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1.1(1(2)(3)1.21.31.41.5b?T b=Tb?T f=Tf1.6?=cRT1.71.82.1(1)2.2(1/4??f m r m r m=(1/4)[-1107kJ?mol-1-(-1150kJ?mol-1)]=90kJ?mol-12.3(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反应式(1)]得:N 2(g)+2H2(g)=N2H4(l) (5)??f H m?(N2H4,,g)=(1/4){?r H m?(3)-?r H m?(4)+3??r H m?(2)-?r H m?(1)}=(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50.5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4(l)+)O2(g)=N2(g)+2H2O(l)?r H m ?=2??r H m ?(4)-?r H m ?(5)=2?(-286kJ ?mol -1)-50.5kJ ?mol -1=-622.5kJ ?mol -1 2.4?r H m ?=2?f H m ?(CO 2,g)+3?f H m ?(H 2O,l)+(-1)??f H m ?(CH 3OCH 3,l)+(-3)?f H m ?(O 2,g)??f H m ?(CH 3OCH 3,l)=2?f H m ?(CO 2,g)+3?f H m ?(H 2O,l)-?r H m ?=-183kJ ?mol -1 2.5C(s)+O 2(g)?r H m ?(1)CO 2(g) ?r H m ?(2)?r H m ?(3) CO(g)+(1/2)O 2(g)由题意知,?r H m ?(1)<0,?r H m ?(2)<0,?r H m ?(3)<0 ?r H m ?(1)=?r H m ?(2)+?r H m ?(3)?r H m ?(1)-?r H m ?(3)=?r H m ?(2)<0?r H m ?r H m ?r 2.72.82.9 ?H ??G ??S ?S n (白锡)=S n (灰锡)?r H m ?(298K)=?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2.1kJ ?mol -1<0 ?r S m ?(298K)=S m ?(灰锡)-S m ?(白锡)=-7.41J ?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
3. 掌握滴定终点判断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酸碱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根据所消耗的酸或碱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实验仪器:1. 酸式滴定管2. 碱式滴定管3. 移液管4. 容量瓶5. 烧杯6. 滴定管夹7. 滴定台8.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9. 待测溶液(如NaOH溶液)10. 标准溶液(如HCl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HCl固体,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3. 待测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
4. 滴定前的准备:用待测溶液润洗滴定管,然后用移液管准确吸取25.00mL待测溶液于烧杯中。
5. 滴定: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6. 计算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数据:1. 标准溶液的浓度:0.1000 mol/L2. 待测溶液的浓度:?3. 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20.00 mL4.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无色变为粉红色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如下:n(NaOH) = c(HCl) × V(HCl) = 0.1000 mol/L × 20.00 mL × 10^-3 L/mL =0.00200 molc(NaOH) = n(NaOH) / V(NaOH) = 0.00200 mol / 25.00 mL × 10^-3 L/mL =0.0800 mol/L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表明实验操作正确,数据可靠。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人教版化学必修2《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人教版必修2《实验手册》答案(第三章)p27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钠的性质(1)光泽:金属光泽颜色:银白色现象: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方程式:4na + o2 ==2na2o结论:钠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2)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2na + o2 =△= na2o22、铝的性质实验现象:铝箔发红,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
实验原理分析:①al2o3的熔点远高于al的熔点,包在al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al不会滴落。
②al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一、金属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
方程式:2na+2h2o=2naoh+h2↑ 实验事实:钠的性质非常活泼,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放热,钠与水反应有碱和气体。
p28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化学方程式:3fe+4h2o =高温=fe3o4+4h2二、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铝入盐酸中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点燃气体观察到蓝色火焰。
铝放入naoh溶液中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点燃气体观察到蓝色火焰。
三、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①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产生蓝色沉淀。
②钠放入fecl3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2h2o+cuso4 =cu2↓+na2so4+h2↑6na+6h2o+ 2fecl3 =2 fe 3↓+ 6nacl+3h2↑实验结论: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目的:通过测定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Fe3+和SCN-溶液,各加入一定量的HCl调节pH值,并充分混匀。
2. 分别加入NaNO2,生成Fe(SCN)2+和NO2-,在光度计上测定两种离子的吸收光强度。
3. 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
实验原理:Fe3+和SCN-反应生成Fe(SCN)2+和NO3-,其反应方程式为:Fe3+ + SCN- ↔ Fe(SCN)2+ ..(1)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其平衡常数Kc可表示为:Kc=[Fe(SCN)2+]/[Fe3+][SCN-] (2)其中[Fe(SCN)2+]、[Fe3+]和[SCN-]分别代表反应物Fe(SCN)2+、Fe3+和SCN-的浓度。
在实验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发生化学吸收较明显的颜色反应,故可通过光度法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代入公式(2)中求解平衡常数Kc。
实验结果:取一定量的Fe3+和SCN-,分别加入NaNO2后,在光度计上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为1.06和0.36。
计算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L/mol)。
实验讨论:1. 量筒、移液管、滴管的使用应注意清洗干净,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出现。
2. 在调节pH值时应根据物质的酸碱性质合理选择用酸或碱来调节pH值,且不应过度调节pH值。
3. 测定过程中吸收光强度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如仪器误差、环境温度等,需进行适当的校准及控制。
结论:通过光度法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 (L/mol)。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实验课本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课本课后思考题答案实验一1 实验中测得氢气体积与等摩尔干燥氢气的体积相同,应为最后氢气的分压已经扣除了水蒸气分压。
2 反应前后空气中气体分子的总量不变,对生成氢气的PV=nRT 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无影响。
3 根据公式T H n H V H P R )()()(222=进行判断: 1)V 偏大,R 偏大 2)T 偏大,V 偏大,R 偏大 3)V 偏小,R 偏小 4)V 偏小,R 偏小 5)无影响 6)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测V1还是测V2; 7) 液面水平低于量气管水平,测V1还是测v2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铝片质量偏大,R 偏大;铝片质量偏小,R 偏小实验二1由于锌粉过量,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称量。
计算焓变的时候需要精确知道CuSO 4体积,采用移液管移取能够保证实验精确度要求。
2 采用反应中的最高温度Tmax 减去反应前的恒温温度点T0,造成ΔT 小于实际值,采用外推作图矫正法,可对实验中取得的最高温度进行校正。
实验三1该反应为非基元反应,不能用反应式直接得到质量作用定律方程,而应采用实验求得。
2 浓度变化不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 ,而温度变化会引起反应速率常数k 的变化。
3不相同,反应时的实际浓度应为混合后的物质的浓度。
4 应该相同。
5 因为出现蓝色后表示Na2S2O3被消耗完毕,可推算出[BrO3-]的变化。
但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6主要考虑对反应时间,反应终点判断两个方面来进行。
1) Na2S2O3提前反应,时反应时间t 偏小2) 不加入HCl ,使得[H+]减小,反应时间延长3) 慢慢加入KBrO3,减小了BrO3-的浓度,反应时间延长4) 反应不搅拌,使得反应不充分,影响终点判断7 实验中ZH K ][K +=真实实验,即K 实验包含了氢离子浓度影响一项。
实验四1原电池由正极、负极、盐桥三个部分组成。
无伏特表可根据锌片电极是否减小来判断是否有电流产生。
2根据能斯特方程,铜离子与锌离子随反应进行有所变化,与理论之差别的主要原因为外电路电压降。
普通化学第六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六章酸碱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1、解:①稀释后)(10.0100050020.01-⋅=⨯=L mol c BOH ∵500/>θb B O H K c ∴可用最简式求算)(-OH c 即: θb K c OH c ⋅=-)( 35101010.0)(---=⨯=OH c)10lg (140.143---=-=pOH pH=14.0-3=11.0②加入NaOH 后:c[NaOH]=c[BOH]=0.20×500/1000=0.10(mol.L -1)此时可以只考虑NaOH 的解离:∴c(OH -)=c[NaOH]=0.10(mol.L -1)pH=14.0-pOH=14-(-lg0.1)=14.0-1=13.0③加入0.1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BOH~BA 缓冲体系:BOH+HA=BA+H 2O)(05.010005001.05002.0)(1-⋅=⨯-⨯=L mol BOH c )(05.010005001.0)(1-⋅=⨯=L mol BA c sb bc c pK pOH lg -=θ )()(l g )100.1lg(5BA c BOH c -⨯-=- 0.505.005.0lg 5=-= pH=14-pOH=14-5.0=9.0④加入0.2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弱酸弱碱盐体系:BOH+HA=BA+H 2O 根据θθ21)(a a K K H c ⋅=+有:87514210100.1100.1100.1)(----+=⨯⨯⨯⨯=⋅=θθθa b W K K K H c pH=-lg[H +]=-lg10-8=8⑤加入0.40mol/L500mL 弱酸后形成HA~BA 缓冲体系:反应式为:BOH+HA=BA+H 2O)(10.010005002.05004.0)(1-⋅=⨯-⨯=L mol HA c )(10.010005002.0)()(1-⋅=⨯==L mol BOH c BA c sa a c c pK pH lg -=θ )()(lg )100.1lg(7BA c HA c -⨯-=- 0.71.01.0lg 0.7=-= ⑥加入0.2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0)()(1-+⋅=⨯==L mol HCl c B c 此时形成强酸弱碱盐体系:9514101010---===θθθb W a K K K ∵500/>+θa B K c ∴591010.010)()(--++=⨯=⋅=B c K H c a θpH=-lg(10-5)=5.0⑦加入0.40mol.L -1500mLHCl 后,BOH+HCl=BCl+H 2O)(10.010005002.050040.0)(1-⋅=⨯-⨯=L mol HCl c )(10.0100050020.0)()(1-+⋅=⨯==L mol BOH c B c 此时以HCl 解离为主:c (H +)=c (HCl )=0.10pH=-lg(0.1)=1.0⑧当加入大量水稀释至BOH 浓度为 1.0×10-10mol.L -1时,可以仅仅考虑水的解离,此时c(H)≈c(OH)=1.0×10-7(mol ·L -1)pH=-lg(H +)=-lg(10-7)=7.02、解:①OH HPO224+---+OH PO H 42 O H2-++OH HOH H P O224+-+-+O H PO 334 质点量的大小为--->>344224PO PO H HPO ②A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B 、在体系中加入等体积德0.10 mol/L 的HCl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H 2PO 4缓冲溶液 ③可用酸式盐体系求算:θθ32)(a a K K H c ⋅=+111381016.31010)(---+⨯=⨯=H cpH=-lg(3.16×10-11)=10.5④等体积0.10mol/L 的NaOH ,此时可组成Na 2HPO 4~Na 3PO 4缓冲溶液A 、决定溶液pH 的关键平衡过程为:OH HPO224+-+-+O H PO 334 B 、抗酸成分:-34PO ;抗碱成分:-24HPOC 、)/(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34L mol V V PO c =⨯=- 根据盐酸c lg c pK pH a -=θ有:13)10(lg 0.0505.0lg 133=-=-=-θa pK pH ⑤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此时:)/(05.0210.020.0)(24L mol VV V HPO c =⨯-⨯=-)/(05.0210.0)()(42L mol V V HCl c PO H c =⨯==- 组成H 2PO 4-~HPO 42-缓冲溶液根据盐酸c lgc pK pH a -=θ有: 8)10(lg 0.0505.0lg 82=-=-=-θa pK pH ⑥等体积加入0.10mol.L -1HCl 后,---+=+Cl PO H HCl HPO 4224完全反应生成H 2PO 42,此时可用酸式盐计算:θθ21)(a a K K H c ⋅=+6831016.31010---⨯=⨯=pH=-lg(3.16×10-6)=5.5⑦等体积加入0.20mol/LNaOH 后,反应为:O H PO OH HPO 2344+=+---此时体系为多元弱酸盐体系Na 3PO 4O H PO234+---+OH HPO 24)(10.0220.0)()(134--⋅===L mol VV NaOH c PO c 1131431101010---===θθθa Wb K K K ∵500/)(134<-θb K POc ,所以可用求根公式计算:2)(4)()(34121--⋅++-=PO c K K K OH c b b b θθθ21.0104)10(101211⨯⨯++-=--- =0.0618(mol.L -1)pH=14-pOH=14-(-lg0.0618)=14-1.21=12.79P 1232、解:方法1: ∵1mol 的任何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 ∴11.2L 气体的)(5.04.222.113mol n NH == 配成1L 溶液,浓度为:)(5.01/5.01-⋅==L mol L mol c b∵500/>θb b 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即:35)(1097.25.01077.1--⨯=⨯⨯=⋅=-b b OH c K c θ ∴ 47.111097.2lg 14143=⨯-=-=-pOH pH方法2: 标态下:10011.20.458.314298PVnRT n mol ⨯=⇒==⨯ 10.45/10.45b c mol L -∴==⋅∵500/>θb bK c ,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即:35)(1082.245.01077.1--⨯=⨯⨯=⋅=-b b OH c K cθ ∴45.111082.2lg 14143=⨯-=-=-pOH pH3、解:①未加NH 4Ac 前,HAc 浓度为0.1mol/L ∵c(HAc)/K a θ>500,可用最简式计算: 溶液的HAca c K H ⋅=+θ][ =1.33×10-3 (mol/L)pH 1=2.87 电离度%1001.01033.1%100][][31⨯⨯=⨯=-+HAc H α = 1.33%②加入NH 4Ac , NH 4Ac 溶解后).(1.0177/7.7/][1444-===L mol VM W Ac NH AcNH Ac NH 此时组成HAc~NH 4Ac 混合溶液 溶液中[HAc]=0.1mol/L ,[A c -]=[NH 4Ac]=0.1mol/L依题意有: HAc H + + Ac -平衡时: 0.1-x x 0.1+x ]1.0[]1.0[][][][x x x HAc Ac H K a -+⋅=⋅=-+θ∵c(HAc)/K a θ>500且有大量的Ac -,产生同离子效应,故离解的x 很小,∴0.1-x ≈0.1+x ≈0.1 ∴[H +]=x= K a θ.0.1/0.1=1.78×10-5(mol/L)pH 2=4.75电离度%1001.01078.1%100][][52⨯⨯=⨯=-+HAc H α =0.0178%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加入NH 4Ac 后,因为产生同离子效应,使得HAc 的解离度降低,pH 值增大。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Ksp(PbI2)=c(Pb2+).c2(I-) =s.(2s+0.010)2
=1.39×10-8
∵s很小,∴2s+0.010≈0.010∴s=1.39×10-4 mol·dm-3
(3) PbI2⇋Pb2+ + 2I-
平衡浓度/mol·dm-3 s+0.010 2s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解:(1)Ksp(PbI2)=1.39×10-8
PbI2⇋Pb2++2I-
平衡浓度/mol·dm-3 s 2s∴Ksp(PbI2)=c(Pb2+).c2(I-) =s.(2s)2
=4s3
=1.39×10-8∵s=1.51×10-3 mol·dm-3
(2) PbI2⇋Pb2++2I-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142[综合思考问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2溶液(含杂质fe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θspmn(oh)2=2.0×10-13,kθspmns=2.5×10-13,kθbnh3=1.8×10-5,kθahac=1.8×10-5①与0.20mol/l的nh3.h2o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2+.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0.01mol/l,cb=[nh3h2o]=0.10mol/lθ∵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b/kb>500∴[oh]kb?cb?1.8?10?5?0.10∵ QC?[mn2?]?[哦?]2.0.01? 1.8? 10? 六=1.8×10>kθspmn(oh)2=2.0×10-13-8∴产生mn(oh)2沉淀。
② 当H2O和0.2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时,Mn(OH)2会沉淀吗?溶液:混合后,此时属于NH3,H2O~NH4Cl碱缓冲体系的浓度减半:CB=[NH3.H2O]=0.2V/2V=0.1(mol.L-1)Cs=[NH4+]=0.2V/2V=0.1(mol.L-1)[Mn2+]=0.02v/2V=0.01(mol.L-1)A.用碱缓冲液的计算公式计算[oh-]?kb??1.8? 10? 5.cbcs?0.1? 1.8? 10? 50.1b。
Qcqc?[mn2?]?[哦?]二=0.01×[1.8×10-5]2=3.24×10-12c、比较KSP,Mn(OH)2∵ QC?ksp,mn(oh)2?2.0? 10 十三故有mn(oh)2沉淀产生。
③ 当与0.20mol/l NaAc溶液等体积混合时,Mn(OH)2是否沉淀?溶液:混合后,属于NaAc强碱和弱酸盐组成的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s=[ac-]=0.2v/2v=0.1(mol.l-1)[mn2+]=0.02v/2v=0.01(mol.l-1)此时有:ac-+h2ohac+oh-a、 [哦-]∵ CS/Kθbac->500∴[哦]kb?cbkwcs10140.17.451065ka1.810b、求qcqc?[mn2?]?[oh?]2=0.01 × [7.45 × 10-6]2=5.56 × 10-1313c、比较ksp,mn(oh)2∵qc?ksp,mn(oh)2?2.0?10故有少许mn(oh)2沉淀产生。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答案1. 答案1-2-34- 2. 答案1c2d3a4d5abd6ad7d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KCgKgJgmolgmolJb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b849J.mol-1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kJmolgg8.173028201808.311 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3×232sFesOFe×3 243sOFe3sFeO×2 -58.6238.16pq3-27.6 17.1661.3826.586.273molkJqp 7.答案由已知可知ΔH39.2 kJ.mol-1 ΔHΔUΔPVΔUPΔV w‘-PΔV -1×R×T -8.314×351J -2.9kJ ΔUΔH-PΔV39.2-2.936.3kJ 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与qv有区别吗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的分解NH4HSs NH3gH2Sg 2生成1.00mol的HCl H2gCl2g 2HClg 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CO2s CO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 9.答案ΔU-ΔH -ΔPV-ΔngRT Δng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 2ΔU-ΔH-2×2-2×R×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T 010.14NH3g3O2g 2N2g 6H2Ol 答案-1530.5kJ.mol-1 2C2H2g H2g C2H4g 答案-174.47kJ.mol-1 3NH3g 稀盐酸答案-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习题1.一个体积50.0m 3的氧气钢瓶,在20℃时,使用前的压力为12MPa ,使用后压力变为10MPa 。
试计算用掉的氧气的质量。
66R M R M (210)*10*50.0*328.314*2931.313*10()mpV Tm pV Tm g =∆∆=-∆== 2. 在相同温度下,将压力为400kPa 的O 2 5.0 dm 3和100kPa 的H 2 20.0 dm 3充入一个40 dm 3的密闭容器中。
试求该温度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以及两种气体的分压力。
22222211O H total O H 400*5.050(kPa)40100*20.050(kPa)40100(kPa)p V p V p p p p p ======+= 3.在20℃、标准大气压下,用排水法收集氢气0.10g 。
若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2.70kPa ,求此时收集到的H 2的体积。
333R M 0.10*8.314*2931.235*10(m )2*(1013252.70*10)mpV T V -===- 4.300K 的温度下,在体积为1.00 dm 3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0molCO 2。
试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计算其压力(范德华常数见答案)。
6326-2-53-1R 1.00*8.314*300 2.49*10(Pa )1.00*10a()(b)R w here:a=0.364m *Pa*m ol b=4.27*10m *m ol2.2(M Pa )m m pV n Tp p V TV p -===+-== 5. 试计算外压为670kPa 时水的沸点。
已知水的摩尔蒸发焓为40.67kJ ·mol -121212()11ln ()()R 436.0(K )vap s s H p T p T T T T ∆=--= 6.20℃时,苯和甲苯的蒸气压分别为9.96kPa 和2.98kPa ,将等物质的量的苯和甲苯在该温度下混合。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共1篇)篇一:人教版化学必修2《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人教版必修2《实验手册》答案(第三章)p27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钠的性质(1)光泽:金属光泽颜色:银白色现象: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方程式:4na + o2 ==2na2o结论:钠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2)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2na + o2 =△= na2o22、铝的性质实验现象:铝箔发红,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
实验原理分析:①al2o3的熔点远高于al的熔点,包在al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al不会滴落。
②al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一、金属与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
方程式:2na+2h2o=2naoh+h2↑实验事实:钠的性质非常活泼,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放热,钠与水反应有碱和气体。
p28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仍呈黑色。
化学方程式:3fe+4h2o(g) =高温= fe3o4+4h2二、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铝入盐酸中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点燃气体观察到蓝色火焰。
铝放入naoh溶液中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点燃气体观察到蓝色火焰。
三、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①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产生蓝色沉淀。
②钠放入fecl3溶液中: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na+2h2o+cuso4 =cu(oh)2↓+na2so4+h2↑6na+6h2o+ 2fecl3 =2 fe (oh)3↓+ 6nacl+3h2↑实验结论: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普通化学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普通化学》习题选解第1章 水溶液1-1.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10 mol ·L -1 (2) c (NaCl) = 0.10 mol ·L -1(3) c (Na 2CO 3) = 0.10 mol ·L -1解:Cos(C 6H 12O 6)=c=0.10mol ·L -1 Cos(NaCl)=2c=0.20mol ·L -1Cos(Na 2CO 3)=3c=0.30mol ·L -1∴Cos(1)<Cos(2)<Cos(3) 又:π=CosRT 所以π(1)<π(2)<π(3)1-2. 某一元弱酸HA100mL ,其浓度为0.10mol ·L -1, 当加入0.10mol ·L -1的NaOH 溶液50mL 后,溶液的pH 为多少?此时该弱酸的解离度为多少?(已知HA 的K a =1.0×10-5)解: HA + NaOH = NaA + H 2O 代入数据 0.10×100 0.10×50 =10mmol =5mmol可知HA 过量5mmol ,产生NaA 5mmol,构成一个缓冲溶液。
由公式pH p lga n K n =+共轭碱共轭酸=5+lg(5/5)=5解离度+5(HA)[H ]110100%100%0.03%5150c α-⨯=⨯=⨯= 1-3. 欲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500mL ,现有6 mol ·L -1的HAc34.0mL , 问需要加入NaAc ·3H-2O(M=136.1g ·mol -1)多少克?如何配制?解:根据公式-n(A )pH p lg (HA)a K n =+ 代入计算,NaAc 35.00 4.75lg 634.010n -=+⨯⨯ 得到:n NaAc =0.363mol, m(NaAc ·3H 2O)=0.363×136.1=49.4克配制方法:称取49.4克NaAc ·3H 2O ,溶解于100mL 烧杯中,转移到500mL 容量瓶中,稀释,定容,酸度计校正。
华东《普通化学》2019年春季学期在线作业(三)实验报告

------------------------------------------------------------------------------------------------------------------------------ (其他题)1: 请认真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的相关内容,详见《普通化学》课件中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链接地址:/jpk2013/pthx/fzsy.html,完成实验报告,并在线提交。
下载《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模板.doc,请按要求做实验并填写、上传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在线提交只有一次机会,请务必提前准备好附件以便顺利完成在线提交。
正确答案:
(其他题)1: 请认真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的相关内容,详见《普通化学》课件中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链接地址:/jpk2013/pthx/fzsy.html,完成实验报告,并在线提交。
下载《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模板.doc,请按要求做实验并填写、上传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在线提交只有一次机会,请务必提前准备好附件以便顺利完成在线提交。
正确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化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并探讨该反应
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该化学反应是一种酸碱滴定反应,其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酸 + 碱→ 盐 + 水
为了确定该反应的机理,我们需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
碱溶液,并以不同的体积添加到滴定瓶中。
然后,我们通过滴定法
测定使用到达中和点时所需的滴定剂体积,从而计算出化学反应的
摩尔比例。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滴定瓶、滴定剂、酸和碱
溶液等。
2. 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
3. 将滴定瓶放置在白色背景下,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滴定剂的颜色变化。
4. 将酸溶液滴入滴定瓶中,在滴定的过程中,记录下每次添加的滴定剂体积。
5. 当滴定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剂的总体积。
6.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进行滴定,并记录每次滴定的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酸和碱溶液的浓度以及滴定剂的体积。
通过计算每次滴定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确定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该酸碱滴定反应的机理,并发现了影响该反应的因素。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天平称量实验一天平称量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电子天平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2.称样中常用哪几种称量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减称量法?3.请说明称完样品后应做的结束工作。
实验一天平称量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直接法称量钢块编号:重量g2.加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要求,称取样品一份。
实际称得g。
3.差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范围,称取样品三份。
⑴⑵⑶W初W终W(g)实验二氯化钠的提纯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请简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式。
2.本实验中先除SO42-,后除Ca2+ 、Mg2+ 等离子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去除Ca2+、Mg2+、Ba2+ 等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4.为何要用HCl把溶液调节为pH 3~4?能否用其它酸?5.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什么应将蒸发皿周边析出的固体及时拨入溶液中?6.在检验产品纯度时,能否用自来水溶解NaCl?为什么?7.仔细阅读实验基础知识中p.24试剂取用规则,p.16煤气灯使用,p.33蒸发浓缩与结晶,p.35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有关内容。
二.实验部分1.提纯步骤及相应现象和数据记录提纯实验步骤(包括所用试剂与实际用量):现象和数据:2.定性分析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原料粗盐重g,获得提纯产物NaCl重g,产率产物纯度分析结论:2.问题与讨论:(1).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时,选择除杂试剂的标准是什么?(2). 加沉淀剂除杂质时,为了得到较大晶粒的沉淀,沉淀的条件是什么?(3).你认为本实验中影响提纯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实验三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实验三利用废铝罐制备明矾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请简单叙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式。
2.本实验中用碱液溶解铝片,然后再加酸,为什么不直接用酸溶解?3.最后产品为何要用乙醇洗涤?是否可以烘干?4. 仔细阅读p35固液分离等基本操作。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酸碱中性化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酸碱溶液的中性化反应,观察并验证酸碱反应的特点和现象。
实验器材:盛水瓶、试剂瓶、烧杯、酸碱溶液、试管、滴管、指示剂、草纸等。
实验步骤:
1.将盛水瓶中注满蒸馏水,准备一定量的稀酸液A和稀碱液B。
2.分别取2个试管,标记为A和B。
3.用试管A取一定量的稀酸液A,用试管B取一定量的稀碱
液B。
4.向试管A中滴加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以滴管逐滴加入试管A中的稀碳酸钠溶液B,同时轻轻搅拌。
6.当溶液颜色出现明显变化时,停止滴加。
7.记录滴加的总体积。
8.重复以上步骤2-7,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计算。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滴加的碳酸钠溶液体积,计算出每次滴加前后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每次滴加酸溶液与碱溶液的摩尔比例,可以得出实验的平均摩尔比例。
根据摩尔比例和已知酸碱的摩尔数,可以计算出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符合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实验测量的酸碱溶液摩尔比例计算出溶液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酸碱溶液的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防止酸碱溶液残留引起污染。
3.实验时要仔细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体积变化,确保实验数
据的准确性。
4.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干净和无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和记录实验结果,准备实验
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原理
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
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化学原理1
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20春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起专
学习中心:中心
提交时间:2020年4月18日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0.l mol·dm-3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
(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
六、思考:
根据PbI2的溶度积,计算(298K时):
(1)PbI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mol·dm-3);
(2)PbI2在0.010 mol·dm-3KI溶液中的溶解度;
(3)PbI2在0.010 mol·dm-3Pb(NO3)2纯水中的溶解度;
五、实验现象及结论
(l)在小试管中加入1 cm30.l mol·dm-3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
平衡浓度/mol·dm-3s 2s+0.010
∴Ksp(PbI2)=c(Pb2+).c2(I-)
=s.(2s+0.010)2
=1.39×10-8
∵s很小,∴2s+0.010≈0.010
∴s=1.39×10-4mol·dm-3
(3) PbI2⇋Pb2++ 2I-
平衡浓度/mol·dm-3s+0.010 2s
(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解:(1)Ksp(PbI2)=1.39×10-8
I2⇋Pb2++2I-
平衡浓度/mol·dm-3s 2s
∴Ksp(PbI2)=c(Pb2+).c2(I-)
=s.(2s)2
=4s3
=1.39×10-8
∵s=1.51×10-3mol·dm-3
(2)PbI2⇋Pb2++2I-
∴Ksp(PbI2)=c(Pb2+).c2(I-)
=(s+0.010).(2s)2
=1.39×10-8
∵s很小,∴s+0.010≈0.010
∴s=5.89×10-4mol·d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