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片叶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感受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贝尔门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体验、理解琼西的脆弱和希望。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富兰克林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感受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爱与希望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二、走近作者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其作品以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其作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三、记一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四、初读课文

1. 读准下列字音

横七竖八()瘟神()鄙薄()

够呛()邋遢()自诩()

2. 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1)鄙薄:(2)邋遢:(3)自诩:(4)鬈曲:

(5)凶神恶煞:(6)昂首阔步:(7)不速之客:(8)横行无忌:

五、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梳理情节的发展变化。

2、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概括情节十一月,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弱小的琼西被一个冷酷、看不见的不速之客——“肺炎”用冰冷的手指触摸了一下而一病不起。可怜的琼西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藤叶上。好朋友苏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曼。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西,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西生命的希望。贝尔曼却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理清结构

开端(第1-11节)年轻的画家琼西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西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西重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第51-55节)琼西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謎底。

六、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刻画了三个人物:琼西、贝尔曼、苏,主要人物是贝尔曼。

一写:外貌:他已年过六旬,头像······

身子······胡须······

——外貌丑陋、性格古怪、穷困潦倒,有梦想,又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二写:神态:他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流泪

动作:“坐”

语言:“该死的叶子”“可怜的琼西小姐”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三写:医生:“我得去看楼下的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他年纪太大,身体又弱,病势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

苏:“贝尔曼先生患肺炎去世了,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他把它画在那

里的。”

——侧面描写:舍已救人,自我牺牲精神

写法:欲扬先抑

外貌外表丑陋、模样怪异

事业一个失败的画家,郁郁不得志。

性格喝酒无节制、爱说大话、脾气

暴躁、性格古怪,但他是善良的。

人格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贝尔曼的形象

平凡、丑陋、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穷困潦倒却无私地关心、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郁郁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惊人杰作—最后一片叶子。

七、课堂小结:

通过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讨论、形象分析,我们对贝尔曼也怀有深深的敬意,苏的细心关怀又使我们感到一阵阵暖意,现在中国也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刘欢为下岗工人唱的一首歌中有这么一句:“天地之间还有真爱”,也是呼唤这种相濡以沫、真诚互助的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探究:

1. 小说中对贝尔曼的描绘最精彩、最动人之处在哪里?

2. 为什么这一段最动人呢?为什么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完成的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呢?

3. 小说结尾部分对贝尔曼绘制杰作的叙述,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提问: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读最后一段)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曼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曼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曼的爱、善、感情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二、小说主题是什么?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用生命绘制的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普通人的那种崇高的人性之美。

三、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西对生的渴望。

四、思考结尾的合理性

(1)贝尔曼突然去世可能吗?——是病情发展的必然。

(2)前文伏笔:“一双红眼睛正不停地流泪”——性格发展的必然,善良、有爱心前文伏笔:“自诩为楼上的看家猛犬。”“哪天我画出一张绝妙的画,我们一块远走高飞。”

(3) 、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多处伏笔暗藏。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五、体会: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

(一)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二)欧·亨利式结尾

“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这样写可以造成悬念,增强故事吸引力,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六、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幽默?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饱含着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

七、琼西的遭遇可以给人怎样的启示?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西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八、思想启迪:

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