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创设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来临,让每位教师也试着经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
因为人们了解到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改革都有着极大的联系。
那么,高中政治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程呢,如何改革高中政治教学呢,才能够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呢?一一师生关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最重要的关系。
本文根据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出发去阐述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标签: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高中政治一、“师生关系”的界定师生关系一直以来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资料,发现有关于师生关系的定义有很多,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师生关系。
如靳玉乐、李森比较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他们认为:“师生关系就是指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
与新课程改革相比之下,传统师生关系要作相应部分改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虽然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师生关系”这一概念,但是依然透露出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四个特征:在教育关系上是教学相长;在社会关系上是民主平等;在人际关系上是尊师爱生;在心理关系上是心理相容。
二、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在查阅资料和经过一些调查后笔者发现,高中政治课堂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淡漠,甚至存在互不相识的问题,关系疏远,不愿交流;其次师生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受传统师生观的影响,教师被认为是在教学中有绝对权威的人,而政治老师更承担着道德的说教这一及其枯燥的任务,这种单向的政治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很难有平等的关系的;三是彼此功利的相处方式也使师生难以亲近。
学生认为政治课是高考的“加分项”,只要背下知识点就能为高考加分,而大部分教师也认为只要能够熟读于心,必然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有一些政治老师甚至为了达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牢记而让学生们把知识点抄写100遍。
新课程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 、 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 互 家 叶圣 陶认 为 , 师生 之间应该 确立 朋友 一样 的和谐关 系 , 他说 : “ 无论是聪 明的 、 愚蠢 的、 干净 的 、 肮脏 的 , 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 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 , 我要 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教师能够 ” 把学生 当作 朋友一样对 待 , 尊重学生 的个 性与人格尊严 , 多给学 生一份关爱 , 多给学生一份 温暖 , 么师生关 系肯定会 多一份的 那
融洽和谐。 3 学 会赏识 、 . 4 激励教育
另外 ,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 如果期 待值 过高 , 学 生达不到 , 教师就会产生 不快 的心理 ; 可学 生认为 自己已经很努 力了 , 老师 还是不满意 , 以后干脆 就不做 了 , 这样恶 性循环 , 师生 关 系就更 加紧 张了。所以 , 教师要对 不同的学生有 不同 的期待 , 应看 重学生的努力 、 进步 。这样 , 学生高兴 , 老师也 满意 , 师生关 系才更加 和谐 。 3 放下架子 , 走近学生 31 转变角色 , 易近人 . 平 教师必须克服传统 “ 师道尊严” 的影响 。不能 只强 调教师在 教育 中的权威 与尊严 , 以教师为中心 , 抹杀学生个性 , 这样必然导 致师生之 间缺乏平 等的对话 , 师生关系存在隔阂。 3 关爱学生 , . 2 注重沟通 要放 下架子 , 融入学 生之 中, 了解 , 多 多沟通 , 多交流 。关 爱 学生 的学 习 、 活 , 生 能够拉近彼此 之间 的距离 。设 身处地 的考虑 对方 的行为动机和个性需要 , 学会将 心 比心 , 以心换心 , 我们将事 半功倍 , 在百忙 中 , 出我们的空 闲 , 常跟 学生在一起谈 心 , 抽 经 聊 天, 多沟通 , 了解他们 , 多 为他们 解决一些 实际的问题 和困难 , 使 他们感觉 老师是可 以亲 近的 , 而不是那 么高高在上 的 , 老师 也是 他们的朋友。当老师满腔热情地 、 时地 向有 困难 的学 生伸出温 及 暖的手 , 真心真 意地 为学生排忧解 难 的时候 , 他们 就会心存感 激 之情 , 这样学生就 能理解我们 , 信任我们 , 更愿意接近 我们 , 能 我 们才能成 为学 生的朋友 、 伙伴 、 对话 者 、 伴奏 者和引导者 , 师生关 系也就会更和谐。 3 多一些理解 、 . 3 宽容和尊重 作者简介 : 雨洁(93 1 )女 , 顾 17. 一 , 河北卢龙人 , 0 本科学历 , 事 中 从 苏霍 姆林斯 基说 :有 时宽容 引起 的道 德震 动 , “ 比惩罚 更强 学语文和英语教 学, 现主要研 究新课 程改 革下的教 育教 学工作 , 研 河北省秦皇 岛市卢龙县职 业 烈。要学会用 宽容 之心悦纳 学生 。要 学会 宽容 , ” 就要冷静客观 的 探 索、 究与 实践新 型的师 生关 系, 看待学生 的错误 或过失 , 这样才会 真正理解学生 , 真正 走进孩子 教 育中心, 河北卢龙 0 6 0 64 0 的内心 , 有理解才有教育 。教 师还应该 尊重学生 的个性与人格 ,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建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和作用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也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以一个引路人、合作者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学习。
在这个关系里,师生之间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2.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的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和同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感受到来自己教师与同学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团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教师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蓬勃的朝气影响教师的教学;教学将是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二、怎样构建充分体现尊重、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树立民主思想、尊重每一名学生1.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与爱好,他们有学习与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权利;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听取每一名学生的意见,要多表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意愿,来抹杀学生发展的天赋;教师要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是教学成功的坚实基础。
广大教师只有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创造性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呢?1更新观念,民主施教1.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变过去教学中的权威形象,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长者的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交流,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体现着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氛围,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保持最活跃的状态,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争辩,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也才能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进发创造的火花。
这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精神产生的土壤。
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语言上的变化,令人真切感受到教师观念上的巨大变化,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的气氛正在逐渐形成。
1.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有思想的人呢?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他们在兴趣、爱好、性格、智能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不能、也不应该用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去要求学生和培养学生。
教师要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不侮辱,要尊重学生的见解,不强求、不压制,允许学生打破常规,努力营造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尤其是对待那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学生,教师更是应该用一颗宽厚的心去包容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潜质,及时发现其优长的一面,主动帮助他们找到其独特的位置,要多给孩子搭建一个成功的舞台,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健康成长。
如何建立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
豳 墨
如 何 建 立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的 师 生 关 系
7 4 3 0 0 0 )
新 课 程 改 革 的实 施 强 调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能 力 . 加 强课 程 内容 与 学 生 生 活 及 现 代 社 会 的 联 系 。倡 导 学 生 主 动参 与、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注重 培 养 学 生 搜集 、 处 理 信 息 的 能力 及 交 流与 合 作 的能 力 。 这 就 对 师生 关 系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新 课 程理 念 下 的师 生 关 系 应 当是 民主 平 等 、 互相尊重的关系 。 是 和 谐 融洽 、 充 满 浓 郁 感 情 色 彩 的关 系 , 是互相学 习 、 共 同 发 展 的 关 系。 所以 , 我 们 应 该 转变 思 想 观 念 , 树 立现 代 人 意 识 , 建立 新 型师生关系。
:
赵 亚 红
( 定 西 市 安 定 区公 园 路 小 学 , 甘肃 定西 摘 要 : “ 以人 为 本 ” 是 教 育 改 革 的主 旋律 。 “ 以人 为 本 ” 的 首要 前 提 就 是 大 力调 整 师 生关 系 . 没有 师 生 关 系的根 本性 变化 。 新 课 程 改 革就 不会 有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落 实 。因此 建 立 新 型 的 师 生 关 系既 是 新 课 程 实施 与 教 学改 革 的前 提 和条 件 。 又是 新课 程 实施 与教 学 改革 的 内容 和 任 务 。教 师 必 须认 真 学 习新 课 程 理念 , 建 立 符合 新 课 程 理 念 的 新 型 师 生 关 系。 关键 词 : 新 课 程 理 念 师 生关 系 民主 平 等 融 洽 和谐
时, 容不得 学生半点质疑 : 当 面 对 每 一 个 有 个 体 差 异 的孩 子 . 我 们 只 以个 人 的 眼光 取 舍 . 排斥那 些有思 想 . 有个性 . 敢 于 发 表 自己观 点 的所 谓 的调 皮 孩 子 ; 讨厌质 疑老师提出的“ 标 准答 案” , 勤于 思 考 的 , 所 谓 的笨 孩 子 , 那 么 我 们 就 剥 夺 了这 些 学 生 心灵 的 自 由 , 而 心 灵 的 自由一 旦 丧 失 , 学生 的思维就会僵 化 . 自然 也 就 扼 杀 了他 们 的创 造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 创 新 实践 , 创造 能力就 可能成为 一句空话 。 创 新 是 一 个 民 族 的灵 魂, 一 旦 他 们 失 去 创 新 的勇 气 和 胆 量 , 如 何 能 指 望 他 们 担 负 起 振 兴 中华 的 神 圣 使 命 , 社 会何 以 发展 , 时代 何 以进 步 。 创 新 型 国家又如何 建立 ? 在 科 技 日新 月 异 的今 天 。 我 们 又 怎 能 抢 占世 界 范 围 内 科 技 的制 高 点 ,又 凭 什 么 屹 立 于 世 界 民族 之林 ? 四、 教 学 要 以 问题 为 纽 带 要 保 护 和 发 展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首 先 要 保 护 和发 展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进行 问题 教 学 。 问题 意 识 、 问题 能 力 可 以说 是 创 新 意识 、 创新 能力 的基 础 。早 在 2 O 世纪3 0 年代 , 陶行 知 先 生 就 言 简意 赅 地 说 , 创造始于问题。 有 了问 题 才 会 思 考 。 有 了思 考 . 才 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 才 有 找 到 独立 思 路 的 可能 。 所 以 我们 要 尽 可 能 让 学 生 在 没 有 问 题 的 地 方 发 现 问 题 。在 没 有 机 会 的地 方 发现机会 , 在没 有 道 路 的 地 方 开辟 道 路 。有 问 题 虽 然 不一 定 有 创造 , 但 没 有 问题 一 定 没 有 创 造 。我 们 都 很 清楚 . 当学 生 走 进 教 室 的时 候 , 总 是 带 着 满 脑 子 的 问题 。 老 师 在 回答 他 们 问题 的 过程 中, 有 意通 过 情 景 、 故事 、 疑问 、 破 绽 等 引 导 学 生 提 出更 多 的问 题 , 老 师 的 回答 使 学 生 产生 更 多 的 问题 问题 走 出 教 室 , 这 就 是 以问 题 为 纽 带 的教 育。 教 师 并 不 以知 识 的传 授 为 目的 . 而 是 以 激发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拓 展 问 题 的 深度 、 探 求 解 决 问 题 的方 法 , 特别是形成 自己 对 解 决 问 题 的 独立 见 解 为 目的 。 因此 教 师 要 以 问 题 贯 穿 教 学 过程 , 让问题成为获取知识 , 提高他 们创造性 地分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能 力 的方 法 和 手 段 五、 为 个 性 发 展创 建 良好 的 校 园 文 化 环 境 我 们 要 允 许 学 生 标 新 立 异 ,营 造 有 利 于 学 生 自由表 现 的 宽 松 的文 化 氛 围 , 建 立 民主 的 师 生关 系 。 教 师 要 做学 生 的 良师 益友 , 师 生 关 系是 影 响 学 生 成 长 的非 常重 要 的 因 素 , 也 是 与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息 息相 关 的 问题 。传 统 教 育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一 种 不 平 等 的人 格 关 系 , 师 生 之 间 不 能 平 等 地 上 交 流 意 见 甚 至 不 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准确定位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职能,塑造新的教师形象,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真正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
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一、互相尊重,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近年来,人们大力提倡“尊师重教”、“尊师爱生”,向素质教育迈进了喜人的一步。
可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概念中,一方面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权利,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爱生”就很难得到保障。
初中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渴望受到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和选择,允许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承认他们的差异,不对他们提出共同的要求,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
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源泉,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二、宽容、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容学生主要指宽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有耐心,感情要亲近,态度要诚恳,方法要灵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多褒奖,少训斥。
有一位教育家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扬和鼓励,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的、合理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不出错的学习才是不正常的,没有错误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管理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13例如教师在进行预习检测阶段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温和且耐心的态度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回答尚未准确的学生切不可对其批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先坐下,再仔细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再加以思考。
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到《架起沟通新桥》这篇文化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以及看法,这时就会有学生进行回答:人要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彼此之间要学会互相理解,学会尊重和感恩。
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等之类的回答。
但由于一些学生对于在整体方面的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还相对教差,教师则可让学生再进行思考。
教师在活动中还可利用《家有考生》进行导入到文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师生之间还需要相互的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主体发挥过程中学会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任是往往不够的,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怕学生在听讲时不大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则一整节课下来一头雾。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潜力估计不足,对此导致教师在整堂课中讲道理居多,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这样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
对于这几年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进行阅读,让学生将教材由“厚”读到“薄”。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知识建立一个整体上的框架,让学生能够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内容。
教师在整节课是以活动的引导者身份,正确的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向真理,而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为什么”。
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进行提问,学会查找任何资料作为提问的素材。
通过这些方式则可培养学生的提问方式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往年政治中考当中,题型丰富多彩,且新颖复杂。
将过去的中考政治现象进行总结时,则会发现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失分过多。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逐渐被新型师生关系所取代。
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动的基础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师生平等、师生互动、师生尊重三个方面阐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一、师生平等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者居高临下,学者卑微恭敬。
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者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与学者一同探讨问题、分享知识。
师生在学习和教学中是平等的伙伴,他们彼此尊重,共同成长。
师者不再是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他们与学者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二、师生互动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者是主导者,学者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者注重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师者鼓励学者提出问题、表达观点,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学者的思考和学习。
师者与学者之间的互动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惑。
师者在互动中了解学者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三、师生尊重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尊重。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者往往以严厉的态度要求学者服从,学者则要遵守师者的规定。
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者尊重学者的个性和需求,不强加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师者鼓励学者发表独立的观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师者与学者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他们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予学者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尊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学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新型师生关系也为师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和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师生平等、师生互动和师生尊重。
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学者的学习和发展,也提升了师者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新课程改革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而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政治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强化“生本教育”,需要关爱学生,培养感情,强化自信教育,倡导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15-01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呼唤和谐教育,而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是从人性特点出发,实现以生为本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使教与学和谐结合。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心灵碰撞、双向交流的一个过程,在学校教学中处于前沿阵地,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强化“生本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主张“师道尊严”,教师至高无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使学生不敢接近老师,不能和教师讨论、争辩,导致学生对教师表面尊重有余,其实内在不够和谐,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学生做自己的朋友。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到“生本观”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肯定积极、因势利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捕捉他们心灵的火花,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力,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学生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师生之间弹奏出和谐的音符,为构建和谐课堂打好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一起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纳多种教学方式,营造适宜创新人材成长的环境,许诺和鼓舞学生提问,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尽力提高业务素养并增强自身修养锤炼高贵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结成的一种最大体、最要紧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必然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表现,也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
[1]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眼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动,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转变,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制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组成。
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讨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课程改革确实是将课程中陈腐的不合理的部份改变成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和教育客观情形的特殊进程。
[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进展。
”[3]新课程顺应时期进展的需要,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尽力培育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养的社会公民。
这次课改在增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进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体会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进展这种“整体的人”的进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和谐进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度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纳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
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进展即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进展,培育合格健全的人。
新课程倡导师生“新”关系
新课程倡导师生“新”关系重建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新教材为师生发展提供了平台,以此为媒介必须搭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
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支撑下的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
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
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合作学习”,把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态势。
而学生成了客体和附庸,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顺从者,或是被强制的逆反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
新课标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目前学校师生关系现状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师生冲突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教师素质低。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艺术和水平太低,或者经验不够充分。
(2)教师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地位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某些教师达不到要求时,内心的压力就向学生发泄,结果引起师生冲突。
(3)学生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
当学生不赞同教师的言论或行为时,他们绝对不会盲从,而会主动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4)教师与学生互相不尊重对方。
所以,以上原因仅仅是产生师生冲突的表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某些教师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承认学生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仅仅认为学生是自己管理的对象,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因此师生之间没有以开放接纳的态度交流,而这又是由教学中师生地位不平等的观念造成的。
那么如果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中师生对抗冲突的关系,就要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二、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新课标的颁布,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信息社会也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的学生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
如何建立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摘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人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一、创设和谐,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可以说,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通过与学生的层层交流与讨论,通过一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通过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情境,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得到体现,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二、熟悉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看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聊聊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
从二元对立到互动统一———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二元对立到互动统一———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圆玄小学钟经廷【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
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也有很大差异。
新课程理念的建立,必然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师生关系。
本文试图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对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学习方式体验师生关系,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也有很大差异。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教育目标本身,因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文试图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对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师生成为课程的共同创造者传统的教学理论,“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教学内容,是学科或各学科教学的总和,是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
由此产生的“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决定了课程的权威性。
教师由于自身知识能力优势成为课程的诠释者,即“教课程”甚至是“教课文”“教例题”的实施者;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局限性,只能“学课程”“学课文”“学例题”。
这就导致师生关系走向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二元对立。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强调课程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结,“体验课程”强调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教师即课程,学生是课程,教学是以对话为基础的学生和教师互动过程,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
因此,师生形成课程共同开发创造者的角色,师生关系走向平等协作,互动统一。
二、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确立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改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重要。
新课改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享有同等的地位,相同的权利,且以主体性人格自居,平等地、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核心是把师生看成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
虽然教师与学生相比,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占有优势,在思想和心理上更加成熟,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却绝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为所欲为。
它需要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
据此,则师生关系既不是“师徒如父子”式的所谓“亲子之情”,也不是“培养接班人”型的“阶级之爱”,而是生命亲近生命,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
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放和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果得以提高。
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
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加工场”,而是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
二、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是指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经过竞争、合作、协商与妥协达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一、概括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对新课程下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并寻求改善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师生关系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需要教师去关注和保护。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主导、学生被动,以及缺乏沟通和互动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重大。
1. 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师道尊严、应试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平等、合作、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其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还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和构建。
只有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目标。
B012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
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小学部舒武辉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次课程改革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师生关系的改变。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要条件。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探析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及封建教育中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紧张、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
主要体现在: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放不下神圣尊严的他们,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灌代导,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学生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
一些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出现烦学、厌学、逃学等现象。
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探讨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
探讨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它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成功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
本文从教学实践上论述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以人为本平等和谐前不久,在高二年段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汇报会上,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
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本校高2010级学生中开展的),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许多老师抱怨师生之间情感淡薄,“一届学生不如一届”,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探讨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关系”从词义上分析,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的才是新型的呢?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它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成功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容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
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容和任务。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
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更易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轻松愉快的实现教育目的。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理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扬的促进者。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
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扬。
2.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
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代正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
愈提出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得到了有力的例证,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
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
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二、新课程改革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出发点——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
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观念支配,有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
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们必须牢固树立的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并积极地把这种思想观念和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总是受“先入为主”思想意识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不正确的心态、做法引入到教育实际,从而影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倡导和创新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
(1)要防止和克服教师高高在上、脱离学生,让学生怕老师,显示老师高学生一等,无视学生等心态。
树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和真理面前平等的思想意识,要明白教师和学生作为自然人具有同样的属性,教师有自尊心,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学生作为普通人也需要得到尊重。
(2)要防止和克服学生围着老师转、学习围着教学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习服从于教学等心态。
要倡导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
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
(3)要防止和克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把学生当“容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事事过问,事事亲为,或不允许学生违背自己的意愿,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等心态。
要提倡把“人道主义”作为师生关系的起点,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诚地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
要明白学生也是具有个人品质、个人爱好、个性要求和和个人情感的人。
(4)要防止和克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成绩简单的转化成一个分数,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教育等心态。
要提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借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个闪光点成为他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支撑点。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切入点——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密切师生情感关系。
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实行一种心心相印的教育。
那种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埋怨学生;那种教师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发号施令,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种学生受老师管制,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那种照着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设计教案,从不与学生谈心的教师,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情感关系的。
(1)教师要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和学生在一起。
早晨与学生亲热地互相问好,与学生一起打扫班级和环境区的卫生,与学生一起跳“校园集体舞”。
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娱乐。
放学时到教室与学生道别,如能同路,与学生一起回家。
只要教师心中拥有学生,就一定能创造机会和学生相处在一起。
(2)教师要用心走近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心心相印。
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
教师要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
(3)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4)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
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
作为教师,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心需求和真实想法,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容达成一致。
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渠道——改革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解决一个个自主发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的创新演练,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发表有独特的、有想象力的、有个人见解的见解。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获得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要变重教为重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知识获得为知识获取。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4)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
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
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
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1)高尚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教师如果有了比较高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美德修养,就能影响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思想道德方面,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楷模,比理想,比正气;在学习上要以教师的敬业精神为动力,比成绩、比进步;在生活上以教师的高雅、朴实、庄重的形象为镜子,学会时常对照自己,修正自己。
(2)丰富的知识水平。
教师必须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知本学科的教学容和要求,对教材容理解透彻,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