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方法
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几种消除方法比较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冷凝 集现 象对血 常规 检 验 结果 的影 响及 消除 方 法 , 以便 为 临床 提供 合 理 的处 理
方案 。方法 : 将 4例 不 同程 度 冷 凝 集 的 标 本 分 别 采 用 3 7℃ 3 0 mi n热 水 浴 、 双 重 加 温 法 和 血 浆 置 换 法进 行
涤 3次 , 最后 一 次 弃掉 上 清 液 , 加 入 温 生 理 盐 水 至 处 理前记 录 之血 量 , 随 即混 匀 后 上 机测 定 。( 4 ) 将 3种 不 同处 理 方 法 后 的全 血 样 本 涂 片 , 并 进 行 瑞 氏一 姬 姆 萨染色 , 镜检。
l 材 料 与 方 法
点图、 直 方 图会造 成显 著 干扰 , 出现 检测 异 常的报 警 信 息 , 红 细胞 ( R B C ) 计数 异 常 降低 ,R B C 与 血红 蛋 白
比例 明显 不符 。轻 度 冷凝 集 的标本 经上 述 3种 方法 处理 后 均 可 纠正 , 高度冷 凝 集 的 标本 经 第 一 种 方 法未
染 色液 。
剂、 环境 温 度及 病理 因素等 ] 。 比如冷 凝 集样 本对 血 细胞 分 析仪 的检 测参 数 、 散点 图和直方 图就有显 著 干扰 作 用 , 会 导 致 多 项 检 测 结 果 与 实 际 并 不 相 符, 如 何解 决冷 凝 集 对 血 常 规 检测 的影 响 , 在 以往 的研究 中多偏 向于 热 水 浴 的方 法 ] , 但 当 遇 到 高
处理 , 并 分别 对 处理前 后 的标本 在 贝克 曼库 尔特 LH一 7 5 0全 自动 血 细胞 分析 仪 上进 行 检 测 及 涂 片 染 色分 析, 从 而 了解 红 细胞 冷 凝 集对血 常规 检验 结果 的影 响 。结果 : 冷 凝 集标 本 对 血 细胞 分 析 仪 的检 测 参 数 、 散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冷凝集是在体外高度浓缩的红细胞聚集体,在进行红细胞计数和测定红细胞参数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主要的影响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
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冷凝集标本中高度聚集的红细胞会导致计数的偏低,因为聚集体中红细胞的数目较多。
除此之外,冷凝集还会导致压积偏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红细胞计数结果。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促进红细胞的均一分布,以获得准确的红细胞计数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偏低,因为聚集的红细胞会占据更大的体积,使得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让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红细胞体积分析是指测定红细胞的体积分布,主要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参数。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红细胞的体积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并且会影响红细胞参数的准确性。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将冷凝集标本稀释,使得红细胞分散均匀,以减少聚集现象,从而获得准确的红细胞体积分析结果。
此外,冷凝集标本还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使得判读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离心等方法,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形态正常。
总结而言,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的偏差。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通过离心、稀释等方式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细胞分析结果。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强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强冷凝集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
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集素影响较小;而冷凝集素对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
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 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但血浆置换法对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对rbc、hct影响明显。
结论:对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水浴;3倍稀释;微量法【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63-02血常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最先获得患者资料的检验项目,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检测结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某些因素可干扰血液分析仪计数而出现异常检测结果,冷凝集是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某男,58岁。
2013年4月23日因骨折前来我院就诊(经询问其是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性与改善对策分析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性与改善对策分析作者:钟美梅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干扰性和改善的对策。
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从受检者的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挑选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RBC)凝集的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为经过处理的不同效价冷凝集素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所有标本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以及预稀释法处理,觀察并分析三种检查的检验结果。
结果:80例冷凝集素标本中,直接上机检查可见患者MCV、MCH、MCHC水平均明显增高,HCT指标降低(P<0.05);37°C水浴法处理后MCH和MCHC指标和预稀释法、血浆置换法相比较高(P<0.05);血浆置换法处理后,PLT指数下降(P<0.05);预稀释法处理后所用检查项目均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和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相比,采用预稀释法处理冷凝集素标本,可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冷凝集;血常规检验;干扰性;改善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185-02血常规检验(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一般使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与效率[1]。
本文采取37°C水浴法、血浆置换法和预稀释法处理80例MCH≥35pg且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为红细胞凝集的标本,观察三种处理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结果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以期选出最优的冷凝集标本处理措施,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孕前检查和婚检血型鉴定人群。
夏天冷凝集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夏天冷凝集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各参数受夏天冷凝集的影响情况,并探究造成该影响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该情况进行处理。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出现的夏天冷凝集标本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手工计数、生理盐水置换血浆、37℃水浴一小时、37℃水浴半小时、37℃水浴十五分钟、4℃放置两小时、25℃室温条件下通过Sysmex XN-2800上机检测对血常规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室温下测定标本的RBC与HB的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的比值,HCT、RBC测定结果显著低于血浆置换后以及37℃水浴处理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及室温放置两小时处理的标本RBC的值显著低于手工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RBC的检测结果纠正中,水浴半小时以及一小时均能有效纠正,但以水浴半小时纠正结果更为准确。
血浆置换后以及37℃水浴处理的MCHC以及MCHC结果显著低于4℃以及室温放置两小时处理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各参数受夏天冷凝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比例明显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异常升高。
故对于此类标本,应将其进行37℃水浴半小时处理,再给予测定。
如凝集程度较强,单纯的水浴无法对其纠正,则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处理,但需要以水浴处理的血小板结果为准。
【关键词】血常规;夏天冷凝集;红细胞计数;处理方法现为分析各参数受夏天冷凝集的具体影响情况,特选取30例我院检验科夏季出现冷凝集的标本,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的环境改变进行处理[1-2],探究造成该影响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该情况进行处理,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出现的夏天冷凝集标本30例作为研究对象。
30例标本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
血常规冷凝集素测定及意义
血常规冷凝集素测定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冷凝集素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方法:对30例冷凝集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分钟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并做不同温度下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两次测定过程变化程度由大到小变化MCH、MCHC、RBC、HCT、MCV和WBC,两测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匀后在4℃、37℃下均无聚集。
30例标本冷凝集素效价检测结果平均效价(1.0:70.8)与正常对照30例平均效价(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标本的血浆与健康成人O型RBC混合后,在4℃的温度环境下聚集,37℃的温度环境下解聚;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
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集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关键词】血常规;冷凝集素;检测【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333-02冷凝集素是冷反应型抗红细胞抗体,是较强的凝集红细胞,可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抗体,在0~4℃时极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产生一定的凝集作用,对正常血液循环有不同程度的阻塞作用,会使机体出现紫绀现象,甚至会引发自身溶血[1]。
冷凝集素会造成血液检测结果失真或者出现异常,对血型鉴定和临床诊断及治疗等造成一定的困难。
现对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测的3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取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选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大于35pg,且血细胞分析检测为红细胞凝集的标本30例。
血常规及凝血异常标本的处理
血常规及凝血异常标本的处理1血常规(脂血):特征:HGB、MCH、MCHC增高,单核分类偏高,重度脂血在上下颠倒混匀时血不挂壁。
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稀释液对标本进行血浆置换。
1.1 将血常规标本离心10分钟(3000mr),将血浆吸去(吸取血浆时注意不要吸到血小板层,可以稍微留点血浆,以防吸到血小板层)。
1.2 加入和吸去血浆等量的稀释液,混匀,离心10分钟(3000mr)。
1.3 反复置换1-3次即可上机,为了保证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可在为进行血浆置换前做一次血常规,来参考血小板计数。
2 血常规(冷凝集):特征:RBC与HGB不成比例,RBC偏低,HGB、MCH、MCHC增高。
方法:水浴箱孵育或血浆置换。
2.1 将血常规37℃水浴箱孵育20-30分钟,孵育后取出标本立即上机(中间不要停)。
2.2 对于孵育效果不好的标本,可以选择血浆置换的方法。
(具体方法参照脂血处理方式)3凝血(脂血)特征:重度脂血在上下颠倒混匀时血不挂壁。
方法:高速离心。
3.1 将血浆加入离心管,高速离心机离心5分钟(10000mr),吸取下段清澈透明血浆。
3.2 将吸取的血浆再次离心5分钟(10000mr),吸取下段清澈透明血浆上机。
4 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聚集血常规血小板减低触发复检规则,镜检发现血小板聚集,重新采血,采凝血管2ml进行检测。
5有核红细胞注意NICU患儿有核红细胞的识别与校正校正公式:实际白细胞结果=100/(100+100个白细胞所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仪器测得的白细胞计数结果(此公式仅适用于MS60与CRP1及CRP2仪器,LH750及DXH600均可自动校正,无需人工校正)由于NICU患儿为新出生患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较高,相关参数可能无法计算出,可以手工计算或者在MS60、CRP1、CRP2仪器电脑桌面均有计算模板,输入便可自动计算。
6血小板计数操作步骤6.1 于清洁试管中加入稀释液0.38ml。
不同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
不同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摘要冷凝集现象是秋、冬血常规检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
本文首先对冷凝集现象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和高效价冷凝集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措施分别进行介绍,以此降低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冷凝集标本血常规处理措施0引言冬、春两季易出现冷凝集现象。
冷凝集素可使血液标本中红细胞出现聚集现象,导致血常规计数结果及相关参数出现误差,直接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若未及时进行筛查和处理,将延误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1冷凝集现象冷凝集是指由冷凝集素引起的红细胞在低温环境下凝集成团的现象。
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尤以红细胞凝集最为明显。
冷凝集素是一种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IgM型自身抗体,是一种可逆性抗体,在低温时可与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其同型红细胞发生冷凝集,温度提高后凝集则可消失。
健康人血液中可存在低滴度的冷凝集素,其滴度多低于1∶16,一般不引起红细胞凝集,但当冷凝集素滴度增高时,则可引起比较严重的红细胞凝集。
这种现象是由于冷凝集素可使多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小不等的微粒,使得红细胞在鞘液中不能形成单个细胞流,致使血液分析仪检测时计数脉冲数量大幅减少,使红细胞远远低于实际浓度,造成红细胞的假性减低;同时,成团的红细胞在经过计数小孔时被当成大红细胞,引起脉冲振幅的增大,从而造成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假性增高及红细胞分布图异常等现象。
但红细胞凝集时以红细胞减低为主要特征,使得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仍然减低。
血红蛋白(HGB)的测定是红细胞被溶血剂溶解后测得,因此该值的检测结果不受冷凝集现象的影响。
由于平均红血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以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通过公式由仪器自动计算得出,因此会造成MCH(MCH=Hb/RBC)、MCHC(MCHC=Hb/Hct)的计算值异常增高。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的影响
冷凝集: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
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主要是把标本的温度控制在37℃左右或者去掉抗体。
因此有以下几种常规方法:
1、将标本立即放在37℃水浴中,约半小时后,立即机测定。
2、将患者带到实验室内,在血球仪仪器旁抽静脉血,在数秒钟内立即上机测定。
3、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血浆,将标本离心后,去掉血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上机检测。
4、采用稀释法:将全血用稀释液稀释后,采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或者用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检测,然后换算为未稀释的结果。
5、传统的显微镜计数:将37℃孵育的血液10ul 加入到2.0ml的37℃温盐水中,混合均匀,滴到计数板上计数(可预先将计数板放37℃水浴中加温)。
Ps:如果需要推片检查的话,标本及玻片都需要37℃温育,不然推出的血片中也可能会出现凝集。
冷凝集后血常规中的主要表现为:MCHC、MHC、MCV升高,RBC 降低,其中MCHC升高最明显。
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流程
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流程血常规检验是比较广泛应用的检验方法,它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时候检测标本会出现冷凝集,干扰检测结果,因此,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冷凝集标本的形成原因1、现场处理不当:血液标本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如果现场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样本收集不当,样本容器中残留或混入空气,使标本凝固,遇到冷凝。
2、血液标本混入空气: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如果破坏血液的流动特性,使样本混入空气,也可能导致冷凝。
3、不恰当的储存: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如果样本不恰当存放,也有可能导致冷凝。
二、冷凝集标本的处理1、现场处理:一是要正确采集样本,以免残留空气;二是采集的样本要及时运输,以免发生冷凝。
2、处理后的样本存放: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一定要及时存放,采用4-8℃的低温储存,防止凝固。
3、检测预处理:在检测之前,采用低温预处理,以防止凝固,同时,要使样本完全溶解。
4、特殊情况处理:如果特殊情况下,存在冷凝,则可以采用低温预处理,破坏凝固结构,使原来凝固的蛋白质液化,从而延长样本的有效期。
三、冷凝集标本的注意事项1、采集样本要及时运输:血液样本,应当确保及时运输,以免发生冷凝。
2、样本要及时存放:采集的样本需要及时存放,防止凝固。
3、样本储存要选择合适:样本存放时,要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最佳存放温度为4-8℃。
4、检测前要预处理:在检测前,要采用低温预处理,以确保样本完全溶解,避免凝固。
5、特殊情况要额外处理:如果样本产生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低温预处理,来破坏凝固的结构,从而延长样本的有效期。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凝固标本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现场处理要正确,样本的运输要及时,存放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检测前需要预处理,同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
只有通过正确的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凝现象,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冷凝集素对2例血常规检测多项参数干扰分析
殊用药史 。半月前 常规查体 , 功能检查 : 肝 总蛋 白 7 . /L 白 1 1e ,
蛋 白 3 .2 /L 8 r ,总 胆 红 素 2 .5 z o I 直 接 胆 红 素 0 t l m / , 5 0 I o L 丙 氨 酸 氨 基转 移 酶 3 .0U L 门冬 氨酸 氨 基 转 移 . m l , . /  ̄ 3 0 / , 酶 2 .0U L 8 0 / 。血 常 规 结 果 红 细 胞 计 数 与 血 红 蛋 白含 量 明显 不
时间 、 温度 、 耗材和 测量 的方法 等诸 多 因素有 关 。 目前对单 一
人份 的血浆病毒灭活 国内外 大多采用亚 甲蓝 光化学法 , 其使 病 毒滴度 减少 的 程度 与所 用 的 光 照强 度 和 亚 甲蓝浓 度 直 接 相 关 。亚 甲蓝 光化学法进行血浆病毒灭 活 , 对血 浆 中凝血 因子 Ⅷ含量无 显著影响 , 活过程 中的热效应 和光化学 反应是凝 血 灭
可 医药 2 1 北 00年 8月 第 3 2卷 第 1 5期
H b i dcl oma,00, o 3 u o1 e e Me i u l2 1 V l 2A gN . 5 aJ
21 9 O
此, 在毒理学上是安全 的。光化学 法灭 活病 毒 的机理主要 是依 靠光敏剂在光 照度 条件下 , 生 自由基 ( 产 一类 机制 ) 或者单 线态
表 1 水 浴 前 后 血 常 规 检 测 结 果
血常规分析中冷凝集样本的判断及处理方案
0 引言
血常 规分析 可为 临床 的诊 断和治 疗提供 了许 多有价值 的 信息 。随着 医疗技 术 的飞速发 展 ,先进 的血液分 析仪 以其快 速 、准 确和多参 数等 优点被 临床广 泛使用 。但 在实际工 作 中 , 血 液 分析 仪 的检 测 也受 许 多 因 素干 扰 ,如 冷凝 集 样本 对 血 液分 析仪 的检测参 数 、散点 图 、和直方 图就有显 著干扰 作用 , 会导 致多项 检测参数 结果 与实 际不符 。
2 冷凝集样本 的判 断
由于 冷凝 集 抗 体滴 度 的不 同,冷 凝集 样 本 的 表 现也 不 同。我 们可 以根 据 肉眼 观 察 和仪 器 结果 提 示来 判 断 是 否为 冷凝 集样 本 。抗体 滴度 较 高 的样 本 可形 成 肉眼可 见 的凝 块 , 形似 胶冻状 ,而这样 的样本 我们第 一次通 常会 当做 已凝 集 的 不 合 格样 本 ,作 重 抽处 理 。如 果 重 抽后 在 排 除 了 014年第 14卷第 12期
· 医学 检 验 ·
血 常规分析 中冷凝集样本 的判 断及处理方案
杨 涛 ,钟 晓华 ,应 军 ,徐 少华
(1.四川省三 台县人 民医 院检验科 ,四川 绵 阳 621lOO;2.三台县中医院检 验科 ,四川 绵阳 621lOO)
4 处理方案
4.1 水 浴 法 将 样本 置 于 37℃温 水 中 30min后再 上 机 检 测 。此 法 的
原 理是 ,冷凝 集 反应 是 可 逆 的 ,当 环境 温 度 升 高后 ,凝 集 的红 细胞 可 自动解 聚 。此法是 冷凝 集样 本最常 用 的方法 , 操 作 简单 ,大多 数样 本 处 理后 检 测 效果 较 好 。但 对 于 高效 价 冷 凝集 样 本 经 37 水 浴 法 无 法 有效 消 除冷 凝 集 的 干扰 , 即使 水浴后 肉眼仍 能观察 到 明显 的凝集 块 [ 。 4.2 血浆置换 法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处理
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处理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飞速发展,血常规检测变得简便、快捷,血常规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影响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包括仪器、试剂、环境温度及病理因素等。
比如冷凝集样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散点图和直方图就有显著干扰作用,会导致多项检测结果与实际并不相符。
冷凝集素主要成分为针对红细胞膜抗原的IgM抗体,正常人血清抗IgM冷凝集素效价较低,一般不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当冷凝集素效价增高时,能凝集自身或“O'型人的红细胞。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自身含有多种酶,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温度太低会导致红细胞计数发生明显变化。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血液中的最基本成分,对温度敏感度不大,因此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其水平不会变化太大。
那么,如何解决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呢?在以往的研究中多偏向于热水浴的方法,但当遇到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标本时,也有双重加温法和置换血浆法等方法供我们选择。
现将几种方法罗列如下:(1)热水浴:将标本37℃水浴30 min保温.(2)双重加温:将标本和试剂均通过37℃水浴加温后再进行检测.(3)置换血浆:首先记录血量,标本以3000r/min,离心5 min,用移液器插至血浆与血细胞交界面3mm处,将上层血浆缓缓取出弃掉,再加入预温5 min的生理盐水3 mI,,充分混匀,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后一次弃掉上清液,加入温生理盐水至处理前记录之血量,随即混匀后上机测定.直接检测法和水浴法RBC和HCT结果均显著降低,MCH和MCHC结果均显著增高,MCV变化不大。
这种现象是由于冷凝集素使红细胞凝集.导致RBC计数降低。
因此,HCT(HCT=RBC × MCV)结果仍然降低.并由此造成MCH (MCH=HGB/RBC), MCHC(MCHC=HGB/HCT)的计算值显著升高。
但经过置换血浆后,除因置换过程中造成血小板部分丢失外其它参数与手工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干扰和分析
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干扰和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了冷凝集法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干扰和分析,红细胞数减少,红细胞比积减少,导致Mcv假性增高。
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冷凝集试验阳性标本进行检测。
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份在这3年里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90例,且全部检测出冷凝集试验阳性,采完EDTA抗凝血标本两份后立即送检。
结果双重加温法与样本加温法经配对样本t检验,RBC组t=23.62,P<0.001,MCV组t=21.09,P<0.001。
结论:冷凝集阳性标本经室温检测时RBC明显减少,MCV明显偏大,单纯样本加温时RBC遇冷试剂仍会出现冷凝集现象,样本试剂双重加温可基本消除冷凝集现象。
关键词:冷凝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双重加温法冷凝集现象会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早之前国内已有报道,为明确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及应对方法,分别采用室温测定、样本加温测定及样本试剂双重加温测定的方法对近3年来20例冷凝集素试验阳性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冷凝集试验阳性标本进行检测。
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份在这3年里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90例,且全部检测出冷凝集试验阳性,采完EDTA抗凝血标本两份后立即送检。
纳入标准:需进过患者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各项检查,符合麻疹伴重症肺炎。
排除标准:患者患有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血液性病变者;体质虚弱者或伴有高热惊厥史或病情危重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史且患者对药物不能耐受或有过敏体质。
1.2仪器与试剂:迈瑞BC53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溶血剂、稀释液、EDTA-K2抗凝负压采血管、37℃恒温水浴箱。
1.3检测方法:用EDTA-K2抗凝负压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2ml,并及时充分混匀;室温条件下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该90例标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并记录检测结果;将标本置于37℃恒温水浴箱加温15分钟,逐一取出标本并充分混匀后及时上机检测,记录结果;将样本与试剂一起置于水浴箱加温15分钟,取出试剂包装机,进行更换试剂操作,并进行空白检测预温检测管道后,逐一取出标本充分混匀后及时上机检测,并记录结果。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办法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办法冷凝集是指一种在体外发生的凝集反应,常见于血液凝块中。
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细胞计数偏低: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细胞与冷凝集形成凝块,从而使凝块中的血细胞无法被计数器完全识别,导致计数结果偏低。
特别是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中影响更为明显。
2.血细胞形态改变: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如红细胞凝块会使红细胞变形成不规则形状,白细胞凝块则会使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使细胞形态判断不准确。
3.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冷凝集的形成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布不均匀,使测定结果偏低。
此外,冷凝集可能也会导致溶血的发生,从而使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降低。
针对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处理办法:1.采用抗凝血样管:为了防止冷凝集的形成,可以使用抗凝血样管进行血液采集,如使用EDTA抗凝血样管。
EDTA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抑制凝血反应的发生,减少冷凝集的形成。
2.快速处理血样:血样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避免长时间放置。
冷凝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将血样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可以减少冷凝集的形成。
3.进行加热处理:如果已经发生冷凝集,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来解决。
将血样加热至37℃以上,使冷凝集溶解,再进行血常规检测。
4.观察细胞形态:在分析血常规结果时,要注意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尤其是红细胞形态和白细胞聚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5.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如果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如手工计数法或者显微镜检查。
总结起来,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细胞计数偏低、血细胞形态改变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等方面。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以采取抗凝血样管、快速处理血样、加热处理、观察细胞形态以及考虑使用其他检测方法等处理办法。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摘要】随着气温的下降,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治。
本文以我科室遇到的一例冷凝集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冷凝集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合理的预防办法。
【关键词】冷凝集血液分析影响【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94-01冷凝集是指人体被支原体感染以后,血清中产生的高滴度的寒冷凝集素,这种凝集能和自己体内的红细胞或者是“O”型血人的红细胞,在0—4℃寒冷情况下产生凝集现象。
冷凝集对血常规分析产生很大影响,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临床病情诊断的延误。
随着天气的变冷,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11月8日我科室遇到一例,具体情况如下:1. 方法采用日本SYEMEXT-2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试剂为SYEMEXT原装进口试剂。
分析前测仪器质控各指标均在X±2SD范围内。
2. 检测结果及标本观察2.1 检测结果:WBC 7.02×109/L、RBC 2.67×1012/L、HGB 143g/L 、HCT 27.2 % 、MCV 101.9fL、MCH 53.6pg、MCHC 526 g/L、PLT149×109/L 。
审核时发现结果明显异常,各指标之间结果明显不符。
2.2 标本观察:遂颠倒混匀抗凝管,发现管壁上附有微小颗粒,涂片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红细胞凝聚成团状,未发现红细胞碎片。
3. 标本处理将标本置37℃水浴箱中温浴10分钟,取出观察微小凝集消失,立即上机测定。
结果:WB C 7.25×109/L、R B C 4.23×1012/L、H G B 143g/L、HCT 40.3% 、MCV 95.3fL、MCH 33.8pg、 MCHC355 g/L、PLT150×109/L。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及其探讨
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及其探讨摘要如下。
1 个例资料女性,27岁,孕 29周,来医院产前体检,做血常规检验。
化验结果:Hb62g/L,RBC2.05×10 /L。
因该孕妇贫血较严重,产科医生要其输血治疗。
于是我科检验人员给孕妇抽血鉴定血型,在正定型和反定型中均出现明显凝集,给血型鉴定造成一定的困惑。
后经多项血型血清学反复试验,确诊该孕妇血型是B型,原因是由于孕妇自身含有严重冷凝集素导致定型困难。
2 方法和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查)2.1 ABO血型鉴定材料: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北京积水)及采血针试剂:ABO标准诊断血清(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ABO标准红细胞悬液(科室血库制备)温度:室温(20℃)操作:(1)采集孕妇2ml的静脉血到真空采血管和抗凝剂充分混匀,用试管法作ABO正反定型血型鉴定。
正定型试验中,孕妇红细胞与标准血清反应结果为:与抗A、抗B、抗A、B反应,均出现明显凝集;反定型试验中,孕妇血清与标准红细胞反应结果为:与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均出现明显凝集;(见表2.1)将孕妇血清与自身红细胞发生反应,结果也出现明显凝集.因该孕妇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合,且有自身血清红细胞凝集现象,令我们一时无法判断其真实血型。
为明确孕妇的血型,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各项血清学试验。
2.2 用37℃生理盐水三次洗涤孕妇标本红细胞,再做试管法正定型和反定型试验,并放入37℃水浴箱中。
10分钟后取出试管轻轻混匀观察结果:正定型中,与抗A凝集消失,与抗B和抗AB仍出现凝集;反定型中,与A型红细胞仍出现凝集,与B型和O型红细胞凝集消失;(见表2.2)自身血与红细胞凝集反应也消失。
此时该孕妇的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才得以相符合,血型确定为B型。
2.3 交叉配血与B型献血者在室温作盐水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出现凝集,配血不合。
放入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取出,轻轻混匀试管观察结果,主次侧凝集均消失,配血成功。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
血常规标本冷凝集素的检测及意义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用来评估身体健康、判断疾病情况及监测治疗效果。
在血常规检查中,除了常规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外,有时还会检测冷凝集素。
那么,冷凝集素的检测及其意义是什么呢?冷凝集素是血液中的一种抗体,主要作用是与冷凝集原结合,引起红细胞在低温下发生凝集现象。
冷凝集素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将血液标本加入冷却容器中,观察是否出现红细胞凝集。
如果凝集程度较高,表示冷凝集素阳性。
间接法是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示感染性疾病:冷凝集素阳性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嗜冷原虫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冷凝集素的产生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当感染存在时,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冷凝集素来进行免疫应答。
因此,冷凝集素的检测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一个辅助指标。
2.指导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冷凝集素阳性与多种特殊疾病有关,如冷球蛋白血症、特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在低温下触发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聚集、溶血等症状。
通过检测冷凝集素可以辅助诊断这些疾病,并指导其治疗方法,如避免低温刺激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3.监测治疗效果: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冷凝集素的变化可以反映疗效。
比如,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冷凝集素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可能表示治疗效果好,而阳性率上升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通过对冷凝集素的监测,可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冷凝集素的检测及其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及早发现感染性疾病、特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凝集素的检测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同时,冷凝集素检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假阳性、假阴性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高效价冷凝集素合并冷球蛋白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探讨
高效价冷凝集素合并冷球蛋白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探讨李 莉,黄 河,洪燕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10)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0.025收稿日期:2020 04 30;修回日期:2020 09 07作者简介:李莉,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基础研究。
Tel:18801058239摘要:目的 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合并冷球蛋白对血常规各参数结果的影响,比较四种处理方案的纠正效果,找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方法 将含高效价冷凝集素合并冷球蛋白的标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直接上机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双重加温预稀释法依次处理,在BeckmenCoulterLH7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结合血涂片染色对四种处理方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四种方法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均出现巨红细胞,红细胞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及血小板凝集报警。
直接上机法可见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显著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显著增高;37℃水浴0.5h对MCV、MCH、MCHC无法纠正并有相应的报警信息;血浆置换法及双重加温预稀释法均可使MCV、MCH、MCHC结果趋近真实值,而血浆置换法造成白细胞及血小板丢失,操作繁琐;两种方法血涂片检查仍可见部分红细胞凝集。
冷球蛋白未对血常规结果产生影响。
结论 高效价冷凝集素合并冷球蛋白的血常规标本需第一时间进行血涂片检查,用血小板稀释液人工计数血小板并报告。
对于高效价冷凝集素抗体的血常规样本,双重加温预稀释法纠正效果相对较好,且易于操作,更利于实验室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
冷凝集素干扰ABO血型鉴定及血常规检测参数1例
冷凝集素干扰ABO血型鉴定及血常规检测参数1例标签:冷凝集素;血型鉴定;血常规1 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土家族,农民。
近半年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咳嗽,咳嗽后感觉胸痛、气促,无发热症状,可咳出白色黏液痰,1周前出现咳嗽加重,并咯出有少量红色鲜血,遂于2011年1月18日入院就诊。
临床症状可见:咳嗽,咳痰,咯血,喘气,不能平卧,活动后加重,右侧胸痛,乏力。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力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经诊断确诊为肺癌合并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9.5 μmol/L,直接胆红素8.8 μmol/L,空腹血糖19.6 mmol/L,尿糖(++),癌胚抗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C3、直接抗人球蛋白IgG均为强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冷凝集素试验效价为1∶512。
EDTA-K2抗凝管抽取静脉血2 ml,在室温16 ℃下采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发现抗A和抗B均为弱阳性,换用玻片法抗A和抗B也均为弱阳性,检查标本发现肉眼可见血液自身有凝集颗粒,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大小均匀的小颗粒,遂联系临床重新采血,发现依然存在凝集现象。
再换用微胶柱凝集法抗A和抗B依然均为弱阳性。
同时采用迈瑞BC-3000型三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发现红细胞数(RB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及红细胞压积(HCT)明显异常。
将该标本37 ℃温浴至凝集完全消失后混匀取1 ml,用温浴过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后,重新采用试管法和微胶柱凝集法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抗A和抗B均为阴性,即为O型血。
将剩余1 ml血液立即上机测定,同时采用显微镜对WBC、RBC、PLT进行手工计数,检查结果见表1。
2 讨论冷凝集素几乎均为IgM类完全抗体,但也有报告IgG或IgA增高的,冷凝集素在低温时可使自身(或O型、同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方法
发表时间:2011-11-02T09:07:1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罗雪林何忠发覃庆开林永忠[导读] 而采用手工法计数,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冷凝集素的干扰,所计数的结果较为准确。
罗雪林何忠发覃庆开林永忠(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来宾 5461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261-02 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红细胞凝集及冷诱导因素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栓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高含冷凝集素的标本,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对血液学数据及血细胞直方图产生极大的影响,直接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1-2]。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消除影响因素后再进行测定,才能较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
我科于2011年1月份做血常规检验时,曾发现有2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检验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朱某,女,47岁,因头昏眼花,乏力,皮下瘀癍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做血常规检验时,发现血液凝集,医生建议到我院复查。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Coombs试验阳性;血清总胆红素44.6umol/l,肝、脾脏B超均提示有轻度肿大。
患者容某,女,43岁,因贫血、头痛,手指、足趾发绀不适等而入院,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血液凝集。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Coombs 试验阳性,肝、脾脏B超提示未见异常。
2 血常规检查
2.1本科室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为SYSMEX XT-1800i,所使用的试剂均为进口配套原装试剂;手工法是按照《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手册》(第三版)中的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2例标本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均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测定并作了记录,室外温度为8℃,室内温度21℃,水浴温度为37℃。
所测定的结果经对比,RBC值、HCT值及其相关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2水浴前后红细胞直方图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而血小板直方图有所改变。
3 讨论
3.1本文所讨论2例患者,经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证实,1例为重度慢性肝炎,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两者血液中均高含冷凝集素。
3.2在2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RBC值、HCT值在水浴37℃前后测定的结果明显不一样,仪器法和手工法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当然,与之相关的各参数也有明显不同。
水浴前RBC、HCT较水浴后明显偏低,MCV、MCH则明显偏高,而MCHC则出现异常高值;红细胞直方图低矮,在约10ul处只出现一个高而尖的波峰。
水浴后,红细胞直方图明显升高,在10ul处的波峰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冷凝集素使红细胞聚集,红细胞不能均匀散在分布,导致红细胞计数和HCT结果偏低,当聚集的红细胞通过测量室时,电阻明显增大,引起MCV值偏高,出现了MCH、MCHC异常结果。
HGB测定时,是加入溶血素,红细胞完全被溶解(或大部分红细胞被溶解),所以在水浴前后HGB值相差甚微。
3.3从分析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尽管采用仪器法测定时,在水浴后所测定的结果虽有所变化,但仍存在血液学数据上的偏差,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仍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而水浴后采用手工法计数,血液稀释后充分混匀,并未发现红细胞聚集现象,所以不影响血液中各有形成分计数的准确度,各项目所测定的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
3.4在白细胞计数上,因SYSMEX XT-1800i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分析系统结合核酸荧光染色技术,较好地消除了冷凝集素的干扰,在水浴前后所测定的结果偏差不大,但与手工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仪器法测定的结果出现假性增高;白细胞直方图在细胞分类上也有所改变。
3.5在血小板计数上,本文2例未经水浴时均偏低,且仪器法比手工法所得的结果低,这是由于红细胞聚集成团,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团并不能完全溶解,粘附在红细胞团上的血小板未能被计数,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而采用手工法计数,则可以较好地避免冷凝集素的干扰,所计数的结果较为准确。
4 总结
血液分析仪计数血细胞时,当每个血细胞通过微孔时,均取代等体积的电解质溶液使电阻增大,产生一个相应的脉冲信号,脉冲幅度与微粒大小成正比,通过仪器设定的阈值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
血液中若冷凝集素效价过高,则可形成不同体积的凝集颗粒而干扰白细胞计数,引起假性增高,且直方图出现异常,甚至可造成计数过程中仪器堵孔。
冷凝集(属于IgM)可吸附补体C3导致溶血,血液中可能会存在红细胞碎片,当碎片小于20fl时,在计数过程中被计入血小板而使血小板数量上升。
将高含冷凝集素的标本置于37℃水浴一定时间后立即检测,虽可部分消除冷凝集素的影响,但测定的结果也未必能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经过实践,本人认为,高含冷凝集素的标本,HGB 测定采用仪器法所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采用人工法进行测定,所得到的结果较为准确和客观。
所以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实验过程的观察,加强对检验报告的审查,遇到可疑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与临床医师联系,保证结果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宝旗,张庆.冷凝集素对2例血常规检测多项参数的干扰.河北医学,2010年8月,第32卷,第15期.
[2]洪玲珍.室温下冷凝集素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47-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