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脉学(李可)
脉学口诀
脉学金口诀这篇口诀来自1987年《光明中医杂志》,是已故吉林老中医李治民编写的,李老享年86,行医61载,此为课徒制作。
学习中医的人,学脉学很多是来自《濒湖脉诀》,但《濒湖脉诀》不是很好记忆,我在附院网上搜到这篇文章,原文是来自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的内部杂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学习。
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中医术语,大家不懂的话,可以参看中基。
脉学金口诀李治民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识,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8
1.6虚火上燔,火不归原
李可认为,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肾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火不归原之证。龙火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口舌生疮、咽痛如灼等(240页)。
肺结核危症 刘某,女,22 岁。19”年5月23日初诊:患干血痨5年多,经某医院诊为肺空洞型肺结核,病危出院,羸瘦脱形,四肢枯细,体重锐减20公斤。骨蒸潮热,昼夜不止半个。双颧艳若桃李,口苦,舌光红无苔而干,食少,干渴能饮,脉弦而数。古今医家,皆谓“痨”为阳火灼阴,火炎水竭,真阴销铄。尤以昼夜皆热为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乃选清骨散加龟板、黄芩、童便为治:龟、鳖甲(先煎)、地骨皮各30g,知母20g,银柴胡、胡黄连、泰艽、青蒿、黄芩、炙草各3g,童便1杯兑入,水煎分2次服。次日黎明病情突变邀诊。见患者呢逆频频,大汗肢厥,面如死灰,喘不能言,脉微欲绝。其母云:“昨日药进一煎,患者即不思饮食。睡前服二煎,泻稀便一次,随即阵阵汗出,气喘不能接续。半夜服参汤一杯,才勉强支持到天亮。”至此,余已知前方误投。盖患者虽在青年,但3年痨病,其阴阳气血已耗伤殆尽。初诊见其面苦桃李,艳若涂丹,误以为乃痨证必有征象,实则已是浮阳飞越之戴阳危象,当救阳固脱为先,反投清骨散,是为一错。胡连、骨皮、知芩苦寒败坏胃阳,稀便一泄,气从下脱;银胡、秦艽、青蒿之辛寒外散,多汗亡阳于上,尤以鳖甲一物,开破肝气之力甚强,促使肝气外泄,故药后出现上下俱脱之危候。二错在对脉学的书本式理解,“数”面主火、主热,然当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方不致误。肺痨脉多数,瀕危之际,有一分钟120 ~240次以上者,已是七急八败之死脉,何来“火”与“热”之可言!故数脉变局中有“数则为劳,数则为虚”两条。若非躬行实践,绝难领悟。遂急疏张锡纯氏来复汤合参附龙牡求逆汤,以救阳固脱:红参(捣末同煎)、附子各30g,干姜20g,炙草 60g,山萸肉90g,龙牡、白芍各30g。从煎沸10分钟后,频频喂服,余守护病榻,以大艾柱灸神阙,药进5次,约200亳升,半小时许,呃止、汗敛、喘定、厥回,幸得脱险(299页)。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李可最新临床经验集)
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李可最新临床经验集)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李可最新临床经验集)ironflag的博客序言弟子齐玉茹,男,38岁,山东禹城一位农民的儿子。
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经上级批准在太原小店区自办社区卫生服务站。
从事古中医临证实践5年。
2006年收归门下,随我侍诊5年。
齐玉茹具有山东大汉豪爽坚毅的品格,慈悲为怀,救人急难的志向。
5年来勇闯明理、剂量、毒药治病、临证的大关,救治重危急病大症数十人,古中医后继有人,吾甚欣慰。
这本书是他学步历程的真实记录。
走上医圣张仲景所创立的古中医大道并不难,难的是勇于实践。
面对一个垂死的患者,你是一心赴救,还是退避三舍?纵使你瞻前顾后一小时,这个病人便失去最后挽救的机会。
齐玉茹面对这样的危急时刻,从不犹豫,立即为病人开方,煎药、喂药,守护在侧,直到病人脱险,方才离去。
这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我的弟子大多出身贫苦,皆能急病人所急,未学做医,先学做人,德性无方,则医技是可以学好的。
齐玉茹出身学院派,头脑中也有许多背离古中医大道的杂念,他能以圆运动在古中医学“一气周流”理论为鉴别古今医书是非的标准,严格解剖自己,脱胎换骨,使自己能完全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之中,所以学有所成。
文摘李可老中医在澳洲的讲稿(一)谙熟药性权衡剂量方可进步疗效 中医看病,主要是诊脉、辨证、用方。
方由药组成,谙习药性是条件。
谙习药性只背熟大学课本《中药学》还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把握一味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用好它。
比如黄芪:生于中国北方,根长数尺,深进土中,其根体极松,孔道多而大,下吸地下黄泉之水,上滋苗叶。
其皮色紫黑,紫可进心补心气;黑可进肾补肾气;气温与肝气相投,故可进肝补肝气;其肉色黄,味甘,进脾,大补脾气而生肺金之气,且诸气皆统于肺,肺行呼吸,是为诸气之总司令,所以说黄芪于人身诸气皆补。
我在临床中,不管碰到什么疑难杂症,凡见气虚下陷者,皆重用黄芪,疗效很好。
比如:我曾治疗一40岁男性糖尿病,极其瘦弱,全身一点气力也没有,走路稍快即气喘吁吁,胸闷气短,两寸根本无脉,关尺脉微弱,稍微能摸着一点,证属大气下陷。
脉诊自学方法
脉诊自学方法自学把脉(脉诊),先从有力无力辨虚实开始,先从快慢辨寒热入手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上气不足现象。
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
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
脉诊可以很简单,认准几点即够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
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
李可老中医鼎立推荐的古中医脉法中医爱好者都能轻松上手
李可老中医鼎立推荐的古中医脉法中医爱好者都能轻松上手十来年前有一本非常特别的中医杂志叫做《中医人沙龙》。
主编田原走遍南北,采访了许多提着脑袋搞中医的前辈。
其中一位就是擅长用附子干姜抢救心衰重症的李可老中医。
我的一位师姐用过几次他创立的破格救心汤,提了几次脑袋。
没人愿意提脑袋,又忍不住内心的跃跃欲试。
人到中年,多少能理解一点,当年谭嗣同为什么要留下来。
最近忙查些资料,又翻到了这本采访李老的杂志。
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从前读到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
脉法有这么简单吗?不是应该搞个七八年才能有点感觉吗?不断在历史的迷雾中探索,渐渐失去方向,心灰意冷。
历代医家都在讲脉,无不把毕生心血倾注笔下。
作为晚辈,不说继往圣之绝学,铆足劲干一辈子是有的。
最后的结局,无不应了王叔和的千古名言“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出师未捷身先死,此种切肤之痛,无时无刻不在临床工作的每分每秒体验。
后来重读晚清时期周学海的《重订诊家直诀》,颇受启发。
盖求明脉理者,须将位、数、形、势四字讲得真切。
便于百脉无所不赅,不必立二十八脉可也。
你看,他跟李可讲的有所不同,共同点却是大道至简。
言下之意,脉诊很简单,搞复杂了,就是走偏。
周学海的脉法,前不久简单做过介绍,文末附链接。
下面再看看李可向大家推荐的脉法。
李可: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彭子益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医家,在太医院工作过。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请他去太原讲学,开始编写教材。
历经二十余年,修正三十余次,辗转多地任教,写出《圆运动的古中医》。
这本书李可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脉学——精选推荐
脉学(2013-04-10 22:12:40)转载▼标签:健康分类:诊断文章轉載陳建元─藥王脈學学脉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要先摸脉,这个动作先连续做20天左右,凡是在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通通抓来摸脉,一天至少先摸5个人,先不必去记什么弦脉、涩脉、‥‥‥28脉的名目,只要摸就对了,以第22条的取脉姿势取脉。
※以前的雕刻师傅在徒弟进门的前一阵子,会让徒弟用每一种雕刻刀(圆刀、直刀、角刀),先在每一种软硬不同材质的木头上,先自由刻刻看,感受一下不同木头与雕刻刀之间的反作用力,到底长什么样子,回馈在手指上,又是什么感受?※学脉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要先摸摸人的脉跳,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浮按,中按,沉按的感受又有何不同?用心感受一下那种感觉,不必讲出来,不必下评论,继续天天摸,一般10天后,你就会渐渐发现人体的脉象,似乎可以被归类为几大类,心中对人的脉跳,大致上长什么样子,就会有一个较明显的轮廓,20天后,虽讲不出来,但心中的这个轮廓会更明显,这时,就可以开始参看历代医家或我们部落格上,对于基本28脉的描述,再回想看看20天来感觉到的各种形状,对于很多文字性的描述,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自然容易知道人家在讲什么?为什么会取那种名字?学脉就这样子开始切入来学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把脉书上的文字背一背,然后找人一把脉,按图索骥,就赶快找看看有没有书本上所讲的样子,这样的学脉顺序是颠倒的,会搞的迷迷糊糊,问题出在哪裡?出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脉」,而不是要学「书本上的文字」,先摸脉,然后再看书,是用书来就脉;若是先看书,然后再摸脉,是用脉来就书,用文字来表达脉象,毕竟无法100%传神,容易被文字障所误导,觉得这些文字到底在讲什么?有些莫名其妙指下难明。
技术性的东西,学习的顺序不能潜越,※譬如学游泳,先学换气,再来探讨游泳高手姿势的精妙处。
按顺序来学自然容易,先摸脉20天后,然后再进入脉学。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中医把脉学习(“泰斗脉诊歌”记忆)
中医把脉学习(“泰斗脉诊歌”记忆)脉象一句话浮脉只在浮取现,沉脉重按至肉间,数脉息间常六至,迟脉一息至唯三。
涩脉松软按之散,滑脉稍按滚指边,实脉浮沉有力强,虚脉浮迟大而软。
过于本位是长脉,不及本位钩者短,微脉微系有无间,细脉细系如丝线。
浮而柔细是濡脉,沉而柔细弱脉言,洪脉来盛去时衰,紧脉转索如切绳。
缓脉四至平和象,芤有两边中间空,数而时止名为促,迟而时止结脉乎。
弦按弓弦似弹动,革按鼓皮紧绷绷,牢脉弦实大且沉,伏则推筋着骨寻。
动脉摇晃只现关,代脉长时不能还,散似杨花散乱飞,疾脉七八至数间。
有力为实无力虚,阴阳表里自来现,一、浮脉素问曰:你说这浮沉迟数。
啥样脉为之浮哩?答曰:你看那清气上升成天象,卦为乾,时为秋,肺脉当旺,重按沉轻按浮,如木飘荡,悠悠然现其面表无隐藏。
那怎知他是啥病哩?左寸浮主头疼风邪眩上,右寸浮主咳嗽鼻不闻香。
左关浮发冷烧身困体犟,右关浮肚腹胀食不冲肠,左尺浮风客邪小便涩当,右尺浮大便难措手无方。
浮脉为阳主表症,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
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痨极。
那可用什么药才好呢?辽细辛、治头疼、川芎相配,九月菊薄荷叶白芷当归。
肺咳嗽、离不了桔梗川贝,用前胡、炒杏仁、半下桑皮。
肝经风、川羌活、柴胡二味,筋骨疼、加秦艽、杜仲牛膝。
腹膨胀、亦或是呕吐翻胃,用槟榔、东山楂、藿香立逼用生姜、大葱白、麦芽少许,川厚朴、六神曲、百病除退。
小便澁、车前子快爽直利,加泽泻与朱苓守望相遂。
大便难、川大黄、芒硝最宜,通大海、火麻仁、香油蜂蜜。
你讲这浮脉讲的真切,不知药就这几样?嗳!亦不过此大略而矣。
二、沉脉素问曰:那沉脉怎讲哩?讲罢浮脉又问沉,再把沉脉向你云。
如同丸石投水内,伸手浮取无信间。
素问日:人有这脉,可主啥病呢?左寸沉心忧闷话不想讲,右寸沉寒痰滞气不和畅。
左关沉主气郁癥瘕之恙,右关沉胃家寒酸水上嚷。
左尺沉或背疼结石肾脏,右尺沉主泻痢大便阻挡。
沉脉为阴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汇总1篇
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汇总1篇跟师李可老医学心得(二) 1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
一、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心悸证,不愈者或较重者,可加炮附子,或四逆,或理中汤。
桂枝甘草汤助心阳,四逆、附子、理中类可助之。
可与桂枝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互参。
二、甘草干姜汤可治虚寒肺萎,可治多涎,可治少阴咽痛,甚者可加附子以助之,合而成四逆也。
三、麻黄甘草汤可治水,开腠发汗,若阳虚者,可加附子,或麻附辛汤,或麻附草汤。
四、附子甘草汤可治阳虚畏寒,甚者加干姜,以成四逆汤也。
五、吴茱萸汤治厥阴脏寒犯胃证,若剧者,可加附子或加四逆或理中类以治之。
六、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不愈者加吴茱萸、附子、生姜以助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
六经阳衰皆可加附子、理中、四逆,以上可证之。
七、五苓散证若不愈者,可加四逆或加附子以助之,效佳。
体会14:论栀子豉汤系列方1.栀子豉汤栀子―――清热(郁热)豆豉―――宣表合用清宣胸膈郁热,除心烦―――从太阳而出也2.栀子枳实汤――伤寒差后劳复食复者胸膈郁热――栀子痞满食滞――枳实3.栀子干姜汤兼脾气虚寒――便溏者――加干姜4.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枳实――消痞(滞塞)厚朴――除满(胀)体会15:三阳病机,重在经气转输失常――失开、失枢、失阖1. 天之大宝唯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唯此一息真阳!2. 人之一身,凡阳气不到即是病。
3.救治阳气,治病之总则。
4.三阳病机――重在开阖枢失用!⑴太阳――失开!故治疗太阳经病重在开腠疏表⑵少阳――失枢!故治疗重在枢,三焦之气液,通畅上下内外,服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也”。
⑶阳明――失阖!――失于通降!三阳统于阳明,六府以通为顺!六府皆借阳明为出路!白虎、承气皆为阖剂,潜镇阳气,通降六府也。
体会16:三阴病机第一个问题:重在本气失化――湿盛!热少!风大!⑴ 少阴病机―――阳衰――热少――四逆辈⑵ 太阴病机―――阴寒――湿盛――理中类⑶ 厥阴病机―――风大或风小――气散或气闭(疏泄太过或不及)经证―――当归四逆汤;脏证―――乌梅丸加减。
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经典语录
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
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作者:季友山日期:2014-7-10 人气:1678中医大证的临床思路李可今天上午我们本来安排的是李可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课,会务组在会议开幕的前天接到李老的电话,得知他老人家身体有点小中风,所以不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且特别派请他身边的弟子孔乐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来把李老的一些思想给大家传播一下。
李老实际上也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开会之前呢,专门把自己的讲稿以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我们在利用开幕式报到之前加班把他的文稿都打印出来给大家了,可能每个人手中都有这个文稿,今天就以这个文稿为主,由孔博士解读一下李可老师的思想。
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也是这次论坛的常委,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也是加拿大极康中医院的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卓院长对李老的思想深有体会,前些日子,专门从加拿大不远万里到李老身边学习。
所以呢,今天上午我们就请卓同年院长来主持会议。
卓同年:李老师是我从医将近30年来非常尊重的一个老师,他在今年3月份在广东开的一个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对九大类疾病进行了攻关,其中在他的那本书当中,就是2002年这本书当中对有一些疾病诊疗讲的非常清晰,比如心脏系统的,他的破格救心汤,其他类的疾病,比如肿瘤,比方像今天要讲的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这些书上已经都讲了一些了。
但是呢,这么多年来,李老师把这些东西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他今天给我们大会提供的东西是什么?是中医大证的治疗思路。
也就是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大证的研究当中,在大证的治疗当中,积累的这些丰富的学术思想,全盘的托给我们。
所以所谓大医,在当代中国,非李可莫属。
所以首先让我代表我个人,或者代表我们大家,祝李老师,身体健康,希望他能参加我们下一届的扶阳大会。
第二,我们今天的会呢,因为不是李老师自己讲,所以我们形式发生一些变化,昨天我们听的卢老师讲了,是整个的一套体系,把卢氏医学讲了。
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
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李可先生论—中医脉诊入门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
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
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
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己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
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中医脉诊入门,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所以学中医的入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唉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象,一种假象。
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100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
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
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症。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把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千百年的历史。
对于初学者来说,把脉入门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把脉入门的必背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
一、1.1 了解脏腑功能,掌握经络走向在学习把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医的脏腑功能和经络走向。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器官。
经络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脏腑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经络的运行规律,为把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1.2 掌握脉象特征,辨别虚实寒热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关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学习把脉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脉象的特征,以便辨别虚实寒热。
例如:弦脉:紧绷而有力,多见于肝胆气郁。
滑脉:脉象流畅,多见于脾胃湿热。
涩脉:脉象滞涩,多见于血瘀证候。
濡脉:脉象湿润,多见于阳虚湿盛。
散脉:脉象散乱无根,多见于气虚血弱。
三、2.1 三指按脉,轻触重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压患者的寸口、关口、尺口,以获取准确的脉象信息。
按压时要轻触重压,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
要注意手指的温度和力度,保持手部温暖,使患者感到舒适。
四、2.2 循经取穴,观察反应在把脉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经络走向和穴位位置,进行循经取穴。
通过触摸相应的穴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多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下方凹陷处,多用于治疗颈肩痛、感冒等症状。
神阙穴: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等症状。
五、2.3 结合病史,综合判断把脉不仅要依靠脉象特征,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把脉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伴随症状。
要全面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表现,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道”、“真气”、“虚无” 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四、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
29种经典脉象的简单记忆法(总结收藏版)脉诊中有经典的29种脉象,这里我们进行了记忆歌诀的汇总,希望大家在学习以后可以轻而易举的去记并实践。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医学教|育网整理。
脉诊学习(初学)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诊的奥秘●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
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
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
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李可老师谈学用经方两大关
李可老师谈学用经方两大关我虚度81岁,一生学做中医55年,经历了无数困苦魔难,闯过五大关(明理关、医德关、临症关、剂量关、毒药关)。
现在盖棺定论,不过勉强及格而已。
现在扼要叙述一下我闯最后两关的经历,或许对青年一代有点借鉴作用。
一、剂量关医界共识:剂量问题是经方不传之秘。
剂量,是方药治病的核心一环,犹如将军的刀剑。
自81年东汉度量衡器-——大司农铜权——出土,证实了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一斤等于250克,液体一升,等于200ml,这一重大发现,解决了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
李时珍之后400多年,以“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仅取经方原量的十分之一为临床应用的标准,显然是错了。
按古今度量衡标准,重新厘定经方剂量,可以体现仲景当年用药风貌,可以大大发挥经方的神奇功效。
用治疑难大症,可以药到病除;救治急重危症,可以起死回生。
伤寒论在人类防疫治病史上,有两个第一: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善结合的东方医学体系。
第一部可以救死生于顷刻的临床急症学宝典,伤寒疫病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救生死于顷刻。
现代用法剂量过轻,悬殊过大,不堪大任。
由于达不到仲景学说的基础有效剂量,所以不能治大病,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不担风险,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夺去了将军手中的刀剑,在近代两大医学体系的竞争中,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退居附庸地位。
这是老中青三代中医的奇耻大辱!要雪耻,先闯剂量关:在仲景先师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的大环节之中,基础有效剂量是一大关键!我闯剂量关,曾经碰的头破血流,一次偶然的机遇,误打误撞,终获成功。
60年代之前,我曾用小剂量四逆加人参汤治心衰重症6例,死去5例,存活1例。
死亡病例,皆因久病耗伤五脏精气竭绝,中气败亡,土不伏火,阳回复散而死。
救活的1例,受张锡纯来复汤的启发,加入了生山萸肉,龙骨,牡蛎,活磁石,因深昏迷又加入了麝香,得以康复。
此6例病人中由于当时生附子已被禁用,用小剂四逆汤救治又屡屡失败,制附片已从3钱、5钱,逐渐加至1两半。
李可论奇经八脉病变及八脉病的用药规律
李可论奇经八脉病变及八脉病的用药规律奇经八脉病变的诊断,经络学说已作归纳:督脉--总督诸阳,统领全身经脉。
病变为角弓反张、脊柱强直、癫痫、惊风、痔疾;任脉--任受诸阴,诸阴之海,主胞胎。
病变为疝,白带、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精、阴中痛;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渗灌十二经气血。
病变为月经不调,不孕、流**产**、气急、腹内绞痛,奔豚气;带脉--约束诸经,病变为下肢痿软,腰腿痛、腹满、白带、腰软无力;阳跷脉--主左右之阳,病变为失眠、癫痫、足外翻;阴跷脉--嗜睡、癫痫、足内翻;阳维脉--维络诸阳,主表,病变为寒热交作,外感热病等表症;阴维脉--维络诸阴,主里,病变为胃痛、心痛、胸腹痛等里症。
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症。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治疗八脉病变有独特的成功经验。
经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
我省中医学校已故温碧泉老师所创'奔豚汤'是通治八脉病变的特效方剂(另见本书'温氏奔豚汤治验录')。
清代《得配本草》并归纳了八脉病的用药规律。
现参酌鄙见,简介如下:督脉--黄芪、附子、肉桂、细辛、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十羊脊髓、紫河车、鹿衔草、枸杞子;督脉统诸阳,更具总督全身经脉作用。
故凡入督脉药,可通治阴阳各经病,具补五脏元气、元阳、元精效用。
其中之动物药,号称'血肉有情之品',主补五脏,为治奇经病要药。
任、冲脉--龟鳖甲、紫石英(镇冲要药)煅用、王不留行、巴戟、香附、川芎、当归、苍白术、吴茱萸、枸杞、丹参。
带脉--乌贼骨、茜草、当归、白芍、川断、龙牡、艾叶、河车。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治八脉不效时,'万病不治,求之于肾',加肾四味鼓舞肾气,统率八脉则病愈。
气为血帅,阳为阴根。
重用生芪100克以上,以气统血,则八脉得养。
重用附子100克以上,又是八脉病变中沉寒痼冷、危急难症的不二法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习脉学
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
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
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是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
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一百次以上,甚至两百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已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
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人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果是数脉,可能就是……唉呀,我身上哪一个地方有火,清泻一下就过了,但是有些病人他表现出一种反相,一种假相。
你比如说肺结核,肺结核的病人,他那个基础脉搏数啊,就在一百次以上,他能有什么热?他那个元气都散光了,你要再给他去治热,那他就死路一条了,然后他得感谢你给他治病。
(笑)很多东西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简单、明了,一眼就能看透。
再说迟脉,迟脉主寒,但是有些热极的病,上下关格不通,他那个脉也很迟,那你就要给他通腹,要用大承气去让他泻肚子,一般的迟脉是要扶阳,但是特殊的迟脉就不能一样治了……所以要把这些情况都搞清楚,你心中就有数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
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
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
发作用。
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田原:同时按,然后进行比较?
李可:哎,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强弱、快慢?所以看病的时候你还要结合望诊。
比如面色晦暗,但是他脉非常快,那就是阳气快完了,绝对不是热症。
田原:是寒症?
李可:对。
所以你看那个脉案上写着脉数,数不但主虚、主寒,而且主亡阳,但是脉诀上没给你那么写吧?你要这么讲那别人都得说这家伙是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还有浮,浮主表,但是当人阳气外散的时候,这个浮啊,绝对不是表症,如果你按表症给他治,用麻黄汤、桂枝汤,他就完了,赶快用四逆汤吧。
这只是四种脉里面的三种,就有这么多变局啊,正局当然好看了,那个变局呀,十有九都是变局,正局表现的很少。
尤其是一些现代病,西医治到不能治的才找中医,他那个脉象就是恰恰相反,你看他热症,他肯定是个寒症。
真正对脉很通的,现在周围已经没有。
最好的脉法还是《难经》脉法。
过去河北有一个梁秀清,他看脉,旁边放张纸,在那儿画图,最后画到肺这个地方了,他说你这个肺的左边有这么大块的东西,你去透视一下。
出来一看,他左边有个肿瘤;还有一个将军去找他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说这个人太神了,肯定
是一个江湖术士啊。
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看了半天以后啊,他说你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田原:太神奇了,就是通过脉象看出来的?
李可:就是啊。
但是这个人治病不怎么样,他断病非常强,他就好像有透视眼似的,断病非常准确。
人体的脉象啊,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一个部位不通的时候,他那个脉象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他就能抓住那个东西,就给你断定了,告诉你,你哪个地方有病。
这个方法失传了,没有人能知道。
田原:脉象二十四小时还有一个运动的规律?
李可:对,肯定的。
田原: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中医大夫,把脉就把个半分钟、一分钟,能看出来什么?
李可:(笑)啥也看不出来,江湖骗子。
所以说中医的四诊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单纯靠哪一个也不行。
脉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现在也有看脉象和心脏是不是同步啊,心脏跳几下,脉就跳几下,那和中医的脉风马牛不相及(笑)。
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这还算是中西结合里的一个成果呢。
田原:李老,咱们从开始聊天到现在,你可吸了不少烟……
李可:挺好啊,除了感冒,一般是不咳嗽。
田原:中医说吸烟耗阴,抽烟的人嘴唇一般都是干红的,有虚热的表现。
李可:胡说八道。
那是假辨症,看到表相,看不到本质。
我告诉你啊,现在教科书上的结论基本上是错的,特别是阴阳的辨证,其它的就不用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