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困难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困难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卖难”、“菜贱伤农”等新闻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内,不仅令人痛心,也沉重地打击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而另一边则是令城市消费者屡屡惊呼的“高菜价”,甚至有人连连感叹“吃不起”。这种“菜贱伤农”与“高菜价”的矛盾现象的背后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例如流通环节过多、运输成本高、收购商囤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错综复杂。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一些农村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偏僻闭塞的贫困村的村民开始置备起电脑并在网上买起了鸡蛋、蜂蜜、杂粮等农产品,价格不菲但销量不错。随着对越来越多这类“不务正业”的村民的深入了解,我们也开始在问自己,电子商务能给我国农业带来多大的变化?其原理是什么?在现阶段发展农产品电商有什么困难与对策?

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症结

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而且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但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却在逐年增加。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的背后,实际上还是由于农村

居民的收入过低。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其中,前两项是主要收入来源,而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将2000年到2012年的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我们发现,前者的名义增速较后者低4.2%,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背井到城市打工。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就造成了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致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这就迫使农民不得不采取诸如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等诸多措施来确保产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都不具备优势,进而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不能有效增加。这就形成了“收入相对下降——外出务工人数增加——成本不断升高——质量问题日趋突出——价格相对下降——收入相对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而试图改变这种趋势的一些措施,

转变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式,驱使我国农业提质增效,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但具体怎么办,我们还在不断尝试探索,从目前来看包括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等在内的诸多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摸索。我们认为,我国农业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在吃不饱的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让人们“吃饱”,即

只要产量增加,就意味着收入增加。而在今天,这个目标已在逐渐转变为让人们“吃好”,产量增加对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已经逐渐减小,价格提升才是核心。农产品价格的提升不仅在于生产优质的产品,还需要消费者认可,愿意为此支付高价。但当前的现实是,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很难直接辨别其好坏,即使是有着各种认证的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打上几个问号。很难直接辨别其好坏,即使是有着各种认证的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打上几个问号,进而逐渐形成了“劣品驱逐良品”的市场环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质量安全监管、追溯、认证、标准等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如加强市场监管等,但从目前来看还没能从根本上逆转这种趋势。

电子商务可能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机会

众所周知,农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就要进入流通,进入市场,转变为商品。在传统的流通渠道中,存在着流通环节多、信息不对称、无品牌或品牌效应低等诸多问题,并导致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恶性循环”。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开始兴起。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开展交易的一种交易方式,它极大地拉近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同时极大地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市场,让生产地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消费地的束缚。正因

如此,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让农民有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并且相对传统的线下渠道极大地减少流通环节,从而让农产品销售渠道变得更为通畅,而这种变化,不仅有利于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价格的提升,也有利于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更优质的农产品(当然,这种效果可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整),而且还有利于消费者通过评价等方式驱使生产者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并最终促使“良品驱逐劣品”的良性机制的形成。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但这种畅通的渠道具备了解决传统渠道因环节过多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特性。一旦解决(或部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能够实现对不同质量的产品实行区别定价,从而加速农业生产由对数量的追求转变到对质量的追求,促使农业更良性地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能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机遇。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趋势从总量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14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与同期3.3万亿元的农产品物流总额相比,仅为3%。

但从发展速度和整个电子商务发展大环境来看,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仅从可以获得数据的阿里零售平台(淘宝+天猫)来看,

在阿里零售平台上交易的农产品有效GMV(网站成交金额)从2010年的37.35亿元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448.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6.17%。另外,从经营农产品的电商企业以及电商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来看,同样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仅仅是在阿里零售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2014年就达到了74.98万家,较上一年增长60.57%。

另外,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和大环境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电商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7.9%,其中城镇网民规模为4.70亿人,普及率达62.8%,农村网民规模为1.78亿人,普及率达28.8%。从增速来看,虽然增速有所减慢,但仍在持续增长,其中2014年增长5.0%。

而从与电子商务相关度较高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和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这两个指标来看,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城镇网络购物用户的规模达2.84亿人,2010至2014年的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1%,占城镇网民之比也从2010年的40.8%提高到2014年的60.4%;在农村网民方面,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0.77亿人,复合增长率达32.6%,占农村网民之比也由20.1%提高到43.2%。

在网络支付方面,城镇的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2.42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