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

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

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

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8.德国诗人莱辛“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B.认识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不应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9.“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

①科学实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⑤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

10.去年开始,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

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1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1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这说明

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14.“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15.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这说明A.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16.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使羽毛和金属球在同一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羽毛比金属球着地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从本质上说,任何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都与质量大小无关。这说明A.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的现象是客观的,事物的本质则是人脑对客观的主观反映

C.有些事物的本质是难以由现象表现的

D.羽毛下落的时间长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金属球下落的时间短是对本质的真实反映1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蛉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项抗虫棉的研究,列入高科技计划。经过五年的艰苦攻关,抗虫棉诞生了。科研人员说:“是农民盼望早日种上抗虫棉的愿望,激励着我们。”这说明

A.认识的产生是由人的愿望决定的

B.实践的主体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主要是科研人员的实践

18.“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9.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去

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0.下列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B.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C.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理论

D.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21.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