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选题背景19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的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体验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层次的新的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为“屮国乡村旅游年”,更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现状进行分析,相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为乡柯旅游的发展尽点力。
(二)乡村旅游的概念目前,国闪外学者在乡村旅游概念领域的研究较多,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乡村性” 是乡紂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的卖点。
世界旅游组织规划顾问、旅游开发规划师Insekeep认为, 乡村旅游是一种与传统乡村有关的旅游形式。
参加这种旅游的游客能学到有关乡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知识,村民可以从这种旅游中直接受益。
国内学者马波在其著作《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屮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
王兵在其论文《从屮外乡衬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为乡村旅游的未来》中指出乡紂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三)外国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
学者们强调,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策略,发展策略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适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说,不同的地区和背景条件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例如Hummel brunner等在研宂奥地利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时对3种不同的乡村背景提出3种不同的发展策略。
Embacher在研究奥地利旅游发达目的地的农业旅游的策略时,对其市场营销策略、投资策略、组织实施策略、培训策略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村文化、参与田园活动等旅游活动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观点和实用的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化运营。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游客的游玩体验受到影响。
二、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秩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文化传承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存在丧失和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引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活动的旅游形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 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欧美国家,并逐渐传入其他发展中国家。
乡村旅游携带着对自然、农耕文化、乡村生活的向往,符合现代人对于放松、亲近大自然与追求缓慢生活的需求。
2. 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乡村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具有独特的特点,例如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享受乡村美食等。
乡村旅游注重游客与农民、民间艺术家等乡村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强调对乡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乡村旅游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挑战1.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乡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压力。
如何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需要定位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并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此外,对于乡村旅游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到农事体验、生态旅游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如何进行差异化的市场营销,也是乡村旅游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益,也能推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土地流转、土地利用转变等问题,也给乡村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挑战。
三、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1. 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整合不同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融合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旅游形式,其以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纷纷推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
据统计,近年来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受到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同时,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风貌的乡村更容易吸引游客的兴趣。
其次,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
具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投入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支持和投入能够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支持,推动其健康发展。
三、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
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游客能够了解和体验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乡村旅游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农村地区需要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也惠及了农村居民。
总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形式,其发展对农村地区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影响、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游客到农村地区参观、观光、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旅游模式。
乡村旅游通过向游客提供原生态、淳朴的农村景观和乡土文化,使游客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不断兴起。
许多地方开始重视农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推出各种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四、乡村旅游的挑战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乡村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旅游地区的管理和保护存在不足,有些地方甚至存在乱建乱开的现象,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和农村景观。
此外,一些地区缺乏对乡村旅游的正确指导和规划,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不够有序。
五、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地区的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形成多样性的旅游产品。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乡村生态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农村为载体,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实现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乡村生态旅游,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是研究乡村旅游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如精品小镇模式、民宿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等。
其中,精品小镇模式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它结合了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通过打造独特的小镇形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文献中指出,精品小镇模式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文献中多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
经济效益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效益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乡村环境改善、社区建设等。
环境效益研究主要关注乡村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如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等的深度融合、提高村民参与度等。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游客需求与乡村资源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培育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旅游经营理念。
综上所述,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旅游是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下面将对乡村振兴旅游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旅游研究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主要从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农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农村旅游的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
例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农业旅游模式、环境生态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模式和特色旅游模式等。
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农村旅游发展还受到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具有独特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如苏州古村落、丽水乡村旅游区等。
这些地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存在开发过度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针对乡村振兴旅游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一是加强政府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有效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方式。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经济影响是最为突出的研究方向,包括乡村旅游的收益分配、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
社会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社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环境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实证分析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游客行为、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游客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行为。
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如何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政策措施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其中,政策方面主要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策略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战略,以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研究。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
实践支持。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旅游活动,深入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文化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元化,乡村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方式,乡村旅游市场逐渐壮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旅游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新增长点。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不少地方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扶持政策,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够,存在环境污染、景区破坏等问题。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等。
此外,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和扶持,以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景区破坏。
其次,要提高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和住宿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此外,还需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管,同时也需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通过共同努力,乡村旅游有望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是对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的综合性研究文献。
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和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进行概述,明确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发展特点和内涵。
同时,还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因素、文化资源等。
2. 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3.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实践:通过对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实践进行综述,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实践经验。
如农家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以及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4.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如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等。
总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模式和实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为进一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2023-10-26•引言•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实践案例目•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展望•结论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02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就业机会。
03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总结现有的发展模式,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概念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活动场所,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为资源,融参观、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特点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性、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参与体验和休闲娱乐的趣味性等特征。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参观农产品展览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乡村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形式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民俗文化村、休闲农庄、度假区、民宿等类型。
类型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农民自主型等。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综述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备受关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推出相应政策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展模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对近5年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地开展了大量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通过规划研究,许多地方确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特色文化、生态环境、乡村产业等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一方面,乡村旅游规划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景点。
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推动生态农业、森林康养等项目,加强对乡村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乡村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提升,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支撑。
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存在的问题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在规划研究中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即规划制定后缺乏切实可行的举措,导致规划执行效果不佳。
一些地方在规划研究中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只停留在表面的概念和口号,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也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缺乏对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全面考量。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盲目性和跟风性。
一些地方在制定规划时盲目模仿他人,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导致规划执行效果不佳。
一些地方在规划研究中缺乏创新性,只重复他人的经验,缺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研究将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可行性,制定规划时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规划执行的效果。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自然、文化、社会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展农业、民俗、旅游等多种业态,使乡村成为旅游目的地并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乡村旅游的研究从1990年代开始兴起。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
乡村旅游的定义、特点、功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研究内容逐渐延伸到乡村旅游的影响、管理、营销、规划等方面。
以下是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的一些主要综述:
1.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模式选择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研究者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自发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和农户组织发展模式等多种形式。
2. 乡村旅游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保护乡村环境等。
3. 乡村旅游的规划与管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者针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原则、规划方法、管理体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4. 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如何有效地推广和宣传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产品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和措施。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国内研究主要关注发展模式、影响、规划与管理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3400字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概况二战后,国外相关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已积累了不少成果,对指导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因此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的挖掘、问题的剖析和发展策略探讨的研究上。
①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P Mullins利用实证分析法得出影响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者的满意度,乡村旅游环境的可持续性和乡村旅游的经济溢出效益及是否雇佣当地人等[1];而Gartner W C在调查美国一些成熟的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认为影响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游客的参与程度、经济外溢、当地环境质量、当地农民的参与度等[2];Milburn LA则认为,旅游企业能否成功开展旅游服务至关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人力资源的状况、乡村的原真性等因素[3];Park D B认为,制约韩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文化、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4];Roberts L搜集了大量乡村旅游案例,认为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景区管理制度、技术发展水平、游客利益等因素[5]。
②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研究在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剖析研究视角,Hill通过现状分析指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信息沟通不畅,另一方面是经营模式单一[6]。
Perales R M Y研究了政府参与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了政府完全参与和政府引导企业不完全参与对乡村发展的作用,认为二者均能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7]。
Richard经过对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后认为,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尽管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趋于成熟,但具体景区或景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不大[8]。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文献综述4100字》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1)1 全域旅游研究 (1)2乡村旅游研究 (2)3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参考文献 (3)1 全域旅游研究周家俊、石培华、李金早、宋健和王昆欣对全域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以及优势等做了系统的研究。
周家俊等以甘孜州为例,从全域旅游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条件等方面分析,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研究,并提出践行全域旅游的发展建议及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3]。
石培华从理论技术层面和具体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全域旅游体现五个“新”。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要具备五“全”覆盖的特征。
全域旅游五个“不”[4]。
李金早对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做出总结: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5]。
宋健认为长治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创造根本优势;旅游资源品种丰富、组合度好、优化度佳;文化积淀构造品牌基础[6]。
王昆欣认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并预测全域旅游将有效推进旅游发展与改革、将有力治理和改善旅游环境、将有助于促进和增进民生福祉[7]。
孙文清、徐彤、Yingling Sun和Huiyan Li研究分析了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总体规划、发展路径以及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孙文清等总结出五种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模式的类型:龙头景区带动型、城市全域辐射型、全域景区发展型、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及产业深度融合型[8]。
徐彤等在立足全域旅游本质特征、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1+4+N”的综合系统型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配套成果和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9]。
Yingling Sun分析了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总结出全域旅游是指积极整合各行业、各部门共同管理,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一切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体验的旅游产品,从而充分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一、研究概况为响应“美丽中国”号召,福建省提出打造乡村旅游的主题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形成的背景下,基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新的发展时期福建省乡村旅游可行性发展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的工作重点,乡村旅游以其植根于农村、依靠农民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特性,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解决途径。
同时在“美丽中国”的发展背景下,追求本土性、原生性的乡村旅游极大得阻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福建省更以乡村生态旅游为背景,突出生态环境的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乡镇,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乡村建设。
然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要解决首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针对每一部分内容乡村旅游应采取什么战略导向。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2016,检索时间2016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主题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有5639条,关键词为“乡村旅游”的文献记录有1028条,篇名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2031条。
根据2011年—2016年的文献统计发现,在2013年之前,相关研究领域基本没有提出过“乡村旅游”概念。
而“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文献检索记录共计78篇。
2015年以后,随着国内的旅游业盛行起来,一些学者们也对乡村旅游的相关发展研究重视起来。
二、研究热点(一)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张驾宇在(2016)《福建省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乡村旅游主要应用生态旅游发展理论,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本文梳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总结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及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进而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简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归纳了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要点,并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张显庭(2016)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以景区开发模式为例,文章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入手,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现状及其相关理论。
进而尝试乡村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为福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更有说服力依据。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启示。
最后,以福建省乡村旅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福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福建省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纪明源在(2016)《乡村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在参阅一定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由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从开发设计相关理论到实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深入地、多层次地对乡村旅游线路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旅游线路设计的技术线路,并以厦门乡村旅游线路设计为例,分析了理论基础和技术线路在实践中的运用。
2、基于乡村旅游的游客满意度研究范晓庆、王成璋(2016)在《乡村旅游游客失望与后悔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想要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怀抱。
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频数分析初步了解了我国乡村旅游游客基本特征以及游客预期、感知实绩和失望现状,并从中分析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乡村旅游经营者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改进,特别是公共设施便利程度、信息咨询便利程度、娱乐活动和旅游商品四个方面,以此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周杨、何军红、荣浩(2016)在《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提到对乡村旅游中游客的总体满意度,乡村旅游各构成要素(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支持系统、乡村旅游吸引物、乡村旅游服务、投诉便利性)满意度及游客重游意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乡村旅游中游客满意度的因素。
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乡村旅游各构成要素的满意度评价差距明显,个人特征层面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旅游行为层面的游客出游方式、游客年出游次数,目的地总体评价层面的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支持系统等因素,显著影响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满意度评价。
3、乡村旅游影响研究韩晶晶、曾菊新(2014)《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乡村旅游影响研究》一文中提到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回归乡野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全球迅速发展。
国内外旅游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目的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溪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陈乾、丁华(2015)在《陕西袁家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一文中以陕西袁家村为例,从乡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视角,对袁家村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因素与感知影响关系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定义、类型划分、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
张文敏、周玲强(2011)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研究,社区(居民)支持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进行了验证性研究。
(二)关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研究1、福建省乡村旅游承载力研究荆书芳、董建文、吴小刚(2013)在《福建省森林人家体验设计研究》以棋磐寨森林人家为例,森林人家是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是福建省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研究森林人家存在的问题、游客的属性、游客的体验偏好和类型及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与一般旅游消费的差异,充分对比出福建省乡村旅游承载力的更大化内需。
谢春山、李诚固(2011)在《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一文中指出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规律。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当前我国正处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建设、社会文化进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
2、福建省乡村旅游文化的研究随着旅游业日渐盛行,全民旅游将不再是梦,乡村旅游更加的贴近生活。
不同的人文环境迅速充斥每个人的神经。
由于大量游客输出,导致原著居民不断迁出,乡村文化面临严重危机。
沈宏娜、董建辉(2014)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地方文化的再表达》中古村落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不同层面。
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物质文化的层面,特别是其中的特色建筑,而忽略了蕴含于物质文化背后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以致所展现的地方文化缺少了内涵,只剩下了建筑的外壳。
胡小海、黄振芳(2014)《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中提出文化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之一。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实现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与互动,是旅游理论研究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区域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戴美琪、吴楚材、游碧竹(2011)《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中了解到随着休闲农业旅游活动的不断升温,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已引起学术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但是,关于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旅游影响却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缺乏深入的研究。
刘小琴、丁文辉(2014)《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开发研究》一文中提到伴随着国内外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日益成为旅游产业瞄准的方向。
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开发的对象,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
3、福建省乡村旅游环境的研究张攀攀、刘金福、洪伟(2011)《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中提出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耦合的产物。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有助于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有着特别的意义。
赵航、林卿(2012)《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我国刚刚步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背负着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包袱,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在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突破之时,处理“三农”问题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解决“三农”问题,除了转移劳动力、借助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等老办法之外,还需要寻找新的途径。
何晓芳、王莉红(2015)《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中提到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乡村休闲旅游无疑成为普通都市人首选的旅游项目。
但从近年发展现状看,由于缺乏规划指导与管理,致使乡村旅游开发出现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乡村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与安全将受到严重冲击。
针对如何解决和协调这一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1] 张驾宇.福建省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6,(1):209-211[2] 张显庭.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大学.2016(03)[3] 纪明源.乡村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6(11)[4] 范晓庆、王成璋.乡村旅游游客失望与后悔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16,(07):213-218[5] 周杨、何军红、荣浩.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07)[6] 韩晶晶,曾菊新.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乡村旅游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01):93-94[7] 陈乾,丁华.陕西袁家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长安大学.2015(01):134-136[8] 张文敏,周玲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02):178-181[9] 荆书芳,董建文,吴小刚.福建省森林人家体验设计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3(08)[11] 谢春山.李诚固.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1)[12] 沈宏娜,董建辉.旅游开发背景下古村落地方文化的再表达.[J].厦门大学.2014(09)[13] 胡小海,黄振芳.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3(04)[14] 戴美琪,吴楚材,游碧竹《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05)[15] 刘小琴,丁文辉.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开发研究.[J].集美大学.2014(08)[16] 张攀攀,刘金福,洪伟.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11(04)[17] 赵航,林卿.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2012(03)[18] 何晓芳,王莉红.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环境科学.2015(01):112-113[19] 郭风俊. 浅析乡村旅游品质对主城近郊区经济发展的意义[J]. 经营管理者.2013(08)[20] 蔡灵美. 肥东八斗镇乡村旅游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20)[21] 杨明才.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12)[22] 晓宇. 乡村旅游不妨多增加点“野”[J]. 植物医生. 2016(10)[23] 李姗姗,朱雯. 加快特色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永仁落下帷幕[J]. 青年与社会. 2010(11)[24] 余兵.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联互动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25] 余兵. 河南省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1)[26] 唐俊平. 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刍议[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27] 马育倩,张峰.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2)[28] 邓爱民. 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 财贸经济. 2006(05)[29] 张武. 温州市龙湾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浙江海洋学院 2015[30] 葛瑞. 密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