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力B. 加速度C. 速度D. 质量答案:D2. 一个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为:由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 正数B. 零C. 负数答案:B3.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不能确定答案:C4. 物体质量为200 kg,受到的作用力为50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A. 0.25 m/s²B. 0.4 m/s²C. 2.5 m/s²D. 4 m/s²答案:B5. 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行驶了10秒钟后,至停下来。
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m/s²B. -2 m/s²C. 0.5 m/s²D. -0.5 m/s²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了15秒,求汽车行驶的位移。
答案:450 m2. 一个球在10秒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求球的速度。
答案:20 m/s3. 在力的作用下,质量为0.5 kg的物体获得加速度为4 m/s²的匀加速度运动,求物体所受的力。
答案:2 N4.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00 kg,受到的作用力为80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2 m/s²5.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了30秒后,增加速度为2m/s²,求汽车行驶的位移。
答案:780 m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变化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加速度?答案: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即 a = (v - u) / t,其中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末速度,u 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间隔。
初三上册物理第一单元试题带答案
初三上册物理第一单元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准确)1.学校里的工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2.下列仪器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了杠杆原理的一组是()①量筒②剪刀③烧杯④试管夹⑤托盘天平⑥弹簧测力计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⑥3.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4.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个重要的装置是()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D.省力杠杆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重力大小和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20N 0.4m/s B.20N 0.1m/sC.5N 0.4m/s D.5N 0.1m/s6.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准确的是()A.F甲>F乙 B. F乙=F丙 C.F丙<F丁 D.一样大7.在校运会中,小翔参加了铅球比赛。
如果他用200N的力,将重50N 的铅球投到了10m远处。
则下列关于他投球时做功情况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 )A.做功2000J B.做功500J C.没有做功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8.一个70kg成人以正常的速度骑30kg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则人骑车行驶时功率最接近于()A.1瓦 B.10瓦 C.100瓦D.1000瓦9.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点转动,力F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在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到位置B的过程中,力F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10.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定滑轮不但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滑轮组不但省力而且省功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11.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力将铅球掷出 B.将书包背上楼C.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D.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12.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我们用钓鱼竿钓鱼时,钓鱼竿是一种_________的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14.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40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拉力为______N.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N,这时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 ___.15.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1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
九年级上册物理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答案九年级上册物理答案第一章活动与力1. 什么是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2. 什么是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重量。
3. 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向下的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4.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5. 什么是弹力?弹力是物体被拉伸或压缩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6. 什么是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第二章动力学1. 什么是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表示。
2. 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当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改变时,物体就会产生加速度。
3.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即位移相等,则称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 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相等,即位移不等,则称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5.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6. 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由于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1. 什么是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 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或物体系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什么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在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发生形变,碰撞后能恢复原状并保持动量守恒。
4. 什么是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是指在碰撞过程中,两个物体发生形变,碰撞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动能损失。
5. 什么是爬行摩擦力?爬行摩擦力是物体与地面接触时,在相对运动方向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四川泸州中考)5月初,小明家中的电能表示数为,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6月初的示数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功率的仪表B.小明家5月初至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1 200 kWhC.小明家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总功率不得超过4.4 kWD.若电能表转盘在10 min内转过300转,则用电器的总功率为1 kW2.如图2所示是两定值电阻的U-I图像,由图像中信息可知()A.若将两电阻串联在某电源两端,则两端的电压大B.若将两电阻串联在某电源两端,则的实际功率大C.若将两电阻并联在某电源两端,则通过的电流大D.若将两电阻并联在某电源两端,则的实际功率小3. (山西中考)“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B.发现有人触电,直接用手把他拉开C.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D.家庭电路中,开关连接火线或零线都可以4.家用漏电保护器是在用电器发生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实施保护的设备,家庭电路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保护器中有一特殊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漏电保护器中还有试验电路,由一只开关S与电阻组成,闭合开关S就能模拟漏电情形,图3中试验电路的连接符合要求的是()5.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B.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电阻小于乙灯电阻C.两灯串联在220 V的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D.将乙灯接入110 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 W6.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的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 )A.大于4 WB.等于4 WC.小于4 WD.无法确定7. (广东深圳中考)某家庭电路的部分情况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户线分为火线和地线B.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C.空气开关有保险丝的功能D.电能表与空气开关是并联的8.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C.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D.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很多9.电阻和串联在电源两端时,功率之比,若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其功率之比为()A.3∶5B.5∶3C.9∶25D.25∶910.关于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B.根据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少C.根据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D.根据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11.图7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12.把标有“12 V 36 W”的灯泡和“8 V 16 W”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的两端,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灯泡没有达到额定功率,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该电源的电压为24 VB.电路中的电流为2 AC.两灯泡的总功率为16 WD.灯的实际电压大于灯的实际电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哈尔滨中考)图8甲是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关系的图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电流是电荷在 \_\_\_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多少。
\_\_\_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多少。
A. 面积
B. 时间
C. 导线
D. 温度
2. 电流的方向指的是正电荷 \_\_\_ 的方向。
\_\_\_ 的方向。
A. 运动
B. 静止
C. 加速
D. 减速
二、填空题
1. 电阻的单位是 \_\_\_ 。
\_\_\_ 。
2. 欧姆定律是电流和 \_\_\_ 之间的关系。
\_\_\_ 之间的关系。
三、判断题
1. 高阻值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所以电流会增大。
(True/False)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只能有一个支路。
(True/False)
四、简答题
1. 解释什么是电流强度。
2. 为什么要用导线连接电器和电源?
五、解答题
1. 请说明并列出三种改变电流强度的方法。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二、填空题
1. 欧姆(Ω)
2. 电压
三、判断题
1. False
2. False
四、简答题
1. 电流强度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量。
2. 导线连接电器和电源可以通过导电的能力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电器并供给其工作。
五、解答题
1. 改变电流强度的方法包括:
- 增大电压
- 改变电阻值
- 改变导体截面积或长度。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个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A. 万有引力定律B. 麦克斯韦方程组C. 狄拉克方程D. 欧姆定律答案:D2.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负数B. 初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正数C. 初速度不为0,加速度为负数D. 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正数答案:D3. 下列哪一个是动能的定义?A. 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B. 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C. 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位移的乘积D. 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力的乘积答案:B二、填空题1. 根据质能方程E=mc^2,当物体质量m为1kg、光速c为3×10^8 m/s时,能量E为________。
答案:9×10^16 J2. 动量的单位是________。
答案:kg·m/s三、简答题1. 什么是简谐振动?举例说明。
答案: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反向力作用下,以固定频率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现象。
例如,钟摆的摆动。
2. 请解释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答案:当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动能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发生位移时,会具有势能。
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四、计算题1.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运动,求它的动能。
答案:250 J2.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10m的高度自由落体,求它落地时的动能。
答案:200 J五、解答题1. 请说明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并举例说明。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作惯性定律,它表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把书放在桌面上时,它会一直保持静止,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 简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提供一个例子。
答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的机械系统内,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人蹦床上弹起并回落到原来的高度时,其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九上第一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容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了热C. 0℃的冰块,内能可能为零D. 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内能减小2.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则剩下的酒精()A. 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C.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D.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 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 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5.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 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 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6.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使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A. 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B. 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C. 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确定7.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汽车的动力是由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提供的C. 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8.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甲的温度升高了50℃,乙的温度升高了40℃,那么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A. 1:1B. 1:2C. 5:8D. 8:59.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 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 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C. 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10.由比热容的公式c=Q,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m(t−t0)A.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成反比B.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热量成正比C.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跟热量、质量、温度的变化等因素都无关1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C.初春的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冻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考点】GE: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与水的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理解并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多,可以通过Q=cm△t帮助记忆。
2.(3分)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考点】G4:内能的概念.【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起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物体内分子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不对,因为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不对,因为内能还跟物体内部所含分子的多少有关。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正确。
九上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空气B. 铁C. 水D. 木头答案:B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 km/sB. 1,000 km/sC. 299,792 km/sD. 3,000 km/s答案:C3.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子反射答案:C4. 以下哪种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的?A. 重力B. 弹力C. 摩擦力D. 磁力答案:C5.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A. 铁B. 铜C. 橡胶D. 盐水答案:C6. 电流的单位是?A. 瓦特B. 伏特C. 安培D. 焦耳答案:C7. 以下哪种现象是电磁感应?A. 磁铁吸引铁钉B. 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C.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流D. 电池供电答案:C8. 以下哪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A. 电动机B. 发电机C. 变压器D. 蓄电池答案:B9. 以下哪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A. 电灯发光B. 电炉加热C. 电扇转动D. 电铃发声答案:B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玻璃B. 陶瓷C. 塑料D. 铝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________ km/s。
答案:299,7922.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 ________。
答案:质量3.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 ________。
答案:方向改变4. 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
答案:焦耳热5. 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的 ________。
答案:电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题九年级物理答案第一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1.A 2.B 3.A 4.D5.C 6.A7.D8.D9.A10.D 11.C12.B 13. 内 机械 14. 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C ︒时,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不变; 不变15.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加快 16. 引 具有 热传递 17. 54.210J ⨯ 气压18. 热传递 不变 质量 液化 降低19. 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小于 有间隙 引力20. 甲乙 温度上升示数 甲丙 加热时间 54.210⨯ 32.110⨯21.4.6×102 J/(kg•℃);钢铁解:金属的质量m=100g=0.1kg ,则由Q 吸=cm (t 0-t )可得,该金属的比热容: c=Q 放/m℃t=2.3×103J/0.1kg×(74℃−24℃)=0.46×103 J/(kg•℃)=4.6×102 J/(kg•℃), 查表知道该金属可能是钢铁.22.(1)1.47×105J ;(2)25%;(3)1.2×107J/kg解:(1)燃气热水器10s 内放出水的体积V =100mL/s×10s=1000mL=1L=1×10﹣3m 3 由m Vρ=知道,燃气热水器10s 内放出水的质量 m =ρV =1×103kg/m 3×1×10﹣3m 3=1kg10s 内放出的水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m (t ﹣t 0)=4.2×103J/(kg•℃)×1kg×(50℃﹣15℃)=1.47×105J(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Vq 天然气=0.014m 3×4.2×107J/m 3=5.88×105J该过程中热水器加热水的效率551.4710J 100%100%25%5.8810JQ Q η⨯=⨯=⨯=⨯吸放 (3)由题意可知,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干木柴=Q 放=5.88×105J则干木柴的热值575.8810J =1.210J/kg 0.049kgQ q m ⨯==⨯干木柴答:(1)10s 内放出的水吸收的热量为1.47×105J ;(2)该过程中热水器加热水的效率为25%;(3)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 。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一、1.【答案】D2.【答案】C3.【答案】D【解析】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得相同,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 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故B 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 错误;因为N O 气体的密度大于2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 正确。
4.【答案】B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D9.【答案】C【解析】“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A二、13.【答案】无规则运动漫反射运动状态14.【答案】不会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5.【答案】扩散低压16.【答案】比热容热传递扩散17.【答案】无规则运动热传递费力18.【答案】热传递蒸发比热容大给灯盏加盖【解析】为了省油,应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思考,设法减慢蒸发速度。
19.【答案】3.36105 0.084三、20.【答案】(1)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控制变量法(3)不能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会引起水的对流,无法说明水的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的(4)①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②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红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两杯液体颜色变化的快慢【解析】(1)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而水温不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会使底部的水被加热后向上运动,形成对流,使冷水杯中的水加快变色,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的。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全套专训1: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1.实验设计有两种方案:一是让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变化的大小来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另一种方法是让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物质吸热的能力。
2.实验方法: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体现了转换法...;而控制质量、加热器等其他条件相同,只改变物质的种类进行研究,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方法的运用1.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第1题图)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实验过程的设计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的评估(第3题图)3.(中考·苏州)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水中放糖后变甜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C.鸭蛋腌制后变咸D.食品垃圾腐烂后臭气熏天2.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4.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5.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A.铁锤敲打铁钉,铁钉变热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变凉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变热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6.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炒鸡蛋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C.蒸饺子时,刚出锅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8.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10.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11.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12.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二.填空题13.冰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这是因为热水比冷水的温度高,扩散。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1.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2.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测温枪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喷洒消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3.塑料泡沫具有质轻、隔热、吸音、耐腐蚀等特点。
用塑料泡沫箱可长时间保存冰冻的食品,这利用了该材料的什么性质()A.密度小B.导热性差C.导电性差D.隔音性好4.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5.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A.砂石的温度高B.水的温度高C.砂石的温度升高得多D.水的温度升高得多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B.端午节粽子飘香C.平整的两块铅挤压后会粘在一起D.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也为零D.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8.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9.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10.把质量相等的两块铁,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取出后迅速地放入相同的装有初温相等、质量也相等的酒精和水中,待热平衡后(不计热量损失),关于温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酒精的温度高B.放水的温度高C.两杯内液体温度一样高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1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装有常温下水温20℃的水,乙杯装有水温80℃的热水。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C.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2.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20 ℃的冰块没有内能3.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阳光晒热棉被B.锯木头时锯条变热C.用热水袋取暖D.冷气使房间温度降低4.【新题】第七届山东省花博会于2020年9月29日在青州盛大开幕!步入展厅,花开烂漫,满厅清香。
“满厅清香”体现的物理知识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C.分子间存在力的作用D.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5.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图中的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6.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8.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扩散现象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9.科技人员研发了采用氢能源系统的“未来汽车”,此氢能源汽车充氢气3分钟可续航650千米,它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低的沸点C.较高的热值D.较大的比热容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大的物体B.0 ℃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11.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端来一盘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变剧烈③两玻璃使劲挤压后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④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12.【新题】如图装置,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t1时间,甲吸收热量多B.甲的比热容大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比乙多二、填空题(19、20题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3.如图所示是一款3D打印笔。
2022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1.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1 g水含有3.35×1022个分子,1 g蔗糖含有1.8×1021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组成的。
春季人们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1×10-6~5×10-6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将一铜块挫成的极细的铜粉就是铜分子C.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D.扫地时扬起的灰尘就是一个个分子知识点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如图1所示,将图甲中两集气瓶间的玻璃板抽去,会发现两瓶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图乙中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线在30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图丙中,五年后,将紧压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切开,发现它们彼此渗入对方。
不同物质在互相时,彼此进入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还可以说明分子间有。
实验表明,体、体、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图14.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5.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图2知识点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6.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靠近后成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力;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力。
7.如图3所示,把一段粗熔丝用刀斜切成两段,使两段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一个较轻的物体,两段熔丝(选填“会”或“不会”)被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38.如图4所示,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
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上册第一单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D 6.B 7.C 8.B 9.A 10. D 二、填空题
11.刻度尺、分度值
12.地面、列车
13.甲车、甲车
14.1,1,4
15.(1)m (2)dm (3)mm cm (4)cm
16.330
17.客机、燕子、短跑运动员
三、实验题
18.1.73毫米
19.尺子没有放正,刻度没有贴近,没有对齐零刻线
四、计算题
20.2m/s
21.0.6m/s
22. (1)15米/秒 54千米/小时
(2)45小时
勇登高峰:
能
初三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D 6.B 7.A 8.C 9.A 10. C 二、填空题
11.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
12.振动、空气
13.振动、传播声音
14.204米
15.骨传导、固体
16.大、高
17.振动、空气
三、实验题
18.会听到两次响声,因为声音在空气和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而且相差较大,敲击钢管的声音由空气和钢管传播到人耳朵时有时间差,所以听到两次响声。
19.粗细、长短、略
四、计算题
20. 1500m
21. 680m
22.(1) 850m
(2) 875m
勇登高峰
2805m
初三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B 7.A 8.B 9. B 10. A.
二、填空题
11.同一均匀介质中3×108慢
12.小于靠近
13.在同一平面内分居法线等于
14.漫反射遵循
15. 15(75)
16.高折射
17.不均匀弯曲
18.30米
19.反射折射
20.平面镜漫反射
三、实验题
21略22略
23.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四、计算题
24.1.5×1011米
25. 10m 4m
26.22.5度
勇登高峰:略
初三物理上册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D
6、D
7、B
8、D
9、C 10、D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12、焦点处二倍焦距处
13、乙凹透
14、后缩
15、凸透虚
16、b e f 面镜 a c d 凸透镜
17、镜片的厚度不同,中央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也可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或成像情况等) -200度的镜片 2m-1 0.5m
三、作图与实验
18、(1)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上(2)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或者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太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3)西(4)能
19、看书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眼球前后的距离变长,以使近处的字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但长时间看书,睫状肌过于疲劳,调节功能降低,看远处
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变薄,眼球前后的距离不能缩短,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形成近视眼。
20、略 21、略
勇登高峰
22、提示:可以假设在入射光线上有一发光点,从该点任取两条特殊光线,作出它的像点,此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一定经过该点。
23、提示:可用两种方法:(1)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置方法是,使两凸透镜焦点重合,两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的焦距之和;
(2)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凹透镜的焦距。
放置方法是,使两透镜焦点重合,两透镜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的焦距之差。
初三物理上册第五单元(A)
一、选择题
1、B
2、C
3、D
4、D
5、D
6、C
7、A
8、A
9、A 10、D
二、填空题
11、(1)kg (2)g (3) mg
12、1.0×103 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kg
13、1.2
14、方法一:用手掂一掂,较重的是铁;方法二:用手弯折,感觉较硬的是铁;方法三:可测它们的密度;方法四:用磁铁靠近,被吸引的是铁。
15、铝块 79:27 79:27
16、250
17、1000 1.1
18、0.8
19、2.5
20、因为4℃水的密度最大,较深河底的水保持4℃的水温,鱼仍可存活
三、实验题
21、(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2) 57.4
22、(1)测量误差较大,因为将牛奶倒入量筒中,在杯壁上沾有牛奶,使测得的
牛奶体积偏小;(2)可先做上述实验中的B、C两个步骤,然后把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再称出剩余的牛奶和杯子的总质量m
1
,求出量筒中牛
奶的质量为m
2- m
1
,则牛奶的密度为ρ=( m
2
- m
1
)/v
四、计算题
23、 45t 10趟
24、(1)计算出球的密度为3.95×103 kg/ m3<7.9×103 kg/ m3
所以是空心的(2)水
勇登高峰:25、30块
初三物理上册第五单元(B)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B
7、D
8、A
9、C
二、填空题
10、4.6
11、7.8×1037.8×103
12、(1)空瓶(2)水;瓶和水
13、70; 20; 1000
14、右; 3.2
15、轻便、保温、防挤压、成本低等;
白色污染、机械强度不够等
16、水;酒精;盐水
三、实验题
17、(1)用手拿砝码;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反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上
(2)8
(3)8.2×103
18、(1)丙、乙、甲
(2)石块的质量是52g
(3)20; 2.6×103
19、(1)b.141; c.65; d.1.2
(2)往量筒里倒水时,烧杯内壁还残留一定量的水,测得的盐水体积V 偏小,而质量m 是准确的,所以测出的密度偏大。
四、计算题 20、1.1×103kg/m 3
21、这辆汽车装38.63m 3木材,装1.37m 3钢材就能得到充分利用。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A )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Kg ,mm ,m/s12. 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靠近,上13.大14.反射,100 15.1m 3的冰的质量是0.9×103Kg ,5×10-5 三、作图题
16.
17. 18.
四、实验题
18.(1)不会出现反射光线,(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仇真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申思同学的眼睛时,申思同学也能通过平面镜看到仇真同学的眼睛。
19. (1)27g (2)图丙,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3)图丙,E 与ABC是同种物质,DF与ABC 不是同种物质。
(4)27 五、计算题
20.解:由公式v=s/t 可以得到s=vt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s=vt=1500m/s ×(4s/2)=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3000m ,不能用这种方法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1.解:由时刻表中可知,淄博到济南的路程为110Km ,运行时间为1h,由公式v=s/t 得:
s 110K m v 110K m /h
t 1h
=
==
22.由题意可知: 样品的质量是m 1=18.4g 样品的体积是V 1=20cm 3 根据密度公式m V
=
ρ可计算样品的密度3
3
1
18.40.92/20m g g cm
V cm
=
=
=1ρ
5L 花生油的质量是:m=ρV =0.92g/cm 3×5000cm 3=4600g=4.6Kg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B )
一、
选择题
1、 A
2、B
3、C
4、B
5、A
6、B
7、C
8、A
9、D 10、D 二、填空题 11、绿 红 12、 26.22,1mm 13、远视,凸 14、(合理即可)
15、 km/h, kg ,t,g/cm3
16、0.2 ,0.7kg,3.5kg/m3
三、实验与作图
17、略
18、略 .
19、(1)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用手取砝码(2)
四、计算题
20、408km
21、空心
22 、21.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