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卫生及产品质量2.0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洁净区的控制3.0职责洁净区操作人员实施、生产主管、质检员负责监督4.0工具5.0清洁频率及范围:5.1每天清洁每天生产操作前、工作结束后进行1次清洁,直接接触产品设备表面清洁后再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清洁范围:用纯化水擦拭墙面、门窗、地面、室内用具及设备外壁污迹。

5.2每周清洁每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1次。

清洁范围:用纯化水擦洗室内所有部位,包括地面、废物贮器、地漏、灯具、排风口、顶棚等。

5.3每月清洁每月的生产结束后,进行大清洁消毒1次,包括拆洗设备附件及其它附属装置。

5.4消毒根据室内菌检情况,决定消毒频率。

6.0清洁程序6.1临近正常清洁周期,提前在清洁室配制好所用清洁液。

6.2由洁具存放间取出丝光毛巾、塑料笤帚、簸箕、一次性废弃物袋、塑料容器等清洁用具。

6.3操作室内先完成工序清场操作,将待清洁区域内废弃物清理到塑料簸箕中,倒入废弃物袋中。

6.4将丝光毛巾在清洁液中荡洗三遍,提起,折叠拧至半干,然后将半干丝光毛巾平整开,沿中线折叠两次,使其成为四层,将折叠好的丝光毛巾平展在手掌中(下同)。

6.5然后在相应清洁区域内,对照相应的清洁内容和方法要求进行环境清洁操作。

6.6各清洁区域的总体清洁顺序为由上到下,有里到外,避免重复污染。

6.7日常清洁的有效期为24小时,每周的大清洁有效期为7天;间断性生产开始前或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按每周大清洁的要求进行彻底清场清洁,按《清场标准操作规程》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7.0清洁内容★清洁注意事项➢若有玻璃破碎,一定要将玻璃屑清除后,再用丝光毛巾或塑料笤帚清洁,以免划伤操作者或损坏地面。

➢擦拭设备设施的丝光毛巾、擦拭地面的丝光毛巾和擦拭环境的丝光毛巾分类标识和悬挂,不能混用。

➢清洁时不能干扫或干擦,以免起尘造成污染。

➢严格按清洁规定的擦拭面积进行清洁,以保障清洁效果。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制度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洁净区的洁净环境、培育卫生习惯,提高大家的整体素质和医院的形象,特制定并实施本制度。

依据:国家卫生部有关法律法规、医院卫生管理制度等。

二、洁净区的管理原则1. 彻底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 倡导全院全体员工关心、维护和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提倡整理工作,创建整洁环境。

三、管理范围洁净区包括门诊诊室、配药室、诊断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输液室等,按照医院区域划分为二级一次、三级一次、及重症监护室。

四、环境卫生站管理1. 管理职责负责制订防疫、清洁卫生、垃圾处理等规章制度。

2. 工作内容(1)负责拟订洁净区的清洁计划,每月检查一次,并填写检查表。

某些重大节日、假天等全院进行集中清洁、整理。

(2)负责洁净区内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和使用物品的卫生管理。

(3)每周通过内部评审和检查检查清洁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责必不居质检不良者。

(4)建立、完善洁净区环境卫生的质控管理制度,指导各科室规范管理环境卫生。

3. 工作程序(1)按照规定,定期擦拭地板、门窗、医疗设施等。

(2)立即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3)利用专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4)清理垃圾,并分类处理。

五、医疗废物处理1. 因洁净区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规定要求分类、包装,统一交给环卫工人处理。

2. 全院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删除费用,落实人员、车辆、设备、物资及有关的宣传教育、培训和考核,医疗废物不得随意处理。

六、制度的执行与考核1. 制度的执行由负责人负责。

每月以科室为单位,由质控科按月抽查整理通知书和清单,逐一核实。

2. 质控科根据每月整理情况制作“洁净区质控月报”汇总情况。

3.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洁净区环境卫生的质控管理制度,指导各科室规范管理环境卫生。

七、责任追究根据医院管理制度,对于在洁净区管理上不按要求执行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记录在档案。

八、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生产区卫生管理制度1 职责1.1 生产主管对生产区内全面负责。

1.2 车间主任负责生产人员个人卫生检查督促和洁净区环境管理。

并对生产区内卫生全面负责。

1.3 设备部门负责洁净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

负责洁净区消毒设备的检查维护。

1.4 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1.5 检验室负责洁净区环境周期监测。

1.6 车间卫生专职人员负责环境清理、工位器具清冼消毒及工作服清冼、维修保管。

2 个人卫生管理2.1 生产人员自觉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发和长指甲,衣服勤洗勤换,每周一检查指甲,每月第一周检查头发。

2.2 洁净区人员不带首饰或其它饰品,不得使用浓妆和其它有气味的化妆品,不得使用指甲油。

一切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洁净区。

2.3 进入洁净区人员先换拖鞋,到一更脱外衣、用自来水洗手,再到二更先穿洁净服和工作帽,后换鞋。

最后再双手浸泡消毒30秒。

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在工作过程中应根据情况多次消毒。

2.4 手消毒液应使用纯化水配制的5‰84消毒液或0.1%新洁尔灭,两种消毒液应轮替使用,每周更换一次品种;班组长应每隔两小时近身提供配制好的手消毒液给工人消毒,且应有详细记录。

2.5 工作人员不得将洁净区工作服穿出三十万级以外的地方。

2.6 洁净区内人员结束生产走出洁净区,应在二更换工作服,并在指定位置挂好。

2.7 每班结束后洁净服在臭氧下消毒30分钟。

2.8 其它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例行检查人员及公司其它部门管理人员均按上述规定程序执行。

3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3.1 各洁净区内由设立专职卫生人员清洁管理洁净区内环境卫生。

3.2 洁净区内不得使用扫帚,全部采用浸法拖地。

每日应用0.1%新洁尔灭、75%乙醇或50倍84稀释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门窗、工作台、货架、设备机台一次,用84稀释消毒液擦拭后应于15-30分钟后用清水和干净的抹布擦拭一遍。

消毒液种类应每周更换一次。

3.3 在洁净区内先纯水清洗、漂洗周转箱等其它工位器具,再用50倍84稀释消毒液浸泡或洗擦周转箱等工位器具物表,用84稀释消毒液擦拭后应于15-30分钟后用清水和干净的抹布擦拭一遍。

洁净区管理制度内容

洁净区管理制度内容

洁净区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洁净区的运作,维护洁净区的卫生环境,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洁净区负责人、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

第三条洁净区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洁净区的划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清洁消毒、排放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洁净区的划分第四条洁净区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和洁净度要求,分为不同级别的洁净区,包括GMP级别洁净区、洁净室等。

第五条洁净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第六条对于进入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根据其工作性质和要求,确定适当的洁净区级别,同时加强对其洁净区进出管理。

第七条洁净区的划分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便工作人员清晰了解洁净区的区域和级别。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八条洁净区内的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

第九条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应穿戴统一的洁净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如洁净鞋、洁净帽、口罩等。

第十条洁净区内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严谨操作,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洁净区内的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禁在洁净区内吸烟、喧哗、食用食品等不良行为。

第四章设备管理第十二条洁净区内的设备应符合相关的洁净度要求,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洁净区内的设备操作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设备污染和损坏。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设备,应提前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设备不带入污染。

第五章物料管理第十五条洁净区内的物料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清洁处理,符合洁净区的标准要求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第十六条洁净区内的物料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物料带入细菌等污染物。

第十七条洁净区内的物料应按照规定存放,避免物料混乱和污染。

第六章清洁消毒第十八条洁净区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持洁净区的清洁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证洁净区环境卫生达到卫生标准,维护员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特制定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如无尘车间、洁净室等)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

三、管理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内部员工进行环境卫生管理,设立、改革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 环保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针对洁净区卫生问题及时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

3. 保洁员:负责每天对洁净区进行清洁,保障环境卫生达标。

四、环境卫生标准1. 地面清洁要干净整洁,无杂物、灰尘;地面用专门的清洁器具来清理,使用电子地拖,一定要保证地面干燥,以防止滑倒等事故的发生。

2. 墙面保持清洁,无油污、陈旧斑点、墙角不积灰尘,墙角处注意清理。

3. 通风设备日常定期清洗,不得有积尘。

不定期(如工作空间无人时)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 设备和器具清洁无菌,不能有积尘、油污,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做好,防止故障发生。

5. 垃圾桶放置指定位置,不得有异味、霉变等情况发生,必须及时清空垃圾。

6. 工作服、隔离服、手术衣等需要经常洗涤,不能有异味,如果使用细菌清洗,清洗皮肤要干净,必须换新。

五、环境卫生管理1. 入库前清洗:所有进入洁净区的器械、设备、衣物、材料等均要经过洁净处理,以保证其不带有污染物。

2. 环境检查:每日进行卫生检查,检查项包括地面、墙面、灯具、通风设备、设备及器械等;如发现问题,要立即清洗处理。

3. 清洁程序:清洁程序要分工明确,每个保洁员要定期清洁,清洁进度要及时记录,不得有疏漏。

4. 垃圾处理:垃圾按时分类清理,放置指定位置并及时清空。

5. 环境卫生监督:环境卫生随时监管,凡是发现卫生问题,必须立即清洁、处理,以达成卫生标准。

六、员工培训1. 工作人员接受岗位培训,包括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

2.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检查误操作现象,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洁净区管理制度

医院洁净区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医院洁净区的环境卫生,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洁净区,包括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器官移植室、重症监护室等。

三、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洁净区的卫生监督、检查、培训和指导工作。

2. 洁净区所在科室负责本区域的环境卫生、消毒、人员培训等工作。

3. 保洁人员负责洁净区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4. 住院医师、护士、进修医师、实习生等医护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四、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洁净区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知识。

(3)患有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

2. 环境卫生管理(1)洁净区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无积尘、积污。

(2)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设备等。

(3)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

3. 物品管理(1)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2)物品存放应分类、分区,标识清晰,防止交叉污染。

(3)使用后的物品应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再进行储存或使用。

4. 消毒管理(1)定期对洁净区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设备等进行消毒。

(2)使用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剂应按照规定浓度、方法、时间进行配制和使用。

5. 无菌操作管理(1)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无菌物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储存、使用,防止污染。

(3)无菌操作室应保持恒温、恒湿、恒压,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五、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洁净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洁净区所在科室应定期自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医院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维护洁净区的卫生环境,保障人员健康和生产工艺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内所有人员。

二、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洁净区的卫生环境,必须加强自律和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规范操作:所有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严禁违规操作,以免影响洁净区的卫生状况。

3.定期检查:洁净区卫生状况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卫生环境达到标准。

三、职责分工1.洁净区经理:负责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监督和管理洁净区的卫生工作,并组织开展卫生培训。

2.员工:负责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保持洁净区的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四、基本要求1.洁净区内禁止吸烟,禁止带食物进入,严禁饮食。

2.洁净区内的设备、工具必须经过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卫生状态。

3.洁净区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杂物必须放置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4.洁净区内必须经常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流动。

5.洁净区内的地面必须保持干净,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操作规范1.进入洁净区前,必须进行整理和清洁,换上指定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并接受洁净区经理的检查。

2.洁净区内的操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得出现违规操作。

3.洁净区内必须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和整齐,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

4.洁净区内的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洗和归置到指定位置。

5.在洁净区内发现卫生问题,必须及时报告洁净区经理,由专人负责处理。

六、安全措施1.洁净区内必须配备相应的洁净设备和器具,确保操作和清洁的安全性。

2.洁净区内必须设立应急救护箱,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和药品。

3.洁净区内必须设立警示标语,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和卫生。

七、检查和处罚1.洁净区经理将定期对洁净区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按照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

2.洁净区内的员工如果违反卫生规定,将受到警告、罚款、甚至解雇等处罚。

洁净区管理制度

洁净区管理制度

洁净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洁净区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洁净区的卫生与环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内的各项管理工作及相关人员。

三、责任部门1. 洁净区的管理工作由洁净区主管负责。

2. 设备维护及环境卫生由洁净区设备维护人员及环境卫生人员负责。

3. 其他相关工作由洁净区内工作人员负责。

四、洁净区管理1. 洁净室内严格禁止吸烟、吃东西、带手机等行为。

2. 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区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着工作服、工作鞋、带好口罩、帽子、手套等。

3. 进入洁净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4. 洁净室内禁止随意更改设备或排列位置,如有需要调动或更改,需报告主管审核后方可进行。

5. 洁净室内禁止举行非工作相关的活动。

五、洁净区设备维护管理1. 洁净区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避免设备受到污染。

3. 设备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六、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1. 洁净区环境卫生人员负责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清洁,保持洁净室内的清洁度。

2. 环境卫生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卫生消毒,并保证使用的消毒剂符合标准。

3. 洁净区环境卫生人员负责垃圾的定期清理,并做好垃圾分类处理。

七、员工行为管理1. 工作人员在洁净区内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过失;2. 洁净区内的员工必须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保持个人干净整洁;3. 洁净区内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洁净室的管理制度,如有违反者,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八、洁净区安全管理1. 洁净区内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措施物品,如火灾应急箱,急救箱等;2. 洁净区内必须配备相应的应急逃生通道,并定期进行演练;3. 洁净区内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并严格按照隐患排查表进行记录和处理。

九、附则本制度如有修订,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未经审批不得擅自修改。

准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准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准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规范管理,特建立了准洁净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准洁净区的环境卫生管理。

3责任者:准洁净区车间人员、品管部。

4 内容:4.1 准洁净区内所有的建筑物表面光滑、洁净、完好,不产生渗透作用,并能够耐受多种清洁剂反复使用和消毒。

4.2 准洁净区内的各气闸及所有闭锁装置应完好,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4.3 无论是生产状态或非生产状态,门均应常闭。

出入及时关门,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4.4 准洁净区内进行各种操作活动要稳、准、轻,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各种活动(操作)应限制在最低限度。

4.5 不必要的物品不允许带入准洁净区。

所用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不得用起尘的材料制作,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放入洁净区。

4.6 应尽量减少使用不易清洗的凹陷或凸出的壁架、橱柜和设备。

4.7 准洁净区工具清洁存放间和清洁工具除应符合准洁净区的清洁要求外,还应保持工具清洁存放间通风干燥;清洁工具如拖把、洁净抹布等要及时干燥,防止产生霉菌。

清洁剂、消毒剂应替换使用,以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4.8 记录用纸、笔需经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入准洁净区。

所用纸笔不发尘,不能用铅笔、橡皮、钢笔,统一采用黑色圆珠笔或签字笔。

准洁净区内不设告示板、记事板。

4.9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准洁净的不产尘的容器或袋中,密闭放在准洁净区内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工作结束后将其及时清除出准洁净区。

4.10 非连续运行的准洁净室,可根据工艺生产要求,在非生产班次时,可停止空调运行。

空调系统停止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下次需重新使用时,必须对洁净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4.11 准洁净室不得安排三班生产,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更换品种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间歇、清场、清洁与消毒。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洁净区环境卫生的良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维护洁净区环境的卫生整洁,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

2.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3.保证洁净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做好洁净区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污染。

三、管理职责1.洁净区管理员负责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检查和监督工作的实施情况。

2.洁净区员工要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保持个人卫生,做好岗位卫生工作。

3.设备维护人员要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清洁工作。

4.垃圾处理人员要负责洁净区垃圾的收集、分类和处置工作。

四、基本要求1.洁净区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尘,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定期清洁。

2.空气净化设备应定期维护,包括清洗过滤器、更换滤网等。

3.洁净工作服应按规定穿戴,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4.洁净区内禁止吸烟、嚼口香糖、饮食等活动。

5.消毒柜、冰箱等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

6.垃圾桶应放置在指定位置,定期清空。

五、工作程序1.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包括清洁地面、墙壁和天花板,使用无尘扫把清扫地面,使用清洁剂擦拭墙壁和天花板。

2.定期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维护,清洗过滤器,更换滤网,记录维护情况。

3.洁净区员工应穿戴定期更换的洁净工作服,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手,不得在洁净区内饮食。

4.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对洁净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记录维护情况。

5.垃圾处理人员负责定期清空垃圾桶,将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保持洁净区环境无杂物。

6.每周对洁净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设备等。

六、监督检查1.洁净区管理员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与员工进行交流和培训。

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3.建立卫生检查记录,记录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定期汇报给上级管理人员。

七、奖惩措施1.对保持洁净区环境整洁、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目的:保证洁净区的环境卫生管理符合相关要求。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卫生的管理。

●职责:生产部负责人、操作人员、QA人员。

●内容:1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除符合一般生产区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项目要求。

2 保持洁净区内所有建筑物表面光滑、清洁、完好。

3 洁净区内所有联锁装置应完好,气闸间、传递窗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防止对流。

4 工作间的门要随手关闭,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5 洁净区内进行各种操作活动要稳、准、轻,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

6 不必要的物品不允许带入洁净区,所用各种容器、设备、工具需用不发尘的材料制作,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7 应避免使用不易清洗的凹陷或突出的壁架和设备。

8 洁净区洁具间和清洁工具除应符合一般生产区要求外,还应保持洁具间的通风干燥。

8.1 生产中使用的清洁用具应在生产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8.1.1 万级、十万级洁净区内的拖布、抹布等要及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后自然干燥。

8.2 消毒剂要每月更换使用,以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8.3 每次配制消毒剂,须按要求填写《消毒剂配制记录》。

并填写《消毒剂更换记录》。

9 记录用纸、笔及生产所需文件应放入塑料框中,经消毒后由物料入口传递进入洁净区。

所用纸笔不发尘,不能使用铅笔、橡皮、钢笔,而应用签字笔。

洁净区内不设告示板、记事板。

10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密闭放在洁净区内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工作结束后由物料口传出洁净区。

11 洁净区空调应连续运行,保持室内正压。

12 洁净区安排生产,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或消毒。

更换品种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场、清洁与消毒。

13 洁净间应定期监测,确保洁净室的净化环境和洁净度。

应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

14 洁净区应定时清洁消毒,防止尘埃、微生物的产生和扩散。

15 洁净区环境卫生由生产部负责人负责,QA人员随时监督检查。

净化车间洁净区管理制度

净化车间洁净区管理制度

净化车间洁净区管理制度一、洁净区的定义洁净区是指车间中用于生产和加工对环境微生物及颗粒物要求较高的产品,在这个区域内,要求保持较高的洁净度和空气质量。

二、洁净区的分类三、洁净区内的管理制度1.进出制度:严禁未经培训和授权人员进入洁净区,进出洁净区必须穿戴规定的洁净服和鞋套,经过洁净区的入口处进行换装和消毒。

2.空气控制制度:洁净区内需要对空气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必要时可以使用HEPA过滤器等设施来提高空气质量。

3.清洁制度:洁净区需要保持整洁干净,所有的工具和设备都应在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4.噪音控制制度:洁净区内需要控制噪音的产生和传播,减少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干扰。

5.温度和湿度控制制度:洁净区内的温度和湿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员工的舒适感。

6.电磁辐射控制制度:洁净区内需要对电磁辐射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工作区域的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7.废物管理制度:洁净区内产生的废物需要分类处理,严禁将废物带出洁净区,确保洁净区的环境不受污染。

8.安全管理制度:洁净区内需要设立紧急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演练,确保员工的安全。

9.培训制度:洁净区内所有员工需要进行洁净区管理的培训,包括洁净区的操作规程、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四、洁净区管理的职责1.车间经理负责制定洁净区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2.洁净区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洁净区管理工作,包括空气监测、清洁控制、废物处理等。

3.洁净区内的员工需要遵守洁净区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演练。

五、洁净区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1.定期对洁净区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工作流程的优化等,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洁净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1. 0 目的与范围建立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保证洁净区清洁卫生。

适用于洁净区卫生的管理。

2. 0 职责生产车间、班组负责本规程实施。

3. 0内容洁净区除达到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的全部要求,还必须达到以下方面的要求。

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3.2.1 生产车间洁净室对洁净度的要求为D级,为了保证洁净区的洁净度,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启净化空调。

3.2.2 洁净区操作人员,随时检查温湿度,如未达到要求,应及时与空调机组操作人员联系,使洁净区温湿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3.2.3洁净区要定期进行消毒:3.2.4洁净区整体消毒每周进行一次,消毒部位包括墙壁、门窗、机器设备、工作台及工用具,消毒剂为75%乙醇、%新洁而灭等轮换使用;3.2.5洁净区各工作室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原辅材料的卫生:3.3.1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均要在清外包室除去外表的灰尘或脱去外包装后,经传递窗进入洁净区的内包材暂存室;3.3.2进入洁净区内使用的物料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洁净区内不得存放多余的物料及与生产无关的物料。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3.4.1每班的生产工作开始,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开机运行15分钟后检查温、湿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3.4.2对进入洁净区的非生产人员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按公司要求执行;3.4.3洁净区内工作人员,操作要稳、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交谈,以免造成空气过多污染;3.4.4洁净室安排生产时,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更换产品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场、清洁。

3.5 洁净区的清洁卫生工具必须采用不掉纤维的材料,使用后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所有传递窗是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隔离设施,两边的门不得同时打开。

洁净区内不得使用铅笔、橡皮擦、记事板等。

严禁携带以下物品进入洁净区:a.食品、香烟、自己服用的药品;b.首饰、化妆品、手帕、手纸;c.钱包、打火机等;d.其它非生产性物品。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标准,保持环境清洁。

2 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洁净区环境的卫生管理. 3 职责洁净区人员负责各自岗位的清洁,车间主任、工艺员负责监督管理、 QA 负责监 督检查. 4 内容4.1 除执行普通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外:洁净区环境卫生必须做到所有的建 筑物表面光滑、洁净、完好,无渗透现象发生,并能够耐受多种清洁剂反复清洗和消 毒。

4.2 洁净区的传递窗及所有闭锁装置,应完好,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4.3 工作时门必须关紧,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4.4 洁净区内操作人数应控制到最低限度 ,限制非操作人员进入,进行各种操作活 动要稳、准、轻,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

4.5 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允许带入洁净区.所有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需用不产尘的材料制作,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洁净区内的 物品不得拿到非洁净区使用.4.6 记录用纸、笔需经洁净、消毒程序后方可带入洁净区。

所用纸笔不产尘,不 能用铅笔、橡皮,应用黑色水性笔.4.7 洁净区清洁间和清洁工具除应符合普通生产区的清洁要求外,还应保持清洁 间通风、干燥,清洁工具台、拖把、抹布等要及时干燥 ;防止产生霉菌.清洁剂、消 毒剂应替换使用,以免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文件编号: G06/010200-2022—01 共 4 页 第 2 页文件名称: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G06/010200—2022—01 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部 门 姓 名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质量部 总经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共 4 页 第 1 页日 期生效日期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编 制 审 审 批 审 定 人 核 人 定 人 准 人 分发日期 执行部门数名签 页4.8 洁净区内的废弃桶应是洁净和不产尘的,放在指定地点。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废弃桶内洁净的塑料袋中密闭存放,并按规定在工作结束后将其及时经过专用传递窗清除出洁净区。

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

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

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洁净化工作,提高生产环境质量,保障员工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各项工作场所。

第三条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是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洁净化设施
第四条公司将按照生产需要,建立相应的洁净化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五条洁净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达到相应的洁净级别。

第六条洁净化设施的开启、关闭、使用等操作,必须由经过相应培训并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

第三章洁净化工作
第七条公司将每周组织对生产车间、办公区域等各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洁净化工作。

第八条洁净化工作包括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要求全面、彻底。

第九条洁净化工作中所用的清洁剂、消毒药品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对员工不会造成危害。

第四章洁净化管理
第十条公司将每月对洁净化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发现问题的员工应当立即上报,不得隐瞒、瞒报。

第十二条对严重违反洁净化管理制度的员工,将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员工权利与义务
第十三条公司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健康权益。

第十四条员工有义务遵守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配合公司做好洁净化工作。

第十五条员工有权举报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违规行为,公司将进行严肃处理。

第六章其他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以上为公司洁净化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公司的洁净化工作!。

洁净区内管理制度

洁净区内管理制度

洁净区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洁净区内管理,维护洁净区的环境卫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洁净区内的所有单位和居民,包括社区公共区域和居民家庭。

第三条洁净区内管理的宗旨是“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目标是创建一个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

第四条洁净区内管理应遵循“自愿、自律、自管、自助”的原则,鼓励居民自觉参与和维护洁净区内的环境卫生。

第二章环境卫生管理第五条洁净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由社区物业公司负责统一管理,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助物业公司进行环境卫生管理。

第六条社区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巡查制度,定期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第七条居民应当对自己的住所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负责,不得乱扔垃圾或者在公共区域擅自堆放杂物。

第八条居民应按照社区物业公司的要求,定期将自家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回收站,确保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进行。

第九条社区物业公司应当配备足够的清洁人员,保障社区的日常清洁工作,定期组织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大扫除。

第十条居民应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如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可以向社区物业公司提出建议或者举报。

第三章公共设施管理第十一条洁净区内的公共设施由社区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包括公共厕所、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

第十二条社区物业公司应定期检查和维修公共设施,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居民应正确使用和保管公共设施,不得故意损坏或者破坏公共设施。

第十四条如发现公共设施有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社区物业公司报告。

第四章居民行为规范第十五条居民在公共区域应遵守相关的社区管理规定,文明行为,不得随意吸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

第十六条居民在使用共用设施和资源时应合理使用,不得浪费或者滥用。

第十七条居民在与邻居相处时,应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得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

第十八条居民应当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共同维护好社区的环境和秩序。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洁净区内管理制度的行为,社区物业公司有权采取警告、罚款、限制使用公共设施等相应的处罚措施。

CM-421-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

CM-421-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

目的:规范300000级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

范围:适用于各生产车间300000级洁净区的清洁。

责任:操作工、清洁工、车间主任、质监员程序:1清洁工具:不锈钢拖桶、不锈钢桶、丝光毛巾,无纤维和颗粒脱落的拖把,喷洗瓶、玻璃刮水器。

2清洁频次及清洁范围2.1清洁频次按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执行,生产不正常时,按该区域生产活动情况而定。

2.2清洁范围:门窗、地面、走廊、墙壁、地漏、废弃物密闭容器用具,容器设备、顶棚、进、排风口。

3清洁剂:取适量洗洁精,加饮用水配成0.2%的清洁剂。

4消毒剂:4.1 0.5%醋酸洗必泰的70%乙醇液。

4.2 0.2%新洁尔灭液;4.3 3%碘伏液;4.4 5%来苏液;5清洁方法5.1清洁顺序本着先物后地,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拆后洗,先零后整的擦拭原则,不允许干拖、干擦。

5.2用具、容器:按“洁净区容器具清洁、消毒程序”(SOP-CM-426-01)执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第2页行。

5.3设备:按“洁净区各设备清洁程序”执行。

5.4废弃物密闭容器:按“洁净区废弃物处理、清洁程序”(SOP-CM-430-01)执行。

5.5玻璃门、窗、墙壁;用洁净的湿抹布蘸取清洁剂抹、擦,用饮用水冲洗干净清洁剂,后用喷水瓶喷洒消毒剂,再用纯化水洗净消毒剂残留物,用经消毒过并用纯化水冲洗干净的玻璃刮水器刮涂玻璃上的积水。

5.6地面、走廊:用浸湿饮用水的拖把、拖擦地面,如地面有污迹,则蘸取少量清洁液拖擦,用湿拖把拖洗干净,用消毒剂拖擦地面,后用纯化水拖洗地面,再用干净的拖把拖干地面。

5.7洗涤盆、水池:先用饮用水冲洗干净,如有污迹,用抹布蘸取清洁剂擦洗,用饮用水冲净清洁剂,用抹布蘸取消毒剂抹擦,最后用纯化水冲洗干净。

5.8地漏:按“洁净区地漏清洁消毒程序”(SOP-CM-427-01)执行。

6清洁工具的清洁、存放6.1清洁工具的清洁按“洁净区清洁工具清洁、消毒程序”执行(SOP-CM-429-01)。

6.2已清洁的洁净工具放在洁净区洁具指定位置存放。

洁净室管理制度4篇

洁净室管理制度4篇

洁净室管理制度4篇【第1篇】无尘车间洁净室清洁清扫灭菌管理制度无尘车间洁净室清洁、清扫和灭菌管理制度1洁净车间及洁净车间走廊清洁操作程序见下表:1-洁净车间清洁操作程序工具吸尘器、防静电尘推、长软管、小毛刷、簸箕、防静电尘推布头、伸缩杆、梯子、防静电去尘布耗材防静电去尘剂、防静电清洁剂。

清洁部位1、车间墙;2、门窗、文件柜、地面详细操作办法1、用伸缩杆协作去尘布,自上而下,举行墙体清洁,对污染较重的局部用去尘布沾取少量纯防静电清洁剂擦,用去尘布揩拭整洁。

2、用伸缩杆不便利的局部,应用梯子按同上的操作办法清洁墙面。

3、墙面清洁完毕后,用吸尘器加软管吸取车间地面的粉尘,吸尘器应置车间的走廊上,软管进车间,吸尘扒头应从左到右,先远后近的区域举行吸尘,吸尘的区域不能有间隔,以免漏吸。

4、吸尘完毕后,用尘推根据吸尘的操作办法举行,局部污染较重的地方应用去尘布沾取少量纯防静电去尘剂,用湿去尘布清洁,然后用干防静电去尘布揩干。

5、门窗内侧、柜子等附件的清洁用去尘布协作防静电清洁剂先上后下举行清理。

6、收拾工具,定期将吸尘器尘袋更换。

7、车间内须回收的废料放置在防静电车上,从车间西门运至成品库门口,并分类集中至成品库内。

8、车间垃圾详细清理程序见后附文件。

备注:以上所用工具及耗材均应符合威世公司要求规定。

1-洁净车间走廊操作程序工具防静电尘推、擦地机、吸水器、长软管、扫帚、梯子、防静电去尘布、防静电尘推布头耗材防静电蜡、防静电清洁剂、防静电去尘剂清洁部位1、墙面;2、门窗;3、消防设施;4、地面详细操作办法1、a)用伸缩杆协作去尘布,自上而下,由左向右,举行墙体清洁,对污染较重的局部用纯防静电清洁剂,用去尘布揩拭整洁。

b)用伸缩杆不便利的局部,应用梯子按同上的操作办法清洁墙面;对于石膏墙墙体用吸尘器自上而下吸取浮尘。

2、用去潮尘布协作防静电清洁剂先上后下,由左至右举行清理。

3、用无尘布由上侧、外侧及内面所有擦拭整洁,收拾好消防设备并检查有无损坏,完好后把门关闭;4、用防静电尘推由一侧,依次推尘清洁。

准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准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准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英文回答:Cleanroom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System.Purpose: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lean and disinfected cleanroom environment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contamination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roducts manufactured within.Scope:This system applies to all 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areas within the facility.Responsibilities:Management:Provide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gram.Monitor and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Facility Staff:Carry ou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asks according to established procedures.Report any issues or concerns related to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o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am:Monitor the cleanliness and disinfection levels of the cleanroom environment.Provide feedback to management and facility staff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Procedures:Cleaning:Cleanrooms shall be cleaned on a regular schedule using EPA-approved disinfectants and cleaning agents.All surfaces, including floors, walls, ceilings, fixtures, and equipment, shall be thoroughly cleaned.Cleaning techniques shall minimize the generation of particles and contamination.Disinfection:Cleanrooms shall be disinfected after cleaning to eliminate microorganisms and prevent microbial growth.EPA-approved disinfectants shall be used according to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Contact time for disinfectants shall be sufficien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level of disinfection.Monitor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hall b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dures.Monitoring shall include surface sampling, air sampling, and particle counting.Monitoring results shall be reviewed regularly and corrective actions taken when necessary.Documentation: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records shall be maintained for each cleanroom area.Records shall include dates, times, products used, and any observations or corrective actions taken.Training:All staff involved in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activities shall be trained on the procedures and protocols.Training shall cover topics such as cleaning techniques, disinfection methods,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ersonal Hygiene:Staff entering cleanrooms shall adhere to established gowning and personal hygiene protocols to minimize contamination.Cleanroom staff shall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at all times.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gram shall bereviewed and updated regularly to ensure its effectivenessand alignment with industry best practices.中文回答: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

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洁净区是指不允许任何尘土、颗粒物和微生物进入的区域。

在制药、医疗、半导体、精密仪器等行业中,洁净区的存在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洁净区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制定完善的洁净区管理制度及流程是必要的。

一、洁净区管理制度1. 负责人制度:洁净区设立专门的负责人,负责洁净区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负责人需具备相关的洁净区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

2. 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术和操作水平,并经过洁净区管理部门的培训和考核。

3. 个人防护制度: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洁净区要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灰尘、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污染。

4. 容器材料使用制度:洁净区内的容器和材料必须符合洁净区要求,不能产生灰尘和其他污染物,且容器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消毒。

5. 清洁管理制度:洁净区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和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尘土和污染物的积累。

6. 空气净化制度:洁净区应配备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空气质量符合洁净区要求,并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和维护。

7. 废物处理制度:洁净区产生的废物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8. 库存管理制度:洁净区内的物品和原材料需要进行严格的库存管理,避免积压和过期现象的发生。

二、洁净区管理流程1.洁净区的规划和设计:在洁净区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包括洁净级别确定、设备选型和布局等。

2.洁净区的建设和装修:按照洁净区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和装修,确保洁净区的布局合理,设备和材料符合要求。

3.洁净区的验收和调试:完成洁净区的建设和装修后,进行验收和调试,确保洁净区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4.人员培训和考核:负责人对进入洁净区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洁净区管理制度、洁净区操作规程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5.进入洁净区前的准备工作:进入洁净区前,人员需要更换洁净服装,并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确保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带入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区环境的清洁管理制度
题目:洁净区环境的清洁管理制度
编码:
起草:
日期:审核:日期:Fra bibliotek批准:
日期:
生效日期:
颁发部门:生产部
分发部门:质控部、研发部、物料部
变更记载:修改号:
批准日期:执行日期:
变更原因及目的:
目的:建立洁净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范围:本公司所有洁净区
职责:洁净区生产人员、工艺员、QA人员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1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清洁消毒规程做好本岗位清洁消毒工作,清洁工具应专用,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定置放置。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12.洁净区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由班组卫生员或班组长负责管理实施。洁净区的清洁消毒工作应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并记录,对待清洁、已清洁的工作场所、设备、容器等按卫生状态标记管理制度挂牌明示。
4.原辅料、包装材料必须按规定脱除外包装或对外包装材料进行彻底清洁后,才能进入洁净区。
5.为了能保证洁净效果,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QA批准的人员和指导监督人员进入,并按进入洁净区更衣规程更衣进入,对进洁净区的工作人员(维修、辅助人员)应由QA人员定期进行卫生和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
13.检查与记录:由QA专人定期检查,洁净区工艺卫生及洁净度,检查后记录。工艺员每天工艺查证一次,检查项目为地面、门、窗、设备、工具、容器,个人卫生清洁消毒记录等。应无浮尘、无污渍、清洁整齐,记录完整清晰,每次检查后记录检查结果并签名。
6.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7.洁净区内的环境控制应符合GMP的规定,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为45~65%,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送风量,新鲜空气量均应符合要求,对温湿度、压差应每天作好记录。
8.洁净区还需控制微粒,微生物,由质控部每季度测试沉降菌一次,每季测试
尘埃粒子一次,测试结果必须符合洁净区规定。
9.每天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废弃物,并清洗消毒废弃物的贮器。
10.对洁净区应制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清洁消毒规程的主要内容:(1)清洁工作范围内容;(2)清洁方法、程序;(3)清洁剂、消毒剂及其配制;(4)清洁工作频次;(5)清洁卫生检查及评价等。
内容:
1.软(乳)膏产品的软管灭菌、配制和灌装等生产区为30万级洁净区,洁净生产区域应保持地面、门窗、玻璃、墙面、顶棚清洁完好。设备,管道管线排列整齐并包扎光洁,无“跑、冒、滴、漏”现象,定期清洁,维修并记录。
2.必须做到设备、容器、工具等保持清洁,按定置管理要求放置,并符合清洗要求。
3.洁净区内不得吃食品,不得吸烟,不得存放与作业无关的物品和私人杂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