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会读会默写“溃退、荻港” 等词。 2、归纳新闻结构及特点。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电头”
五、课堂练习 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 (当堂讲评) 如:队列队形和第九套广播体操比 赛。 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②内容绝 对真实③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④ 语言简洁
六、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憾(hàn) 舆论(yú) 胸脯(pú) 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 C、歼灭(jiān) 区域(yù) 阻塞(sài) D.封锁(suǒ) 大厦(shà) 纤维(xiān)
1、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标明句号)
标题: 导语: 主体: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1、会读会默写“溃退、荻港” 等词。 2、归纳新闻结构及特点。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 30万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电头”
五、课堂练习 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 (当堂讲评) 如:队列队形和第九套广播体操比 赛。 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②内容绝 对真实③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④ 语言简洁
六、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憾(hàn) 舆论(yú) 胸脯(pú) B.泄气(xiè) 溃退(kuì) 覆灭(fù) C、歼灭(jiān) 区域(yù) 阻塞(sài) D.封锁(suǒ) 大厦(shà) 纤维(xiān)
1、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 的关系。(标明句号)
标题: 导语: 主体: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新闻两则》优秀PPT教学课件
12
什么是新闻?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13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歼灭( ji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锐不可当 dāng
(
)
9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8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9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毛泽东
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什么是新闻?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13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歼灭( ji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锐不可当 dāng
(
)
9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8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9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毛泽东
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新闻两则优秀ppt课件
建国初期的毛泽东
上页 返回 9 下页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上页 返回 10下页
本文文体是:
上页 返回 下2 页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上页 返回 3 下页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上页 返回6 下页
作者 毛泽东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一身文武双栖 将军利剑诗人笔
上页 返回 7下页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上页 返回 13下页
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
1. 标题
2. 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课堂小结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 用、主体的作用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 化敌人,孤立少数, 争取多数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公正性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1]
不能;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 仁出任代总统。
回首页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战线(渡江区域) (从三个方 战况:冲破敌阵,
结
面概括) 渡长江
构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 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 写西路。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 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 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及时。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 余部”等。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 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 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 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 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 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住兴奋的心 情.欣然写道: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回首页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战兵力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战线(渡江区域) (从三个方 战况:冲破敌阵,
结
面概括) 渡长江
构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 中路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 写西路。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顽强,为了强调所 以单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 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及时。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 余部”等。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 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 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 刻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府逃 往广州.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 灭.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抑制不住兴奋的心 情.欣然写道: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