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A. 正月初一B. 正月十五C. 腊月三十D. 腊月初八答案:A3. 以下哪位诗人不是唐代的?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端午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重阳节答案:C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古筝B. 琵琶C. 二胡D. 钢琴答案:D8.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以军事才能著称的?B. 诸葛亮C. 岳飞D. 李白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2. 中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__,它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动物。

答案:大熊猫3.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它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北京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有赏月、吃________的习俗。

答案:月饼5.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__。

答案:殿试6.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

答案:屈原7.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________的习俗。

答案:菊花酒8.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来称呼人;A.郡望、爵名、号B.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A.孤足下不才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7.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9.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授予官职”;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示降职;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D“悬车”“致仕”“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10.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11.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入”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C“调”指调动、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D“调”指变换官职,“转”指调动官职,“补”指补充空缺官职;12.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告别;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C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D后汉书.刘宠传中“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它分四级科考,即乡试、会试、院试、殿试;C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解元、贡士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名状元;而“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D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1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太学”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等;16.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下对“阳”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B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华山;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河”就专指黄河;D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二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C.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D.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彼国往此国叫“聘”;9.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C.歃血: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遇”;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1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祖: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禅”;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封”;C.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11.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这是一种礼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一头;12.、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C.殇:古代称成年人死为殇;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13.、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B.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七七: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D.庐冢:也作”庐墓”;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庐,房屋;冢,坟墓;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以表示谦虚恭敬;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素拜;此外还有稽首、顿首、空首等;C.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D.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如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B.小人是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C.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D.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B.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右为尊;C.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左迁”;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讳言“钱”字,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两汉将买官叫做“铜臭”; B.避讳主要分两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C.古人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入土,出恭;D.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素追于宇内;”“更衣”讳言大小便的说法;18.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帻;唐朝时称幞头,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B 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襦”“袍”属于上衣,“裙”“裤”属于下裳;C 古人的鞋,又称屦、履,分革、丝、麻、草四种;革履、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D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没有裆;裈裩是大裤衩;煞风景的行为“花上晒裩”,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19.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 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B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C 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D 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A 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B 尊也作樽、壶、觞、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箪食壶.浆”、“一樽.还酹江月”“觥.筹交错”提到的就是酒器;C 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较矮;几、案是古代桌子;D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2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纪年法是属于A干支纪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2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3.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24.时节纪月法,“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是;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是;A农历十月\农历二月B农历十一月\农历二月C农历十月\农历三月D农历十二月\农历二月25.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时间词不表示时间短暂的一句是A.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B.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27.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髡、黥、墨、劓、笞、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髡刑最重,宫刑最轻;B.古代“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辟;汉以后为笞、杖、徒、流、死;C.宋代凡是犯“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凌迟处死;元代正式将凌迟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D.水浒传中林冲则被刺了面颊,发配沧州,因罪被“刺字”,中国古代称其所受的刑罚为墨刑,又为黥刑,是在罪人面颊或额头上刺字,再以墨染之;28.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把商、宫、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商到羽,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商、宫、角徵羽1 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B.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十二律:又称”十二律“,指的是: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夷则、、应钟;其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C.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D,雅乐,"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俗乐,"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庭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29.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B.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为唐代着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C.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流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用"阳春白雪"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D.中国十大古曲是指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30. 下面有关古籍注释体例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①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②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③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B. 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注: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一5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56.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57.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100 题〔附带答案〕中国文化知识 100 题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C〕A、文章B、画作C、乐曲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A、戊B、戍C、戌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早上B、中午C、黄昏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管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普通都是?〔 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 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A、十个 B 、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 B〕A、颐和园 B 、圆明园9、“水〞字属于以下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C、端五节B 、元宵节D 、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B、光武中兴D、开无盛世12、以下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13、A 、大都 B 、中都C 、上都 D、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罗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以下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密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文、行、忠、信19、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刀兵,其中哪个指的是谨防武器?〔B〕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A〕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往往避讳 73 和 84 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A 、孔子和孟子B 、老子和庄子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阴文印B 、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B 、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恭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B 、《三字经》C 、《千字文》28、以下哪项不是端五节的习俗?〔C〕A 、挂香包C 、登高采菊B 、插艾蒿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 、十五岁B 、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B〕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根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 、晚春B 、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古代文化常识75题(含答案).docx

古代文化常识75题(含答案).docx

古代文化常识75 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

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

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

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 属于年号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等。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答案解析版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题目的详细解答。

1. 明清两代的文学称为“古文运动”,主要受到《庄子》的影响。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明清两代虽然确实重视古文,但古文的主要影响源自于《文选》和《世说新语》。

《庄子》主要影响的是史家和哲学家。

2. 关于古代汉字的书写格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篆书发展初期,常用篆书来书写。

这是正确的说法。

古代的篆书是汉字演变的结果,因此在汉字发展初期,人们常常使用篆书来书写。

3. 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礼仪节俭。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在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中,礼指的是对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遵守,它涵盖了诸多方面。

而节俭则是在礼乐制度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4.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但以五经指的是《易经》、《尚书》、《传》、《礼记》和《春秋》。

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常用“九州”来代表中国的疆域。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九州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术语,代表了中国的疆域。

九州的位置和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6. 古代文化中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四书是儒家经典,它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

7. 近年来,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8. 古代文化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六艺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学科和技艺,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是古代士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2、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包涵指教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包涵打扰赐教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3选择题:对下列诗句所表明的节令,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A.(3)(1)(2)(4)B.(1)(3)(2)(4)C.(2)(3)(1)(4)D.(4)(3)(1)(2)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 B )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C )A、四十岁B、五十岁C、六十岁D、七十岁7、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 A )A、梅兰竹菊B、梅松竹兰C、梅荷兰菊D、梅荷竹菊8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D )1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 2 4 1 3B 4 2 1 3C 1 2 4 3D 4 2 3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寒食节)10.庆阳的香包闻名全国,有人撰写一副对联赞扬它。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国学试题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B.阴、阳C.文、武2.“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的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3.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A.黄帝B.张仲景C.秦始皇4.“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伍子胥B.范蠡C.屈原7.“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A.新疆B.甘肃C.宁夏8.中医把人的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医所说的“五脏”?()A.肺B.胃C.肝二、阅读思考题如何区分我国古代官员的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

汉代以禄石多寡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志,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类是二千石,县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不同,月俸收入不同。

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有三十级。

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

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

流外官经过考铨转授流内官,唐代称为入流。

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阶——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

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通称为阶官。

例如文官阶是: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从二品称光禄大夫,等等。

六品及以下的文官阶称郎,例如正六品上称朝仪郎,正六品下称承仪郎,等等。

唐代采取前代各种将军和校尉的官号作为武官阶。

宋元明清都有阶官,只是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而已。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1. 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什么?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2. 问: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是什么?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3. 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4. 问:中国京剧的四大角色类型是什么?答:生、旦、净、丑。

5. 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6. 问:中国茶文化中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茶艺、茶道、茶礼、茶器、茶宴和茶诗。

7. 问: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答:借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等。

8. 问: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礼、乐、射、御、书、数。

9. 问: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什么?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0. 问: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什么是“四合院”?答: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为院落。

11. 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一年中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12. 问: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是“汉服”?答: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包括深衣、襦裙、袍服等。

13. 问: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是什么?答: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并且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14. 问:中国的传统礼仪中,什么是“三拜九叩”?答:三拜九叩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表示对长辈或尊者的极大尊敬,通常在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进行。

15. 问: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什么是“五音”?答: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

16. 问: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什么是“工笔”和“写意”?答: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精细描绘技法,注重细节的刻画;写意则是一种注重表现画家情感和意境的绘画技法。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1)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1)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2、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包涵指教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包涵打扰赐教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3选择题:对下列诗句所表明的节令,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A.(3)(1)(2)(4)B.(1)(3)(2)(4)C.(2)(3)(1)(4)D.(4)(3)(1)(2)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 B )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C )A、四十岁B、五十岁C、六十岁D、七十岁7、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 A )A、梅兰竹菊B、梅松竹兰C、梅荷兰菊D、梅荷竹菊8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D )1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 2 4 1 3B 4 2 1 3C 1 2 4 3D 4 2 3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寒食节)10.庆阳的香包闻名全国,有人撰写一副对联赞扬它。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1.下列对古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写国史的材料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词课”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深渊、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答案:A“布衣”是指平民;非读书之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B.“庶”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母”“庶弟”等C.“大理”古代掌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制事”“制政”“修政”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答案: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进”指旧时部署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政权..B.“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这里含有“边界”的意思..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廷有关的证据答案:B“藩镇”是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武帝是皇帝的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指代辅佐国君的贤才..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那个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最高行政长官..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答案:C“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尚书”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B.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候、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的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C.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D.奉辞;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科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答案:C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合;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后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B.工部尚书;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的大臣..C.家庙是为祖先立的庙..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上古叫宗庙;唐朝为私庙;宋改为家庙..D.篆;即篆书;汉后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大篆是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此处指篆体写法..答案:D小篆才是秦统一后规定的书体写法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指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拜而出之”的“拜”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C.“用事”指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答案:A“拜”的意思有:表示敬意的礼节恭敬地行礼祝贺④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等;“拜而出之”的“拜”是“叩拜”的意思;即表示敬意的礼节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有时也掌管科举、学校等..B.课;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也指赋税..有时考核、督促也叫课..C.乾兴;宋真宗年号之一..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始有年号..D.服阙;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阙..阙;终了..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答案:A科举、学校是礼部掌管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丧事;又称“丁内忧”D.元代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总览各地政务;简称“行省”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答案:B元年是一个年号的第一年;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称“乞骸”..D.“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答案:D太师;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还是小孩;就封别人做太子太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眷遇;即礼遇、厚待之意;一般指古时皇帝优待大臣;给予大臣特殊的待遇..B.山陵;指山岳;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山陵崩是帝王或皇后死亡的委婉语..C.京师;通常指古代帝王所在的都城;如唐时的洛阳;北宋时的汴梁;南宋时的临安等..D.转运使;指古代帝王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朝;以后各王朝均有设置..答案:C唐时的洛阳不是京师;是长安;今西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秘书省”;古代官署名;“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之一;其余二省分别为“尚书省”和“门下省”..B.“京畿”中的“京”指国都;“京畿”指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作“京圻”..注: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出处:京畿一词出现于中国唐朝;当时将唐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赤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各地实行郡县制;两级行政管理;在首都咸阳设内史;不属于任何郡县;直属中央政府..内史管辖京畿各县;行政区划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之内..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行政区划;也为官职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C“兼旬”中“兼”为“二”之意;“旬”指“十天”;“兼旬”意为“二十天”..D.“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答案:A秘书省不是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之一;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在文中是“京官调任地方官”之意;“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B.“给事中”是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唐宋以来;居门下省要职;随从规谏皇上..C.“左授”译为“降官、贬职”;因为古代交际场合的座次讲究尊卑有别;崇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D.“陈乞”在文中可译为“请求退休”;常见的类似称谓还有“乞身”“致仕”“致事”“致政”“乞骸骨”“请老”等..答案:C古代交际场合;座次以左为尊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大德六年”就用了就用了帝王纪年的方法;“大德”是帝王的谥号..B.“北面”即面向北..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则面朝北;表示对皇帝的尊敬..注: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C.“城郭”指城墙或城邑;“城”指内城的墙或内城;“郭”指外城的墙或外城..D.“谢事”指辞职、免除俗事;和前文的“请老”一样都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答案:A“大德”是帝王的年号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意为选拔、提拔人员;使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与“迁”意思相同..B.“巡抚”;古代官职名;明代时始设立;指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C.“按察使”;明代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的司法..D.“乘传归”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上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答案:A“迁”不专指晋升;还有贬谪、调动官职等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2、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包涵指教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包涵打扰赐教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3选择题:对下列诗句所表明的节令,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A.(3)(1)(2)(4)B.(1)(3)(2)(4)C.(2)(3)(1)(4)D.(4)(3)(1)(2)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 B )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C )A、四十岁B、五十岁C、六十岁D、七十岁7、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 A )A、梅兰竹菊B、梅松竹兰C、梅荷兰菊D、梅荷竹菊8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D )1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 2 4 1 3B 4 2 1 3C 1 2 4 3D 4 2 3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寒食节)10.庆阳的香包闻名全国,有人撰写一副对联赞扬它。

请从备选项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备选项:荷露荷月荷风荷香上联:____送爽,____醉客,____沁心,____含情,庆城六月花开好;下联:柳浪迎新,柳色惊人,柳烟迷眼,柳帘幻梦,陇上三春叶透娇。

答案:荷风荷香荷露荷月11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1)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2)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3)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4)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2)(1)(4)(3)B.(3)(1)(2)(4)C.(2)(4)(1)(3)D.(4)(1)(2)(3)12某位老师喜欢用对联来劝慰学生。

在学生失意的时候,可送一副对联加以劝解:“”意在说明只有遇事做到无我、忘我,才可以免除烦恼;只有经历磨难,才好做人。

在学生考试获得好成绩时,可送一副对联加以鼓励:“”意在鼓励其以这次为新的起点,下次再取得更好的成绩。

某位学生经常早起,晚退。

和他交流的时候可用对联:“”意在告诉他学习只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成功。

①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丈楼台再起新高。

③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

13给下列对联归类,依次是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是( B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死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14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 心里有数儿。

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答案】(1)解析:A:刘四爷,B:虎妞。

15(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十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和《》。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综合性学习一、专题性综合例(2010•江苏盐城)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是:。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赛龙舟传四海情系节日(2)请描述你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

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弘扬传统(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

请你也设计一条。

(含有一种修辞手法)解题策略:本题围绕节日的文化常识及其相关的人物信息、文化积淀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民风民俗、关注传统文化,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

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一种生活情境,题干上有一些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的提示语。

所以同学们答题时需注意的是,答案开放,但内容要切合题干要求,和此次活动的主题相结合,尤其要注意其中的隐含信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应对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答题语言要体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参考答案:(1)屈原投江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2)示例:十多个人坐在龙舟之上,随着鼓声的节奏合力划桨,江面上一艘艘龙舟,你追我赶,蔚为壮观。

(赛龙舟的场景)(3)示例:传统文化教育滞后,宣传倡导不力,部分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

(4)示例: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二、知识性综合例(2010•福建泉州)问题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

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的类型:(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思惠弘毅招娣金火示例: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名字中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

解题策略:这是一道信息含量较大、探究能力较强的试题,考查面广。

要善于调动平时从课本、报刊、聊天等渠道中积累的知识,品味分析,由表及里,探寻规律,依题择法,依境作答。

对于名字现象的探究,要善于发散,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归类比较;对于名字由来及意义的探究,要仿照示例,多从家庭的角度、期许成人成才的角度、报效祖国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1)要点提示:①单字的,双字的,多字的。

②一般具有性别特征。

③有通俗的,有文雅的。

④有地域特征的。

(写出两点即可)(2)要点提示:①直白的②含蓄的③纪念性的④与风俗有关的(3)示例一:弘毅,选自《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思是刚强、勇毅(宽宏、坚毅),寄寓了父母的期望——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

示例二:招娣,巧用谐音,希望能招来一个弟弟,有男有女,家庭生活和谐美满。

二、地域性综合例(2010•福建漳州学业质量检测)综合探究。

漳州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蕴藏宝贵的文化资源。

为弘扬漳州民间文化,七年(3)班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和搜集到以下相关材料,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万年前,漳州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唐建州以来,经济和文化日益繁荣。

上世纪末,全市共收集《金盏和百叶》《凌波仙子》《九龙江》等民间故事传说4000多篇,创办民间文学小报《金盏》。

材料二: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35.8%祖籍漳州。

两地流传着《阿里山之神吴凤》《相思树与望夫台》《郑成功》等漳台关系的故事。

材料三:漳州的锦歌、竹马戏、大鼓凉伞、木偶雕刻和剪纸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布袋木偶戏、芗剧曾多次出国献艺。

(1)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得到的两条主要信息。

①②(2)简述你对漳州谚语的感悟。

(任选一句回答)①细汉(少年)偷割瓠(葫芦),大汉偷牵牛。

②吃盐确多(比……多)你吃米,过桥确多你走路。

③暗暗困(晚睡觉),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

(3)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漳州,提高漳州的知名度,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拟一则宣传标语。

解题策略:地域性综合题的解答,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符合地方特色。

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掌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等的回答,要准确明了,不能张冠李戴,须抓住体现本地特色的关键信息;对于谚语、俗语的感悟,要能理解其含义,把握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选出最易于表达的一种来答;写标语、提建议时,要满含热爱家乡的情感,歌颂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遵循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原则来答题。

参考答案:(1)示例①:漳州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

示例②:漳州区域色彩浓烈,乡土气息芬芳。

示例③:漳台民间文学同根同源,相得益彰。

(2)第一句话告诉我们小时候如果有小偷小摸的行为,长大后就容易走上犯罪之路,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句话告诉我们长辈的经验比年轻人丰富,我们要虚心听取长辈的意见。

第三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发家致富。

(3)示例:赏龙江木偶精品,品漳州艺术神韵。

练习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今年我国首次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

让我们放松心情,踏上旅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你知道这些地方吗?请仿照示例,选出二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襄阳古隆中②黄河壶口瀑布③南京钟山④黄山⑤岳阳楼——洞庭湖⑥桃花源⑦井冈山⑧杭州西湖⑨韶山⑩长江三峡示例: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