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若干问题探讨
1 外 感 内伤 的 分 类 方 法 不 适 用 于 慢 性 咳 嗽
性 已被 广 泛 认识 。因此 , 我们 认为 有 必 要进 行 总 结
整理 , 在《 内经》 和《 诸病 源 候论 》 的基 础 上构 建 新 的 对 于 咳 嗽 的分 类 方 法 , 明朝 张景 岳 总 结 为 “ 咳 慢性 咳嗽 中医病证 分类 体 系。 嗽之要 , 止唯两证 , 一 日外 感 , 一 日 内伤 ” 。 可 谓 提 2 “ 微寒 微 咳” 病 因 病 机 与 温 润 止 咳 法 的 再 认 识 纲 挈 领 而 被 广 泛 用 于 中 医教 科 书 的编 写 。 这 一 分 《 内经》 不仅提 出 了“ 五 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 ” , 同 类方法对于初学者易于掌握 . 但对于咳嗽 . 尤其 是 时 在 病 因 上 尤 其 重 视 寒 邪致 病 的重 要 性 . 强调“ 形 慢 性 咳 嗽 的 临 床 治 疗 则 存 在 很 大 的缺 陷 。洪 广 祥 寒 饮冷 则 伤 肺 ” ;对 于 咳 嗽 的 病 因 病机 , 《 内经 ・ 咳 教授 l 3 I 指出: “ 从 临床 实 际 来 看 , 外 感 内伤 的证 候 分 论 》 提 出“ 感 于寒 则受 病 , 微 则为 咳 ” , 《 诸 病 源 候 类 已难 以覆 盖 咳嗽 证 候 的全 部 。 明显 影 响 临床 的 论 》 在此基础上 提 出: “ 肺感于寒 , 微 者即成 咳嗽 ,
类方法不适用于慢性咳嗽 , “ 微寒微咳” 病 因病 机 的 内 涵 , 辛 温 方 药在 慢 性 咳 嗽 治 疗 中的 重 新 定 位 , 湿 热 咳 嗽 不应 被 忽视
等方 面, 对 以上 问题 进 行 初 步 探 讨 , 有 助 提 高 临床 疗 效 。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
PART TWO 2、PIC前期的感染病原学
PIC前期的感染病原学
我国对于儿童PIC的前期病原流行病学研究开展较早,21世纪初其 病原分布以病毒、细菌感染居多,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而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等常见。少部分为百日咳鲍特菌、肺炎支原体和 肺炎衣原体引起。新冠疫情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PIC的主要病原,其次为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后期由于新冠感染可 能导致机体免疫失调、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和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高 等情况,加之同时有其他病原菌的局部流行,使我国儿童PIC前期的感 染病原学更显丰富。
(7)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支气管活检、咳嗽感受器敏感性检测等在儿童PIC的诊断价值有待确 定,不宜也不必要列为常规使用。
辅助检查及评估
5.2 评估方法 PIC患儿的咳嗽评估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 VAS)、咳嗽症状积 分(cough evaluation test,CET)和咳嗽敏感性检测等[29-30],这些方法目前临床并未普遍 应用,此处不作赘述。
PART FIVE 5、辅助检查及评估
辅助检查及评估
5.1 辅助检查 (1)PIC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PIC的诊断是一种排他性诊断,首先推荐实验室检测感染指标 [痰涂片和培养(一般细菌、分枝杆菌)、细胞学],排除感染急性期;如考虑非典型病原 (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结核等)感染时,病原学指标应作为进一步明确感染并确定 感染原的依据; (2)胸部X线片检查可作为PIC的初始评估方法,是排除特异性咳嗽的主要手段,若胸部X线片 尚不能明确病因,高度怀疑气道异物吸入时,建议行胸部CT检查。若考虑患儿由于非典型病原 出现肺和(或)气道损伤(非典型支气管扩张、肺间质性疾病等),建议进行胸部高分辨CT检 查; (3)对于≥6 岁PIC患儿推荐常规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虽不能因此完全排除特异性咳嗽,但有 助于鉴别病因;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
(1)病程:咳嗽时间>8周。
(2)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3)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
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4)辅助检查或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
①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②UACS: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
③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④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二)证候诊断1.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2.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咳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有其他兼证。
(二)西医诊断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38度。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证候诊断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热闭心包证: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惊厥或四肢厥冷。
舌降少津,苔黄,脉眩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针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6.邪陷正脱证: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身热剧降。
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
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1.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中成药:乐频清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颗粒1包每日3次口服。
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素肺。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分类:儿科 > 呼吸系统疾病1 前言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属中医儿科肺系病证中的病名范畴。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射。
儿童咳嗽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据有痰无痰还可分为有痰咳嗽(湿咳)和无痰咳嗽(干咳)等。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对儿童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
许多化痰止咳中成药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成分,实践中也存在着中西医疗法及中西药物混合应用等现实问题。
市场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药品种繁多,成分多有重叠,部分非处方药的使用又受到商业广告等因素影响。
地域差异存在的习惯用药也在相互渗透。
这种背景下,儿童祛痰止咳药的重复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国内部分儿科呼吸病学专家曾在2009年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1],其中包涵了儿童祛痰止咳西药,但并未涉及该领域的中医中药。
为了切实解决医疗工作中这一实际问题,有必要促成中西医对儿童咳嗽用药的基本共识,将儿童咳嗽的西医诊疗与中医辨证施治相结合,规范祛痰止咳口服药的合理应用。
本次共识因参与讨论专家有限,认识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欢迎广大临床医生就此参与讨论。
2 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特点与咳嗽的关系2.1 西医概述小儿肺脏发育是一个贯穿于胚胎期和生后3年的复杂而循序的漫长过程。
出生后肺泡直径约100μm,成人为250~300μm;肺泡数目2500万,仅为成人的8%,提示出生后肺泡大小和数目仍在动态增长中。
从鼻道、鼻咽腔、喉腔、气管、支气管、直至细支气管,小儿气道的总体特点是管腔狭小、软骨发育尚未完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感染,而感染时又极易充血肿胀。
由于气道阻力与其半径4次方成反比,因此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新生儿气道阻力绝对值达成人10倍),这也是小儿容易产生上气道和(或)下气道阻塞的主要解剖原因。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指南·标准·共识│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慢性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
根据咳嗽性质可分为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干性咳嗽即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湿性咳嗽即咳痰量多者的咳嗽[1],但年幼儿童湿性咳嗽常无法咯痰,而仅表现为喉间痰鸣。
准确的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基础。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而慢性干性咳嗽和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分类判断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
近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在“2009—2010年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2]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3],对我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做了初步的研究[4],结果显示:前四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哮喘合并UACS、哮喘合并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persistent bacterial bronchitis,PBB)。
为提高儿童慢性湿性咳嗽临床诊治的规范化,现推出《中国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我们深知,对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研究还处起步阶段,还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1 慢性湿性咳嗽的定义持续咳嗽,并伴有咳痰或明显痰鸣音,病程>4周。
2 发病机制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气道黏液高分泌及黏液清除障碍所致[5]。
2.1 黏液高分泌与慢性湿性咳嗽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上皮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及释放,均可致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黏液滞留出现湿性咳嗽[6]。
黏蛋白(MUC)家族中MUC5AC 和MUC5B是气道痰液中的主要MUC成分。
当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受刺激(如感染、哮喘等疾病)导致多种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增加,促使MUC5AC表达增高及MUC5AC/MUC5B比例失调,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5]。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
少数儿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
膜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留下后遗症。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价值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可以构建风险 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症状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个因素,对儿童的病情进行全面 评估。
。
可能引发并发症
02
咳嗽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
03
长期咳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家长
和医生关注并及时干预。
04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 嗽的诊治策略
Chapter
一般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 咳嗽,首先应采取对症治疗,如 使用止咳药、祛痰药等,以缓解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 诊治的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概述 • 咳嗽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意义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的诊治策略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的并发症与风
险评估 • 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实践建议
01
05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 嗽的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Chapter
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性分析
01 02
呼吸道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 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 生命。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可能对儿童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如心肌炎、心包 炎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20004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3.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100020;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7.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110001;9.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1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通讯作者:陆权,电子信箱:luquan-sh@;王雪峰,电子信箱:lnzywxf@ 指南·标准·共识文章编号:1005-2224(2010)06-0439-05儿童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0年2月)陆权1,王雪峰2执笔,陈慧中3,洪建国4,胡仪吉5,吕玉霞6,马融7,尚云晓8,王力宁9,王素梅10,徐荣谦11审校(按姓氏拼音排序)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1前言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属中医儿科肺系病证中的病名范畴。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射。
儿童咳嗽按病程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按病因(或病原)分为感染性咳嗽和非感染性咳嗽;根据有痰无痰还可分为有痰咳嗽(湿咳)和无痰咳嗽(干咳)等。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对儿童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
许多化痰止咳中成药同时含有中药和西药成分,实践中也存在着中西医疗法及中西药物混合应用等现实问题。
市场上祛痰止咳中西成药品种繁多,成分多有重叠,部分非处方药的使用又受到商业广告等因素影响。
地域差异存在的习惯用药也在相互渗透。
这种背景下,儿童祛痰止咳药的重复使用、不合理使用在所难免,尤其是对门诊患儿,用药安全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国内部分儿科呼吸病学专家曾在2009年制定了“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1],其中包涵了儿童祛痰止咳西药,但并未涉及该领域的中医中药。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咳嗽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国内外已对咳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疗指南[1]。
近年来中医药诊治咳嗽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一些规范⑵。
为了充分认识咳嗽防治的重要性,对中医诊治咳嗽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2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全国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进行充分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疗指南和中医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肺系病专家就咳嗽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等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制定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草案)”。
2010年7月30日至8月1日,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对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改,2011年2月26日由核心专家组在北京进行了最后审定。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1概述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
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
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后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
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
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2]。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2021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指南的颁布与相继更新,国内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难治性慢性咳嗽,为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的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共识主要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七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评估及治疗,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慢性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其病因复杂。
由于既往临床医师对慢性咳嗽的认识不足,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的颁布[1, 2, 3],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以临床线索为导向的经验性诊治日趋规范化,多数慢性咳嗽可以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患者经过病因治疗后咳嗽缓解,我国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尽管如此,仍存在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这些情况属于难治性慢性咳嗽范畴。
难治性慢性咳嗽已越来越成为临床中所面临且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且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法;为推动难治性慢性咳嗽诊疗规范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咳嗽联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近年难治性慢性咳嗽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难治性慢性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等内容,于2019年8月8日召开了第一次专家讨论会,先后共经过3次专家讨论,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颁布的国际咳嗽指南[4, 5, 6, 7, 8]、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2]及《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3],制订了《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国内临床实践与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诊疗专家共识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初稿
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医诊疗现状及问题•专家共识的制定方法和流程•专家共识的具体内容•专家共识的意义和价值•结论与展望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中医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背景介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案和手段。
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
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目的意义中医诊疗发展现状中医诊疗存在的问题中医临床实践存在个体化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中医与西医在某些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上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推动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探讨引入德尔菲法重视证据质量分级基于证据的综合分析整理和分析结果对德尔菲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初步的专家共识意见。
进行多轮德尔菲调查通过多轮德尔菲调查,使专家们对问题的看法逐渐达成一致。
设计德尔菲问卷根据搜集的证据,设计德尔菲问卷,包括问题、选项和权重等。
确定主题和目标明确专家共识的主题和目标,如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治疗方搜集和整理证据搜集与主题和目标相关的临床研究、专家经验和患者需求等证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专家团队的组成和作用专家团队的作用是根据主题和目标,对相关证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形成初步的专家共识意见,并在德尔菲调查中为其他专家提供参考和支持。
详细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辨症论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
提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不同的疾病,制定了相应的中医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方面的评估。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甚至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与普通病毒感染咳嗽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普遍流行,为了及时指导临床医生对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紧急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包括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展望5个部分。
一、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新冠病毒引起的感染,对全球健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1,2]。
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咳嗽均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国外报道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3,4]。
咳嗽持续时间平均约2周[2,5,6],部分患者咳嗽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新冠病毒感染2~3个月后仍有咳嗽的患者占20%~30%[1],甚至感染1年后仍有2.5%的患者存在咳嗽症状[7]。
我国2019、2020年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数据表明,79%的患者有咳嗽症状,咳嗽中位持续时间是19 d,约5%的患者咳嗽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6,8]。
随着病毒的广泛传播,新冠病毒经历了数代变异,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当前全球优势流行株,我国以奥密克戎BA.5.2、BF.7为主要传播毒株。
相比之前的变异株,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但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进展至肺炎,甚至进展为重型与危重型感染。
奥密克戎感染后急性咳嗽的发生率在轻症患者中为57.5%~85%[9,10,11,12],在住院患者中约为44.5%~61%[13,14,15]。
最近中国咳嗽联盟组织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咳嗽在人群总体发生率高达92%以上(未发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