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案.doc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案七篇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案七篇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
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
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
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
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
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2024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上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3.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国的传统文化》2. 幻灯片投影仪3. 电子板书4. 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5. 电子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呈现(约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和电子板书,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课的标题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前猜测课文内容,并启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三、分组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剪纸、传统节日等),利用绘本、图片、音频等教具进行探究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所研究的传统文化元素。
四、课文阅读(约15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尽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五、合作探究(约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向其他组分享自己刚才的阅读体会和问题解答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组展开互动。
六、课堂互动(约15分钟)1. 利用教具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如剪纸、书法练习、灯谜猜等。
2.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有哪些主要方面?
2.内陆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农业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宗法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第二章 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4.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你是如何认识的?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主要教学参 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分析说明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2.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尊敬师长、友善待人等良好的价值观和举止习惯。
3.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讨论。
2.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了解与探究。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
2.知识讲解(1)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并通过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和承载方式。
(2)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尊重、礼仪、谦和、博爱等。
(3)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文关怀等。
3.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策划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策划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展览活动。
包括主题选择、展示内容确定、展览布置和宣传等。
(2)个人报告-我最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分享相关的知识和体验。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是否得当,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评价。
六.拓展延伸1.分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撰写相关的论文或报告。
2.参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或外地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实际体验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美术《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剪纸、民间玩具和陶瓷的基本知识,提高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水墨画、工笔画的区别及特点,以及古代名画的基本赏析方法。
-剪纸技巧:对称、镂空等基本剪纸技法,以及如何创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剪纸作品。
-民间玩具制作: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
-陶瓷知识:区分陶与瓷的不同,认识著名陶瓷作品的风格特点。
-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中,如何将文化内涵融入作品,同时保持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陶瓷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学生对陶瓷发展历史和不同风格的识别可能存在困难。
例:在剪纸教学中,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对称剪纸的技巧,可以通过分步骤教学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演示如何折叠纸张并进行简单剪裁,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提高难度,直至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剪纸作品。
小学美术《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中国传统文化》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国传统绘画、剪纸、民间玩具和陶瓷。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1.中国传统绘画:介绍水墨画、工笔画等绘画技法,欣赏古代名画,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例:在水墨画教学中,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物象和意境,通过实际示范和作品欣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2.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中国传统文学(上)
1.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骈文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
唐宋散文代表作品:韩愈:《师说》《原毁》《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永州八记》《三戒》《封建论》《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朋党论》《泷冈阡表》;苏轼:《进策》《石钟山记》《喜雨亭记》。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教学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讲授讨论,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熟悉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成果;(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球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传统文化的定义;(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果(1)中国古代文学;(2)中国古建筑;(3)中国书画艺术;(4)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5)中国哲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成果。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代表成果的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最新4篇)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最新4篇)《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它同学还有没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哪位同学还知道关于这些节日的更多内容?生:我还知道“福”字要倒贴,意思是福(倒)到了。
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写重阳节的。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篇1我喜欢的民族服饰教学目标: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教学准备: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活动过程:一、欣赏民族服饰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
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
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感知自强通过观看《20xx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通过学习教材内容:(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
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四、凝聚升华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初中中华传统教案
初中中华传统教案课程名称:中华传统文化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介绍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了解中国书画的历史和特点,欣赏名家的作品,学会欣赏书画艺术的美。
3. 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欣赏名段唱腔,学会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诗词、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古代诗词:教师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中国书画:教师讲解中国书画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学会欣赏书画艺术的美。
3. 中国传统戏曲: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名段唱腔,学会欣赏戏曲艺术的美。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诗词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书画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名家的书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 戏曲欣赏: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传统戏曲进行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3. 教师给出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传统文化教案6篇
传统文化教案(一):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实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的理解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掌握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贡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定义、特点和主要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understanding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理解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理第五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掌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探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和案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第六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掌握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教义和仪式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绪论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的总和。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隋唐府兵制 宋元明清募兵制
(三)行为文化
1、风俗习惯:六朝清谈之风、崇佛之风
2、节令:春节、元宵节、寒食、端午、中秋、重阳节
比如: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四)心态文化
1、含义:是某一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2、分类
二、文化的含义
(一)名人阐释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英]爱德华·泰勒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
(二)我国学者的文化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学而优则仕、经世致用、文以载道响
1、自足心理
(1)守成求安 (2)固守传统
2、道德心理
(1)注重礼仪秩序 (2)注重义务观念
3、宗法心理
(1)重视血缘关系 (2)依靠宗法关系 “升官发财”
1、狭义的文化: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纯粹精神创造的成果,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风尚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观念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起源。
2. 儒、释、道三家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主题(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音乐或艺术品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二:概念讲解与讨论(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并开展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重要思想及其贡献(4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四:文化价值观与道德准则(40分钟)教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如仁爱、诚信、孝敬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活动五:艺术表现形式(30分钟)教师通过现场示范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魅力。
活动六:传承与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活动七:总结与展望(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帮助学生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体会,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和发展路径。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医药、书法、绘画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4.佛教的主要教义和传播情况。
5.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
6.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7.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等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内容和影响。
3.观摩学习:观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影片、展览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研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医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学生展示和讨论。
5.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教学评估:1.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内容。
3.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意义有所认识。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绘画展等,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感受和认知。
2.教师可以布置作文或小研究等任务,让学生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方面,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八、教学资源:1.课本及教学资料。
2.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对一些文化内容的理解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绪论一、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一传统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绪论一、二、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三、四、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五、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一传统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
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史学:“寓褒贬、别善恶”文学:“文以载道”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
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欧洲学者的评论。
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
“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思考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2、比较中西文化。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征一、非神学的理性色彩其它国家、民族的宗教传统。
欧、美的基督教、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亚洲各地的佛教。
宗教组织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宣传者和伦理道德的宗教外衣。
作为中国传统观念的主流的儒家思想的理性色彩。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二、有博大精深的理论表述历代儒家的经典:孔子——“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十二经”,宋代——“十三经”。
道家、墨家、法家等的着作。
三、以宗法制为渊源,以亲情为根基宗法制的含义。
家庭伦理及其延伸,家国一体。
亲情的延伸和社会伦理。
举例:孝顺父母——尊老敬长。
思考题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
2、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四传统的宇宙观一、天命观关于天的观念。
天命观的普遍表现。
“天不变,道亦不变”,“听天由命”,“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积极的天命观:“制天命而用之”,“尽人事,待天命”。
二、天人合一思想人性天赋:性善说、性恶说。
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对比:欧洲人强调人与天的对立和斗争。
中国人强调人与天的和谐相处。
三、通变思想穷变通达观念。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切事物都要变化,不变化就不能继续存在。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四、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含义。
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的并列。
欧洲历史上的神学统治。
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人类。
后者强调的是个体的人。
思考题1、天命观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2、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和积极意义。
3、通变思想的含义。
五传统的政治观一、尊君尊君的思想理论基础:宗法观念;“自然法则”观;天命观;国家统一的需要。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伐无道,诛暴秦”。
具体的皇帝并非不可以反对。
尊君观念在历史上曾有过的积极作用,如维护统一。
二、重民(民本主义)“敬天保民”;“民为贵”;“君舟民水”。
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重民和尊君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君为主。
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区别。
三、大一统思想中国早已是幅度很辽阔的国家,广大的华夏族早已形成。
天下一统的观念。
国家统一的普遍愿望。
四、华夷之别观念“夷”的概念和各种称谓。
从“尊王攘夷”到“驱除鞑虏”。
华夷之别观念产生的原因。
1、古代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原因。
2、评价民本主义观念。
4、华夷之别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六传统的人生观一、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古圣贤的言论、事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史记》中关于古圣贤在困顿中的奋斗业绩的叙述;岳飞的《满江红》;儒家一向提倡的“修、齐、治、平”。
许多关于奋发有为的成语。
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修身的含义:自省、自律、自励。
“吾日三省吾身”,“为仁由己”,“人皆可以为舜尧”。
修身的意义。
自我完善;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三、士大夫推崇超脱士大夫的含义。
道家的思想影响。
士大夫超脱的表现。
超脱的消极表现和意义。
超脱的积极表现和意义。
“淡泊名利”。
1、修身的含义。
2、修身的意义。
3、如何看待超脱。
七传统的社会观一、“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
科举制度和读书做官。
“诗书人家”、“书香门第”。
二、轻视体力劳动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关于“白领”和“蓝领”的当代思潮。
三、鄙视商人历代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
“无商不奸”的普遍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
四、“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家长和丈夫的绝对权威。
婚姻包办。
男尊女卑和各种妇道。
五、均富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
一些王朝实行的均田制。
“均贫富”的起义口号。
思考题1、如何看待“唯有读书高”?2、传统观念中为什么鄙视商人?3、如何看待均富思想?八传统的价值观一、传统价值观的一些范畴孔子“三达德”;孟子“四端”“四德”“五伦”;管仲“四维八德”;董仲舒“三纲五常”。
墨子“尚贤”、“非攻”、“节用”等。
二、主要的传统价值观仁义:仁和义的含义。
一切德行的总称。
道义、侠义。
“舍生取义”。
传统的义利观,古代的义利之辩。
孝悌:孝和悌的含义。
孝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突出地位:“孝为仁之本”。
忠诚:忠诚的几种对象——国家民族、君主、主人、朋友等。
忠君有时是忠于国家的表现。
忠孝不能两全时的取舍。
重礼:1、待人谦恭,2、遵守规矩。
守信: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区别。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知恩图报。
保持节操:恪守固有的道德信念。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
节俭。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思考题1、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2、如何对待孝道?3、礼的不同含义。
如何看待各种礼。
4、保持节操的含义,如何看待各种节操?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贵和,追求和谐(1)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
一方面,在封建社会里社会、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又希望形成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的和谐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强调、追求天人合一。
在治国之道上讲求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2)和而不同:“和为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自然方面。
五彩、五声、五味。
各种生物相生相灭,形成生态平衡。
社会方面。
各个阶层、各种行业的互相配合。
各地特产的交易,各种文化的交流。
同则是同一、单一。
这不仅是不美好的,也使世界、社会不能持续存在和发展。
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
而霸权主义国家则企图以自己的模式、文化来塑造整个世界。
2、尚中,不走极端中庸之道的涵义。
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过犹不及”,向真理的方向多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对社会上的许多矛盾、纠纷,尤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应该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事物的发展会有质的变化、飞跃,导致新生事物的产生。
改革、革命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不能对所有矛盾都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思考题1、和与同的区别。
2、追求和谐的意义。
3、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