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发展规划,旨在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湾区。
该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我个人的学习与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这一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对于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受益于规划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理念与发展路径。
在接下来的5500字里,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
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将粤港澳大湾区视为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并将其定位为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战略和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关键区域。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协同发展的过程。
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互补性。
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三地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创新以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发展,实现各地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
同时,我也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
在规划纲要中,提到了要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的青年交流和互联网创新等。
这些措施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活力,也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和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我个人来说,拓宽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也是我在学习中要重点关注的一部分。
此外,我也意识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驱动。
在规划纲要中,提到了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创新,并推动粤港澳三地的科技领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突出,有着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最新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最新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本站今天心准备了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最新,有所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最新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__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__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身处广州,虽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但若是想了解大湾区及改革开放最新成果的话,还是得到深圳去看看。
在此之前,就得对所在地有个大致的了解。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的南大门,处于世界发展的前沿位置,而更重要的是,深圳是首个经济特区,意义不凡。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所便设立于此,由此可以看出深圳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大有取广州而代之的势头。
世界有四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前三者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湾区,而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律体系”共存区域,建设难度不是我这种小孩子目前可以想见的,但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共存区,中国其他地区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建成后将提供丰富的经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源泉,更为中华民族重新走上历史舞台的前列提供支撑,就如同深圳这个原先的小渔村长成中国经济支柱一般。
大湾区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我有点迷茫,不知道该选取哪些东西作为重点来阐述,因为实在是太多比较复杂却包含深意的地方。
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司法、人才交流、科技创新、区域协调、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资源等等,太过多,不好讲。
大湾区虽然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然而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其中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仍旧需要发扬改革开放打造深圳的那种敢打敢拼、不服输的精神,还得有统筹各方的谋略。
不同其他三个湾区自身可以快速发展、高度创新的,其他三个湾区所在地政府并没有发挥多少主导作用,大多都是靠湾区本身进行自动调度,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情况决定了必须要有政府在这过程中必须要起到积极协调、引领的作用这一现实。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旨在推动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久久为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纲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政策举措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划,我通过学习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并对此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窗口。
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是连接内地和全球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深刻体会到,大湾区作为“一国两制”的实践示范区,将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内地与港澳的互利合作,为两地的共同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我认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存在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性促进了创新和合作的动力。
大湾区要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流动。
纲要提出,要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和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
我认为,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中西文化、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的优势,各地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要坚持开放合作和文化融合。
纲要强调要深化内地与港澳的合作交流,加强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推动规则和标准的统一。
同时,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文交往,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和共同发展。
我认为,开放是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地要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质量,深化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使大湾区成为中外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
2024年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跨境协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合作、创新的大湾区未来。
通过学习这一规划纲要,我对于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有了新的启迪。
下面是我对于该纲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该规划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和目标。
大湾区是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区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经济、现代化示范区和美丽宜居地区。
通过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认为,这一定位和目标的确立对于大湾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各方在合作中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为大湾区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该规划纲要强调了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
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大湾区能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开放也是大湾区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开放,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技术进入大湾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创新和开放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大湾区将成为创新和机遇的聚集地,我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该规划纲要还强调了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和互助共赢。
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需要形成协同效应,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为了保持长期的发展和健康的生态环境,大湾区还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
我认为,只有在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湾区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并为后代留下更好的未来。
最后,我对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体会是,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它对于未来的大湾区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三篇篇一:在本次省委校春季中青班的学习中,我通过观看xx书记在省厅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录像,系统学习省委校老师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专题讲座,结合《揭阳滨海XX县区发展总体规划(xx-)》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揭阳滨海XX县区粤东新城加快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联系本职工作,更加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把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宏图、把揭阳人民美好的愿景一一变成现实。
主要有四方面体会:一、聚焦使命任务,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也是广东继续当好开放排头兵的大机遇、大文章,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解读顶层设计,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中指明了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定位和发展目标。
只有准确把握、牢牢贯彻这些事关大湾区未来的根本性要求,切实把、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大湾区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深入贯彻中国特色思想和的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心得
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心得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大重点,四项措施”。
“一个中心”是指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个愿景”是指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七大重点”是指明确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等七个重要领域;“四项措施”是指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重点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扩大社会参与。
通过认真学习《规划纲要》,该《纲要》既明确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全面规划,也支持了“9+2”城市群体根据自身优势形成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互利共赢的关系。
其意义,不仅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必将促进香港、澳门更进一步的发展创新;也是统筹兼顾城乡、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新实践,以增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更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建设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等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加快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河源市虽不在大湾区城市群体内,但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区域、自然资源等优势,必须要牢牢紧抓这次发展大机遇,奋力推动我市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将我市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腹地。
一、解放思想,强化行动,切实将工作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积极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正确的行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格局的重大发展战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河源市,承接大湾区价值外溢,应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搭乘这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列车,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学习心得两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学习心得两篇第一篇:作为当前中国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近年来备受关注。
我认为,该规划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粤港澳三地合作、推动城市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实践性的建议。
首先,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如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等。
我认为,这些举措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实体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发展新一代的高成长性企业。
而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则可以提高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其次,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强协同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交通物流等。
这些举措是为了使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合作力度。
我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区之间要想共同发展,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多方合作可能会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可以使三地在全球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最后,在推动城市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科技创新、建立创业孵化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我认为,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三地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使之成为全球的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
城市创新有助于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综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以实际行动支持区域经济建设和创新发展,有助于推动三地的和谐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第二篇:首先,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如推动数字经济、加强产业协同、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等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我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引导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将在未来推动三地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其次,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了鼓励创新、加强创新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等措施。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学生,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接触大湾区,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这次的学习过程让我对大湾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体会到了这个地区的不同之处和独特之处,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湾区在经济、文化和人文方面的发展成就。
作为一个集聚了中国多个城市的经济区,大湾区拥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这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大湾区已经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在这里蓬勃发展。
在文化方面,虽然大湾区地域较大,但随着交通的便捷和人们对文化共享的认识提高,三地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这样的交流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人文方面,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历史以及与海外的联系,让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基础,这也为这个地区的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我也发现了在大湾区的学习和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说,在教育方面,虽然大湾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相对完善,但仍然存在某些学科和领域的比较单一和局限。
同时,大湾区的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也存在一定的压力,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一些社会群体更好地适应这个城市。
从这次学习经历中,我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我认识到了未来世界是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和复杂的世界,而大湾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思考方向。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和融合的人,需要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拓展的意识,不断地开拓视野、钻研技能和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这次深入了解大湾区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个地区的重大意义和潜在价值,同时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和奋斗目标。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和融合,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为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本人对于这一规划纲要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具备相辅相成的优势和合作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三地间的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将对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通过推进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市场和人才的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
纲要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这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注重创新发展。
纲要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共享和交流,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利用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区域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共同发展。
工作心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新)
工作心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新阶段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X 作为核心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引领和枢纽的作用。
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相比,在文化方面,X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以X 为核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的作用,使X 的文化聚集效应辐射到大湾区各城市群,形成大都市连绵带,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X 文化的魅力与特点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作为一个西关人,我理解下的X,是“包容与坚守并进,摩登与传统同行”。
北京是长久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浓郁的历史厚重感自带恢弘大气的特质;上海最为精致,称它为走在时髦尖端的弄潮儿丝毫不为过;深圳是崭新的创意无限、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而X,似乎什么特质都有一点,可又不能代表它的全貌。
X 作为被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的第一批城市,有综合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创意科技产业,也有诉说着岭南文化的骑楼和西关大屋;黄埔古港见证了X"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便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些人认为X 是一片历史文化沙漠,可事实上作为千年商都,X 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X 地处我国大陆的南端、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濒临南海,其优越的水路运输条件,是与外界行船经商的绝佳地点。
正是因为偏南一隅的位置和北部高山的阻隔,才使X 发源出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岭南文化。
X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 多年以前,X 的港市从南越国统治时期已经成型,“千年商都”的名号由此算起,唐宋时代X 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明清时期长时期成为了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康熙年间还设立了“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除了经商之外,X 成为了走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前列的城市,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后有三元里抗英,X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策源地,辛亥革命的策划由X开始,黄花岗起义为后来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序幕。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
粤港澳大湾区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我也正在经历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的步伐,而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兴的经济区域,已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我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区,深深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带给我们的改变和机遇,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收获。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优越,更在于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发展的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无数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一流的科研能力,这些优势成为了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更广阔、更高端的知识体系,学习到前沿科技的最新进展,拓展了视野和思维,在学术和就业上也得到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而本次闯入大湾区的旅程,更是让我深感区域之间优势互补的特点和战略意义。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互相学习的必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深圳的兴起和产业集聚的成功案例,也看到了香港独特的贸易和金融行业。
同时,我也发现澳门在旅游和娱乐产业上的长处和特色。
这些城市都具备自己的独特性和强项,而每个人之所以能接受和了解这些城市,也需要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出发,多元化地开阔视野。
在大湾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比如在交通出行上存在较大的压力和难度,需要提前规划和做好准备。
同时,不同城市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也需要适应和体验。
但是,这些困难和挑战同样都是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拓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区域。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而大湾区的发展也将会引领着更加广阔和深远的社会发展。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随时准备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在自己的领域中尽可能地努力和发挥潜力,为这个区域和这个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区,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心得体会: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考(最新)3月20日—21日X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举行,省主要领导出席并做主题报告。
连续五期的X 省省管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目前也正在省委党校举行。
可以说,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目前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初,国家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一章,其中第四章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作为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目前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看清形势,才能扬长补短,牵住牛鼻子、走好先手棋。
一、主要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数量为173家,其中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72个科研机构;香港科技大学等4所香港大学在X兴建了产学研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20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和 4.3万家(全省 4.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
湾区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18年X研发经费投入超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2.65%以上,香港(2017年)研发经费投入212.8亿港元;X省孵化器总数达962家,众创空间总数88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39家;大湾区的城市特色科技产业突出,已经形成了新一代移动通信、平板显示等7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成熟,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香港交易所、深圳交易所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深交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层次清晰、功能互补,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2018年X省科技厅牵头组建71亿元的X省创新创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50亿元;截至2018年12月中旬,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累计发放X省小微科技企业贷款54.36亿元,惠及小微科技企业5201户。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培训及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深深地感到,《纲要》既高屋建瓴,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具体体会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区的重要意义。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大亚湾毗邻港深的区位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东进战略背景下,各方一体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在大湾区合作发展背景下,各地隐性壁垒将被打破,将形成区域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进而是社会共同体。
二、加强贯彻落实。
作为发改部门,我科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特殊使命。
下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大亚湾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与湾区内各市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创新创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交流合作,主动担当,精准发力,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新格局,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我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延伸。
“一
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尝试和创举,这一伟大实践经过20余年的证明是正确的、英明的、符合历史和现实需要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下来我将在工作中久久为功、毫不懈怠,为我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出应有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
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概念。
它不仅代表了华南地区的经济崛起,也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机会和未来。
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我对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深刻的心得体会。
我最初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印象是一个全球经济体的概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它拥有无数的机会,依靠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激发了我无限的想象力。
然而,当我开始深入了解它的时候,我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
它代表了更多的东西,是一个集多种文化在一起的世界之窗。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无限的潜在价值。
它位于华南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尽管仍然存在许多困境和挑战,但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数百年不同文化贸易的交流,塑造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自然形成了差异化,更是其繁荣的保障,如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都有着各自的文化艺术、历史及人文背景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
地区内的各方利益相关者需合作,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这个地区不断进步。
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各种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稳步地推进,未来的机会和利益增长是非常的可观。
在这个崛起中,更面临机遇与危机,是功也是过,更需要各界智慧与行动,串接各方机遇,将这个地区发展方法不断扩大和强化。
然而,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进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困境。
例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社会公平也并未完全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和稳定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代表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向往和梦想。
正如灤舌深深说过:愿我们用心爱的人和事编织一片天空。
社会不是一个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协作共进、共进退,方可形成整体合力,稳健发展。
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
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相对世界著名的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化多元,社会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还有海洋文化,有明清时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外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港澳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更有新旧移民构成的文化多元的城市社会和风土味浓郁的乡村社会。
异彩纷呈的文化和新旧移民的社会,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资源优势,也是大湾区内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只有文化思想上的认同,才能真正实现大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促进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和作用,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用、协同的发展环境,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大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大湾区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相比,文化地位还有待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品牌活动、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量。
目前,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是三地文化合作的主要机制。
该合作会议是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自2002 年起建立的合作机制,并由三方轮流承办。
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15 年来,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化资讯、文物博物、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方面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在《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14-2018 》框架下,自十五次会议以来,广东对港澳双向交流共937 批17168 人次,三地达成了合作项目近170 个,打造了“粤港澳粤剧群星荟”、“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品牌;“粤港澳现代舞联盟”、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项目稳步推进;“粤港澳文化资讯网” 不断完善,“粤港澳文化生活电子地图” APP 方便民众共享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海上瓷路-- 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展等活动有声有色,各领域人才交流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心得: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最新)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相对世界著名的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文化多元,社会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还有海洋文化,有明清时期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在中外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港澳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更有新旧移民构成的文化多元的城市社会和风土味浓郁的乡村社会。
异彩纷呈的文化和新旧移民的社会,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资源优势,也是大湾区内互联互通、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只有文化思想上的认同,才能真正实现大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促进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和作用,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共用、协同的发展环境,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大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与大湾区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相比,文化地位还有待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品牌活动、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量。
目前,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是三地文化合作的主要机制。
该合作会议是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自2002年起建立的合作机制,并由三方轮流承办。
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15年来,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化资讯、文物博物、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方面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
在《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14-2018》框架下,自十五次会议以来,广东对港澳双向交流共937批17168人次,三地达成了合作项目近170个,打造了“粤港澳粤剧群星荟”、“粤港澳青少年粤剧艺术交流夏令营”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品牌;“粤港澳现代舞联盟”、粤港澳青年戏剧交流计划等项目稳步推进;“粤港澳文化资讯网”不断完善,“粤港澳文化生活电子地图”APP方便民众共享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巡展等活动有声有色,各领域人才交流密切。
目前三地文化交流合作主要在省级政府牵头的层面上,X参与度不够。
X应当进一步确认自身发展定位,把优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抓手,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为引领,发挥自身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综合性枢纽作用。
同时借助文化资源和平台,在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面临的问题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地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各不相同,对其文化发展有着极不相同的渗透和影响,使粤、港、澳三地在文化形态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三地的文化交流合作显得尤为紧迫,而建立三地的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使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有可能互相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就成为非常必要的选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阻碍,该湾区的一体化面临区域本位主义、同质竞争、体制障碍三个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享机制要解决地域分隔、运行机制、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问题。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需要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协调和创新。
需要三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需要融合各个方面共同的需求;需要从优势互补转向优势整合、从各展所长到协同共进、从各有精彩到繁荣共造;需要产学研企的合作,打造湾区文化创新型人才。
三、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深入挖掘大湾区各城市文化优势和特色亮点,对接各城市文化供需、公共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政策等,因地制宜实施文化交流。
推动大湾区各城市文化机构、文化团体、民间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共享资源,开展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经贸等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认同、产业协作和社会融合。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库平台共享机制X强大的高校和科研力量是打造智库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X作为区域行政中心,在推动整个区域的决策上也有便利的优势。
X拥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库的坚实基础,完全有能力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创新动力。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X智库,是探索推进X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整合基地研究资源,依托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关系密切且综合研究实力较强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X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X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粤港澳设计文化与战略研究中心和X市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6个X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决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X智库以湾区现实课题研究,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重点聚焦X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影响广泛的新型高端智库,成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有核心竞争力的权威智库。
深化与粤港澳智库深度合作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决策研究,使智库建设从一家智库的研究孤岛变成一个综合型的、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智库共享平台,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机制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平台,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辐射毗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粤港澳三地公共文化设施水平。
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在香港公共图书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互相授权链接两地古籍或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以方便两地读者查阅资料的基础上,X图书馆在许可范围内可申请链接进共享系统,同时建议以X图书馆为建设平台,粤、港、澳三地在长远发展方面进行磋商,探讨共同建立一个“粤港澳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并进一步拓宽共享资源的范围,将各地适合的历史文献资料链接或上载到平台上,令三地读者可以透过一个共享平台,共享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
X应积极参加并承办粤港澳三地图书馆、博物馆的交流、互访与合作活动,建立粤港澳三地公共图书馆馆员、博物馆馆员业务范畴的互访与交流机制,举办采编技术、特藏文献修复与保护、读者服务、阅读推广、数字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业务交流座谈会,藉此分享工作经验及技术的交流。
(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合作共享机制,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
X可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联盟”,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展演、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合作,既形成了大湾区内部的良性互动及资源整合,又以大湾区为核心对外辐射,对增强湾区内各文化体间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及国际文化影响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倡导设立大湾区文化发展基金,共同打造大湾区艺术节、电影节、动漫节、音乐节、联合书展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
X有市属7家国有文艺院团,可以参与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
X可借助每年的X艺术节为平台,加强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邀请港澳地区优秀文艺团队来穗演出。
X 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可支持本地院团在大湾区交流演出,以市场机制推进剧院院线建设,三地演艺业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探索建立互通互联的演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发布粤港澳地区的演艺信息。
X是电影巨大的消费市场,要加强大湾区三地的影视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粤港澳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资料库”。
透过粤港澳三方共同举办“创投会”为三地中小型影视作品的投资方及制作方提供一个优质、便捷的交流合作平台,藉此加强粤港澳三方影视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三地影视人才,以及开拓三地影视市场发展。
(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共享机制,对接产业规划,明确各自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及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协同研究文化企业在政策指导、市场要素、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品产业、广告会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
依托各自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
X可牵头建立三地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定期互访制度,就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交流,共同探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境合作;鼓励、支持大湾区三地文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文化产业信息服务、行业研究、人才培训、会员互访、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进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互相考察和深度交流合作,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促进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协助完善民营文化企业专业服务平台,拓宽民营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优秀民营文化企业赴香港上市融资。
X要充分利用“X文交会”、“X国际动漫节”“X国际纪录片节”、“X国际演交会”等文化产业展会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搭建平台。
(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共享机制粤港澳湾区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从纵向的历史轴来看,这一湾区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横向的地缘来看,该湾区拥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商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内容包括有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文脉哲理。
具体而言,文化空间资源包括有岭南祠堂、庙宇、厅堂、楼宇等;文化名人资源包括有康有为、梁启超、李小龙、叶问、黄飞鸿等;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有岭南画派、粤绣、粤菜、粤典、粤艺等。
此外,文化节庆资源亦有岭南花卉、行通济、观音开库、妈祖、灯会等。
X拥有丰厚的岭南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有骨雕、木雕、玉雕、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X市可通过参加并承办非遗日、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等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粤剧作为粤港澳三方共同申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三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也是大湾区非遗合作中的重点议题。
X市有粤剧团,有在三地都熟知的粤剧名家,也有众多的粤剧私伙局,X要用开放的思维,积极与三地联合打造粤剧精品剧目,并在各地开展联合巡演。
可积极申办粤港澳三地在非遗文化交流展、粤港澳三地书画艺术展、工艺美术展等方面的文化活动。
(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共享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粤港澳三地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业界的共同愿望,旅游合作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