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解读古希腊人心中神赐予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关于希腊神话的一些思考希腊神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怎么全世界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他,有那么人去研究它呢?难道希腊神话真有哪些特别有魅力的地方在深深地吸引、启发者人们的思想吗?带着这些疑惑,我参加了学校的某个相关的选修课程,试图借此来了解了解希腊神话的魅力所在。
当我知道希腊神话是以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写着的箴言“认识你自己”来贯穿整个神话故事并以此来体现古希腊人民对自我、对本性的不断地探索的哲学理念。
的确,“人”是什么?在中国书法中看来也不就是一撇一捺的事,可真要细细体会,这一撇一捺间不知透露了多少哲学理念。
希腊神话恰恰告诉了我们:要想知道“人”是什么,就得从“认识你自己”开始。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古代神话自然对我们而言已再熟悉不过了。
中国神话中,神总是高高在上的,神是三届之首,掌管着天地万物间的一切事务。
中国的“神”没有七情六欲,都为得道圣人,心境自然高于常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万般的神通广大,人的缩影却难以找寻。
而希腊神话却不同于中国古代神话,在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拥有人类所有特性的神,他们生活在人与神之间,人性正是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出来。
希腊神话的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探索与追求。
“真”是希腊神话给我留下的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希腊的神以一种最朴实的形式体现了人的本性所在,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贪欲,有私念;不免会争强好胜,也少不了侠骨柔情;既有正义勇敢,又有胆小怯懦??正因为这一切一切的对人的本性的诠释,才会有既风流倜傥又严明公正的宙斯,既忠贞不渝又争风吃醋的赫拉,既争强好胜有智慧过人的雅典娜??细细品读希腊神话,从那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中,你便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宙斯打败克洛诺斯而建立新的奥林匹斯山新秩序,普罗米修斯造就了人类并以自己的自由来换回人来的智慧之火,后觉者赋予动物们各种本领。
当然,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还是那些一个个壮烈而又悲惨的“超人”故事。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 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 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 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一部分(1-2):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的乐趣。
第二部分(3):珍惜光阴,充实生命。
Page
8
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 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Page
9
9
研读第一段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 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名言—“ 认识你自己”。 在后来的人类历史上,有许 多圣者大家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 们往哪里去?今天我们所学的三 篇短文,是三个不同国度,不同 历史时期的思想家,站在不同的 角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让我们 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领悟三篇短 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吧,看看 对作为“人”的我们有和启发?
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 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他对 “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是因为认识到了“生之本 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Page
18
18
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Page
36
随笔与杂文的区别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 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 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 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 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 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
“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文/路淑英摘要:苏格拉底开创性地把“认识你自己”这句茂言作为哲学原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由自然到社会的转变。
近代哲学把“认识你自己”纳入认识论的层面,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了人的理性或精神本质。
一些现代哲学家尽管独辟澳径,从非理性角度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但人的生存困境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发突出,因此“认识你自己”的使命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终结。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哲学命题;人的本质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墙壁上的一句箴言,苏格拉底以此作为自己的哲学原则,“认识你自己”由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
一“认识你自己”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对人自身的思考和关注,是哲学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了哲学发展的两个重要转变,为以后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首先,实现了哲学主题由神到人的转变。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之前,关于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是通过神话这一形式来表现。
如古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和那喀索斯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借神话来表现对自身的认识和关注。
从“斯芬克斯之谜”这一神话的寓意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人是什么”的问题最早是由神提出的。
人如果自己无法认识和把握自己,则只有受神的摆布和奴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必须经过自我认识的阶段才能成熟。
当“认识你自己”由苏格拉底视为哲学的原则,则实现了人认识自己的一次飞跃。
黑格尔对此做了深刻的剖析,他说“苏格拉底实践了这条诫命,他使‘认识你自己’成为希腊人的格言!他是提出原则来代替德尔菲神的英雄人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他应当向自身中观看。
”1黑格尔认为,“认识你自己”并不是对人的特殊性的认识,而是人的思维的普遍,苏格拉底要用这样一种精神法则来代替神,“这种内在的确定性无论如何是另一种新的神,不是雅典人过去一向相信的神”。
2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苏格拉底这一一命题首先在于实现了认识主体由神到人的转变,说明了人们开始认识到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说明了人对自身命运的自觉把握。
“人啊,认识你自己吧”
“人啊,认识你自己吧”“人啊,认识你自己吧”-- 德尔斐沉思录如果说到希腊其它地方去纯粹是为了寻幽访古的话,到希腊中部帕尔那索斯山上的德尔斐去参观阿波罗神庙,就多了一层朝觐和膜拜的意味了。
这并不是我对古老的“德尔斐神谕”还有什么奢望,实在是这个曾被古希腊人视为“地球的脐眼”的地方有一种令求知者心仪、让行旅者仰慕的魅力。
特别是传说中阿波罗神庙门楣上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吧”的箴言,数千年来,如黄钟大吕,穿越时空,一直在给人类以理性的昭示和警醒。
那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它背靠品都斯山脉,面朝科林斯海湾。
从远处看,它烟雾缭绕,高深莫测;入得山来,只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
汽车在弯弯的山径中左转右拐,曲折盘旋。
据考,康有为当年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坐马车进山朝圣的。
一想起中国的这位饱学之士,身穿长衫,背拖辫子,坐在马车里颠簸的情景,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但是,一想到他在一个世纪前就知道古希腊的这处圣迹,并且不辞长途跋涉之苦,又不禁对这位为了寻找医治当时中国沉疴的“神方妙药”,而甘愿“遍尝百草”的一代宗师肃然起敬了起来。
(进入德尔斐遗址时德标志性雕塑--笔者摄)汽车还在不断地爬高,坐在车里望着窗外旋转的天地山川,不禁思绪联翩。
哪一处是传说中阿波罗斩杀巨蟒皮同的地方?哪一个山顶又是他带领9位缪斯女神掌管文艺之处?古希腊人是把阿波罗斩杀皮同看作是“光明战胜黑暗”的象征,故建德尔斐神庙以纪念;他们又把文学艺术的创作比喻为“攀登帕尔那索斯山”。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神话无非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眼前最实际的感受倒是攀登这座陡峭的山峰,还真有点像创作文艺那般艰难。
(笔者在阿波罗神庙遗址前)当我登上了山峦,站到了阿波罗神庙的遗址(见上图)前面时,顿觉山川雄伟,天地高广,似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触。
往下看,500米深不见底的山涧令人心惊目眩;往上看,帕尔那索斯峰顶的峭壁直薄云天。
环顾四周,但见童山濯濯,云影悠悠,方圆1万多平方米的断壁残垣中,只有几根多立克式的断柱直指蓝天(见题图)。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
如今,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人 们对于自我认识的 程度,对其自身发 展而言,尤其重要。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 活经历中,能否真 正认识自我、肯定 自我,将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或决定着 一个人的前程与命 运。
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 问题二 猜一猜,她会怎么做?
场景三
向
问题三
只见她皱了皱眉,急促地拍打 衣服,如见瘟神般闪开,一边 说着:“真倒霉”一边将头转
窗外
她美吗?为什么?
问题四 从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你判断一个人“美” 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 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 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一、自我新认识
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 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 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 此呢?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 人可能更要困难。
审视自己,描绘全新自我画像:
(P46)
习惯方面的变化: 学识方面的增长: 性格方面的变化: 能力方面的提高:
回顾自己的经历,对照自己的经验,找 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的事情,总结自己 的优缺点:
经验 优点 经验 缺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自 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 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认识自我有许 多不同的途径,那 么,我们可以通过 哪些途径来不断认 识自己呢?
认识你自己阅读答案
认识你自己阅读答案篇一: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都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
无数人为此而丧生。
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
谜底是人。
它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儿呱呱坠地,一开始只能在地上爬,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步履蹒跚,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
所以是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
如果你能站在一生的角度来认识你自己,这个谜语就不难了。
的确,认识自我是一道难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你自己”。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在于其理性;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认识最高真理,达到灵魂上的至善。
“认识你自己”还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与之相对的石柱上刻着另一句箴言:“毋过。
”这两句名言作为象征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谕”,告诫着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做出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我国古代先贤老子也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大意是说: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战胜他人表明自己有力量,而战胜自己则表明自己很强大。
在老子看来,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进了一步。
可以说,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无尽的探索之中。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一生会如何?”如此的问题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现代人在社会中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工作机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
如果不了解自己,我们可能会成为职业社会的迷失者。
大学毕业初期,小吴对于干哪行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由于求学时期家庭经济不是很好,所以工作以后他的标准是向“钱”看。
“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
祖国2019.5.下|理论纵横|摘要:“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自然哲学走向衰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时代,苏格拉底的这一命题教人先要“自知无知”,然后不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苏格拉底被誉为“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他的思想对于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将研究重点由原来的自然,逐步转变为人本身,他认为想要更加深刻地对世界进行认知,就必须要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该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于哲学的演进更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定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奠定了哲学是“人学”的基础,对于哲学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苏格拉底人的主体性哲学转向自知无知“认识你自己———自知无知”的哲学思考文/葛世林要想对自己形成深刻认识,内心必须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这一理念不但是苏格拉底在哲学探索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在自然哲学发展末期,他的这种思想为哲学带来了新的探索思路,为古希腊哲学开辟了新的领地。
叶秀山(1984)在评价苏格拉底时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哲学贡献是首次发现了具有哲学意义的自我①。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研究的第一要务,如果“不能认识你自己”,那么便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
一、“认识你自己”的提出背景“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雕刻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这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他将该理念应用于哲学研究当中。
在当时古希腊社会出现危机,自然哲学走向极尽、智者学派开始兴起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命题的提出无疑给古希腊时期乃至以后的哲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一)自然哲学的衰落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哲学家崇尚的是自然哲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自然现象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概括、观察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探寻万物本源、构成等,这就是西方本体论的起源,其中典型的学说有泰勒斯的“万物始于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等。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在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的一句明言:“认识你自己”。
当然,德氏这里所谓的“自己”显然不是指每个人的外貌、名字、身份、性格等等,应是指每个人的“真我”。
而这个“真我”其实就是我们的先天本性,也就佛家所谓的“自性”“真性”。
那么我们的本性是如何面目不清的呢?或者说,是怎么迷失了的呢?难道是时间的森林太庞大、太茂密了吗?也许这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根本的原因。
有一个动物的例证可以很微妙很妥帖的图解这一指问。
在碧波浩瀚的太平洋里有一个布拉特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叫王鱼。
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鳞,全是由自己来选择。
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没有鳞,就比较好活,一生都较为平静。
但有的王鱼会选择另一条道路,让自己慢慢有鳞。
它有一种本领:从自身腺体分泌出一种激素,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粘附在自己身上,便把它们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
如此长年累月的增加层积,身体不断庞大,最后竟比没鳞时最少大出四倍。
然而到了壮年以后,有鳞王鱼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那些附属物会慢慢从身体上脱离,使王鱼回到了没有鳞的样子。
可是,“鳞”的失去对王鱼来说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越是身上附属物多的王鱼,越是感到生不如死。
总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适应这个世界,表现得异常狂躁,每时每刻都在绝望中挣扎。
那种挣扎其实是一种自残;用身体往岩石上猛撞。
到生命的最后,常常会浮上水面,跳上跳下,挣扎数日,而后死去。
死了的王鱼,身上红肿、溃烂,眼睛也被自己撞瞎。
当初看到这个实例时,我不由得对造物主生起无限的感恩,感恩她用最直观的“明言”给予人类以启悟。
想想我们人类自身,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茫茫人海里的“王鱼”呢?当我们从母腹中呱呱坠地后,都是赤条条而来,谁的身上带着名、利、情等欲望的“鳞片”?当我们命数已尽、撒手人寰之后,亦是赤条条而去,谁的身上带走了那些一丝半毫的“鳞片”?可是,我们偏偏却选择了“鳞片”。
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
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的含义”“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它来规劝世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曾提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句。
可见,“认识你自己”是自古以来先哲们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又应如何来理解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呢?箴言本来的意思,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
从它铭刻的地方便可知,它传达的是一种神对人的要求,一种对人不越级,做好自己本分的要求。
这种理解最传统,同样也是最权威的。
曾经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他的回答是:“认识你自己。
”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
”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
看来苏格拉底领会的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从中我们可见苏格拉底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的理解做了最原始、最基础、同样也是一种普遍认为最权威的理解。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在我们认真思考自己,重新试着去认识这个一直陪伴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在认识到自身局限、不足的同时,必然也会发现自身的一些闪光点,一些长久以来可能一直被你忽略的亮点。
若仅从“人要有自知之明”的角度理解,可能在发现这些亮点时,你会自动忽略、跳过它们,觉得这并不是这句箴言需要你寻找的。
相反的,我觉得这些亮点同样重要。
它们都是真实的你自己,都能帮助你更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你自己。
我们又怎么可以抛弃这些呢?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
如果用矛盾的原理来认识这个问题,相信会清晰很多。
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的闪光点同样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浅析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发布日期:2014-07-06 发布:2013年第2期目录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的探究医院财务管理中如何平衡成本与收入之…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完善策略如何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国际新创企业国内研究现状述评论煤炭建设企业中项目管理的应用酒店个性化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计量准则存在的问题探讨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企业统计工作之我见服务利润链下企业通过如何内部营销的…浅谈工程施工管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研究浅析邢台地区小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中国论文网/3/view-5909436.htm关键词: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反思;灵魂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包含有关于自己灵魂的内在原则,内在原则是让人了解自己并改善自己关于自己的灵魂的知识。
而这些内在原则是与世界的本原相符合的,因此我们是在这些内在原则的指引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
怎样获得这些本原性的内在原则,即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关键在于反思自己人总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
现实中,人总会不断地经历着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矛盾,那麽这些事物给我留下了什么,我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不同的事物的?这些促使着我们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对于这一人生的问题我们只有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到达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后才能明白,才不至于迷失于变化不断的混乱世界之中。
反思是一种关于普遍原则的体认,是一种基于逻辑理性,又超越逻辑理性的洞觉。
因为反思自己重要的是反省人自身的本性,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
这种反思的方法也体现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中,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对方,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漏洞,通过辩论接近真理,在对话中苏格拉底的角色就是帮助对方认识自己,让对方主动反思自己,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作者:梁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5期摘要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性,并提倡人们追求知识,过有道德的生活,而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智慧的代表,他们的精神危机却并未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减轻。
作为流传千古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如何正确认识你自己是大学生真正的智慧。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大学生社会智慧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09-02一、“认识你自己”的科学内涵在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上镂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将它奉为“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苏格拉底将它作为人生的原则和信条。
今天我们反思苏格拉底这一基本哲学主张,就需要深刻体会“认识你自己”的内涵。
1.“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性,推动了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则指出“思维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不仅超越了自然哲学,而且把哲学的视角从自然转向人的理性,把主体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有思想力的人,认识人的理性,从而促进自我识的觉醒,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性,使人类开始察觉到自身的存在,认识到人才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应该自觉把握自身命运。
2.“认识你自己”就是“自知自己无知”,它鞭策人们不断追求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一切知识都是经由概念而来。
概念是撇开具体事物的特殊属性而形成的,是普遍的、不变的,所以知识也是普遍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而人们所谓的知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变化的,没有永恒价值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认为人是无知的。
对苏格拉底来说,“认识你自己”就是“自知自己无知”。
“自知自己无知”是指人作为主体在“爱智慧”途中处于无知状态,目的就是去探索知识,追求智慧,把人们的知识从个别提高到一般,超越自己现在的知识。
3.“美德即知识”激励人们照顾自己的灵魂和不断求善。
试论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经济社会中, 必须具有良好的、 乐于奉献的道德品 质, 否则谈不上为他人、 为社会服务。在劳动还是 谋生手段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那 社会就无法获得物质财富, 就无法保证社会的进 步, 就更不可能建成我们富裕的小康社会。如果 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乐于奉献的精神追求, 那人 类社会就无所谓文明。没有知识, 没有德性, 又何 谈人生价值。温 ・辛格在 《我们的迷惘》 中说, “人 生必须超越了它的庸常、 重复和机械的因素, 必须 凭籍想象进行有目标的活动, 用新的展望刺激我 们的思想, 磨砺我们的感觉并且尽量满足它们, 唤 醒我们的激情并寻求新的表达的可能性, 从总体 上说, 还必须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意识, 探索人类 存在的未知能力。否则, 人生便是无意义的。令 人厌倦的, 或者毫无新鲜感的人生, 对于我们来说 就是无意义的人生。 ” 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 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人满 脑子只想金钱, 有的人则把探索人类未知领域作 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有的人则渴望拥有权力、 高高 在上等等。我要说的是, 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 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 方法、 途径也 是多种多样的, 但无论你在什么工作岗位上, 你的 理想是伟大还是渺小, 在你付诸实践的时候, 一定 要 “认识你自己” , 一定要净化你的心灵, 别损人利 己。 三、 在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的基础上固守 我们的精神家园 尼采说: “宁可让人追求虚无, 也不能让人无 所追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我们在取 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必须看到人们在精神生活, 人 们在理想、 信念、 追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我 们在强调珍爱生命的今天却会发生伪劣婴儿奶粉 致婴儿死亡的事件?为什么国家一再强调矿井的 安全却总有事故发生?为什么天天讲廉政建设却 总有腐败案例等等。我们不得不思考, 在物质日 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的道德是否有些滑坡, 我们的 精神、 我们的心灵是否有些空虚、 有些孤寂。我们 的理想、 我们的 “乌托邦” 哪里去了?我国是一个 文明古国, 从小我们接受的就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教育。我们有陶渊明的 “桃花源” , 有洪秀全的 “太平天国” , 有康有为的 “大同世界” , 有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 有马克思恩 格斯的共产主义, 为建立新中国有无数的先烈为 之浴血奋斗。现在我们必须多付出一点关心、 一 点同情心、 一点责任感、 一点爱, 否则如何面对我 们的古人、 我们的前辈先烈?斯宾格勒在回顾了 西方的精神文化史之后感慨地说: 自从古罗马以 后, 任何远大的生活理想就大部分变成了一个金 钱问题。他断定: 那是西方的没落。但愿如此。 人既是社会的人, 又是个体的人, 作为个体的 人, 人是孤独的。自然界中最大最深的鸿沟, 是个 人与个人在心灵间存在的那道裂隙, 这道裂隙, 我 们只能用关心、 只能用爱去弥补、 去填平。我们要 尽力做到: 面对自身, 要了解自我, 做到与自身的 和谐; 面对自然, 要认识自然, 做到与自然和谐; 面 对社会, 要融入社会, 做到与社会和谐; 面对他人, 要协调沟通, 做到与人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 体现出生命的活力, 才能弹奏出动人的乐章。总 之, 我们每时每刻都应不断提醒自己: “ 认识你自 己” , 不断地反省自己, 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价值观, 摆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在工作中不断 挖掘自己的潜能, 为他人、 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 力、 发一份光。
“认识你自己”与议论文
“认识你自己”与议论文作者:孙明亮来源:《新作文·高考作文智囊》2010年第07期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将它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深远地影响了西方思想的发展。
在他之前,人们关注的是自然世界的本原,比如有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有人认为是火,还有人认为是数等。
苏格拉底则认为,研究自然不如研究人的德性,人的心灵更重要。
认识自己并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我们没有一面可以照到心灵的镜子,这需要自我反省,也就是把自己作为审查者,同时又将自己作为被审查者。
英国近代哲学家笛卡尔试图为一切科学知识寻找一个可靠的基石,于是展开“普遍怀疑”,最终发现只有“我在怀疑”这件事是不可怀疑的,否则便陷入了矛盾。
他进而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那就是:“我思故我在。
”可见,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啊。
议论文写作中,我们通常要围绕某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
比如说围绕“时尚”这一话题,无论你怎样拟定标题,实际上这里都蕴含着“我”说时尚、“我”论时尚的关系。
这个关系就发生在“你自己”和“时尚”这一话题之间。
当你选取了一个角度、确定了一个论点时,这里真正发生的是,你将你自己的某些东西渗透贯彻到了“时尚”这一话题中。
同样的,当这个话题是“诚信”或“幸福”时,你依然是将自己的某些东西渗透于其中。
可以被讨论的话题不胜枚举,我们不可能在头脑中都一一思考过;而针对一个话题表述了一番观点时,也不见得我们头脑中本已储存了这些观点。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更何况人的心灵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生活世界的信息,耳濡目染中,实际上每个人都潜藏着一个和世界同样圆融的内心。
当代西方的哲学家、500年前佛教的大德、3000年前原始部落的酋长都可以对“幸福”做出解释,也都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但是他们却处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之中。
任何事物自己都不会开口说话,很多情况下,它们到底是什么取决于看向它的目光。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意义初探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及其哲学意义初探“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宗教圣地德尔斐神庙墙上的箴言。
苏格拉底多次提及这句箴言,视其为实践哲学的精神法则和处世的人生信条,并将其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
在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中,他提到了“认识你自己”的相关涵义,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这句箴言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研究路线。
一、“认识你自己”的涵义(一)自知无知作为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除了知道自己无知外什么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去了德尔斐神庙,他问那里的神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女祭司回答说没有。
听到这个神谕后,苏格拉底非常困惑。
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智慧,但是神又不可能撒谎。
于是,他决定去拜访有智慧的政治家、有名望的诗人和有本领的工匠。
然而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只不过是不懂装懂罢了。
最后他说:“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是没有价值的,那个神谕无非是他用来告诉我们这个真理的一种方式。
在我看来,神并不是真的在说苏格拉底,而只是在以我的名字为例,他就好像在对我们说,你们人中间最聪明的是像苏格拉底一样明白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
”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只有神才配享有,人的智慧是没有价值的。
人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能称得上有知或智慧。
苏格拉底也明确说道:“他们很不情愿承认这个事实,他们在有些地方假装有知识,而实际上一无所知。
”这就是自知己无知和自以为己知之间的重大差别,实际上也证明了“认识你自己”也即自知己无知,无知即智慧。
(二)察看人自己的能力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问曾经到过德尔斐神庙的欧绪德谟是否看过、思考过“认识你自己”这几个字,有没有察看过自己是怎样的人。
欧绪德谟说他没想过,但却自以为认识了自己。
后来苏格拉底说:“必须先察看了自己作为人的用处如何、能力如何,才能算是认识自己。
”只有认识了人自己,才能知道什么事适合自己,并且才能分辨自己的能和不能,从而给自身带来极大的益处。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作者:周瑟瑟来源:《高中生·作文》2019年第05期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自己隐隐约约知道一些,我知道我在长大,但不知道我将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蘇格拉底说:“人啊,认识你自己。
”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就有这一句,它点燃了希腊文明的火花。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但在诗歌这里,却万古常新,蕴涵着诗意的智慧。
因为写诗与读诗就是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在写诗与读诗的过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成长的秘密。
诗是一道光,突然就照亮了前面的路。
你看见了你自己,那么小,一步步向前走着,诗在前面引导着你,诗里有一个你,也打着手电筒。
诗的光柱晃动,明亮而幽长。
给孩子们读的诗,并且是在孩子们临睡前读的诗,读完后再说晚安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已经穿上了睡衣,一天的生活就要结束,世界变得安静,白天的喧闹已经退去,窗帘拉上了,灯光即将暗下来。
爸爸妈妈此刻坐在床边,孩子呀,你想读(听)一首什么样的诗呢?读一首认识你自己的诗吧,读一首长着翅膀的诗吧,读一首像被子与枕头一样干净、柔软、温暖的诗吧。
于是我着手从百年中国新诗庞大的体量里寻找适合孩子阅读的诗歌。
我不需要那些充满说教的作品,也不要简单的不经过思考的作品。
我想要找到智性的个性化的作品,语言必须是想象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最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不要那些与生活没有关系的、与生活隔了一层的作品。
对孩子的想象、语言与爱,没有启蒙价值的作品也不必收入。
我编选的是当代诗人的作品,包括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小诗人的作品,比如铁头、张心馨、游若听等孩子的诗。
他们都是写诗多年的小诗人,他们的成长是诗的成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我把主要篇幅给了当代诗人,真正优秀的诗人无法掩饰那颗跳动的童心,干干净净的诗心,比如张执浩、蓝蓝、李笠、余笑忠等人的某些作品,就特别适合孩子阅读。
因为他们写作时怀揣了一颗轻柔的童心,并用相对透明的语言转化为爱。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认识你⾃⼰!”——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来规劝世⼈。
说的是⼈要有⾃知之明。
这是箴⾔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的要求,就是⼈应该知道⾃⼰的限度。
有个哲⼈说: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呢是:“认识你⾃⼰。
”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呢是:“给别⼈提建议。
”这位最早的哲⼈显然是在讽刺世⼈,世上有⾃知之明者寥寥⽆⼏,好为⼈师者⽐⽐皆是。
岂不知在当今的教会⾥也是如此:好为⼈师者⽐⽐皆是:多数都在扮演着能说不能⾏的”法利赛⼈”;真正认识⾃⼰反省⾃⼰是个该死的罪⼈的寥寥⽆⼏阿!看来这位哲⼈领会了箴⾔的真谛,他认识⾃⼰的结果是知道⾃⼰⼀⽆所知,因此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
认识⾃⼰是⼤智,放下⾃⼰是⼤勇:认识⾃⼰是最⼤的智慧,放下⾃⼰是最⼤的得胜,因为⽣命喜乐都在⾃⼰的⼼⾥神的国也在我们的⼼⾥。
认识⾃⼰的⼈必能得到。
⼀个真正认识⾃⼰的⼈才会讨厌⾃⼰,《约伯记》 42:5-6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因此我厌恶⾃⼰,(⾃⼰或作我的⾔语)在尘⼟和炉灰中懊悔。
⼀个厌恶懊悔⾃⼰的⼈才能真⼼悔改⾃⼰的。
伟⼈之伟⼤,在于他们承认⾃⼰的渺⼩。
摩西被上帝拣选去完成带领以⾊列⼈出埃及的历史重任,不是在他年轻有为,精⼒旺盛,⾎⽓⽅刚的时候,⽽是在他认识到⾃⼰是个连话都不会说的⼈的时候(出4∶10);基甸承认⾃⼰和⾃⼰的家是⾄微⼩的(⼠6∶15);⼤卫在追杀他的扫罗王⾯前说⾃⼰不过是⼀条死狗,⼀个虼蚤(撒上24∶14);以赛亚说⾃⼰是嘴唇不洁之⼈(赛6∶5);耶利⽶说⾃⼰是年幼不知怎样说话的⼈(耶1∶6);阿摩斯说⾃⼰本是牧⼈,是修理桑树的(摩7∶14);保罗承认⾃⼰是罪⼈中的罪魁(提前1∶15)……。
⼈看⾃⼰都是看⾃⼰的长处优点,却很少有⼈能发现⾃⼰⼼灵深处的污秽和败坏!⼀个真正认识⾃⼰卑微,渺⼩,⽆⽤,败坏的⼈,才能真的放下⾃⼰,⼀个真正(舍⼰)的⼈,才与神和好了,才是个真正爱神的⼈!。
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对大多...
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对大多...
展开全文
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对大多数人来讲,真正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欲求和主张,而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欲求和主张缺乏足够的支持,不仅仅是旁人的支持,也包括道理和事实的支持。
认识自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孤立无援。
没有志同道合者,跟事实不相符合,连道理上也过不去。
除非经过极为艰苦的训练,我们没办法把以上三种情况区分开。
在没有道理和事实支持的时候,我们误以为我们只是没有志同道合者而已。
在强大内心的支持下,我们甚至以为自己是那个勇敢者,是独具慧眼者。
其实根本不是。
我们只是傻而已。
居然还认识不到自己的傻,这是双重的傻。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精选阅读(1):认识你自我—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礼貌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哲学现象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
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自我的工作是帮忙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靠别人传授。
惟有从自我内心产生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
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恰恰是想要向他的谈话对手领悟一点什么东西。
因此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而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课。
苏格拉底的这种教育方式,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愉悦,但是却到处碰壁。
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愉悦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咱们,愉悦到底在哪里?”“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正因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
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我是一个无知的人。
正因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愉悦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1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愉悦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齐造起独木舟来了。
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1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齐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此刻觉得愉悦吗?”学生们齐声回答:“咱们此刻觉得愉悦极了!”苏格拉底说:“愉悦就是这样。
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发奋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我“认识你自我”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我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好处。
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方写着“认识你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你自己——解读古希腊人心中神赐予的箴言
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石板上用古希腊文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正确认识你自己
王京征
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里(古希腊的传说中该城由宙斯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创造而成,而雅典人世代受雅典娜的保护和恩惠,故起名为“雅典”)有一个阿波罗神庙,阿波罗即古希腊诸神里的太阳神,能赐给人类以光明。
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石板上用古希腊文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传说中这个箴言是雅典城建成时是神留给人类的箴言。
直到今天,这行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下,仍然依稀可见,令许多旅游者感到神秘而古老。
其实看起来这麽简单的几行字,实际上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难解释的一个话题......
今天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这回让我们再回到中国的古代。
我们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
有一次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大哥医术是最高明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
”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个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有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
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
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
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啊。
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
行医治病,防患于未然者最高,但天下无名;病初起而手到病除者次之,但被人认为是治小病,只能传名乡里;病人垂死时才挽救人,虽保住了生命,但早已元气大伤,还会留有后遗症,这个人已经受损了,但是我却能名传天下。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真的能评价一个人的真正质量,只有我们的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时幸福的,是有效率的。
只有真正清醒地认识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正确认识你自己。
这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
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被表述为斯芬克斯之谜。
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用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用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么这个动物是什么呢?过往的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
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这个动物就是人。
”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
在人生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的就是我们自己。
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在生命成长的初期。
等到他可以站立起来了。
可以走路奔跑了。
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也因此有了内心的惶惑和游离。
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所积累的那些财富,声名,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
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就成了人的第三条腿。
在这样的一个历程中,哪一个阶段是我们最快乐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对自己认识的最清晰的呢?哪一的阶段我们的心中了无遗憾,而充满了温暖富足之感呢?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体系在以不同的话语不断地追问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
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
可以说。
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这是完全成正比的。
可惜大多数人的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像是一群眼目色相的奴隶,因眼前的利益得失,荣辱成败而时刻改变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面部表情,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
正像一位西方诗人所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尽管永远有人在提醒你的得与失,你的对与错,但是,我们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当中盲从,迷失了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从内心中的一双灵魂的眼睛始终审视自己,我们才可以做到宠辱不惊,把握住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我们只有认清自己心中的愿望,以自己的生命方式善待自己,我们才会有一个清明,理性,独一无二的人生。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有内心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常常反省,更需要摆脱外在的评判标准和评价来评判自己真正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扰乱我们视线的现象和诱惑。
你会发现有一些人并不好好地工作,他们把大多数时间花费在怎样讨好上司,怎样拉关系,
走后门上,他们居然混得不错,起码比你强。
你会发现有的人用特殊的手段谋得一个职位或者迅速致富。
你会发现有的使一个国有企业破产,而自己却成了有钱有势的人。
你会发现有的人论形象,论口才,论能力,论学历他根本不能在领导职位上,仅仅因为人家"朝里有人好做官”而身居其位,你会发现有的人根本不把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放在眼里。
而他们居然很得势。
在任何时代里,总会有一些人虽破坏规则却能暂时得势,我们不应该羡慕他们。
因为规则的失去总是暂时的,不以实力和正当方式得到的东西也必定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
那些我们世世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诸如,勤奋,正直,庄重,敬业,朴素,靠本事吃饭等是我们永远的立身法则。
正确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个人处于人生低谷期时,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很容易陷入悲观主义的圈套,从而一蹶不振,对人生心灰意冷。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
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我们中国有句古语“自知者英,自制者雄。
此为‘英雄’耳”。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英,是时代杰出人物的代名词。
但英雄的前提是要有自知之明,即先“英”而后“雄”,这也是我们的老祖先总结而来的一个处世经验。
徐志摩先生有一首诗为《天神似的英雄》,我会把它写在这篇文章的后面与大家一起鉴赏。
最后愿与大家共勉:认识你自己,做一个天神似的英雄.....
天神似的英雄
这石是一堆粗丑的顽石,
这百合是一从明媚的秀色,
但当月光将花影描上石隙,
这粗丑的顽石也化生了媚迹。
我是一团臃肿的凡庸,
她是人间无比的仙容;
但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
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徐志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