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加特效)

合集下载

西厢记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品简介

西厢记作品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起源】《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故事梗概】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

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观戏——西厢记

观戏——西厢记

观戏——西厢记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又谁知“兄妹”二字断送了良缘。

空对着月儿圆清光一片,好叫人闲愁万种,离恨千端。

抬泪眼仰天看月阑,天上人间不一般。

那嫦娥孤单寂寞谁怜念?罗幕重重围住了广寒。

莫不是步摇动钗头凤凰?莫不是裙拖得环佩铃铛?这声音似在东墙,来自西厢。

分明是动人一曲《凤求凰》,这萧寺何时来巨匠,把一腔哀怨谱宫商?哪里是莺莺肯说谎?怨只怨我那少诚无信的白发娘。

将我锁在红楼上,外隔着高高白粉墙,张生哪!即便是十二巫峰高万丈,也有个云雨梦高唐。

这是京剧《西厢记》的中崔莺莺的一段唱词,《西厢记》流传久远,早在唐代就有元稹所作的《莺莺传》小说问世。

元杂剧《西厢记》突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对张生、莺莺追求爱情的复杂过程描述得细致入微。

莺莺的大胆热情、张生的诚挚潇洒、红娘的聪明活泼、老夫人的古板顽固度刻画得十分成功。

许多剧种都曾把《西厢记》改编搬上舞台。

京剧最早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首演,以红娘为主要人物。

1959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根据元杂剧改编了京剧《西厢记》,以崔莺莺为主,由张君秋首演。

典雅的唱词,华丽的唱腔,动人的情节,使它成为戏曲宝库中的经典剧目。

那是发生在唐代的爱情传奇,在唐朝的某个春天。

山西的普救寺中,幽静无人的佛殿里,邂逅使年轻的目光更明亮,于是在这佛门清修之地,开始上演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当张珙那一刻遇见了崔莺莺,正是这样柔弱而无坚不摧的美,让他领受了。

也是出于这样强大的美的摄压和绝望,张生瞬间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

电光火舌的碰撞,她霸道地斩杀了他所有的生机,切断了他的退路,叫他不得不放弃抵抗,任她宰割。

她娇艳的脸庞使牡丹失色,娉婷的姿态叫弱柳为之自惭。

她使人窒息的绝艳容颜,让张珙不由自主地脱口:“(白)呀!(唱)“无限春愁横翠黛,一脉娇羞上粉腮。

行一步似垂柳风前摆,说话儿莺声从花外来。

似这等俏佳人世间难再,真愿学龙女善财同傍莲台。

”(白)世间竟有这样的女子!(唱)庸脂俗粉多如海,好一朵幽兰在空谷开。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西厢记》艺术特色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艺术特色《西厢记》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在体裁上、结构上、场面处理上、人物性格的描写上、语言风格上,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体裁上,王实甫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元代杂剧依照惯例都是一本四折,间或有一本五、六折的。

《西厢记》写成了五本,在第二本里又写了五折,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以多本杂剧来连演一个故事,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但是,《西厢记》篇幅虽长,写来却一点儿也不松懈,一气呵成,结构谨严,场次洗炼,每一折都是一个整体中的有机部分。

戏剧冲突的形成和解决,显得突然,其实又很自然,符合于生活的逻辑。

偶然性的事件对人物发生影响,都是通过人物的内在性格而起作用。

作者在布局有波澜,戏剧的冲突一直在发展。

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孙飞虎事件之后,张生和莺莺的好事似乎没有问题了,可是发生了老夫人的赖婚。

莺莺的赖简又是一个惊人的波折。

“拷艳”之后好像应该平静下来,老夫人又逼着张生上京应试。

第五本里又有郑恒来破坏。

张生和莺莺就在这惊涛骇浪中发展着他们的爱情,为爱情而斗争,经受种种考验。

读者的心灵一直为他们悲欢离合的命运所吸引。

“拷艳”、“哭宴”、“惊梦”三折紧紧连在一起,分别对红娘、莺莺、张生三个人物形象作了集中的描写,折折都很动人,成为全剧中的精华。

这表现了作者的气魄和大手笔。

“惊梦”一折对梦境的处理手法,也很新颖。

冷清清的秋夜,在“旅馆欹单枕,秋蛩鸣四野”的环境中,莺莺在梦里出现了。

她私奔出城,追赶张生,要满足她“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心愿。

这是莺莺性格的可能发展,但在当时现实的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

作者把它处理为一个富有诗意的梦境,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强烈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并没有离开现实的原则。

其次,在塑造人物方面,王实甫表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

他笔下的莺莺、红娘、张生和老夫人都是概括性很强而又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已成为公认的杰出的典型,这在爱情剧中是了不起的成就。

作者深刻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以无比的精确性把它们表现出来。

西厢记课件

西厢记课件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 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 《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端正好 ] 一曲所写的环境 起何作用?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 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 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 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 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 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赴亭惜别
长亭饯别
残照离别
离别愁思
长亭送别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理清剧情结构
•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 寄”):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 的心境。 •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 声”):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 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 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 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
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 “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 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 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 与张生私下成婚。

西厢记PPT

西厢记PPT

3、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 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 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 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 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 性特征 1、莺莺的爱情萌动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在作品中表 现的尽善尽美 2、莺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中与封建贵族身份发生 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二、以人物在不同场合的情态表现塑造人物典 型的个性形象 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在《西厢记》中作者王实甫还成功的塑造了一 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代表人物——崔老妇 而这栩栩如生鲜活生动的形象与曲折跌宕引人入 胜的故事 ,更在于作者的语言功底。
表现莺莺自见到张生以后百般情思春天的景 物都和她思念张生联系起来景物都染上了主观 色彩明是写景实则写情。最后四句更有婉约 情词的色调委婉含蓄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用 这种语言抒发相国小姐的情思是很贴切。
《西厢记》有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最 有诗意的部分。这里戏剧情节没有多少进展也 没有矛盾冲突只是以抒情的语言叙述莺莺的 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淡淡的、悠长的哀愁。 也表现出莺莺这个大家闺秀深沉绵长的情思
老夫人的语言板滞僵硬惠明的语言豪爽朴素郑恒的语 言庸俗粗鄙。 吸收融化古代诗词中的优美诗句用于描摹景物酝酿气 氛为剧本增添了优美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格律 口语自然 雅俗融合
《西厢记》中华美的语言适合描写人物性格的需 要如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龙【混江龙】落红成 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 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 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 减了三楚精神。

西厢记ppt课件

西厢记ppt课件
1
本源起始: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推波助澜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登峰造极 :王实甫的《西厢记》
分别在唐人小说、金代说唱文学和元杂剧领域 里占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交相辉映。
2
主题演变: 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
调》,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前者 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了后者对张生和莺 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 但作为一部艺术作 品,《西厢记诸宫调》仍有不少显得粗糙的地方。它 的情节不够紧凑,有些枝节铺衍过甚;它的人物形象 也时有暧昧之处, 这一类情节对故事的爱情主题造成 一定的破坏。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 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 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 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 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 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 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 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 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 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 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 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6
3、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 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 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 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 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7
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 性特征
10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

京剧系列:京剧剧本《西厢记》[全本](第二节)【第九场:闹简】(红娘上。

)红娘(四平调)风静帘闲麝兰香散,启朱扉我这里摇响双环。

绛台高金荷小银缸犹灿,(红娘听。

)红娘(白)哎呀,小姐敢情她又睡了。

(四平调)贤小姐拥绣衾春睡方酣。

玉钗横宝髻偏乌云乱挽,(白)小姐,你好懒哪!(四平调)梦沉沉哪知道日上三竿?(红娘把小简藏在妆盒内。

崔莺莺徐上。

)崔莺莺(念)十分心事一分语,尽夜相思尽日眠。

(红娘急扶崔莺莺坐妆台旁。

红娘下。

崔莺莺发现信,拆开,兴奋地看。

红娘捧茶上。

崔莺莺见红娘有相轻之意,不觉怒形于色。

)红娘(白)哎呀,糟了。

崔莺莺(白)红娘过来。

红娘(白)有。

(崔莺莺指书简。

)崔莺莺(白)这是哪里来的?红娘(白)这——崔莺莺(白)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戏弄于我?红娘(白)小姐息怒。

您让我去看张先生,张先生让我带回这个给您。

您不让我去,难道我敢向他讨来不成?我又不识字,知他写的是些什么?崔莺莺(白)就该好好交我,却为何偷偷搁在妆盒里面?红娘(白)这——崔莺莺(白)待我去告诉老夫人,打下你这小*人的下半截来。

红娘(白)小姐您也别对老夫人说去,还是让我拿这简帖儿出首去吧。

崔莺莺(白)唔,你去出首谁来?红娘(白)我出首张生,他好大的胆子,竟敢写信戏弄小姐。

(崔莺莺缓和。

)崔莺莺(白)红娘,念那张生他乡做客,饶了他这一遭吧。

红娘(白)不,他这样放肆,怕不打下他下半截来?崔莺莺(白)我正不曾问你,那张生病体如何?红娘(白)我不说。

崔莺莺(白)红娘,你说吧。

说吧,红娘。

红娘(白)他呀!(念)不思茶,不想饭,脸儿瘦得真难看。

动一步,也为难,只怕快到鬼门关。

崔莺莺(白)去请一位好太医给他瞧瞧去,看是什么病症?红娘(白)他说他也没有什么病,这病啊,是他白天黑夜盼啊——盼——给盼出来的。

崔莺莺(白)红娘幸亏你口稳,若让别人知道,成何体统?从今往后,这些话再也休提了。

红娘(白)您说得对,只是张生早晚难保,您这不是撺掇人家上竿儿,又拔掉梯子看风凉吗?还叫我问他的病干吗呢?崔莺莺(白)我家虽是亏待张生,张生岂可如此。

西厢记:插图版

西厢记:插图版

阅读感受
《西厢记:插图版》不仅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 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的复杂。此书以元代王实甫的杰作为基础,通过 细腻的插图和改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故事。
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在关键的地方,王 实甫进行了巧妙的修改,使得原作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这种修 改,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更使得反对礼教的主题得以充分生活化。
还有一句摘录:“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是《西厢记》的主题, 也是其核心思想。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祝福和期盼,希望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终 成眷属,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美好的愿望和期盼,不仅成为了古典文学中 的经典主题,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美好愿景。
《西厢记:插图版》中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现了其文学魅力,也展现了作者对 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摘录不仅让人感受到古典文学的优美和深沉,也让 人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简介
这是《西厢记:插图版》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而当我们沉浸于这些角色与情节时,也难以忽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王 实甫通过这部作品,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揭示了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与扭曲,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如何被迫放弃真爱与自由。而当张君瑞与崔莺 莺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真爱时,我们更能感受到那份对自由与真爱的渴望与 追求。
另外,《西厢记:插图版》中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这些插图以细腻的笔触, 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角色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插图,我 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
这部作品的目录安排注重了情节的连贯性。全剧共有五本二十一折,每一本 都有明确的标题,如“佛殿奇逢”、“琴心透漏”等,这些标题既简练又富有诗 意,概括了每一折的主要内容。读者在阅读目录时,便可以对全剧的情节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对于理解全剧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艺术特色

3、《西厢记》设置了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 张生和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 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 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 两线索,它们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着情 节的发展。 王实甫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 “赖婚”,推动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简”, “拷红”造成泰山压顶之势,红娘巧言善辩, 以“四两拔千斤”解决了矛盾,《西厢记》恰 到好处地处理了一次又一次的戏剧冲突。
在这里经常佛殿上阴森肃穆的气氛罗列森严的罗汉菩萨烧香的婆子俗客以及念经的和尚一概略而木写而只写了相近青霄的琉璃殿幽静的僧房以及青色的苔红色的落花使男女主人公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称颂的风流佳话
《西厢记》艺术特色赏析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 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 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 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 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 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作 品里描写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简 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即使在剧中个别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 着诗般的气氛。 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 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 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红娘
最无顾忌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 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 爱穿针引线。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 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张二人婚事和抨击封建礼 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本 来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 鼓励软弱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 对待心细如发、顾虑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 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 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 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 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 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 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 学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王实甫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代表作品《西厢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一,具有以下艺术成就:独特的创作手法:《西厢记》采用了改编的方式,以元曲《脱帽子记》为蓝本,融合了传统戏曲的元素和新的创新,独具一格。

通过对唐代杜丽娘与宰相李密的爱情故事进行改编,王实甫创造了一个浪漫而动人的剧情。

深入描绘人物心理:《西厢记》塑造了一批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特别是对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描写,表达了深情厚意和忠诚的爱情观。

丰富的艺术手法: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包括对白、唱词、音乐、舞蹈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他还注重舞台表演的效果,通过布景、服装等元素来营造逼真的戏剧氛围。

传承和创新:《西厢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戏曲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妇女地位的关注和对爱情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体来说,《西厢记》通过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深入的人物描写、丰富的艺术手法以及传承和创新的特点,展现了王实甫在文学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成为中国戏曲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西厢记PPT

西厢记PPT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qìng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zhūn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 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译文:【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无精打采快
斜着身体
含着眼泪
假装
5.[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译文: 【幺篇】虽然将来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译文:(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
匪惊——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赖婚——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

珍贵!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手稿被发现,为海内孤本

珍贵!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手稿被发现,为海内孤本

珍贵!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手稿被发现,为海内孤本在我国历史上,唐诗、宋词、元曲为中华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是中华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人们对诗词更为熟悉,对元曲的了解相对偏少。

然而,最为著名的元曲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都是大家普遍热爱和熟悉的经典戏剧。

其中,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编写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

全剧体制宏伟,主要演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他俩敢于与命运、封建制度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

元代音韵学家周德清盛赞王实甫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近日,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手稿在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引起业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据老农介绍,先祖原是书香门弟藏书甚丰,中落后流散殆尽,祖传曲本仅余一册,前三页略有破损。

该手稿本历史悠久,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墨迹的珍贵原稿(含2片散页),现为黄氏购藏。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元代流传下来的戏剧手稿十分罕见,即使是元刊的杂剧也是屈指可数。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赞曰:“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

”据悉,新发现的《西厢记》,又名为《西厢记》稿本,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原作稿本,简称《王实甫稿本》。

原为清初王府旧藏,钤有胤祉“诚府珍赏”印。

黄麻纸,线装行草墨本,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计20个筒子页(40面);另残页2片,小楷娟秀古雅,笔墨精妙,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

手稿字迹行云流水,意韵十足,说唱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

清初,宫廷戏曲沿袭明代旧制,不断从江南召选女优进宫,以充实宫廷戏曲队伍。

相传王实甫《西厢记》手稿是康熙第三子胤祉旧藏的墨宝,首页钤有“诚府珍赏”藏印。

2022-01-22京剧《西厢记》介绍

2022-01-22京剧《西厢记》介绍

2022-01-22京剧《西厢记》介绍《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西厢记》,作者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

京剧剧⽬《西厢记》由荀慧⽣编演,以红娘为主,⾄《拷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

叙述了书⽣张君瑞和相国⼩姐崔莺莺邂逅相遇、⼀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主要内容:张⽣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姐崔莺莺,⼀见钟情,⽽⽆计亲近。

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张⽣在崔母亲⼝许婚下,依靠友⼈⽩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不料崔母却⾷⾔赖婚,张⽣相思成疾。

莺莺⼼爱张⽣⽽不愿正⾯表⽩;⼏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张⽣住处私会。

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以门第为由,令张⽣⽴即上京应试。

⼗⾥长亭送别之后,张⽣到京考中状元;⽽郑恒借机编造谎⾔,说张⽣已在京另娶,⽼夫⼈⼜⼀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

后张⽣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崔莺莺出⾝名门贵族,是个美丽⽽有才情的少⼥,⽗亲崔相国⽣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

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

她和书⽣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姐的⾝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张⽣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夫⼈的变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醒。

她逐渐从犹豫动摇、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终于突破束缚,和张⽣美满结合。

张⽣先⽗官礼部尚书,可见他也是书⾹门第出⾝,⾃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章以求⾦榜题名。

时运不济,造化弄⼈,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

由此可见,张⽣的愿望是:但求功名⽇,光宗耀祖时。

但这位饱学之⼠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与努⼒置于⼗⼋层地狱,义⽆返顾地把追求⾃由爱情放在第⼀要务。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文学赏析之老阳三干创作内容摘要:《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故事描绘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优美华丽,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但在于其表示了否决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并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的卓越才干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类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关头词:艺术特色戏剧语言杰出戏作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通过选修《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我接触到了许久没有接触的古典文学.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此,这也足以证明了古典文学魅力之大.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外,当属这部《西厢记》.不但因为在高中时期曾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留下了印象,在《红楼梦》中提到过这部戏剧,也因为老师的讲述绘声绘色以及作品自己不管是剧情还是语言上都很吸引我.《西厢记》的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辅佐,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兴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忙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前往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人物形象戏剧中的人物虽未几,但是每一团体物形象都十分饱满,特性十分鲜明:张生、崔莺莺、红娘等,都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还在后世成为某种类型人物的代称.人物形象的饱满,主要是因为每一团体物既有鲜明突出的特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作者不但善于正面刻画人物,并且长于正面描写,使人物性格丰厚多彩,具有立体感.同时,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得到了高度的结合,成功地表示了事件曲折庞杂的过程.张生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书生 .他执着的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张生在普救寺初见崔莺莺便一见钟情,之后为了接近崔莺莺,将功成名就抛在脑后,毅然在普救寺住下.在他追求恋爱的过程中,有时表示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束手无策.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骚才俊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崔莺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机灵.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而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戏剧中也十分真实地表示了这位相国小姐在抵挡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示了莺莺性格的庞杂性,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动人的艺术魅力 .在追求的过程中,她的心理始终是庞杂矛盾的.在红娘面前,一方面她想瞒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借助红娘与张生互通衷曲.由于受思想性格特点和所处社会环境特点的制约,她在争取婚姻自由的道路上曲折而艰难,从矛盾痛苦逐渐走向勇敢而坚定.莺莺的庞杂心理加倍体现了戏剧的真实性,不但让世人看到一个为爱矛盾而又坚定的人物形象,也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尚.红娘是我在《西厢记》中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她虽然是崔莺莺的丫鬟,但却有着小姐所不曾有的胆量.她在剧中是最光华的人物,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忌惮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并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和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团体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张生和崔莺莺二人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为了促成相国小姐和白衣秀才原本无望的婚事,她要蒙蔽威严而又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动勉励软弱而经常手足无措的张生,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心细如发、顾忌重重、敏感的莺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这样也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后来,她的名字也成为了恋爱中牵线搭桥的中间人的代名词,足以见该作品的影响力之大.二:戏剧语言《西厢记》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特性,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不合的人物都有合适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特性化,从语言中我们就能看出不合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特点.在高中时曾学习过《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戏曲中的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中尤为突出.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辨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现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气概.作品融入了很多现代诗词的语句,其特有的语义、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语境相契合,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示力.例如,【端正好】中的“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语句,并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此外凄冷空气.作品不但大量运用民间口语,吸收了很多的方言词和俗语、成语,并且善于将民间口语加工为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例如【滚绣球】一曲的语汇、语句都具有民间口语的气概,可以说是口语的韵律化,朗朗上口、通俗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文采,不克不及不令人叹服.三:艺术特色在我看来,《西厢记》从情节安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为副线,两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同时,在戏剧的体制上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另外,该剧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庞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如老夫人的赖婚,张生的犯傻,莺莺的作假,红娘的泼辣等,使情节成长和人物性格加倍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总的来说,我认为《西厢记》是很是成功的一部戏作,被后世传为元剧的杰作.虽然我只是在选修课上浅识《西厢记》,但却通过老师的全面讲解以及查阅资料了解了整个戏剧的由来创作以及戏剧自己的独特魅力.透过《西厢记》,看到了元剧的辉煌,看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之处.。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 婚姻、争取爱情自由

的思想,成为后代爱 情作品的精神源泉。
它与明代的《牡丹
亭》、清代的《红楼
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
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8
高考真题再现
(2005 全国)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9
三、人物简介
演讲:陈韵竹
10
崔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深沉、含蓄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 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 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 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岂得为贤哉?
41
长 亭 送 别
42
重聚
西厢记总目: 张君瑞要做东床婿 法本师住持南赡地 老夫人开宴北堂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3
主题思想: 愿普天下 有情的都 成了眷属。
退

之 策
二.求救
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
现统十万大兵,镇守着蒲关。一封书去,此
人必来救我。(杜确:蒲关上有一故人,姓
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为
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
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35
老夫人变卦
[夫人云]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旦云]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云] 这相思又索害也。
33
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 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 结婚姻,成秦晋。
张君瑞退兵
[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 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

西厢记

西厢记

第三节王实甫《西厢记》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汉卿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从《录鬼簿》及他的散曲作品中,人们推断,他早年曾混迹于官场。

后来仕途失意,退隐市井,活动于勾栏舞榭。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据考有14种(一说13种)。

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丽春堂》二种和《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其它剧作,均已散佚不传。

《西厢记》是元代最长的一部杂剧,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戏文之祖”,它的杰出艺术成就在当时乃至明清以后都得到高度赞誉。

明·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凌波仙】吊曲:“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录鬼簿》)王骥德:“今无来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

”(《新校注本西厢记》)徐复祚:“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

”(《曲论》)陈继儒:“千古第一神物”(《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

李卓吾:“化工”之作,“古今至文”、“天下之至文”(《焚书·杂说》)。

金圣叹:“天地妙文”。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此剧饮誉七百年而不衰,当代著名学者赵景深先生将《西厢记》与《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见赵景深为蒋星煜《明刊本西厢记研究》所作的序)。

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典型的才子佳人戏,主要描写的是才子张珙和佳人崔莺莺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题材流变:这一题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元稹的自传体小说《莺莺传》。

在这部小说中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并指斥莺莺为“尤物”,称自己为“善补过者”。

宋代时,崔张故事已被“擂之声乐,形之管弦”,如秦观、毛滂、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人都先后以不同形式歌咏过这一故事。

他们虽没增加什么新内容,但都抛弃了传奇小说中的“女人祸水”论,对崔张的悲剧给予了同情和惋惜,为后来的再创作开拓了思路。

《西厢记》

《西厢记》

爱情观念的反映
01
反封建礼教
作品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反对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表
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精神。
02
追求自由
作品中所表现的“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主题思想,体
现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03
忠贞不渝
作品中所表现的爱情是纯洁、真挚、专一和坚定的,这种忠贞不渝的
爱情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思想启示
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和自由思想对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人们在追求 爱情和自由的过程中勇敢地去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
文化传承
《西厢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价值
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和自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爱情与自由的真谛。
主题
描绘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展现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 题。
内涵
作品通过人物形象、社会背景、语言艺术等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厢记》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作品概述 • 故事情节 • 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 • 文化内涵 • 作品评价 • 结语
01
作品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
王实甫,中国元代戏曲剧本作家,代表作品《西厢记》。
创作背景
基于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改 编。
作品主题与内涵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内容提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个主题,使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天地妙文”。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

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

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

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理应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上越版)第一场惊艳合唱: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

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张生: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

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

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

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

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

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红娘:蝶恋飞花舞落茵,崔莺莺:风飘万点正愁人。

红娘:你暂撇开闲愁闷,深院无人且赏春。

张生:月殿神仙归洞天,此地空余杨柳烟。

门掩了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

恨天不与人以便,怎禁得意马心猿。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今番是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张生:小红娘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

方才是春风影里花间使,如今檀越家中给事郎。

她言语俏来往忙,聪颖伶俐不寻常。

若待与多情小姐通款曲,还须要殷勤问候小梅香。

红娘:夫人节操凛冰霜,治家严谨教有方。

虽然三尺童子辈,无召不敢入中堂。

先生又非亲和故,何劳絮絮问短长。

非礼弗言是古训,读书人怎敢把礼仪忘。

从今再敢胡乱讲,被老夫人闻知你祸一场。

张生:据说罢心惆怅,一天愁锁眉尖上。

红娘啊,你年龄小性子刚,为什么冷若冰霜。

小姐呀,你心中若惧老萱堂,你不该临去回头望。

今生若不和你作并头莲,难道我前世烧了断头香。

准备着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天色不早回店房,搬取行李和书箱。

搬到庙堂,住在西厢。

第二场酬韵张生:玉宇净无尘,银河倒泻影。

莫负此良宵,吾心还自警。

张生: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晰也。

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

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

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旳姐姐莺莺。

猛听得角门儿呀旳一声,风过处人将来衣香细生。

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炷香愿老母百年寿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王实甫的《西厢记》是真正达到顶峰的,文辞优美, 《王西厢》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体例,共 有五本二十一折(受传奇影响,有些版本标为二十出), 张生、莺莺、红娘分别都为主唱,并出现三人接唱的形 式。《王西厢》用当时流行的北曲演唱,因此后人也称 其为《北西厢》,以与明代出现的《南西厢》区别。 《王西厢》突出了张生、莺莺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斗争, 尤其是更加突出了红娘的形象,使她成为一个个性鲜明 的艺术典型。《王西厢》语言华丽典雅,善于化用古典 诗词名句,许多曲词脍炙人口,其语言备受后人称道, 明初朱权就称赞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总 之,《王西厢》取得了多方面的辉煌成就,成为我国古 典戏曲的压卷之作。《王西厢》流播甚广,其不同版本 多达一百余种,并有许多种文字的外文译本,它同时受 到了不同阶层人士的一致好评。另外,翻写改易《王西 厢》在明清也蔚为大观,尤其是随着明清时期北曲衰微、 南曲兴盛,出现了许多面目各异的翻改之作,这中间影 响最大的当属稹《莺莺传》插图
唐元稹《莺莺传》插图
• 2. 金元之际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尚不是典型元杂 剧)结局作重大改变,张生和莺莺得以结合,为一喜 剧结局,改变了《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 弃的结局方式,写张生与莺莺两人为追求恋爱自由 而共同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成美满姻缘。我们把 这一改悲为喜的结局安排看作是普通的戏曲大团圆 模式的表现,董解元的这一改动反映了他对崔莺莺 的同情和肯定,表现出他思想意识的进步。 另外《董西厢》还突出了红娘这一人物角色, 奠定了《王西厢》中红娘形象的基础。后来被王实 甫的《西厢记》所沿袭,“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 属”,成为了西厢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结局。但故 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人之间展开,还牵扯了因果报 恩的思想爱情上还不纯洁。他的《西厢记诸宫调》 是我国现存三种诸宫调中首尾最完整、成就最高的 一种(另外两种是金代佚名的《刘知远诸宫调》和 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

明代陆采对李日华翻改《王西厢》极为不满,认为那是“生
吞活剥”(陆采《南西厢记叙》),因此他“亦作《南西厢》,
悉以己意自创,不袭北剧一语”(凌濛初《谭曲杂劄》)。陆采
南调《西厢记》人们又称作《陆西厢》,其情节、主题与《王西
厢》、《李西厢》均无大异,但是曲辞却都是自创新词,陆采创
作的主要动机就是骋才使气,他要显露自己的才华以压过《李西
• 6.明代人对《西厢记》的第五本,也就是描 写大结局的那一本颇有争议,认为与前四本 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艺术水平也大大不如, 所以不少人认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本结 束,以“草桥店梦莺莺”为结局,则张生在 离别莺莺,上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把 以前欢会的场景重演一回,后以梦醒之空幻 为结局。最早在版本上做出这种改动的是 《六幻西厢》,即以“草桥惊梦”为结局。 后来,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 也力主到第四本为止,但他并没有删掉第五 本,仍予以保留。清代以来,金批西厢一直 是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本子。所以这种结局也 很有影响。
厢》,并与《王西厢》相媲美。然而,《陆西厢》没获得文人喝
彩,因为它的文学性是无法望《王西厢》项背的,另外它也没被
优伶接受而奏演场上。虽然陆采用心良苦,但《陆西厢》终究没
有产生广泛巨大的戏曲影响。
• 5.西厢记在明代有很大影响,流传很广。 对这个故事也就产生了许多改编本,如 《翻西厢》,《锦西厢》,《东厢记》之 类。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就不同。 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桓的;有张生看 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 有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 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如此种种,不一 而足。但都思想拙劣,境界庸俗。所以很 少被人接受。
• 4.李日华和陆采的两部南调《西厢记》。李日华南调《西厢记》 又称《南西厢》、《李西厢》,它是明代浙江海盐人崔时佩编、 江苏吴门李日华增改修订而成的。李记《南西厢》主题、情节一 如《王西厢》,他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改北调为南曲”,“增损 字句以就腔”(凌濛初《谭曲杂劄》)。《李西厢》适宜以昆腔 演唱,从精神上讲它忠实于《王西厢》,李日华主要是将曲词翻 改为南曲牌,实质是改易曲调以敷南演,以适应当时昆腔演出的 实际需要。再者《李西厢》完全按照昆腔传奇的演唱机制,各角 色都可以唱,还有它适当增加了丑角戏,以活跃剧场气氛。明清 两代,《李西厢》始终盛演场上,经久不衰,《缀白裘》等戏曲 选本及《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等曲谱均收录此剧散出, 表明了它在演出场上受人欢迎的实际情形。
• 1. 《西厢记》最早的故事雏形是唐元稹的《莺莺 传》,开了中国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小说叙述张 生与姨母郑氏的女儿崔莺莺恋爱又始乱终弃的故事。 小说一方面对男女恋爱进行了真实的描写和礼赞, 另一方面又诬蔑莺莺为惑人的“尤物”,小说最后 写莺莺别嫁他人,张生也另娶妻子。
作者在小说中借张生之口说像莺莺这样的天生 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意思是说漂亮的 女子往往会引诱男子学坏。作者对张生辜负莺莺并 最后抛弃她的行为不仅不加谴责,反而称赞其“为 善补过者”。后来有学者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本人的 自叙状,作品流露出的偏见反映出作者思想意识的 局限和落后。故事不是十分完美。鲁迅在中国小说 史中评价张生是“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 1. 科举制度的影响
• 2. 儒家婚姻观念的影响
• 3. 封建文化虽非一无所取,但随 着时代及其文化的发展,摈弃封建 文化中的帝王观、专制观、英雄观 等就显得更为迫切。
王实甫的《西厢记》,其故事去除了因果报恩 的思想,并把主要矛盾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 夫人之间,借此来赞美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反封 建斗争,揭露封建礼教的残酷、丑恶和虚伪,提 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同时,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 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 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 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 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 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 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 值得称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