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3ede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5.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4a822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7.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合集5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ffe2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e.png)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父母;教育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
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由此可见,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问题,它产生背景是非常复杂,本文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aac9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7.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经常面临父母的缺席和照顾不周等问题,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简陋,教师水平相对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学校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
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陪伴和指导。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家庭关爱。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策之一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供教育信息和技能培训,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和互助网络,让他们感受到亲人和社区的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关爱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和疏导机制。
可以招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和父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家庭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与学校积极沟通合作;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相对落后,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来改善。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培养成为有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2898c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中国农村大规模人口外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祖父母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容易陷入学习和生活上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生活和学习环境常常不利。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和辅导,留守儿童容易在学业上落后,思想品德教育也较为薄弱。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上的焦虑、孤独和自卑感。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问题,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早恋、玩耍过量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应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怀力度,促进父母尽快返乡照顾子女,或者引导他们将子女带到城市定居。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力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娱乐活动等。
加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资金、物资和志愿者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合力,全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努力。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d1284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b.png)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他们的孩子在老家生活,成为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幼儿园中占据了相当比例,他们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孤独与焦虑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
在农村幼儿园中,他们往往缺乏与家庭成员相处的经验,对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也较为不适应。
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
这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孩子存在差距,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爱与关怀,心理健康问题隐患大。
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需要更多的情感管理和支持。
二、教育策略1. 制定关爱计划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农村幼儿园应制定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关爱体系。
通过关爱计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 营造家庭氛围在农村幼儿园中,可以设立“家庭”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教师可以扮演“家长”的角色,和留守儿童建立亲近关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园所的生活。
3. 丰富教育资源农村幼儿园应积极筹措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到园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加强师资培训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接受更多专业的培训,以更好地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和家庭教育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5. 加强家校合作农村幼儿园应积极与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问题。
可以组织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知识,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三、结语农村幼儿园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582c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a.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他们往往缺乏适当的学习计划和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受到限制。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存在着负面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这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组织志愿活动,设立教育基金,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较为有限,学习条件较差。
由于老师和村干部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容易被忽视,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女留守儿童受到歧视和忽视。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更加有限。
一些地区存在着治安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来改善。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e88c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0.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到城市谋生,而他们所在的家庭则留守在农村。
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孩子失去了家人的照顾和关爱,陷入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状态。
本文将会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00万以上,这些儿童的生活状况极为不稳定,他们缺乏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
由于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或由祖父母抚养,这些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教育制度,留守儿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机会也比城市孩子要差很多。
1. 家庭贫困家庭贫困是导致很多农村家庭选择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他们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只能到城市谋生,而留守儿童则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
2. 缺乏教育资源农村的教育资源很有限,很多农村学校的条件欠佳,教学质量也不高。
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从城市的优质教育中受益,因此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照顾好他们的学习。
3. 教育理念不同很多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应该更加注重家庭和家庭的传统文化,因此不愿意给孩子在城市的教育背景下成长。
这也是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原因。
1. 加强农村教育应该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以方便留守儿童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2. 家庭关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家长也应该积极营造愉快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亲可以在周末和假期回家,增加亲子交流和家庭关系的建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心理疏导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和无助感,建立自信心,塑造健康的心态。
劳动部门和儿童福利机构应该开设支持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4. 向社会倡导应该向社会倡导爱护留守儿童的理念,支持爱心组织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努力下,留守儿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和成长体验。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61705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外出,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农村居住和生活。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在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状态以及对策,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数量庞大随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这种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
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难。
4.心理问题增多长期离开父母、家庭的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情感缺失、自卑、焦虑等。
1.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觉得生活无助、无望,情感上孤独空虚。
2.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
3.焦虑感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感,对未来充满担忧,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4.逆反心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社会产生抗拒情绪。
1.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指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度过难关。
2.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社区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加强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9329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c.png)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到城市打工、务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老人照看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疏离、社会融入不足的状态下,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学习成绩低、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等。
本文将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教育资源配置普遍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较低。
由于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较差的教育资源,学校常常缺乏师资、教材和教育设施,导致他们的学习环境恶劣,学习动力低下。
2. 管教不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长照料,对儿童的管教不够严格和规范,导致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正确判断和纠正能力。
3. 心理问题突出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充满迷茫和不安。
4. 家庭教育水准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准普遍较低,父母工作忙碌、缺乏教育意识,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指导和关心照顾。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1.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增加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明白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3. 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日常照料等服务,让孩子在关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4. 父母回乡创业政府应鼓励父母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实现家庭团聚。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共五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845f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c.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共五篇)第一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杨XX【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农村产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因此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日益庞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的整体发展。
因此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良性循环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留守儿童经济发展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以取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变原来贫困的生活状况,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里跟着其他长辈或亲属生活,农村原有的家庭关系受到很严重的冲击,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演变从相关文献中,关于留守儿童的最初定义在20 世纪 90 年代指的是由于“父母在海外,又上学,又打工,难以抚养下一代”而留守于国内,由上一代帮忙照顾抚养的儿童[1]。
后来有学者将农村儿童定义为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 1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全国妇联于2008年2 月公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对“农村留守儿童” 的概念界定,即“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 17 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2]。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1.农民工自身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3]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均因在农村经济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被迫离开家庭,转移到其他地方求职谋生。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0a6df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2.png)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f8196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7.png)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农村地区务工或迁移至城市工作,留下未成年子女在家独自生活。
这样的家庭状况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
留守儿童所处的地区教育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不好。
2.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
长期的孤独、寂寞和无人照顾的状态,容易导致孩子情感不稳定和行为问题,对其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滞后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农村学校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很难与城市学校相比。
留守儿童缺少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平台,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都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4.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导致他们产生迷失自我的情况。
对策应加强针对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宣传和服务,提高家长关注和支持子女教育的意识。
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家长参加子女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活动。
2. 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师资水平。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和平台。
3. 联合社区组织留守儿童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因此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服务和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服务。
这样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4. 加强社会保障为了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困境,社会应该增加对他们的保障,像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咨询及治疗,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结语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协作,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在全社会的努力之下,留守儿童才有机会享受到 proper 的教育和生活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29721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5.png)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到城市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空虚与孤独感。
2. 生活条件艰苦: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低下。
他们可能缺乏基本的营养和生活保障,生活环境也可能不够良好。
3.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
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上学困难、接受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1. 家庭教育支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支持,提醒父母对孩子的重视和关爱。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2. 心理疏导和关爱: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缓解孤独和焦虑感。
可以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3. 提供良好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水平。
加大对农村教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优秀教师在农村地区执教。
5. 社区支持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提供儿童保护和救助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及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5ff92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8.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涉及到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且日益增加的现状。
据统计,中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高达数百万,他们的父母或至少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家乡由老人照顾。
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涉及到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分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的问题。
许多留守儿童在家呆在家中缺乏照顾和关爱,长期处于孤独和无人监督的状态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容易落后于同龄人,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
长期的家庭分离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由于缺乏监管和照顾,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也受到影响,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督促,学习成绩往往不稳定,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还面临着缺乏安全保障和医疗照顾的问题,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或患病而得不到及时治疗。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深远且多方面,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共同寻找有效解决办法。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十分严峻。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守在家中,他们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生活,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成长环境较差,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资源。
很多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372aa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d.png)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导致了很多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中。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教育、健康等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和带来的危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增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农村劳动力都选择到城市寻找工作,这使得很多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占所有农村儿童的15%左右。
这一比例之所以如此高,主要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乡村的儿童在不断增加。
2.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能在身边,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情感上的问题,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极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是教育问题,因为缺少家庭的教育和照料,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业上面临很大的困难。
还有很多儿童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动农村学校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途径,希望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家庭观念的转变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父母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关爱和教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到城市打工,这使得很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4266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d.png)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9b883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6.png)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未能与父母同住,长期单独或与兄弟姐妹同居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由老人、亲戚或村镇民办学校的教师照料,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和监督。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融入困难等挑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心理问题。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下文略】1.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在当前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群体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缺乏家庭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意识,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滞后等问题。
他们在学校中往往表现出消极、内向、难以融入集体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发展,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心理、行为和教育方面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他们通常由年迈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引导,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和缺乏安全感。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环境的陪伴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表现,比如焦虑、抑郁、攻击性、自闭和社交障碍等,甚至有些孩子会选择逃学、早恋、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教育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受到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4e9b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0.png)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而无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十分严峻。
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缺少家庭教育资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缺乏教育资源的状况下,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情感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少有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较多的经济资源,导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十分有限。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孤独、焦虑、逆反等。
这种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 政府支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2. 学校教育改革: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引入更多的创新教育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志愿者支持:鼓励城市大学生和教育志愿者到农村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教育帮助,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父母合作,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提供家长培训,增强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
5. 心理辅导:学校应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爱,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2bb6d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6.png)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不在家,留守在农村老人或亲戚家中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忽视。
由于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1. 政府加大关注和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关注。
增加留守儿童的学习机会,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教育培训,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在农村地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安全、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心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教育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克服情感上的困扰和学习上的困难。
3. 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联系。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电话、网络等通讯设施,方便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
鼓励父母在空闲时间回家探望孩子,增加亲子关系,弥补长期分离带来的缺失。
4. 加强社会监督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确实存在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力来改善。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摘要: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
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无力,使得这些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教育对策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及以下的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远离传统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本文就从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心理特点、教育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问题在正常状态下,家庭成员以“面对面”为条件展开活动,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
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妈妈便有了万物。
但是,留守儿童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⑴生活质量不能保障。
一般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是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孩子的食物营养往往达不到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并且在农忙时,老人们又忙于农活,不能够让孩子按时吃饭,更不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⑵所受待遇不公平。
由于一些代理监护人的思想文化的素质较差,对留守儿童的待遇有不公平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那些代理监护人为亲戚家庭中的情况。
代理监护人往往根据孩子父母寄款的多少来决定孩子的生活,或者有些代理监护人偏心于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位被寄养在叔叔家的女孩,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苦楚:堂弟经常拿了我的学习用品乱丢,问他又不承认,他还大哭大闹,他的哭声招来了叔叔婶婶,婶婶不分青红皂白,一定要我向弟弟道歉,我死也不肯,叔叔就打我。
这样的偏心对孩子的影响会是很大的,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吗?⑶留守儿童劳动强度大。
由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忙季节,由于有大量的劳动,家长下地干农活,家中的事情就只有留守孩子做了,孩子的劳动量也就相应的增大,使得孩子过早的承担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高强度劳动,孩子在身心上受到不晓得压力。
2、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创伤严重⑴亲情的缺失使得孩子情感上出现创伤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不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多体现在物质的关爱上,致使他们亲情的缺失极为严重。
一些老师在和孩子交流中发现,有许多孩子就不愿意提到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他们没有父母,就算是他们的父母过节回家了,对它们也采取冷漠的态度。
亲情的缺失是的孩子出现情感上的冷漠,以及对物质的片面追求。
⑵交友易入误区由于留守儿童亲情情感上的创伤,他们在情感上的交流倾向于自己的朋友,而他们对朋友的认识就是和自己有同样经历与感受、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伙伴,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有一定的经济自由度,他们聚在一起,容易受一些低俗文化的影响,而且一些孩子在不良少年的带领下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6年5月报道,十四岁花季少女小张,出生在安徽霍邱县,2000年随叔叔来到乐清,就在当地的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
经常逃学的小张通过一名同学的哥哥,在一家迪吧认识了兵子、贵子两名男子。
就这样,这两名男子借口常常带小张出去玩,结果小张被引诱失身,之后被迫到乐清柳市、温州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卖淫。
交友不慎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3、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地区相应缺乏文化娱乐活动,而一些闲散人员就只有打麻将来消磨光阴,在这一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受赌博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者,农村观念陈旧,迷信、家法思想依然盛行,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儿童在这一环境中受到这些陈旧观念的熏陶是极其不利于孩子思想发展的;再者,农村文化较为缺乏,网吧、游戏厅及娱乐场所容易使留守儿童沾染上不良习惯,在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令人担忧。
《安徽教育报》在2007年7月对农村教育的走访中发现,道路两旁时而看到打麻将的人群,而且许多孩子就在他们不远处玩耍,有许多家长甚至给孩子麻将牌玩,教孩子玩,许多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赌博。
农村的“黑网吧”时而可见,而且没有牌照,对未成年儿童毫不限制,这些网吧“黑,脏,乱”,里面大多是一些小学儿童,他们在那里疯狂的玩着游戏,沉迷其中。
二、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
一般来说,父母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使他们尽可能健康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给予子女难以替代的亲情与真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
但是,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单一的制约,留守儿童往往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
其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中青网2006年7月7日报道《情感缺失,“留守孩子”凸显心理孤寂》:尽管“留守女孩”服毒自尽是个非常极端的事例,但生活中留守孩子凸显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对六个村的调查发现,初中及一下的在校生1180人中,父母外出务工的868人,占74%。
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有363人,占31%.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5%的留守孩子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还有30%的留守孩子直言恨自己的父母。
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特别需要关注,这些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着孩子的健康。
三、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主要部分: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合理。
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监管不力:一方面,那些父母双双外出的家庭,由于祖父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不能予以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里的一方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是教育态度消极: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父母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些农民心中存在一种原始的观念:“只要子女身体好,健康成长,照样可以打工挣钱。
”三是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读书学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是漠不关心,顺其自然,这样的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家庭教育的不合理,表现在:一些隔代监护人对儿童存在溺爱和放纵心理,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采用物质弥补的方式,过度的物质满足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替代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而不良的家庭环境诱发了儿童的不良人格因素,具体表现为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且三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从学校教育来看,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教育措施不到位或缺乏针对性。
一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对留守儿童有偏见,大多数教师认为:父母在外的留守子女教育起来更困难。
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老师用有色眼镜来看待留守儿童,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
二是家校联系的主动性不够。
很多教师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对孩子的状况不明确,教育难度大。
学校教育的缺位,使学校教育的功效也大打折扣,小一点的孩子,学校可能还管得了,读五六年纪,学校往往就管不了了。
而留守儿童一旦脱离学校的约束,流于社会,,一些“肮脏”地带就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对他们的成长极坏。
四、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在其中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彻底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但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就四个方面简单的探讨。
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投入。
政府在改革重要完善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共同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
全社会要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和治安环境,对农村网吧、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严密监督。
3、重点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
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
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4、更加关注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创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创办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便利的住宿条件,也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寄宿制学校还能够是留守儿童在同学和老师的互帮互助中感受“大家庭”的幸福与温暖。
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各项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