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
父爱之舟教案5篇
![父爱之舟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1529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b.png)
父爱之舟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父爱之舟教案5篇在写好教案之后对于教师支配课堂的时间会更加合理,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父爱之舟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dba05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e.png)
【第7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考试能力的自信和自豪。
作者将考试视为自己的“法宝”,意味着他认为通过考试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从未落过榜,进一步强调了他 在考试方面的出色表现。这种自信和自豪可能源于他过去在考试中取得的好成绩,以及他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 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 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 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这句话中,“我 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说明作者和父亲曾经有过住旅店的经历,但是并不愉快,因此他们选择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计_7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场景。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场景。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具体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教学方法和学生水平的不 同而有所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建议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它无声无息,却又深沉有力,这种爱就是父爱。父爱如山,为我们遮风 挡雨;父爱如舟,载着我们驶向成长的彼岸。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了一份深厚的父爱。
第19课《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9课《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fb1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1.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父爱之舟》中所表达的父爱概念。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情感,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看父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表达父爱的手法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例句讲解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父爱的美好,分析如何在生活中传递和感受父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父爱之舟》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父爱的表达。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小舟这一载体,表达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作者使用的形容词、动词等,如“深沉的”、“背负着”等,从而深入感受父爱的伟大。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父爱之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父爱的温暖和力量?”(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父爱的深刻内涵。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在写作练习中尝试运用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我认为,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加细化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整理)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44445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2.png)
19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4板书提前写。
一、聊天导入,引入课题:1.猜字说词语出示“舟”的象形字,聊聊有关的四字词语。
2.诗词中的舟读一读提到舟的古诗词,说说舟的独特意象。
3、画中的舟。
舟不止在诗中,还在画中。
引出课题。
二、了解作者,设问激趣。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配乐欣赏吴冠中的画。
2、(出示“画不出”段落)请一位同学读出来。
为什么他说画不出呢?他画不出的到底是什么?三、梳理场景,感受父爱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梳理主要场景,点出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
2、我们一起来聚焦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庙会场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
谁来读一读描写庙会场面的句子。
(点出:想象画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庙会,你会想到哪个词?热闹、盛大。
还有一处不那么“热闹”的场面,你找到了么?创设情境读一读难怪作者会这样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三、学以致用,感受父爱。
1、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拿出学习单,选择让你印象深刻的1-2个场景,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父亲的哪些举动打动了你。
2、写完之后,小组交流一下。
(回环:画不出)预设(凑钱交学费)(出示)这个场景里,作者两度心酸,第一次是——握着手里这钱,作者一定浮想联翩,他会想到什么?所以他哭了。
(出示)。
这些滋味混在一起,就是心酸吧。
让我们一起来读。
3、永难磨灭的仅仅是这背影么?这入梦的一幕幕场景,都深深镌刻在了作者的记忆深处,随着岁月更迭,流淌成了一首诗。
4、再次回环,感受情感。
这一幕幕场景,这一个个细节,在作者的心中永难磨灭,就是——父爱(板书)。
我们再一次读出的心声:(出示)5、思考题目,升华主题:关于船的描写,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
与我而言,这条小船难道仅仅是指姑爹的那条小船么?不是的。
它还承载了什么?是的,就是父爱,这满载父爱的小舟,指引我成长的方向,赋予我前行的勇气,给予我奋斗的力量,让我永难磨灭。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0f7a2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1.png)
【导语】《⽗爱之⾈》是吴冠中先⽣的⼀篇回忆性散⽂,作者的⽗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亲送我上学、考学等⽣活琐事,表达出对⽗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9课《⽗爱之⾈》课⽂原⽂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的时候,我总跟在⽗亲⾝后,卖了茧⼦,⽗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见到了姑爹那只⼩渔船。
⽗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姑爹那只⼩渔船。
他同姑爹⼀起摇船送我。
带了⽶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次,⽗亲同我住了⼀间的⼩客栈,半夜我被臭⾍咬醒,⾝上都是被咬的⼤红疙瘩。
⽗亲⼼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和我⾝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亲动⼼了,但我年纪虽⼩却早已深深体会到⽗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是⼀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
恍恍惚惚我⼜置⾝于两年⼀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的节⽇的确是⽆⽐的快乐,我⾼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边⾛边唱。
看踩⾼跷⾛路,看虾兵、蚌精、⽜头、马⾯……⼈⼭⼈海,卖⼩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鸡鸭鱼⾁都有。
我和⽗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叫⽗亲买。
⽗亲从家⾥带了粽⼦,找个偏僻的地⽅⽗⼦俩坐下吃凉粽⼦。
吃完粽⼦,⽗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摊上吃了碗热⾖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的也不少,彩⾊的纸风车、布⽼虎、泥⼈、⽵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但⽗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思,回家后他⽤⼏⽚玻璃和彩⾊纸屑等糊了⼀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4c18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父母之爱。
教学重难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以象破题,整体回顾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舟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柳宗元的笔下,舟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李清照的心里,舟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那么,在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世界里,舟又代表着什么呢?_二、对题设问,觅舟悟舟1.找出有关“舟”的场景。
默读课文,将你认为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圈出让你体会到父爱的词语,并在一旁批注感受。
2.从“舟”中寻爱。
解读句子,说出爱藏在何处?(1)“有一次……父亲心疼极了……换房子。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问:为什么这段话最能体现父爱?这段话汇总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父爱?透过父亲的心疼,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补充句子:父亲心疼极了,他想(),他说()。
教师总结:透过父亲的心疼,能读出这么多画面。
让我们带着这份心疼,将这些画面读出来,让大家听见爱。
(2)“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
”教师提问:哪个词语最能透露爱的信息?根据画面,再次展开联想,将画面写出来,句式如“他放下船橹,立刻……;他补完棉被,立刻……;他……,立刻……”。
_三、造境润心,燃情读写1.思考:为什么本文要起“父爱之舟”这样一个题目?(舟是茫茫水上的安全岛,父亲是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因此,舟有“安全、寄托”的意思。
)2.出示描写父爱的诗歌,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父爱。
3.教师总结:其实,父亲就是伴“我”成长的生命之舟。
有父爱相伴,吴冠中成了著名画家,成了父亲最想成为的样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ab4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b.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父爱之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厚。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家庭与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父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内容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对父爱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父爱之舟》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巩固学生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第一节:导入1.利用生动的图片或情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父爱。
2.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父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节:课文学习1.教师朗读散文《父爱之舟》,引导学生跟读和感悟散文内容。
2.分段理解散文并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
3.分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重点词汇与短语1.教师对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和短语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节:语音语调训练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散文,重点训练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
2.进行角色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五节:情感认识与反思1.引导学生以散文内容为基础,进行自我反思和家庭感悟。
2.小组讨论分享感悟与思考,促进情感交流与拓展。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感知。
课堂设计注重多元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有师生互动的讲解,也有学生合作的小组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授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2e4d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8.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关爱儿子的故事。
通过描绘父亲为儿子搭建船只,并在儿子面临困境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情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爱、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亲情的课文,对父爱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深入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但在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相关图片: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父爱之舟》。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舟吗?在这里,舟有什么特殊含义?”2.呈现(5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父爱之舟课程设计
![父爱之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a25e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8.png)
父爱之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父爱之舟》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主旨,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3. 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情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温暖,学会珍惜亲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3.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与同学友好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阅读课,旨在通过阅读《父爱之舟》一文,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父爱有一定了解,但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父爱之舟》为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父爱的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解读文章主旨。
c.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d.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如何表达父爱。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分享自己对父爱的感悟。
4. 写作实践:a.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手法,进行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06d9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4.png)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主题。
3.能够理解并准确识记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词汇和成语。
4.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父爱之舟》教材原文学习与理解。
2.文学作品中重点词汇与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3.人物性格、情感及主题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学作品《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教具引入《父爱之舟》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于“父爱”、“舟”等词汇的理解和联想。
2.学习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父爱之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词语表达与运用(20分钟)•教师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演练。
•学生课堂练习,运用所学词语写句子或小段落。
4.深度分析(2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父爱之舟》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深度思考,尝试解读作者的用心。
5.课堂练习(10分钟)•点名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或做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6.课堂总结及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对于《父爱之舟》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思考和感悟。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词汇和成语的运用。
六、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对于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
以上就是本节课《父爱之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领学生领略父爱的伟大与舟之慈祥,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f0fa4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e.png)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读写“茧、栈、冤、枉、惚”等14个生字,会认“枇杷、朦胧、意境、客栈、恍惚”等词语。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 让学生学会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情感,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默读、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场景描写蕴含的情感。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父亲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感受父爱的深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文中父子之间浓厚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并珍惜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场景描写,如送“我”上学、带“我”报考等,感受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如对父亲动作、语言的描写。
(二)教学难点1. 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明白小舟在文中作为情感线索和父爱的象征意义。
2. 体会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父爱主题的图片、视频)、相关的预习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5分钟)1. 播放一段有关父爱的视频(如父亲雨中送伞、背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定也为你们做过很多让你们感动的事情吧,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呢?”2. 在学生分享后,引出课题《父爱之舟》,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父爱和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父爱之舟’作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10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
![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39867e0b4e767f5acfced8.png)
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并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6.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艘小船,承载着你所有的梦想,包揽了你所有的疲惫与希望。
让我们搭乘“父爱之舟”,去看看沿途的美景,去探寻父爱的伟大!一起学课文《父爱之舟》,深深感受那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父爱之舟二、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课文链接(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2)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3.读准字音4.朗读词语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精致5.多音字6.词语释义(二)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61874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5.png)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会写“糕、糕、皱”等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感受父亲的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写人文本,通过回忆父亲带着“我”到庙会上卖豆腐脑、给“我”买兔子、带“我”到私塾读书等几件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厚爱意,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 难点: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父亲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你们在这一天是怎么表达对父亲的敬爱的呢?b. 引导学生说出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 初步感知a.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
b. 检查读书情况:教师随机抽学生读生字、新词。
c. 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封建、庙会、茶馆、字据”等词语。
3. 深入学习a. 学生之间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b.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 父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2. 为什么说父亲的爱是一叶扁舟?4. 感悟拓展a. 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b. 学生交流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父爱之舟爱子情深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2. 回家后,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了父亲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ece36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8.png)
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研判教材(本课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父爱之舟》是部编版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作者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
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学生通过《慈母情深》的学习,已经明白可以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感情,本文学习时继续尝试运用方法体会情感,学习以小见大的习作方法。
预学指导单一、资料搜集搜集作者吴冠中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主要作品等资料,了解作者。
二、默读标注标注自然段,读课文3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用笔圈出含生字条中生字的词语。
三、扫清字词障碍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词,对难写的字、易错的字多读多写几遍。
2.查阅字词典,了解难懂词语意思。
四、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以什么形式展开叙述的?2.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给每个场景取个小标题。
五、质疑思考通过朗读,我仍不明白的问题是:1.2.预学检测单一、我会读词语茧子客栈冤枉恍恍惚惚高跷偏僻启迪陪嫁缴费落榜嘲笑枕边兼容小老师组织读词语,理解词义。
二、我会读还会写蚕考疼席糖屑启迪钉陪毕煮枕小老师组织:1.读生字、组词语2.精准释难:疼钉煮陪三、我提出的问题是:1. ?2. ?课堂练习单任务一把握主要内容学习建议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我”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给每个场景取个小标题,批注在书上。
2.小组内交流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3.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学习提示:课文写了“我”梦中的()个场景,分别是(),其中,()这个场景我最感动,因为()。
课文以()形式呈现往事,以()开头,以()结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8b3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
案
教案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材《父爱之舟》。
2. 教师准备投影设备。
教案二:导入新课
1. 教师用投影设备将《父爱之舟》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
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与标题《父爱之舟》相关的内容。
3. 引导学生了解“舟”的意义和相关知识(e.g., 船是人类在水上行走的工具)。
教案三:课堂教学
1. 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父爱之舟》的课文内容,并注意把握词语和句式的读音和语调。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了解小女孩的父亲是如何搭建一座“桥”来帮助她上学的。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父爱与孝心的
主题。
4. 引导学生探讨父爱的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故事。
5. 教师提出“舟”和“桥”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父爱是如何帮助和
支持他们的。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案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醒学生记得写上学习笔记,以便复习和温习。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教案五:课后作业
1. 学生根据《父爱之舟》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
2. 学生复习课文,并做相关的练习题。
教案六: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1. 舟
2. 桥
3. 父爱。
部编版《19.父爱之舟》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19.父爱之舟》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883931ddccda38376baff9.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设计理念】:阅读理解。
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
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
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
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
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教学目标】: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
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知道的?二、检查预习,了解顺序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前我们进行了整读和预习,生字和生词的学习中同学们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易错字,理解词语。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83ee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2.png)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父亲默默无闻的爱,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感人,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父爱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父母的感情深浅不一,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之舟的含义,学会珍惜父母的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感悟父爱之舟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3.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父爱之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感受父爱的伟大。
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96dab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8.png)
此外,今天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在讨论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分享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让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父爱之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讨论和分享,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父爱的描绘,感受父爱的伟大和细腻。
-课文语言表达技巧: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家庭亲情主题的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家人、感恩父母的价值观。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通过作者与父亲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无私。这种情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我们的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父爱在作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给予作者力量和支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父爱之舟》课文所传达的父爱的深沉与细腻,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语言表达技巧来展现这种情感。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在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恩父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阅读课文,理解《父爱之舟》的故事情节,感受父爱的伟大。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舟”、“依偎”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b4dedf01dc281e53af0ca.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并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6.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艘小船,承载着你所有的梦想,包揽了你所有的疲惫与希望。
让我们搭乘“父爱之舟”,去看看沿途的美景,去探寻父爱的伟大!一起学课文《父爱之舟》,深深感受那博大的父爱!板书课题:父爱之舟二、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走进作者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2.课文链接(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2)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3.读准字音4.朗读词语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精致5.多音字6.词语释义(二)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蚕、考、疼、席、糖、屑、启、迪、钉、陪、毕、暑、煮、枕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三)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以梦境回忆的方式追叙在艰难求学的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时间顺序倒叙3.课文从哪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①父亲给“我”买枇杷;②心疼“我”被臭虫咬了;③带“我”逛庙会,给“我”买热豆腐脑吃;④给“我”制作万花筒;⑤大雨大雪天,背“我”去上学;⑥摇船送“我”去无锡报考、上学……这些场景都表达了浓浓父爱,叫人感动。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以小渔船为线索,写父亲与“我”夜宿旅店、送“我”上学、带“我”逛庙会、带“我”报考学校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字、词。
六、板书设计父爱之舟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课文,走进父爱之舟,感受浓浓的父爱,学习课文《父爱之舟》。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学习第1自然段1.文章以梦境开始,有什么好处?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便于组织情节,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同时又运用倒叙的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学习第2~9自然段1.画面一:父亲添桑叶,买枇杷。
圈画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的特点的词句,初步体会父亲的特点及“我”的家庭特点。
(1)从“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父亲是一个辛劳的人。
(2)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父亲对“我”的疼爱。
(3)从“总”这个字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之深。
“我”的家境是一个勤劳但生活充满艰辛的家庭。
2.场景二:父亲送“我”上学,心疼“我”被虫咬,要换房间。
(1)画出表现父亲生活节俭的词句。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这些词语体现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
(2)一向生活节俭的父亲为什么动心要换价格更贵的房间?当“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疙瘩时,一向节俭的父亲的做法是心疼“我”,愿意花更多的钱换较好的房间。
父亲的做法体现了浓浓的爱子之情。
(3)父亲要换房间的想法被“我”拒绝了,假如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也会不换房间,“我”能体谅父亲的不易。
(4)从父子俩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浓浓的父爱3.场景三:父亲带“我”逛庙会,买豆腐脑,做万花筒。
(1)“我和父亲都饿了,也不忍心叫父亲买”和“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这两句话体现了什么?体现了“我”懂事、体贴父母的性格特征,知道家里穷,没有钱买。
而“父亲就是不吃”则照应了上文中“父亲节省到了极点”,体现了父亲的节约与对“我”的疼爱。
(2)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这句话表现怎样的父爱?即使生活再苦,父亲也不愿苦着孩子,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这也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3)写父亲糊万花筒有何用意?这件东西曾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4.场景四:父亲雨天背“我”上学。
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
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有“背着、扎紧、穿、撩起、扎”。
作者运用动词刻画父亲负重跋涉、艰难前行的情态,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同时也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场景五:父亲为“我”凑学费,铺床铺。
(1)为了凑够钱供“我”上学,父亲是怎么做的?父亲为了给“我”凑齐学费,粜稻、卖猪,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我”身上。
(2)“我”偷偷哭了的原因是什么?“我”当寄宿生以后,上学需要的费用更高了,这使原本贫寒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我”因心酸而哭泣。
(3)如何理解“我”这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以往大不一样?这“哭”里面包含着复杂的滋味,既为家里的窘况而哭,也为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而哭,也为父母的艰辛而哭,也为自己第一次远离父母而哭。
6.场景六:父亲送“我”报考师范学校。
(1)概括“我”的求学经历。
“我”的求学过程历经了初小—鹅山高小—无锡师范。
(2)“我”为什么未能领略途中的诗画意境?这是因为家里为了“我”上学几乎倾其所有,“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这次去报考师范学校,如果考取就能实现父亲要“我”当一个教员的愿望,反之,则愧对了父亲的殷切希望以及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所以“我”没有心情去领略路途上的诗画意境。
小结:孩子是父母殷切的希望,他们为了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孩子,我们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积极努力地学习,用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7.场景七: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每当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的时候,我们总能联想到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天,相似的情景将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我”考取了无锡师范以后,父亲再次摇着小船送“我”去学校。
在途中,“我”看到了父亲亲手为“我”缝补棉被,这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以至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这一段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好停顿和重音。
(三)学习10自然段说说这样结尾的有什么好处?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有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的意图。
(四)疑难解答1.回顾前文,说一说作者在文中几次写到姑爹的小渔船。
文中一共四次写到姑爹的小渔船。
2.作者为什么要一次次地写摇船、船上做饭?这只破旧的小渔船承载着一位朴实的父亲对孩子深切的期望和浓厚的爱,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了一个个人生的驿站。
作者对这些场景一次次的描绘一步步地紧扣了文题,进而深化了中心。
3.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好在哪里?①朴素的文字中蕴含真情。
父亲“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表现出细腻、深沉的父爱,自然流露出“我”内心的感动。
②虚实结合。
父亲的背影让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一虚一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父爱的深刻印象。
③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抒情穿插在叙述中,强调了父爱的分量,突出了内心的感动。
4.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1)“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形象富有新意。
(2)“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用这只小渔船送“我”上学、考学,这只小渔船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3)“父爱之舟”把父爱与小渔船联系起来,揭示全文的主旨,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过程中的承载作用。
(4)“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正是这如舟的父爱载着“我”渡过生活的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
5.概括课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我”与父亲之间的一些小事,通过刻画父亲的极度节俭和对我的爱,以姑爹的小渔船为线索,以“父爱”为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深地感谢与怀念。
6.写作特点。
(1)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实则结构严谨。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以梦境引入,结尾以梦醒结束。
首尾呼应,结构清晰,强化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
(2)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3)在写作手法上,文章采用了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上学、送“我”报考学校这一重点,中间穿插其他一些生活场景的描写,又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再加上对人物的精彩描写,都烘托出父爱的珍贵难忘。
(五)拓展延伸搜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警句。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达芬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作者借梦境来回忆往事,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我”报考学校与上学这一求学主题,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写出了浓浓的父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