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酒德颂》

合集下载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_刘伶_酒德颂_的文化解读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_刘伶_酒德颂_的文化解读

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刘伶《酒德颂》的文化解读——⊙孙向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1]摘要:文章从《酒德颂》入手,解读了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醉意人生,再现了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之争,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的社会背景下,名士生命危险苦闷而蕴发出的文士文化。

刘伶醉酒是生命的悲哀与觉醒,是个性的解放与自由,是中国酒神精神之所在。

关键词:酒文化觉醒酒神“竹林七贤”之一。

《酒德颂》是他的千古绝唱,这篇有“意气所寄”之誉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字伯伦,“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物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的《酒德颂》开头就说:席地,纵意所如……”把天当做帐幕,把地当做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想象瑰丽,气势恢弘!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张扬的自我意识。

文中他以“大人先生”自喻,将宇宙看做是自己的家,以为一万年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已,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止还是行走,都提着酒杯,唯酒是务,不知其余。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

别人越批评,自己越要饮酒,喝醉了就睡,醒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

不觉寒暑,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将世上的一切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

饮酒是刘伶人生的至乐,在他的人生境遇里,痛饮美酒就是他所能活出生命意义的唯一事情,在酒中与天地自然“刘伶醉”,等等。

他的交融,与万物浑然一体。

与刘伶有关的典故也都与酒有关,如“刘伶鸡肋”“刘伶荷锸”“刘伶病酒”一生,充满了与酒的传奇经历。

《晋书》《世说新语》等正史有载;民间有传,如“杜康醉刘伶”至今仍脍炙人口。

以至于人们说到刘伶,就想到了饮酒,他几乎成了饮酒者的代名词。

一壶酒,一篇文,奠定了他中国饮酒第一人的地位。

刘伶的人生是酒化了的人生,站在历史的视角审视刘伶的《酒德颂》,观照他的醉意人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

刘伶《酒德颂》原文|译文|赏析《酒德颂》是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一篇骈文。

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酒德颂》原文魏晋:刘伶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

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

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

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

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

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

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注释酒德:饮酒的德性。

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28新悦读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而《酒德颂》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外一个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大人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篇文章以颂酒为名,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

好酒如命刘伶好酒,世人皆知。

“竹林七贤”都好酒,只是酒量有大小之别,酒品酒德也有高下之分。

其中刘伶,称得上“醉魁”。

刘伶嗜酒如命,狂饮无度。

山涛可以饮酒八斗,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一斗是3升,八斗就是48斤酒。

而著名的狂士阮籍,醉酒六十日不醒。

即便如此,这二人都喝不过刘伶,可见刘伶酒量非同一般。

“醉魁”之称货真价实。

刘伶常常喜欢坐着鹿车,拿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随其后。

并说:“我死了,便把我埋了。

”刘伶醉酒还留有“鸡肋尊拳”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刘伶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完,笑了起来,最后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终生纵酒,狂饮无度,还留下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说的是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的酒,回家后昏死,妻子按照他的吩咐将其掩埋,直到三年后,杜康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文/程新兵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他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参军,后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再次召刘伶入朝为官,他拒绝出仕,随后选择与酒为伴,逍遥地过完一生。

世人评价刘伶,始终绕不开一个酒字,为酒生,为酒终,这大抵便是刘伶一生的写照。

气质别具刘伶自幼丧父,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小就为生计愁,或许是食不果腹,又或是颠沛流离,在苦难中长大的刘伶天生一副小身板。

“竹林七贤”之中,刘伶是出身最差,个子最矮的那一个,身高据称不到一米五。

刘伶天生容貌丑陋,史料和文学作品多是这样描述刘伶:“文人酒痴”“一米四几的汉子”“容貌丑陋”“与世无争”……如果单看这些描述,刘伶是很难与名士挂钩,更别说跻身“竹林七贤”之列。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关于酒的著名书法
1、《酒德颂》
魏晋刘伶
【原文】:
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怳)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2、《饮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

醉里颂德,酒中人生——刘伶与《酒德颂》【摘要】当世之人言及酒中之仙,无不遥指醉侯刘伶。

而纵观魏晋之际,饮酒避世之风颇盛,豪饮之士亦多,且竹林七贤皆结缘于酒,而独刘伶名彻千古,何也?非其饮酒不断,夜以继日,亦非其以酒避世,情趣之高,而是其超然生死,惟酒是德,于醉境寻人生之至趣,成自我之大德。

【关键字】刘伶酒德一、七贤与酒国人饮酒之史源远流长,自杜康造酒之始,时至今日,未尝断绝一时。

远古之时饮酒便已成礼数,在《汉书·食货志下》中载有:“酒者,天之美禄。

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祁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至于汉末魏晋之际,酒的神秘色彩虽然浓烈,但已不仅仅是用于祭祀祁福,而走入百姓之家了。

观当时之势,战乱仍频,疾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感到生命苦短,而道家思想又带来对生命的悲观,“忧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而由于饮酒可麻痹中枢神经,使人身心放松,逃避现世之扰,尽情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是饮酒便成为魏晋士人解脱忧愁的最好办法。

饮酒之风遂盛,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酒文化。

在这种社会风气渲染下,出现了不少豪饮之士,如号称“竹林七贤”的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都是饮中好手,而因饮酒留下趣事亦丰:阮籍饮酒后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哭而返”,“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晋书·阮籍传》);嵇康,喜酒,自言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吾愿毕矣”(《晋书·嵇康传》),其醉时“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山涛,嗜酒,史载其“饮酒八斗方醉。

帝欲试之,以酒八斗饮之,密益其酒,涛极本量而止。

”(《晋书》);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世说新语·任诞》);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为人善乐,好饮酒,放诞。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

【名人故事】刘伶简介刘伶个人资料中文名:刘伶别名:字伯伦、酒仙、中国品酒第一人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魏晋所处时代:魏晋时期出生地: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出生时间:约公元22年逝世时间:公元300年职业:文学家、诗人成就:中国品酒第一人、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品:《酒德颂》《北邙客舍》刘伶简介刘伶字伯伦(约22年-300年),沛国人(治今安徽宿州),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西晋著名的名士组合“竹林七贤”之一,靠喝酒独享大名的千古醉人。

父亲刘进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

著作有骈文《酒德颂》、五言律诗《北邙客舍》等。

刘伶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

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

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刘伶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时,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

但身处统辖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机关,需要给全军做表率的人,他却天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为还吊儿郎当。

晋朝初年,刘伶入朝,他不趋炎附势,力陈己见,宣扬无为之化的主张,为朝廷所不容,同僚均被擢为高官,唯独他被逐出朝门。

为排泄郁闷,他常借酒消愁,久而久之,嗜酒如命,不能自已。

公元26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请刘伶再次入朝为官。

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

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

从此,刘伶彻底与朝廷绝缘。

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

刘伶生平评价刘伶,其酒量、酒德、酒疯都堪称一绝,人送绰号“天下第一酒鬼”、“饮坛北斗”。

刘伶墓址关于刘伶墓有几个版本,一说在山东枣庄峄城;一说在江苏淮安楚州区;一说在河北保定徐水;但在安徽利辛一说比较准确。

民国乙丑《涡阳县志》载:“李门集东八里有刘伶墓。

”今利辛县张村镇三里湾村刘土楼,旧称刘伶集,集南有刘伶庙,民国初年庙已拆除,遗有残碑。

古今笑刘伶文言文翻译

古今笑刘伶文言文翻译

古之刘伶,字伯伦,东晋时人,以豪放不羁、饮酒成性而闻名于世。

伶者,乐也,盖言其饮酒之乐,亦寓其人生之乐。

伶之为人,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行其言,皆成千古笑谈。

伶之饮酒,非但为口腹之欲,实亦借酒消愁,以酒寄情。

尝闻其言:“酒者,天之美禄也,吾欲以酒为田,以酒为屋,以酒为庐。

”此言一出,举世皆惊,以为伶之狂放,已达极致。

一日,伶于酒肆中与友人对饮,旁有醉客戏问:“刘伶,尔何饮酒如此之多?”伶笑而不答,举杯高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歌声激昂,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又有好事者,作《酒德颂》以赞伶。

其文曰:“刘伶者,酒中之仙也。

饮而不醉,醉而不乱,虽沉湎其中,而神明自若。

其饮酒也,非为口腹之欲,乃为心性之放。

故能超然物外,悠然自得。

”然伶之饮酒,亦非无度。

尝有客至,伶留之饮酒。

客曰:“吾闻君饮酒无度,不知今日又作何状?”伶笑曰:“吾饮酒,非为度数,乃为心境。

今日之饮,亦非无度,但随心所欲耳。

”言罢,复举杯畅饮。

伶之饮酒,常以竹杖击地,曰:“此地为吾之酒乡,吾欲居于此。

”一时传为笑谈。

又有伶之好友,亦以酒为乐,两人常相携游于山野之间,饮酒赋诗,其乐融融。

然好景不长,伶年事渐高,饮酒之事亦有所收敛。

一日,伶于酒后对友人说:“吾年已老,酒量亦减。

昔日之饮,今日不复矣。

”言罢,泪如雨下。

友人心知伶之意,亦泪眼朦胧。

伶之死,亦成千古之谜。

有云伶因饮酒过度,醉卧而逝。

亦有云伶因心灰意冷,以酒自尽。

无论何说,伶之饮酒生涯,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伶之饮酒,虽为笑谈,实则亦寓人生哲理。

饮酒者,非为醉生梦死,乃为借酒明志,以酒寄情。

刘伶之饮酒,虽成千古笑谈,但其豪放不羁、率性而为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今之人,亦多饮酒。

然饮酒之道,已非古时之豪放。

今日之饮酒,多是为了应酬,为了交际,而非为了寄情。

故今日之饮酒,亦难得刘伶当年之风采。

刘伶《酒德颂》原文和译文

刘伶《酒德颂》原文和译文

刘伶《酒德颂》原⽂和译⽂刘伶《酒德颂》原⽂和译⽂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魏晋时期⽂学家、诗⼈,"⽵林七贤"之⼀。

下⾯我们⼀起来阅读刘伶《酒德颂》原⽂和译⽂。

欢迎⼤家阅读! 原⽂: 有⼤⼈先⽣者,以天地为⼀朝,万朝为须臾,⽇⽉为扃牖,⼋荒为庭衢。

⾏⽆辙迹,居⽆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则操卮执觚,动则挈(⽊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缙绅处⼠,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切齿,陈说礼法,是⾮锋起。

先⽣于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思⽆虑,其乐陶陶。

兀然⽽醉,豁尔⽽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 有⼀个德⾏⾼尚的⽼先⽣,把天地开辟作为⼀天,把万年作为须臾之间。

把⽇⽉作为门窗,把天地⼋荒作为庭道。

⾏⾛没有⼀定轨迹,居住⽆⼀定房屋。

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意,随遇⽽安。

⽆论动静都随⾝携带饮酒器具。

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

有显贵公⼦和仕宦处⼠,听到我的'名声。

议论着我的⾏为。

于是便敛起袖⼦,绾起⾐襟,张⽬怒视,咬⽛切齿。

陈说礼仪法度,事事⾮⾮⼀起产⽣。

先⽣在这时候正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

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坐。

枕着酒曲,垫着酒糟。

⽆思⽆虑,其乐陶陶。

昏昏沉沉第地喝醉,⼜猛然清醒过来。

安静地听,听不到雷霆之声。

仔细地看,看不见泰⼭的形体。

感觉不到寒暑近⾝。

利欲动⼼。

俯瞰万物,犹如萍之浮于江海,随波逐流,不值⼀提。

《酒德颂》中的“大人先生”及其与魏晋酒文化之关系

《酒德颂》中的“大人先生”及其与魏晋酒文化之关系
以天地为栋字 , 屋室为挥衣 , 诸君何为人我裨中! ”
神 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啊 。 你该赶快准备酒 肉。 ”
这样 任性放纵 , 在家里赤身裸体 , 把 天地 当做房子 ,
把屋 子当做衣裤 的刘伶 , 岂不正是 文章 中放纵不羁
他妻子就是把酒 肉供在神前 ,请刘伶祷告 、发誓。
刘伶跪 着祷告说 :“ 天生我刘伶 ,靠喝酒出名 ;一
第2 6 卷
第4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1 o f M u d a n j i a n g
Yo1 .2 6 N o. 4
2 0 1 7 年 4月
A pt . 2 01 7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8 7 1 7( 2 0 1 7 )0 4 . 0 0 4 6 . 0 3
屋 子 的门窗 ,把辽 阔的远方 当做 自己的庭 院的先 生 ,自然被认 为是放 刘伶本人形象极 其相 符。生活中的刘伶为人沉默少 言 ,不妄交游 , 唯与阮籍 、 嵇康相善 。但其性情却 “ 志气放 旷 ,以 宇宙 为狭 ” ,据 《 世 说新语 ・ 任诞 》载 :“ 刘伶恒纵 酒放 达 , 或脱衣裸形在屋 中 , 人见讥之 。伶 日:我
收 稿 日期 :2 0 l 6 - l 0 - 2 3 作者简介 :张依婷 ( 1 9 9 l 一) ,女 ,甘肃金 昌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
喝就十斗 , 五斗 除酒病 。 妇人 家的话 , 千万不要听 。 ”
说完就拿过酒 肉吃喝 , 一会儿就又喝得醉醺醺地倒 下 了。 刘伶饮酒 已经让 自己的家庭关系陷入了尴尬 的境地 ,对于苦苦哀求 自己的妻子 ,也不予理会 , 竟然 能想 出以请 求神 明帮助戒酒 从而骗 酒 喝的法 子 。可 见其 为了饮酒不惜代价 ,甘愿沉溺其 中。 刘伶爱酒,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只是单纯 的嗜酒吗?笔者认为 ,刘伶嗜酒是有特殊原因的。 首先 ,魏晋时期 ,f J 阀士族 占统治地位 ,因此 十分注重 出身 、重视 门第 , 这也是跻身仕途 、 平步 青 云的关键所在 。 刘伶在 当时只是一个社会地位 比 较低 的下层知识分子 , 不同于阮籍 、 嵇康等人都有 较高 的社 会地位 。 而在重视风度容貌 、 崇 尚美色的 魏晋时代 , 刘伶更是不起眼 了。他 “ 身长六尺 ,容

试论刘伶的行为与其《酒德颂》

试论刘伶的行为与其《酒德颂》

试论刘伶的行为与其《酒德颂》作者:庞思豫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21期庞思豫内容摘要:刘伶以嗜酒著名,其唯一创作《酒德颂》也以歌颂酒的品格为宗旨,实际上刘伶一生的主要行迹与《酒德颂》的主旨很好地诠释了酒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品格。

关键词:刘伶《酒德颂》酒格国人饮酒之史源远流长。

《汉书·食货志下》载:“酒者,天之美禄。

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桑养疫,百礼之会,非酒不行。

”至汉末魏晋之际,整个社会的酒味更加浓烈,不仅用于祭祀、百礼之会,而且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宗白华先生曾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的确,魏晋之际,不少文士都卷入曹魏和司马氏的权力斗争漩涡之中惨遭杀戮,一时腥风血雨弥漫朝野上下。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远离纷争,保全自身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于是便出现了一批名士,他们放浪形骸、任诞不羁,遨游于山水之间,酣饮于林泉之下,或清淡吟咏,或弹琴长啸,以潇洒的风貌显示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这就是“竹林七贤”。

由此来看名士之“肆意酒酣”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肆意酒酣”的名士之中,尤以刘伶为最,被后人称作“醉侯”。

刘伶的行为方式与其《酒德颂》似乎是诠释酒格之最佳选择。

第一,狂放不羁、肆意放荡之格。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容止》谓:“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同条注引梁祚《魏国统》曰:“刘伶,形貌丑陋,身长六尺,然肆意放荡,悠焉独畅,自得一时,常以宇宙为狭”。

这便给人展现了一位体貌不雅,粗俗鄙陋之形象,且与我们心中竹林名士的风度相差甚远。

不仅如此,这放浪形骸之人经常脱衣裸形在屋中,人们见他讥讽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伶的行为果真任性放纵,不拘礼节,放诞至极。

即使赤身裸体也觉得没什么,但是这样的形象怎能成为“竹林七贤”呢?《晋书·刘伶传》载:“刘伶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爱喝酒的刘伶,把酒喝出文化,写《酒德颂》,成后世爱酒人之经典

爱喝酒的刘伶,把酒喝出文化,写《酒德颂》,成后世爱酒人之经典

爱喝酒的刘伶,把酒喝出文化,写《酒德颂》,成后世爱酒人之经典自古文人多爱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酒醉就草书”,可都胜不过爱酒如命,酒伴一生的,“醉候”刘伶,在他的面前他们都会逊色几分。

刘伶生活的年代,是历史上有名的魏晋时期,魏晋是一个独立特行,真性情,属于真正中国文人的时代。

如果说盛唐的文人如浓郁的烈酒,闻之即醉:那魏晋的文人就是绵绵的清酒,韵味悠长。

魏晋时代的的文人活的洒脱自由,行止皆因己心,嬉笑怒骂亦成文章,才有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人生慷慨,才有嵇康一曲《广陵散》的千古绝唱,才有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弦琴”的无限寂寥。

在这文人辈出,名士风流的魏晋,刘伶能脱颖而出,或许与他所书的《酒德颂》有关,他这仅仅二百余字的诗篇,本是他自娱之作,却成为后世爱酒之人的所奉的经典,成为千古妙文,为中国的酒文化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成员之一,在众人中,他可谓其貌不扬,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如意,但刘伶为人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

或许爱酒只是他放纵情志,自我抒怀的的一种方式。

好庄周之道的他,自诩为大人先生,自言道:'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可以看出他的洒脱不羁。

对于世俗的看淡的他,“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万事万物,世间俗人,在刘伶的眼中不过是,“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这里更可以确定,刘伶爱酒,不是浇己愁,而是他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不为世事所扰的豁达心态和真正的赤子之心。

从他的几件生活轶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

他的豁达荷锸任埋,他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让人扛着锹跟着,说:'喝死了就把我埋了'。

他的顽皮刘伶病酒,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导致身体不适,十分口渴,就向妻子讨酒解渴,他妻子哭着劝道:'你喝酒过量,会喝死的,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就说:'很好,但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只有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

刘伶荐《洒德颂》柱就得送义气所寄读后感

刘伶荐《洒德颂》柱就得送义气所寄读后感

刘伶荐《洒德颂》柱就得送义气所寄读后感从前有个人叫刘伶,因为喝酒太多而死。

他死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几升好酒和《酒德颂》一首诗:“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古之酗者,何必怀宝迷邦?至酣之徒,或以为真不足惜;不饮之人,或以为爽快之极!”刘伶死了以后,人们都称赞这篇诗写得痛快淋漓。

所谓痛快,就是说话直来直去毫无顾忌;所谓淋漓,就是言语奔放畅快不受拘束。

由此可见,刘伶的性格应该是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但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点瑕疵:“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这句诗本意为唯有酒才算重要,又怎么能够提到别的东西呢?于是乎就给刘伶扣上了贪杯误事的帽子。

刘伶死后虽然名声变差,却依旧高寿。

所以最终还是善恶有报吧。

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在招待客人时让宾客每人作一首诗,并要求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交卷,刘伶率先写完,想着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词儿,就随便挑选了四句,上奏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儿之言,慎不可听。

”众人都很吃惊,觉得刘伶不识抬举。

谁料到隔日曹丕亲自召见他,问他对酒和诗哪样更擅长。

刘伶回答说当然是酒更擅长些。

曹丕遂将原来那几句诗换成了“一斛买得,一斗也得”。

又过了许多年,世人评价刘伶的诗仍旧说“甚有气概”,而非讽刺挖苦。

果然不错,不爱喝酒的人总是会被归类到不懂风雅、迂腐固执之列。

同理,不喜欢喝酒却偏要装出一副深沉豁达的样子的人,往往不会博取他人尊敬。

他们明明已经烂醉如泥、神志不清,仍然坚持用半醒半睡的眼睛看别人,笑着恭维别人,甚至抢着做这做那,等到人们反应过来要表示关切时,已经太迟了。

他们只会赢得虚伪与粗鄙,是永远不会令人钦佩的。

“义气”有两层含义,一是诚信友爱的气氛,另外一层则是指义薄云天的豪情壮志。

而一个讲义气的人,定会有诚信友爱的品质。

刘伶之流恰恰正相反,借助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获得内心短暂的安宁。

这种短暂平静是靠欺骗来实现的,自私的背后掩盖着阴险狡诈。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洒脱、真正意义上的忘我,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刘伶文章子昂笔 书中极品《酒德颂》

刘伶文章子昂笔  书中极品《酒德颂》

刘伶文章子昂笔书中极品《酒德颂》
华宁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行书《酒德颂》卷是其精品之一。

此帖笔法变化丰富,既有二王风范,又成自家面目。

已经63岁的赵孟頫,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老道而精湛的书艺,令后人推崇备至。

《酒德颂》一文乃刘伶所作。

刘伶,字伯伦,魏末晋初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

史书记载此
【总页数】19页(P60-78)
【作者】华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9
【相关文献】
1.刘伶《酒德颂》及其与道教服饵、饮酒之关系 [J], 孙少华
2.论白居易对刘伶及其《酒德颂》的接受 [J], 刘小兵;刘雅尚
3."酒神精神"的传承——王绩对刘伶及其《酒德颂》的接受 [J], 刘小兵
4.刘伶《酒德颂》的文体学意义 [J], 赵俊玲
5.巧寓牢骚于诙谐之中——谈《答客难》、《酒德颂》和《送穷文》的写法 [J], 刘懋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觅诗记】刘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上)

【觅诗记】刘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上)

【觅诗记】刘伶: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上)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关于“竹林七贤”这个词的出处,以我所查得的史料,似乎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最早:“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算不算一个文艺团体?这还真不好下定论,比如这刘伶,千年以来,他的最大名气是位酒仙,而他的文学著作基本上就是一篇《酒德颂》,这篇《酒德颂》的长度不到三百字,却全文收录进了正史《晋书》中。

岳文强、岳江欣选著的《名贤诗谱刘伶醉》一书中称:“《酒德颂》是刘伶唯一的传世之作,《晋书·刘伶传》摘引了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我将《晋书》中所记的《酒德颂》与该书收录的此文粗粗地核对了一下,似乎是全文,而并非是摘引了其中的一部分,也许我所查到的《酒德颂》并非刘伶所写该颂的全部,可惜找不到更准确的出处。

然而《酒德颂》是刘伶唯一的传世之作,这句断语似乎也有点问题。

陆侃如、冯沅君所撰《中国诗史》中,对于刘伶的全文介绍更为简洁,总计不超过一百个字,然而在这篇短文中却收录有刘伶的另外一首诗:“《酒德颂》外,还流传一篇五言的《北芒客舍诗》。

中有句云:绳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琵琶。

可见他的风格是近阮而不近嵇。

”这里的“阮”指的是阮籍,而“嵇”则指的是嵇康。

这二人是刘伶的好朋友,陆、冯二先生认为刘的诗风接近阮,而跟嵇则有较大的差距,依据就是这首《北芒客舍诗》,显然这首诗不如他的《酒德颂》更有名。

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酒功赞》,乐天在此《赞》的小序中称:“晋建威参军刘伯伦嗜酒,有《酒德颂》传于世。

唐太子宾客白乐天亦嗜酒,作《酒功赞》以继之。

”文保牌与古碑并列白居易明确地说刘伶嗜酒,有《酒德颂》传于世,看来这首《颂》在唐代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白居易接着说自己也嗜酒,而写这篇《酒功赞》就是想续刘伶的《酒德颂》。

《酒德颂》读后感范文

《酒德颂》读后感范文

《酒德颂》读后感范文《酒德颂》读后感范文但是在《酒德颂》中的话语反响是很的,这跟刘先生的仕途不顺密切相干,很难按照老庄的思路从反面理解他的正面意义,以前“竹林七贤”一名给我的印象是七个武林高手,后来上了高中发现这个想法很扯谈,原来他们是搞文学的!搞文学的人说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蓬头垢面模样,他们还在自己书里面告诉读者干文学这行是最穷的,大家不要干,其实这帮家伙赚了不少钱,害怕市场竞争蛋糕的减少,后来文学里面写诗的和干哲学的都非常鄙视文学人的这个观点,说最落魄的才是他们自己,写诗很穷,年轻人读不懂,搞哲学混得不好,一般人不懂。

其实最穷是那些什么都不搞的。

读刘伶的《酒德颂》就知道他也混的不好,以饮酒为业,说实话这很为难他老婆,“止那么操卮执觚,动那么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酒是好东西,借他来消愁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只有死才能真正消愁,这大家都知道;当然,借酒开心、以酒为乐的人也在多数,这类人不是没心没肺,就是心有所乐、以酒为友,这类人喝酒才是真正的开心,发自内心的幸福,类中有文化有思想的便藐视世间琐事,心怀伟大抱负,以自己为乐,那些没心没肺的就不多说,天破了他们还洋洋自得以为那是他们哥几个喝破的,而刘伶就属类中的知识精英,他有为国之抱负,后来被罢,为躲避迫害,以酒为命、以酒为乐,只叹壮志为酬。

通篇的《酒德颂》还有老庄哲学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而不包括全部,老庄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等,且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不成认任何绝对权威,对现实一切秩序有疑心批判及否认及绝对追求的自由,在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面意义,通过负面意义的把握去显示正面的内涵,但是在《酒德颂》中的话语反响是很的,这跟刘先生的仕途不顺密切相干,我们很难按照老庄的思路从反面理解他的正面意义,在刘先生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光腚而饮,众人鄙之。

前面所说,刘先生躲为避迫害、浑浊世事而只好放浪形骸,以酒醉的言辞及行动,来表示他憎恨虚伪的'道德礼教,对时事的不满,这样说来他也是借酒消愁的,可是通观的他后来的生活表现,刘先生确实以酒为乐了,而且并没有丧失理智与思想。

竹林七贤之——刘伶

竹林七贤之——刘伶

竹林七贤之——刘伶竹林七贤之——刘伶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 <西晋> 刘伶《酒德颂》记得大概是读小学的时候,翻阅过《世说新语》,其中内容大多都忘了,唯有一个故事,我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说有个人生平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有一次喝酒喝的酩酊大醉,赤身裸体躺在家中,忽有人来访,看到这般情形,便取笑他,他却说:天地就是我的住处,房屋便是我的内衣内裤,你跑到我内裤里来干什么?此人便是刘伶。

时代与家族背景刘伶所处的时代背景比较特殊,几乎跨越了三国末年,魏朝和西晋。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曹操掌权之时,独揽大权,但等他一死,出现权力真空,司马家族乘虚而入,曹操花费毕生精力打下的天下,不到五十年就灰飞烟灭,被司马氏的大晋朝取代。

好景不长,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父子两代的基业,传到司马炎手里,也只维持了五十年左右。

期间,大臣们潜心于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宫廷成为玩弄权术的场所,国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

刘伶的父亲,刘进,字文华,是汉朝末年的大臣,与孔融(字文举,因官拜北海相,也叫孔北海,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让梨就是这位老兄)同殿称臣。

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刘协,大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已经沦为傀儡一个,但刘进和孔融都是大汉朝的忠臣,在朝廷上敢于面对曹操直言进谏,因此在官场上惺惺相惜,互相敬佩,在私底下,他们都酷爱喝酒,因此是至交好友。

孔融的直言进谏终于招致了杀身之祸,曹操一气之下诛灭了孔融三族,唯独其一子一女得以幸免。

好友遇难,刘进大悲,辞官不做,回到家乡潜心研究酿酒。

这时,刘伶降生了。

生平刘伶,字伯伦,天生长得矮小瘦弱,其貌不扬,唯独他的一双眼睛,明亮非常,似乎能看穿人的心思。

刘伶从小便喜爱喝酒,并跟随父亲学习了酿酒,他们家酿制的“九运春”酒,为世人赞叹不已。

但刘伶在父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不但喜欢喝酒、酿酒,而且对酒文化非常热爱,喜欢品酒,以及收藏酒具,穷其一生,著有《竹林酒经》一书,其中囊括了当时许多名酒,及其酿制方法,传说也包括葡萄酒,从西域传入我国。

酒德赋——精选推荐

酒德赋——精选推荐

酒德赋初,刘伶作《酒德颂》,尽显饮者豪风,更著才情霸⽓。

正始年间,⽞谈风⾏,⽵林七贤,傲踞⼭林。

灭礼规⽽挺⽼庄,弃正典⽽⾛异端,⾐襟散乱处可视旷达胸怀,青衫落拓时不掩疏狂本⾊。

适有樵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琅邪王戎及陈留阮咸,啸聚⽵林,⼤酒⾼谈,狂浪形骸。

唐李⽩,⼀饮⼀⽯,不及晋刘伶,解醒五⽃。

七贤以刘伶为酒圣,⼀饮如排⼭,次饮如倒海,再饮天河漫卷尘寰。

伶尝酒后裸逞,醉⽈:吾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诸君何为⼊我裤中?今效醉刘伶之《酒德颂》,聊作《酒德赋》,发古之幽情,展今之酒风。

吾于杯中⼀卧,且任寒意来袭;尊前放歌,适有佳媛致意。

⼤丈夫纵横醉乡,何患杯盘狼藉?⼩⼥⼦娉婷翠袖,必有风⽉淋漓。

沧海桑⽥,关卿何事?醇酒美⼈,正合我意!若夫天地之间,尽情扁⾈散发;风云须臾,务必柳岸寻花。

不必三省吾⾝,且尽⼀杯流霞。

更有⾼天明⽉,流⽔⼈家;⾕底幽兰,红⽇天涯。

曹孟德对酒当歌,江⼭⼀马平川;李太⽩⽻觞醉⽉,胸襟⽆限豁然。

⼀杯⾹醪,可让东坡⽻化登仙;两盏薄酒,且令易安轻解罗衫。

屈原饮罢,直奔路漫漫;庄⼦醉后,冲向⽔蓝蓝。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死⽆憾;许仲康裸⾐⽃马超,马超勇再现。

西楚鸿门宴,北宋释兵权;霜天隐嫦娥,⽉⾥⽃婵娟。

清风帘外,浪迹⽵林七贤;春⽇楼头,好汉结义桃园。

归去来兮,陶渊明⼀杯执⽜⽿;燕然未勒,范仲淹万⾥醉边关。

昨夜陶然⽩乐天,今朝酒醒柳屯⽥,有君难求孟浩然,⽆⼈能悟⾟稼轩。

风萧萧兮易⽔寒,荆轲刺秦不想还;⼋千⾥路云和⽉,岳飞抗⾦莫等闲。

若流风以送爽,宜雅韵⽽关情,弃翰苑⼊江湖,去庙堂啸⼭林。

开胸襟之混沌,寄芳思于澄明,临长风揽太虚,抱清⽉下中庭。

掷红尘以清⾼,沐苍烟⽽飘零。

尽杯酒之年华,纵妙笔之丹青。

飘侠影于瑶台,游仙踪于青萍,镂⾦⽯之铿锵,闻丝⽵之叮咛。

浩歌云帆,逸兴阑珊,魂魄扑朔,肝胆摇撼。

落花消沉,流⽔平缓。

君且歇杯,吾亦停盏。

驰芒履⽽⾏地,振鹤翼⽽冲天。

欲醉⼼于辞藻,却欢梦于婵娟。

董其昌行草书《酒德颂》,堪称一绝!

董其昌行草书《酒德颂》,堪称一绝!

董其昌行草书《酒德颂》,堪称一绝!董其昌是明朝时期末有名的书画家,其书法成就也很高,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在书法方面他喜欢吸取各类名家之众长,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成就自己的书法造诣。

他是书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家之一,书法被后人称赞“颜骨赵姿”,其中他书法成就中造诣最高的就是行草书。

《酒德颂》是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构建了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做事风格,构成了反差的对比,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封建礼法和士大夫的不满和讽刺和自己超世脱俗的生活态度,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生动灵活,行文轻快灵力,铺叙有秩,笔墨酣饱。

董其昌曾用行草书写过《酒德颂》,绢本,纵24.5厘米,横245.7厘米,用笔雄健有力,布白疏朗,分行布局工整匀称,笔画清秀飘逸,精细周到,始终保持正锋之笔。

书风充满充满了个人书法风格的特点。

董其昌《酒德颂》欣赏【释文: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尔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董其昌书於石湖山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德颂》刘伶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注释]
1.本作踑踞,通.
2.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
3.扃:(jiōng)
4.牖:(yǒu)
5.衢:(qú)
6.觚:(gū)
7.榼:(kē)
8.醪:(láo)
9.麴:(qū)
10.蜾蠃:(guǒ luó)
11.挈:(qiè)
12.攮:(nǎng)
13.罂:(yīng)
14.髯:(rán)
15.兀:(wù)
16.螟:(míng)
17.蛉:(líng)
[作者介绍]
刘伶为魏晋时期文坛领袖“竹林七贤”之一,其流世传文数量虽不及阮籍、嵇康二人,但其《酒德颂》为千古绝唱,况且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妇孺皆知,刘伶当之无愧为中国历代的“酒圣”。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
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