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铝作为重要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一中关于铝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铝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铝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结构为2, 8, 3。
2. 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 化学性质: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与非金属元素如硫、碳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和碳化物等。
二、铝的制备与加工1. 制备方法:铝的主要制备方法有金属铝的电解法、熔融法和气相还原法等。
2. 加工工艺:铝可通过挤压、拉伸、锻造等加工工艺进行成型,可制备成各种形状的铝材。
三、铝的化合物1. 氧化物:铝的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铝(Al2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的矿石为矾土。
2. 盐类:铝与酸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铝盐类化合物,如硫酸铝(Al2(SO4)3)等。
3. 氢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铝(Al(OH)3),常见的形式为白色胶状物。
四、铝的应用1. 金属铝: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具有轻质、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
2. 铝合金:铝合金是将铝与其他金属元素进行合金化制备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热性能,常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
3. 铝的化合物:铝的氧化物与硅、氧化镁等化合可制备陶瓷材料,氢氧化铝则常用于药物制剂和消化剂等领域。
综上所述,铝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基本性质、制备与加工方法、化合物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点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铝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必修一铁和铜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铁和铜知识点铁和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一化学必修一中有关铁和铜的相关知识点。
一、铁的性质和用途1. 铁属于过渡元素,化学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原子量为55.85。
2. 铁是一种有良好延展性和塑性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3. 铁在常温下呈固态,熔点约1535℃,沸点约2750℃。
4. 铁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形成铁锈。
铁锈主要是由三氧化二铁(Fe2O3)组成。
5. 铁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
例如,用于建筑的钢筋是一种铁制品。
二、铁的加工和提取1. 铁的加工方式有锻造、铸造、冷加工和热加工等。
其中,锻造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打击或挤压,改变其形状和内部结构来实现加工目的。
2. 铁的提取主要有矿石炼铁和废钢炼铁两种方法。
其中,矿石炼铁是从铁矿石中提取铁,而废钢炼铁是通过回收废旧钢材来提取铁。
三、铜的性质和用途1. 铜是一种红色金属,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原子量为63.55。
2. 铜是一种良好的导电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3. 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如线材、片材等。
4. 铜在常温下呈固态,熔点约1083℃,沸点约2595℃。
5. 铜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制造等领域。
例如,电线、电缆中常使用的导线就是铜制品。
四、铜的加工和提取1. 铜的加工方式有冷加工和热加工等。
冷加工是在室温下进行,可以得到高强度和高硬度的铜制品。
热加工是在高温下进行,可以改变铜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2. 铜的提取主要有矿石冶炼和再生冶炼两种方法。
矿石冶炼是从铜矿石中提取铜,再生冶炼是通过回收废旧铜材来提取铜。
五、铁和铜的相似点与差异点1. 相似点:铁和铜都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两者都可以通过加工方式改变形状和内部结构。
2. 差异点:铁的密度约为7.87 g/cm³,而铜的密度约为8.96g/cm³;铁的熔点和沸点较高,而铜较低;铁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生成铁锈,而铜不易氧化。
高一化学铝和铁知识点大全
高一化学铝和铁知识点大全导言:高一化学是学生接触到化学知识的起点,其中铝和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一化学中关于铝和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应用和相关实验。
一、铝的性质与应用1. 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是轻金属中的一种。
它的密度较低,比铁轻,但比水重。
铝的熔点较低,为660.32°C,烧蚀时持续生成一层阻挡铝青铜的阳极氧化膜。
2. 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铝能够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
3. 应用领域铝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
由于其轻便且抗腐蚀性能好,因此可用于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制造。
同时,铝也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耐候性和可加工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材。
4. 铝制备方法铝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电解法和热法两种。
电解法是通过电解氧化铝溶液得到纯铝,而热法则是通过还原铝矾土得到铝。
二、铁的性质与应用1. 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
它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易被锻造成各种形状。
2. 化学性质铁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铁。
铁在水蒸气中易受潮并生锈,所以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铁制品受潮。
此外,铁还可以与非金属元素进行反应,如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3. 应用领域铁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广泛用于建筑、制造业、冶金和汽车等领域。
铁可以制成钢材,用于建筑和桥梁的建设;铸铁则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和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
4. 铁的提取方法铁的常见提取方法是高炉法,利用高温将矿石中的铁与石灰石等物质还原得到铁铁液。
另外,还可以使用电解法、氧化还原法等方法提取铁。
三、相关实验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铝和铁的化学性质时,以下是一些相关实验可以帮助理解:1. 铝锌电池实验:通过使用铝和锌制作电极,观察电池产生电流的现象。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 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 物质的分类(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1)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Mg+Cl 2MgCl 2(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CaO+CO 2=CaCO 3 (3) 酸+碱→盐+水 2HCl+Ba (OH )2=BaCl 2+H 2O (4) 盐+盐→两种新盐 AgNO 3+NaCl =AgCl↓+NaNO 3一般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可溶,反应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
(5)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2Cu+O 22CuO(6) 碱性氧化物+水→碱 CaO+ H 2O=Ca(OH)2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强碱,如CuO 、Fe 2O 3等不能与H 2O 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碱)。
(7) 碱+盐→新碱+新盐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8)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S+ O 2SO 2(9) 酸性氧化物+水→对应含氧酸 SO 3+ H 2O=H 2SO 4(10) 酸+盐→新酸+新盐 CaCO 3+2HCl =CaCl 2+ H 2O+CO 2↑一般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1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Zn+CuSO 4=ZnSO 4+Cu符合盐是可溶性的、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新金属、金属活泼性不能太强(K 、Na 、Ca 等与盐溶液接触立即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等条件。
(12) 金属+酸→盐+氢气 Zn+ H 2SO 4= ZnSO 4+H 2↑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规律应注意:一是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氢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等)(13)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CuO+2HCl =CuCl 2+ H 2O(14)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 2+Ca (OH )2= CaCO 3↓+ H 2O (15) 同(7) (16) 同(10)三、 物质的量11.物质的量 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体中的粒子的多少。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 2 -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 - 2 -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 2 -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 5 -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 - 9 - 第1课时物质的量...................................................................................................... - 9 -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 12 -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 16 -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 19 -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9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9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26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31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37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37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0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3 - 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 44 - 第一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 44 - 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 - 44 - 第2课时氯气的性质及应用.................................................................................. - 47 -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 51 - 微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 55 - 第二单元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 56 - 第1课时钠的性质与制备........................................................................................ - 56 -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 - 62 - 第3课时离子反应.................................................................................................... - 65 - 微专题4离子推断..................................................................................................... - 70 - 第三单元海洋化学的综合应用.......................................................................................... - 71 - 第1课时粗盐提纯从海水中提取溴.................................................................. - 71 - 第2课时从海水中提取镁从海带中提取碘........................................................ - 73 -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 - 77 -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 77 - 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77 - 第2课时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 82 -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85 -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 89 - 微专题5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 92 -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94 - 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94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94 -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99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 105 - 第1课时离子键...................................................................................................... - 105 - 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 109 -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14 - 微专题6“位—构—性”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 ............................................................ - 118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物质的转化〔反响〕类型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和四种根本反响类型的关系氧化复原反响1.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转移的反响-------升失氧还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复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复原反响比拟: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复原性:复原剂>复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3+、H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2+、S、Cl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如Fe2等;-、S2-等。
最低价态——只有复原性,如金属单质、Cl〔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复原性逐渐减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复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反响条件进展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复原剂,所需反响条件越低,说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复原剂复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响条件越低,说明复原剂的复原性越强。
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O2+4HCl(浓)==MnCl2+Cl2↑+2H2O前者常温下反响,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响,故物质氧化性:KMnO4>MnO2(5)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响的产物比拟:如:2Fe+3C2l=2FeC3l Fe+S=FeS可得氧化性Cl2>S离子反响〔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的认识】(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2.核素【知识点的认识】1、核素: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A﹣Z=N,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题型:核素概念典例: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A.Sm与Sm互为同位素 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分析:A.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B.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来分析;C.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只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的核素才是同一核素;D.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解答:A、Sm由与Sm可知,该元素是含有相同质子不同中子的同种元素,所以是同位素,故A正确;B、Sm的质量数为144,Sm的质量数为150,所以这两种核素的质量数不同,故B 错误;C、Sm与Sm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所以Sm与Sm是不同核素,故C错误;D、Sm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2,Sm的核外电子数为62,中子数为88,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核素的概念及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这几个概念间的区别.【解题思路点拨】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混合物和纯净物【知识点的认识】1、混合物的概念: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亦即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将所含物质加以分离.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命题方向】本考点属于初中学过的基础知识,了解即可.题型一:混合物、纯净物概念的考察典例1: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石墨与金刚石混合在一起,由碳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种类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只能得到一种物质(电荷守恒),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与FeCl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纯净物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题型二: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典例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纯碱 B.小苏打 C.烧碱 D.漂白粉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纯碱中只含有一种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小苏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烧碱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对照概念即可完成.【解题思路点拨】常见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方法:能否写出化学式,能写出化学式的为纯净物,不能写出的为化合物.因此需要熟记高中所学的容易混淆的混合物,比如:漂白粉、漂粉精、草木灰、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电石、铝土矿、刚玉、水玻璃、水煤气、焦炉煤气、福尔马林等都是混合物.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知识点的认识】题型一:酸、碱、盐互为氧化物的概念典例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 2CO 3和K 2O 都属于盐B .KOH 和Na 2CO 3都属于碱C .H 2SO 4和HNO 3都属于酸 D.Na 2O 和Na 2SiO 3都属于氧化物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据定义分析即可.解答:A 、K 2CO 3属于盐,K 2O 属于氧化物,故A 错误. B 、KOH 属于碱,Na 2CO 3属于盐,故B 错误. C 、H 2SO 4和HNO 3都属于酸,故C 正确.D 、Na 2O 属于氧化物,Na 2SiO 3属于盐,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题型二: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识别分析:根据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等概念进行分析.解答:A、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C、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根据物质的分类,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S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分类角度的总结.题型三: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辨析关系典例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分析:A、能和碱反应生成只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解答:A、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解题思路点拨】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5.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4、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5、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③土壤胶体.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⑥烟、云、雾.7、胶体的分离与提纯:胶体与浊液:过滤.胶体与溶液:渗析.采用半透膜.【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分散系的种类及各自特点,重点掌握胶体的性质及胶体的制备.题型一:分散系的概念及不同分散系的区分典例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 (l﹣100nm)之间的是()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据此即可解答.解答:A.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小于10﹣9m ),故A错误;B.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介于10﹣9﹣10﹣7m ),故B正确;C.悬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7m ),故C错误;D.乳浊液是浊液的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大于10﹣7m ),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依据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题目难度不大.题型二:胶体的性质典例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分析:可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答: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故A错误;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故B错误;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与胶体有关,故C错误;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与胶体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胶体常见的性质有丁达尔现象、胶体的聚沉、电泳等,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题型三:胶体与溶液的区别与联系典例3:关于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两者的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分析: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粒带电荷;B.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解答:A.溶液胶体均为电中性,胶体能吸附电荷,故A错误;B.氯化镁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粒径为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C.分子和胶粒均作无规则运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故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氯化镁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胶体的知识,掌握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点拨】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6.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点的认识】1、阿伏伽德罗常数:(1)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符号为N A.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2)单位:mol﹣1.2、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多种实验方法测得,到目前为止测得比较精确的数据是6.0221367×1023 mol﹣1.【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符号及数值、单位,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约为22.4L分析:A、物质有的是单原子分子,有的是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等;B、依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分析判断;C、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解答:A、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故A错误;B、0.012 kg12C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为1mo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故B正确;C、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C错误;D、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不是22.4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规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判断,题目较简单.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典例2: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 AB.1mol NH3中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 AC.7.8g Na2O2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 A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分子个数为N A分析:A、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部分水解,铁离子数目减少;B、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氮氢键,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C、过氧化钠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D、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解答:A、1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铁0.1mol,铁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小于0.1mol,Fe3+的数目小于0.1n A,故A错误;B、1mol氨气中含有3mol氮氢键,含有N﹣H键的数目为3n A,故B正确;C、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mol钠离子,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2n A,故C错误;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解题思路点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1)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2)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3)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4)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5)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 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 A等.7.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的认识】1、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2、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②ρ1:ρ2=M1:M2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内容,需要重点掌握.题型一:阿伏伽德罗定律典例1:(2011•新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分析:A、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一定温度、压强下,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解答: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故A错误;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因此气体体积由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故B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故C错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题型二: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典例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分析: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进行判断;C、n=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关键对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可借助pV=nRT理解.【解题思路点拨】相对密度:在同温同压下,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8.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1、原子守恒法2、电荷守恒法3、得失电子守恒法4、关系式法【命题方向】题型一:原子守恒典例1:用1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分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0mol/L×1L=1mol,当n(NaOH):n( CO2)≥2,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当n(NaOH):n( CO2)≤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2>n(NaOH):n( CO2)。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一、铝: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 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 2、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Al+3Cl 22AlCl 3 4Al+3O 2 2Al 2O 3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2 与酸反应:A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 2Al+6HCl===2AlCl 3+3H 2↑2Al+6H +=2A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2Al+6H +=2Al 3++3H 2↑B 、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注意: ① 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② 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 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 2Al+2NaOH+6H 2O===2NaAlOH 4+3H 2↑2Al+2OH –+6H 2O=2AlOH 4–+3H 2↑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 2Al+3Cu 2+===3Cu+2Al 3+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 2Al+Fe 2O 3Al 2O 3+2Fe注意事项:① 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② 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二、氧化铝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 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3、化学性质: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2Al 2O 3 ========= 2Al + 3 O 2 ↑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 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 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 4 三、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 不溶于水,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AlOH 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2 两性氢氧化物:A 、与酸反应:AlOH 3 + 3HCl= AlCl 3 + 3H 2OB 、与碱反应:AlOH 3 + NaOH =NaAlOH 4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AlCl 3+3NH 3·H 2O === AlOH 3↓+3NH 4Cl电解△Al3+ + 3NH3·H2O === AlOH3↓+3NH4+注意:弱酸比如碳酸,弱碱比如氢氧化钠均不能使氢氧化钠溶解4、知识补充: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 }的性质:AlOH4–可以看成AlOH4–= AlOH3+OH–(1)与不能共存的离子:只要不能与氢氧根共存的离子,都不能与AlOH4–共存,比如:铁离子、铝离子、碳酸氢根等(2)铝盐可以跟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3+ + 3AlOH4–=4 AlOH3↓(3)四羟基合铝酸盐也可以和酸反应,比如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四羟基合铝酸盐跟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A、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B、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四、铝合金:1、合金的概念:金属跟金属,或者金属跟非金属通过加热融合而形成的混合物.2、合金的特征:两大一小1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大2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低3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强3、铝合金的优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等优点4、铝合金的用途:经常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建筑业及电子行业等.五、金属材料:1、分类: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1 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2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所有的金属材料统称有色金属注意事项:① 黑色金属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说黑色金属都是黑色的② 黑色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2、黑色金属—钢铁:1 铁的合金主要包括钢铁和生铁,其中生铁的含碳量比较高2 铁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3 不锈钢主要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元素,不锈钢有很多类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其含铬量一般都大于12%.3、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1 金银铜的三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导电性:银>铜>金 导热性:银>铜>金 延展性:金>银>铜2 物理性质:金是黄色金属、银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 其中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3 化学性质: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反应.银:银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除了跟硝酸、浓硫酸等少数氧化剂反应外,也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铜:铜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1) 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或者铜绿,方程式为: 2Cu+O 2+H 2O+CO 2====Cu 2OH 2CO 3(2) 铜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2Cu+O 2====2CuO 2Cu+S====Cu 2S(3) 铜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时常伴着颜色变化4 CuO ======2Cu 2O + O 2↑ CuSO 4·5H 2O====CuSO 4+5H 2O ↑△ △△高温六、铝的图象问题总结:1、铝盐与氨水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无论是铝盐里面加入氨水,还是氨水里面加入铝盐,反应都是一样的,因此图像也应该相同,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Al3+ + 3NH3·H2O === AlOH3↓+3NH4+1mol 3molC、图像:1 铝盐里面加入氨水:2 氨水中加入铝盐2、铝盐与强碱以氢氧化钠为例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因此往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跟氢氧化钠里面加入铝盐,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A、实验现象:①先生成沉淀铝盐里面Al3+较多,加入OH-后生成AlOH3沉淀②沉淀消失AlOH3与OH-继续反应,生成〔AlOH4〕-B、离子方程式:① Al3+ + 3OH - = AlOH3↓ 1mol 3mol② AlOH3 + OH- = 〔AlOH4〕-1mol 1mol C、图像:D、习题:例1. 向30毫升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 NaOH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 3mLB.C. 15mLD.例2 向含有a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KOH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1a mol 2b mol 3 a/3 mol4b/3 mol 50 mol 64a-bmolA. 12456B. 1456C. 12356D. 135总结:a mol AlCl3与b mol NaOH反应,沉淀的物质的量的讨论情况:A、 b≤3a 时,先写离子方程式,计算沉淀时,要以不足的量来计算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bmol b/3 mol所以当b≤3a 时,即氢氧化钠不足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3molB、 3a<b<4a时,同样写离子方程式,然后判断哪个反应物不足,要以不足的物质来计算沉淀的质量.① 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即AlCl3不足bmol amol 此时沉淀应该以AlCl3来算②AlOH3 + OH- = 〔AlOH4〕-amol amolb-3amol b-3amol b-3amol 则生成的沉淀为a-b-3a=4a-bmol所以当3a<b<4a 时,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4a-bmol C 、 当b ≥4a 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2 往氢氧化钠溶液里面加入铝盐 A 、实验现象:① NaOH 溶液中出现沉淀,沉淀立即消失氢氧化钠溶液里面OH -较多,加入Al 3+后生成AlOH 3沉淀,沉淀马上又跟OH -反应② 继续滴加Al 3+后沉淀突然增多后不变Al 3+与〔AlOH 4〕-反应生成AlOH 3后,AlOH 3不消失 B 、离子方程式:① Al 3+ + 3OH - = AlOH 3↓ ,AlOH 3 + OH - = 〔AlOH 4〕- 1mol 1mol 1mol 1mol 1mol 3mol 1mol 1mol 即第一步发生 Al 3+ + 4OH - = 〔AlOH 4〕- ② Al 3+ + 3 〔AlOH 4〕- = 4 AlOH 3↓1mol 3 mol即加入的Al 3+要先花3mol 去跟OH -反应形成1mol 〔AlOH 4〕-,然后1mol Al 3+再跟1mol 〔AlOH 4〕-反应形成沉淀. C 、图像:3、Na〔AlOH4〕与CO2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因此无论是Na〔AlOH4〕里面加入CO2,因此生成的沉淀应该不会消失,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C、图像:4、Na〔AlOH4〕与HCl的反应: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因此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跟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A、实验现象:① Na〔AlOH4〕溶液出现沉淀②继续滴加HCl,沉淀消失B、离子方程式:①〔AlOH4〕-+ H+ = AlOH3↓+H2O1mol 1mol② AlOH3+ 3H+ = Al3+ +3H2O1mol 3mol C、图像:2 往HCl 里面加入Na 〔AlOH 4〕: A 、实验现象:① HCl 溶液先出现沉淀,沉淀迅速消失 ② 继续滴加Na 〔AlOH 4〕,沉淀不变 B 、离子方程式:① 〔AlOH 4〕-+ H + = AlOH 3↓+H 2O AlOH 3+ 3H + = Al 3+ +3H 2O 即第一步的总反应为:〔AlOH 4〕-+ 4H + = Al 3+ +3H 2O ② Al 3+ + 3AlOH 4–=4 AlOH 3↓ C 、图像:5、向AlCl 3、MgCl 2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1实验现象: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溶解.2离子方程式: Al 3++3OH -=AlOH 3↓ Mg 2++2OH - =MgOH 2↓ AlOH 3+OH -=〔AlOH 4〕- 3 图像:。
高中化学第四部分 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苏教版必修一
第四部分 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化合物3、铝及其化合物4、铁、铜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
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温:4Na + O 2 == 2Na 2O,加热:2Na + O 2 △Na 2O 2;2Na + Cl 2△2NaCl; 2Na + S△2S 等。
②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 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Na 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
因此Na 放入到酸中Na 是不可能过量的。
同时Na 与H 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2:1。
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
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 4 + 2H 2O == Cu(OH)2 ↓+ Na 2SO 4 + H 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 2 == 2NaH 。
NaH + H 2O == NaOH + H 2 ;NaH 是强的还原剂。
(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 ,2NaCl(熔融)通电2Na + Cl 2↑。
(4)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②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和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高中化学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单元小结苏教版必修1
一、铁1. 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 1535℃),3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降落。
(2)化学性质:铁是开朗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如 磁铁矿( Fe 3O 4),赤铁矿(Fe 2 O 3 ) 等。
① 与非金属单质反响: 3Fe + 2O2Fe O(Fe O · FeO),342 32Fe + 3Cl 22FeCl 3, 2Fe + 3Br 2△2FeBr 3 ,Fe + I△FeI 2 , Fe + S△2FeS②高温与水蒸气反响: 3Fe + 4H O(g)高温Fe O + 4H↑。
223 4③与酸反响: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响有氢气放出。
④与某些盐 溶液反响:如 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2、铁的氧化物FeO Fe 2O 3 Fe 3O 4( Fe 2O 3· FeO )铁元素的价态+2+3 +2、+ 3 俗称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类型 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水溶性 难溶难溶 难溶 稳固性不稳固稳固稳固有必定的复原性易被化合物中+ 2 的铁有 主要化学性质与酸反响生成三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盐复原性,易被 氧化。
物3、铁的氢氧化物Fe(OH) 2Fe(OH) 3主 白色难溶于水的积淀,不稳固,易被氧化成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积淀,受热易 要氢氧化铁,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分解。
2Fe(OH)△Fe O +3性 褐色。
反响式: 4Fe(OH) 2 + O 2 + 2H 2O ==2 3质4Fe(OH)3。
所以在制备经常采纳举措:除溶 3H 2O , 能溶于 强酸溶液,生成相 液中的氧;加有机溶剂封住液面;胶头滴管 应的盐。
要伸入到溶液中。
高中化学3.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常有的铁矿石和铜矿石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 CO : C+O 2 === CO 2, CO 2+C ===CO( 2)复原(炼铁原理) :Fe 2O 3 + 3CO === 2Fe + 3CO2 高温 高温( 1) 除 SiO 2: CaCO 3===CaO+CO2↑, CaO+SiO 2===CaSiO 3铜的冶炼方法1. 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2. 湿法炼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 ;3. 生物炼铜铁、铜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开朗的金属(或中等开朗金属)表现为复原性。
铁铜①铁生锈(铁在湿润空气中被腐化生成 Fe 2O 3)△Cu +O 2 === 2CuO( 1)与非金属反响 ② 2Fe+3Cl 点燃 点燃2 === 2FeCl 3Cu + Cl 2=== CuCl 2 ③ 2Fe+3Br 点燃2+△S2 === 2FeBr3 复原性: Fe >Br2Cu + S === Cu 2点燃1 ,2 价 Fe 占 2/④ 3Fe+2O === Fe O(2 价 Fe 占3433)①非强氧性的酸: Fe + 2H + == Fe 2+ + H 2↑ ①非强氧性的酸 : 不反响②强氧性的酸(浓H 2SO 4、 HNO 3):②强氧性的酸(浓 H 2SO 4、 HNO 3):在必定条( 2)与酸反响a. 常温下钝化 ( 浓 H 2SO 4、浓 HNO 3用铁制容器盛装 ) 件下生成 Cu(Ⅱ )b. 必定条件下反响生成 Fe (Ⅲ)(1) Fe + Cu 2+2++ Cu +2+== FeCu + 2Ag =2Ag + Cu( 3)与盐溶液反响 (2) Fe + 2Fe3+== 3Fe 2+Cu + 2Fe 3+=2Fe 2+ + Cu 2+ (实验现象:铜粉溶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Fe 2+与 Fe 3+的互相 转变:Fe3+的查验实验①:向 FeCl 3溶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3+-Fe(SCN)3Fe +3 SCN实验②:向 FeCl 3溶液加入 NaOH溶液,有红褐色积淀。
化学高一铁和铝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铁和铝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铁和铝铁和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金属元素。
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而铝则被广泛运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包装材料。
本文将为您介绍铁和铝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铁的性质与应用1. 铁的性质: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熔化热。
在常温下,铁呈电负性较高的二价正离子状态。
此外,铁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和磁体。
2. 铁的制备方法:铁主要通过炼铁的方法来制备。
炼铁的过程包括矿石的选矿、还原、熔炼和精炼等步骤。
矿石一般使用含铁成分较高的磁铁矿或赤铁矿。
3. 铁的应用: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广泛用于建筑、桥梁、交通工具和家具等领域。
此外,铁还被用于制造拖拉机、发电机、电线和电缆等。
二、铝的性质与应用1. 铝的性质:铝是一种轻便的银白色金属。
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导率,但具有较低的强度和硬度。
铝在常温下呈现高度的反应活性,可以与氧气、水蒸气和酸等发生反应。
2. 铝的制备方法:铝主要通过电解法制备。
铝电解法是利用铝电解细长方形的石墨槽,将氧化铝或者氟化铝溶解在熔融的氟化镁铝熔盐中,施加一定电流和电压,使其发生电解反应,最终得到纯铝。
3. 铝的应用:铝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金属。
铝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因其重量轻和良好的耐候性。
此外,铝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建筑材料和电子设备等行业。
三、铁和铝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铁是一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且耐腐蚀性较差。
而铝是一种轻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强度,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2. 联系:铁和铝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都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此外,铁和铝在制备方法上都需要使用矿石,并需进行熔炼和精炼等工艺步骤。
总结:铁和铝作为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和家具等领域。
而铝则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和包装等行业,其轻便和良好的耐腐蚀性使其成为首选材料。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完全总结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1)按组成分类:(2)按化学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SO2,CO2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既不可与酸反应又不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3)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4)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5)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可溶、难溶。
二、物质的转化: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边多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A+BC=B+AC 或AB+C=AC+B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下列条件之一: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不属于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任何一种。
CH4+2O2点燃CO2+2H2O3CO+Fe2O3高温2Fe+3CO2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反应。
(2)实质:电子发生转移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记做:升失氧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记做:降得还(5)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图文稿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一、铝教学目标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一、金属与合金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
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二、铝(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
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高高(4)与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Al 2O 3 ) ( Al ) 有关反应方程式:溶解: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酸化:NaAlO 2+CO 2+2H 2O=Al(OH)3↓+NaHCO 3 灼烧:2Al(OH)3灼烧Al 2O 3+3H 2O 电解:2Al 2O 3通电4Al+3O 2↑2)实验室制法Al3+跟氨水反应;AlO2+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6)Al 2O 3的两性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7)铝的氢氧化物Al(OH)3的两性:溶于过量的强酸和强碱 Al(OH)3+NaOH====NaAlO 2+2H 2OAl(OH)3+3HCl====AlCl3+3H2O用途:(1)耐火材料(Al2O3熔点高)(2)冶炼金属铝【例题解析】:例1.(1)10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与60 mL 6 mol·L-1的KOH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铝教学目标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难点: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一、金属与合金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
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特点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二、铝(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
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高高2Al + 6H2O = 2Al(OH)3 + 3H2↑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简写为:2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4)与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 Al2O3 + 2Fe 2Al + Cr2O3 ==== Al2O3 + 2Cr 特点: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Mn等)。
(5)制法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步骤:铝土矿溶解过滤酸化过滤(NaAlO2)(Al(OH)3)灼烧电解铝(Al2O3 )(Al)有关反应方程式:溶解:Al2O3+2NaOH====2NaAlO2+H2O酸化:NaAlO2+CO2+2H2O=Al(OH)3↓+NaHCO3灼烧:2Al(OH)3灼烧 Al2O3+3H2O 电解:2Al2O3通电4Al+3O2↑2)实验室制法Al3+跟氨水反应;AlO2+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6)Al2O3的两性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7)铝的氢氧化物Al(OH)3的两性:溶于过量的强酸和强碱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用途:(1)耐火材料(Al2O3熔点高)(2)冶炼金属铝【例题解析】:例1.(1)10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与60 mL 6 mol·L-1的KOH溶液混合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g。
(2)若在200 mL 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NaOH溶液,可得到 g Al(OH)3沉淀,则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
解析:(1)n(Al3+)= L × 1 mol·L-1= mol n(OH-)= L × 6 mol·L-1= mol Al3+ ~ 3OH- ~ Al(OH)3Al(OH)3 ~ OH- ~ AlO2-1 3 1 1 1(生成)(继续溶解) ∴n(Al(OH)3)= mol-mol= mol∴mAl(OH)3=78 g/mol × mol=(2)n(Al(OH)3)= =n(Al3+)=×L×2=画出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生成沉淀的图像。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当NaOH溶液刚滴入Al2(SO4)3中,立即生成沉淀,n(OH-)=3n(Al3+)=时,沉淀量最大,n(Al(OH)3)=;随着NaOH溶液继续滴加,溶液中无Al3+,Al(OH)3与过量NaOH 生成NaAlO2而溶解,当过量n(NaOH)=n(Al3+)时,Al(OH)3完全溶解。
由图可知:当n(Al(OH)3)= mol时,对应2个NaOH值。
a= (NaOH不足)V NaOH= = ==150mLb= (NaOH过量)V NaOH= ==350mL例2.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图(如图),请指出A 、B 两点的意义 ,OA 与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本题要求能够在熟练掌握Al 3+与OH ―反应的基础上,充分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
明矾KAl(SO 4)2·12H 2O 在水溶液中存在下面的电离方式:KAl(SO 4)2=K ++Al 3++2SO 42―,加入Ba(OH)2后,Ba 2+要和SO 42―生成BaSO 4沉淀,Al 3+要和OH ―先生成沉淀Al(OH)3,随着Ba(OH)2的加入Al(OH)3又要和OH ―生成AlO 2―溶解,所以要全面考虑本题中所给的各离子之间的关系,在开始加入Ba(OH)2时BaSO 4和Al(OH)3同时沉淀,当Al 3+全部沉淀时,Ba 2+还没有完全沉淀,而当Ba 2+全部沉淀时,Al 3+转变成了AlO 2―。
答案: A 点表示生成的全部Al(OH)3和部分BaSO 4沉淀,B 点表示此时的沉淀全部为BaSO 4。
OA 段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 Ba 2++SO 42―=BaSO 4↓,AB 段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 2―。
二、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一、铁单质1、铁原子的结构2、铁的物理性质铁的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6Fe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纯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n[Ba(OH)2]4、铁三角关系Fe Fe 3+Fe 2+弱氧化剂S 、I 2、H +、C u 2+、F e 3+强氧化剂:C l 2、B r 2、O 2、浓H2S O 4、H NO 3F e 2O 3:C 、C O 、H 2、A l F e 3+:A l 、Z n 等还原F eO :C 、C O 、H 2、A lF e 2+:A l 、Z n 等还原强氧化剂:Cl 2、Br 2、O 2、浓H 2SO 4HNO 3、酸性KMnO 4、Na 2O 2、H 2O 2等Fe 、Cu 、I -、S 2-等(1)与氧气反应(2)与硫反应(3)与氯气反应2.铜的化学性质2Cu + O 2== 2CuO 加热2Cu + S == Cu 2S加热(黑色物质)Cu + Cl 2==CuCl 2点燃棕黄色的烟三、铜纯铜呈紫红色;熔点1083.4℃,沸点2567℃;密度8.92g/cm 3;质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导电性。
1.铜的物理性质3. 氢氧化铜⑴和稀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加热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乙醛加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OH)2+H 2SO 4=CuSO 4+2H 2O 2Cu(OH)2 + CH 3CHO →CH 3COOH + Cu 2O + 2H 2O Cu(OH)2== CuO+H 2O △4. 硫酸铜硫酸铜的用途及硫酸铜晶体中水的测定?2. 铜的冶炼Fe+Cu 2+=Fe 2++Cu高温炼铜:黄铜矿湿法炼铜:(古代)电解精铜(含量99.95%-99.98%)粗铜铜的精炼:碳粗铜Fe CuAl Mg Na 冶炼方法存在形式金属很活泼金属较活泼和不活泼金属几种制备方法比较海水中NaCl 海水MgCl 2铝土矿中Al 2O 3赤铁矿磁铁矿等黄铜矿孔雀石等电解电解电解还原剂还原还原剂还原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金属的冶炼的方法总结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课堂练习:孔雀石主要含Cu 2(OH)2CO 3,还含少量Fe 、Si 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 4·5H 2O 及CaCO 3,步骤如下:[来源:学科网ZXXK]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 中的金属离子有Cu 2+、Fe 2+、Fe 3+。
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________(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填代号)。
a.KMnO4 b.(NH4)2S c.H2O2 d.KSCN(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________、过滤等操作。
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____(填代号)装置回收。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___,直到________。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管(填“酸式”或“碱式”)滴定。
解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试剂①应为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为H2O2;KSCN与Fe3+反应呈明显的血红色。
(2)由溶液到晶体的操作是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等基本操作;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用到玻璃棒,它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3)应先向CaCl2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并且不引入新杂质,故应加NH3·H2O。
NH3的溶解度很大,应选用一套防止倒吸的装置,故选b。
(4)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故选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1)c d (2)冷却结晶引流(3)NH3·H2O或NH3 b (4)平视凹液面(或平视刻度线)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酸式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1)非金属保护层。
将耐腐蚀的非金属物质,如油漆、喷漆、搪瓷、陶瓷、玻璃、沥青、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聚酯)等,涂在要保护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与腐蚀介质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