了山水诗、园林艺术等独特的地理文化风格;而西方的工业文化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和利用,形成了工业城市和工业遗址等地理文化景观。

第三节:地理对文化的塑造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理特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进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文地理学概述

人文地理学概述

地球表层的特征
2)地球表层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 区域分异
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 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地球内能 分布的不均匀性。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生存和发展的,因此人类的体制和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比 如人种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
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 学。
3、现代地理学时期(二战后——)
标志: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 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 等应用的出现;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 与实证研究并举,分析各种地理现象的内 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
强调地理的统性、理论化、数量化、行 为化和生态化。
动态性特点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 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 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 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就要求把现代地理现 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 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表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劳动,通过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 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层圈— —人类圈。
地球表层的特征
上述各层圈所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这是 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各层圈的形成在实践上亦 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全是无机的 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 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 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动力来自 于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讲授纲要《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综合研究它在中国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中国文化是一个富有东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整体。

《中国文化地理》将通过对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化特征、中国文化的扩散、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等与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特征的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开放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献计献策。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与地理环境1、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定义,文明与文化,文化类型。

2、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成发展的关系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客观性。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发展影响的正确观点。

从宏观和长期视角看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从局部和短期看人地之间的或然关系。

二、文化地理与中国文化地理1、文化地理学及其研究领域文化地理学。

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区域是其研究领域。

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把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中国文化在中国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3、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对外开放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各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第二章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地理背景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第四纪冰期的苦难历程后,在距今1万年前迎来了温暖的全新世,人类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掀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农业革命”,我们的祖先在黄河-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屹立于世界古典文明之林。

尤其是距今5000-4000年前后,是我国1万年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多姿的古文化盛开在以中原为核心的辽阔土地上。

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即是证明。

幼教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幼教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幼教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幼儿教育是一个深受人文地理影响的领域。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关系,并探讨人类文化、历史、信仰等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与影响的学科。

因此,人文地理知识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幼教中与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文地理知识。

二、文化地理知识点1. 文化地理概念文化地理是研究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幼儿园所处的文化地理环境会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文化特征都具有独特性,了解文化地理的概念有助于幼教工作者更好地根据当地文化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

2. 文化地理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特征各有不同,比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语言习俗、饮食文化等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了解当地文化地理特征可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幼儿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

3. 文化地理教育文化地理教育是一种以地理环境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

幼教工作者可以通过文化地理教育,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这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和增强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三、历史地理知识点1. 历史地理概念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历史地理的概念有助于幼教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历史地理环境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

2. 历史地理事件历史地理事件包括各种历史事件在地理环境中发生的情况。

幼教工作者可以通过讲解历史地理事件,引导幼儿了解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起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的连接,丰富他们的历史地理知识。

3. 历史地理人物历史地理人物是在历史地理环境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通过介绍历史地理人物,幼教工作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历史人物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历史地理人物的认识和尊重,增强他们的历史地理情感。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地球表⾯⾃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系、植被和⼟壤等⾃然地理要素与⼈类在⽣产活动中改造⾃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通讯设备、⼯农业设施、经济⽂化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物、岩⽯、⼟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候的影响(1)地形→⽓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区⽓候复杂)(2)地形→⽓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候的分布)。

南北⾛向的⼭脉对海陆之间的⽔汽交换有阻碍作⽤,使沿海地区的⽓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

如南、北美西海岸。

⽽东西⾛向的⼭脉使⽓候类型分布向内陆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候的分布。

(3)地形→⽓候特征:→⽓温:①随海拔升⾼,⽓温降低。

产⽣了“⼀⼭有四季,⼗⾥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温更⾼(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进⼊盆地堆积,易导致⽓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的影响时间,对农业⽣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我国东西⾛向的天⼭、阴⼭、昆仑⼭、秦岭等);⼭区地形:海拔越⾼,⽓温越低。

产⽣了“⼀⼭有四季,⼗⾥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温更⾼(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进⼊盆地堆积,易导致⽓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的影响时间,对农业⽣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我国东西⾛向的天⼭、阴⼭、昆仑⼭、秦岭等);背风坡导致⽓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①⼭地迎风坡降⽔丰沛。

⽽背风坡形成⾬影区,降⽔稀少。

(澳⼤利亚的⼤分⽔岭)②迎风坡的降⽔从⼭麓到⼭顶⼀般呈“少—多—少”分布2.⽓候对地貌的影响(1)⾼寒地区:⽓候寒冷,冰蚀地貌⼴布;(2)沙漠地区:降⽔稀少,昼夜温差⼤,风⼒强劲。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

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发展简史编辑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古希腊地理学家)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

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李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

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

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

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

与拉采尔在德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

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探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地理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 它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就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文化;地理环境;影响正文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既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文化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理环境, 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1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通过影响人类活动,而对文化施加影响。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便愈明显地表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一方面,人类的能动作用增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人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不那么优越的条件下生存,可以利用过去不能利用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也逐渐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成为带有人类社会加工痕迹的自然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改变着环境的运行,旧生态平衡被打破。

自然的反馈也通过人类活动而影响了文化。

1.1地理环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地域中,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文化的形成。

人是文化的主体。

追溯从类人猿到人类进化的过程,站立、智慧、语言和操作能力是人类区别于类人猿的标志,这些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首先, 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和温带, 非常适宜人的居住;其次, 东部地势平坦, 大多是冲积平原, 土地肥沃, 还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和为数众多的湖泊, 提供了农业灌溉和航运的便利; 其次, 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和热量配合较好, 大部分地区雨季与热季同时到来,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

文化与文化地理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地理空间中呈现出多样性。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探索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地理的定义与意义文化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演变。

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制度、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我们可以深度理解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对文化具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当地居民的温和、和谐的生活方式;河流和海洋成为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交通情况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程度。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例如,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中东地区的文化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等。

3. 土地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业发展使得人类在特定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定居点,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工业化和城市化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文化对地理的影响1. 地理命名:文化在地理命名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名往往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等。

例如,江南一词就把中国南方的丰美地区命名为“江南”,表达了丰沛的水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2. 建筑与城市规划:文化对建筑和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

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等都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规划则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要素的塑造,反映了当地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3.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包括建筑群、历史遗址、传统村落等。

这些文化景观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地理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四、文化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地理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化与地理知识

文化与地理知识

文化与地理知识文化和地理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社会背景和信仰体系,地理知识则是关于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文化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与地理的相互作用文化与地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人们在热带地区生活,就会形成热带地区的独特文化,如夏威夷的草裙舞和巴西的桑巴舞等。

相反,文化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会改变地球的面貌,如农业活动导致土壤侵蚀,城市化加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文化与地理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二、文化的地理表现文化通过地理来展现。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在地理上相邻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它们的文化倾向于相似或融合。

例如,东南亚国家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中广泛使用米饭和海鲜。

而在南美洲的国家,玉米和辣椒成为当地人主要的食物来源。

此外,文化的地理表现还包括建筑风格、服饰传统、语言方言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三、地理知识对文化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地理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理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背景,在跨国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文化与地理知识的教育重要性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文化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文化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加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将地理与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地域适应能力。

(完整版)文化地理学

(完整版)文化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

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特定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递。

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直接性。

文化生态学: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它不仅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它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即在同一区域内,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伯克利(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

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索尔。

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

索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刺激扩散: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接受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扩散过程。

如动物的驯化。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

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源地:是文化圈生长的核心,在文化形成之初,文化源地就是文化圈的核心地区。

广义上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创新:指一种文化的变革,它源于社会群体内部所创造的观念。

创新的事物可以是一项物质技术的发明或改进,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现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要概念总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要概念总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要概念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表层自然、人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地理学重要的分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是考研地理学复习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地理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要概念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自然地理概念总结1. 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特征,包括大气、水域、陆地和生物等。

在自然地理中,地理要素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单元。

2. 地貌地貌是地球表层上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称。

地貌研究对象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地等,通过研究地貌可以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态特征以及地质地貌演变过程。

3. 气候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象要素的统计规律。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气候状况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4.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是研究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概念。

5.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水体的空间分布、水循环过程以及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概念总结1. 人口地理人口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以及人口与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的重要变量。

2.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是研究城市形态、城市结构、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与环境、经济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城市化进程是当代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空间组织以及经济与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学科。

区域规划旨在实现地区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应用领域。

地理特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地理特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地理特征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文系统等。

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该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地理特征对文化的影响,并举例说明不同地理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

一、地势与文化差异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和起伏。

不同的地势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山地地势为例,山地的特殊地形催生了特有的文化形态。

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人们的交通和迁徙受到限制,往往形成了封闭和相对孤立的社区。

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山区的居民发展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他们往往保持着传统的习俗、语言和服饰,形成特有的山地文化。

与山地相反,平原地区通常拥有广阔平坦的土地,这种地势使得交通更为便利,人们更容易相互交流和迁徙。

这种地理环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形成了多样性较高的文化。

比如,位于欧洲的荷兰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地区,其独特的水文系统以及农田和河流构成的复杂环境,培育了荷兰独特的农业文化和水利工程。

二、气候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特征中最为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例如,极地和热带地区是两个极端的气候条件,它们对人们的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极地地区的气候严寒,资源匮乏,人们通常过着以狩猎、捕鱼和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这种环境下的文化倾向于简单、实用和适应极端气候的方式。

在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和萨米人等民族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以渔猎为生,开展着与极地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活动。

相反,热带地区的气候炎热潮湿,资源丰富多样,人们往往过着以农耕和渔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热带地区丰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物种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这对当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土著民族,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和传统知识。

三、水文系统与文化形态水文系统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在地理上形成的系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 ") 的程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第( 1卷"
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特征的地区表现不同 ! 世界现存四 个 历 史 悠 久 的 园 林 文 化 体 系 # !’ 中国园林 文 化 ( 欧 洲 园 林 文 化( 佛教园林文 "’ (’ 化( 伊 斯 兰 园 林 文 化!它 们 有 个 性& 又 有 共 性" 7’ $ 中国 % & $ 欧洲 % & $ 佛 教% & $ 伊 斯 兰% 是文化体系特 征的表述 ! 而 $ 园林 % 是共有的属性 ! 为什么它们 的地理特征各有 不 同 " 那是因为园林文化模式的 地区差异使然 ! 二! 园林文化模式论述 !#园林文化模式的内涵与形成制 园林文 化 兴 起 于 三 代 " 明 清 时 期 臻 于 尽 善! 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延续了 7 其 & & & 多年的历史 " 规划 & 设计 & 营造 & 材料加工 & 验收程序有一套完整 的社 区 规 范 " 园 林 文 化 分 布 华 夏 各 地" 其 技 术& 艺 是独立 & 成熟 & 完整 & 承传不息的系统 术世代相传 " 文化 " 这得益于 园 林 文 化 模 式 受 到 了 中 华 民 族 的 认同与遵崇 ! 园林 文 化 模 式 包 括 两 个 层 次 # 园林文化的 !’ 行为模式 " 涉及 在 营 造 园 林 的 活 动 中 相 关 人 员 共 表现在与园林相关的规划 & 设 同遵循的社区规范 ( 计& 营造 & 材料加工 & 验收等的行业规范 ( ’ 园林文 " 化的 观 念 模 式 " 涉 及 与 园 林 文 化 相 关 的 精 神& 意 识& 思想层面的思维活动规律和社会性法则 ( 表现 礼仪 & 艺术 & 感受 & 制度等的 在与园林相关的动机 & 社区认同感 ! 园林文化模式的形成决定于社区相关群体的 即社区相关群体对园林文化 传统园林文化观 念 " 满足生理享受 & 精神追求的选择和认同的社会性 的习惯意识 ! 这些社会性习惯意识是通过社区相 关群 体 & 园 林 的 主 人& 风 水 师& 园林师匠来实现和 完善的 ! 他们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必定要受到园 林文化历史承传 的 观 念 影 响 与 约 束 " 园林文化的 社会性决定了社区相关成员对其的认同和选择是 不以个人意志为主的 ! 相同地理要素作用下社区 不会产生迥然不 同 的 园 林 文 化 模 式 " 地理要素中 对园林文化模式起决定作用的经济要素一旦发生 变革 " 园林文化模式将因此产生演化和变革 ! "#园林文化模式的演化规律 夏& 商& 周三代 黄 河 长 江 流 域 的 先 民 就 创 造 & 选择了园林文化 " 园林文化的产生是为满足统治 阶层的生理享受与精神追求的目的 ! 此后园林文 化随着权力政治的兴衰更替演化出适应华夏地理
园林文化的地理特征由三个不同但彼此关联 的层次组合而成 % 园林文化的物质特征 ’ 园林文化 的 精 神 特 征’ 园 林 文 化 与 自 然 环 境 关 系 的 特 征& 园林文化是社会 文 化 的 综 合 表 现 " 与自然环境有
收稿日期 # " & & $+& 0+" 1 ! "
作者简介 # 陆 " 泓! " 男" 浙江杭州人 " 云南大学工程师 " 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地理 & ! ’ % %.$ """ "
* * + # ! ’ %+" & ! !+ ,
密切的关系 & 将园林文化地理特征用数学 ( 集合 ) 概念表示于下 % -! $ !", #" $" % ! * 表示园林文化地 理 特 征 &- 表 示 园 林 文 化 物质特 征 # . 表 示 园 林 文 化 精 神 特 征# /表 示 园 林 文化与自然 环 境 关 系 特 征 &* 是 由 " " 组成 ." / 的集合 &" ." /表 示 它 们 的 权 重 位 序& 公 式 ! !$ 的人文地理学意义 % 园林文化地理特征包含物质 ’ 精神 ’ 自 然 三 个 层 次 的 集 合" 物质特征是第一性 的" 而且是 . 和 / 的 基 本 支 撑 & 在 地 区 内 三 个 特 征的形式和内容 取 向 协 调 统 一 " 是园林文化模式 的地区表现 # 园林文化的地理特征是感性和理性
对园林文 "" 本文突出理 论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特 点 " 化进行人文 地 理 学 的 宏 观 总 结 & 为 了 避 免 歧 义 " 特对以下学术话语 界 定 如 下 % ( 地 理 环 境) 指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总和 &( 园林文化地理特征 ) 指 园林文化模式的地区表现 &( 园林文化模式 ) 指园 林文化遵循的观念模式 ’ 行为模式 &( 中国传统园 林文化 ) 指按照 ! ’ ! " 年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传 统园林文化模 式 营 造 的 园 林 文 化 & 本 文 将 ( 中国 简称为 ( 园林文化 ) & 将( 地理要素 传统园林文化 ) 复合体 ) 简称为 ( 地理要素 ) & 一! 园林文化的地理特征 ! 定义及内涵 园林是掌握园 林 技 术 ’ 艺术的人运用人工和 遵循一 定 的 园 林 文 化 模 式 在 地 球 表 面 自然资料 " 营造的人文景观 & 园林文化模式必然要受到地理 要素 % 经 济 基 础’ 上 层 建 筑’ 自然环境相关因子的 合力制约与 影 响 & 地 理 要 素 内 涵 变 化 " 导致园林 文化模式发生差 异 " 并以此为支撑园林文化出现 地区表现 & 园林文化的地理特征是园林文化模式 的地区表现 " 园林 文 化 模 式 与 地 理 要 素 有 因 果 关 系&
* * # !+( 0+ "+ , 认识的统一 &
!#园林文化物质特征内涵 园林文化物质特征指园林文化表现的社区经 济基础的内容和层次 & 主要包括 % $ 园林的规模 " ! 即单元景观和组合 景 观 的 面 积 与 体 积 # 园林景 "$ 观所使用的物质资料及其加工程度 & 即营造园林 使用的所有材料数量和质量 ! 包括移植 ’ 莳养的植 物和饲养的动物的数量和品种 $ # $ 园林景观的营 ( 造与装修质量 & 即园林人文景观营造与装修的水 准 & 这涉及社会经济基础要素与园林文化相关的 因子对园林文化 模 式 的 约 束 与 影 响 " 园林文化的 物质特征体现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演化历程和发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园林文化必须以相关的物质资料为载体才能 因此园 林 文 化 的 地 理 特 征 首 先 是 具 有 得以实现 " 三维空间的物质 实 体 " 园林的精神文明物化是以 物质 为 载 体 的"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精神文明可以物 化" 而物质本 质 是 没 有 精 神 属 性 的 ! 园 林 文 化 的 物质特征表现的是园林实体的物质属性 ! "#园林文化精神特征内涵 园林文化精神特征指园林文化表现的社会上 层建筑领域的内容和层次 " 主要包括 # 运用园林语 言表达和包含的社区精神世界与政治体制 ! 这涉 及社会上层建筑领域要素与园林文化相关的因子 对园林文化模式 的 社 会 性 观 念 的 约 束 和 影 响 " 园 林文化精神特征体现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内涵 ! 园林文化的精神特征包含了人在营造园林的 活动中的主观世界 !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 辩证逻辑的关系 " 所以经济基础不直接作用园林 文化精神特征的 表 现 " 而是通过上层建筑领域相 关因子控制影响园林文化的精神表现 ! 需要说明 精神特征丰 富 的 园 林 文 化 是 以 相 应 的 物 质 的是 " 资料为支撑的 ! 但是物质特征雄厚的园林文化不 一定有精神特征丰富的内涵 ! 园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特征的内涵 (# 园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特征指在营造园林 文化活动中运用和模拟自然环境的层次 ! 体现了 在园林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师法自然 % 是园林文化与自 然 环 境 关 系 特 征 的 核 心 " 包含了 园林文化对自然 环 境 的 运 用 与 模 拟 的 两 个 层 次 ! 涉及自然环境要素与园林文化相关的因子对园林 文化模式的约束与影响 ! 园林文化与自然环境关 系的特征表现了 华 夏 民 族 崇 敬 & 热爱自然环境的 情操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实园林文化渊博高超的技 术& 艺术 ! 园林文化运用自然环境是指将自然环境赋予 人文内涵 ! 模拟自然环境是指将人文环境赋予自 然内涵 ! 两者展示了园林文化在宏观和微观上的 人地关系 ! 在园林文化营造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效 应是互动的 ! 需要说明的是 " 传统园林文化或者现代园林 文化都不能脱离 地 球 表 面 的 环 境 影 响 " 所有园林 文化使用的资料 均 来 源 于 大 自 然 " 人们对自然环 万方数据 境的认知差异和 自 然 环 境 的 地 区 差 异 " 导致了园
"第$期
陆 " 泓等 $ 模式与地理要素关系 "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地理特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