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终审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根底;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打算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需有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打算性的,A 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 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展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展调整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建梯田;浇灌——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进展变化A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四周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给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饰世界很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给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农业地域类型代表性地区主要分布地区分类特点水稻种植业中国秦淮以南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大牧场阿根廷的潘帕美、澳、西兰、密集农业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放牧业斯草原阿根廷、南非商品农业优良的自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宽阔的市场需求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心大平原美、加、阿根廷、商品农业澳、俄、乌克兰种植业密集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水沃源、充分气、候温顺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兴旺的工业:为农业生产供给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先进农业科技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欧洲、北美、南商品农业累-达令盆地非、澳、西兰密集农业〔背风坡;浇灌成为农牧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有较大的敏捷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市场宽阔交通便利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2)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3)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典型工业部门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相关特点所需原料丰富地区;原料不便运输接近产品消费地区;产品不便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制鞋力地区集成电路、航天、航空、周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5、工业进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进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区位因素进展变化如下:(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一些兴旺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养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渐渐增加例:本地劳动力素养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类型:(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进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月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 工业联系:A 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 B 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根底设施如:天津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 C 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 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 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 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准时反响信息形成兴工业区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进展特点(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进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简单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进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十堰代表工业区主要区位因素主要部门传统工业区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原料、廉价劳力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兴工业区 美硅谷;中关村人才、环境、交通电子、航天、生物进展特点:自然地理因素:械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进展集 聚而成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大 小 科技人员比例 低 高 生产增长速度 慢 快 产品更换代周期 长 短 研发费用 低高 进展类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 价劳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市场 指向型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1)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别〕(2)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消灭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根底其次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别〕——促进了城市消灭(3) 世界上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兴旺;但古代城市进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缘由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1)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抱负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 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集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集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集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1)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 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集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集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水道城市:扬州、济宁(3) 政治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我国 100 万人口大城市中 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进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4) 军事(5) 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消灭: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 城市化标志(1) 城市人口增加(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兴旺国家 进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 经济进展的必定结城市化和经济进展 展之间的关系 果水平不相适应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消灭逆城市 初期、中期化现象5、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峻〕: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解决途径1、建立卫星城,开发区 如上海浦东区,北京周边 14 个卫星城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 治理污染 (2) 加强绿化建设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消灭城市的地区。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高考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经纬度系统,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 地貌学:地貌的形成过程,包括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

3. 气候学: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形成的基本要素,气候分布规律。

4. 水文学:水循环,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基本知识。

5.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6. 土壤地理学:土壤类型,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地理学: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等。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过程,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分。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类型,农业分布,农业区位理论。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类型,工业分布,工业区位理论。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网络,交通运输方式,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 文化地理学: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区。

区域地理部分1.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特征,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

2.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等。

3.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原理,遥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GIS在地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原理,GPS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结束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还要求我们掌握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地学习高中地理,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高考地理的主要内容。

最完整(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20210110145903)(精华版)

最完整(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20210110145903)(精华版)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地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较为全面的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如下: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上空的气流在经向和纬向上产生的整体运动。

根据经纬向分布和纬向总循环形态,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全球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内,长期平均而言表现出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要素。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包括大气运动、天气发生规律等。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并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或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

4.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对人类有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的重要任务。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影响。

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等。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

7.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指设计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建设和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方案。

城市建设是指按照城市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建筑建设、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8.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从事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及农村副业的经济活动。

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 工业与工业地理工业是指人们利用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在一定规模和范围内进行生产加工的经济活动。

工业地理研究工业的分布、地区组成和空间格局。

10.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建设和改善这些基础设施的过程。

11.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差异化。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总论-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球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的生命-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物地理分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类型- 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动物的分布与特点- 生物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和分布特点-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措施- 水问题的产生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与防治- 水灾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防治- 火灾的发生与防治- 自然灾害应对与救援措施第五章全球气候与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层次- 全球气候的分区与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气候预测与预报方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第七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口问题的产生与影响- 人口发展战略- 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第八章我国的产业格局和问题- 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中国的产业分布格局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第九章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世界农业发展格局与农业区划-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措施第十章第三产业的发展与问题- 第三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第十一章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劳动力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国区域发展的格局和差异- 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实施和问题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文档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睁开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睁开的影响地区: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其他基础上,按必然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同样点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都位于第三阶梯,雨热同期。

地区拥有必然的区位特色,以及必然的面积、形状和界线。

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地区既是上一级地区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地区。

地区特色: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地区不同样睁开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要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茂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间隔,黏重的土壤令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睁开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茂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供给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进,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获取较快的睁开。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茂密。

( 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天气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睁开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切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行,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向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若是不考虑地价、建筑资料等要素,建同样面积的住所,北方的建筑本钱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地理地址30°N 周边,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地理天气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环境雨,雨热同期差异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别,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困穷农耕作水田耕作业业种类农作水稻、油菜、棉花区域物经济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睁开制度商业贸易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兴隆依赖当地兴隆的农业基础睁开工业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睁开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体 43° N -48 °N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远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旱地耕作业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较落后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睁开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地理学的核心知识点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梳理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尺度和结构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球的近似球体形状、地球的内外结构和地球的大小。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和地球的经度概念,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和地球的纬度概念。

3. 地球的地表和海洋地球的地壳构成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格局和特点。

二、人口与城市化知识点梳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是人口问题的核心概念。

2. 城市化与城市系统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综合表现,城市系统是城市分布和城市关系的总体组成,包括城市体系和城市等级体系。

三、经济地理知识点梳理1.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经济活动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区域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战略。

2. 区域经济格局与全球化区域经济格局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心地理论和核心辐射模型,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的新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四、环境与资源知识点梳理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的使命,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地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防灾减灾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包括预测、预警和应急措施。

五、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点梳理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对地理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包括地图制图、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技术。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最全面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1.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2)气候条件差异(热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降水量/ 光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长江三角洲——(5)植被差异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人类活动差异:(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长江三角洲——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④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②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③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④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春小麦:春播秋收——适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③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最全最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最全最全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人教版知识整理

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人教版知识整理

●水循环的意义: ( 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6
( 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 3)改造地表形态 ( 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类型: ( 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 、密度流、补偿流 ( 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分布规律: ( 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 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 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最大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 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洋流的影响: ( 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
四、全球气候变化:
1.表现: ●事实: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 ●原因:人口增加、森林减少、矿物燃料燃烧等
1860 年以来,气温升高 0.6oC。
2.气温升高的可能影响: (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 3)影响水循环。
3.措施: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高压低压天气: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2. 大、亚:印度尼西亚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4. 南北美:巴拿马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界线大洲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大洲有:南极洲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洲有: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大洋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南极半岛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二、各大洲的气候特点三、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四、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分布及原因:(3)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在高考中,地理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分值比重。

因此,了解并掌握高考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几何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平衡所形成的。

2.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球面等经度分带。

地球公转引起了四季交替和地球的赤道天顶点。

3. 大气圈和气候变化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间歇层和外层形成。

大气圈起着调节温度、保护地球不受宇宙射线侵害的作用。

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长期变化的总和,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等要素的变化。

二、中国地理1.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国家,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第一大。

中国地势高耸,东西相对低平。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如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

2. 中国的地理区划中国的地理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

东部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

中部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

西部地区是经济相对相对落后的地区,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 地震、火山和飓风地震是地壳发生摩擦或断裂引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由于岩浆活动而喷发的现象。

飓风是强烈的风暴,是海洋和大气交互作用产生的。

2. 水资源和水污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全球水资源日益减少,水污染也日益严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等。

四、经济地理1.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在生活中最早开始从事的生产活动,也是中国传统的主要经济支柱。

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主要学习内容涵盖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技术、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人教版高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结构、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关系、地理现象与其发展规律等。

2.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应用地理学原理和方法,以数字化地图为载体,利用计算机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地理数据管理、地理信息查询、地理空间分析等方面。

3.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球上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人口集中在部分地区,形成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集、产业集聚、社会活动中心的集中体现。

4. 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过程涉及人口迁移、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空间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包括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分布、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内容。

6.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理格局、地球内部构造、水文地理、气候与气象、地表形态等方面的知识。

7.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厚的一层,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8. 地理格局地理格局指的是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和空间结构。

地理格局研究的是地理现象的空间组织形态、分布规律、关联特点等。

9.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水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水文地貌、地下水、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方面的内容。

10.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长时间的平均状态,气候的变化周期较长。

气象是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瞬间展示,气象的变化周期较短。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

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地理人教版必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人教版必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人教版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赤道周长为40075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2.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系统,主要有经纬度和网格坐标两种。

经纬度是利用子午线和赤道确定位置的坐标,网格坐标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小方块,利用横轴和纵轴坐标来确定位置。

二、自然地理1.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洲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运动主要有构造地质作用和岩石圈活动。

2. 地球的地形地球上的地形主要有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和河谷。

地形对气候、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3. 气候和气候要素气候是地球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特征。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风力、湿度和日照等,它们对地表水汽循环和地球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4. 植被和土壤植被是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总称,一定程度上反映地球气候和地形的差异。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对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起到决定性影响。

5. 水资源与地球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地球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层、地表和地下不断流动和转化的过程。

6.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引发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台风、干旱、洪涝和滑坡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的居民总数,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

2. 城市与工业化城市是人类集聚居住并进行经济、文化活动的地区,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生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3. 农业与农业区位选择农业是指通过耕种和畜牧等生产活动从事食品生产的经济活动,农业区位选择是指根据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

4. 交通与交通网络交通是连接各地的交往和运输活动,交通网络是一定地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陆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经纬度判断1、纬线和纬度,高纬、中纬、高纬的分割:相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分割: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推论:非常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推论:沿着进动方向减小的就是东经,增大的就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排序:每往东1°,时刻减小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排序: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减小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公转1、地球进动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飞过观测,呈圆形逆时针转动。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进动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增)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太阳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飞过观测,呈圆形逆时针转动。

6、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7、地球太阳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太阳速度较慢,在远日点时较快。

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必须学习人教版地理,这是中国最常见的高中地理教材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些知识点。

1.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础知识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第一章。

这个章节包括地理的定义、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岩石圈的分布、陆地和海洋的位置等内容。

这个章节是地理学学习的基础,因为它确保了学生们拥有必要的地理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其他章节。

2.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的重要章节。

这个章节涉及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自然环境。

学生们将学习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气候和气象学、水循环和水质等知识,以及陆地生态、湿地、海洋生态等内容。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环境,以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

3.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在这个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环境。

例如,城市化如何改变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活动如何影响土地、水和空气等。

学生们将学习大规模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和控制人类活动,避免环境的污染。

4.地理信息技术在这个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和研究地理数据。

GIS包括地图制作、地形图、卫星遥感和数字地球模型等。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使用GIS技术,收集、分析和分享地理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情况。

5.地球与地球人类环境问题在这个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解决地球热点问题,如大气层臭氧层破坏、天然资源的枯竭和人口爆炸等问题。

本章还包括如何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气象灾害等。

学生们将了解到环保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地理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涉及了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了解到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并能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地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三、农业区位分析-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8、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四、工业区位分析-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