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1)
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
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七年级《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优秀篇」《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创作特色。
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1.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3.通过勾划、朗读,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语言的幽默风格教学设想学生先把握情节结构,然后讨论小说人物形象,逐渐深入到对人性的理解,最后浅谈语言的幽默风格。
教师处于指导地位。
导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小结——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的奉献》做背景音乐)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还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微笑背后饱含着辛酸的泪水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
1. 查预习导入新课,简述内容。
二、自主学习,情节结构分析:1.勾划时间线索以及病情发展,把握情节顺序,讨论故事高潮在哪里?情节结构十一月乔安西病倒时间线索一天早晨病重病情发展第二天早晨病危天刚蒙蒙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贝尔曼去世三、合作学习,人物形象讨论:1.由“人”形结构出示围绕叶子的三个人物问题1:乔安西的生活处境如何?学生的回答可能会集中在她的穷困上,我会补充乔安西本身的体质是很差的,由此让学生们理解乔安西为什么病魔面前表现出软弱和悲观的态度。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2.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3.学习文中人物的人性美,理解珍爱自我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2.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3.学习文中人物的人性美,理解珍爱自我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往今来,不论哪个社会,哪个国家,英雄人物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他们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著名作品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基础字词莴苣wō jù 瘟神wēn 冷飕飕sōu 鬈quán 自诩xǔ枯黄kū不速之客:未被邀请突然到来的客人。
冷飕飕:形容很冷。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不屑一顾:形容对某种事物很轻视,不想多看一眼。
自诩:自我夸耀。
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
远走高飞:远远地离开,到别的地方。
有气无力: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3.梳理情节(1)用下列任一种方式复述。
复述:不遗漏关键情节,注意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概述:只简要介绍主要情节,不必顾及关键情节中的具体描写,特别是细节。
(2)在下列横线上用两个字填空,完成乔安西的病情发展的情节。
开端:乔安西___;发展:乔安西___,乔安西___;高潮(又是结局):乔安西___,贝尔曼___。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1)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感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贝尔门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体验、理解琼西的脆弱和希望。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感受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爱与希望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二、走近作者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
其作品以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三、记一记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四、初读课文1. 读准下列字音横七竖八()瘟神()鄙薄()够呛()邋遢()自诩()2. 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1)鄙薄:(2)邋遢:(3)自诩:(4)鬈曲:(5)凶神恶煞:(6)昂首阔步:(7)不速之客:(8)横行无忌:五、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梳理情节的发展变化。
2、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情节十一月,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弱小的琼西被一个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肺炎”用冰冷的手指触摸了一下而一病不起。
可怜的琼西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藤叶上。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上册《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设计
c.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生命的可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每一刻,勇敢面对困境。
b.贝尔曼是如何展现出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
c.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关于生命的启示?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思考方向。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如:
a.解释以下词语:生命、坚韧、希望、困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片叶子》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生命的价值和勇敢面对困境的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掌握词汇用法,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塑造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用以下教学策略:
b.采用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a.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抉择?”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会朗读故事《最后一片叶子》。
2.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4.能够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最后一片叶子》。
2.一些树叶模型。
3.小组合作游戏所需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次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通过让学生谈论季节,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兴趣。
2. 正文(15分钟)教师出示故事书《最后一片叶子》,并简要介绍故事的大概内容。
然后,教师开始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3. 情节理解(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
4. 句子朗读(20分钟)教师把故事中的几个重点句子写在黑板上,逐句朗读,并引导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放慢朗读速度,让学生在故事书上跟读。
5. 季节变化探究(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故事中描述的秋天的特点,例如树叶变黄、风变凉等。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现实生活中秋天的变化。
6. 合作游戏(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树叶模型,要求学生合作将树叶模型放在正确的季节位置上。
小组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释他们的决策依据。
最后,每个小组从每个季节的位置上随机抽取一片树叶,进行简单的口头描述。
7. 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整节课的内容,回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季节的树叶,进行分类和观察。
2.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树叶的颜色变化。
3.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观察树叶的变化。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2.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进行评价。
3.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故事和季节变化的理解。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 【设计意图】《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是通过秋天里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与杜鹃之间对话的描绘,展现了枫叶从怕凋落的忧愁到对捉迷藏游戏的期待、从怕腐烂的伤感到飘落时的释然的心理变化过程,蕴藏着植物的轮回与生长,折射出生命延续的哲理。
作品突出了文字和意境的优美,合适大班幼儿进展文学作品欣赏。
【活动目的】1、在看看、说说、听听、学学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尝试有感情地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初步感受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配乐故事。
【活动过程】〔一〕观察故事封面,理解故事题目,回忆秋天落叶的情景。
枫树上怎么会只有一片树叶的?你看到过树叶飘落下来的情景吗?〔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描绘树叶飘落的情景〕〔二〕讨论并听讲故事第一段,感受小树叶忧伤的心情。
1、观察图片讨论:枫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2、讲故事第一段,讨论: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为什么会感到忧愁?〔三〕听讲故事第二段,感受枫树叶子在杜鹃的关心和开导下,心情的变化和对生命的新的感悟。
1、假如你是杜鹃,你有方法让小树叶快乐起来吗?2、听讲故事第二段,讨论:听了这段故事之后,你觉得小树叶的忧愁减少了吗?你从哪些话里听出来的?枫树叶子的伙伴终究去哪了?3、跟着录音故事,学学杜鹃与枫树叶子的对话。
〔四〕倾听故事结尾,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意境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刚刚这段故事里哪些句子最美?〔五〕完好听讲故事,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初步感知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
附故事:《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秋风越吹越紧,枫树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了。
一只杜鹃飞来,停在枫树枝头。
这时,这片枫树叶子轻轻地叹了口气,被杜鹃听见了。
杜鹃问枫树叶子:“你有什么忧愁吗?请告诉我,我是一只快乐的杜鹃。
”枫树叶子说:“唉,你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凋落了,我是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优质教案设计
《最后一片叶子》优质教案设计《最后一片叶子》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中优质的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的优质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最后一片叶子》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艺术留白的妙处。
3、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丰富情感体验,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生命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是何其重要,而爱,则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
珍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褒奖的,而那些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在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的最伟大的赞美诗。
今天,就让我们随美国作家欧·亨利走进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去瞻仰这样一位“生命的歌者”,在感动中接受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幻灯片)(二)整体感知:请快速阅读全文,要求:(幻灯片)1、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作者围绕最后一片叶子,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哪几个是最主要的?明确:四个人:苏、琼西、医生、贝尔曼;其中苏、琼西、贝尔曼是主要的。
(三)文本研读:过渡语:小说的结局是琼西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
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自由跳读写琼西的段落,想想:在琼西眼里这是怎样一片叶子?明确:琼珊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
在她的意识中叶子一片片脱落,尘世和友情也就在不断地脱落,活着也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撑。
不落的叶子暗示她世间还有真情,这个尘世并没有完全弃她而去,想死去是多么的不道德。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柱。
2、苏和“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联?苏的生活处境和琼西一样的艰难,在琼西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她是怎样照顾琼西的?明确:在自己处境也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细心地照料朋友,善意地撒谎、拉窗帘、一直陪伴她、宽慰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最后一片叶子》word教案 (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片叶子》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简要复述故事2.收集关于作者的有关资料。
3.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把握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的的写作思路。
3、分析人物与主题思想的表达关系。
评价任务:1.明确小说的要素,通过勾划时间线索,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作者对平凡英雄贝尔曼的赞美之情,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1、作者简介: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和契诃夫(俄国)、莫泊桑(法国)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2、读准字音:莴苣()鬈曲()自诩()瘟神()鄙薄()邋遢()凶神恶煞()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把握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的的写作思路。
3、分析人物与主题思想的表达关系。
三、问题探究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后,根据时间的提示,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
并不同角度复述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人称变化这种方法,初步体会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十一月乔安西病倒一天上午乔安西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藤叶。
第二天早晨乔安西病情转好第二天下午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三天乔安西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2、问题设置:⑴结合全文思考,围绕“最后一片叶子”,课文写了几个人物?最感动你的人物是谁?(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析人物形象。
注: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⑵乔安西最终脱离了危险期的根本原因是墙上画的树叶吗?⑶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师作补充)⑷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四、小结。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集合6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集合6篇)最后一片叶子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最后一片叶子》,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人物的情感。
2、体会最后一片叶子给琼西带来的希望,并乐意帮助身边的人给别人带去希望。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ppt、树叶活动过程1、观察人物引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故事,我们先来看认识一个人(出示图片1)师:这个女孩叫琼西问:小朋友们琼西怎么了?(很伤心、很难过、想哭)回应:看到她这么难过,你难过吗?我发现你是一个很能体会别人心情的人问:那你认为他为什么会难过、伤心呢?回应:有这个可能,看来你已经动脑经了,你很有自己的想法真厉害师:琼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A、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出示ppt3-7、音乐)(苏和琼西是一对好姐妹。
一个寒冷的冬天,琼西不幸得了肺炎,她病得很厉害,治好的希望很小。
这一天苏发现琼西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望着窗外,倒数着10、9、8、7、.....原来窗外的树叶正被风吹得一片一片往下落,琼西正数着树上剩下的叶子。
琼西对苏说:“我在看树上的叶子,如果树上一直有叶子,我就会慢慢好起来,如果树上一片叶子也不剩了,我就会死掉。
)问:小朋友们琼西到底怎么了?(生病了、快要死了......)她病的怎么样?问:谁听清楚了病床上的琼西在干什么?(数树叶......)她是怎么数的?回应:她倒着数是因为树叶越来越少了。
追问:她为什么要数树叶?(因为树叶一直有叶子.........)提升:你回答得真好,琼西是把树上的叶子当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师:可是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了,琼西她能活下去吗?B、讲述故事第二部分(苏把琼西的怪想法告诉了他们的朋友贝尔门,他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画家。
)师:听,这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儿?师:在这样的一个夜晚你害怕吗?有一个人比你更害怕,她是谁?问:琼西她在害怕什么?问:那贝尔门爷爷知道后,他会怎么做呢?小结: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琼西的希望叶子有没有掉光呢?C、讲述故事第三部分(第二天早晨一醒来,琼西和苏惊奇的看到窗外的树上还有最后一片叶子,白天过去了,那片孤零零的叶子仍牢牢地挂在树枝上。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故事《最后一片叶子》的基本情节;2.能描述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地点和事件;3.识别故事中的关键词,如“秋天”、“树叶”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听、说、读、写能力;2.提高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培养阅读兴趣;3.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认知能力;4.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的爱护自然环境意识,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开放心态,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体验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教学材料1.《最后一片叶子》故事书;2.粘土、彩笔、纸张等手工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课前准备好《最后一片叶子》绘本,引导孩子欣赏封面,并简单介绍故事内容;2.引导孩子讨论秋季的变化,引起孩子对秋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故事阅读1.教师朗读故事,同时结合图片展示,引导孩子参与;2.师生共同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增加语言积累,并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利用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巩固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手工创作1.利用粘土、彩笔、纸张等材料,带领孩子制作季节标志物,如秋天的树叶、树、小动物等,帮助孩子加深对季节变化的认知;2.引导孩子相互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四步:课堂反思1.引导孩子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教学活动;2.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孩子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思考和反思意识;3.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
三、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通过孩子手工制作的作品、故事复述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考察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2.通过教师观察和孩子互相交流,考察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回收孩子的自由绘画作品,考察孩子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情感目标的理解。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3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创作特色。
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
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在二个方面有所收获:一是感受文中通过任务言行所传达的人性光芒,在思想上进一步激起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二是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在精神上获得审美愉悦与享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生字词及有关欧?亨利和《最后一片叶子》的文学常识;2、能够剖析贝尔曼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3、学会爱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划线技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继续进行划线技术练习。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四、重点、难点1、通过人物形象的赏析,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博爱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表达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歌曲《爱的奉献》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为我们撰写的关于《爱的奉献》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进行学法指导进行划线技术、合作讨论学习的指导(四)自主学习初读:生自由读课文1、要求:运用划线技术,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下的注释解决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并识记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2、教师预设重点知识:(1)生字词莴苣(wōjù)自诩(xù)邋遢(lātà)瘟(wēn)神动弹(dnɡ?tɑn)【横行无忌】行动蛮横,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时兴】一向流行。
【冷嗖嗖】形容很冷。
一般写作“冷飕飕”。
【破败】残破。
【解馋】在食欲上得到满足(多指吃到想吃到的食物)。
【弱不经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一般写作“弱不禁风”。
【亏空】支出超过收入,因而欠人财物。
课文中指人的精力不足。
【巴不住】口头语,迫切盼望。
又作“巴不得”。
【够呛】十分厉害;够受的。
《最后一片叶子》第一课时教案(2023)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欧·亨利的文学常识。
2.理解曲折生动的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感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贝尔曼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感受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爱与希望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末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小人物的悲欢。
小说以情节取胜,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俄国):《变色龙》《套中人》莫泊桑(法国):《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欧·亨利(美国)4.字词积累瘟神鄙薄够呛邋遢暴躁自诩鬈曲凶神恶煞横行无忌蹑手蹑脚一筹莫展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角度来概括课文。
明确:2.理清思路开端(1-11)年轻的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12-36)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37-50)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51-55)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3.谁挽救了琼珊?(言之有理即可)A.贝尔曼B.苏艾C.医生D.琼珊自己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1.从文中找出关于描写贝尔曼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思考贝尔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五、课程思政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在冷漠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辛酸遭遇,更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
《最后一片叶子》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共3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共3篇《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1《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短文的大意,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规则,正确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文中的思想和情感;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英语的交流;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自然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短文并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自己能够表达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文中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设置相应的导入和固化知识的环节。
三、教学过程及重难点讲解1.导入环节(5分钟)本课对应教材中的单元为Unit 2 Traditional Stories,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随后,以一张图片开始导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旨在让学生思考海豚和家居环境的联系。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最后一片叶子》。
2. 阅读环节(30分钟)①预热(3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引导,教师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阅读环节了。
阅读时先让学生自己去读,尝试获取信息,随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的大意和细节,然后由其中几位同学向全班讲述自己对学案的理解和感受。
②理解(20分钟)在学生理解和表达口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稍稍带着学生阅读,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度较大的词语、句型和内容,并尝试梳理出课本的三个要点(人们如何忽视自然、自然受到威胁、如何保护自然)。
3. 思考环节(10分钟)①提问环节(2分钟)在阅读和理解环节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思考环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次环节,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课文中作者写的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2)家居环境如何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3)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②小组讨论和总结练习(8分钟)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老师可以准备相应的课后练习,然后在此环节进行moduler(授课形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平时日常中应当如何保护环境,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一片叶子》第一课时教案(2023)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欧·亨利的文学常识。
找出时间、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理解曲折生动的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体味小说结尾的妙处。
3.情感目标: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曲折生动的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曲折生动的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都有谁呢?他们分别都有哪些代表作品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啊?美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俄国契诃夫《变色龙》法国莫泊桑《项链》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小说家。
他于1862年9月11日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十九世纪末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和爱情。
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2.字词积累(niè)___手(niè)___脚一(chóu)____莫展编(jí)___ 暴(zào)___ 一 ____(zhuàng)房屋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试着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角度来概括故事情节。
主要情节一琼希病重,对生活失去信心,如果最后一片叶子掉了,生命也就终结,休告诉了贝尔曼先生。
二树叶没有掉,琼希恢复信心,贝尔曼病重。
三琼希脱离危险,贝尔曼离开人世。
2.小说整个故事的发展共几天?找出有关时间的句子,并且注意和这一时间有关的人和事。
十一月:琼希病倒第一天:琼希病重,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琼希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琼希病好转,贝尔曼送医院第四天:琼希病好,贝尔曼去世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1.依据拼音写汉字(niè)___手(niè)___脚一(chóu)____莫展编(jí)___ 暴(zào)___ 一____(zhuàng)房屋2.填空(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三篇)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设计(三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
4.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深刻理解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阅读和理解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2. 分析文中的重要细节,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
3. 讨论并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4. 对小说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与友情和奉献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最后一片叶子》是一部深度描写人性和生命的小说,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并做好笔记。
3. 分析: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4. 讨论:全班一起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批判性阅读,鼓励他们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6. 思考与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友情、奉献和生命的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7. 作业:阅读《最后一片叶子》的结尾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结束故事,这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写下你的想法。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阅读小说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文中的细节,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说主题和情感的看法。
4. 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对友情、奉献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深度和独特性。
第二篇:【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巧妙。
2. 理解“最后一片叶子”的含义,学习贝尔曼先生的崇高精神。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最后一片叶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准确讲述故事情节;2.能够理解故事主题,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3.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故事是《最后一片叶子》,这是一篇表现自然与生命的短篇小说。
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懂得珍惜和保护生命,表达情感和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铺陈;2.情感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或者引用一句名言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引用名言】“生命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
”2. 故事讲解教师让孩子们听故事,同时通过描绘故事人物和情节来引导孩子们进行联想和想象。
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在秋天捉迷藏时,其中一个男孩误以为秋天的落叶是生病的树叶子,而另一个男孩对此进行纠正。
但是渐渐地,天气越来越冷,树叶开始掉落,只剩下最后一片黄色的叶子。
男孩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而此时发现,树叶是已死之人留下的最后遗物。
男孩们理解了生命的无常,并且珍惜当下。
教师可以在故事末尾进行情感引导,让孩子们思考故事的主题和自身的想法。
3. 角色扮演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除故事的讲解外,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可以选择从故事中选出几个小人物,让孩子们在扮演过程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体会人物在变化中的成长。
4.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绘制自己喜欢的树和叶子的形态。
在绘画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选用适当的颜色,涂画树叶的柔和层次感,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1.情感体验记录;2.作品展示;3.想象故事续编或者改编。
六、教学反思1.故事讲述和引导的力度需要适当,不要过于简单或者复杂;2.教学流程要严谨有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和成长的快乐;3.在教学评价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根基。
《最后一片叶子》精品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精品教案第一篇:《最后一片叶子》精品教案最后一片叶子一、教学目的:1、从小说的角度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人物关系,以及感受欧〃亨利式的结尾2、分析贝尔门的形象,理解什么是职业成功、职业成就感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小说中为何取名为“最后一片叶子”2、小说中那“最后一片叶子”是否属于艺术的范畴3、如何看待职业成功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以叶子为主题诗,歌曲。
如隋〃孔绍安《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唐〃修睦《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当今歌手阿桑也有一首歌是咏唱叶子的“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叶子有关的小说,题目是《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欧〃亨利。
教学内容:(一)回顾关于小说的知识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的情节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作者简介欧•亨利,原名威廉•波特尔,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
他经历过的坎坷岁月,不幸遭遇,给了他与各类人物接触的机会,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受人支使的店员,穷困潦倒的画匠,经济拮据的办事员,一筹莫展的医生,走投无路的小偷等,不仅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苦痛,更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
小说的结局以诙谐幽默见长,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形成“含泪的笑”的独特风格,因此他的小说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因此他的小说结局又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三)研读课文,释疑探究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按照小说情节的四个部分,我们这篇小说该如何来分段呢?第一部分(1—6):年轻的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第二部分(7—45):琼山的病情,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第三部分(46—51):最后一片不落的常春藤叶重新使琼珊燃起了生的希望第四部分(52—54):琼珊脱离病险,贝尔门病逝,叶子不落之谜被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感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贝尔门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体验、理解琼西的脆弱和希望。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感受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爱与希望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二、走近作者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
其作品以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三、记一记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四、初读课文1. 读准下列字音横七竖八()瘟神()鄙薄()够呛()邋遢()自诩()2. 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1)鄙薄:(2)邋遢:(3)自诩:(4)鬈曲:(5)凶神恶煞:(6)昂首阔步:(7)不速之客:(8)横行无忌:五、整体感知1、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梳理情节的发展变化。
2、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情节十一月,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弱小的琼西被一个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肺炎”用冰冷的手指触摸了一下而一病不起。
可怜的琼西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藤叶上。
好朋友苏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曼。
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西,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西生命的希望。
贝尔曼却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理清结构开端(第1-11节)年轻的画家琼西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西不听劝慰,望叶等死高潮(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西重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第51-55节)琼西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謎底。
六、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明确:刻画了三个人物:琼西、贝尔曼、苏,主要人物是贝尔曼。
一写:外貌:他已年过六旬,头像······身子······胡须······——外貌丑陋、性格古怪、穷困潦倒,有梦想,又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二写:神态:他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流泪动作:“坐”语言:“该死的叶子”“可怜的琼西小姐”——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三写:医生:“我得去看楼下的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他年纪太大,身体又弱,病势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苏:“贝尔曼先生患肺炎去世了,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侧面描写:舍已救人,自我牺牲精神写法:欲扬先抑外貌外表丑陋、模样怪异事业一个失败的画家,郁郁不得志。
性格喝酒无节制、爱说大话、脾气暴躁、性格古怪,但他是善良的。
人格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贝尔曼的形象平凡、丑陋、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却无私地关心、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郁郁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
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惊人杰作—最后一片叶子。
七、课堂小结: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讨论、形象分析,我们对贝尔曼也怀有深深的敬意,苏的细心关怀又使我们感到一阵阵暖意,现在中国也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刘欢为下岗工人唱的一首歌中有这么一句:“天地之间还有真爱”,也是呼唤这种相濡以沫、真诚互助的精神。
第二课时学习探究:1. 小说中对贝尔曼的描绘最精彩、最动人之处在哪里?2. 为什么这一段最动人呢?为什么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完成的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呢?3. 小说结尾部分对贝尔曼绘制杰作的叙述,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提问: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读最后一段)明确: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二、小说主题是什么?《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普通人的那种崇高的人性之美。
三、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西对生的渴望。
四、思考结尾的合理性(1)贝尔曼突然去世可能吗?——是病情发展的必然。
(2)前文伏笔:“一双红眼睛正不停地流泪”——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前文伏笔:“自诩为楼上的看家猛犬。
”“哪天我画出一张绝妙的画,我们一块远走高飞。
”(3) 、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多处伏笔暗藏。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五、体会: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一)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2、“叶子。
常春藤上的叶子。
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
三天前我就知道了。
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3、“又掉了一片。
不,我不要喝汤。
只剩四片了。
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
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二)欧·亨利式结尾“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
这样写可以造成悬念,增强故事吸引力,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六、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幽默?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含着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
七、琼西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
琼西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八、思想启迪: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
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
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九、课堂总结生命因支点而坚强,一片叶子也许就是全部的希望;生命因付出而高尚,一幅杰作既然能延续别人的生命,那它闪耀着的必定是最美的人性的光芒!十、、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2、写作训练在风雨雪交加之夜,在琼西的生命之叶即将坠落之际,老贝尔门先生曾有过一番怎样的举动,那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写作要求与提示: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依据贝尔门的性格特点展开合理想象。
突出贝尔漫画叶前、画叶时的心理描写,画叶时的动作描写,以及当时的环境描写。
)引导:十一月,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弱小的琼西被一个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肺炎”用冰冷的手指触摸了一下而一病不起。
可怜的琼西病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中清晰的时间的推移变化填写表格。
小说的结局是琼西脱离了危险,最后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
三、讲读课文思考:琼西把自己的生命和什么联系在了一起,又是什么让琼西的病情有了好转?在琼西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片叶子?琼西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藤叶,叶在人在,叶落人亡。
叶子是希望的象征。
如果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生命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叶子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四、课堂小结不幸的琼西将最后一片叶子视为生命的希望生存的理由,是最后一片叶子让琼西的生命得以延续,最后一片叶子就是琼西生命的支柱、精神的支点。
的确,人活着是要有精神的。
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精神越丰富,我们的生命就越顽强。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二、继续研读思考:问题1:琼西把自己的生命和叶子联系在了一起,那这片叶子到底落没落呢?引导:原来小说中还隐含着另外一个故事,贝尔门的故事,让我们梳理一下相关的故事情节。
续,贝尔门却因最后一片叶子而结束了生命。
问题2:我们学到这里已体会到这片叶子对琼西、对贝尔门意义已不一般,那么对琼西来说这片叶子是_生存的希望__,对贝尔门来说这片叶子是_艺术的杰作_问题3:在故事情节展开的同时,贝尔门的形象也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贝尔门是个怎样的人?外貌描写:初见,邋遢,性格暴躁,喝酒无节制,爱讲大话……语言描写:又见,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侧面描写:再见,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精神。
小结:我们看到了贝尔门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
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画了一片叶子,挽救了琼西的生命。
问题4:那贝尔门画最后一片叶子应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补充介绍欧·亨利简介)1.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结尾2.情节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结:同学们,欧·亨利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结尾往往出人意料,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但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