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篇)
![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5aa39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8.png)
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工作计划(通用3篇)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1、前瞻性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
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认真贯彻我校的三五五教学理念,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三、具体工作措施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结合我校三五五教学改革方法,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5cc6f60b8f67c1cfad6b8b5.png)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必修二)一、指导思想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接触了物理必修一的知识与物理思想,对学习物理的认知还不够。
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完成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一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情况高一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必修二》。
必修二模块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全书分为三章,分别是第5章曲线运动、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7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总而言之,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的加强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基础薄弱,物理思想不够深刻;然而,高中物理定量问题较多,考试题目的思维量较大,能力要求也较高。
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数学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物理思想与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工作重点。
积极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基础过关。
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的强化: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加强学生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因此本学期针对学生本身的基础会适当的增加一些必要的练习。
2、基本技能的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适当的锻炼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及应用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迎合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新要求,给学生适当的灌输物理学科在当今社会中的知识应用及地位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目标。
五、计划实行措施1.严格执行教务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制定教学进度。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a2a2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7.png)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其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了解斜抛运动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迁移应用。
过程与方法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相关问题,以数学中的抛物线方程及图象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以及知识方法的应用能力。
2.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
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得出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
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抛体运动探究交流:体育运动中投掷的链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如图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抛体运动吗?都可以看成是平抛运动吗?1.基本知识(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平抛运动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
(3)平抛运动的特点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断(1)水平抛出的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中要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
(×)(3)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二、平抛运动的速度1.基本知识将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由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t时刻的速度为:(1)水平方向:vx=v0.(2)竖直方向:vy=gt.(4)速度变化特点: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恒为g,因此在平抛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由于g是常量,所以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竖直向下,即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5f795e6294dd88d1d26b47.png)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三)教育渗透点辩证地看待问题(四)美育渗透点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2.难点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②定量分析,在x 方向有x =21a 2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222=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作 业 布 置练习二 (1)(2)(3)(4)课堂总结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图5-3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动,而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2a06802d276a201292ebe.png)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课设计【篇一: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二:_功】2功整体设计功和能的看法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看法,且贯串在所有物理学中 ,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看法后 ,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议论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 ,但这节内容其实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内容的深入和拓展 ,特别让学生注意划分平时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做“工”与力对物体的做功的差别 .教材从学生常有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案例下手 ,便于学生认识的逐渐加深 .教材本着创建情况 ,设疑激趣的原则 ,指引学生先剖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 ,而后研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 .在实质问题中 ,一个运动的物体常常不仅受一个力的作用.教课中 ,让学生多举例子 ,领会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 ,这些力有的是动力 ,有的可能是阻力 ,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进而引出正、负功的看法 ,教师要逐渐指引学生总结概括力做正、负功的条件 ,不要急于求成 .在实质教课过程中,应多举实例 ,让学生动脑剖析、经过察看、剖析、总结、表述的过程,深入看法的理解 .再辅以针对性较强的讲堂训练,使学生能够娴熟掌握功的基本看法及其求解方法.教课重点理解功的看法及正、负功的意义.教课难点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理解功的看法 ,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 .2.理解总功 ,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 ,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 领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3. 能运用功的看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质问题.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有参加科技活动的热忱 ,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质的意识 , 勇于研究与平时生活有关的物理学识题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情况导入货物被起重机举高 ,重力势能增添了 ;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 ,速度增大 ,动能增添了 ;弹簧遇到拉伸或压缩后 ,弹性势能增添了 ; “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 ,在落地以前翻开下降伞 ,在空气阻力作用下 ,速度减小 , 动能减少了 ;物体从高处自由着落 ,速度增添 ,动能增添了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 ,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色 ,你能看出来吗?吊装货物“神舟”飞船返回列车加快弹簧被压缩问题导入在图中两个人分别向前、后拉车,他们所用的力对车产生的成效相同吗? 假如车行进相同的位移 ,如何反应他们对车的作用成效?拖沓机耕地时 ,对犁的拉力 f 是斜向上方的 ,而犁是在水平方向运动的 , 此时拖沓机的拉力 f 对犁做功吗 ?推动新课一、功复习回首 : 功这个看法同学们其实不陌生 ,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 .让同学们思虑做功的两个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 .教师指引 : 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为深入 ,我们已经学习位移 ,对功的因素应如何更为精准地描绘 ?扩展教课 : 能够精准描绘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位移 .即假如一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 ,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看法理解 : 教师用手托黑板擦 ,提示学生察看与思虑各力能否对物体做了功 ?过程一 :平托黑板擦向上挪动一段距离.过程二 :平托黑板擦水平挪动一段距离.问题 1: 在过程一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能否做功,并说明原由 .问题 2: 在过程二中手对黑板擦的支持力与黑板擦的重力能否做功,并说明原由 ., 学生思虑议论并由代表总结回答,在上涨过程中 ,位移方向在竖直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共线,故二力做功了 .在水平挪动过程中位移水平,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无位移,故此过程二力均未做功.评论:经过知识回首 ,复习做功的两个因素 ,并经过简单的讲堂演示 , 让学生现场剖析做功状况,加深做功因素的理解 .并重申指出,剖析一个力能否对物体做功 ,重点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能否有位移.问题研究问题 1: 假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当如何计算这个力的功.课件展现情况一 :物体 m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以下图所示 ,求力 f 对物体做的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虑问题,依据功的看法独立推导.特别重申力和位移方向一致 ,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挪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l.问题2: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如何计算功呢? .教师提示学生思虑,固然 f 与位移方向不一致,但能够依据力 f 的作用成效把 f 沿两个方向分解 .即跟位移方向不一致的分力f1, 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画出物体的受力剖析图,并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正交分解 ,并求解 f1 、f2 的功 .则分力 f1 所做的功等于f1l, 分力 f2 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 f2 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 ,所以 f2 所做的功等于零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的推导结果,评论、总结 ,得出功的定义式,及其文字表达 ,并重申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经过让学生着手亲身推导公式 ,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为公式的灵巧应用打好基础 .重点辨析 : 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过详细实例的计算 ,对公式的使用注意事项总概括 :1.公式中 f 应为恒力 ,即大小、方向不变 .3.计算功时 ,必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4.功是过程量 ,是力在空间的累积量 .5.公式中的单位 :f ——牛 (n);l ——米 (m);w ——焦(j).二、正功和负功教师指导学生思虑所议论的问题,并画出各样状况下力做功的表示图. 并经过表示图总结:评论:教师经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绘图状况 ,评论、总结 .利用数学知识剖析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手段 .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提出问题 ,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 联合生活实质 ,举例说明 .看法理解 : 指导学生经过正功、负功的看法比较理解正、负功的意义 . 在实质问题中 ,一个运动的物体常常不仅受一个力的作用 ,在物体产生一个位移的过程中 ,这些力中有的力是动力 ,有的力则可能是阻力 ,还有的力对物体的位移没有直接的影响 .比如 :用一个水平的力 f 拉物体在粗拙水平面上运动 .这时我们说 f 对物体做了正功 ,而阻力 f 对物体也做了功 ,可是明显 f 与 f 的功是有区其他 ,f 做的功是负功 ,也可说成是物体战胜阻力 f 做功 .而支持力 n 和重力 g 就没有做功.思想拓展功是标量 ,只有数值 ,没有方向 .功的正、负其实不表示功的方向 ,并且也不是数目上的正与负 .我们既不可以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可以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能果 .正功和负功是同一物理过程从不一样角度的反应 .举例说明:在上图中 ,能够说摩擦力做负功 ,也能够说物体战胜摩擦力做了正功 .比方摩擦力做了 -20 j 的功 ,能够说物体战胜摩擦力做了 20 j 的功 .形象比喻 : 小明借了小刚 50 元钱 ,从小明的角度 ,是小明借了钱 ; 从小刚的角度 ,是小刚把钱借给他人 .在上述对功的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议论正功和负功的意义,得出以下认识:正功的意义是 :力对物体做功向物体供给能量,即受力物体获取了能量. 负功的意义是 :物体战胜外力做功 ,向外输出能量 (以耗费自己的能量为代价 ),即负功表示物体失掉了能量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 等于 w1 和 w2 的代数和所以: w=w1+w2=7.6 j.解法二:物体遇到的协力为:师生一同评论两种解答过程 ,并对解题规律总结以下 :(1)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 45(2)因为功是标量 ,第二种方法较为简易 .讲堂训练答案: b2.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 的重物竖直向上挪动了2 m, 以下三种状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力 ? 每个力做了多少功 ? 是正功仍是负功 ?( 不计阻力 ,g 取 9.8 m/s2)(1) 匀加快提升 ,加快度 a1=0.2 m/s2;(2) 匀速提升 ;(3) 匀减速下降 ,加快度大小 a2=0.2 m/s2..答案: 100 j(1) 物体第一次在轨道抵达的最大高度h;(2) 物体最后停在哪处 ?答案: (1)h=0.6 m (2) 物体最后停在 bc 的中点讲堂小结1. 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即谈到“功”,必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这个看法是贯串全章的主线 .2 :动能【篇二: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和动能定理】7动能和动能定理整体设计动能定理是本章教课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说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因.此,在实质教课中要着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看法,着重科学研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申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课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研究精神”,调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踊跃性,促使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表现 .在实质学习中学生对动能看法的理解较为简单,能够掌握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能够理论推导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但真切从深层次理解存在困难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成立了一种认识,那就是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必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本节就来找寻动能的表达式.因为有前几节的基础,本节能够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和定义动能的表达式 .让学生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课的开端要求不可以太高,要顺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经过剖析、感觉真切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 . 经过实例剖析、实验设计、器械选择、着手操作、教师演示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踊跃参加讲堂教课,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动能定理是一条合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必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卖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而后逐渐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状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 ,为了帮助学生真切理解动能定理,教师能够设置一些详细的问题,让学生找寻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哪些力做功相对应 .教课重点理解动能的看法;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教课难点1.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知道动能定理的合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术1.理解动能的看法 .2.娴熟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识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 过程与方法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2. 理论联系实质,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剖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经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育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经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包含的谨慎的逻辑关系,反应了自然界的真切美.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现风力发电与龙卷风的视频片断,让学生察看、自主发问、分组商讨 .教师指引参照问题: 1. 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方法,风力发电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2.龙卷风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龙卷风为何拥有那么大的能量呢?故事导入传说早在古希腊期间 (公元前 200 多年 )阿基米德以前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停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 .同学们思虑一下,为了提升这类装置的杀伤力,应当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良?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便可以理解这类装置的应用原理.问题导入英国传统跑车的代表品牌莲花也是以制造小排量、车体极度轻量化的速度机器而著称 .一辆莲花 elise, 排量只有 1.8 l ,因为重量只有 675kg ,却能够创建出百公里加快 5.9 s 的惊人纪录 .使莲花跑车速度达到 100 km/h 需要对它做多少功?假如这一过程是以恒定的额定功率实现的,那么该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大概应是多少?推动新课一、动能的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 .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 . “找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拥有动能 .参案:奔驰的汽车、转动的足球、摇动的树枝、投出的篮球等运动的物体都拥有动能 .教师指引: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日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经过问题启迪学生研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学生思虑后总结:汽车运动得越快,拥有的能量越多,应当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相同的速度,载重货车拥有的能量要比小汽车拥有的能量多,应当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即动能的影响因素应当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问题:如何考证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演示实验:让滑块 a 从圆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 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1.让同一滑块从不一样的高度滑下,能够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2.让质量不一样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能够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 .问题:动能究竟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如何的?情况设置一:大屏幕投影问题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腾飞跑道上加快运动,速度愈来愈大,问:1.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何?2.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由是什么?3.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灵巧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议论并总结回答:1.在腾飞过程中,飞机的动能愈来愈大,因为飞机的速度在不停增大.2.因为牵引力对飞机做功,致使飞机的动能不停增大.3.据功能关系:牵引力做了多少功,飞机的动能就增大多少 .因为牵引力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之间的等量关系,我们能够依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立动能 .情况设置二: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以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 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l, 速度由 v1 增添到 v2 ,以下图.提出问题:1.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快度是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联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获取什么样的式子?推导:这个过程中,力 f 所做的功为 w=fl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而 v?v2221=2al, 即 2v2?v12l= 2a2ma(v2?v12)把f、l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做的功w= 2a也就是 w=1212mv2?mv1 22依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12mv 是一个新的物理量. 2 12122.mv2 是物体末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mv1 是物体初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其差值正好等于合 221.力对物体做的功 .协力 f 所做的功等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总结: 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动能的公式: ek=12mv. 2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 .4.动能的单位:焦( j ).教师指引学生剖析动能拥有刹时性,是个状态量:对应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就有一个动能的值 .指引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思虑剖析,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同时注意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例质量为 2 kg 的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求石块在第 1 s 末、第 2 s 末的动能是多少?分析:先求出第 1 s 末和第 2 s 末的速度再求出动能值,明确变速运动的物体动能是时辰变化的.ek1=11mv12=100 j,ek2=mv22=400 j. 22答案: 100 j 400 j或许先求出石块 1 s 内和 2 s 内的位移,再确立重力做功的对应值,重力做功的值就是石块动能的增添量,即石块的动能值(因为石块的初动能为0),进而进一步理解功是能量转变的量度.二、动能定理课件展现:经过大屏幕投影展现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面,让学生察看,运动员使劲将足球踢出,足球获取了动能;足球在草地上因为遇到了阻力的作用,速度愈来愈小,动能愈来愈小 . 问题: 1. 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添吗?2.假如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终究有什么关系呢?推导:将方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变动一下:假定物体本来就拥有速度 v1 ,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 f,在外力 f 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 s ,速度达到 v2 ,如图,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 f 做功: w1=fs摩擦力 f 做功: w2=-fs师生总结: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 .此中 f 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 f 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学生依据课本供给的问题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思想拓展将上述问题再推行一步: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随意的外力作用,状况又如何呢?指引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分组议论:依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提出以下问题,增强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理解 :1.当协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2.当协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学生总结剖析:1.当协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添.2.当协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知识拓展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2.对动能定理标量性的认识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所以纯真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一直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其实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 .3.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因为外力做功可正、可负,所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添,也可能减少 .因此定理中“变化”一词,其实不表示动能必定增大,它的切实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 .4.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功是陪伴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5.对合用条件的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状况下得出的,但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状况相同合用 .解法一: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且遇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f 合=f-kmg=ma ①v2又 v-0=2al, 所以 a=② 2l22v2由①和②得 :f-kmg=m 2lv2602解法二: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遇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 wg=0 ,w 支=0 ,w 牵 =fl , w 阻 =-kmgl. 据动能定理得: fl-kmgl=12mv, 代入数据,解得 2方法比较:解法一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的,而解法二是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那么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差别呢 ?学生议论比较后获取:解法一采纳牛顿运动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要假定牵引力是恒力,而实质中牵引力不必定是恒力 . 解法二采纳动能定理求解,因为动能定理合用于变力,用它能够办理牵引力是变力的状况 .并且运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波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快度和时间,所以用它来办理问题时比较方便.讲堂训练【篇三:高一物理必修2 教课设计 (人教版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课设计第五章曲线运动5.1 曲线运动三维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79bb4c1c708a1284a44f0.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内容(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1本学期为了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使高二的物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高三系统复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改这个大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物理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特别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牢,虽经过高xx年的学习和训练,但对建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还有待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培养,有待提高。
二、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任务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
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思想;知识和能力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情感态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的规范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考试中力争学生成绩能稳步提高。
三、主要工作1、做好思想工作,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由于物理学科理解性强,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产生了畏惧情绪,为此,多在班级介绍学习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深刻认识,掌握学习物理的规律和方法。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交流体会,并将理论学习的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3、认真研究考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求。
要注意做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8d0b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8.png)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确保学生掌握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在运动中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
2. 引导学生理解质点的非相对论性动力学,包括牛顿运动方程、动量定理等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多个力研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巧。
4. 引导学生理解质点的相对论性动力学,包括相对论性动量和相对论性能量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结合生活实际和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理解和接受知识。
3. 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教学评价方式:
1. 结合平时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动手能力。
3. 定期组织小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4.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56a0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引言物理必修二是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
作为物理必修二的教师,我将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工作计划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外辅导与活动、学生评价与考试相关工作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内容。
一、课程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
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将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科学素养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根据《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光学、波动理论、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等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计划安排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我将按照教材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
同时,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示范法、导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2. 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外阅读和科学实践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我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课外辅导与活动1. 课外辅导在课外辅导方面,我将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学科的相关竞赛和科技活动,如物理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7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7d71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5.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7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
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
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
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
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二、教材与教辅分析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
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
![物理必修二教师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2678e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4.png)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必修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物理必修二教学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波、电磁学基础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结合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牛顿运动定律(约2周)2. 第二阶段: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约3周)3. 第三阶段:机械振动与波(约2周)4. 第四阶段:电磁学基础(约3周)5. 第五阶段:复习与总结(约1周)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保障1.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 关注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力争使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取得显著进步,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高二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2023高二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4fe065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6.png)
2023高二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篇(高二物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2023高二级物理教学工作方案1一.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同学为主体,强化同学主体力气的培育,提高其物理综合素养。
我所任教的是高二(6)、(7)班,其中(6)班是文科重点班。
高二是同学专业学问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关键一年,是高中物理新课教学的最终一年,同学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高二基础会考阶段的复习和最终冲刺会考的效果,因此,我将更全面、更稳实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坚持,努力探究和实践以新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训练改革,转变训练观念,更新训练理论,强化专业学习和业务操作训练。
使自已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提高高中物理学科训练教学质量,为我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构建和谐的新保亭中学而作出自已的努力。
二、学科课程实施(一)学科教材本学期使用人民训练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1—1的教材(二)课时支配严格依据新课模块教学对课时的要求,确保每一模块新课教学有36课时。
另外支配复习、练习和月考10个课时。
期中和期末考试时间由学校统一支配进行。
(三)教学目标要求1、学问与技能(1)静电学和稳恒电流的学习。
(2)电磁波的学习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电磁学的公式计算电学的有关问题。
会利用电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电学问题。
(2)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了解物理的争论方法特别是物理学的试验,要了解试验原理、器材选用及器材结构,了解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操作步骤。
(3)通过有关概念、规律的学习,让同学感受和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向同学进行科学思想,民族精神等训练,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了解当代、现代我国高科技的进展,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三、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细心组织课堂教学。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题,是确保45分钟教学质量必不行少的重要环节。
2、精选练习,加强课后训练。
在不增加课业时间的状况下,精选训练题目是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巩固的有效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6755d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2.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优秀4篇)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106f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7.png)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5篇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篇1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篇21.功(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 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1)恒力的功:根据公式W=Fscosα,当00≤a(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一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cad3372af90242a895e5da.png)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进度计划与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进度计划与重难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13560faf1ffc4ffe47ac95.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进度计划一、教学任务:完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参加期末市统考做好复习;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处理计划:第一章《曲线运动》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追寻守恒量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a5b43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2.png)
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2. 光学3. 电学4. 现代物理三、教学重点1. 掌握热学中的热力学知识,比如热传递及其应用、理想气体、热效应等。
2. 理解光学中的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掌握反射、折射、光的波动性等内容。
3. 学习电学中的电磁感应、电磁波、电路和电磁场等知识,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4. 了解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清晰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交流思想,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启发式评价:通过布置综合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作业和解答问题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考试评价:通过阶段性考试来评价学生对每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热学(包括热传递、理想气体、热效应等)第二周:光学(包括反射、折射、光的波动性等)第三周:电学(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波、电路等)第四周:现代物理(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根据学校要求确定使用的教材版本,并提前准备好教材。
2.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项目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实验演示。
八、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每周的教学进度安排,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5篇
![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6e2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5.png)
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5篇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1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物理必修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杨校长《狠抓常规,坚持改革,实现新跨越》为指导,深入领悟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新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2)](https://img.taocdn.com/s3/m/e68f8770680203d8cf2f2464.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教课进度计划一、教课任务:达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参加期末市统考做好复习;二、教课目的:本学期达成以下教课目的。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看法,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指引学生领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从能量的看法和守恒的看法来办理的能力。
三、教材办理计划:第一章《曲线运动》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叙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色.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叙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详细研究平抛运动的特色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要点内容.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叙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绘方法和基本规律.剖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叙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剖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描绘的相关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相关知识.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叙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叙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叙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课进度:周次教课内容1 曲线运动及习题课2 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3 平抛运动及习题课4 第一章测试及解说5 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快度6 圆周运动的实例剖析及习题课7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8 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9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10 期中考试11 功、功率及习题课势能、动能、动能定理1213 动能定理习题课14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5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限制性16 起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5781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2.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篇2高一物理教案: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学进度计划
一、教学任务:
完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参加期末市统考做好复习;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处理计划:
第一章《曲线运动》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