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合集下载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选择题

第四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选择题

17.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指 :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是指 A真理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真理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实在 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真理的标准 是客观的 C真理即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真理即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18.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 这句话强调了: 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论的指导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论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一切真知都必须自己亲自参加实 一切真知都必须自己亲自参加实 践才能获得 B既可以通过实践获得也可以通过学 既可以通过实践获得也可以通过学 习获得 C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书本 D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 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 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实践
1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理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否认或轻视感 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性认识的作用 C认为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认为感性认识可靠, 认为感性认识可靠 D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试题

• (全国卷I)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 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 识 •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 (海南卷)18.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 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 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 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 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 性 •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 靠性 •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 验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辽宁卷)22.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 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 意识,引导他们 • 1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 2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 3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 4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 • A. 12 B. 23 C. 34 D. 14
•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征集“10 000个 科学难题”,涉及各学科尚未解决的基础 理论问题、优先发展问题、前沿热点问题 和学术争论问题等。征集科学难题有利于 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提升我国科 学研究的水平。回答21—22题。
• (辽宁卷)21.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 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 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 科学认识活动中 • 1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 2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 3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 4科学问题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 A. 12 B. 23 C. 34 D. 14

2020考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

2020考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

2020考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多选题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2、毛泽东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下列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观点有()A、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C、“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自尝一尝”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3、牛顿是著名的科学家,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但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万有引力的建立是无数科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实践的结果。

因为,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从1576年到1897年,二十一年如一日,进行了天文学上最重要的观测工作,收集了大量准确的资料。

后来的开普勒获得了他的全部观测材料,继承了他的工作。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在自己的实践中,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有句名言是“假若我能比别人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上述事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间接经验也是来自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C、只有事事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才能认识事物D、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A、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5、继我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首试成功并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上午6时07分,“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并在6时17分时达到最大下潜深度5057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也是“蛟龙”号7000米征途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哲学提供的知识是()A.对世界各部分看法的知识总汇B.科学的科学C.整个世界的本质D.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4、哲学史上,二元论的著名代表是()A.费尔巴哈B.黑格尔C.笛卡尔D.德谟克利特5、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作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可知性B.存在性C.物质性D.矛盾性7、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心论B.朴素唯物论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相对主义和诡辨论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物质的唯一特征()A.可知性B.无限性C.客观实在性D.永恒性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空间和时间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11、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语言B.劳动C.人脑D.思维12、认为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3、意识“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观点C.辩证唯物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14、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世界B.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15、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原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16、辩证法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质问题B.世界的存在问题C.世界的状况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17、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A.事物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B.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C.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D.事物的永恒运动18、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之前出现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19、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是非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全面规定和表现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和表现D.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20、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调和2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B.内因与外因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D.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2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指()A.事物内部属于主要地位的方面B.事物内部好的方面C.事物内部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方面D.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23、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出()A.显著变动状态B.绝对静止状态C.相对静止状态D.飞跃状态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A.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理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C.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D.不包含错误与包含错误的统一2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形式多样性C.它具有社会历史性D.它具有直接现实性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D.笛卡尔的唯理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下列哪些思想是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含义()A.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B.哲学斗争就是阶级斗争C.哲学不存在超党派的“中派”哲学D.哲学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E.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阶级斗争4、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在实质上是不可知论C.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D.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E.由物质到精神的认识论路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C.人们感觉的复合D.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E.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6、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B.绝对精神C.“理”D.“气”E.感觉的复合7、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A.宇宙热寂说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D.相对论E.唯能论8、下列哪些判断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凡是意识都有能动作用B.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C.符合目的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D.主观越努力,意识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动作用越大E.意识反映世界是能动作用的表现9、描神画鬼()A.完全是主观杜撰的B.没有其客观基础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否定D.对现实的歪曲而颠倒的反映E.人间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10、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有()A、辩证唯物主义B.一切唯物主义C.某些唯心主义辩证法D.一切唯心主义E.机械论11、事物的了解具有()A.连续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周期性E.间断性12、了解和运动的关系是()A.事物的相互了解、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离开了事物的运动就不可能发生了解和作用C.先有事物的了解,后有事物的运动D.运动之后才能发生各种了解E.了解和运动可以分割开来13、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了解的是()A.电闪雷鸣B.水涨船高C.月晕而风D.白天过后是黑夜E.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4、农民播种时要估计种子的发芽率,从可能性范畴来看,这是()A.区分可能性的程度B.区分可能与不可能C.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D.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E.区分现实可能与非现实可能15、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6、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A.渐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均衡论E.循环论17、与感性认识相比,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B.现实性C.间接性D.抽象性E.直接性18、实践的客观性特征表明实践()A.是人的各种活动B.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活动C.是一种感性物质活动D.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活动E.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1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方法的原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高考真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高考真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高考真题练习之“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一、单项选择题:实践及特点:1、(大纲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2、(08年重庆文综)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

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3、(08年四川文综)30.20XX年是塑料生产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4、(09年广东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5、(09年广东理基)6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星期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D.注意理论了解实际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了解,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星期三: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说明世界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寻找现成答案D.为我所用2、认为金、木、火、土是世界本原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宗教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4、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A.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B.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5、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运动,这是由()A.主要矛盾决定的B.基本矛盾决定的C.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A.速度的快慢B.状态的显著与否C.范围大小D.是否超出度的范围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属于唯理论的哲学派别()A.只有唯心主义的B.只有唯物主义的C.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D.二元论的10、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间差别的界限()A.是完全不确定B.是确定不变的C.是难以捉摸的D.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11、客观真理和唯物主义反映论,是()A.毫无联系B.辩证统一C.不完全一致D.完全一致的12、下列哪些说法揭示了因果关系()A.天才出于勤奋B.闪电雷鸣C.日出东方,日落西方D.冬去春来13、积劳成疾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肯定和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爆旋式上升D.同一性和斗争性1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等的关系是()A.本质和现象关系B.内容和形式关系C.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D.整体和部分关系15、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B.折衷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17、“水中捞月”是()A.抽象的可能性B.非现实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不可能性18、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发展的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的过程C.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D.是一个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的过程19、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A.物理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社会运动20、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发现真理B.认识世界C.创立新理论D.改造世界21、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A.循环的B.绝对的C.具体的D.无条件的22、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23、制定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是()A.现实性B.目的性C.实践性D.现实可能性24、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表现B.质变过程的客观性表现C.质变形式的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的表现25、人们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是()A.认真看书学习B.靠灵感和机遇C.靠借鉴他人经验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规律的客观性问题C.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B.康德的认识论的合理内核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狄德罗的唯物主义认识论E.培根、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合理思想3、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身外无物”B.“理在事先”C.“一念发动处便是行”D.世界是由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创造的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4、一元论()A.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B.指唯心主义的一元论C.指唯物主义一元论D.既有唯心主义一元论,又有唯物主义一元论E.指物质和精神都服从于一个实体——上帝5、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奔驰,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这表明()A.一直在运动、不存在静止B.在座位上根本没有运动C.是“动中有静”D.是“静中有动”E.运动和静止是混淆不清的6、意识的内容来自于()A.人脑B.人的灵感C.理念D.客观世界E.实践7、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意志论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机械决定论8、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第一种类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分)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2分)第二种类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二种类型:关于实践的主观题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60分)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这意味着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说明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4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1.2019年7月13日,“心健康公益行动计划”甘肃启动会暨“药物再灌注治疗学术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顺利举行。

该活动旨在强化公众的疾病防控意识,提升大众对于心血管病风险的认知水平,探索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治一体的心血管病防治管理模式。

材料表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下列说法与此观点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唞要躬行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白猫黑猫论”源自邓小平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后,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这句话启示我们( )A.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有利于发现真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英国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在《自然·方法学》上发表报告说,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在大量癌症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肿瘤病变的一些规律,他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工具,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这些数据,进而识别出肿瘤病变中一些重复出现的特征,总结出规律,再结合现有的癌症生物学等方面信息,预判肿瘤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异。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考研政治真题再现及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考研政治真题再现及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一部分:真题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 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2002年)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5年) 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8年) 5.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1995年) 6.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6年) 7.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练习题

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练习题

3、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 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 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答案】AC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19题 4、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答案】BCDE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17题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
一、单选题 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1题 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 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4题
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 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 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2题 4、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99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9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方法论和例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方法论和例题

现 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 真理。
• 1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 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 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 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 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 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 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 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 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 ( 1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 学习。( 10 分)
• 【真理】 材料 : 自上世纪 90 年代,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GDP 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但对 GDP 的崇拜,
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等现象。“十二五”规划
降低了 GDP 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这将进一步提升
居民的幸福指数。 • 运用 真理 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 GDP 认识的变化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主观题突破
认识论原理 + 方法论
• 《求索真理的历程》包括三个考点:一是实践观,二是真理观;三是认识 的过程。
• 1 、 实践观( 1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 ( 2 )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 乡愁。 •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 2015 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 100 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 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 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 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 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60分)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这意味着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说明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7.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诗句,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苏东坡在黄州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8.德国诗人莱辛“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A.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B.认识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不应用于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9.“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因为①科学实验以精确认识自然界为直接目的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科学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⑤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10.去年开始,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1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1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

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3.锯刀锯木,其温度在升高。

火炉烧水,水温在升高。

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

在这些热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实物粒子无规则的运动。

这说明A.不同的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B.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本质决定现象,本质相同,现象一定相同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14.“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15.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这说明A.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C.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16.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使羽毛和金属球在同一高度作自由落体运动,羽毛比金属球着地的时间要长得多。

而从本质上说,任何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都与质量大小无关。

这说明A.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的现象是客观的,事物的本质则是人脑对客观的主观反映C.有些事物的本质是难以由现象表现的D.羽毛下落的时间长是对本质的歪曲反映,金属球下落的时间短是对本质的真实反映17.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蛉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项抗虫棉的研究,列入高科技计划。

经过五年的艰苦攻关,抗虫棉诞生了。

科研人员说:“是农民盼望早日种上抗虫棉的愿望,激励着我们。

”这说明A.认识的产生是由人的愿望决定的B.实践的主体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D.实践主要是科研人员的实践18.“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9.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

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去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20.下列对科学理论的理解,错误的是A.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B.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C.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是科学理论D.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21.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生产实践创造物质财富C.知识分子不能独立创造精神财富D.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22.几个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的惨剧,使全国各地各界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法轮功”反人类在、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深入开发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说明A.现象和本质具有根本区别B.现象和本质密不可分,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透过现象可以抓住本质D.现象和本质直接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23.上题材料中“法轮功”痴迷者自焚,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是因为A.“法轮功”痴迷者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广大干部群众具有明确的意识B.“法轮功”痴迷者的行为受错误认识支配,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法轮功”痴迷者信仰宗教,广大干部群众信仰科学D.“法轮功”痴迷者与广大干部群众根本对立,行为截然不同24.如今,“多媒体”、“上网”、“信息卡”等许多新词语几乎天天挂在人们口头上。

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统计表明,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这些新词的产生根源于A.人们的主观创造B.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C.知识分子的概括和总结D.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25.胡锦涛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三个代表”思想是在实践中提出,并得到实践证明的真理性认识B.“三个代表”思想是针对农村工作提出,指导农村工作的科学理论C.“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D.“三个代表”思想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26.天空中的虹是从皆知的现象。

你对虹观察得再仔细,顶多不过是多些描述而已,绝不等于发现了虹的本质。

虹的本质是阳光射入水滴而形成的光波分解。

这说明A.现象是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现象总是表现为本质B.现象只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的根据才是本质C.现象是表面的东西,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D.虹的本质本来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但如果观察得太仔细,就会陷入迷惑27.<<人民日报>>报道,山东浰莱芜市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运用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工程培植的地瓜最大的一株产量达52千克,平均单株重33.5千克。

可见,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A.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B.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C.提高物质生产水平,使人类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D.不断变革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28.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①认为认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来源于书本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③承认了认识感性的又是理性的④体现辩证法中两点论的观点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A.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C.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30.培根曾说过:经验主义哲学家好比蚂蚁,只会盲目搜集材料而不会加工;理性认识者好比蜘蛛,只会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而不知联系实际,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