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的考察报告
日本福冈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
![日本福冈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7cd61552d380eb62946d18.png)
日本福冈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应日中协会邀请,经××市政府批准,××市派出以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局等各相关单位派出代表为成员的考察团一行赴日本考察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顺利完成考察任务。
一、福冈市市政设施建管方面的先进经验(一)福冈市市政设施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福冈市负责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是道路下水道局。
它的主要工作职能、职责是负责全市的道路、桥梁隧道、市区内高速公路、自行车道、下水道(雨水、污水)、河涌等城市市政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等,负责上述设施的日常巡查、建设或占道开挖等行政许可审批、质量监控、安全监管、相关的征地拆迁等职责,覆盖面广,职能较多。
市道路下水道局的管理架构及人员设置为:局下辖总务部、道路管理部、道路建设部、广域干线道路推荐部、下水道施设部、水环境建设部、用地部等7个部门,总人数465人。
部门设置精简而合理,分工明确,人员也比较充足。
福冈市的市政设施管理模式与我市基本相同,主干道和重要桥梁等设施由市本级即道路下水道局负责维护,次干道和其它设施由市辖六个区负责维护,道路下水道局对区进行行业监督管理。
维护资金由市统一安排,各区编制每年的设施维修养护计划和资金预算,报市道路下水道局审批后执行,2009年道路的维护资金约23亿日圆,约1.7亿人民币(包括路灯电费约3000万),资金比较充足。
市政设施养护模式也基本相同,养护工程规模比较小的,市局或各区直接委托相关养护单位实施;如工程规模较大,则进行招标确定维护单位。
福冈市的市政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下水道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
福冈市市区道路的面积比××城区(六区)的面积小,桥梁总数相近。
由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各种市政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备,福冈市最近5年新增道路及桥梁并不多,该市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对已有设施的管理、养护以及改良,使其更安全、舒适。
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含五篇)
![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c057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d.png)
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含五篇)第一篇: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日本是将车站空间与城市发展建设进行融合开发最好的国家,通过站城一体化开发提升了城市重要交通节点的功能和聚合能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日本的模式为尚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城开发建设提供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百闻不如一见,为了切身体验日本典型站城一体化空间设计与场所营造,实地考察学习日本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经验,我们将于 2019 年4 月 14 日-19 日举办【日本“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考察】活动。
届时将组织大家赴东京、大阪等地考察一些典型的站城项目案例,并与日方知名企业深度交流、详细了解和学习日本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整备、开发策略、规划设计、商业物业运营管理等领域的经验。
本次考察,我们学什么?1,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站场交通换乘体系与规划设计;2,日本轨道交通站场步行网络设计与公共空间营造;3,轨道交通枢纽站场周边高密度聚集的综合开发与功能设置;4,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站场内部商业空间设计与规划;本次考察,向谁学习?东京急行电鉄株式会社,日本运营效率最高的地铁公司之一,在“轨道+物业”开发模式上,东急集团实施全环节覆盖,贯穿土地一级整备、项目、物业开发建设、不动产销售、物业持有运营的全过程。
成功地开发了田园都市线、涩谷站再开发、二子玉川再开发等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地产项目。
日建设计,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性设计公司,积极在国内外倡导和实践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完成了许多成功案例,如六本木中城项目、大崎站、涉谷及周边设施开发等。
本次考察,与谁同行?↔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管单位及投资建设公司负责人;↔从事 TOD 项目开发的开发企业负责人;↔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设计的政府和企业负责人;行程安排日期城市行程安排月 14 日北京或上海/ /东京上午乘国际航班前往东京,抵达后参观涩谷 Hikarie,晚饭后入住酒店 4 月 15 日东京上午参观涩谷站及物业发展,实地考察车站场所营造、动线规划与交通组织、接驳空间设计等内容,并就线路运营、业态规划、资产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日本市政考察报告
![日本市政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5fbc2f581b6bd97f19ead9.png)
日本市政考察报告篇一: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日本城市化发展考察报告作者:范毅信息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11期发布时间:2014/12/14 浏览次数:18次应日中经济协会邀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日本城市化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期间走访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政府机构,实地调研了丰田市智慧城市、柏叶智能城市、东京站再开发等项目,并与松下、日建设计、丰田通商等公司高管进行交流。
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90%,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虽然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与我国相似,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几个特征1.日本城市化走的是土地高度集约利用之路。
日本人地关系与中国比较相近,同样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
日本城市给人的印象就是建设密度非常高,一些传统的大城市,比如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
在一些中小城市和新城,人口密度也并不低,比如我们调研的港北新城,区域面积为平方公里,现有人口已达万人。
这些新城与老城一样,建设密集度也很高,道路不宽,路网密集,但是商业比较繁华。
日本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权益,既鼓励土地所有者通过换地模式联合开发,也允许私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自行开发利用自有土地。
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建设主体的方式,不同建设主体共同参与实现了土地的多元化利用,使得土地利用最大化,达到集约节约的效果。
而在我国城市开发,特别是在新城开发过程中,开发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为了获取高的土地出让价格,往往进行大尺度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各类景观工程,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使得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2.重视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导。
日本在城市化过程中,非常重视轨道交通对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导,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客运量所占比重超过5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也基本是沿着轨道交通线路从城市中心区向外延伸。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8674e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4.png)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最近,我们团队进行了一次城市管理调研,并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相关信息,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案例也在全球得到实施。
从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以下三个城市管理的案例值得深入了解。
第一个案例:新加坡的“城市花园”新加坡是一个以花园为城市著称的城市。
这个城市拥有数百个公园和花园,并且保持着一年四季的绿色。
此外,它还引进了世界各地的稀有植物,并讲究花园美学设计,使城市变得更美观和宜居。
第二个案例:葡萄牙里斯本的城市更新里斯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城市建筑多数已经老化。
为了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里斯本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城市进行了更新。
未来,这个城市将变得更加美观,更加现代化,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生活和工作。
第三个案例:日本东京的智慧城市东京是一个快节奏和现代化的城市。
在过去几年中,这个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在城市各地设置了大量的智慧城市设施,如自动售货机、智能路灯、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等。
这些智慧城市设施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综上,我们的调研发现,城市管理可以通过投入巨额资金来实现更好的城市规划与更新,通过保持绿化和美学建设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引进现代科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使城市更加智能便捷。
此外,我们的调研还发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城市管理的人员和资金缺口往往会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城市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以确保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另外,城市管理也要面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挑战,这需要城市管理者采取更加创新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解决。
基于我们的调研结论,我们为城市管理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城市更新和建设的力度,通过科技、环保、美学等多种手段重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品质,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日本城市管理特点研究及借鉴意义
![日本城市管理特点研究及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d61e8dac5da50e2524d7ff9.png)
日本城市管理特点研究及借鉴意义作者:刘泽鑫来源:《管理观察》2020年第30期摘要:我国高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即城市化发展速度与治理能力不平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增多,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出为大势所趋。
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城市管理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总结了日本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其在管理体系、城市建设、制度法规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城市管理;经验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獻标识码:A0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管理问题,比如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但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生活城市比较优势、推进城市治理转型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
可以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能力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是落实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更是城市居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
如何对城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日本作为一个城市化率极高的国家,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坚持合理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并将该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因此,合理借鉴日本城市管理过程中高效实用的方法和经验,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管理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指导。
1 城市管理体系1.1 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日本地方政府都有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有所不同的,部分城市管理,见表1。
1.2 社会组织的城市管理随着日本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为了城市的有序管理以及居民的安全,一些社会组织对于城市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普遍。
埼玉县内民间团体众多,其中从事社区建设管理及社会安全活动等相关类似的组织占总规模的1/3;山形县天童市市民自发组织专用巡逻车进行24小时值班巡查。
日本排水体系的规划与管理
![日本排水体系的规划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80f7785acfa1c7aa00ccd3.png)
日本福冈排水体系的规划与管理学习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吸取友好城市在城市建设管理上的经验与教训,应日中协会邀请,××市城市建设访日培训考察团一行到日本福冈、东京进行了考察学习。
考察团与福冈市道路下水道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并参观了福冈东部水处理中心(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处理厂、再生水处理厂)、山王雨水调整池及那柯雨水干线(大型地下雨水调节池、管道)、那珂川整治工程等,获取了相关的一手资料,收获颇丰。
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福冈在排水体系的建设管理方面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福冈下水道的规划情况日本下水道的概念包括雨水与污水两套系统,即包括雨水管网、截流调蓄设施,污水管网、泵站、处理厂等。
排水设施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
福冈市自公元1976 年(昭和51 年)开始了系统的下水道建设,到公元2008年(平成20年),处理区面积由1976年的33.01km2增加到165.99km2 ;全市人口下水道普及率达到99.5%,详见表1 。
日本其他大城市下水道相关情况见表2。
表1 福冈市下水道的普及状况表2 日本其他大城市下水道相关情况(2008年)按福冈市下水道规划,其规划目标和主要采取的措施为:1、提高下水道抵御灾害的水平,减少水浸现象,减少灾害损失。
相应措施:推进包括延长下水道设施寿命、提高抗震能力的地震对策;推进包括建设雨水池、管道、泵站等设施以及进行江河整治在内的综合雨水对策。
2、保持并提高下水道的机能,推进下水道设施建设。
相应措施:维持和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下水道设施的建设等。
3、建设和改善城市水环境。
相应措施:在推进合流制下水道的改善、污水深度处理以及进行公共用水区域水质改善的同时,消除无下水道地区,推进下水道管道整治,根据污水量的增加实施设施扩建计划,并对老化设备和管道有计划地更新,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良好。
关于日本住房保障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日本住房保障情况的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7e032b2af90242a895e572.png)
日本住房保障学习考察报告为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XXXX年X月XX日~X月X日,XXX 组织XXX、XXX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培训考察团赴日本学习考察。
通过集中学习、对口交流培训、实地参观千代住宅地区旧城改造项目、市营下山门住宅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住房保障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福冈住房保障基本情况日本政府一直将解决居民住房、改善居住环境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到现在,日本建立了一套中央与地方政府建设公营住宅1(限定供应对象,相当于廉租住房)、公团住宅2和公社住宅3,兼顾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采取出售和租赁等多种利用方式,对建房、购房、租赁等各种费用予以资金补助或税收优惠的住宅政策体系,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与执行。
截至2000年,日本住宅公团已累计建房150万套,其中50%出售1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向本地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廉价租赁住宅,包括县营住宅或市营住宅。
2行政法人都市再生机构(相当于我国中央政府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建设和管理,主要在都市圈和大城市开发建设租赁和分售的公共住宅。
3地方公共事业的企业建设和管理,向本地区提供租赁和分售住宅。
给个人,50%用于租赁;地方政府累计修建公营住宅217万套。
住宅金融公库截至2001年累计对1890万套住房融资177.4万亿日元,极大地支撑了住房市场的平稳发展,刺激了居民购房和建房。
在日本住宅政策的总体推动下,日本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根据2003年日本总务省“住宅、土地统计调查”,日本人均住房面积已由1968年的18.8平米增加至2003年的36平米;全国4683.6万户家庭中,61.2%的家庭购房,36.8%的家庭居住租赁房。
福冈市作为日本第六大城市、九州地区的中心城市,根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总居住人口144万、约63.26万户家庭,住宅总套数79.7万套,其中公营住宅(包括县营住宅和市营住宅)约3.6万套,都市再生机构和县、市公社建房约3.58万套,占总住宅套数的9%。
日本福冈市的城市规划及管理体系(上传)1
![日本福冈市的城市规划及管理体系(上传)1](https://img.taocdn.com/s3/m/318d29cf84254b35eefd34a4.png)
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审议会 县知事(※国土交通大臣)同意
城市规划审批・公告
四、福冈市综合规划
福冈市综合规划(由总务规划局负责)是为福冈市未来的发展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方针,具体包括基本构想 、基本规划 、实施计划三个层次。
综合规划体系
为福冈市未来城市发展确定目标和基本理念
全面、系统的规划15年的城市政策和落实基本规划的目标 (全市的城市规划和部门计划)
日本福冈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2009年2月
前言
2009年1月11日—21日,前往日本福冈、东京学习交流。 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区划、交通规划、景观 规划、城市开发事业、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地下铁规划等,并现场 参观了御供所地区、香椎副都心土地规划整理、天神地下街、地铁 七隈线等新区建设与旧区重建实例。
2、城市规划:
定义:日本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是一个用以处理、组织城市结构, 提供和改善公共设施及有效土地利用,以便使各种城市活动能够像一个系统一 样有效地运行的计划。 主要任务:制定城市地区综合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和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 保障城市设施建设场地的取得,推进城市规划项目的平稳实施。
日本福冈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的报告
![日本福冈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a4fcd684254b35eefd34b4.png)
日本福冈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体系学习考察报告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与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经营管理手段是分不开的。
作为全日本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日经产业消费研究所),福冈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充分体现了发达国家宜居城市的先进水平,与此对应的工作体系设臵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为此,我们在培训和考察活动安排了相应的专题,并与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开展了对口交流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福冈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目标体系根据福冈市第七次基本计划(相当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体系,福冈市总的目标是:自由豁达、充满活力,人人有为的自治城市。
在这个总目标下面,进一步细分制定了五个方面的子目标:市民高度自治自律的城市、市民生活安全舒适的城市、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的城市、充满活力的创造性城市,与亚洲各地共生共荣的城市。
为了实现如上总目标和子目标,在操作层面,政府每个职能又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目标,这些目标共有18个,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有:一是建设乐居、宜居、利居的美丽城市;二是保护水资源,加强交通住宅环境建设,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增强抗灾防灾能力,建设安全安心的城市;四是保护山海之城,珍惜良好的城市环境;五是改变生活方式,建设与环境共生的城市;六是以先进的城市开发模式,建设好爱兰岛。
福冈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以总的目标总括城市发展方向,通过五个子目标对总目标进行诠释细化,最后落实到实操层面的政策目标,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团结协作和整体作战,也增强了政府在社会各阶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二、福冈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政策体系上述目标的实现依靠法规和政策的双重保障。
一方面是依靠国家和市所制定的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
在市的层面上,由于日本的《地方自治法》详细规定地方自治体的功能、组织、运营方式和自治权限等,因此,福冈市地方议会有权利根据《地方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力,制定市辖范围内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行为相应规范,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有都市计划等;在城市建设和工程管理方面,主要有景观条例、海岸保护条例、工程外包监督规章等;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有户外广告条例、火灾预防条例、道路占用规则等;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有垃圾处理条例、建筑物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水条例等;在住房保障方面,主要有市营住宅条例等。
日本街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街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16f1f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6.png)
日本街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街区是与封闭社区相对的城市空间区划形式。
日本自东京银座街区建设项目实施以来, 相继从欧洲和美国引进土地区划整理和新镇建设城市规划技术,接受了欧美街区制的城市规划原理。
日本城市住宅的三种类型:住宅团地、公团住宅和独栋住宅饶有兴味的是,日本城市中也存在着被称为“团地”的居住小区。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高速增长时期存在过类似于中国单位制的组织。
高速增长的大企业从农村地区大量招聘员工,被称为“集团就职”,职工居住在企业修建的集体宿舍区即“团地”。
“团地”与中国的居住小区有相似之处,开发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对独立。
有这样一段关于一家企业生活保障制度的描写:“公司的各个部门散落在小溪沿岸,23个职工住宅区连成一片,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的福利设施,既有完全寄生于当地的商店街,也有为数不多的外包工厂,它们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封闭状态。
公司内部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里不仅有粮店、理发馆、剧场、洗澡堂、俱乐部和供水站,甚至还有垃圾处理场和火葬厂等生活所需的一切设施。
”一般人会以为上面描写的是中国城市中的“单位”,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为职工提供的福利待遇与中国的单位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日本的大企业和政府机关都建有宿舍,目前所占比例约为全国住房总数的5%。
虽然比例不大,但却体现了日本住房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特色。
除企业和政府机构建设的“住宅团地”之外,日本还有大量的第三部门建设的“公团住宅”,“公团住宅”就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共管式公寓楼群。
2008年,日本公团住宅占住房总量的27.5%。
公团在提供住房的同时,发挥着以团地形式引导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的作用,最为著名的是东京八王子的多摩团地、大阪府的中央住宅团地。
这些住宅公团住房属于共管式公寓的性质,但采用的是街区制,没有封闭的院墙,物业服务也是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治安和环境卫生则由地方市政市容部门承担。
独栋住宅是日本家庭的最高居住境界。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20107f2b160b4e767fcfb7.png)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机制本报告以福冈市为例,探讨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机制,并借鉴其经验,对**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私人土地上与地上建筑物统一设计建设的地下空间;第二类是在道路、公园或绿地等公共土地下,具有交通、商业等功能的综合地下空间(日本称:地下街);第三类是特定功能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如综合管沟、专业管道、蓄水池等建(构)筑物。
本课题所关注的是前两类情形,尤其第二类,是关注的重点。
而在日本,因为土地私有的原因,作为具有“公共设施”性质的地下街**建设,更是政府重点关注并积极管理的“地下空间”。
1927年日本最初步的地下街在东京神田诞生,至2008年,日本全国的地下街已发展到63处(如包括建在私有土地下的准地下街——以商店为主——则有80处)。
这些地下街大都建造在大城市的交通枢纽站,并且为了提高机动车与行人的立体交叉交通的便利性,均采用将公共地下街与商店、地铁站大厅相结合的一体化综合开发建筑。
地下街主要分布在东京都、名古屋市、大阪市、神户市、横滨市、京都市及福冈市等大城市。
这些大城市的地下街的建筑面积平均约30000平方米左右,个别的近100000平方米,如东京都的八重洲地下街总建筑面积73253平方米,大阪市的水晶长堀地下街总建筑面积81800平方米。
地下街就主要设施构成来看,有设停车场和不设停车场两种情况。
对于设停车场的地下街,其商铺、公共通道、停车场、设备房(及其他)四者建筑面积平均构成比例为19%、23%、42%、16%;而不设停车场的地下街,这个比例为42%、37%、0%、21%。
可见,以解决交通为住的地下街,配套的商业比例约是20%。
地下街的商业以投资效果明显、集客能力强的部类为主,主要是服装与日用品、餐饮、食品、便民服务四种,以商店的数量统计这四种业态结构比例约为50%、35%、10%、5%。
世界级城市综合体的深入研究:日本难波公园及福冈运河城案例及启示
![世界级城市综合体的深入研究:日本难波公园及福冈运河城案例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f0433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d.png)
福冈运河城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建筑材料。
福冈运河城的建设对福冈市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福冈市的一个标志性区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 资。
难波公园的背景介绍
难波公园的地 理位置
难波公园的设 计理念
难波公园的建 设背景
难波公园的历 史发展
难波公园的设计理念
生态环保: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 艺术文化:将艺术与文化融入设计中,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 公共空间:强调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更新: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废弃的土地变为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引领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节能和绿 色建筑,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多元化功能:除了传统的居住、商 业和办公功能外,增加文化、艺术、 娱乐等多种功能,丰富城市生活。
城市综合体的社会影响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城市综合体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和空间,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 强城市的吸引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综合体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升 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推动城市更新和改造:城市综合体建设往往涉及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和改 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城市的更新和升级。
【精编范文】关于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的考察报告-优秀word范文 (6页)
![【精编范文】关于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的考察报告-优秀word范文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3d2d6674bed5b9f3f90f1cae.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的考察报告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学习考察报告为深入学习日本城市管理在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做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根据市政府关于赴日本福冈、东京学习考察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日本福冈、东京的城市管理机制、体制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通过培训、走访、参观、听课、对接交流等形式,使我局对日本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福冈城市社区管理基本情况日本城市的“地域”是相当于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其管理机构是“地域中心”。
(一)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地域中心内设机构有地域担当系和青少年担当系,同时设有高龄者会馆和儿童馆等社会事业单位。
管理人员为所长1人,副所长1人,地域担当系长、青少年担当系长各1人,高龄者会馆、儿童馆的馆长分别由上述两位系长兼任,一般工作人员近30名,全部是公务员。
(二)社区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地域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负责收集区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对市民活动和民间公益团体活动给予支持和援助;对地域的各项事业进行管理;在执行中对计划进行调整;为居民提供窗口服务和设施的服务,以及负责青少年健康教育有关事务的处理,目的是满足各阶层区民的多种需要,使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地域中心为区民服务的职能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集会场所和区长室实现服务。
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提出申请,由地域中心工作人员在集会场所组织区民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区长室,一般是由地域中心所长在某些范围内代区长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当场解决、解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处理。
二是信息服务。
区政府和地域中心分别对一些法规、政策、档案信息资料实行开放,区民可以随意查阅利用。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1c07fa5a0116c175f0e4846.png)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考察学习海外城市管理经验汇报
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经验,考察团对城市管理进行了考察。
考察期间,听取了政厅捷女士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卫生福利以及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情况介绍,参观了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现状。
考察虽走马观花,但所到之处,所见所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一、城市管理的显著特点
国家环境优美,社会稳定,资源丰富,城市流动人口少、就业率高、基础设施完备,等等这些都为城管工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一)有完善的城管法制
国家城市管理正常有序,首先在于有完善的城管法制。
主要表现:一是城管法律制度的制定充分考虑国情民情,详尽、完备且可操作性强;二是城管法律制度的执行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规范、严格且得力;三是依法建设与管理城市到位。
此外,公民的法律素养好、遵纪守法意识强也是其重要的有利因素。
据政厅捷女士介绍,涉及到市建设与管理的法律制度非常详尽和完备,市政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通过发函、电子邮件、宣传册、广播电视等形式,积极宣传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及时公布和通报城市建设信息和城镇发展计划,广泛征求市民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与每个家庭紧密联系起来。
第1 页。
日本福冈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上传)第二部分
![日本福冈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上传)第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8e933956bec0975f465e2a9.png)
七、拟借鉴的经验
(一)规划编制
1、城市规划区的界定
1968年城市规划法规定的制度。 县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 过去原则上各市町村在各自的辖区内进行 规划的模式,将几个市町村划定为一个城 市规划区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 展。
福冈城市规划区包括3 福冈城市规划区包括3市2町 福冈市、春日市、大野城市、 (福冈市、春日市、大野城市、 志免町·粕屋町) 志免町·粕屋町)
福冈市都市景观条例的体系 市都市景观条例的
都市景观 都市景观条例
都市景观形成地区的划定 都市景观形成地区的划定 观形成地区 福 福 冈 市 都 市 景 观 条 例 规 划
制
冈 市 都 市 景 观 形 成 基 本
制
大规模建筑物等的管制 模建筑物等的管制 的
市景观的 的
福冈市 都市景观 都市景观
1.大规模建筑物需符合 模建筑 景观控制要求
元岗区位图
城市规划区域划分的调整
土地用途分区的调整
高度分区的调整
排水分区的调整
地区规划的批准
土地区划整理的批准
七、拟借鉴的经验
(二)规划管理
1、规划(成果)+ 技术标准作为 城市规划管理平台
从日本的经验看来,规划+技术标准作为管理平台是发 达国家和地区通行的规则。 日本在城市规划中规定若干土地使用分区(Zoning), 其作用是通过将城市规划区内的用地,按照规划意图划分 为不同的分区,并协同建筑等相关法规,对各分区的土地 利用实施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控制,并将规划控制指标 形成法定技术标准,使城市土地利用的质量保持在某个最 低标准之上。现有17种分区类型。 规划编制时所依据的法定技术标准,也作为管理控制时 的规则,为规划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日本已把规划方案的制定与规划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注重方案本身的完善,还要同时考虑实施与可操作性。
日本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考察报告
![日本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540765caaedd3383c4d3df.png)
日本福冈中心城区绿道规划建设学习考察报告绿道(greenway)简言之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城市运转高效,但仍通过慢行的绿道网的建设来凸显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实现生态、休闲、防灾三位一体的功能目标。
本次考察在福冈的落脚处滨临该市主要河道那珂川,日日沿河道而行,福冈市通过多条滨河慢行道(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化廊道,将南侧的山林空间、中心城区与北侧的沿海开敞空间串联一体,在高密度、快节奏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健康舒适、富于“慢生活”魅力的城市空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市学习借鉴。
一、福冈中心城区慢行休闲绿道规划建设概述福冈市没有进行专门的绿道系统计划,但该市依托水脉和绿地系统建设慢行系统,在中心城区事实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休闲绿道网络。
(一)慢行系统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效补充。
福冈交通规划建设以高效快捷的机动车、轨网系统为主导,以健康环保的步行、自行车系统为补充,形成快慢相宜、刚柔并济的宜居城市交通体系。
根据统计,福冈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985年33.15万台到2005年69.39万台,20年间增加1.09倍;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从1983年9.8%上升到2005年14.1%。
在机动车交通大量增加、轨网交通微增的背景下,自行车出行比例从1983年10.1%上升到2005年12.5%,反映了福冈对自行车鼓励政策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徒步交通从30.1%下降到18.6%。
2000年3月,《福冈都市交通基本计划》提出构建交通体系的三个基本理念:促进都市和谐发展;安全、舒适、方便市民生活和都市活动;人与环境和谐。
在上述理念下,福冈在交通政策上倾斜环保、健康和促进都市魅力的慢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过多措并举予以鼓励,例如:●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步行友好,形成连续安全的步行系统:主次干路必须设置分隔带和行人、自行车过街安全岛,在人行斑马线以外还有自行车专用线,以便行人与自行车能安全快速地通过交叉口;在道路交叉口安装行人过街信号灯,设有盲人专用的过街音讯信号;在人流聚集量大的地方设置属于特殊道路一级的人行专用道建设,如高架人行走廊、地下街、散步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福冈城市管理机制模式学习考察报告为深入学习日本城市管理在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做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根据市政府关于赴日本福冈、东京学习考察的指示精神,我们对日本福冈、东京的城市管理机制、体制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通过培训、走访、参观、听课、对接交流等形式,使我局对日本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日本福冈城市社区管理基本情况日本城市的“地域”是相当于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其管理机构是“地域中心”。
(一)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地域中心内设机构有地域担当系和青少年担当系,同时设有高龄者会馆和儿童馆等社会事业单位。
管理人员为所长1人,副所长1人,地域担当系长、青少年担当系长各1人,高龄者会馆、儿童馆的馆长分别由上述两位系长兼任,一般工作人员近30名,全部是公务员。
(二)社区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能地域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负责收集区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对市民活动和民间公益团体活动给予支持和援助;对地域的各项事业进行管理;在执行中对计划进行调整;为居民提供窗口服务和设施的服务,以及负责青少年健康教育有关事务的处理,目的是满足各阶层区民的多种需要,使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地域中心为区民服务的职能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集会场所和区长室实现服务。
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要求提出申请,由地域中心工作人员在集会场所组织区民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区长室,一般是由地域中心所长在某些范围内代区长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当场解决、解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处理。
二是信息服务。
区政府和地域中心分别对一些法规、政策、档案信息资料实行开放,区民可以随意查阅利用。
三是公开办事项目,集中提供服务。
区政府和地域中心办公楼的一层大厅为对外服务的窗口,通过区、地域中心两级办公互联网,为区民提供户籍、婚姻登记、税金缴纳,印章审核公证、福金领取、文件文本防伪复印等服务,为外国人提供办理入住、经营等各种服务。
四是为特殊群众服务。
福冈市总人口为1416960人,家庭总数为676890户,149个校区分7个区,地区中已有144个校区,每个校区平均4600户家庭,约9700人。
小学校区设町内会(类似我国体制中的街道居委会),全市町内会2270个,自愿加入的家庭数平均2698户。
一个町内会有15个团体。
一个校区设一个公民馆,公民馆设馆长一人、主持一人、二个职员(由馆长选用),还有十几个志愿者。
以福冈中央区春吉公民馆为例,该馆所辖8100户,11000人,70岁以上占百分之十。
公民馆设立了功能多样、设施齐全的教学室、学习室、儿童看管室、团体集会室、研修室、休息室、老人活动室等。
这些场所一方面向社会开放,解决孩子们和健康老人的活动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家庭特点,开办托养业务,解决无人看管的儿童和孤老、残病人员生活困难问题。
(三)社区管理机构的经费来源公民馆的经费来源一是政府拨款,二是馆民每户每月交会费,经费的使用有明确要求,各项费用标准都有明确规定,支出严格按照规定、条例的标准执行。
经费使用范围包括地域工作、民政福利、防灾防病、环境治理、体育运动等方面。
对于诸如城建投入资金、对个别团体的补助费、临时性工作费用的安排,则不在该资金内。
而这部分需要的资金,是由地域中心部调整课安排解决。
据介绍,每年馆长支配使用的经费在600万日元。
(四)地域中心与区政府的关系区政府(区役所)通过地域中心部对15个地域中心实施领导。
地域中心部每月召开两次所长会,进行工作交流和联络,所长之间也有联络网。
政府对地域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常勤部长、议会议员,各方代表共5名监察人员进行考核。
区自治协议会与小学校区,小学校区与公民馆,公民馆与町内会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协作关系。
充分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
(五)城市自治组织和公益团体在社区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区自治协议会是与地域中心并行的区民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群众自治组织,由居民自愿参加,是在原有町片的基础上,住区自治协议会与地域中心形成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其主要任务是对区政府的中、长期计划、任务进行讨论,把区民的意见反馈给区政府;对地域内一些共同性问题:设施建设、高龄者问题、街道改造等,提出解决的对策。
住区自治协议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居民能直接参与民主管理,使政府能听到居民的呼声;政府的计划更符合地区的实际;由于是经常性组织,自治协议会能够对城市的长远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地域内还有一些公益性团体,如防灾、青少年教育、交通安全等多种协会、委员会,还有义务服务组织等,地域中心与这些公益组织相互联系,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日本福冈城市管理领域的经验(一)日本城市管理不靠城管大队日本没有城管队伍,他们的城市管理一方面靠的是国民自觉—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爱自己居住的街道,爱整洁,他们没有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之类的坏毛病,另一方面靠的是健全的法律和有效的管理。
日本的《轻犯罪法》制定于1958年,于1983年修正,规定了34项轻犯罪行为。
比如,丢弃对人有危险的动物,弄虚作假,吐痰和随地大小便等,轻犯罪者可被拘留并被处以罚款。
《轻犯罪法》对规范居民行为、加强城市管理发挥着很大作用。
轻犯罪行为由警察处理。
日本警察执法一丝不苟,不管你态度如何,他们的态度都很好,不会暴力执法,但也不徇私情,违法必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守规矩也是被治出来的。
(二)利用社区治理乱张贴小广告日本政府在依靠社区治理乱贴小广告方面颇有心得。
在福冈,他们是依据福冈市屋外广告物条例治理小广告。
在日本也一样。
对于街头巷尾泛滥的小广告,日本人的做法是,让公益广告和营利性广告分流,通过社区发行的印刷品,将《轻犯罪法》中有关不让乱贴小广告的规定广而告之。
日本每个社区每天都有广告印刷品,夹在报纸中随报发送,其中有家电、服装、房产、汽车、餐饮业等各类广告,特别是周末,本地广告印刷品比报纸厚得多。
招工广告由专门机构发行,每周一大本,有各类招工信息,放在便利店里,免费赠送。
这样,久而久之,社区居民对《轻犯罪法》对乱张贴的处罚都非常了解,共同打击抵制乱贴小广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治理了城市“牛皮癣”。
对占道乱摆的一些小广告和违法的大型广告的拆除(依据福冈市都市景观条例),分国家、县、市役所、区役所管,原则上由属地区役所负责拆除,经费也是由区役所解决。
(三)“行政指导”处理不法占据城市道路日本普遍实施道路占用许可制度,较少采取罚款等严厉的惩处措施。
在“不法占据”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日本建设部门(城市道路管理机关)也作为案件处理,采取强制措施,由相关部门“代履行”。
道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物,对非法侵占道路的管制则是公物法上公物警察权一个重要内容。
日本的公物警察权执法多采用所谓“行政指导”,其实行政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简便灵活的行政命令(警告、除却或改善命令)而已,当事人的配合(自主撤去)则可以视为一种行政法上的主动履行。
这种公物法上的做法是从财产法上“排除妨碍”发展而来的。
另外,根据福冈市《道路占用规则》,福冈市区的夜间大排挡占道经营,他们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由个人申请、其他人担保,经审批同意后,领取占用道路许可证,占用道路期满5日前再审请更新手续。
三、对我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一)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形成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城市现行社区管理体系的方式和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变革。
可结合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进行街道管理工作社区化的探索,以便最终实现由条块分隔的“街道体制”向条专块统,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体制”的转化。
这里有三项工作需要探索。
一是基础社区的建设。
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指区、街、居委三级社区。
实际上,区社区的概念较笼统,更多地体现的是行政区划;街道社区较实,但面大,社区地理、人文构成复杂,社区活动的针对性不强,解决问题不细;居委会社区较小,资源有限,制约因素较多,一些社区工作很难落实。
目前由于旧城改造,各层次的社区规模、成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在街道社区范围内,按居民构成和驻区单位性质及其社区资源等情况,将居、家委会进行调整,再将相对类同的若干居家委会以社区组织的形式联组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基础社区。
基础社区或称地域特征社区,不是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形成的一级行政化社区管理层,而是通过健全的社区组织系统和完善的功能系统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层面。
基础社区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地域特征、社区自然属性,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由于规模的科学合理划分,将有利于管理、服务和克服居民意愿代表性覆盖面较小的局限性。
第二,通过资源的共享,弥补居(家)委会社区资源的不足,便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
第三,有利于政府和居民的广泛联系,符合城市管理向减少行政层面,增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趋势。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探索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管理,与自下而上发展的民主自治的社区制管理相结合,发挥社区承上启下的弹性作用,给基层城市管理改革提供了广泛的操作、试验空间。
第四,基层社区的建设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层面上的职能延伸,有利于在中介组织的发展,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弥补由于政府职能部门人力财力不足所造成的社会事务空位现象,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形成小政府大社会。
二是培育社区组织。
从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分离出适合社区单位、居民自治的项目和内容,指导基础社区建立具有各种社会功能的社区组织,通过各种代表居民意愿和单位利益的社区组织实现居民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民主管理机制。
三是随着城市居民由“单位人”逐渐向“社区人”的转化。
居民对基础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社区意识将转化为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具有居民自治属性的居委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在居委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上进行调整。
目前亟待改变人员老化、文化偏低,设施简陋、经费不足、工作被动的状况,实现居委会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
(二)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在日本,法律法规、各项制度相对健全完善,对社区有较强的约束力。
地域中心职责明确,机构简化,人员配置合理,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效率较高,工作较细,内容符合民需,效果较好。
我国城市政府要实现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必须努力推进法制建设,在完善基层组织立法的基础上,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组织功能,使社区担当起从政府和企业剥离出的社会职能,同时强化政府在宏观规划、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建议(一)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街道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机关,有着和市民最直接接触的优势,城市管理与街道社区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