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 完整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 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e09cf4647d27284a73514d.png)
2.机电技术完全融合形成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生产机械中的激光快速成形机;信息机械中的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机 械中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装置)扫描诊断仪、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精选PPT课件
7
C650卧式车床外形图 1— 主轴变速箱 2—溜板与刀架 3—尾座 4—床身 5—丝杠
6—光杠 7—溜板箱 8—进给箱 9—挂轮箱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效益分析
精选PPT课件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构成要素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二、相关技术
1. 机械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产品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的
区别在于:机械结构更简单、机械功能更强、性
1 23 4
图7-18 双螺母垫片调隙式结构 1、2-单螺母 3-螺母座 4-调整垫片
精选PPT课件
37
(b)螺纹调隙式(图7-20)其中一 个螺母的外端有凸缘而另一个螺母 的外端没有凸缘而制有螺纹,它伸 出套筒外,并用两个圆螺母固定着。 旋转圆螺母时,即可消除间隙,并 产生预拉紧力,调整好后再用另一 个圆螺母把它锁紧。
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
4)运动具有可逆性,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 动,即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
5)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制造工艺复杂。滚珠丝杠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也要求高,故 制造成本高。
7)不能自锁。特别是对于垂直丝杠,由于自重惯力的作用,下降时当传动切断后,不 能立刻停止运动,故常需添加制动装置。
生产机械中的激光快速成形机;信息机械中的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机 械中的CT(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装置)扫描诊断仪、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精选PPT课件
7
C650卧式车床外形图 1— 主轴变速箱 2—溜板与刀架 3—尾座 4—床身 5—丝杠
6—光杠 7—溜板箱 8—进给箱 9—挂轮箱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效益分析
精选PPT课件
10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构成要素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二、相关技术
1. 机械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产品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的
区别在于:机械结构更简单、机械功能更强、性
1 23 4
图7-18 双螺母垫片调隙式结构 1、2-单螺母 3-螺母座 4-调整垫片
精选PPT课件
37
(b)螺纹调隙式(图7-20)其中一 个螺母的外端有凸缘而另一个螺母 的外端没有凸缘而制有螺纹,它伸 出套筒外,并用两个圆螺母固定着。 旋转圆螺母时,即可消除间隙,并 产生预拉紧力,调整好后再用另一 个圆螺母把它锁紧。
3)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
4)运动具有可逆性,可以从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也可以从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 动,即丝杠和螺母都可以作为主动件。
5)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制造工艺复杂。滚珠丝杠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也要求高,故 制造成本高。
7)不能自锁。特别是对于垂直丝杠,由于自重惯力的作用,下降时当传动切断后,不 能立刻停止运动,故常需添加制动装置。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0ed3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5.png)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可以主动进 行匹配的接口。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 光电耦合器等
4、智能接口:带有微处理器,可以进行程 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如自 动变速装置、通用输入/输出集成电路, STD总线等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1.2.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
构成功能的目的:处理工业三大要素 信息、能量、物质 功能构成
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 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 3、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
2.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设计程序 ①明确设计思想 ②分析综合要求 ③划分功能模块 ④决定性能参数 ⑤调研类似产品 ⑥拟定总体方案 ⑦方案对比定型 ⑧编写总体设计论证书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信息接口:受规格、标准、法律、语言、 符号等逻辑、软件约束的接口。如RS232, GB,ISO,ASCII,FORTRAN,C++等
4、环境接口:对周围环境条件(温度、湿 度、磁场、振动、水、气、灰、火、放射) 有保护作用的接口。如防尘接头,防水开 关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d3f263bceb19e8b8f6baee.png)
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
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
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
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021/6/10
33
1.7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 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 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 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 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 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 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 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 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 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 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 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021/6/10
11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2021/6/10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12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品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后,即可投入大
批量生产。
2021/6/10
27
1.6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1 提高性能、扩展功能
今日的数控机床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威力,运用 时间序列分析和精度创成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 已有可能实时预报包括随机误差在内的机床误 差,然后自动校正,从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 采用对阻尼进行预报,一旦接近临界值时就自动 调整切削用量,这又可能出现永不颤振的机床, 保证很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加工表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fca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9.png)
伺服系统
总结词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重要部 分。
详细描述
伺服系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实现精确控制的关键部 分之一,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调整执行机构的运动轨 迹和位置,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伺服 系统通常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在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确控制 的场合,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0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
01
人工智能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智能化决策和 控制能力,提高系统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02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优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提高机 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位、稳定运行以及节能降耗等目标。
系统总体技术
总结词
系统总体技术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整体协 调和优化的关键,涉及系统总体设计、集成 与优化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系统总体技术主要用 于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协调和优 化,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它涉及到系 统总体设计、模块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等方面。通过系统总体技术,可 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协调,提高系统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详细描述:在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典型应用,通过引入计算机数控系统,实现了高精度、 高效率的加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用 于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此外,机器人技术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 用之一,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搬运、装配、检测等环节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智能家居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 理,提高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讲稿(PPT42张)
![机电一体化技术讲稿(PPT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fb377369b307e87101f69646.png)
优点:在高频浮动中达到回珠圆弧槽进出口的自动对接,通道流
畅、摩擦特性较好,更适用于高速、高灵敏度、高刚性的精密进给系 统。
外循环
从结构上看,外循环有三
种形式: ①螺旋槽式 :在螺母2的 外圆表面上铣出螺纹凹槽, 槽的两端钻出二个与螺纹 滚道相切的通孔,螺纹滚 道内装入二个挡珠器4引 导滚珠3通过这二个孔, 应用套筒1盖住凹槽,构 成滚珠的循环回路。 结构的特点:工艺简单、 径向尺寸小、易于制造。 但是挡珠器刚性差、易磨 损。
原理:丝杆上有基本导程 ( 或螺距 ) 不同的 ( 如 l01 、
102) 两段螺纹,其旋向相同。当丝杆 2 转动时, 可动螺母 1 的移动距离为 s = n(10l—l02) ,如果两 基本导程的大小相差较少,则可获得较小的位 移s。 应用场合:多用于各种微动机构中。
2.1.3 滚珠丝杠传动部件
紧方式;
3.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
实例:X-Y工作台的结构
第二章 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
概述 采取措施 (1)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 (2)缩短传动链,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 (3)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
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 (4)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5)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 少振动、降低噪声。
缘,但制有螺纹,并通过二个圆螺母固定。调整时旋转 圆螺母2消除轴向间隙并产生一定的预紧力,然后用锁 紧螺母1锁紧。预紧后两个螺母中的滚珠相向受力(如图 b),从而消除轴向间隙。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刚性好、 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但不能精确定量地调整。
工作原理
(2)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式
结构如图,二个螺母
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ffd470f111f18583d05a8b.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突出了复 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宽口径,适应面广, 成为企业争夺的对象。
目前安徽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 现代轨道交通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安徽奇瑞汽车、安徽江淮汽车 、合力叉车等一大批领军企业急需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区域 行业 技术 资质 岗位 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 试、维护以及制造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生产管理、技术 服务等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方法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信息收集使用能力 工程计划制定执行能力 判断决策能力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第工二业次工革业命革命起于19
世纪七十年代,大量机 械种类及品牌诞生,并 迅速发展影响着工业社 会的进程;
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在材料技术、网络技术 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极大提高了机械的生产 效率推动了社会现代化 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数控机床
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质量检测 车间设备管理 机电设备销售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 理
管理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对机电设 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售后服
务。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教学资源
语音室
图书馆
实验室
机房 实训车间
1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目前安徽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汽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 现代轨道交通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安徽奇瑞汽车、安徽江淮汽车 、合力叉车等一大批领军企业急需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区域 行业 技术 资质 岗位 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 试、维护以及制造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生产管理、技术 服务等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方法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信息收集使用能力 工程计划制定执行能力 判断决策能力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第工二业次工革业命革命起于19
世纪七十年代,大量机 械种类及品牌诞生,并 迅速发展影响着工业社 会的进程;
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在材料技术、网络技术 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极大提高了机械的生产 效率推动了社会现代化 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数控机床
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质量检测 车间设备管理 机电设备销售
机电产品生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 理
管理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对机电设 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售后服
务。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教学资源
语音室
图书馆
实验室
机房 实训车间
1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7746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3.png)
机电一体化产品实例介绍
机电一体化自动化设备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通过机械臂、传送带、视觉系统等多种手段完成产品的加工、装配、检 测工作。
机电一体化物流设备
如机场行李传输设备、智能物流分拣设备等,在物流场景下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医疗设备
如医疗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看护床等,为现代医学世界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应用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 汽车、机床、工业自动化设 备、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 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率、 更高精度、更低成本的解决 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组成部分
机械结构设计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基础,包括机 械元件的设计、结构设计和材料 选择。
电控系统设计
传动系统设计
控制机械系统运动和操作的核心, 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微控制器 等关键元器件。
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优化系统的控制策
略和运行效率。
5
产品概念分析
基于用户需求、市场调研、公司战略等因 素,对产品的基本特性、市场定位和业务 模式进行分析和确定。
传动系统设计
根据产品的应用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出 传动系统的布局、选型和参数等详细信息, 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
感知系统设计
根据传感器数据和产品应用需求,选型/制 造感应器,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进行边缘分 析,确保产出完美的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 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项技术,将会在工 业领域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
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通过对机 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 制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机 械设备的高效、自动化的生 产过程。
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411页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411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e3d3a0be23482fb5da4c30.png)
1.3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概況
1.3.1國內外機電一體化發展狀況 •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 20世紀60年代以前為第一階段,也可稱其為“萌
芽階段”。 • 70年代至80年代為第二階段。稱其為“蓬勃發展
階段”。 •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為第三階段,稱其為
“智能化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新階 段邁進。
1.1 機電一體化的基本概念
• 1.1.1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功能構成及定義 “ 機電一體化”一詞(Mecharonics)在20世紀 70年代起源於日本。它取英語Mechanics(機 械學)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電子學)的後 半部分拼成一個新詞,即機械電子學或機 電一體化。
1、機電一體化的定義:
5.機電一體化的特點
• 1)、體積小、重量輕; • 2)、速度快、精度高; • 3)、可靠性高; • 4)、柔性好(由於可編程,容易增加新的
功能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6.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組成
• 機電一體化系統由資訊處理與控制部分(計 算機)、能源(動力源)與執行元件(如電 動機)部分、機械本體(機構)、檢測部分 (感測器)等四個子系統組成。
按照指令將電信號轉換成流體或機械能, 驅動機械部分進行運動。執行裝置可分為 電動、液壓和氣動執行裝置三大類。 • 電動執行裝置:各種電機; • 液壓執行裝置:液壓油缸、液壓馬達; • 氣動執行裝置:氣缸、氣動馬達。
(3)、感測器(檢測要素)
• 將被測對象的狀態、性質等轉化為一定的 物理量或者化學量的裝置。近年來傳感器 幾乎都是將被測量轉換為電信號,主要用 於回饋控制。
• 因此,系統必須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 變換(加工、處理)功能、傳遞(移動、輸送)功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9800f16fc700abb68fc54.png)
(2)放大。 在两个信号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经 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3)耦合。 变换和放大后的信号在各环节间能可
靠、快速、准确地交换,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 式和逻辑规范。接口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
信息按规定模式进行传递。
(4)能量转换。其执行元件包含了执行器和驱动 器。该转换涉及到不同类型能量间的最优转换方法与 原理。
力,驱动各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3. 传感测试部分
传感测试部分的功能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
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生成相应的
可识别信号 , 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 , 经过分析、处理后 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这一功能一般由专门的传感器 及转换电路完成。
4.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的功能是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要求
1.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
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
要素: 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
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我们将这些部分归 纳为: 结构组成要素、 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
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 这些组成要素内
部及其之间,形成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运动传递、信息 控制、能量转换等有机融合的一个完整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如图1-1所示。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具 有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世界各国均将其作为工业技术发
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从一般的数控机 床、加工中心和机械手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柔性制造 系统(FMS)、无人生产车间和将设计、制造、销售、 管理集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机电 一体化的发展依赖于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课件
![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ddb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4.png)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材 料具有轻质、高强度、抗腐蚀等优点,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还能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 染。
新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总结词
新技术的引入能够提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和应用领域,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等。
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机电一体化概述 • 机械技术基础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 •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分析 • 机电一体化未来发展展望
0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总结词:综合应用
详细描述: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 合,实现机械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的综合应用技术。
详细描述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了 极大的拓展。通过将这些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相结合,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分析、智 能控制等功能,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的融合发展
总结词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 重要趋势,将推动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主 化。
详细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包括机械加工、机 床、刀具、夹具等方面的知识, 以及先进的制造模式和智能制造 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
总结词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提高机电一体化产 品性能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它涉 及到自动化控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技术。
详细描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原理 、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机器人 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现代工业自 动化系统的应用和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课件
![机电一体化技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4bf0c47fd5360cbb1adba5.png)
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
1. 定义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 本。它取英文单词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 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即机械电子学 或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主要涉及的相关技术:
机械技术
传感器技术
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 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上,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要而 兴起的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这种技术 具体应用的柔性制造系统 (FMS)、柔性制造单元 (FMC)和柔性 制造自动线(FML)等柔性制造设备纷纷问世,其中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最具代表性。
应用实例一:机器人用于零件重新排列
应用实例二:机器人用于装配
应用实例二:机器人用于装配
装配过程 动画.wmv
应用实例三:机器人用于喷涂油漆
应用实例四:机器人用于涂抹粘结剂
应用实例四:机器人用于涂抹粘结剂
应用实例五:机器人用于机床上下料
机床上下料过程 动画.wmv
应用实例六:机器人用于柔性制造系统
对老弱病残护理等。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器人, 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 工业机器人可用于制造、装配、焊接、喷涂、搬运等作业,在 汽车和电子生产线上大量使用。
机器人用于焊接车身
五轴机器人手臂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区域
五轴机器人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工具坐标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
接口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1. 定义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 本。它取英文单词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 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即机械电子学 或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主要涉及的相关技术:
机械技术
传感器技术
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
➢ 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上,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需要而 兴起的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这种技术 具体应用的柔性制造系统 (FMS)、柔性制造单元 (FMC)和柔性 制造自动线(FML)等柔性制造设备纷纷问世,其中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最具代表性。
应用实例一:机器人用于零件重新排列
应用实例二:机器人用于装配
应用实例二:机器人用于装配
装配过程 动画.wmv
应用实例三:机器人用于喷涂油漆
应用实例四:机器人用于涂抹粘结剂
应用实例四:机器人用于涂抹粘结剂
应用实例五:机器人用于机床上下料
机床上下料过程 动画.wmv
应用实例六:机器人用于柔性制造系统
对老弱病残护理等。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器人, 是一种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自动控制操作机。 工业机器人可用于制造、装配、焊接、喷涂、搬运等作业,在 汽车和电子生产线上大量使用。
机器人用于焊接车身
五轴机器人手臂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区域
五轴机器人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工具坐标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
接口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5fe36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e.png)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
及销售的过程各有其自身特点,归纳其基本规 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如图1-6所示。
目录
第1章概论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1. 3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下一页
第2章机械技术 2.1概述 2.2机械传动 2.3支承部件 2.4导轨副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录
第3章自动化控制技术 3. 1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3. 2 PID控制技术 3 .3模糊控制理沦 3 .4计算机控制系统 3. 5先进控制方法简介
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机械 控制机构。这种方法就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 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如用 电气调速控制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用可 编程序控制器取代机械凸轮控制机构、中间继 电器等。这不但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和电气控 制,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这种方法 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2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 1.开发性设计 开发性设计是一种独创性的设计方式,在 没有参考样板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思维和理沦 分析,依据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设计出系统原 理和制造工艺。开发性设计属于产品发明专利 范畴。最初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中国的“神舟 一七号”航天飞机都属于开发性设计。 2.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设计是在参考同类产品上一的页基下础一上页 ,返回 主要原理和设计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所谓的系统设计,就是用系统思维综合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电梯门系统
电梯有层门和轿厢门。层门设在层站入口处。轿厢门与轿 厢随动,是主动门,层门是被动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7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电梯的安全性除了在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电气控制和 拖动的可靠性方面充分考虑外,还应具有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 危险的安全装置。首先应把乘客的保护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 同时也要对电梯本身和所载货物以及电梯所在的建筑结构进行 保护。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3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1 电梯曳引机
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及底座等组成。
图5-2 升降电梯结构示意图 1-惯性轮;2-电动机;3-联轴器;4-制动器;
5-减速机.;6-曳引轮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பைடு நூலகம்
9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2 超速保护装置——限速器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制动器失灵或制动力不足,超载断 绳等原因会造成桥箱超速和坠落。防超速和端绳的保护装置是安全钳— —限速器系统,二者成对使用。
.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2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电梯是机械电气结合紧密而又复杂的产品,一般包括曳 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箱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 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其中曳引机、限速器、极限开关、控制柜与型号柜、机 械选层设备、电源接线板及排风设备一般安装在机房中。导 轨、对重装置、缓冲装置、钢丝绳张紧装置、随行电缆和分 线盒等安放在井道中。门系统主要包括桥箱门、层门、开门 机构、联动机构、门锁等。桥箱用以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梯 组件。
.
5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4 减速机
图5-5 蜗杆下上置 式减速机
1-下箱体;2-蜗杆; 3-轴承挡盖;4-蜗 轮;5-上箱体;6主轴;7-连接套; 8-曳引轮;9-轴承;
10-机座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6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8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1 电梯运行的安全措施实施要求 (1)有限速器、安全钳等超速保护装置。 (2)有相序保护断电器对供电系统断相和错相进行保护。 (3)有缓冲器等防撞底缓冲装置。 (4)有强迫减速开关、终端限位开关、终端极限开关等进行超越上、 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装置。 (5)有门锁和联锁装置等厅门门锁与桥门电气联锁装置,确保门不 关闭,电梯不能运行。 (6)井道底坑有通道时,对重应有防止超速或端绳下落的装置。 (7)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能使桥箱缓慢移动的装置。 (8)桥箱内应设有警铃和电话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报警求 援。 (9)不正常状态处理系统有手动盘车、自备发电机等装置。桥箱应 有安全窗、桥门应设有手动开门设备等。 (10)门的安全装置有厅门、桥门应设门光电装置、门电子检测装 置或门安全触板等,确保门开启闭. 合时的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5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自1857年,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问世 以来,电梯作为高楼的重要垂直运输工具, 已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电梯制造业经 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 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和最大的电梯需求国家之一。同时,电梯 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传动效率高、低能耗、 智能变频技术、智能群控技术及蓝牙技术 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电梯的发展提供更新的 动力。电梯的种类繁多,有乘客电梯、载 货电梯、病床电梯、杂物电梯、住宅电梯 、客货电梯以及特种电梯等,而与我们生 活息息相关的乘客电梯即升降电梯是怎样 实现其机械运动呢?
电梯的电力驱动系统对电梯的启动加速,稳速运行,制动减速起着 控制作用。驱动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制动加减速度,平层 精度,乘座的舒适性等指标。
1 变极调速系统 变极调速系统,一般采用开环方式控制,线路简单,电动机的造价
较低,因而总成本较低。但是电梯的舒适感稍差,一般只适用于额定速 度不大于1m/s的电梯。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5 桥箱、平衡系统与导引系统
在曳引电梯中,轿厢和对重悬挂于曳引轮两侧,轿厢是运送 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件,也是唯一乘客看到的电梯结构部件。 使用对重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电动机的负担,提高曳引效率。卷 筒驱动和液压驱动的电梯很少用对重,因为这两种电梯轿厢均 可以靠自重作用下降。
限速器是在桥箱或对重快速坠落时停止限速器绳的运动,安全钳是 在出现桥箱或对重坠落的情况下,将它们固定在导轨上,避免发生坠落。
3 超速保护装置——安全钳 电梯安全钳的作用是:当桥箱(或对重)高速下坠时,对其进行刹车, 以保证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0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4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2 曳引轮和曳引绳
电梯曳引轮是悬挂曳引钢丝绳的轮子,由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机 带动旋转。曳引轮运转时,通过曳引绳和曳引导轮之间的摩擦力, 驱动桥箱和对重装置的上下运动。
3 制动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4 轿厢和对重用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越底层或顶层时,轿 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由缓冲器吸收或消耗电梯的能量,从而使轿厢或 对重安全减速至停止。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1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3 升降电梯的驱动系统
电梯有层门和轿厢门。层门设在层站入口处。轿厢门与轿 厢随动,是主动门,层门是被动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7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电梯的安全性除了在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电气控制和 拖动的可靠性方面充分考虑外,还应具有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 危险的安全装置。首先应把乘客的保护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 同时也要对电梯本身和所载货物以及电梯所在的建筑结构进行 保护。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3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1 电梯曳引机
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及底座等组成。
图5-2 升降电梯结构示意图 1-惯性轮;2-电动机;3-联轴器;4-制动器;
5-减速机.;6-曳引轮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பைடு நூலகம்
9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2 超速保护装置——限速器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制动器失灵或制动力不足,超载断 绳等原因会造成桥箱超速和坠落。防超速和端绳的保护装置是安全钳— —限速器系统,二者成对使用。
.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2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电梯是机械电气结合紧密而又复杂的产品,一般包括曳 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箱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 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其中曳引机、限速器、极限开关、控制柜与型号柜、机 械选层设备、电源接线板及排风设备一般安装在机房中。导 轨、对重装置、缓冲装置、钢丝绳张紧装置、随行电缆和分 线盒等安放在井道中。门系统主要包括桥箱门、层门、开门 机构、联动机构、门锁等。桥箱用以运送乘客或货物的电梯 组件。
.
5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4 减速机
图5-5 蜗杆下上置 式减速机
1-下箱体;2-蜗杆; 3-轴承挡盖;4-蜗 轮;5-上箱体;6主轴;7-连接套; 8-曳引轮;9-轴承;
10-机座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6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8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1 电梯运行的安全措施实施要求 (1)有限速器、安全钳等超速保护装置。 (2)有相序保护断电器对供电系统断相和错相进行保护。 (3)有缓冲器等防撞底缓冲装置。 (4)有强迫减速开关、终端限位开关、终端极限开关等进行超越上、 下极限工作位置时的保护装置。 (5)有门锁和联锁装置等厅门门锁与桥门电气联锁装置,确保门不 关闭,电梯不能运行。 (6)井道底坑有通道时,对重应有防止超速或端绳下落的装置。 (7)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能使桥箱缓慢移动的装置。 (8)桥箱内应设有警铃和电话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能及时报警求 援。 (9)不正常状态处理系统有手动盘车、自备发电机等装置。桥箱应 有安全窗、桥门应设有手动开门设备等。 (10)门的安全装置有厅门、桥门应设门光电装置、门电子检测装 置或门安全触板等,确保门开启闭. 合时的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5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自1857年,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问世 以来,电梯作为高楼的重要垂直运输工具, 已运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电梯制造业经 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 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国 和最大的电梯需求国家之一。同时,电梯 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传动效率高、低能耗、 智能变频技术、智能群控技术及蓝牙技术 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电梯的发展提供更新的 动力。电梯的种类繁多,有乘客电梯、载 货电梯、病床电梯、杂物电梯、住宅电梯 、客货电梯以及特种电梯等,而与我们生 活息息相关的乘客电梯即升降电梯是怎样 实现其机械运动呢?
电梯的电力驱动系统对电梯的启动加速,稳速运行,制动减速起着 控制作用。驱动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制动加减速度,平层 精度,乘座的舒适性等指标。
1 变极调速系统 变极调速系统,一般采用开环方式控制,线路简单,电动机的造价
较低,因而总成本较低。但是电梯的舒适感稍差,一般只适用于额定速 度不大于1m/s的电梯。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5 桥箱、平衡系统与导引系统
在曳引电梯中,轿厢和对重悬挂于曳引轮两侧,轿厢是运送 乘客或货物的承载部件,也是唯一乘客看到的电梯结构部件。 使用对重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电动机的负担,提高曳引效率。卷 筒驱动和液压驱动的电梯很少用对重,因为这两种电梯轿厢均 可以靠自重作用下降。
限速器是在桥箱或对重快速坠落时停止限速器绳的运动,安全钳是 在出现桥箱或对重坠落的情况下,将它们固定在导轨上,避免发生坠落。
3 超速保护装置——安全钳 电梯安全钳的作用是:当桥箱(或对重)高速下坠时,对其进行刹车, 以保证安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0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4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1 升降电梯的机械结构
2 曳引轮和曳引绳
电梯曳引轮是悬挂曳引钢丝绳的轮子,由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机 带动旋转。曳引轮运转时,通过曳引绳和曳引导轮之间的摩擦力, 驱动桥箱和对重装置的上下运动。
3 制动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5.2.2 升降电梯的安全装置
4 轿厢和对重用缓冲器
缓冲器是电梯极限位置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越底层或顶层时,轿 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由缓冲器吸收或消耗电梯的能量,从而使轿厢或 对重安全减速至停止。
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刚
.
11
第5章 升降电梯机电传动与控制——5.2 基础知识 岗位责任体系概述
5.2.3 升降电梯的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