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4页:“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答: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致观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过程。

人类文化发展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要正常发展进步,必须学会容忍和科学的自由精神。

地球是圆的论点,曾经在历史受过很多歧视,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2.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表1.1。

答: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约相当于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5页:“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答:略。

6页:“认识纬线和纬度”1.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答:特点:①所有纬线是圆;②纬度相同的纬线相同;③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并指向东西方向;④纬线与经线垂直相交。

地球上的纬线有无数条。

2.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南北半球的划分图,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答: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它划分南北半球。

8页:“认识经线和经度”1.观察地球仪,说说经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答:特点:①经线的方向都为南北走向;②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级;③所有经线的都长度相等。

地球上的经线有无数条。

2.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说出东西半球图所示东西半球是按哪一个经线圈划分的。

答:本来东西半球就是应该按0°与180°来分东西半球的,但是因为这两条经线经过的陆地多,为了避免一些地区在同一个国家却被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而造成的时间上的不同(西半球比东半球慢一天)和难以管理,所以人为的挑了一条经过陆地最少的经线圈,很幸运20°W与60°E被选中了,就将他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3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

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

(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阴影。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为球形。

(3)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形。

例如: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走不到地平线。

登高望远、航空照片、环球航行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P4活动:略P6: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

(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依此为标准向东、向西各有1800;赤道为0度纬线,依此为标准向北、向南各有900。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1600E 和20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P8活动1、恰当。

活动2、有差错。

由于没有明确说明1160是东经还是西经,400是北纬还是南纬,所以可以找到4个地方:东经116度,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40度;西经116第二节地球的运动P10活动1、2题:(略)活动3、人们以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才有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

由于畅畅和姨妈处在不同的经线上,所以才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3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

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

(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阴影。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为球形。

(3)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形。

例如: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走不到地平线。

登高望远、航空照片、环球航行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P4活动:略P6: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

(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依此为标准向东、向西各有180°;赤道为0°纬线,依此为标准向北、向南各有90°。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P8活动1.恰当。

活动2.有差错。

由于没有明确说明116°是东经还是西经,40°是北纬还是南纬,所以可以找到4个地方:东经116度,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40度;西经116度,南纬40度;西经116度,北纬40度。

活动3.经度纬度地名地名经度纬度123°W 49°N 温哥华伦敦 0° 52°N151°E 32°S 悉尼纽约 74°W 41°N第二节地球的运动P10活动1、2题:(略)活动3.人们以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才有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剖析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剖析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剖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精品文档--------------------------------------------------------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4页:“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答: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致观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过程。

人类文化发展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要正常发展进步,必须学会容忍和科学的自由精神。

地球是圆的论点,曾经在历史受过很多歧视,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2.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完成表1.1。

答: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约相当于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5页:“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答:略。

6页:“认识纬线和纬度”1.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答:特点:①所有纬线是圆;②纬度相同的纬线相同;③所有纬线相互平行并指向东西方向;④纬线与经线垂直相交。

地球上的纬线有无数条。

2.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南北半球的划分图,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答: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它划分南北半球。

8页:“认识经线和经度”1.观察地球仪,说说经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答:特点:①经线的方向都为南北走向;②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级;③所有经线的都长度相等。

地球上的经线有无数条。

2.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人教版地理活动题答案

人教版地理活动题答案

2.有一定的科学依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
致吻合。(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 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3)现在 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 P38活动 • 1.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往往会 发生断裂现象,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 • 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往往被隆起抬 升,例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
P61活动 1.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经
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 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2、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同地区因气候 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一地树木 (可扩大到农作物)移栽或移种到其他地区。 3、自然灾难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 然现象,成不了灾害;同理,同样等 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 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 大得多。

│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 ├─────┼────────────────────────────┤ │ 热带 │执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 ├─────┼────────────────────────────┤ │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温带 │ │ │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 │ 寒带 │窠带气候 │ └─────┴────────────────────────────┘ (2)列表如下: ┌─────┬───────────────────────────┐ │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 ├─────┼───────────────────────────┤ │ 大陆东岸│执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 ├─────┼───────────────────────────┤ │ 大陆西岸│她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题参考答案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 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及自身感知,言之有理即可。

2. 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00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纬线和纬度】P62..赤道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是0°纬线,是划分南北两个半球的界线。

【经线和经度】P8 1、参见下表2、用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图所示东西半球是按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利用经纬网定位】P10 1、参见下表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P121、感受与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时可从三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我国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现实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图说明,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地球的公转】P15 2. (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得高,冬季比较低。

(2)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冬季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夏季。

地球在图所示的B 位置附近。

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二者为因果关系。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地区的阅读【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P181、(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是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两城市的实地距离大约是408千米。

(3)省界、铁路、山峰、河流 【选择适用的地图】P221.(1)中国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北京市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较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3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

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

(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阴影。

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为球形。

(3)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形。

例如: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走不到地平线。

登高望远、航空照片、环球航行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P4活动:略P6: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

(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依此为标准向东、向西各有1800;赤道为0度纬线,依此为标准向北、向南各有900。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1600E 和20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P8活动1、恰当。

活动2、有差错。

由于没有明确说明1160是东经还是西经,400是北纬还是南纬,所以可以找到4个地方:东经116度,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40度;西经116第二节地球的运动P10活动1、2题:(略)活动3、人们以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才有了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

由于畅畅和姨妈处在不同的经线上,所以才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活动题及答案(大图)18页:“阅读和绘制地图”答:略。

22页:“根据需要选择地图”1.下面两幅图,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市地图。

(1)比较这两幅地图,哪幅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哪幅地图的比例尺较大?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请把你的结论填写在26图1.38答: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相对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2.在所做模型中找到陡坡和缓坡,再对照图 1.38,比较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答: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3.在所做的模型中找到山峰、山脊,再对照图1.38,看看它们的等高线特征。

答: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字越往内越大;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28页:“绘制地形剖面图”答:略。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31页:阅读图2.3和图2.4,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答:通过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35页:“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1.观察地球仪,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看看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答:①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邻,西部与欧洲相邻;②欧洲: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③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南接南美洲;④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所包围;⑤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2.阅读图2.6,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南面分别是哪几个大洲?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哪一个大洋或大洲?答: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其中赤道穿过的是前两个州的大陆,穿过的是后两个州的岛屿)。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4页活动1、回顾历史——球体认知漫长,科学探讨艰辛数据运用——描述地球大小,感受量化比较2、72857142857个100000P6页活动1、纬线特点:(1)纬线(除了极点外),都是圆(2)纬线长度大小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直至极点缩为两个点。

(3)同一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所有的纬线圈都相互平行(5)纬线有无数条,赤道为0度,向南和向北度数越来越大,直至南北极点个90度。

2、赤道是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赤道是0度,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P8页1、经线特点:(1)经线都是半圆(2)经线长度大小相等的(3)同一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位180度(5)经线有无数条,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均可组成一个经线圆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为两个半球。

2、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陆地少。

图1.11所示东西半球是按照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P10第二节地球运动P12页活动1、感受与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正面看:自西向东;北极点看:逆时针旋转;南极点看:顺时针旋转2、我国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图1.17说明,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P15页活动1、略2、(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的高,冬季比较低;(2)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冬季较短;(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的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夏季。

地球在图1.20图上所示的B位置附近,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

(4)由于地球的公转而产生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二者为因果关系。

3、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1.第一,需进行比较。

与金星比较,地球比金星距日远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金星低很多;与火星比较,地球比火星距日近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火星高很多。

第二,需进行说明。

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范围大约是20-25℃,相比于金星和火星,只有我们地球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开放性问题【人类的太空探索】1.开放性问题2.开放性问题1.2 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9亿或7.2587×101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

2.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961或1.2万倍。

地球周长约是月球周长的4倍。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开放性问题【纬线和纬度】1.2. 开放性问题3.开放性问题【利用经纬网定位】1.2.开放性问题1.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1.开放性问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时刻,在北京的林林和在美国纽约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存在时间差异。

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此时的北京正处于昼半球且日出不久,所以妈妈对她说“上午好”;而纽约正处于夜半球,且进入夜半球不久,所以林林对妈妈说“晚上好”。

【地球的公转】1.开放性问题2.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处于春季(3、4、5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夏季(6、7、8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处于秋季(9、10、11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春季)。

2.1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1.(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为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400千米。

(3)图例名称从上到下依次为省界、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山峰和河湖。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4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经过直接感性认知——实践证明——进一步确证的过程。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体现着学科探索的艰辛。

2.约相当于7286000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约相当于100000个400米跑道的总长P61.(1)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4)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纬线可以有无数条。

2.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它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它与南北两极点的距离相等,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P81.(1)经线是半圆状;(2)所有经线都相等;(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经线可以有无数条。

2.200W 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图1.11所示东西半球是按200W 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P1012.根据发生的事件查找。

如: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今年以来最强及影响福建省最大的台风---“苏力”,其中心在北纬26.1度,东经119.9度,12级。

将于2013年7月12—13日向闽浙沿海靠近或登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P12-131.(略)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1天,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以1天为单位。

3.因地球自转,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同一纬度上,不同的地点见到太阳的先后时间不同,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P151.(略)2.(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的高,冬季比较低。

(2)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天长,冬季白天短。

(3)夏季;在图1.20所示的B附近;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

P26活动1、从C点爬到山顶A点比较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能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相对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2、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3、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越往内越大;山脊登高线向数值低处弯曲-------------------------------------------------------------------------------------------------------------------- P35活动2、赤道穿过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亚洲的南部是大洋洲,欧洲的南部是非洲,北美洲的南面是南美洲;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 P37活动1、图2.13: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图2.14: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3、图2.15:荷兰填海造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 P40活动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似的一些证据,论证了自己的“假说”-------------------------------------------------------------------------------------------------------------------- P43活动(1)、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2)、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②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③两大板块压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④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P63活动气温:A地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为6℃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气温为20.5℃,气温的年较差为14.5℃,气温年内变化小地的最冷月是1月,最低气温为-4℃左右;最热月是7月,最高气温为26℃左右。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人教)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人教)

教材活动题答案《七年级上册》P.3活动:【答案】1.图1-1为滑雪运动,主要在纬度或海拔较高、冬季有积雪的地方进行。

图1-2为冲浪运动,主要在沿海海域进行。

P.5活动:【答案】此活动的答案为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土地:种粮食、盖厂房、修公路、建商城等。

森林:木材、造纸、家具制造、中药房等。

P.9--10活动:【答案】1.(1)图1—18比例尺较大,图1—17比例尺较小。

(2)图1—17表示的范围大,图1—18表示的内容详细。

(3)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是1厘米,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是100千米。

2.用30厘米除以教室的实际宽度(要换算成厘米),注意分子必须为1。

最后,比较两个比例尺,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P.14活动:【答案】3.在图上量算两馆之间的直线距离是3.2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为592米。

4.东北方向。

5.要带好物品:省份证(户口本)、地图、照相机、笔记本、雨具(阳伞)、帽子、防晒霜、折叠凳、折扇、纸巾、手机、食品等。

要注意:世博门票为磁卡,不能弯折、浸水或置于强磁场环境;不携带违禁物品;照规定路线,保持良好秩序,不擅自跨越隔离设施,不损坏各类公共设施和园林绿化;按照园区内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自觉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内,不随地丢弃,尤其标注可回收的物品,应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内;参加有关活动或演出,在结束后离开时,自觉整理并带走垃圾;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严格遵守参观规定和注意事项等。

P.17活动:【答案】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实践,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因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盖天说”由“天圆地方”发展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验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VIP专享】人教版7年级上、下册地理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VIP专享】人教版7年级上、下册地理教材活动参考答案

雨,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湿季时间缩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的旱灾。

3、人口过多是产生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④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农业。

第四节澳大利亚P73活动:1、⑴6500万年前。

⑵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能够生存至今。

⑶澳大利亚大陆①处于低、中纬度,气候适中,②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阻断了物种的交流,③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进化缓慢,所以特有古生物多;而南极大陆始终处在地球的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存至今的特有生物很少。

P76活动:1、⑴澳大利亚东部是大分水岭,墨累河发源大分水岭西侧,中部是平原,地势最低处是艾尔湖,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⑵①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因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②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因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2、⑴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热带和南温带。

⑵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⑶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3、差异大的原因:①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低高原,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

②西部和内陆地区多为沙漠,气候炎热干燥,以粗放牧羊为主,羊只相对较少。

P78活动:1、澳大利亚主要的矿产有煤、铝土矿、铁矿、镍、锰矿等,澳大利亚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

2、①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的储量也很丰富。

【初中地理】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

【初中地理】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活动答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p3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

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看着在海边长途航行归来的船只,我们首先看到了船的桅杆,然后帆船变得越来越大,最后慢慢地看到船体,这表明海面是弯曲的。

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在月食期间,地球的阴影投射在月球表面,形成弧形阴影。

从月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判断地球是球形的。

(3)可以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例如:站在地球上,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你都永远无法到达地平线。

高空观测、航空摄影、全球导航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p4活动:略p6: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

(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纱表示南北方向,纬纱表示东西方向。

(4)主子午线是0度经度,这是标准经度。

东180°,西180°;赤道是一条0°的纬度线。

根据这一标准,北纬90度,南纬90度。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的边界。

由160°E和20°W组成的子午线圈是东西半球的边界。

-----------------------------------------------------------p8活动1.恰当。

活动2出了点问题。

由于不清楚116°是东经还是西经,40°是北纬还是南纬,可以找到四个地方:东经116°和南纬40°;东经116度,北纬40度;西经116度,南纬40度;西经116度,北纬4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P4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经过直接感性认知——实践证明——进一步确证的过程。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体现着学科探索的艰辛。

2.约相当于个足球场的总面积;约相当于100000个400米跑道的总长P61.(1)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4)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纬线可以有无数条。

2.赤道就是一条重要的纬线,它就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它与南北两极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就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也就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P81.(1)经线就是半圆状;(2)所有经线都相等;(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经线可以有无数条。

2.200W 与160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

图1、11所示东西半球就是按200W 与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P101.23度,东经103、0度)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今年以来最强及影响福建省最大的台风---“苏力”,其中心在北纬26、1度,东经119、9度,12级。

将于2013年7月12—13日向闽浙沿海靠近或登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P12-131.(略)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也就就是1天,因此人们的起居与作息时间以1天为单位。

3、因地球自转,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同一纬度上,不同的地点见到太阳的先后时间不同,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P151.(略)2、 (1)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的高,冬季比较低。

(2)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白天长,冬季白天短。

(3)夏季;在图1、20所示的B附近;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是冬季。

(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与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与秋季。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P18-191.(1)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淮坊的偏西方向。

(2)量得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约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两城市的实地距离大约408千米。

(3)省界、铁路、山峰、河流2、绘图略。

P221、(1)(2),应该选择北京市地图。

2、 (1)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知道去云南的交通线路。

(2)昆明城市图。

(3)云南省旅游图。

(4)景点导游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221.从C点爬到山顶A比较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能判断坡度的陡缓,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相对坡度比较缓,爬山容易。

2.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3.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越往内越大;山脊等高线向数值低处弯曲。

P28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1.图1、39“落基山脉”,地面起伏很大,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

图1、40“东非高原”,内部起伏较为与缓,外围较陡,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

图1、41“我国东北平原”,地面宽广平坦,海拔较低,在200米以下。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与大洋P351.例如:在地球仪上找到亚洲,亚洲西北与欧洲接壤,西南临非洲,南面就是大洋洲,东面就是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呀,南临印度洋。

2.赤道穿过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亚洲的南面就是大洋洲,欧洲的南面就是非洲,北美洲的南面就是南美洲;北极地区主要就是北冰洋,南极地区主要就是南极洲。

3.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顺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与大洋洲。

4.(略)第二节海陆的变迁P37图2、13: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就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就是地壳运动。

图2、14: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与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就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图2、15:说明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P40互相远离的非洲与南美洲两岸有相似的地层且轮廓互相吻合,并分布有相同的动物海牛与驼鸟,说明它们经历了相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相同的环境,在地质时期就是同一块大陆,说明大陆漂移说就是有科学依据的。

P431、(1)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区,不断扩张;(2)地中海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形成山脉。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多变的天气P471、①气候;②天气;③天气;④气候;2、A 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B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C 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D 天气与军事的关系P521.焚烧秸秆,不仅会造成大量植物养分丢失、土壤碱性增大,而且还会造成空气污染。

如果实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汽车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大;车速变慢,污染物排放量增多,造成空气污染。

应该提倡公交优先,限制私人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鼓励乘坐公交车。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542、(1)最热月7月,气温22°C;(2)最冷月1月,气温1、5°C;(3)20、5°C,即(22°C-1、5°C)(4)13°CP56-571.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2.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3.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602、(1)7、8、9月降水较多;(2)12、1、2月降水较少;(3)700毫米(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P61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就是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水量大约就是200毫米以下。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P63A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在5°C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在20°C左右;B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在-5°C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在25°C 以上。

由此可以比较A地与B地的气温差异:A地冬季气温温与,夏季凉爽;B地冬季气温低,夏季炎热。

A地降水比较均匀,全年各月降水在100毫米以下;B地降水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

总结气候特征:A地全年温与多雨;B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P651、2、1、⑴地形⑵纬度位置⑶海陆位置2、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就是纬度位置不同。

3、A 坡就是迎风坡,降水多;B 坡就是背风坡,降水少。

P681、 气候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气候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2、 旱灾就是一种自然灾害。

灾害就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否则只就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

在我国南方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旦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

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雨或无雨只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

3、只要合理即可,如:⑴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

⑵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

⑶保护森林,尤其就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P71-721.2、 (1)(3)说明从1830年到1930年这10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从1930年到1987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从1987年到2011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P731. A 地纬度较高,在北极圈上,气候终年严寒;B 地纬度较低,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气候湿热。

2. C 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峻,气候终年寒冷;D 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

3、P76 1、 种 2、南 3、 P79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P831.从西亚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瞧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

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瞧出,东南亚的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就是人与自然与谐共处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有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受到影响与破坏等。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P901.灯光最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地。

2.沿海比内陆发展水平高。

3.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地区及高原、山区交通不便,往往较落后。

温带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去人口、城市密集,经济较发达;二寒带、热带、高山及沙漠气候区,自然条件恶劣,往往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P91挪威(欧洲)、澳大利亚(大洋洲)、新西兰(大洋洲)、美国(北美洲)、日本(亚洲)等国家发展水平较高。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乍得、莫桑比克、尼日尔发展水平较低。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低)P93A环:发展中国家——b——产品的价格低——d——利润流失B环:发达国家——c——e——赚的钱多——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