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初中化学 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 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3. 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机理。

2. 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是如何生长和生存的?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生存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 解释反应方程式中的各个物质:CO2是二氧化碳,H2O是水,C6H12O6是有机物(如葡萄糖),O2是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领域的应用。

2. 强调光合作用对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和氧气。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反应方程式。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反应方程式。

同时,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答学生的疑问,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练习题目的布置,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组阅读材料 3,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氧气 是在类囊体上产生的。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三段实 验资料的分析,阐明光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实验、 提取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同时也知道控制单一 变量、对照等实验设计的原则。
设疑激趣,创设情境,由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例研究综
现------”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诗
全面反映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通过朗读小诗,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动力等。
小组阅读材料 1,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 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H】和氧气。
小组阅读材料 2,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 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合成 ATP。
节的知识性很强,学生要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审视植物
生命现象的实质,也为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奠定应、暗反应过
程,比较二者区别和联系;(2)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
用的过程简图;(3)总结总反应式,概述光合作用的
概念。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资料并从中提取、分析、 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光合作用过程》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
二节第一部分内容。该部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
与难度都是很高的,由于涉及到植物生理和部分生化方
面的知识,而且较为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 教材分析
加之“光合作用的过程”为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整
处理相关信息;(2)学会通过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目标:(1)通过对叶绿体和光合作用关系的
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通过科学

高中生物光合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描述和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能够自行合成所需物质的?光合作用对植物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什么?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包括植物中的叶绿体结构、叶片中叶绿体的分布、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等内容。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植物的气孔作用。

4.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原理。

5. 拓展延伸:介绍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光合作用为生产和环境保护做贡献。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巩固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三、教学方式:1. 教师讲授、视频展示;2. 实验观察、实验探究;3.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植物叶片、试管、水槽等;2. 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分;2. 学生小结笔记。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化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收获,不断积累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理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3.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使用前置知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

2.提问: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步:教学主体(4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等。

2.利用模型或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拓展(3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包括光合作用是一种还原反应,有机物的合成是通过还原二氧化碳为葡萄糖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对氧气的释放、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合成等。

第四步:巩固与评估(15分钟)1.回顾和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2.作业:设计实验或模型,观察或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具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

2.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循环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立合理的问答和讨论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1.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交的实验或模型设计的完成情况评估;3.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模型或实验材料:可使用鲜叶和酚酞溶液或鲜叶和蓝光照射等;3.实验室用品及工具。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整合,将光合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验证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撰写实验报告。
(2)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绿色植物,了解它们的光合作用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环境。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实验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光的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的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光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够生长是因为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 通过实例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

四、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堂练习和拓展延伸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光合作用的机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教案设计及其实验操作

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教案设计及其实验操作

进行的地方,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本篇文章将讨论关于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教案设计及其实验操作。

一、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并知道光合作用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知道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的角色。

3.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4.能够进行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并知道实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课前准备1.制备植物叶子样本:在室温下的光照条件下,将富含叶绿体的绿叶片放入无氧水中,固定时间后,将叶片置于浓度适当的甲醇中,置于深冷冰箱中压缩,取出后挤出叶绿素汁。

2.制备测量叶绿素吸收光谱的工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手持式光谱仪。

三、教学过程1.光合作用的种类及特点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所产生的氧气和葡萄糖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

光合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光照反应和暗反应。

光照反应是指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能被吸收后,通过光能的传递,水分子被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而氧气则通过叶子中的气孔排出。

此时,氢离子被转化为氢原子,进而通过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将其转化成ATP分子,同时还会生成电子供暗反应使用。

暗反应是指在光照反应之后,氢原子被转化为ATP分子,随后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葡萄糖分子。

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地方。

其结构主要包括外膜、内膜、基质、类囊体等部分。

其中,类囊体是一系列光合色素和相关蛋白质复合物存在的区域,而基质则是叶绿体内部介质。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通过光合色素的存在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ATP分子,进而合成葡萄糖。

3.光合色素的种类及作用光合色素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色素类物质,它可吸收并吸收光谱内特定的波长区域内的光、转变光能等,是植物体内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光合色素根据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可分为几类,其中主要包括叶绿素(a、b、c)、色胆元等。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篇一:光合作用教案】【篇二:光合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 1 《分子与细胞》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 2 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这节课主要讲光合作用的概念、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应用及化能合成作用等这五个方面。

其中,光合作用的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一定了解,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介绍完光合作用的概念后,先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

讲完过程后,紧接着把应用稍做介绍。

接下来,讲解这节课的次重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后,这部分内容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讲化能合成作用,完善知识体系。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因此,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针对学生情况,本节课在讲解时尽量多重复几遍,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加深印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通过全班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篇一:浙科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浙科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光合作用教案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为激活细胞器结构功能、能量转换等学生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是学生学习完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细胞中的能量及呼吸作用后的新知识,在生物学基础和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认识,但本内容涉及到一些化学物理知识、且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往往比较抽象,又十分重要,学生掌握好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辨别自养、异养两类生物;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概述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比较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及联系;2.能力目标“学生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列表与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文图转换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物为我们制造生产有机物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的讨论,增强学生关心发展农业的自觉意识。

四重点、难点1.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碳反应过程;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过程。

五教学策略师生探讨,科学发现过程介绍、教师循环图讲解、比较对比和学生提问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上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统计数据,据相关部门统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制造有机物4400亿吨,相当于24万个三门峡水电站所发生出的电力,含有这么多能量的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初中的科学课程中就学到过,是通过光合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5的内容,概括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6.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难点。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此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请学生收集有关光合作用的科学史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这一过程所付出的努力。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将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及实际应用尚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前期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对高中生物学情的分析:1. 年龄特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但大多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相对较低。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预度。

2. 学习能力: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部份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难点,而另一部份学生可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

3. 前期知识储备:高中生物课程中,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时,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合适的难度和深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下面是对高中生物教材的分析:1. 教材内容: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条件和产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常会提供相关的实验案例和图表,以匡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 教材难度:教材中的光合作用内容通常属于高中生物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示例来匡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教材衔接: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其他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光合作用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课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课的教学设计

量转换 。
关 键 词 光反应
暗反应
物质变化
能量转换
上海科技 版高 中《 生命 科学》 一册第 4章“ 第 光合
作用 ” 一节 中 , 光合作用 的过程是重点 , 知识跨度较 大 , 教材 利用 图 文结 合 的方 式呈 现 , 使抽 象 知识 直 观化 。 虽然 , 学生在初 中时已了解 了光合作用 的大致 过程 , 然 而, 从分子层 面研究光合作用 的过程 , 对高一 学生来说 存在一定 的理解上 的难度 。而且 , 在光 合作 用 的过程 中存在着较 复杂 的物质变化 和能量 转换 , 生识 记 时 学
反应 的标 志性产物 , 随着物 质的变化 , 伴 能量也进行着 系列的转换 , 由原初状 态 的光能转 换为 由高能 电子 引 发的电能再转换 为贮存 在 A P和 N D H 中的活跃化 T AP 学能。 2 2 2 暗反应 的过程 .. 教师播放 暗反应 过程 的视频 ,
并 提出问题—— 暗反应启 动的标 志是什么? 以引发学
安 的电流 , 然这 电流极其微弱 , 虽 但随着绿 叶受光 面积
的增 大 , 叶发出的 电流也会增 强 ……” 并配 以图示 绿 ,
生思考 , 出卡尔 文循环 的起 始点。 梳理
逐一剖析光反应 和 暗反应 的过程 , 以培养学 生读 图 和 析 图的能力 。同时 , 通过课后整理和探究 , 引导 学生学
会系统思考 , 以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 和学 习 习惯 。 教学设计如下 :
1 教学 目标
1 1 知识 与技 能 .
的过程示意 图。
说 出光 反应 和 暗反 应 的 条件 、 场
教师 出示教材 的插 图 , 引导 学生 读图 , 提 问: 并 外 面的大椭 圆代表什么?绿色的 圈代表什 么?类囊体 膜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
成都市玉林中学吕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

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继《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习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深入而有简短地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简述光合作用的实质。

技能目标
1.尝试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进行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
O中的氢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2.尝试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H
2
情感目标
通过模仿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成功的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按照学案实施流程和教师的引导,首先可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有关段落,简要寻找、梳理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理解、注重比较并学会归纳知识要点。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介绍、学情的关注和适时点拨。

特别注重通过图解的认识、列表的比较,认清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过程、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和条件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中,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伴随着的能量转换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全过程。

并且请能用一个化学反应式来概括:
评价学生的书写内容
同时PPT演示(用不同颜色的字母表示元素的转移途径)
【新课学习】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简要讲述:
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安排阅读:
教材P.103”光反应阶段”两个自然段,完成学案相应填空。

提出、思考并讨论问题:
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
2.光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尝试用化学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
PPT同步显示以下内容(物质变化动态显示)(1)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2)反应条件:光、光合色素、酶
(3)物质变化(要点)(边归纳边板书):①水的分解:
2H
2O → 4[H]+O
2
②ATP形成:
ADP+Pi+能量(光能)ATP
(4)能量转变:
光能→ATP中储存的化学能
(强调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注意与前学“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联系)
提出问题,巩固知识:
光反应阶段共有几种产物去向如何
安排阅读:
教材P.104“暗反应阶段”两个自然段,完成学案相应填空。

提出、思考并讨论问题:
1.暗反应的场所在何处
2.暗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暗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怎样
(尝试用化学反应式写出物质变化)光、暗反应的反应
式时相互讨论,并
相互找出不完善之
处。

再次认识教科书
P.89第二段,自
我补充完成有关
“光合作用中ATP
形成的时段和部
位”
同桌交流、加深认

自我检查和相互
评价,完成有关问
题回答。

简要思考、同桌互

在教师指导下,同
桌互议后,完成填

简要思考、同桌互

主动回答、自我评

我阅读、概
括要点。

通过观看
PPT演示光
合作用动态
过程,将书
面感性认识
提成成理性
思考,有利
于掌握光合
作用的过
程。

帮助学生初
晓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
系。

提高归纳和
类比的能
力,并且加
深对光合作
用原理的理

指导、鼓励
学生,学会
自主式、探
究式合作式
的学习品尝
学习成功的
快乐
PPT 同步显示以下内容(物质变化动态显示)(1)场所:叶绿体基质
(2)条件:ATP、[H]、酶
(3)物质变化
①CO
2固定: CO
2
+C
5
2C
3
②C3的还原: 2C
3+[H](CH
2
O)+C
5
ATP ADP+Pi
(4)能量转变:
ATP中化学能→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1.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部位)是
怎样的ADP呢
(强调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
作用的暗反应)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叶
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比较归纳、填表完成认识
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而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
和联系,并指导学生以学案填表为据,逐项
认清。

PPT同步显示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简要讲述:
从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
点上,我们可以作一简要归纳:
光合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提示:要求学生从物质转变和和能量转换
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课堂巩固练习(使用学案和课件)
课外作业拓展(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
六、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暗反应
物质变化

①2H
2
O → 4[H] + O
2
②ADP+Pi+能量(光能)
ATP
① CO
2

C
5
2C
3
②CO
2
的还
原: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特点上考虑)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又是很难处理的一节常规课。

在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科组各位老师的共商、合作,再次尝试了怎样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备学情、备方法的课案设计(包括教案、学案和课件)中。

通过在不同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力图更具体地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从而基本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重点在知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和小结(如“光合作用列表比较”填写内容当堂检查;课堂练习“选择题”正确率的及时统计和错因分析等)。

本节课案的设计,试图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讲式的学习为教师带着学生主动探究式的有效学习。

这一教学思路和行为的转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设计采用了设计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科书的自主阅读,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深入分析和总结,从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开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与使用,又使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了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

本节课还恰当地利用了教材中科学史的潜在教育功能,在引导学生尝试像科学家那样去设计实验、去作理性的思考,提高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例如,在“同位素标记法”再次应用中,从教科书中的“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扩展到“用含有3H的水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氢原子的转移途径”,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得到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具体实施,也暴露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习题没有进行成效显着的及时处理,信息反馈做得不够,导致知识的巩固和过手落实略显欠缺。

又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相对繁难的化学知识,如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和落点,都是值得继续向同行们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